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87700000009

第9章 生活的介入(8)

从量来看,媒介既然是一种讯息传递的路径或是桥梁,那么一定就有进口或出口,或桥这头和桥那头之分。用进口或桥这头来说,在媒体,我们一般称之为传播方向,常看到和量有关的是涵盖率、发行量;在出口或桥那头来说,我们说的是接受方向,和量有关的则是收视率、收听率(再细分的有个人收视率、家庭收视率)和订户数、零售量。

从价格来看媒介的量,大众看无线电视、听广播是免费的,看有线电视则是要付费的。看报纸和买杂志也同样要付费。

如果再换个方向来看,上电视广告、广播电台和登报纸、杂志广告,所谈论的除了素材、单位不一样之外,最主要的,这些都是要付广告费的。也因为不同媒介的接触消费者的数量有出入,因此不同媒介的广告费迥异,所以在评估媒介量的价值时,每千人广告成本(CPM)就成了相互参考的指标了。

从质来看,如果从各媒介的属性来做个比较,电视最大的特色是兼具声光生动的效果;另外,传播速度快、传播能力强,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匹敌的。除此,播放上档的周期限制较短,随时都可以安排,也是很大的方便。至于10秒的价格,大约在人民币3万元左右,不是很大的金额,但是当受到最低媒介量需求的底线时,整体的电视广告费用还是较为庞大的。

而广播只有声音,没有画面,所以整个传播效能立即大幅减弱;唯一能和电视区分的,就是在听广播的时空。例如在上下班或开车时可听到广播,但看电视的就太少了。

至于报纸,虽没有立体媒介声光的特色,但是可载长篇文章,也是电视短短几十秒所不能负载的。报纸的传播速度也很快,传播能力也很强,同样的,刊期的限制也比较少,最大的缺点就是印刷品质有局限。

杂志媒介也具有刊载长文章的特质,印刷品质精美,弱点则是刊期的周刊、月刊的限制。不过期刊的目标阶层很集中,随着杂志定位的确立,目标阶层跟着被锁定了。

1.网络传播媒介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著名的传播学者伟伯就曾经惊人地预言,现行的点对面的大众传播方式将会被一种新的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所取代。他指出:

革命的信息时代的一个趋势是更

多注重点对点而不是点对面的传播和个人越来越大的使用媒介的能力而不是被媒介所利用。现在,随着多媒体电脑网络的建设和日益普及,伟伯的预言正逐渐变成现实,人类正在实现由大众传播时代向网络传播时代的飞跃。过去那种大媒介小个人的时代正近乎终结,传播媒介终于不再是那么无法参与和神秘莫测了。传播权也不再被高度垄断而是日渐分散,新的互动媒介可以使一个普通人也成为一个出版家,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向全世界发布信息。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与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其充分自由的反馈机制以及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关系的改变和距离感的消失。大众传播的薄弱环节是反馈,即媒介居于传播活动的中心,信息是由点到面传播的,只能使用单向联系的技术,这样使受众对传播者几乎没有充分的反馈机会。而在网络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理想的平衡互换模式,原来横亘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社会距离消失了。不同国家、种族和阶级地位的任何人,只要加入互联网络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正如美国微软公司总裁、电脑业巨子比尔·盖茨所指出的:信息高速公路作为概念已经过时了。因为公路让人想到地理、距离、旅行,而网络最主要的性质就是消除距离,网络会把世界装进一个巨大的超级市场里。这说明,互联网络本身既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又是储存信息的场所。所以有人说网络就是计算机。这也许是给当年麦克卢汉那句媒介即是时,互联网上没有绝对控制中心,用户可以随意发布信息,相互交流、沟通。所有用户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既取又予,一切都由网络中的装置或程序进行调节,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相互交替、相互转化的。

③平等参与。信息高速公路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发言的机会,任何用户都可以发布自己的信息,都可以白由选择、分享网上丰富、广泛的信息资源,使传播权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真正的普及。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用户人人平等,参与传播活动的个人被消除了种族、性别、职业、年龄、财富、权势甚至容貌的区别。据中央电视台1997年10月1日的《世界报道》报道,一个名叫拉米的10岁儿童,在力一维网上传递了一个由他自己制作的节日。内容是他所目睹的以色列轰炸黎巴嫩造成的卡纳惨案。这一事件引起的轰动,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技术的上述特征。

④个性化和个人化。在网络传播阶段,将出现对日语传播阶段的某种形式上的回归,即传播再次成为个性化和个人化的传播。所谓个性化,就是说无论传播者发出什么样的信息,都带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受传者在收到信息进行解读时,既能感知到传播者的个性气质,同时自己对所传信息进行个性化理解。所谓个人化,即完全意义上的窄播,个人在网上可以任意点播、订购自己需要的信息,它们会自动送达个人接收终端:个人还可通过自己过滤器式的电脑程序,广泛浏览公开传播的众多信息,对其进行检索,然后丢弃其中的大部分,只留下少数自己需要的信息。与此相应,个人也可在网络上发布自己想要发布的任何信息。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和载体,同时也将传播媒介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型传播媒介地位的确定,新媒介、第四媒介等就开始成为网络媒介的代名词。与此同时,三大传统媒介也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所谓的新媒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印刷媒介相对非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相对于印刷媒介、电视媒介相对于广播媒介都曾是新媒介,而随着网络媒介的产生,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新媒介都已经是明日黄花。取而代之,网络媒介成为了新媒介。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正式提出了第四媒介这一名词,这个新媒介才真正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电视媒介也从强势媒介的地位上退居二线。电视媒介、广播媒介和报纸媒介开始成为三大传统媒介。网络媒介正以一个全新的姿态登上了传播媒介的舞台,然而它的兴起仅仅是因为人们对新生事物产生的好奇还是因为它确有其存在的原因呢?

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是人的感觉器官和表达器官的延伸。如果说电视、录像、音响、电话、传真是人的视觉和听觉器官的延伸;报纸、杂志、书籍是人体表达器官的延伸,那么网络媒介就综合了感觉器官和表达器官的所有优势。它的产生让传统的媒介黯然失色,报刊成为了人们舆论斗争战场上的大后方,甚至可以称之为已经巩固了的革命根据地。人们可以在网络媒介上尽情宣泄自己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对腐败的不满;网络媒介炒作出来的芙蓉姐姐的知名度丝毫不比电视炒作的大明星差,甚至于普通的大众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炒作成为焦点……网络媒介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能够及时、广泛传递新闻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及时性和交互式传递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它实际上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大众传媒的新型传媒。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传播数字化。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论从媒介与社会关系来论述媒介的本质,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网络媒介的数字化正好从这些方面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网络传播媒介的数字化传播使得传播再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全球化社会轮廓逐渐清晰,人们可以坐在家里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有关信息。虽然电视媒介和广播媒介也有这样的一些优势,但是相对于网络媒介来说电视和广播媒介的这种优势就要狭隘得多了,同时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比如说传播所需的成本更大,速度更慢,信息获得渠道更窄等等。而网络媒介的出现正好在很大一方面弥补了这些缺陷,低成本的传播,实时的传播效果,人们可以同时和世界各地的朋友聊天。不仅时空界限不存在,甚至连文化的界限相对减到最低,传播由原始的人际传播状态变成了高级的人际传播状态,于是社会形态再次由大变小,地球村的社会形态出现了。传统媒介让社会由小变大,而网络媒介的数字化传播则推动社会由大变小。

网络媒介的数字化信息处理系统使得原本的模拟传播被数字传播替代,功能也不再局限于传播和存储信息,它还可以像人脑一样评价、认知信息,识别和选择信息。网络媒介的数字化不仅延伸了人眼、人耳等感觉器官,还延伸了人脑的感知器官,扩展了人的思维功能和认知功能。

网络媒介的数字化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的数字化,城市信息化的大量需求,带来了网络媒介的崛起,可以说城市信息化的大量需求孕育了网络媒介。与此同时,网络媒介也在很大一方面小时滚动新闻,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开设即时新闻栏目,每10分钟刷新一次。面对网络新闻骄人的发布、传播速度,人们已经逐渐形成这样一种共识:要看最新最快的新闻就去上网。

第三,信息容量大。在互联网络条件下,联网的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储存容量远非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互联网络是保存信息、披露信息的最有效的介质。正是因为网络媒介传播的容量大,使得网络新闻发布突破了容量的限制,更好的凸显了自己的传播目标。新闻网站可以通过链接来打开无数的网站而不受版面的限制。1998年9月有关克林顿性丑闻的斯塔尔报告之所以能在因特网最先公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因特网的巨大容量。445页的超长篇幅,报纸是无法将其全部刊出的。

网络新闻,当其步入网络领域的起始,就被置于一个无限虚拟的空间内,浩瀚无际的仓储能量是每一家网络新闻媒体都拥有的无与伦比的物质特性。不像报纸的信息量受版面的限制、电视的信息量受时段的限制,网络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数据库累积、整理和长时间存储相关新闻、新闻专辑乃至以往的任何文字新闻、图片以及音频、视频等视听资料,其信息的存储量几乎无法计算。此外,网上还有让你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不可忽视的最为强劲的新闻(信息)的搜索功能。譬如说,当用户在网上阅读了一篇新闻报道后,为了将这一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或者想了解与这一新闻事件相关的报道,就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把这一新闻事件或类似新闻事件的数篇报道集纳在一起。还有新闻专辑,不仅将同一新闻事件的所有新闻报道分门别类地整理,还可以把媒体对于新闻事件的各种评论以及网民发表的各种感言都排列出来。近年来,我国的主要网络新闻媒体都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大型的数据库。如人民网(www.peo-ple.com.cn)的数据库就收录了《人民日报》从创刊以来多年出版的报纸的原始资料,堪称新中国的一部百科全书;新华网(www.xinhuanet.com)则根据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制作专题数据库。如每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为了配合两会的新闻报道,就专门推出了历届人大会议和历届政协会议的专题数据库,数据库汇集了从1949年至2003年人大和政协的重要工作报告、决议、人事变动以及相关的新闻报道等内容。网络新闻这种历史性和共时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提供了其他任何传统新闻媒体都无法提供的海量信息。

第四,覆盖面广。网络媒介的覆盖面广包括两个方面: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广和受众的覆盖面广。网络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几乎涵盖了所有专业的信息,各类的网站几乎都会或多或少的弹出一些网络广告。这到底是能说明我们中国的网络媒介正在朝产业一体化发展还是能说明我们媒介传播的无孔不入呢?暂且不去分析这些,至少证明了网络媒介传播的覆盖面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专业或不专业的各类网站。从芙蓉姐姐到天仙妹妹,从超级女声到快乐男生虽然有很大的刻意炒作的成分,但正是由于网络媒介和电视媒介的传播的海量信息渗透到各个阶层和受众,才能让这些济济无名的小人物一夜成名。

网络传播媒介媒体打破了传统传播媒体在传播时空上的限制。纸质的报纸必须通过各种发行渠道送到读者的手里,因而传播的范围最受地域的限制,地区的报纸一般只在本地区发行,即使是全国性的报纸因其运输时间问题也很难达到遍布全国的发行;广播、电视的新闻和信息虽然可通过无线电波传之甚系统,从互联网底层协议、互联网文化传统到应用层面以及初始制度层面,都是着眼于共享资源的系统的开放式架构。迄今为止,互联网依然很好地保留了这些开放的条件,包括全球互联网管理模式也没有被商业和政府控制——强势阶层也无力对此进行有效的控制。

网络媒介的这种开放性对于传播学中的把关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最早提出把关概念,他认为,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住处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后来的研究者怀特、麦克内利、巴斯对把关理论进行了发展和补充,到巴斯这里,他把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两个步骤,其中的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有记者;第二个阶段是新闻加工,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郭庆光认为,把关的实质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在网络传播中,由于传者和受者并没有鸿沟般明显的界限,而网络身份的匿名性也使得传受者身份能够轻松实现互换,于是传播者的把关权力就被消融分解,难以对传播构成障碍。从技术上看,网络的点对点设计使得想要控制其传播的强势阶层或者媒介对之难以从技术层面进行控制和监视,把关的作用就也很难发挥出来。

同类推荐
  • 文化西航,动力蓝天

    文化西航,动力蓝天

    书中介绍的中航工业西航的文化实践,是整个中航工业集团文化建设实践的一个缩影。中航工业西航用它的实践,特别是用近3年多来他们在基本投入并没有大的增长条件下,企业销售收入却翻了一番的事实,生动地说明了文化建设的力量,生动地诠释了实践创新的魅力,生动地展现了中航工业集团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特别是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文化耕心”工程,创造性地建立西航文化建设推进模式,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所有这些都会为中航工业开展集团文化建设带来一股强劲的春风。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管理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管理课

    管理是一门艺术,一个团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成功。管理到底是什么?杰克·韦尔奇说,管理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不错,管理是一种追求或取得成果的职业。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创造经济价值、不能为员工带来幸福、不能对投入的资源产生合理回报和可持续增长能力、不能满足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管理是失败的。
  • 变革力:铸就IBM百年传奇

    变革力:铸就IBM百年传奇

    《变革力:铸就IBM的百年传奇》的作者通过对IBM 100年的历史回顾,首度剖析了企业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做强、做大、做久的八大核心变革。
  • 对称管理

    对称管理

    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本书运用对称方法,对海内外典型企业作典型分析,指出对称经济是新经济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模式,对称管理是科学管理的真谛;有没有做到对称管理,是企业成败的最根本原因。从而建立起对称经济学与对称管理学的框架,成为海内外第一本对称经济学与对称管理学专著。对称管理学是与和谐社会相对称,与科学发展观、创新战略(“蓝海战略”)相吻合的管理学;观点与方法有原创性、前沿性与时代的必然性。本书夹叙夹议,深入浅出,逻辑严密,文笔流畅;把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学者的分析力度和畅销书的写作风格结合起来,力求做到原创性、系统性、艺术性的统一。
  • 货币论(全两册)

    货币论(全两册)

    通货膨胀永远是、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
热门推荐
  • 如果可以爱——未转爱

    如果可以爱——未转爱

    这是一篇青春小言女主白美,不富,聪明女二白,美,不富,可爱女三,白,美,不富,有气质——确定这是书籍简介,好吧,我在搞笑这篇言情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大家还是看我写的吧,我一向紧脏的时候喜欢说废话,提书籍简介的时候喜欢说胡乱,写大纲写到最后是无话可说。我只能用心保证,这本小说我会认真写的。——喂喂,男主在哪里呢?——嘿嘿,男主在书里。
  • 我的生活质量

    我的生活质量

    王祈隆毕业分进城里,走上了为官之道,晋升至市长。他艳遇不断,情感的质量问题却阴云密布在他的仕途。“官场小说”充斥着心机、权术、陷阱,制造出多少成功人士。官员的青春是不是青春,爱情是不是爱情?邵丽的笔墨落在了这一特殊人群的情感生活状态上,冷峻而调情,温馨而残酷,是拷问,也是悲悯。
  • 盖世神王

    盖世神王

    琼霄世界,异象万千,眸光可碎日月,吼声可破苍穹,一个被人鄙夷的卑微少年,觉醒枯木异象,因祸得福,以无上之姿,一步步走上属于他的传奇,诸天万象,万象诸天,我命在我不在天!
  • 魔武圣尊

    魔武圣尊

    资质平庸?他有魔毒经护体!强敌来犯?他有洞悉瞳对战!一个外门小弟子,偶得到魔尊传承,从此手握裂天神剑,斩破三千寰宇,叱咤天地宗门!
  • 雾之尽头

    雾之尽头

    有一天,现实被分隔开了,我们生活的城市被大雾包裹了起来,那段日子,人们不安得遥望远方,远方也许有你的亲人、朋友亦或伴侣,可城市周围的大雾让一切都迷失了,人们走不出这片雾海,只能无助地徘徊在世界的边缘。是的,我们的世界一下子就缩小了,仿佛人人都能看到世界的尽头。可那些缺失的土地又去了哪里,从此现实变得不再完整。而一小部分人类却没有迷失在雾海里,他们走入现实尽头的雾海,然后一块异样而美丽的大陆展现在他们眼前,这块大陆,有迷途羊羔,有花甲虫,有码头沟鼠,有很多本不该存在于现实中的生物。渐渐地,现实中的人开始称呼这片大陆为雾之尽头。
  • 佛莲传

    佛莲传

    方仲踏足昆仑的一刻,注定了天下的风起云涌。九天之下有九诀,剑指强顽的时候,是否能真的分清善恶。人间凶器自有真情在,慈航静斋也有凡心起,究竟哪个多情?藏花谷内有傻女,菩提树下坐佳人,到底谁是血婴?独弦断,为救郎,甘愿焚身。一切结果,原来命有所定。正邪大战,各出奇兵,你方唱罢我登场,共演一出精彩大戏。昆仑式微,蜀山崛起,佛灭之日红莲转世,一切冤孽皆归地狱。
  • 我的23岁首席姐姐

    我的23岁首席姐姐

    沐阳是特工,保镖,金牌打手,威震天下的杀手,还是隐富二代,很遗憾这些统统不是,我告诉你们他只是一个单纯的穷屌丝,你们……信吗?这个故事一点也不暧昧,很纯很纯,你们……信吗?这个故事一点也不热血,你们……信吗?沐阳最后孑然一身,一个美女都没有,你们……信吗?
  • 满清外史

    满清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宛如梦

    宛如梦

    康熙年间,人物辈出。她,穿越了三百年的光阴,成为那个真实存在过,却被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人。最平凡的女子,最不平凡的经历,一场见证了九龙夺嫡前后最精彩片断的宿命之旅,就此展开,宛如梦幻……-----------------关于这本小说的背景,我相信大家已被九龙夺嫡看烦了,但是我只是以这段历史为线索,重点的还是十三和宛梦的情感纠葛,因为太喜欢十三了,总想写一个我的心里的十三,没有太多的权利的争斗,只是一部恋爱史
  • 我本轻狂之无赖男

    我本轻狂之无赖男

    一张白纸,给它涂什么颜色得出来的就是什么颜色,那么一个纯净如白纸的人呢?不过人毕竟不同于纸,他有自己的思维和灵魂,虽然有可能在行为上被误倒而染上恶习,但心灵的羁绊终究会牵引着他的本性。所以在朋友和亲人眼中,他是一个心地善良,并且富有正义感的帅气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