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14700000003

第3章 自由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3)

关于自由的含义不但要从自由理论的发展讲起,而且还应对自由的外延和特征加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对自由的含义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一、自由的类型

自由的类型就是自由的外延。〔25〕从理论上讲,事物的外延总是具体的,所以自由的外延也是具体的,它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是按照人的生存方式,自由可分为个体自由和群体自由。个体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每个人都以一个独立的个体方式存在着,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自由,即个体自由。只有每个人都拥有了个体自由,才能组成合理的健全的社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每一个体又是一定群体中的一员,社会就是由一定的个体和群体按一定方式构成的社会有机体,其中个体是细胞,整个人类社会自由的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个体自由的实现。然而每个人的存在又离不开群体,所以群体自由的实现又是个体自由实现的前提和保障。总之,人类在追求和实现自由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个体自由和群体自由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和保护个体自由,又要充分尊重和肯定群体自由,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终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自由。

二是按照摆脱约束的不同,自由可分为积极的自由和消极的自由。自由总是受到一定的约束,约束分为积极的约束和消极的约束。所谓积极的约束是指现实存在的某些必要地、合理地使人不能去做有害的或可能有害的事的障碍、阻力和束缚。如2003年我国“非典”期间,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政府对人们的活动进行的约束就是一种积极的约束。所谓消极的约束是指现实存在的某些不必要地、不合理地妨碍人的必要的、合理的愿望或行动实现的障碍、阻力和束缚。如一些地方或单位制定的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规章制度。自由与约束相对应,既然如此,自由也可分为积极的自由和消极的自由。所谓积极的自由就是主体通过克服消极的约束而取得的有益的自由。如某人想调动工作,由于不合理人事制度的约束而无法实现,那么,这人通过一定方式、方法冲破这个消极的约束之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时他(她)获得的有益于人才流动或发展的自由,这就是积极的自由。所谓消极的自由就是主体通过克服积极的约束而得到的对己或他人有害或可能有害的自由。如“非典”期间,有些患者私自从隔离病房外出,这时他(她)得到的自由存在着对他人极大的危害,这就是消极的自由。区分积极的自由与消极的自由对人的自由获得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按照人的活动领域和层次,自由可分为政治自由、经济自由、思想文化自由、生活自由和哲学自由。政治自由是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公民所具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以及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经济自由就是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有自由进行经济交往,且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无端干预的权利和自由;思想文化自由就是指一定社会成员所具有的教育权、受教育权以及从事其它与思想文化有关的活动的自由;生活自由就是指每个人在生活中,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等选择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对此他人无权干涉;哲学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及其三者的关系,使人确立起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获得自由的方向和道路。哲学自由是人对政治自由、经济自由、思想文化自由和生活自由进行了高度概括之后而得到的高层次上的自由。

四是按照人的活动方式,自由可分为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思想自由是想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一切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的前提,也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当然,在头脑中的这种自由是外界无法干涉的。言论自由就是说的自由,它为主体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得主体之间可以相互沟通思想,既达成共识,又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自由。行为自由就是做的自由,这一自由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实际表现,也是人的意志自由的最终体现。如果一个人既能想到、说到,又能做到,那么他(她)的自由就可以完全得到实现。但是在这三种自由中,除了思想自由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都对言论自由和行为自由作出了许多界定。

二、自由的特征

自由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征。

从自由的形式和内容来讲,一般而言,自由具有相对性,而没有绝对性。这就是说任何自由都要受到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以及人的认识能力、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等主观条件的制约。〔26〕如言论自由和行为自由就是如此。在言论上,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能破坏他人名誉和国家尊严;在行动上,不能随心所欲的行事,不能损害他人利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当然,思想自由相对有所例外,它的自由度更大一些,可以做一些漫无边际的幻想,但从根本上说也是相对的,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再如个体自由和群体自由也是如此。个体自由决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为所欲为的绝对自由;群体自由也决不是说群体具有战无不胜的力量,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为个体自由和群体自由都受到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所以它们在每一个社会历史时期,都只能是相对自由,而不能是绝对自由。总之,自由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讲都是相对自由,不是绝对自由。

从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和自由的发展来讲,自由又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绝对性。首先,自由是人追求的永恒目标,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人不断追求自由,人类争取自由的愿望、努力和斗争永远不会停止,这是绝对的。其次,任何自由都不能凭空产生、提出,它们都来自于实践,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实践是产生、提出自由的来源和依据。不仅如此,实现自由的唯一途径也是实践。毛泽东同志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7〕人只有通过实践认识规律,并通过实践应用规律去改造世界,从而使之符合人的自由的愿望和追求。(关于这方面内容在本书第三编还将继续进行分析)这也是绝对的。第三,自由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自由的实现总是一个过程,它不可能一次就达到。在自由的实现过程中,人们总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给自由注入新的内容,提出新的要求,扩大新的领域,实现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自由。改革开发以来,我国人民自由度的不断上升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自由是发展的,这也是绝对的。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说,自由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二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提出与逻辑线索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批评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心史观,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和他的《精神现象学》中有关异化劳动的观念,并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应用于考察人类社会,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之后,在人的自由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不仅予以了高度关注,而且还将其贯彻于理论始终。关于自由理论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虽未有专门的篇章,但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发展脉络和逻辑线索。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怎样提出的?它的研究目的又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之前必须要予以回答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对这两个问题的明确认识,那么我们在后面讨论的一系列问题都是盲目的。

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自由思想的表述是从1843年马克思(Karl Marx)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开始的。在这篇文献中虽然马克思主要批判的是中世纪的政治制度,但是也涉及到了自由问题。他说:“在中世纪,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生活是同一的。在这里,人是国家的真正原则,但这不是自由的人。所以这是不自由的民主制度,是完成了的异化。”〔1〕这仅仅是关于自由思想的开始,而这种思想相对集中且重要的阐述主要在以下几篇文献中:

第一篇,马克思于1844年4月至8月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此《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的基本活动是生产劳动,它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根本特性,这个特性的本质就是自由。他说:“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质对人说来不过事实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命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生产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2〕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而这种人的类本质具有“自由的自觉的”特点。

所以这篇文献的意义首先在于明确了人的类本质具有“自由的自觉的”特点,自由是人的本质要求这一重要观点。其次这篇文献还设计了人类自由社会的模式——共产主义。人的自由的实现要在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中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就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3〕虽然如此,但是“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它只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则。”〔4〕,人类发展的目标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5〕,“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6〕

第二篇,马克思、恩格斯(Fridrich Engels)于1845年秋至1846年5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首先对束缚人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它指出:分工与私有制是社会压迫之源,同社会压迫、社会强制联系在一起的不自由几乎都是从此而来;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和社会化过程的发展,对无产者说来,劳动已无任何自主活动的成分,而成为摧残其生命的活动,因此马克思认为,无产者为保存自己的个性,应当消灭自己生存的条件。这部著作还指出:观念统治也是人不自由的一大表现,“我们要把他们从幻想、观念、教条和想象的存在物中解放出来,使他们不再在这些东西的枷锁下呻吟喘息。我们要起来反抗这种思想的统治。”〔7〕其次这部著作从正面阐述人类自由与解放的理想。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到要使人的个性与能力获得自由而充分的发展需要有这样四个条件:(1)生产力的这种发展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如果没有这种发展,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落后的东西都要死灰复燃。(2)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现有的前提产生的。”〔8〕这里讲的共产主义不仅仅是理想和应有,而是一种消灭现存状况与实现美好理想的运动,即争取自由与解放的运动。(3)无产阶级的普遍联合。过去一切革命的占有都是有局限性的,个人的自主活动受到有限生产工具和有限的交往的束缚,只有无产阶级的通过普遍联合,才能占有生产力的总和。(4)异化扬弃与人的全面发展。在扬弃了异化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没有固定的活动范围,都可能在许多方面得到发展,因此人有比较多的时间和自由度来干自己想干的事。

由此可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成熟且系统的,这与唯物史观创立的进程是一致的。把握其中的自由理论,对于把握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世界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它还使无产阶级认识到了个性自由与创造性才能发展的条件。这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个性,就应当消灭他们至今面临的生存条件,消灭这个同时也是整个旧社会生存的条件,即消灭劳动。”〔9〕(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旧劳动,即具有旧的社会形式的劳动,特别是雇佣劳动)?由于“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10〕,所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充分得以自由发展的唯一社会。

第三篇,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他们认为:共产主义就是消灭阶级,从而达到人的自由的充分实现。在《宣言》中,他们一方面指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另一方面又具体描述了共产主义将是一个怎样的自由社会。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宣言》中讲:“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然后“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1〕由此可见,自由社会的实现需要有一定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那么,共产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由社会呢?马克思、恩格斯说;“在发展进程中,当阶级差别已经消灭而全部生活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众的权力就失去了政治性质。”而“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这就是说,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个人之间地位和利益的相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不但不会限制或妨碍别人的自由发展,而且还会促进别人的自由发展,这时候人(人类)才能真正实现自由。这段话也曾被恩格斯用来作为《新纪元》的题词,它集中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新纪元的基本思想和成熟观点。

同类推荐
  •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中国战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既不能忘记历史、更要超越历史的认知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历史观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的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普及。“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邓小平理论和战略思想既是对这种“彼此弯弓月”历史观的继承,更是对它的超越。如果中国人今日仍以“彼此弯弓月”的历史观,研究和处理包括国际关系在内的战略问题,那就可能远离“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希望本书能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
  •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顺势而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 历练党性的熔炉

    历练党性的熔炉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发展历程的史实类著作,反映了该校创立、探索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记录了一代代党校人奋斗拼搏的足迹。该书共分六章,即创建时期、初步发展时期和“文革”前期、恢复时期、正规化和改革时期、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时期、能力培养和素质培训时期。
  • 创先争优好组织

    创先争优好组织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争先进、创优秀,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各类难题破解,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中共甘肃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编写的《创先争优好组织》系统总结和展示了甘肃省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超越均势: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

    超越均势: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

    中国是南亚国家的邻国,南亚是中国安全环境中敏感和复杂的一部分美印、美巴关系的调整对中国的影响是一个重视和研究的一个课题。本书创新地提出“超越均势”概念概括和分析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并具体从理念、政策、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证。对“9.11”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热门推荐
  • 云里梦里:我一直在爱你

    云里梦里:我一直在爱你

    【暂停发布】一场六年的执念能否换得一生的爱恋?青葱年华里一封稚嫩的表白信,那时许下的约定,最终能否赢得佳人倾心?一缘执念,一念一生。一夜入梦梦终醒,最后发现一切只是浪漫的虚幻!但那又怎样?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一直爱你!你在云里,而我却在梦里。愿,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 血临九天

    血临九天

    血煞之星降世、又将会给大陆造成怎样的腥风血雨!千年前便注定的命运、不可逆转!邪愧出世、血临九天!
  • 邪王的当家毒妃

    邪王的当家毒妃

    她为他的皇位,不惜送出自己的身子,杀尽天下人,却换来粉身碎骨重生,她杀尽天下负她之人,撕了姐姐的美人皮,毁了他的皇位,他被天下人称为邪王,为了她,不惜单身一人,杀入敌军营地,灭了皇帝,为她独守一生。只要她做他的妻。却不妙,一场误会,她离家出走,招来一大帮狂风舞蝶他该怎样守住这个毒妃?
  • 女王南希

    女王南希

    在女王南希的人生字典里,从来都没有“认输”这两个字,不是因为她生下来就自带背光和氟利昂的高贵冷艳,而是她习惯了把自己推向背水一战的险境里绝处逢生。她是丛林法则的拥护者,却从未敌视过那些只知挥霍的富二代。她不娇气不矫情不喜欢人情世故礼尚往来的客套,她把眼泪咽进肚子里化成眼眸里的钻石,她是我们的女王南希,更是那个你想成为的自己。
  • 星迹——第一部:金陨石

    星迹——第一部:金陨石

    2030年,物理兼天文学家威廉姆斯和费尔多以及他们的家人应邀参加国际物理大会;途中却遭遇了一系列变故,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正在向一个关乎全地球人民命运的危机一步步走去。。。。。。
  • 魔狐记

    魔狐记

    我只是一只狐,不会引人注意的狐我无法像他一样守护在你身边我只希望你能幸福狐没有双手可以安慰你狐不会说话对你甜言蜜语狐有的只是一颗心属于你的心
  • 废材小孤女之痞妃逆袭

    废材小孤女之痞妃逆袭

    当现代游戏练级狂人一朝成为被唐家收养的的小孤女会怎样废话!当然是抓紧时间练级敛财捞美男!唐辛表示生活就是奥特曼打小怪兽,你不玩他就得他玩你!所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一起来来升级吧!可是,这个在某个风黑越高杀人夜被她一时同情心泛滥所救下的男人怎么就一直缠着她要自己娶他呢?唐辛表示,这男人长的貌美跟着自己勉勉强强还够格!唐辛眨眼,既已入了我唐家门,就应该跟随潮流和大伙儿一起来愉快的升级!总之,这是一个无耻奸诈女和一个伪小白真腹黑男之间的故事。
  • 乐儿经

    乐儿经

    一部希望能让读者高兴,也能让自己高兴的作品。只是快乐的协作
  • 活该

    活该

    如果我们的梦想曾经追过,请别告诉我,你不在爱了
  • 查理九世2014新版

    查理九世2014新版

    查理九世是许多人童年回忆,我写的这个作品主要是讲述几位新的人物继续去探案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