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58600000003

第3章 导言(3)

头两章主要涉及被忽略的托尔斯泰与更具现代倾向的小说的一致。第五章论及20世纪初《安娜·卡列尼娜》更具影响力的两个英语译本,重新对比对此作品分类时使用的小说“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模式。在英语文化中,这正是从康拉德到乔伊斯的现代主义运动崭露头角之际,这些词汇也还未理所当然地达到目前文学用语的那种严谨。同时,在俄国源文化中,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几十年后写了《什么是艺术?》,他在书中对当时存在于大陆的现实主义和早期现代主义进行了激烈评论。结果,这些先在托尔斯泰的俄语,后在英语翻译中运用的关键词表现了惊人的但具启蒙作用的流动性,特别是在冷战时期文化论战作为口号突出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对抗中。

第六章通过突出他的生动描绘和与关键的所谓现代主义倾向的意象主义亲缘关系来深化对托尔斯泰所称的现实主义质问。这便是弗拉基米尔·纳巴科夫关于托尔斯泰的不同意见,建立在他自己的超国界接触和对20世纪早期文学参与的基础上。纳巴科夫在西欧住过,之后来到美国,用俄语写作后又有过短暂的法语写作,最后转向英语。他辩护说托尔斯泰与西方小说的创造性相关(与福楼拜紧密相连),这种创造性助长了生动具体的印象感,而取代了多种的抽像“思想”。

接下来的两章重温了对托尔斯泰文学现实主义者声誉必不可少的一个问题,即他的小说与同宗旨历史写作的重叠,但也将它引入了一个新领域。第七章对两部小说的看法是,虽然它们集中于19世纪60年代西欧老一代或近一战时期的关键转折点,它们仍超前联系着法西斯与二战时期民族主义的危机。以当时的形势来看,《豹》中的朱塞佩·迪·兰佩杜萨和《阿尔腾堡的胡桃树》中的安德烈·马尔罗都回应着《巴马修道院》和《战争与和平》中的民族团结景观。结果是,这两部20世纪小说虽然与现代小说主流有些距离,却强调了托尔斯泰着重超国界意义的历史联系,而这正是《战争与和平》对于国土的强烈爱国感时期,这便提供了19世纪拿破仑和现代希特勒(Hitler)入侵的平行对照。

第八章继续探讨历史的压力是如何在小说作品中得以体验的,它不是以成熟的叙述形式,而是人体内心感受的经历和获取与作品外界材料相连时更广的参与。基于埃里克·奥尔巴赫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它审视了司汤达、福楼拜和托尔斯泰以及托马斯·曼作品中“感受的历史”的主题。然后本章谈论了这种联系历史的压力和人体紧张感的写作是如何在更神秘和怪异色彩的20世纪后期魔幻现实主义中出现的。这种转变在D.M.托马斯(D.M.Thomas)的《白旅馆》(The White Hotel,1981)中尤为惊人,他回顾第七章谈及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危机。然而相同主题的新扭曲发生在当时有名的20世纪50年代左右被理解为西方文学系统的边缘小说中,例如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百年孤独》(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1967)和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的《夜半儿童》(Midnight’s Childrene,1981)。尽管他们与早期的主题形成直接关联,托尔斯泰和他之后的托马斯·曼也与后期的发展有关。

因与魔幻现实主义相连而拓宽了的文学天地展望了第三部分对托尔斯泰和世界文学实例的研究,着重于《哈吉·穆拉德》。为拓展第四章谈起的这世界文学开端的兴趣,第三部分先回顾了一个误解苏联解体后托尔斯泰超国界主义意义的批评辩论。第十章回放和细审了19世纪90年代托尔斯泰自己关于世界文学的思想,两者均在《什么是艺术?》中勾勒了轮廓,并在他《安娜·卡列尼娜》之后的小说中得以实行。第十一章接着讨论印度和埃及在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对小说中托尔斯泰的一些反馈。第十二章对《哈吉·穆拉德》做了详解,集中于这部短篇小说中托尔斯泰对文化差异的处理,这或许被认作是他关于世界文学最自觉最充实的作品。

为探讨托尔斯泰在西方之外的影响,第九章对20世纪90年代的北美文化论战提出了新见解。这论战起源于索尔·贝娄(Saul Bellow)提出的概念模糊而几近口号的“祖鲁托尔斯泰”,其纷争认为这一提法是西方文化沙文主义的表征。以至这场辩论卷入了托尔斯泰,但也暴露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模糊概念,即他的作品在苏联之后早期跨越国界的世界内的归属。既强调托尔斯泰在西方“名著”作品中的经典地位,却又无视与后殖民或第三世界可能的联系,这便显示了批评家们讽刺性的盲目,因为他们的争论无非是为了更大的文化多样性。同时也透露了托尔斯泰作品的无知,它们表现的是他对自己所提及的世界文学并未充分地认真阅读。

第十章回顾一世纪前,估量托尔斯泰《哈吉·穆拉德》世界观众的范畴。在他动笔这部小说时,他也写完了专著《什么是艺术?》,其中他提出了“全球”或“全世界”文学的思想。这一论题的思想在他心目中究竟是什么意思?这篇小说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他的理想?托尔斯泰的理论与实践关系是很复杂的,现在更复杂,由于《什么是艺术?》批驳了他包括备受喜爱的《高加索的囚徒》在内的几乎所有小说。这部19世纪70年代早期的短篇小说不同于体现托尔斯泰作品中主要冲突的《哈吉·穆拉德》。第十章也分析了为什么这部短篇小说与另外两篇短篇小说共同被认为体现或典型化了作者的创作,那两篇是长故事《主与仆》和《伊凡·伊里奇之死》,后者常出现在近年的世界文学选读中。

第十一章探讨了普列姆昌德[滕伯德·拉伊(Dhanpat Rai)的笔名]和纳吉布·马福慈的托尔斯泰时刻,提供了托尔斯泰在西方之外影响的实例研究。两位作家都阅读了托尔斯泰的英译本,然而他们的兴趣所在截然不同,一位欣赏他的后期作品,另一位则称赞《战争与和平》。由于他俩均未能以流畅的魔幻现实主义面对世界观众,他们在国外的知名度受到了相当长的延误。帝国历史上出现的后殖民观点,对农民生活的强烈关注以及甘地与托尔斯泰的联系均在普列姆昌德的《下棋者》(The Chess Players,1924)和《尸布》(The Shroud,1936)中有所表现。这两部小说都与作为托尔斯泰后期代表作的《哈吉·穆拉德》存在启示性交流,虽然普列姆昌德也许只认识他此期的短篇。对安德烈王爵在奥斯特里茨战场昏迷情形的回顾,马福慈《两宫间》(Palace Walk)末尾英军射杀反殖民示威的场景,反映了对托尔斯泰截然不同的反应。我也欣赏《战争与和平》对马福慈以家庭为背景历史小说的样板作用,这种赞扬也肯定了更早期的拿破仑入侵俄国与他在埃及早期运动的

比较。

第十二章通过阅读此书,深化了此前对《哈吉·穆拉德》的讨论。小说发生在传统的欧亚边界,以一个与托尔斯泰自身文化全然不同人物的眼光来加以描绘。这个穆斯林主角表现了一种游移于现在看来是伊斯兰圣战与俄国领土扩张间的信仰动摇。在这早期殖民主义的背景中,主角的情况常常—但不总是—唤起当前中东事件的联想。托尔斯泰以他典型的性格丰富性,使主角的宗教动机复杂化,他显示了前伊斯兰传统的存活,个人和种族敌视的作用,精神追求和长期的残酷战争之间的冲突。爱情与婚姻逆转了先决,在《战争与和平》中只占第二位,虽然也是在这一领域,作品力图消除文化偏见。同时,因为《哈吉·穆拉德》也折射了托尔斯泰后期的道德和宗教态度,它的客观表层便展开并揭示了权威的偏见。这一方面破坏,另一方面却活跃了叙述。结果,在它设置的特性和复杂明显的价值之外,《哈吉·穆拉

德》避免了世界文学能为交叉文化的理解作些什么贡献的轻易答案。然而像托尔斯泰其他的小说一样,它提出了一些探索性问题。

《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写于作者自1910年逝世一百周年,旨在尽可能更广地拓展我们从他作品中汲取的观点。即使此书对他创作的性质和意义或许能产生新的影响,但其宗旨仍力求说明比较文学对交叉文化探求的益处,以期对世界文学运动做出贡献。很显然,托尔斯泰在这双重领域里都是中枢人物。他先以一种强烈的,但并非无条件的西欧归属感写小说,这联系着老式的国际主义比较研究模式,之后他寻求代以一种预示和挑战我们今日全球视野更广阔的世界观。在我们当前的跨越国界时期,不仅文化内而且跨地理文化区域都发生着文化流动,托尔斯泰介于西方和世界的事业为这更广的文学空间的出现和发展特色提供了更多的思考。

同类推荐
  • 薛飞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

    薛飞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

    作者曾是我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辞职远赴匈牙利,在异国摸爬滚打、艰苦创业十年,如今回首这段蹉跎岁月,令他感慨万千。《薛飞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将作者在匈牙利十年的心酸体验与奋斗故事逐一娓娓道来,全方位、多角度地真实呈现了作者别样的处世方式、人生经历与情感之路。是一部披肝沥胆、吐露心声的励志佳作。
  • 泪水之花

    泪水之花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所著散文合集,主要涉及女性情感方面的内容。一篇篇精美的短文,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全书文笔细腻生动,作者希望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溶注在书中,读来令人感动,给人启发。
  • 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毫无疑问,《红楼梦》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此外,《红楼梦》还是一部“奇”书,奇就奇在它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谜” 的产生而产生的。几乎是在《红楼梦》产生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许许多多的“谜”就成了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几百年来,关于《红楼梦》的争论从未间断过,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这场争论好像还没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今天,《红楼梦》的诞生已经将近三百年历史了,但是关于它的各种各样的争论丝毫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愈演愈烈。
  • 寂寞烟花梦一朵

    寂寞烟花梦一朵

    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本书就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 日日新

    日日新

    本书作者多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自诗歌创作以来发表在全国各大诗歌刊物、报纸副刊的优秀诗歌作品。
热门推荐
  • 武神重生

    武神重生

    街头混混成为科研小白鼠,却意外穿过黑洞,开始了小人物混迹大时代的仙旅……
  • 只是在夜里丢了你

    只是在夜里丢了你

    爱,是否丢失了你?她不是放纵,不是宠爱,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只有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那样平实那样坚定。但爱就是把你丢失了.
  • 妖孽皇子下堂妃

    妖孽皇子下堂妃

    她,性格坚强乐观,内心聪慧善良,他,表面谦和温雅,实际冷酷凌厉;她,被皇上作为一柄双刃剑赐婚于他,他,因为种种顾虑,不敢亲近于她;一场场阴谋诡计、一个个囹圄困境,她陪着他,他护着她,他们相互扶持,又彼此伤害,他们携手作战,又各自猜疑;她在还未爱上他之前,总能笑看他的风流情史,爱上他后,又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般的打发他身边所有凤蝶;他在还不知道自己爱上她时,总能冷脸对她默默宠爱,在知道自己爱上她后,那冷脸更是变本加厉,当然,宠爱也是变本加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义字当头照

    义字当头照

    兄弟情谊深,义字当头照。兄弟,就是在你失落的时候给你希望;兄弟,就是在所有的人不相信你的时候义无反顾的站在你身边;兄弟,就是在你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陪你一起将墙撞破。这本书,是对兄弟情义最深的写照!
  • 下巴上的美人痣

    下巴上的美人痣

    谁说爱情不分先来后到?有时命运总是会跟你打个游击战,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我在刚刚好的年纪遇到你,却不是在最好的时间遇到你。人生匆匆而过,我们相遇过、交错过;然而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可笑,会让你在心灰意冷时,为你的人生增添一幅彩色的画布,画布上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呈心看着泪眼婆娑的易阳说“我很喜欢一句话:人这一辈子,无论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而你教会了我什么是爱,如何爱人。是的,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是缘分,都值得感恩。若无相欠,怎会相见。前世我欠你的,今生已还。
  • 一世冷暖

    一世冷暖

    是不是她从来没有体验过温暖,所以一旦有光靠近便忍不住想要拥有,于是便沦陷。可是可笑的是连光都不属于她,她拥有的永远是黑暗里的冰凉。她虽然是天之骄子可是从未感受过亲情,在她父亲的眼里从来只有一个女儿,那便是苏忆心。她从高处跌坠,再从泥泞里爬起。只留有恨与绝望。
  • 伤之剑

    伤之剑

    这是一个纯粹的武侠世界,主角冬田出生在一个小部族里面。武力天赋平庸再加上部族突然遭遇横祸,爹娘生死不知。在逃跑的过程中被师父相救而努力练习武功。最后在师父的介绍下,“艺门”在招收徒弟时,冬田进入了这个有着‘大陆第一门派’称呼的地方。接着大陆的格局再度发生变化,冬田该如何选择呢?疯子的疯言风语语:“在江湖上混不下去了,节操什么的就由它而去了吧~”话说,在这片大陆上茫茫人海中遇到几个‘奇葩’好友,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疯子曰:用心写好本书,节日爆更。请各位读者大大多支持,多收藏。)
  • 靖康缃素杂记

    靖康缃素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House of Life

    The House of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暗夜繁华

    暗夜繁华

    单纯快乐的晴天博进入了奇妙的空间,一次又一次的梦境,勾起了她的前世今生。神秘的男主带着羊皮卷出现在了晴天博的面前一段生死虐恋一段超越种族的恋爱生死徘徊迷离前世今生到底是谁忘记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