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51200000020

第20章 对孩子的真正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1)

51

100%理论:

为什么孩子会丢三落四?

父母的这种“勤劳”,实际上正是懒惰——懒得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

曾经有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说,他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却总是丢三落四。每次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

一旦做起作业来,也是经常不按照顺序做,也不写题号,根本弄不清是哪道题,所以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有时候,甚至完全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些什么作业。

这个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条理性比较差。我不知他在生活中是否也是这样丢三落四,不懂得安排和规划。如果真是如此的话,做父母的就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没错,需要反思的其实是父母。有问题孩子就有问题父母,孩子做事没有条理,往往是父母一手包打天下造成的。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做起事情来肯定会笨拙混乱而且没有条理,这时父母往往缺乏耐心,觉得与其让孩子做事,搞得乱七八糟的,还不如直接帮孩子做更省时省力。

父母太主动,凡事亲力亲为,包办代替,过度“操心”,不给孩子主动打理的机会,这种“越俎代庖”导致了孩子的依赖性,使孩子失去主动性。父母的这种“勤劳”,实际上正是懒惰——懒得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

有些孩子都上学好几年了,父母仍然是每天吃什么、喝什么都给他准备好,甚至连刷牙时的牙膏也给他挤好了。上学前把书包、用具全准备好了,直接替他背着送到学校,书包里装什么,恐怕孩子自己都不知道。

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不愿意主动做事、想事,惰性越来越强,在做事时何谈规划和条理性呢?

对孩子,不能只着眼于做作业这一件事情。这样做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有根本的改观。要在生活中的各方面放手,要让孩子自己学着照顾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就像有句话说的:汉字是教不全的,但查字典的方法是可以学会的。

父母不要手太勤,忍不住帮孩子去做,要学着做一个懒妈妈,甚至可以让孩子适当帮父母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变得能干起来,条理性也会越来越好。

在西方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有位农场主,叫孩子每个假期都在牧场上辛苦工作。有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100%理论”,是说如果所有事都是妈妈做了,孩子就不用做了,如果父母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孩子的潜力也能爆发80%。

如果大人都帮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被父母剥夺了,孩子的潜力就一点也发挥不出来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比如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事先准备好什么等。

有一个母亲这样介绍自己的经验:

虽然她每次返校时我和她爸爸都会有些担心什么事情她忘了,又要我们跑一趟,但我们不会帮她收拾东西,只叮嘱她一句:好好想想,把东西都带全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她就很少丢三落四的了,自己能把该带的东西都收拾妥当。

我看她专门弄了个小本,把要做的事一样样记下来,临走前再翻一次,看看有没有什么事情没做。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一法通,万法通”,当孩子在吃饭睡觉、刷牙洗脸这些小事儿上变得有条理了以后,做作业丢三落四的缺点肯定也会慢慢克服的。

英国教育家史宾塞建议,把要教给孩子的东西分类,比如品格、习惯、健康、语言学习、运算等,然后拟定一个每周的小计划,一周实施一点,日积月累就会看到成效。

史宾塞的儿子快到上学的年龄,表现得很散漫,所以史宾塞决定,从整理自己的衣物开始,在家里开展一个比赛,看谁把自己的衣服洗得干净,收拾得有秩序。

刚开始的一两天,儿子很有兴趣,但是过了几天他又不愿去做,于是,史宾塞又在家里挂了一个小黑板,每天把做得好和不好的人名都写上,这下子,小史宾塞又来劲了。

三个月下来,小史宾塞对衣物的干净和整洁,由兴趣变成了习惯,一个生活习惯良好的孩子,身心也在培养的过程中得到修炼。

52

社会抑制效应:为什么孩子上课不爱举手发言?

当孩子的某种活动能够进行得比较熟练时,就可以鼓励她大胆在人前显示一番。

孩子上学以后,上课不爱举手发言,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也不爱参与,不像一些小朋友喜欢表现自己。对这样的问题,家长其实不必过于“敏感”,而要理性地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每个小朋友的性格都不同,感兴趣的东西也不同,他有喜欢表现的,当然也有他不爱表现的,不爱表现并不说明信心不足,更不是有什么问题。

其次,孩子在课堂上不爱表现,可是在别的方面表现却可能很大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受到了“社会促进”

和“社会抑制”的双重作用。

1898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M.Triplett)以一群自行车选手为研究对象,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自行车完成25公里路程。第一种是单独骑行计时,结果表明,单独计时情境下,平均时速为24英里;有人跑步陪同,平均时速为31英里;而与其它骑车人同时骑行,平均时速为32.5英里。

在有别人在场时活动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高,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促进效应”。它的心理机制是,别人的表现和动作可以转换为自己的外界刺激,从而引起自己相似的心理反应和动作表现。

在日常活动中,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独自一人吃饭没滋味,几个人一起吃饭就会感觉香甜满口、食欲大增;几个人一起骑车也会感觉比单独骑车速度快,且省力多;一群人看世界杯,叫喊的音量更大,频次更多……

不过,心理学家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在很多情况下社会促进现象并未发生,恰恰相反,当别人在场时反而会抑制个体的表现,使其表现水平下降。

1920年,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让9名被试者在不与别人竞争的正常情况下,对内容相同的短文写出反驳意见。

结果发现:从完成作业的速度上看,有6个人在一起做时比个人单独做时要快,3个人在单独做时速度更快;而从完成的质量上看,所有的人单独做都比一起做得更好。

于是,他给这种现象起一个与“社会促进现象”相对的名词:社会抑制现象。此后J.F.达希尔在1930年发现,在有观众在场时,被试进行乘法运算会出现许多差错。J.皮森在1933年发现,在完成记忆工作时上,有旁观者在场会降低被试的表现。

后续的实验发现,背诵诗歌、写作文、做数学题的时候,还是单独一个人效果好一些。如果和别人一起做,或者做的时候旁人盯着看,反而会感到心慌意乱,从而降低活动效率。

那么,为什么在有人在场时活动效率有时增高,而有时却会下降呢?或者就如你关心的,为什么孩子唱歌跳舞时爱表现,而上语文课时却不爱表现了呢?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任务对一个人来说是相对简单和常规性的任务,那么他的操作会更快、更精确。但如果是相对复杂的、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别人的出现可能会对表现产生消极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说,人们从事的任何一种活动,总有熟练的地方,也总有不熟练的地方。如果熟练的成份占优势,那么社会促进作用就表现为活动效率的提高;反之,如果不熟练的成份占优势,就表现为效率的降低。

孩子对一个舞蹈练得很熟练了,那么在有人在场的时候,她会受到鼓舞,从而极力表现自己,结果越跳越好。

但是,如果在语文学习中,她对一些课文掌握得半生不熟,那么当老师要求她读或背时,她就会觉得尴尬、着急、紧张,而越是这样,手和脑子就越不听使唤,平时略想一想就能回忆起来的词,这时也会想不起来,就是勉强还记得的篇幅,也因为紧张而结结巴巴了。

基于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学会利用社会促进效应的好处,同时克服它的副作用。当孩子的某种活动能够进行得比较熟练时,就可以让她大胆在人前显示一番,这样可以帮助她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培养起她的信心。

如果某些项目觉得还不熟练,那就且不要强制她像其它同学那样表现,与其逼她“献丑”打击自信心,不如帮助她先独自埋头学习,把基本功打好。

53

最后通牒效应: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

和一个磨蹭的孩子说“快点吧”,就像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说“你必须高兴起来”一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爱磨蹭的孩子。

他们一点都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每天早上起来不急着穿衣服、刷牙、洗脸,以至于上学经常迟到;吃饭时也是如此,如果家长不催的话,都能吃一个多小时。写作业时也是如此,一会儿喝水,一会儿玩橡皮,20分钟的作业拖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完成……

在这样的情景剧中,扮演配角的家长总是习惯性地一遍一遍地提醒和催促:“该写作业了。”“到练琴时间了,别看电视了!”“快洗澡了!”但是,和一个磨蹭的孩子说“快点吧”,就像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说“你必须高兴起来”一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的原因,一是因为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不像我们成人那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并不知道,如果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好处,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二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安静而缓慢型,即便是有强烈的外界刺激也是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

另外,做事爱磨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不喜欢要做的事情。孩子一般是做喜欢的事动作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如果孩子对一些事情不感兴趣,但是大人强迫或是催促着去做,那就只有做慢一点,磨时间了。

替孩子安排任务和时间,孩子当然不用自己操心去安排时间完成任务了。相应地,如果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奴隶,那你就一分一分地替孩子安排时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学者丹·艾瑞里(DanAriely)和克劳斯·韦坦布洛克(Klaus Wertenbroch)针对麻省该学院3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项拖延问题的研究,可能对我们有点启发。

在研究中,学生都要在12周内完成3篇论文。不过,第一个班的学生被要求在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分3次各提交一篇论文,迟交会被罚分。第二个班的学生不需要分次提交,但是3篇论文都需要在第12周一齐提交。第三个班的学生,被要求自行设定每篇论文的交卷期限,一经确定就不准更改,而且迟交也会被罚分。

这三个班,你预料哪一个班的表现最好呢?

结果表明:被限定三个交卷时间的第一个班成绩最好;只有一个最后期限的那个班成绩最差;而自己设定三个交卷期限的成绩在二者之间。

由此可见,要帮助孩子克服磨蹭的习惯,必须确保有一个最后期限。不规定期限就容易磨蹭,规定了最后期限就容易按期完成,人们把最后通牒的这种敦促作用,叫作“最后通牒效应”。

此外,最好把较大的任务分割为几项较小的任务,并分别为它们设定最后期限。如果孩子发现任务的“最后一刻”

总是出现在“眼下”,那么他就会有动力提高自己的效率。

德国明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雷德·瑞斯特指出,原则上每个人生来就是一个磨蹭的人,磨蹭程度仅仅取决于痛苦的界限,这是一种“避免——避免——冲突”模式。他和恩贝尔丁提出,3个模块可能会帮助学生摆脱磨蹭的习惯——准时开始、合理安排和“学习约束”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共有5个步骤,前面两个都是教学生为自己设定一个正确的时刻,然后在这个时刻准时行动。“合理安排”

可以避免高估自己的能力。很多人相信,他们能在短得多的时间里把一件事办成。

“学习约束”让学生们的学习时间范围别太广。一开始每天至少得有20分钟时间,在那之前和之后不允许学习。

只有当他们严格遵守这个范围,才能在下一天把范围扩大。

恩贝尔丁说:“喜欢拖延的人总是想,再过一会儿也来得及。

他们这样想的时候,就在浪费时间。”

使用最后通牒效应,有几种相对具体的策略。

第一,立即停止法。

有些孩子做事磨蹭成习惯了,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完成作业,睡眠时间被占用,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

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比如规定孩子9点钟必须睡觉。到了晚上9点,即使作业还没有完成,也立即停下来上床睡觉。作业没完成自然会受老师的批评,明白了这一规则和后果,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

第二,闹钟督促法。

针对做作业磨蹭的情况,可以利用闹钟。每天根据孩子的作业总量和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他在写作业之前先上闹钟。闹钟既是一种督促,同时可以让孩子在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的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第三、把作业当成考试。

要求孩子按有关考试的要求做完作业,并且判定分数。

在每次做作业前,要求他计算一下所需要的时间,将闹钟上好弦,将作业所需要的用具准备齐全,就像考试一样。这样不仅可以改变磨蹭的习惯,而且可以激发了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一点,就是一定要记住,当孩子做事磨蹭的时候少催促,多鼓励。有很多父母喜欢在孩子身后不停地催促。结果,越是催促,孩子的注意力和自信心都受到影响,动作也就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催促得更凶,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切不可把改善的标准定得过高过严格,并且一开始就硬性,半点也不通融,这样容易形成双方的尖锐冲突,并不利于孩子改正。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孩子慢的时候装作看不见,故意淡化它,同时实时鼓励孩子快的表现。孩子一旦比平时速度快,即刻表扬。比如:“今天穿衣服比昨天快多了!”“今天作业速度比昨天快了5分钟。”“今天收拾书包比昨天快多了。”

在孩子改进做事习惯的过程中,父母要关注并提一些建议,和孩子多讨论,以便他的计划能够更可行更科学。如果他坚持3个月以上,一定能成为一个做事有效率的人。至少,在全学校喜欢磨蹭的同学里,他也许会成为效率最高的一个。

54

同类推荐
  • 告诉孩子“网”向何方

    告诉孩子“网”向何方

    这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爆炸的时代,不会上网的孩子将会被社会抛弃,这已经是个事实。当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孩子增长知识,也可以“削”去孩子的学习时间、 导致感染“病毒”。因此,家长、老师以及社会不能过分夸大负面或者依赖“秘方”让孩子完全与网隔绝,“堵浪截流”不如“因势利导”。当务之急,就是应该找到一种既能让孩子积极地漫游在“网络的世界”涉取知识,又能杀“病毒”于身外的法宝,我想本书将会给孩子、家长、社会充当这种“法宝”。
  •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

    本书融思想、智慧、创新于一体,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原则。本书通过阐述爱和规矩的关系以及重要性,改变了千万家庭中国式传统教子观念和模式,纠正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种种误区,是家长和老师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同时,书中列举了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为父母解决管教孩子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其思想独特,视角新颖。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孩子不按着规矩去做怎么办,孩子不喜欢被规矩所缚怎么办,怎样让孩子学会将规矩变成习惯,怎样让孩子从规矩中感受父母博大的爱和良苦用心……本书都会告诉你答案。
  • 产后美丽宝典

    产后美丽宝典

    《产后美丽宝典》把产后变化与恢复方法对应结合起来,把身心疾病与医疗预防、母体保健与健康哺乳结合起来,系统而全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使年轻的妈妈在产后重塑魅力与自信,教您产后如何成为一个既健康又漂亮的妈妈!
  •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随着晚婚晚育观念的普及,父母进入更年期时孩子大多也处在动荡的青春期,当不安分的“青春期”撞上了孩子们口中的“更年期”,当矛盾激化到难以调和时,一场场或冷或热的家庭“大乱斗”不可避免地上演。“青春期”VS“更年期”,碰撞出“火花”的两代人,在亲子大PK中,如何化解双方的矛盾,“两期”如何相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本书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分析了“两期”冲突的原因,为陷入冲突苦恼中父母提供建设性意见、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 父母与儿童早期发展

    父母与儿童早期发展

    本书共八章,系统介绍了婴儿从生理到心理,从认知到语言、智能,从情感到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热门推荐
  • 倾城容颜为君陨

    倾城容颜为君陨

    一张化验单,一场葬礼,是他们爱情的终点。一场穿越,回到千年前再续前缘,能否如意?妾为君生君何去?君待妾归续情缘!(新人新作求支持)
  • 嫡女策:誓不为后

    嫡女策:誓不为后

    她,颜子茹,本是端亲王嫡女,帝王之后,地位尊崇,然,只因国师箴言,她被被烙印上了妖星之名。死亡,是她最后的归途。再一次醒来,她重新回归到了五年之前,她还没有遇到过负她之人,也没有被自己的妹妹陷害,自己还是端王府最尊贵的嫡长女,一切,都还没开始,便意味着她还有机会。只是,慢慢的,她竟发现自己的妹妹变了,与前世完全不同,更甚者,她竟同时与多名才俊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行为岂是轻浮浪荡可形容?简直是狂浪放肆已及!这一世,她绝对不会再受人以柄,她要将一切,都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遇佛杀佛,遇魔除魔,决不会再让自己再重蹈覆辙,死于非命!
  • 重生之逆袭,打脸成神

    重生之逆袭,打脸成神

    牧云清刚重生到没落世家不受宠的颜慕予身上,便要面临被卖掉的下场。面对一大堆极品亲戚和软包子父母,颜慕予微微一笑,get了虐极品亲戚和调教父母与弟弟妹妹的技能。然而,命运这个小天使总喜欢开玩笑。面对追随而来的某人,颜慕予想,到底是装作不认识呢还是不认识呢?后来,颜慕予终于得偿所愿当了个演员,麻烦也随之接踵而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逆天大少有个暴力同桌

    逆天大少有个暴力同桌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谓一物降一物……那个男生是在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出现的……当时的他桀骜不驯,目中无人,长的挺好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当时一眼就看到全部学生惟一一个敢打量他的人……我。一些变故使俩人刚刚有交集的人生错开……不久之后,俩人的命运即将再次重合,命运的齿轮开始无声无息的运转,将俩人带往一个全新的方向……“嗨!帅哥,你谁啊?”“你猜。”“你欠揍啊……”【修改文书名《大少爷的撩妻之路》,欢迎亲们支持~】http://yunqi.qq.com/bk/xdyq/13585232欢迎加十二的QQ:2744688643
  • 地藏菩萨十斋日

    地藏菩萨十斋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天争道

    玄天争道

    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有争,有得。不争,则无。这是一个强者为王,杀戮不休的世界。这是充满了各种神奇法术,神通的世界。林见以一介平凡之身,于千万人中,争取自己的道,成就自己的路。
  • 神魔之钥

    神魔之钥

    是谁?,开启了神魔之钥,超能力者的浮现,神秘又黑暗的组织。让我们一一找到答案。这是关于主角一步一步揭开事实真相找寻儿时的玩伴的故事,有超能力,但尽量不那么无敌,我很讨厌后宫、网游类的作品。所以男主身边不一定有很多女人,总之希望大家喜欢看,有意见随便提,别骂人就可以了,本人是个实在人,谢谢,o(∩_∩)o
  • 逆天穿越异世界

    逆天穿越异世界

    天才少年与青梅竹马的少女无意被选中成为幻想大陆人族的勇者,少年在异世界开启了逆天的战力。少女身边辅助。两位勇者踏上了奇幻之旅....
  • 你是我的运气大修完成版

    你是我的运气大修完成版

    “我想,没有所谓的运气,或者说,我现有的一切,已经是我的运气了。”她含着明亮的微笑,眼睛里却沉静的像泉水下的碧玉一样,有着湿淋淋的哀伤。他一下将她揽进自己的怀抱:“没关系,你可以这样想,可以一直这样想。你可以觉得我是你不可能拥有的运气,你可以觉得一切运气都会消失。”感觉到一点点眼泪渗透衬衫,他叹了一口气:“只要我相信运气就好,我相信我有永远拥有你的运气。”——题记
  • 诛剑

    诛剑

    师父就是用来杀害的,宝贝就是用来抢的,女人就是拿来追的,谁说三流门派培养不出高手?本文就将给你们见证一个笑里藏刀,心狠手辣的流氓混混的修仙之路,且看这个小人物如何纵横仙林,群美环绕,祸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