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23500000001

第1章 引论:信仰的话题

在当前的中国,信仰成了一个不能不谈的话题了。

当人们坚定而自然地信仰着的时候,是不会想到讨论信仰问题的。因为没有这个必要。信仰对人们来说还不成为一个问题。而对于问题,人们才会去思考和谈论。正如当人们生活得有滋有味的时候,就想不到去询问什么是幸福一样。因为那本身就是幸福。而当人们开始询问甚至追问什么是幸福的时候,大约已经是感到不幸了。

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说:当人们自然而然地感受着人生意义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去追问人生的意义问题,而当人们想知道人生是否有意义的时候,大约是已经感觉到人生的无意义了。同样,当前的人们之所以比较普遍地提出信仰问题,追问什么是信仰以及人是否应该有所信仰等等,就是因为他们感到信仰的缺乏了。

但是,如果仅仅是没有信仰,人们也不一定就会来谈论信仰——假如他们能够安于自己的无信仰的话。如果人们在没有信仰的状态中并不感到痛苦,不感到有信仰的需要或要求,那么他们也不会对信仰问题表现出急切地想了解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信仰就是一个过去了的、现在已经不再需要了的东西。对于这样的东西,也许有人会谈论,但它肯定不会再引起人们密切关注了。总之,人们如果不受信仰问题的困扰,就不会更多地来谈论这一问题。有许多的人,正是这样,对于他们来说,谈论信仰纯属多余。如果所有的人或者多数人都是这样,那么这本讨论信仰的书也就成为多余的了。

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也许人们愿意安于无信仰状态,但苦于做不到。这就是问题所在。许多人想抛掉信仰的重担,却又在短暂的轻松之后,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压垮了。人们并不能安于自己的无信仰,而是经常地感受到了心灵痛苦。毕竟,心灵对于信仰的需要是谁也逃避不了的。或者是饥不择食的信仰选择,但这并不能真正使心灵找到归宿。还有的人,极力地想保持过去的信仰,但又苦于不能回避现实。如此看来,信仰不是一个利利索索的问题,人们难以在全有或全无之间作清楚的选择。这种关于信仰的痛苦或困扰,就使信仰作为一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信仰,人们开始谈论起来了。

信仰历来不是一个日常性话题,它与闲言碎语无关。在聊天的时候,是不宜谈起信仰来的。一方面它过于严肃,容易破坏那种肤浅快乐的气氛,因而显得不合时宜。而且这一问题又不是很轻易地能谈得清楚的,人们的意见往往难见一致。所以又有另一个方面的不利因素,那就是容易引起意见分歧甚至冲突。信仰不是一个交际性的话题,而是与各自的心灵生活有关。因为它大致上不属于那种可以随意交流的信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可以谈论政治,但只宜谈论政治事件或新闻,而不宜涉及政治信念;也可以谈论哲学,但最好是谈点哲学知识或者哲学智慧,却不要涉及各自的哲学信念。

否则,交谈就成了布道或者辩论。西方人在交际场合免谈宗教信仰问题,因为他们可能搞不清对方的教派。而且在这样随便的场合谈论信仰,也近乎对神灵不敬。如果把信仰也变成了“今天天气哈哈哈”

这样的话题,那信仰也就不成其为信仰了。因为,天气虽然也与所有的人有关(不然大家就不会谈论它),但谁都不必为天气变化负责。

也许正是由于信仰问题的性质比较严肃,也比较严重,人们才并不轻易地谈论它。或者说,在多数的情况下,人们有意识地回避它。

讨论信仰问题,不能停留于日常语言的层面,也不能满足于文学语言的描绘。因为在日常语言的层面上,讨论问题难以深入。而在文学语言的层面上,则不易精确。重要的是,要把信仰的问题从文学比喻变成理论探讨。在论述人生信仰时,人们往往满足于一些比喻性的词汇,如把信仰比做人生航程的“灯塔”、“明灯”之类,或者比喻为人生的“精神食粮”、“精神支柱”等,用一些顺口溜、谚语或文学家的格言来描绘信仰的性质和作用,而不寻求理论概括和理论探讨。这样仍然只能是稍微谈谈而已,不能深入。对于信仰问题,是不能采取稍微谈谈或随便谈谈的态度的。

在这个问题上,丹纳《艺术哲学》中在讲到“理想”时的一段说明值得引用:

诸位先生,我这一回要和你们谈的题目似乎只能用诗歌咏叹。一个人提到理想,必然充满感情;他会想到流露真心的那种缥缈美丽的梦境;他只能以不胜激动的心情,低声细语地诉说;倘若高声谈论,就得用几句诗或一支歌;一般只用指尖轻轻接触,或者合着双手,像谈到幸福、天国和爱情的时候一样。

但我们按照我们的习惯,要以自然科学家的态度有条有理地研究,分析,我们想得到一条规律而不是一首颂歌。

讨论信仰问题,也不能停留在政治话语的范围内。信仰问题当然与政治问题有关,至少与政治信念有关,因此可以从政治上谈论信仰。但由于政治话语有其特定的谈论方式和角度,所以如果仅限于从政治角度来谈论信仰,就会把与政治有关的理论问题变成纯粹的政治问题,从而容易造成错觉,也把信仰问题简单化。比如,人们可能把复杂的信仰问题简单地看作一个政策问题,认为人们的信仰状态的好坏取决于政策正确与否。当20世纪80年代前期社会上纷纷谈论信仰危机的时候,有人认为,我国社会中之所以会出现信仰危机,是因为“文革”时期政策出了问题,而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好的政策了,所以也就不会有信仰危机问题了。他们把信仰问题看作是在政策范围内能够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对于后来信仰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和加剧,表现出理解上的极大困难。

应该把信仰问题放到理论探讨的层面上来。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理论课题,一个需要深入地加以研究的问题,从理论上尤其是从哲学的高度来把握和解决。

那么,信仰又是一个怎样的理论课题呢?

信仰问题是普遍而又永恒的。需要信仰而又能够具有信仰,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特点。任何一个正常的人在其一生之中都不能不与信仰发生联系。不论哪一时代哪一社会的人,都会与信仰打交道,所不同的只是方式而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打着一定时代或社会烙印的信仰的方式、形式或模式可以发生变化,有些信仰的形式可能退出历史舞台,但人类对信仰的需要依然存在,人类信仰活动本身不会消失。同样,人们对于信仰问题的思索也是普遍而永恒地存在着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人们不论得出怎样的结论,信仰问题都很难得到一劳永逸的解答。像大多数基本的哲学课题一样,信仰课题也是古老又常青的。

信仰是一种比较玄奥的精神现象,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和神秘色彩,它所需要的证据既非日常生活所能提供,又非技术和实证知识所能提供,因此需要抽象而又思辨的哲学思维来思考和把握。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信仰问题似乎是很具体的,比如因信仰的不同而导致的不同教派的争执等等,它们似乎能通过某种具体的手段如教廷裁判甚至武装冲突加以解决,但从理论上来考察,许多看来非常表面的问题也往往大有深意,并将人们引向抽象的理论领域。在基督教教义中,许多具体的教条背后都隐藏着高深的哲学问题,当出现对某种信条的不同理解时,往往引发极其烦琐枯燥的哲学论辩。人们为了求得对自身信条的证明而深入到理论的领域中,不断地向着抽象思辨的领域寻求理解,而最终又往往迷失在不可理解的黑暗之中。凡是比较大的、比较成熟的信仰体系往往都有用哲学思辨所构筑的学理支撑。由此可以理解,哲学与宗教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一度成为宗教的婢女,并非偶然。

信仰问题作为一个哲学课题,也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为什么呢?人们对信仰的认识受着他们自身信仰的影响。通常,人对外部事物的认识比较易于做到,而对有关人自身的事情则较难于认清。这就是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人们去认识涉及他自身的问题时,往往受到自身状态的干扰和影响而难以冷静客观。信仰就是一件与人自身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对它的研究在较大程度上受着认识者信仰状况的影响。人们不同的信仰状况影响着他们看待问题尤其是信仰问题的立场与视角,影响着他们认识该问题所可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无法想象出与宗教信仰不同的信仰,而一个无神论者则总是到宗教之外寻求信仰的真正含义。关于人作为信仰者与作为研究者的关系问题书中还会谈到。

信仰问题的研究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也是由于信仰问题与人的非理性的精神因素和精神活动有关,令人无法做出清晰而精确的把握。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在任何方面都不能以确实的术语讨论信仰,但也许能够说些关于信仰的东西。”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认为:“‘信念’带有一种本身固有的和不可避免的意义上的模糊不清,这种模糊不清的原因在于从变形虫到人类的心理发展是一脉相连的。”人的精神活动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人的行为不仅受着理性因素的指导,而且受着非理性因素的左右。

长期以来,人被看作是理性的动物,对其精神活动的理性方面予以较多的关注并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而关于精神活动的非理性方面则关注较少,了解更少。然而,信仰现象偏偏与人的非理性因素有很多的联系,在这样的情形下,信仰的研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并因而出现一些问题,如信仰研究的神秘主义倾向等。由于信仰现象带有非理性色彩,由于信仰现象总是显得难以捕捉和把握,也由于宗教神秘主义的影响,在以往的信仰研究中掺杂有很多随意想象的成分,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

信仰研究的难度还在于它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学科的联合攻关。信仰涉及许多问题,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哲学、宗教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对信仰进行分析。在哲学内部,信仰问题也被人们从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人生观等不同方面加以探讨。每一种学科、每一个方面的研究都是必要的、有益的,但也是不够的。因此,当我们把信仰作为一个哲学课题加以研究的时候,要充分注意信仰问题的综合性质,留心吸取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从哲学的高度加以综合把握,以求尽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信仰现象。

同类推荐
  •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本书分为六章,介绍了电视新闻的概念、分类、发展历程以及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并逐一介绍了新闻策划、新闻采访、新闻拍摄、新闻编辑等内容。
  •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也是一门具有想象力的艺术。它通过声音塑造艺术形象,营造场景,激发听觉美感。《广播剧编导教程》系统地论述了广播剧这门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创作过程。同时,结合长期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的摸索,《广播剧编导教程》尤其从广播剧的编剧、导演、制作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并配以思考问题和获奖作品分析,是。‘本较为完善的广播剧创作类教材。
  • 秋获集

    秋获集

    本书分中国春节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年节两部分,介绍了春节的形成及演变、春节的习俗、古代宫廷的春节礼仪、港澳台地区的春节活动、中国春节在海外等内容。
  •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恐怖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恐怖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共有10本,包括《荒岛历险故事》、《海上历险故事》、《沙漠历险故事》、《森林历险故事》、《古堡历险故事》、《登山历险故事》、《空中历险故事》、《野外历险故事》、《探险历险故事》和《恐怖历险故事》。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大命主

    大命主

    我命不由我,天命亦不由我,且看不凡少年逆天之路。
  • 斥谬

    斥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残羽的雪花泪

    tfboys之残羽的雪花泪

    她,司徒瑞雪,黑道上另人闻风丧胆的雪,为了履行爹地的任务—去追重庆八中的王俊凯。她本以为自己可以完美伪装一辈子,但内心深处却被王俊凯深深了解着。她,佐恋依,佐恋幽,英国皇室最高贵的公主,转到重庆八中又会和易烊千玺,王源有着怎样一段美丽的邂逅呢?敬请期待……………
  • 星空下的阿斯嘉特

    星空下的阿斯嘉特

    楚晨曦最近压力很大:憧憬的金发大小姐是热血笨蛋、还有个百合女在一边捣蛋。同居是伪娘也罢,某猫耳萝莉拼命倒贴也罢,和教会圣女彻底杠上也罢,可最终兵器机械娘和不良天人少女什么的就免了吧,没看到还有一群毁灭了几个位面的美女嚷嚷着要他当主人么......终于,少年咆哮了:“我真的不是什么魔王神转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背后灵男友

    背后灵男友

    午夜看片,看出来一个背后灵大帅哥?他好像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样子?专属,忠犬,而且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爬得了床?如此酷炫掉渣天的多功能帅哥,还不快点来到我的碗里来!唔……好想跟他长相厮守。可他终究只是灵不是人,该怎么办……
  • 国学九家智慧

    国学九家智慧

    如果你要追求成功,可以读读儒家的执着学说;如果你要追求快乐,可以读读佛家的心灵学说;如果你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妨读读纵横家的策划学说;你若功成名就,只想追求健康,那么,你就不妨读读医家的健康学说;退一万步讲,你面对人生,毫无办法谋求改变,你是一个绝对的弱者,那就不妨读读安贫乐道的农家文化,那样,你也会活得怡然自得。
  • 尹灵手札

    尹灵手札

    用我今生七魄,换你来生三魂。千年前的西夏之国,她逆天而行,修用邪术,篡改命簿,从神女堕为妖女,落了个魂飞魄散的下场。他本淡出红尘,却又为她坠入情网,逆天改命,舍了仙缘羽化坠入轮回。前世缘,今生梦,她成了捉妖家族中最恐怖的存在,他却沦落为凡人,手无缚鸡之力,哪怕拼死相守,又如何能护她周全?缘起缘灭之间,有谁能够留下,又有谁将要离开?
  • 我们结婚吧

    我们结婚吧

    “咔嚓”钥匙扭动门锁,苏夏下意识地回头。墙上的挂钟都快指着12点了,苏夏以为他今晚又会像往常一样不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Wolfville Days

    Wolfville D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