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14700000021

第21章 自由与社会及自由主义思潮(9)

通过前面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分析与研究可以知道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追求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但在自由以及与自由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同自由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批判对人的抽象理解

自由主义者对自由的主体——人——的理解是极其抽象的,将人理解成非现实的存在物。因此,他们对自由的理解也是抽象的虚幻的。所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自由主义的批判首先是从对人的理解开始的。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同鲍威尔(Bauer)、施蒂纳(Stirner)进行了坚决地斗争。1、在鲍威尔、施蒂纳等人的思想认识中,人不是现实的存在,而是一种抽象的观念,把处在于现实交往中的现实的人创造的经验关系虚构成“人”这一概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个世界是现实的,是与自我意识无限对立的。因此,对人的理解也必须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能象“鲁道夫和鲍威尔等人都是把现实的人变成了抽象的观点。”〔38〕同样,“施蒂纳对德国哲学的幻想的无限信仰集中地表现在:他不断地把‘人’作为单独行为的个人强加给历史;他认为‘人’创造了历史。”〔39〕2、鲍威尔、施蒂纳等人真正相信意识形态的各种抽象思想统治着现实世界,以为只要把某些观念从斗争中挤出去,就可以把产生这些观念的那些关系在世界上消灭掉。在他们那里,自我意识等观念“以使命、职责、任务的形式出现了。”〔40〕那么,在现实世界中真能用自我意识的原则来铲除一切确定的和现存的东西吗?如果真能这样,那么对受资产阶级剥削的工人来说,“只要他们在思想上铲除了资本这个范畴,他们也就消除了真正的资本”,〔41〕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消除资产阶级的剥削。这可能吗?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接着说:“只要他们在自己的意识中改变自己这个‘抽象的我’,并把真正改变自己的现实的生存、改变自己生存的现实条件,即改变自己这个现实的‘我’的任何行动当做非批判的行为加以鄙弃,他们就会真正发生变化并转化为现实的人。”〔42〕所以在现实世界中,用抽象的观念去解决现实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必须“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43〕3、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必须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现实的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首先是生产活动)的人。如何用现实的人代替抽象的人,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恩格斯说:“如果要使我们的思想,尤其是要使我们的‘人’成为某种真实的东西,我们就必须从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出发;我们必须从个别物中引申出普遍物,而不要从本身中或者象黑格尔那样从虚无中去引申。”〔44〕这段论述指出了如何用现实的人代替抽象的人的方法,即从现实的个人中概括出人的一般性。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作是现实的人呢?为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一种方法——观察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发现“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45〕总之,个人就是现实的人。

(二)批判关于人道、正义、公平的空洞的说教

自由主义者阐述其自由问题时,提出了人道、正义、公平等概念,但是他们所提出的这些概念则是不具有现实基础的空洞的说教。他们“想用关于正义、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女神的现代神话来代替它的唯物主义基础。”〔46〕对此,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批判。1、在阶级社会中,个人隶属于一定的阶级,一切人都是一定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在阶级社会里,不存在所有人都有的同样的良心、幸福和尊严。“用‘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来代替‘消除一切阶级差别’,这也是很成问题的。”〔47〕因为,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每个人都必然隶属于某一个阶级,并作为这个阶级的一员体现着这个阶级的关系。所以在阶级社会里,人的一切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都体现着这个阶级的烙印。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人人都有的共同的良心、幸福和尊严等情感和行为。如果抛开这个阶级基础,那么关于人道、正义、公平等就是空洞的说教,无论自由主义者如何赞美,“都不能掩盖这几个命题的贫瘠的空泛。”〔48〕既然如此,工人阶级的自由,要用工人阶级的人道、正义、公平来体现。这样的人道、正义、公平才是真实的有效的。2、用一般的抽象的人性来抹杀阶级性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麻痹工人的政治说教。随着社会的经济进步和工人阶级的不断壮大,工人阶级把摆脱资产阶级压迫和获得平等权利提上了日程。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正是利用工人阶级平等要求的愿望,提出了超阶级的一般的抽象的人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海因岑(Heinzen)是这种思想的代表人物,马克思在《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中对他作了严厉地批判。“如果海因岑先生认为,以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经济条件做为存在的基础并因这些条件而彼此处于极尖锐的对抗中的各阶级,可以靠一切人们所固有的属性‘人性’而超出本身存在的现实条件,那么,某一个君主要靠自己的‘人性’而使自己超出自己的‘君主的权力’,超出自己的君主行业该是多么容易呵!”〔49〕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提出这样一种“人性”也只是对工人阶级的麻痹式的政治说教。对它的揭露和批判需要从阶级对立出发,应用政治经济学手段加以分析。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提出人性平等的“事实”依据就是工人工作一天,得到一天的工资,是公平的。但是“社会公平或不公平,只能用一种科学来断定,那就是研究生产和交换的物质事实的科学——政治经济学。”〔50〕通过科学研究,得出工人与资本家是不平等的,从而也就揭示出人性的平等是一个谎言,是麻醉工人的毒品。3、利己主义的个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竞争最充分地反映了流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中,所谓的人道主义、公平的说教都充满着利己主义。“自由工业和自由贸易清除了特权的闭塞,从而也清除了各种特权之间的斗争;相反地,它们却把从特权下解放出来的、已经不和别人联系(即使是表面上的一般结合)的人放在特权的地位上(这种特权把人们和社会整体分离开来,而同时又把他们结合在一个规模很小的、特殊的团体里面),并且引起了人反对人,个人反对个人的斗争。”〔51〕其中“竞争最充分地反映了流行在现代市民社会中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52〕在这些斗争或竞争中存在着利己主义支配下的你死我活。每个人都从个人利益出发,不择手段地力图挤掉、打垮别人,难道这样的社会有任何人道、正义、公平可言吗?

(三)共产主义和异化的扬弃

在如何实现自由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和克服一切异化现象。1、共产主义是实现公平、正义,最终达到自由的积极表现。公平、正义以及自由最终能否实现,就要看共产主义。因为,“共产主义是私有制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保、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53〕在这样的共产主义中,人与人之间的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会变得现实和有效;人的尊严、人的价值都得到了完整的体现,自由也得到了真正的实现。这是人类其他任何历史时期所不可比拟的。虽然共产主义到现在还未实现,但是它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幻想,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也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社会形态。(关于此,本书第二章已作了较为详细地分析,这里只是作为批判自由主义的必要的环节简单一提。)2、自由的实现是对异化的扬弃。异化的扬弃对自由的实现非常重要,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同自由主义斗争的又一个焦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异化的范围很广,包括劳动的异化、科学和机器的异化、货币和资本的异化等。第一,劳动的异化。在以资本构成生产的劳动过程中,“劳动本身只有在被资本吸收时才是生产的。”〔54〕资本使劳动本身发生了倒置,“这样劳动本身的力量变成对工人来说是异化的力量的必要过程。”〔55〕劳动的异化以交换价值为基础,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自由、平等的等价交换,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由所有权造成的权力的不平等的出让。因此,在劳动异化中根本谈不上自由。如果说有自由,那也只是表面的,就是这种表面的自由也是以劳动者本身一无所有为基础的。第二,科学和机器的异化。从一般意义上讲,科学的发展,机器的发明必能直接推动生产的发展,直接提高和体现着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它们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体现,能够为自由社会的实现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不完全如此,它们成了剥削、压榨、奴役工人的手段和工具,不断同工人相异化。马克思说:“在工业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56〕这也就是说“科学通过机器的构造驱使那些没有生命的机器肢体,有目的地作为自动机来运转,这种科学并不存在于工人的意识中,而是作为异化的力量,作为机器本身的力量,通过机器对工人发生作用。”〔57〕第三,货币和资本的异化。货币从其本质来说是由人的劳动创造出的一般等价物,它同人的关系表现为纯粹的偶然关系,但由于它的“物的性质而赋予个人对于社会,对于整个享乐和劳动等等世界的普遍支配权。”〔58〕所以“货币不仅是致富欲望的一个对象,而且是致富欲望的唯一对象。”〔59〕这种欲望从表面看是一种对物的占有、支配,但实际上是对人的劳动的占有、支配,更进一步讲是对人的占有、支配。因此,货币异化的存在反映出人的不平等、不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的异化又引起了资本的异化。从资本的来源看,资本归根到底是由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但它产生以后,它又成为“对雇佣劳动的强制力量,迫使雇佣劳动提供剩余劳动,或者促使劳动生产力去创造相对剩余价值”。〔60〕所以资本变成了剥削人、压迫人的一种权力和依据。故此,资本的异化也成了人的解放,实现平等和自由的重要障碍。

(四)关于人权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同自由主义关于人权存在着分歧。分歧的焦点有二:一是人权的主体谁?二是人权中的权利是从哪里来的?1、人权的主体。人权的主体究竟是谁?这个问题实际也就是问人权中的人究竟是谁。显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还是自由主义关于人权的主体是人这一点是完全一致的。因为,人权就是人的权利,人是人权的承担者、拥有者和享用者。但是,这不是对问题的最后追问,该问题的最后问题是人权中的人究竟是谁?关于此,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和自由主义的回答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人权中的人不是单个的人,而是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群体中的人。因为,权利的发生“至少需要有两个人,凡是两个人共同从事某种一个人不能胜任的事情的地方”,〔61〕都存在一个权利的组合、分配问题。所以只有在群体中,“他们本身的相互冲击为他们创建了一种凌驾于他们之上的他们的社会权力”,〔62〕脱离开社会关系和一定群体的人无所谓权利。总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关于人权的主体——人——“不是自由的社会的个人。”〔63〕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相反,自由主义认为人权的主体——人——是自由社会中的独立的个人,我的权利中只包涵我,而没有他人之说,这才是人性的归复。例如,卢梭在他的自由人性论中就强调人在自然状态下是生而自由的,“自然的道路就是幸福的道路。”〔64〕既然自然赋予了人的生命自由,那么,“我们首先是要对自己尽我们的责任;我们原始的情感是以我们自身为中心的;我们所有的一切本能的活动首先是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和我们的幸福。”〔65〕2、人权的权利来源。人权中的权利究竟来自于哪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和自由主义对这个问题也有截然不同的认识。自由主义者从人生而自由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人权是天赋的,人权中的权利是一个普遍概念,它包括一系列的自由权利,如政治自由权、思想自由权、言论自由权、教育自由权、贸易自由权等等。既然人权是天赋的,不是哪一个人或组织赏赐的,所以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无权干涉、侵犯、剥夺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主义者关于人权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就其实质来讲,是一种脱离现实的“人权理想国”,是一种对脱离社会的自私权利的肯定,在理论上讲不通,在实践中也行不通。因为它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这就是只有已经得到某种特权地位的人才拥有获得权利的机会和可能。故此,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自由主义权利天赋理论予以了坚决否定。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人权本身就是特权,而私有制就是垄断”。〔66〕真正的人权来自于现实,在阶级社会中来自于阶级强制和压迫的关系。只有处在一定特权阶层的人才能取得和拥有权利。马克思曾以资本主义社会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他说当资产阶级把政治解放看成“整个社会的解放”的时候,它实际上“假定整个社会都处于这个阶级的地位,也就是说,既有钱又有教育,或者可以随意取得它们”,〔67〕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的政治解放只能是符合处于资产阶级地位的人的解放。不可能是超阶级的、所有人的权利的取得。阿伦特(Hannah Arendt)又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她说:“没有权利者最大的不幸不是被剥夺了对人生、自由及幸福的追求,也不是被剥夺了在法的面前的平等和言论的自由”,“这些权利是在他所在的共同体的‘内部’解决的,”“对于不属于任何法所辖的人来说,要求在法的面前的平等是没有意义的。”〔68〕

§§§第三节 自由主义的重申

同类推荐
  • 与官员谈激励与批评艺术

    与官员谈激励与批评艺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决策。由此,拉开了全党和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学习的序幕。用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武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形成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和机制,已经成为全党和广大领导干部的共识。党政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理应成为学习的楷模。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今天,没有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不可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 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本书比较全面和详细地介绍了俄罗斯政治格局的演变和发展。全文共分10章,分别介绍了自转型以来俄罗斯联邦制度的改革和调整,政党制度和主要政党的演变和发展,寡头与政权关系,普京政权的主要依靠力量,给俄罗斯国家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车臣问题由来与发展,各种政治思潮的碰撞和主要政治人物的命运,以及对当前俄罗斯社会所存在的对原苏联怀旧心理的认识等。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走进怀仁堂(下卷)

    走进怀仁堂(下卷)

    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勋,及其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也展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让读者认识一个又一个蜚声中外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准确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要根据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以及对国内外情况的深入比较,深刻论述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热门推荐
  • 不老尊王:霸道王妃成长史

    不老尊王:霸道王妃成长史

    魂穿了,原以为只是换个身体继续活下去,无奈这个世界没想让她那么轻松过下去,在异世展开了霸道之旅。他,倾国容貌,不老不死,世界的主宰者,视人为蚂蚁,草菅人命,无人不尊,偏偏只为她,倾尽所有,原因:她就是我的一切,千年的心只为她跳动。
  • 一群逗比孩子

    一群逗比孩子

    她们,是一群高中生,也是舍友,每天都要自己的一片天空,不在乎别人的目光,正如管别人怎么说,自己玩的开心就是了。她们是一群逗比孩子,犯二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她们的世界里玩的开心的才是最重要的。
  • 金八力传奇

    金八力传奇

    当拯救世界的重担压在他的身上,他如何去完成……他深信:八力具备,你就是众神之王!
  • 遨游星空

    遨游星空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他是一个在无名星球上与凶残生物搏斗中求生存的人,他是一个背负了人类起源奥秘的人,他是一个喜欢自由,向往星空的人,他是希望了解爱情,亲情,友情的人。当强横,凶残的智慧外星异族袭来的时侯,当人类面临存亡的时候,他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br>推举好友力作《遨游多元宇宙》《武当门徒》〈异世重生之盗神传说〉美女小说《寒宫冷月》
  • 成功与你只隔一个冬天

    成功与你只隔一个冬天

    成功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但生命的奖赏总是远在旅途的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所以,我们要放眼未来,勇往直前,抱着一个合理的信念、一个明确的目标,坚定不移的走下去,那么,成功就不再是海市蜃楼,它就会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本书通过自我认识、树立信念、确立目标、制定人生计划、塑造心态、相信自我、突破障碍、矢志不移的坚持下去等几个方案,促使我们改头换面,彻底的改变人生的不佳状态,从而帮助读者创造奇迹,走向生活的成功。
  • 隽秀的江湖

    隽秀的江湖

    才不要剧透。来吧,斟上一杯清茶听我给你讲述江湖中的风流那一件件韵事或许会让你的杯中添些老酒的味道
  • 摸金校尉之殷商王朝

    摸金校尉之殷商王朝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施云道上人称施公,施家乃是摸金世家。世祖乃为摸金校尉,现在任做着古玩的生意。施舍浙大考古系,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对古玩着天生的敏锐性,从而大学学习考古系以便接受家族生意。施舍在大学的图书馆中无意发现一张古羊皮纸,羊皮纸上有着一只诡异的怪鸟的图腾。但从小的所培养的敏感告诉他这张羊皮纸绝对非同寻常。他回去那给了施云,施云发现这张羊皮纸是用药水浸泡过的特殊的羊皮纸。当羊皮纸上的图案慢慢的显现出来时,施云惊住了。他发现这是一张古陵墓的地图。但这种地图是古密码地图,当他们解开这地图的密码是更大的惊奇浮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是古陵墓在中国商朝古都殷的地盘之内。而这座陵墓则很有可能则是最后一位商场皇帝纣王之陵。他们随着地图来到了商场古都南毫(现河南安阳)的境内随即展开了艰苦而奇幻的旅程。
  • 留守

    留守

    本书是关注现实、关注农村留守少年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思念、孤独、早恋、自杀、谋杀、性骚扰等等现实问题,困扰着留守在山村的孩子与大人们,作品通过对山乡留守下来的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的描述,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严肃问题,很具社会意义。
  • 运作:搞定项目的秘密

    运作:搞定项目的秘密

    杜坷,一个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H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初入职场的他,哪里知道职场的无情和现实的残酷?刚到销售一线,就被硬性安排接手一个没人愿意接手的客户。还没有来得及把情况搞清楚,就掉入了竞争对手设计好的圈套,丢掉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单子。无路可退的杜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受尽了同事的冷嘲热讽和领导的责骂,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逆境中成长,逐步实现了自己的布局。他期待着机会的来临……几千万的项目不期而至,让杜坷看到了希望……
  • 你就一常人

    你就一常人

    梦想可以有很多,但我们要抓住一个一生的梦想去执著追求,去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闪光、才会耀眼。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无论经历多少坎坷,我们都不要放弃希望、放弃梦想,而是一如既往满怀热情地去生活、去追寻。由林玉椿编著的《你就一常人》是六角丛书之一。主要内容为越不公平越要努力,别在门外徘徊,惩罚也是一种机会,将努力进行到底,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没有无聊的处境,细节体现态度,将服务做到最细,比别人多努力一小时,把目标分解开来,渴望是一种动力,轻松地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