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14700000005

第5章 自由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5)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始终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目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之所以会出现人的片面发展是由于分工,特别是资本主义分工造成的。马克思说:“个人就是受分工的支配的,分工使他变成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使他受到限制。”〔29〕恩格斯也说:“由于劳动被分成几部分,人自己也随着被分成几部分。为了训练某种单一的活动,其他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能力都成牺牲品。人的畸形发展和分工齐头并进,分工在工场手工业中达到了最新的发展。”〔30〕因此,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分工,才会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从而“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31〕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指的就是在共产主义生产实践中,人的劳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各种正当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消除历史造成的人的发展过程中的自发性、盲目性,达到智力与体力的统一,精神活动与物质生产的统一,生存与发展的统一,才能增长与个性完善的统一等。自由发展一是指每个人的发展不屈从于外在目的,不屈从于强加给他的任何活动和条件;二是指人的发展为个人所驾驭,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这样“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32〕所以自由发展是人作为实践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是人格完善和人之为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人的自由发展不可能在私有制下实现,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社会”。〔33〕从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概念中可以看到全面发展强调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自由发展则强调人的发展的独创性,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的理论目标。由于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将它们合二为一,并认为:这正是人类发展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最终应体现为人的类特性、社会特性和个性在个人那里得到充分实现。从人的类特性来讲,“自由的自觉的活动”〔34〕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和证明,只有充分发展和实现了人的这一类特性,才能真正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从人的社会特性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并非是个人的个体行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35〕从人的个性方面来讲,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底蕴和最终体现。马克思认为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不仅使每个人的肉体和心理的完善,而且还应该使存在于每个人“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和活动受到自己的控制”。〔36〕

(四)共产主义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实现模式

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模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它具体化为共产主义运动,并有过多次表述。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说:“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37〕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又指出:共产主义“是这样的一个联合,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8〕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9〕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为何将共产主义运动看作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实践模式?这其中包含有: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改造世界与自我完善的高度统一。前面已谈到由于资本主义分工把人变成了片面的畸形发展的人,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因为没有了固定的分工和职业的限定,每个人都不会一直处于被某一固定的生产领域和部门限制、束缚的状态,这时随着“迫使人们奴隶般服从社会分工的现象已经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劳动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生产力已随着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而增长,一切社会财富的资源都充分地涌现出来。”〔40〕这样人的类特性得以充分表现。此外,由于自由时间的增加,给人的社会特性和个性完善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提供了可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领域,这一领域就是“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41〕,其典范就是人类的艺术活动。2、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的自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逻辑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社会发展和人的自我发展也不例外。如社会发展将经历一个由原始社会公有制到阶级社会私有制,再到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过程。再如人的自我发展也将经历一个由原始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到片面的畸形发展,再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而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又为人的自我发展提供了现实的逻辑基础和结论。这是因为人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社会,无论是人的片面的畸形发展,还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都有其一定的社会发展基础。在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分工存在的条件下与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管理和社会观念先进、高尚的条件下,人的自我发展状态和结果将完全不同。故此,人的发展必然随着社会发展由从“对人的依赖性”,到“对物的依赖性”,再到“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过程。3、共产主义社会与自由实践活动密切相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42〕分析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第一,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追求自由实践过程中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种种现实的矛盾,而人们解决这些矛盾的实践过程,又必然将人类历史推向共产主义,这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客观过程。第二,自由实践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存在方式。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共产主义社会正是以人类自由实践方式为基础而存在的。共产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理想而更是一种“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反对和改变事物现状”〔43〕的运动过程。这就是说,共产主义是以实践形式存在着的实践的共产主义,是人类追求自由实践的社会基础。

二、对劳动异化的现实批判与人的解放

马克思以资本主义为例,在分析和揭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斗争的过程中,深刻分析了造成这种社会现状的内在原因——异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核心是劳动异化。由劳动异化又引发出其他一系列异化现象,如社会关系的异化,货币和资本的异化,科学和机器的异化等,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异化都统称为人的异化。异化的存在使人失去了自我,并处于一种被奴役、被压迫的地位,更不可能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劳动本应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我肯定和实现,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却成了一种外在的东西。对无产阶级来讲,劳动只是他们的生存属性,而非是他们的本质属性。无产阶级为了生存需要必须接受来自于自己生产的劳动成果的统治和奴役,过非人的生活。下面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异化的分析与克服两方面来进行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劳动异化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劳动异化的分析(实际上对劳动异化的分析和对人的压抑的分析有共同性)开始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并散见于《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

1、经济学分析。在资本主义社会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44〕与此相反,资本家不劳动,但他们所拥有的资本和财富却越来越多。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资本家拥有资本“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45〕这样本由工人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却反过来成为奴役和支配工人的异己力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抓住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中的这一根本矛盾,分析了劳动异化的产生、表现及其结果。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使劳动本身发生了倒置,“劳动本身的力量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化的力量”。〔46〕这种异化过程表面上看是一种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一种自由、平等的等价交换,但从本质上讲并非如此,而是一种由于所有权造成的权力不平等的出让。它表现为“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47〕工人在劳动中感觉不到幸福和自由,这样他只有通过逃避劳动,在劳动之外才能感觉到自我存在。劳动异化的结果就是“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的能力——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48〕本来人应该在劳动中通过不断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证明和体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但在劳动异化中完全不是如此,它完全降低了劳动的本来意义,也完全抹杀了人存在的价值。此外,劳动异化的结果还有“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49〕人同人的异化,不仅是指人同人自身相对立,而且“他也同他人相对立”,〔50〕这样人用一种相互对立的眼光、立场去观察、对待自己和他人,只能形成异化的社会关系。异化的社会关系确定了人的活动不自由。在现实世界中,人的不自由的活动就是“替他人服务的、受他人支配的、处于他人的强迫和压制之下的活动。”〔51〕如此这样,又确定了人的财产的不平等。“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雇主起个什么别的名字)同这个劳动的关系。从而,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52〕

2、哲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除了在经济学上分析和批判劳动异化之外,还在哲学上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这体现在通过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异化论创立了唯物史观。劳动异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且也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了更为深入、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这部著作中指出唯物史观在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时候一刻也没有离开对劳动及其性质的考察和研究。劳动不仅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且人类历史的一切变化和发展都同劳动密不可分。人的历史“一开始就表明了人们之间是有物质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的历史和人的历史一样长久”。〔53〕但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劳动是扬弃了异化的劳动,这时劳动完全变成了人的自由的自觉的创造性活动。

哲学分析与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第一点不同在于,对劳动异化进行哲学分析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分工赋予了新的涵义。他们认为:“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54〕这种分析说明:虽然分工是由不同阶级,不同社会地位的集团之间的分裂、对立以及掌握生产资料与从事生产活动之间的不同社会集团造成的,它对劳动者来说并非自愿、主动,而是被迫接受的,但是对整个社会来说这种分工又是自发、必然和强制性的。所以客观地讲:“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55〕不仅如此,这种异己的力量还支配着社会,“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56〕它“不仅不以人们的意志和行为为转移,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57〕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首先被定义为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关的客观存在,其次被视为产生私有制和阶级的物质条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分工从最初起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因而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私有者之间的劈分,从而也包含着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58〕总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分工成为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阶级对立相等同的同义语。

哲学分析与经济学分析的第二点不同在于,在哲学分析中虽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依然使用了异化的概念。“这些力量本来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但是对他们来说却一直是一种异己的、统治着他们的力量。”〔59〕人类社会的发展之所以要受到这种异己力量的支配,原因就在于个体劳动和社会劳动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情况下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单独的个人随着他们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活动,愈来愈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他们把这种压迫想像为所谓宇宙精神等等的圈套),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60〕要消灭这种异己力量就必须要消灭私有制,而消灭私有制的前提又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到那时“由于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那些异己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61〕

(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克服劳动异化的论述

通过对劳动异化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心又移到了如何克服劳动异化,进而实现人的解放。关于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主张:一方面通过分析社会内部矛盾来克服劳动异化,另一方面依靠实践——共产主义运动——来克服劳动异化。

同类推荐
  • 注重落实,真抓落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注重落实,真抓落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落实,就是把政策、计划、措施等等,落在实处,达到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目的。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任何组织成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任何一项决策或者工作能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落实。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黄利鸣、宋俭、王智、杨建国著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导,从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历史演进、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参政党实践,以及加强参政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渊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语境下政党协商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探求当代中国政党协商发展的合理化路径。
  • 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一代航天人艰苦奋进的动人业绩和英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探寻航天精神,全方位学习航天精神,鼓舞着每个人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赤诚和热血。
  •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既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同时又是一种选官制度和文化制度。它经历了远古时代的“禅让制”、封建贵族的“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明清的“科举制”等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以隋唐为分界线的“荐举”与“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两种制度。郭强编著的《中国古代选举制度》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改革完善、科举制度的鼎盛和终结等内容
  • 清廉之光

    清廉之光

    本书深入挖掘江西特色的廉政教育资源,从中精选出廉洁从政的名言警句100条,引导读者与历代先贤、革命先辈进行思想交流。全书分上下编,上编为江西古代先贤箴言,下编为红色江西廉政名言警语。
热门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再会,你依旧是我的幸福夫人

    再会,你依旧是我的幸福夫人

    黎明时,您从天边升起,您,阿吞神!在白天照耀着,您赶跑了黑暗,放出光芒。。。六年的时光太短,我的幸福夫人,你何时会再来到我的身旁?我以阿吞神化身的名义命令你:回到我身边,以一个埃及人的身份与我相扶,直到。。。死去。Egyptneverproducedsuchabeauty
  • 杀手皇妃闹后宫

    杀手皇妃闹后宫

    她是二十一世纪身份神秘的杀手,明面儿上还有着一个财团继承人的身份。老爸为了让她定下性来替她定了一门亲事,却不知早已变卦企图谋害。一朝穿越,痴傻十几年的善良女子一夕间因祸得福,聪慧敏锐,气质高华,爱恨嗔痴,引人入胜。不愿自己的人生被人控制,费尽心思,终于解决了缠绕她许久的婚约风波,却又发现恢复单身的她更加抢手,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几乎踏破了萧家大门的门槛。更让人头疼的是早已与她毫无瓜葛的前未婚夫也来凑热闹。她的真命天子究竟是温柔却冷漠的林家大少,还是慵懒邪佞的张家继承人,又或是性格火爆的五皇子?
  • 落天记

    落天记

    仙帝族氏昊族外戚,因讨厌被束缚而自斩仙根,落为凡尘。后重新悟道重修仙身。亦可破万道驭仙魔!反天反地弑神魔!凌驾仙魔之上,尔敢欺我?!
  • 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名师解惑丛书)

    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名师解惑丛书)

    本书主要通过各种案例训练青少年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青少年朋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冥妻临门

    冥妻临门

    你知道囚子吗?囚子里的女人,碰不得。大年初四,我走亲戚,竟在囚子里见到了表姐……
  • 电话迷藏

    电话迷藏

    宋媛媛,一个风韵犹存的陌生中年美女,赵之,一个生活稳定的中年男,一面之缘宋媛媛在赵之的心里投下了深深的印记,当宋媛媛的女儿小宋打来电话说宋媛媛病重时,赵之的生活失去了稳定,伴随着小宋一个个扑朔迷离的电话,赵之的中年情感会开花结果吗?
  • 总裁追上瘾

    总裁追上瘾

    “说,把我俩儿子藏哪了?”一场邂逅,他竟索要两个五岁宝宝!有木搞错?她刚认识他!结果恶魔总裁甩出一纸亲子鉴定书、一张三胞胎合影外带一个俊宝宝喊“妈咪”,直接惊出她一身冷汗!直到某天真相大白,三胞胎团聚,她狼狈逃走!不料,他轻易逮住她,还恶意破坏她的婚礼,拿枪威胁她:“女人,你敢嫁别人试试?!”
  • 浮华飘渺:江山哪能比过真爱

    浮华飘渺:江山哪能比过真爱

    谨以此书祭奠我那还未得到就将逝去的爱情,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 龙血沸腾

    龙血沸腾

    星际殖民时代,人类随着进化的历程而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在不世出的超级科学家梅森博尔的研究下,融合基因技术应运而生,而与各类基因合成生物相融合的人则被统称为能力者!北欧神话里的灾难之兽——魔狼芬利尔!西方神话里掌管睡眠的魔神——梦魇!独一无二的魔法王者——暗黑龙王!以上都是称雄联邦的著名传说级魔兽,那么主角呢?融合了智慧恐龙基因的秦空告诉你——什么叫龙血沸腾!(披着科幻外衣的超爽文,期待你的收藏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