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58400000014

第14章

举个例子来说。处于原始社会之中的人们,是因为对大自然的恐惧的情感,才彻底投入到了信仰当中。那时的人们对科学技术毫不知晓,因而恐惧一切无法理解的事物。突如其来的疾病和死亡,倏然出没的野兽等等,都会使那时的人们感到恐惧。在此情况下,人们就只能想象出一些鬼神,来对所面临的怪事加以解释。这些鬼神大都有着跟人差别不大的模样,可它们非常邪恶,就是这些鬼神带来了那些使人们无比恐惧的事物。人们明白没办法和它对抗,于是将之供奉起来进行祭拜,希望能因此避免灾害,乃至获得福佑。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是敬畏并害怕这种鬼神的。这种惧怕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着,后代人不但对他们感到恐惧,更渴望能从他们那里获得福祉。总而言之,这种在恐惧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宗教,可以称之为“惧怕型宗教”。这种宗教完全是自发形成的,并无创教之人。当这种信仰越来越深,就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阶层,即祭司阶层。祭司们给自己以独特的定位,说自己是神明与人类的沟通者,可以向神明申诉人间的疾苦。对于一般的民众而言,这是个好消息,所以人们就开始供奉这些祭司。时间流转,祭司们的权力越来越大,最后甚至形成了很大的势力。这时,不管是贵族阶级还是部落首领,都要拉拢祭司阶层来保障自己的特权,稳定自己的统治。或者说,统治者为了能够继续奴役民众,选择了与祭司阶层狼狈为奸。

除了恐惧之外,社会冲动也是宗教的一个形成原因。我们的负责人或者说领袖,不管是小到自己的父母,还是大到国家的元首,没有一个能永远不犯错误。在他们犯下了错误后,就渴望能从上天那里获得安慰、帮助和谅解。久而久之,这种渴望获得指引和宽恕的愿望就形成了人们头脑中的上帝。这个上帝的确也是将宽恕人们、庇护人们、规劝人们、惩罚恶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就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开始,上帝之爱并非无私而平等的,这要视信仰者的虔诚程度而定;人们一旦感到失落或失望,就能得到上帝的安慰;人们在死去之后,死者的灵魂又会被他保护起来。就这样,上帝的概念及其职责范围逐渐明晰、确定了下来。

要弄明白宗教是如何从原始的惧怕型宗教发展成后期的道德型宗教的,从犹太民族流传下来诸多经典着作中就能看出。这样的事情在《新约全书》里面就多有记载,而且这些事情依旧在发展着。文明社会里的宗教全都属于道德型宗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方人。信仰有没有从原始的惧怕型宗教发展成道德型宗教,是民族是否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也许很多人因此而产生一种误解,即认为文明社会的信仰都属于道德性宗教,而原始社会的都属于惧怕型宗教。实际上,我们不能将两种宗教截然分开,它们都是两种模式的混合,而不可能是全然纯粹的。原始社会的宗教带有更多的恐惧情感,而道德的比例较小;文明社会的宗教道德比例较大,而恐惧情感较少,这种比例的差别就是它们的区别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比例的大小也会不断变化。

不管宗教信仰属于哪个类型,有一个特点是它们共同具备的,即都是从人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上帝的概念或形象,在一切上帝身上都可以发现一些人类的特征。所谓上帝,不过就是一些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而已。我认为,宗教发展不止有前述的两个阶段,它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的感情会变得纯粹,而且难以用人的范畴来描述或形容它里面的上帝,因此不容易跟一般人说清楚。这个阶段的宗教,我称之为“宇宙宗教感情”。

从古到今,感觉到人类的渺小的人代代不绝,他们觉得,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费尽心机地奋斗、挣扎,其行为极为无聊,其方法极为笨拙,毫无秩序和逻辑可言。然而瞩目整个世界和大自然,却可以轻易发现其中那精密的思维和无法撼动的庄严。于是他们就感觉真正伟大的只有宇宙,而人类的生活毫无趣味。他们中的一些人,会用一种整体的目光打量整个宇宙。这种宇宙宗教情感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从著名的《诗篇》里面,我们就可以发现这种情感。对这种情感体现得最为强烈的当数佛教,叔本华就在其著作中对这一点进行了详细描述。

很多在宗教领域有着很好悟性的天才,就受到了这种宇宙宗教情感的深刻影响。他们力图对这种宗教情感进行学习和把握,因而具有了出尘而超凡的气度。这种宗教感情跟一切宗教都不相同,它不以人为原型捏造一个上帝,也没有任何教条。所以,没有哪一门宗教可以将之当成本门的教义。所有的宗派都受到了它的影响,然而愿意承认它的却一个都没有。很多精通此道的人之所以时而被当成宗教天才,时而被看成无神论者,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德谟克利特、方济各和斯宾诺莎都属于这一类人。

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这种宇宙宗教感情没有以人为原型塑造出的上帝,也缺乏明确的教义,那么,它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我认为,要对这种宗教情感进行传播,依赖于言传身教是不行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为它营造一种适合生长的氛围和环境。如此一来,它就能自然地发育和生长。而艺术和科学最重要的功能,也就在于此。

从前面的描述中,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跟一般人理解的不一样的有关科学和宗教关系的概念。在历史上,人们对于科学和宗教的对立性坚信不疑,其理由也极为明显。一个人只要对事物发展中的因果逻辑持信任态度,对于神就自然会持怀疑态度。当然,他们也必然会严格遵循因果逻辑。不管是惧怕型宗教还是道德型宗教,对这种人来说都是多余的。在他们看来,有一个上帝主宰着世界的想法是不可思议的,理由很简单:内部和外部的诸种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和命运,它遵循严格的因果关系,其中根本没有上帝的容身之地。在他们看来,上帝仅仅是人们幻想的产物,他如同一块砖或一根木头一样,对人的思维和命运无法产生任何影响。有的人从科学和宗教的对立性出发,就认为科学会对道德产生负面影响,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道德的基础在于关心教育、同情他人和对社会福祉的考量,宗教在其中并不占有地位。一个人若是出于死后能进天堂享福、不下地狱遭罪的目的,才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就算不上是有德之人。

这么一来你就会清楚,教会害怕、阻挠科学的发展,乃至处死科学家的原因何在了。我认为,宇宙宗教情感是支撑这些科学研究的最纯粹而强大的动力。只有那些披肝沥胆进行科学研究、在科学上付出了极大热情的人,才可以了解这股力量,并在科学领域作出开辟性的贡献,而一般人对这种动机却很难理解。也唯有在这种感情的支撑之下,那些看上去跟直接生活距离很遥远的科学研究,才能被科学家坚持下来。开普勒和牛顿之所以能够忍受多年的寂寞,花费无穷的精力,来解决天体力学的原理,就是因为对于宇宙合理性——它仅仅是显示在这个世界上的理性的其中一点反映——有着虔诚的信仰,并且迫切地想要了解它。

有的人看待科学研究的时候,只盯着有没有获得成果,这种人对真正的科学和科学家毫不了解。他们会错误地认为,科学家们整日都被怀疑的针芒刺痛着,但却为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以及后代中有志于科学的人开辟了道路。到底是什么力量鼓舞着科学家们,让他们得以克服重重障碍、突破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迈向自己的方向?能够理解其中的奥妙的,只有那些真正理解了科学精神的人。就是宇宙宗教情感,使科学家们拥有了无穷的力量。我很赞同当代一位伟人的一句话,他说,我们处在一个唯物主义的时代,因此,只有那些献身于科学的人才是真正虔诚于宗教的人。

我的世界观

在死亡的笼罩之下的人的命运,实在奇特!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一个短暂的过客。对于生命的目的,我们一无所知,虽然在有的时候,有的人会对这一点有所感悟。然而,答案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人的生存是为了其他人——首先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心情会因为他们的幸福与健康而起伏跌宕。然后是那些我们并不熟识的人,在同情这一纽带的牵连之下,我们和他们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每时每刻我都在告诉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依赖于别人(无论是生者还是死者),为了偿还我所领受的和正在领受的一切,我必须竭尽全力地回报他人。对于过多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我难以忍受;对于简朴的生活,我极端向往。在我看来,对于每个人的身体和精神来说,简朴的生活都大有好处,而用暴力来划分阶级,则是非常不合理的。

我认为,根本就不存在哲学意义上那种纯粹的自由。外界的环境和内心的想法时刻都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叔本华曾道:“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却无法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一直启迪着我的生活,当我或别人面临生活上的窘迫的时候,我总能从这句话中得到抚慰,并使我宽容。这种体会不但能避免对自己和他人的吹毛求疵,减轻自身的压力,还能使我拥有一种豁达而积极的人生观。

就一个人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进行穷根究底地探寻,就客观而言,我认为是愚蠢而荒谬的。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并在理想的指引下确定自己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认为安逸和享乐并不是生活本身的目的,而仅仅是猪们的理想。我人生的指向灯就是真、善、美,它们总是能带给我愉快生活、正视生活的勇气。我认为,若是缺少了志同道合者之间的那种亲密感情,生活就没有什么意义。我总是认为,人们汲汲以求的那些庸俗目标,诸如奢华、财富、名誉等等,都是可鄙的。

我对于和别人、社会之间的直接接触总是很淡漠,然而我又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正义感,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古怪的对比。我从来没有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到我的国家、我的家庭甚至我最亲近的人身上,在这一切关系之中,我总是觉得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并要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感到孤独——而这种感觉每时每刻都在加深。大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跟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对自己的天真自然和无忧无虑有所损害,另一方面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坚持自己的主见而不随波逐流,并且能够为自己的心理平衡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

民主主义是我的政治理想。我不希望社会中产生任何让人膜拜的偶像,而希望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受到尊重。在命运的作弄之下,我不得不承受人们过度的尊敬和赞扬,这既不是我的过错,也不是因为我有什么功劳。人们之所以如此追捧我,大概是因为我以绵薄之力进行不懈斗争从而获得了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观念是人们想要获得却并未获得的。我完全理解,一个组织要想实现自己的目的,就需要有一个领导者,来指挥众人并担负起责任。然而我坚持认为,人们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领袖,并且领袖只能是领导者而不能是压迫者。我认为,建立在暴力之上的****制度会很快崩溃,因为暴力只会吸引那些乌合之众。古往今来的所有暴君,除了流氓就是无赖。因此之故,人们应该唾弃俄国和意大利的那种制度。今天的人们怀疑欧洲现在的民主形式,这是由于选举制度对个人的忽略以及政府的不稳定造成的,而不是民主原则本身的过错。我相信在这方面美国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他们选出的总统拥有履行总统职责的足够权力,并拥有足够长的任期。而另一方面,对于德国政治制度中对救济底层人民所作的严格规定,我也很看重。我觉得,在色彩缤纷的人生之中,只有高贵的品格,有创造性的、感情丰沛的个人才是真正可贵的;能创造出高尚而卓越的东西的,只能是少数人;而大多数群众在感觉和思想上,总是迟钝的。

在一切群众生活之中,我最厌恶的就是军事制度。一个人在四列纵队中得意洋洋地行进,只会让我鄙视。他的全部需要仅需一根脊髓足矣,大脑对他来说完全是多余的。这种罪恶行为应该尽快在文明国家被消灭。由命令而产生的暴力,和在爱国主义的名义下进行的所有令人厌恶的胡闹,都让我深恶痛绝。战争是下流、卑鄙的,这种可耻的勾当是我无论如何也不愿参加的。虽然如此,我还是相信,人们的感情只要保持健康,战争终有一天会绝迹。

在一切我们能够经历的经验之中,最美好的就是对奥秘的体验。对奥秘感觉迟钝的人同时也失去了惊讶的能力,他们无法看清周围的世界,与行尸走肉无异。宗教正是诞生于对于奥秘的体验。宗教感情的真正精髓就在于:我们认识到存在着某种自己无法感知的东西,感觉到了那种最绚烂的美丽和最庄严的理性。就此意义而言,我是一个地道的有着深挚宗教感情的人。我不相信上帝会具有人类所体验到的那种意志,也不相信上帝会对自己的创造物进行赏罚。我觉得,一个人死去之后,灵魂也就消散于无形!就让那些为恐惧所束缚的可笑的唯我论者,继续抓着灵魂这根救命稻草吧。我所求的,就是能对宇宙的神奇和生命的永恒窥探一二,并怀着虔诚之心努力对自然界所显示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加以领悟,即便我所能领悟的只有一星半点儿,也就足以慰我心怀了。

厄运的十年

——《我的世界观》续篇

对十年前的那篇短文加以重读之时,我获得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印象。那时我写的内容好像并无错误,然而如今看来,却又都那么陌生而遥远。到底是因为在这十年之中世界的变化太过深刻,抑或是仅仅因为我看待事物的态度在这十年中有了太大的改变呢?十年,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不过弹指一挥间,比之于这段短暂的时间,对人类生活产生决定影响的那些力量都堪称永恒。那么,难道我的判断力有什么错误?我的人生观有没有因为这十年里我身体的生理变化而受到什么影响呢?我认为,我人生态度的变化是这些理由都解释不了的。我明白,外界环境从来都无法决定性地影响我的思想和感情,所以,不能从外界环境中寻找我思想的奇特变化的原因。

肯定有什么完全不同的东西在这里面。我对于人类文明社会的稳定性及其生存能力的信心,在这十年之中大大消退了。在这段时间中,人类的文化遗产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甚至连人们不惜一切代价努力保护的所有东西的价值,也都遭到了毁坏和唾弃。

同类推荐
  • 自然奇观

    自然奇观

    《自然奇观》讲述浩瀚无边的宇宙,诡异莫测的自然,神奇有趣的生物……千余个知识热点,千余幅精美图片,带领我们一起探索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
  • 低碳农业:引领农业新时尚

    低碳农业:引领农业新时尚

    《低碳农业——引领农业新时尚(典藏版)》由徐帮学主编,旨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让我们的爱更宽广,更包容,更细致吧!营造一个低碳的交通环境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造福后代。低碳减排,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吧。
  • 发现创造与传奇故事

    发现创造与传奇故事

    在我国,玻璃古称“玻绲”、“颇绲”、“水玉”。1975年在陕西宝鸡发现西周墓葬出土文物中有上千件玻璃管、玻璃珠。经科学鉴定,这是一种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说明了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制造玻璃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玻璃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有俗称“蜻蜓眼”的多色玻璃珠。三国以后,玻璃制造方法一度失传。北魏时期,大月氏商人到山西大同传授烧制玻璃技术。后来玻璃制造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
  • 开阔眼界的科幻故事

    开阔眼界的科幻故事

    本书收录了“魔鬼三角洲”、“偷太阳的人”、“星空下的咆哮”等许多科学幻想故事。
  • 未来:将来我们会怎样

    未来:将来我们会怎样

    本书是一本尽情畅想明天、激发中小学生想象力的科普读物。上百个令人目瞪口呆的问题,引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超乎寻常的难题和巧妙的回答,带领孩子进入奇妙的科学世界。
热门推荐
  • 心有灵犀梦江山

    心有灵犀梦江山

    【女强、宠文、、爽文、美男超多】她本神族族女,却有灾星之体,极阴之质,带来灭门之祸毁谷之患,世人却皆趋之若鹜,为了得到她,不惜血溅三尺,踏碎一地尸骨!五行之男皆上品,眉眼如画之润下,孤冷怪异之曲直,热血单纯之炎上,妙手神医之从革,神秘鬼魅之稼穑……为让自己体质改变,平了那血雨腥风,求一个世间和平,她必须寻齐五男并与之结合。然,一生一世,只能有一双人,情与义之间,终难平衡。她爱的,只有他,怎去管世间刀光剑影、乱世纷争……
  • 赤贯横空

    赤贯横空

    传说,每隔千年,妖魔就会冲破赤道阻碍,来到人间。赤贯妖星横空之前,因为“传送阵”各个地区许多无辜的人被吸入妖星,活于二十一世纪相信科学的人类,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自己会出现在这里。不久,来到这里的人类,全数被屠杀殆尽,但唯有一人,活了下来!他不知道他所在的地区是怎么出现诡异的“传送阵”的,自己才因为传送阵来到了这里,带着疑惑,他想要找到回家的路。贸然进入了妖界内,他偶然发现了传送阵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正是恰好将自己卷入这里的原因,他决定以一人之力阻止妖界入侵人类世界。
  • 这才是最牛团队:从携程到如家、汉庭I

    这才是最牛团队:从携程到如家、汉庭I

    本书用小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了携程这个完美的团队如何从无到有、从有到辉煌的全部发展过程,深入浅出地总结了携程成功的原因。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携程在创业之初如何选择团队成员、如何融资、如何转型收购找到赚钱最佳途径,又如何在公司发展壮大时上市,通过纳斯达克造富游戏实现财富飞跃。本书是一个教学案例,也是一种新文体。书中每一章都由语录、寓言、正文、小结、应用等五个部分组成,既有小说那样的生动故事,也有教科书那样的理论分析,让你在精彩的故事中学会如何打造最牛团队。
  • 邪风傲骨

    邪风傲骨

    何为正?何为邪?世人皆言正邪不两立,我却偏要正邪一体!且看这一股正气邪风,如何刮得傲骨铮铮!读者群:163355144,欢饮各位的加入。
  • 曾经是首歌

    曾经是首歌

    青春,总是会有许多美好回忆,那些人,那些事,会印在记忆中,无限思念。
  • 异星奇航

    异星奇航

    人类一直仰望星空,对着这个宇宙充满了无尽的幻想。在人类在月球建立第一个永久性基地之后,人类开始了对宇宙的无尽探索。一百年后,人类发明了翘曲空间折跃系统,从而第一次实现了恒星际航行,并且不断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一百五十年后,在经历了一次小规模的殖民地冲突之后,人类建立了共同的联盟——星系联盟,简称星盟。二十五年前人类发现了一个有着与人类类似文明程度,并派遣了一支探险队与之接触,但是人类没想到这次接触竟然是人类无尽梦魇的开始。在很多情况下,人类和小孩没什么区别,脆弱而充满好奇心。
  • 活尸美人

    活尸美人

    (这是以前用另一个笔名写的一篇旧文,绝非抄袭或盗文,求围观,本故事纯粹虚构,与正史无关!)晚清末年,纷乱的年代,他们从尸骨中走出来,最后又跌回乱尸堆里;是非成败,谁定功过?有人说他们是袅雄,有人说他们是妖孽;一百多年后,禁锢的界域,被人无意间闯入;尘封的怨念,再次记起;前生,谁欠了谁的,统统都得还来,一场隔世的报复杀戮拉开了序幕。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 混沌天体

    混沌天体

    废物?不能修炼?不!慕容羽的体质奇异,是天地间最强大的混沌天体!拳砸飞剑,脚踩仙器,肉身堪比神器,硬抗天劫毫发无损!修真大派?名门奇才?敢惹这个煞星,最后一样被灭满门!脚踏大地,肩扛山岳,头顶苍穹!废柴蜕变天才,看慕容羽的逆天成神之路……
  • 大千世界的宠儿

    大千世界的宠儿

    紫光灯下的象牙刻痕给了王喾太多的不解。拥有着最不专业团队的他选择为梦出发,即使他选择的坐骑是一匹名叫驴子的马,即使他的帮手里有喜欢做韭菜馅面包的厨师,还有温柔的光头“一道疤”,王喾也敢勇闯天涯。最初的世界是怎样的?就让王喾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