登陆注册
11424000000005

第5章 花鼓戏的种类和地域特色(2)

翌年,凤喜园起班,唱祁阳花鼓灯,活动时间1年,主要在祁阳、新田、蓝山、嘉禾、宜章及广东连县、乐昌、韶关等地演出。民国二十二年(1933),松字馆在祁阳开馆,收徒10人。同年,同乐园创办,主要在祁阳、新田、蓝山、桂阳、嘉禾等地演出。民国二十六年(1937),春兰园在祁阳组班,主要在祁阳、零陵、东安及广西全州等地演出,4年后散班。民国三十年(1941),蒋建苟班组班,主要在道县、江华及广西北部流动演出,3年后散班。民国三十三年(1944),玉盛班开班于道县,学徒17人,出科后,成名艺人有李硕德、杨传钧、李进忠、杨庆忠等。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多班创办于东安,前后收徒80余人。同年,廖青年班起班道县,在道县、宁远、江华、永明及广西富川、恭城等地唱半戏半调,3年后散班。1951年,成立由肖定扬等29名祁阳花鼓灯艺人组成的零陵县大众楚剧团,1952年,道县调子戏艺人张霞清等14人进入大众楚剧团,祁阳花鼓灯与道县调子戏合流,1956年改名为零陵县花鼓戏剧团。1959年,道县现代戏剧团成立,1965年解散。1969年,零陵县花鼓戏剧团撤销,1978年,恢复零陵花鼓戏剧团建制。1979年,双牌县花鼓戏剧团成立,1989年解散。至1991年,仅存永州市花鼓戏剧团,该团1991—1994年连续两次被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单位。

清末民国时期唱半戏半调,多为“二小戏”或“三小戏”,但均被官府视为“淫戏”,发布文告严禁演出,宗族亦禁止妇女和青年观看,花鼓戏演出或偏于官府不及的偏僻乡村,或深夜演出。这一时期先后上演的剧目有《打零陵婆》、《唐飞雄坐监》、《盗草》、《三看亲》、《观花偷桃》、《包鱼换子》、《贫富斗》等。祁阳花鼓灯和道县调子戏合流后,表演分设丑、旦、生、净四大行旦,丑行、旦行、净行三大脸谱,运用扇形、步法的变化表达情节,并使用舞台布景,服饰亦较齐全。

1952年8月,零陵大众楚剧团排练《四亩大丘》参加湖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1955年,零陵大众楚剧团排练《水牛》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冯祥昌获演员三等奖。1957年零陵县花鼓戏剧团排演《云南寻夫》参加湖南省戏曲汇报演出。1964年,专区组队参加湖南省现代戏会演,演出现代花鼓戏《月明心亮》。1972年,地区举办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调演。1973年9月,地区举办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调演,上演花鼓戏剧目13个。1975年11月,地区举办地方戏移植革命样榜戏和歌剧创作节目调演,上演零陵花鼓戏移植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剧目。 1976年,地区举办专业剧团创作节目调演,同年5月,地区组队排演《响姑》、《炸龙头》参加湖南省专业剧团戏剧创作节目调演。

1978年9月,地区举办专业剧团创作节目会演,零陵县花鼓戏剧团等获演出、音乐、舞台美术奖,《绿林哨兵》获剧本奖。1980年,零陵县花鼓剧团排练《雕龙宝扇》,参加全区专业剧团创作节目调演,获演出一等奖。1981年,零陵县花鼓戏剧团排练《双还帐》、《拆墙》参加全区各专业剧团创作节目巡回观摩演出,获演出和剧本一、二等奖。1983年,地区举办专业剧团创作节目暨戏曲青年演员调演,上演剧目有《春碓》、《假报喜》、《湘子服药》、《谷城会》、《莲花吐艳》。其中《莲花吐艳》获演出一等奖、剧本二等奖。1985年,永州市花鼓戏剧团排练《破瓢记》参加零陵地区首届潇湘艺术节戏剧调演,获演出、导演、音乐、优秀剧本奖。至1991年,零陵花鼓戏共有剧目200余个,其中传统剧目152个。新中国建立后,专业剧团上演剧目近100个,有30个剧目在省地演出中获奖。其主要剧目有:《云南寻夫》、《打安徽》、《拷打梁氏》、《赶子牧羊》、《舂碓》、《假报喜》、《讨学钱》、《贤女劝夫》、《湘子服药》、《乌英晒鞋》、《寡妇上坟》、《双还帐》、《莲花吐艳》、《四亩大丘》、《水牛》、《月明心亮》、《渡口把关》、《响姑》、《炸龙头》、《绿林哨兵》、《谷城会》、《盗草》、《雕龙宝扇》、《两家亲》、《破瓢记》等。1991—1995年,境内花鼓戏剧团以农村巡回演出为主,共演出大型神话、传统古装、现代花鼓戏26个。其中:1991年创作演出大型花鼓戏《野坳谷》参加全省新剧目调演,获演出、导演、演员、灯光、舞美、伴唱等6项大奖;1994年移植排演花鼓戏《死去活来》参加省新剧目会演,获演出、演员、作曲等大奖;1995年移植排演大型花鼓戏《黄荆树》参加全区第四届潇湘艺术节专业剧团会演,获演出、导演、作曲、舞美、演员等9项奖。剧团自编花鼓戏剧目18个,主要有《野坳谷》、《算命记》、《打狼》、《打铜锣新传》、《猫鼠谈》、《两个父亲》、《石头记》、《古屋春梦》等。

5.常德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是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湖南地方小戏剧种。 流行于沅水、澧水流域以及湘北鄂南毗邻地区,如常德全区、益阳、湘西、怀化的部分城镇,湖北南部的公安、石首、松滋、长阳、五峰、鹤峰等地。

据记载,清代道光初年,常德花鼓戏已有了上演夜戏的戏班。1983年春,从常德石门县唐代建筑夹山寺戏残碑中,发现了关于清代中叶常德花鼓戏活动的可靠记载。常德、桃源、汉寿一带俗称为“灯戏”和“喀喀戏”,津市、澧县、临澧一带叫“花鼓戏”,石门、慈利、大庸叫“杨花柳”、“柳子戏”或“下河戏”。20世纪50年代初,演出该剧种的一些专业剧团曾一度命名为“楚剧团”,不久,复称“花鼓戏剧团”。该剧种也正式定名为常德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的演出历史较长。早在清嘉庆年间, 常德府各地新春灯节时,便已有了“采茶灯曲”的演唱活动。最初演出的多为以小丑、小旦为主角的“二小戏”和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角的“三小戏”剧目。如石门的《瞧相》、桃源的《捡菌子》、常德的《圆脚盆》等保持了载歌载舞的地方花鼓风格,简单的剧情中,常夹演“盘花”、“采茶”、“望乡”等灯杂曲。石门、汉寿等地多伴随舞狮班子和玩龙班子;桃源、澧县又常在还傩愿中演出,故称愿戏。

常德花鼓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演出剧目。据不完全统计,传统剧目大约有120余个,其中条纲戏和连台本戏约50个,大本戏35个,其余为中、小型剧目。新中国成立之后,常德花鼓戏移植和改编创作了大量的演出剧目。仅常德县花鼓戏剧团一家,从1952年至1986年,共移植演出了各种古装戏54个,现代戏31个; 创作改编了现代戏和古装戏15个,有些剧目,如《嘻队长》、《尤二姐之死》等,在省内、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常德花鼓戏的表演,生活气息特别浓郁。一些剧目在表演程式上注重日常生活和劳动的模拟,形成了朴实细腻的风格,如《唐二试妻》中的小旦纺纱的九个程序,《南庆犁田》中小丑赶牛下田的表演,《蓝桥会》中旦角汲水等动作,极为细腻、真实。常德花鼓戏的主要声腔正宫调,具有表现力强、音调淳朴、结构简单、口语化、易学易记等艺术特色。它在演唱上的最大特点是,除丑角外,每句句尾均用假嗓翻高八度,在音程、音域、音色上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常德花鼓戏艺术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批专业剧团相继成立,培养常德花鼓戏艺术家的各类培训也不断举行。在日常演出和各种会演、调演中,一批优秀的剧目脱颖而出。各地农村的民间职业剧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呈现了繁荣的兴盛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常德花鼓戏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尤二姐之死》、《黄金塔》等剧的录音,《嘻队长》进京演出,获得好评。政府主管部门还专门组织了常德花鼓戏教学、录相演出,对该剧种的艺术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推动了常德花鼓戏艺术的进步与发展。

6.邵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旧称“花鼓”或“花鼓戏”。湖南民间小戏剧种,兴起于旧时邵阳县境,20世纪50年代开始称为邵阳花鼓戏。主要流行于现在的邵阳市和邵东、新邵、邵阳、隆回、洞口、新化等县市,以祁剧宝河派戏白结合邵阳地方语言为舞台语言。邵阳花鼓戏的音乐源于当地山歌小曲,在发展过程中曾受祁剧音乐、宗教音乐和说唱音乐的影响,演出风格诙谐、活泼、明快、清丽。

邵阳花鼓戏以花灯戏为基础吸收了师道戏、赛神扎故事和地方传统歌舞之精华,后来吸收了祁剧的某些舞台艺术形式,表演艺术丰富精彩,尤其小旦、小丑和小生的表演艺术更具特色。邵阳旧称宝庆,是个文化渊源深厚的地方,民间文化发达,歌舞兴盛。邵阳花鼓戏便是在当地民间歌舞“打对子”、“车马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打对子”即“对子花鼓”,由小丑和小旦演出。小旦舞花扇,小丑走矮步,载歌载舞。“车马灯”,即一旦坐车,一丑推车,一丑骑马,同台载歌载舞。其“车”、“马”均用竹、绸扎制而成,系在演员身上。“打对子”和“车马灯”均以锣鼓打节奏,胡琴、唢呐伴奏。早期邵阳花鼓戏的“二小戏”、“三小戏”与之十分相似。现在的邵阳花鼓戏中仍有《打对子》一剧,与旧时的民间歌舞十分相似。

邵阳花鼓戏,湖南民间小戏剧种,旧称“花鼓”或“花鼓戏”。以祁剧宝和派戏白与邵阳方言相结合为其舞台语言。该剧种发祥于旧邵阳县境,最迟形成于清道光、咸丰年间,流行于今邵阳市及周边地区。

邵阳市花鼓戏剧团是邵阳花鼓戏现存的唯一代表性专业剧团,创建于1950年。为了让邵阳花鼓戏后继有人,邵阳市花鼓戏剧团与邵阳市艺术学校联合创办了一个花鼓戏班。

剧团领导为了留住人才不懈努力,老艺术家们也在为剧团的发展尽心尽力。唐伟红是邵阳市花鼓戏剧团的国家二级演员。她自幼学习邵阳花鼓戏,13岁就进了剧团,六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使她对花鼓戏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如今,年过花甲的唐伟红主动挑起了为花鼓戏班的学生讲课的担子。她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剧团培养几个学生,我搞了几十年戏剧工作,如今老了,但仍然想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献点余热。”

1956年和1958年,老艺人王佑生先后在北京怀仁堂和武昌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打鸟》,并得到戏剧大师梅兰芳、田汉、周信芳、欧阳予倩的赞赏。

从风格上来看,邵阳花鼓戏可以分为东、南、西三种风格流派。东路源于“车马灯”,以川调、锣鼓牌子为主要音乐材料,艺人都是男角,多为巫师出身,一边行巫,一边唱戏。南路源于“对子花鼓”,音乐以走场牌子、小调为主,艺人女性比较多,常与踩软索的杂技艺人合班演出,或者身兼两种技艺,白天踩软索,夜晚唱花鼓。西路与南路同源,音乐上主要是小调,艺人也多是巫师出身,边行巫,边唱戏,男角为主,间有女旦。西路和南路合流得比较早,所以风格上差异比较大的只是东路和南路。

邵阳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比较多,据1979年统计,邵阳花鼓戏有传统剧目230多个。代表剧目有《打戏子》、《摸泥鳅》、《送表妹》、《兄劝妹》、《洪基逼退》、《娘送女》、《打鸟》、《下南京》、《桃源洞》等。其音乐源于当地山歌小曲,在发展过程中曾受祁剧音乐、宗教音乐和说唱音乐的影响,总计有曲牌560多首。其中属于走场牌子系统的有40多个,属川调系统的有76个,属各类数板系统的有60个,小调系统的有50多个,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二小戏”、“三小戏”和多角色戏三种。“二小戏”主要的剧目有《打对子》、《摸泥鳅》,“三小戏”代表剧目有《兄劝妹》、《送表妹》,多角色剧目则有《洪基逼退》、《卖花记》等。从风格流派来看,南路戏以“二小戏”、“三小戏”为主,《娘送女》、《打鸟》、《下南京》等为其代表剧目;东路则多演多角色剧目,并长于表现神道故事,《桃源洞》、《雷打皮冬瓜》等为其代表剧目。

邵阳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具有生活气息浓郁、歌舞性强的特点。唱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的戏,更是载歌载舞。邵阳花鼓戏的传统剧目,大都是表现农村生活题材,以“三小”戏为主,因此,其最有特点的表演主要体现在小丑、小旦、小生三个行当之中。有的表演程式则是从农村的劳动生活里直接吸收和提炼出来的,如打铁、推磨犁田、踏碓、摘棉花、摸泥鳅等,生活气息浓郁,喜剧色彩突出,载歌载舞,颇具特色。旦角的手巾技法丰富多彩,小生的扇子技法也很有特色。

早期的邵阳花鼓戏,多为“社火”性演出,逢节庆和游傩、庆娘娘之类的宗教活动的乡间盛会,即临时邀集,在禾场、草坪演出,都是些业余班社。清咸丰年间,出现了半职业性及职业的班社,成员多为手工业者、农民、巫师等。他们农忙务农,农闲从艺,有的则是边行巫边唱戏,演出也多在县郊及乡镇。有些职业班社,则终年奔波,行程远涉贵、黔、赣、鄂、滇、蜀境内部分城乡,人称“江湖班”。

7.宁乡花鼓戏

宁乡花鼓戏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民间小戏剧种。它形成于清代,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是一个艺术风格独特、群众基础深厚、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剧种。它随着花鼓戏艺人的创作实践逐渐形成许多路流派,其中以浏阳、宁乡、益阳、西湖、醴陵等五路为主要流派。这五路花鼓戏因都以宁乡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所以通称为宁乡花鼓戏。

清光绪年间,“湘中岁首有所谓灯戏者,初出两伶,各执骨牌二面,对立而舞,各尽其态”。“灯戏”指花灯、地花鼓一类的歌舞演唱形式。宁乡花鼓戏就是在这种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吸收劳动山歌、走场牌子和戏曲音乐发展起来的。最初由歌舞形式的地花鼓发展为较有故事情节的对子花鼓;其后发展为“三小戏”(小旦、小生、小丑),逐渐具有戏剧性质,为草台班演出阶段;后来吸收其他剧种的腔调、伴奏和表演等艺术表现手法成为戏曲剧种。它的产生和形成都在民间,而不像其他剧种那样先由宫廷、上层社会提倡然后再传到民间,因此极具群众性。解放前,宁乡花鼓戏被统治者视为淫戏,严令禁演。 1909年宁乡城曾贴有禁演花鼓戏的“四言训示”:“省垣首善,敦俗为先,淫戏卖武,谕禁久宣。”艺人常被提锣毁箱或抓去坐牢游乡。尽管如此,花鼓戏不但屡禁不绝,反而愈禁愈炽。正如《醴陵县志》所载:“采茶一名花鼓,政府以其导淫,悬为历禁,然农村往往于新春偷演,禁不能绝。”人们瞒过官府耳目,于夜深人静之时,深山野岭之处,铺四只扮桶,搭几块门板,以晒垫盖顶,缚草为台,尽情唱演,尽情观赏,所以演花鼓戏的班子曾一度被称为“草台班”。民国后禁令松弛,1920年有“义和班”进入宁乡正式演出。1930—1940年又有“得胜班”演出,维持时间最长。

宁乡花鼓戏的演唱,最初是一旦一丑的“两个”戏(小旦、小丑,或称对子戏),后发展为“三小”,并以此为主要特点。它的各路流派:浏阳路以“采茶调”为代表,多演《雪梅教子》、《孟姜女》等正剧;宁乡路因出入城乡,因而不得不致力于声腔音乐的创新,以小调见长,处理细腻,字正腔圆,委婉清新,真挚动听,并发展了弦乐伴奏。各路花鼓戏经过近百年来的艺术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较完整的宁乡花鼓戏体系。

(二)湖北花鼓戏

同类推荐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本书是学习汉语对偶技巧和音韵格律的优秀实用读物,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神话典故、时令文史、人伦世俗、宫室珍宝、山河景物、器用饮食、鸟兽花木等。原著的精美语句多源于古代的诗、词、文、赋,有的是引用原话,有的是化用句意,都蕴含着某种事物或某个典故。本书编者力求准确地找寻到每句话、每个典故的来源与出处,并探究出全句话的含义,以展现其精深广博的文化内涵。阅读此书,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丰富文学、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创作诗词和撰写对联的语言技巧很有帮助。
  •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中国物质文明史

    中国物质文明史

    本书以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线索,撷取北京直立人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安阳殷墟、先秦钱币、秦始皇陵、马王堆汉墓、四大佛教石窟、宋代官窑、明清紫禁城等留存于地上和地下的著名文化遗存,以点涉面,以史带论,就中国的远古人类、史前文化、古代玉器、古代青铜器、古代钱币、古代墓葬、古代纺织与服饰、古代佛教艺术、古代陶瓷、古代建筑等独特的物质文化展开较系统的介绍和探讨,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农学、钱币学、矿物学、冶金技术、纺织技术、陶瓷工艺、建筑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
  •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中国医学之发展,两千年来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医药学家,其中最为杰出、贡献卓著者不过百余名。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则是最为杰出者之代表,卓越贡献者中之引领人物。如果将他们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大小予以排名的话,孙氏堪为前三甲之一。本书是画说汉唐文明丛书之一,是孙思邈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英教授近30年来研究的成果,介绍了药王孙思邈生平、药王巨大贡献、药王文化追踪、孙思邈养生长寿秘要以及药王山等,内容丰富,突出特色,反映历史,涉猎广泛,文图并茂,一目了然,既适宜研究者的需要,又方便于一般读者的需求。
热门推荐
  • 大陆史:圣人纪元

    大陆史:圣人纪元

    我只想做一个普通人,只想与父亲、母亲,与她生活在一起,可是,你们为什么逼我……一个普通少年,一段非凡的经历,一块动荡的大陆,一段沧桑的历史……一个老人、一个少年,带领你翻开那被人遗忘的历史,那一段圣人的传奇……
  • 复仇公主的复仇史

    复仇公主的复仇史

    十年前,她们是那么的幸福快乐十年后,她们是那么的恐怖冷血
  • 追爱十年

    追爱十年

    五官尚算精致眼睛大,睫毛长而卷曲,美人胚子。身高172cm,体重75kg,标准女汉子。学生时代我从来没有想过恋爱,直到高一,他的出现,让我第一次有被人追的感觉,原以为一段恋情就会这样开始,没想,一切都是我自作多情。但我不会放弃的,,,,,,纵使千般不易,纵使要我放弃底线,我,只求,再见他一面。
  • 剑败诸天

    剑败诸天

    苍龙大陆,武道为尊,武者无数。弱小者天生神力,开碑裂石;强大者,一刀断山岳,一剑灭众生;更有生死境王者,晓阴阳,通大道,逆转生死,永世成神……武道,决定命运,决定生死,弱者,受人欺凌,强者,俯瞰天下。丹药大师杨林重生在一个废物公子身上,恐怖的真气修炼天赋,强大的精神力以及妖孽般的武学悟性,看少年一人一剑,雄霸天下,剑证诸天。
  • 排毒治百病

    排毒治百病

    大家都知道要排毒,可是究竟什么是毒呢?究竟要排什么毒?什么时候该排毒?用什么方法排毒?还有更多排毒问题,本书都将一一为您解答。本书秉承了中国传统医学回归自然、尊重个体的“自然养生法”,通过对饮食、精神、运动、拔罐、按摩、生活起居等方面的调整,重视人体的自愈机能,启动身体原有的康复系统,帮您轻松、快速打造无毒、健康、美丽的身心!要健康,就要排毒;要美丽,更要排毒!了解排毒,让您一生都健康!
  • 四六话

    四六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朔妖

    朔妖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她乃蚩尤后人,绝美无双,受到君华天帝的亲睐,天生带有强大的妖神之力,心地善良,从不伤害凡人,她出生在朔月,但一出生便左耳失聪,于便赐姓君,名靡乐。他乃君华天帝最信任的天师苏晔,本为千年菩提树,修炼千年获得仙神,他为了凡尘而除妖,却爱上了妖神君靡乐。神妖大战,他绝情地将断情剑刺向了她,而她却在最后一刻,为他替了君华一剑,最后的结局乃是魂飞湮灭。
  • 凤惊鸿:一代女帝

    凤惊鸿:一代女帝

    踏雪惊魂,眉色染霜,清寒空渺如他;执玉扇,倚红楼,鲜衣怒马如他;挽清酒,贵如胄,神圣无俦如他;犹记那年初雪,嫁衣璇鸿似血,泪目泣红绡,她扬袖飞衣剑指苍天:他死了,你们谁也别想活,这天下,我替他夺!
  • Prior Analytics

    Prior Analyt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FBOYS之我会一直保护你

    TFBOYS之我会一直保护你

    作者的话:由于现在开学,可能会不定期更新,作者QQ:1352346120,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