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21500000003

第3章 宋代话本小说(1)

(一)宋代“说话”的兴盛

1.兴盛的条件

唐代已经开始专门化的“说话”伎艺,到宋代空前兴盛起来,这种发展变化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原因的。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从后周夺取政权,逐步结束了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国封建社会从此进入后期。

唐末规模巨大的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消灭了士族门阀制度的残余,使中唐以来的封建生产关系完成了由授田制向庄园制的过渡。宋代地主、官僚主要以购置的方式兼并土地,而不再享有按等级占田的特权;对农民的剥削方式以出租田地、榨取实物地租为主,而不再以劳役地租为主。佃农对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较自由的租佃关系成为普遍形式。同时,农民还可以自由购买土地,成为自耕农,劳动果实能较多地属于自己,这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这一时期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科技知识,并使用犁耙、锄锹、镰刀、水车、辘轴等先进农具,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发展。也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到更高水平,城市迅速繁荣起来。而且北宋长期少战事,也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北宋京城汴梁(开封),到北宋末年,人口急剧增长,而且商业非常繁荣。南宋都城临安(杭州)更是繁荣,从北宋初到南宋,户口数量翻了近十倍,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城内店铺林立,茶馆酒店遍布,有经营不同项目的商业区,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才开始稀少,而五鼓钟鸣,早市的人又开店了。以至杭州有“乐园”之称,西湖有“销金锅儿”之谚。民间更流传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语。

随着商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加强,到宋代,坊市制和传统的宵禁制度完全被打破。从北宋中叶以后,就再也听不到街鼓声了。坊制的破坏,使市民可以随意开门经营商业;市制的崩溃,使市民可以自由进行夜市。商业店铺营业时间依商业的繁华情况而定,一般商店天明后开始营业,天黑息业,而饮食店、酒楼、茶馆的营业时间大都在早晨五更到半夜三更,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坊市制的取消,大大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工商业的发展。市场面貌大为改观,商店临街,到处是商贩和手工艺人。交易时间也没有了限制,形成繁荣的夜市。除都城外,许多城市如长安、扬州、镇江、徽州、成都、广州、泉州等也都十分繁荣。唐代十万户以上的州府城才十多个,到宋徽宗时已发展到五十多个。

城市的繁荣、工商业的兴盛,使市民阶层空前壮大,成为一股可观的社会力量。市民们集中在城市里,不仅需要物质生活,也需要文化生活,而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除了一般市民外,由于宋代推行禁军制度,兵士集中于京城及大都市。据统计,宋仁宗时代,竟有禁军1259000人之多,半数以上散居在京师汴梁附近。这些士兵加入到市民阶层中,除操练武艺外,也需要娱乐。北宋“承平日久,国家无事”,于是大量聚集在都市中的人便在闲暇中寻求享受娱乐,古老的农业大国形成了都市的繁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生动展现了东京汴梁的繁荣面貌。繁华富庶,催化了市民们对文化娱乐的要求。占城市人口大多数的下层市民,是一个文化素质比贵族文人低,但阅历见识又比乡村农民高的社会阶层。他们的生活环境,不是皇宫贵胄的官场,不是高雅的书斋,也不是宁静的山村,葱绿的原野,而是熙熙攘攘、闹闹哄哄、巧营精算、风波丛生的都会商市。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审美趣味可能不高,甚至俗不可耐。他们并不追求典雅的文化诗意、品赏韵味,又不甘冷清孤独、寂寞无聊。他们所倾心的是有生动情节、生活内容的故事,是色调浓烈能满足感官享受、引发笑声的伎艺歌舞。这样,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诗词文赋等雅文学,就不能适应市民大众的口味,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既适应市民口味又反映市民生活的民间伎艺的兴盛便成为必然。可以说,广大市民群众的需要和爱好 ,为“说话” 伎艺的兴盛提供了条件。

同时,宋代统治者也爱好听“说话”,为其发展推波助澜。北宋后期的仁宗赵祯、徽宗赵佶,南宋的高宗赵构都很喜欢听“说话”。当时朝廷还特设专局采访各种伎艺。“说话”艺人中著名者往往被皇帝召到内廷去献艺,即所谓“御前供话”。大都市的游艺场——瓦舍中,常有许多伎艺高超的“说话”人演出。

在这样的条件下,宋代“说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规模、普及程度及艺术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唐代,为历史之最。

2.宋代“说话”的特点

与唐代相比,宋代“说话”有其新的特点:

(1)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瓦舍勾栏

宋代禁止僧侣在大庭广众之中讲故事,所以唐代寺庙盛行的“俗讲”,受到严重挫伤,但民间仍如唐代一样流行“说话”。北宋早期,民间“说话”只是在市井街边旁进行。

后来,由于“说话”等民间伎艺的大兴盛,市井路旁、茶肆酒楼虽仍有人表演,更出现了固定的大型演出场所——瓦舍。“瓦舍”是宋人市语,也称“瓦”“瓦子”“瓦市”或“瓦肆”,是都市中游艺场所的总称。“瓦舍”的中心是被称为“勾栏”的演艺场。瓦舍的范围大小不等,其中往往有若干个“勾栏”,分别上演杂剧、傀儡戏、诸宫调和“说话”等。“勾栏”原是栏杆的意思,用栏杆围成一座演艺场所,后来就习称“勾栏”,也称“勾肆”。“勾栏”内有“棚”,也称“邀棚”或“乐棚”,张开巨幕用来遮避烈日风雨,也可遮外人眼目。一切伎艺多在“棚”内表演,游人出钱进去欣赏。

北宋时,京城汴梁的瓦舍勾栏就更多了。到南宋就更为盛行、更为普遍了。瓦舍第一次把大量民间伎艺和市民群众稳定地聚集在一起,提供了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渴求和审美需要的固定场所。瓦舍的出现,是市民文艺兴起的标志。在封建文化高度发展的宋代,文、诗、词、画,把贵族文人高雅的审美趣味发挥到了极致。宋代理学则阐扬“内圣”之学,言必称“天理”“心性”,融合佛道,把传统儒学发展到具有精致哲学思辨形态的新阶段,重建礼治秩序以强化对人情人欲的扼制,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在这样的时代文化氛围中,却出现了一个个情调格格不入的瓦舍勾栏。这里嘈杂喧闹、粗鄙浊野、充满市井低俗情趣,以至被认为是“放荡不羁之所”。但正是在这里,这些被上流社会轻视压抑的市井小民,这些从来被认为上不了台盘的小商小贩、“愚夫冶妇”、仆役走卒,却俨然成了这片天地的主人,笑逐颜开地欢聚一堂,随心所欲,纵情享乐。这里的娱乐活动、伎艺表演以他们的兴趣爱好为转移,而市民们高涨的热情,也促进了民间伎艺的兴盛。瓦舍在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催生出市民文化,“说话” 伎艺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得到蓬勃发展。而且,与唐代“说话”盛行于寺院,多在参加宗教集会(如斋会)时进行不同,瓦舍勾栏中的“说话”等伎艺完全是娱乐性的。

当然,宋代“说话”还不仅仅限于瓦舍勾栏,有的还在茶肆酒楼、城镇市集、宫廷寺庙、私人府第、乡村田舍等处作场,可见“说话”伎艺在宋代的繁盛和普遍。

(2)有很多专业化的“说话”人

“说话“发展到唐代,在百戏中独立专门化了,而发展到宋代,在极度的繁盛中涌现出了许多专业化的“说话”艺人。胡士莹先生《话本小说概论》中有“两宋说话人姓名表”,将《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书中出现的“说话“人作了一次统计,共129人,除去重复的情况,仍有110人。这是见于文献的,不见于文献的无法统计。这些“说话”人一般出身于小商小贩、城市贫民,也有落魄的知识分子,而且多是男性,少有女说话艺人。可以说,“说话”是男性的天下,而从事其他说唱、戏曲表演的则多是女艺人。

(3)成立了“说话“人的行会组织——雄辩社

宋代工商业繁荣,手工业工人和商人分工细致,出现了行会组织。各种伎艺人员,为应付官府差役和保护同行利益,也成立了行会组织。“说话者谓之‘舌辩’”,所以其行会称“雄辩社”。雄辩社是“说话”艺人磨砺唇舌、训练伎艺的组织,纯粹是一种职业性的团体。说话人经常在这里交流经验、切磋伎艺、取长补短,提高“说话”的技巧。其中名位高、年辈长、伎艺精湛、有学问的职业艺人称作“老郎”。“京师老郎”就是南宋临安说话人对汴京前辈艺人的称呼。

(4)有了编写话本的团体——书会

“话本”是说话艺人用来“说话”的底本。除了继承以前流传下来的话本表演外,由于“说话”的兴盛,对“话本”的需求量大为增加,于是要编新的,这样就出现了专门为说话人编写话本的文人。这些文人拥有自己的行会组织——书会。当时较大的城市都有书会组织,如永嘉书会、九山书会、古杭书会、武林书会、玉京书会等。书会成员一般称作“书会先生”,也叫“才人”,少数名重才高者则被称作“名公”。“才人”多是从士大夫阶层分化出来的文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平,有较娴熟的文字表达功力和较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他们沦落为书会先生,熟悉市民生活,谙熟人情世故,与艺人合作,既为他们编写新的话本,又依据他们的讲唱,把流传的话本加以整理提高。书会先生以此谋生,本身已转化为市民阶层之一,成了市民阶层的代言人。

(5)“说话”人的水平大大提高“说话”的兴盛和受到广泛欢迎,对“说话”人的要求也高了,为了竞争,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大大提高。“说话”艺人必须广泛学习、积累知识、提高水平,能从现实生活中经常发掘题材。正因为宋代“说话”艺人已是专业化的,经过了广泛学习,又在雄辩社中得到提高,所以“说话”艺术达到了很高水平。具有讲说流畅、随意据事演说的本领,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6)“说话”分了门类

宋代说话门类,即所谓“家”“家数”的形成,是“说话” 伎艺高度发展的标志。分工的细致、说话艺术的风格化,是市民欣赏水平提高以及同行竞争的结果。关于宋代“说话”门类,历来说法不一,至今认识仍不同。

北宋汴京瓦子中的说话门类,成书于建炎十七年(1147年)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条,提到的有:讲史、小说、说浑话、说三分、五代史五个门类。但“说三分”与“五代史”都应属“讲史”,只是因为这两类“讲史”特别发达,所以独立出来。从门类看,只能算三个。

到南宋,说话分为“四家”。最早谈到说话“四家”的是成书于端平二年(1235年)灌圃耐得翁的《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

同类推荐
  • 美丽的海南可爱的故乡

    美丽的海南可爱的故乡

    书中主要介绍了“这里的山水让你醉,旅游观光度假是天堂”,“这里是四季如春的健康岛、长寿岛”,“说不尽宝岛的富饶”,“说起那家乡的往事”,“家乡的民族风情”,“宝岛英杰数不尽”,“海南的人文名胜古迹”,“独特的海南传统艺术”,“海南的民俗和地方节庆”,“海南的传统美食和名牌特产”,“遍布世界的海南人”,“日新月异数家乡,国际旅游岛展新颜”等主题,其清新、通俗和亲切的文字,让人备受感动。
  •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

    本书是著名旅日工程师、作家萨苏在2011年的最新力作。作者用中国人独有的乐天情怀和京味调侃,爆料自己初到日本的各种笑话,与妻子上演的国际文化“冷幽默”,以及自己经历过的各种趣事。用真实细腻的笔触,描述草根的动人生活情境,让日本再也没有隐私,展现日本从未有过的阳光面。
  • 印度民间文学

    印度民间文学

    本书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介绍了印度民间文学发展的脉络,并通过具体的例子介绍了印度神话、史诗、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戏剧、歌谣、谚语、谜语等不同门类的情况
  •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分为一路的爱、最美天使、美丽城市、锋利的刀口、唢呐声声、旧时碎片六辑,主要收录了一块玻璃值多少钱、光头美丽、受伤的白鹭、黄老师、董平柏老师等作品。《一块玻璃值多少钱》是作者的第四本小小说集,收录了作者最新的小小说作品和作者创作以来的最经典小小说篇目。
  • 野草: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野草: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迷鸟

    迷鸟

    代号为“乌鸦”的男孩汤米由于学业来到被称为“帝国的中心”的东六区,邂逅了多年未见的挚友加佐特以及自己的“不靠谱”师傅杰森。他们看似是忙碌的学子,而一到任务降临,他们又成为了身怀异能骁勇善战的斗士。为了了解的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身世,处世消极的汤米必须融入帝国军与平民的矛盾冲突之中,与强于自身几倍的敌人斗争。在这样的过程中,他慢慢失去了友情、亲情、以及爱情,走向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与此同时,随着绝望到来的却是一个惊天的秘密……
  • 重生之神盒修真

    重生之神盒修真

    “王意”出身工人家庭,30岁,因工作中被领导算计开除,伤心欲绝和好友喝酒,回家途中闲逛,机缘巧合落入水中穿越末世仙界,得到仙界神人赠神物传承,结果遇到仙界痴迷功法老者借身练法,秘法失误导致“王意”穿梭时空,返回到地球,可是没想到的是……………。
  • 神州图志

    神州图志

    此卷为《神州图》副本,正文请移步《神州图》作品链接:http://chuangshi.qq.com/bk/xx/1001300792
  • 无边大盗

    无边大盗

    狼行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赵琥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生,穿越重生后,原本有个不错的家庭,不想却祸从天降,一夜之间,全城之人差不多都死光了,为了寻找制造此血案的人报仇,他不惜逆天而行,改变心性,修行各种邪术魔功……且看他如何报仇,又如何盗尽天机,得成真仙、
  • 洪荒天鬼

    洪荒天鬼

    资深唯物主义者,超级宅男,人称灌水小王子,xx大第一毒舌男的杨景涛不听话被雷到混沌中做了小鬼,以后的事情慢慢看。新手上路,还望支持;试手之作,不求闻达,绝对全本。天鬼群群号:87685370黄瓜真的不舍得这本书,黄瓜真的不想太监,真不想挖了坑不埋。但是黄瓜感觉现在很难驾驭这本书了,黄瓜不过是个可怜的新手罢了,黄瓜不是大神,黄瓜很难完整这个题材。黄瓜或许应该积累一点经验之后再将这本书完成。黄瓜绝不会抛弃这本书的。如果您真的支持黄瓜,就请先看的另外另外一本小说吧。已经和编辑说好了,明天就会寄出合约的。《异界之一表斯文》,卑劣者的史诗,伪君子的自述,画皮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黄瓜在此对不住大家了。
  • tfboys遇见你是我三生有幸

    tfboys遇见你是我三生有幸

    简介什么的我不会写,只要评论and票票and收藏,me还有一本书,叫做tfboys我们陪你走十年,多多支持!
  • 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

    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健

    天行健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1954年由第四军医大学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后的第四军医大学历经风雨沧桑的五十年发展历史。
  • 武林客栈:月阙卷

    武林客栈:月阙卷

    从《卷舞天下》到《摘叶飞花》,都体现了非烟MM的巧思灵慧。犹如还珠楼主养慧于巴山蜀水,非烟MM亦得其慧心灵性于山水荒野之间。她追求的不是大漠风烟的雄犷,而是山重水复的曲折。更妙的是,她亦非常善于制造断了线头的悬念,使人悬望着客栈中的风云传奇。
  • 说剑吟

    说剑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