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51200000011

第11章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比每次写出正确答案更重要(3)

有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说,他的女儿上课认真听讲,回到家也会主动写作业,但却是一个马虎大王,做功课很容易出错。每次写完后检查出了错,只好擦掉重写,有时错得太多或者太不工整,甚至把本子擦破了,所以写作业花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考试成绩也忽高忽低。

这位朋友为此很苦恼,不知对她的这种马虎劲有什么对症下药的办法。

做功课马虎,可以说是孩子的一个通病。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性格不拘小节办事粗心、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学到的知识练习不够等等。

面对马虎的这个问题,仅仅靠提醒孩子“多注意、仔细一些”,是无济于事的。靠惩罚来让孩子杜绝“马虎”,更有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其它的问题。

孩子马虎犯了错,有错改错就好了,不必太计较。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简单的一道3×4得几,成人可能张口就来,但是孩子却可能出错,因为他还没形成对这个知识的自动反应。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就简单归结为粗心和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

这样做,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但却会好心办坏事。因为孩子是从父母的“眼睛”来评价自己的,如果过于渲染马虎的严重性,客观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强化孩子内疚和恐惧,甚至形成自我否定的心态。

有些孩子做作业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根本没有检查的概念,因此从来不会主动发现错误。他把检查工作都留给家长和老师,一旦查出错误他才改。对这样的孩子,可以要求他放慢写作业的速度,要求他必须自己检查,而且不是做完通盘检查,而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

父母要允许孩子的作业出现错误,即使发现孩子的作业有问题,也不要马上替他更正。如果孩子交上去的作业每次都是对的,老师很可能认为,你的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一部分,可以继续向前学习新的东西;而如果整个班都在往前学,而你的孩子以前的东西还没弄懂,那么错误只能是改不胜改。

相反,如果让他把带错的作业交上去,也正好实施一次“自然惩罚法”,让他记住教训。

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孩子克服“橡皮综合征”——写作业喜欢使用橡皮改错,不停地擦来擦去的习惯。

日本着名教育学家系川英夫,曾将300名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可以使用橡皮涂改作业中的错误,另一组只许在错误处用红笔打个“×”。结果人们惊奇地发现,使用橡皮的那组学生,在作业相同的情况下,其差错出现的几率比后一组高出30%。

系川英夫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为新异、醒目的刺激所吸引。用红笔给错误打上“×”,把犯错误的教训保留下来,对帮助学生汲取教训是十分有益的。如果再让学生在错误旁边写上正确的内容,使其进行正和误的鲜明对比,则又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用正确知识去改正错误。

这种“不用橡皮法”对强化记忆和理解作用显着,而并非提倡“马虎”,有时使用橡皮也是必要的。提出“不用橡皮学习法”,是为了帮助学生主动战胜错误。

内地有一位着名教育工作者叫詹文玲,在山西通宝学校当校长时,就曾对全校学生有个要求,就是学生一律不准用橡皮,孩子刚开始不适应,经常把本子弄个大花脸,后来慢慢习惯了。

因为不能用橡皮,结果就逼着孩子们一下笔写作业就必须认真工整,写作业非常专心。错误率大大下降,孩子反而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对自己也有了足够的信心。

要鼓励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甚至不用橡皮,如果作业本保持清洁、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写好,就有一定奖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孩子不再依恋橡皮,马虎的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28

遗忘曲线:在刚要开始忘记的时候去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不能认为隔几个小时复习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

无论是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孩子学到了知识,只是学习的开始。如果孩子在学习后,从来不去复习学过的内容,无论花了多少时间,也无论老师的水平有多高,学了也等于没学。

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痕迹越深;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孩子要复习,首先要学会安排复习的顺序和时间。而要合理安排,就需要对记忆和遗忘规律有所了解。在这些规律当中,最重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当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的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受时间间隔影响;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对课文记忆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最快,后来就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中间隔的时间越长,你忘的就越多,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左右,如果不经再记忆,遗忘率则高达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

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学习和记忆实验室”

杰出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比约克(RobertBjork)的最新研究,又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如果学了之后,隔一段时间再学,这时候隔的时间越长,复习的时候你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把记忆和遗忘都当成朋友,充分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约克表示:“当我们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时候,我们做的不只是说它在那里就行了。记忆不仅仅是回放。我们这次取出来的东西,下次要再取的话,取起来就会变得更容易。

我们每次取的过程越难、涉及的东西越多,整个记忆就越有效。”

所以,从学完到开始复习的最佳时间,应该是你刚刚好要开始忘记的时候。这样,越是拼命地回忆之前学过的东西,复习的效果就会越好。如果学完之后马上复习,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根据这个研究,比约克建议说,笔记最好下课之后才开始记,以强迫自己回忆课上讲过的东西;而不是在课堂上记,黑板上有啥抄啥。必须下苦功才行。花的工夫越多,学到的就越多。

怎么样,是不是颠覆了我们以前的一些认识呢?想尝试一下效果吗?OK,扣上书,在纸上凭回忆写下本节的主要内容吧!

29

感官协同效应: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时尽量多使用几种感官——用眼、用口又用手,这对学习是很有效的。

宋代的大学者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这个方法被后人总结为“三到”读书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利用了“感官协同效应”,也就是在学习时尽量多使用几种感官——用眼、用口又用手,这对学习是很有效的。

“感官协同效应”是指人们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参与的感官越多,所得到的信息就越丰富,所掌握的知识也就越扎实。也就是说,多种感觉器官一齐上阵,能够提高感知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格斯塔做过一个实验。他把智商相近的10个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学习《圣经》的一些段落。不过,第一组所在的屋里只有5张椅子和5本《圣经》;第二组除5本《圣经》外,还有几本宗教故事画集,并播放宗教音乐。

然后,格斯塔要求两组被试者都背诵《圣经》,结果发现第二组成绩优于第一组。

研究发现,人的器官在获取知识时的识记比重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

获取知识后的遗忘率是:只听不看的三小时后为30%,三天后为90%;只看不听的,三小时后为28%,三天后为80%;边听边看的,三小时后为15%,三天后为35%。

由此,我们可以推算出有关器官对记忆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口念的记忆在10%,耳听的记忆在20%,眼看的记忆在30%,耳眼结合的记忆是50%,耳眼口结合的记忆是70%,如果眼耳口手同时使用的记忆可达90%。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维吉尼亚·贝尔宁格解释,手写不同于打字,因为人们必须一笔一画地写出字母,而不是简单地按着键盘,敲出整个字母。手写时,手指运动刺激了大脑的大部分领域,包括控制思考、记忆和语言这几个区域。

手写帮助孩子学习单词及记住其的形状,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形成,并且有可能会发展他们小肌肉运动技能。

贝尔宁格的研究发现,二年级、四年级以及六年级的孩子,与打字相比,他们手写能记忆的单词量更大,学习速度更快,并能表达更复杂的思想。

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各种有关器官协同作用,全力以赴去识记知识,就可能获得大量和稳固的知识信息。如学习外语单词和陌生的汉字,听说读写全面练习,看字形,听字音,动手写,动口念,还要动脑筋,即便时间长了,某一联系中断,还可以通过其它联系将遗忘的知识寻找回来,可谓是事半功倍。

这其实就是感官协同效应的作用。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个身体部位参与,自然就加强了大脑不同部位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在上面所描述的实验中,第二组学生使用了两种感官——视觉和听觉。眼睛看着,耳里听着,就比单纯用眼睛看学得更快。当今的视听教学,也是利用感官协同原理,把声音与画面、生动形象与情绪感染相结合,从而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时只有耳朵、眼睛、嘴巴、手、心配合起来,充分利用感官协同效应,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0

高原现象:孩子成绩时好时坏是因为不用功吗?

克服“高原现象”,最核心的策略是要改进学习方法。

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努力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这时,孩子往往不知所措,父母则烦心焦急、责怪有加,总怪孩子没用功。

孩子的成绩好坏,是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呢?当然每个孩子都会有天分上的差异,但是纵向地来看,这可能并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遇到了“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它是指教育心理学中的动作技能学习曲线的呈现形态。如果以时间为X轴,学习效果为Y轴,将学习者学习时所花的时间和取得的效果连成一条线,我们能从该线条中看出来两点:

第一,学习者所花时间、精力与学习效果有关系,而且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花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第二,很多时候,时间和学习效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会呈现规律变化。

也就是说,学习者开始学习时,进步快,收效大,曲线斜率也较大,但紧接着会有一个明显的、长短不定的接近水平的波浪线,再往后,又会出现斜率较大的曲线。

这条呈现学习效率与所花时间、精力之间关系的曲线,常被比喻为学习的“高原现象”,而中间呈相对水平状态的那段波浪线,常被比喻为学习的“高原时期”。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时期以后,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

孩子在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时,常常会经历四个阶段:

1.开始:学习了解新知识,因为一点儿也不懂,所以学习比较费力,进步慢,效率不高;2.进步:初步掌握了学习规律和方法后,学习的兴趣逐渐浓厚,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信心开始足起来;3.高原:学习进一步深入,遇到了学习难点,进步开始缓慢,即使费了较大工夫,成绩提高仍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或倒退;4.再进步:孩子坚持学习,不断努力,克服障碍,掌握新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成绩又会逐渐提高。

这是归纳出来的四个阶段,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也就是说,孩子在学习某一学科或其它领域的知识时,开始能看出较明显的效果,后来会出现继续努力却收效不大的情况。学习成绩原地踏步,或者进步缓慢,甚至会出现一会儿退步、一会儿进步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在学习每一种新知识时都会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都会出现。

这种现象和学习者的年龄、学习内容、心理质量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而且会循环出现。有时持续时间短,有时持续时间长。小学好些,初中次之,到了高中阶段,就比较明显。

克服“高原现象”,最核心的策略是要改进学习方法。

要反思在学习中哪些习惯、哪些方法是有效的,是可以继续保持的;哪些习惯是有害的,必须克服和改进。比如,有的孩子不太愿意复习所学内容而是将学过的知识抛诸脑后,遇到问题不是先独立思考而是急于问别人,对做过的练习不注意分析和总结,等等,这些做法都会影响学习。

其次要放松心情,平常心对待成绩的起起伏伏。如果因为精神紧张而休息不好,则精神无法集中,思维能力下降。

长此以往,学习效率就会明显下降,“高原现象”就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家长千万不要过分紧张,不要因为怕打扰孩子而处处小心翼翼,这样会让孩子更压抑、紧张,不利于孩子情绪放松。

同类推荐
  • 长大成人培养女孩气质

    长大成人培养女孩气质

    本书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给家长提供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让你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帮助孩子校正成长的方向,发挥独特的潜质,轻松地步入杰出青年的行列。
  • 读家训学家教:家长必修的7堂课

    读家训学家教:家长必修的7堂课

    本书以《颜氏家训》为底本,以《曾国藩家书》作补充,遵循批判继承的原则,选择优秀的家训理念,结合当今家庭教育实践,帮助天下父母完成家庭教育的历史任务。
  •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穷养儿子富养女”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的育儿传统,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其道理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国传统上男孩和女孩将来要在社会上承担的角色来解释。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研究也表明,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是不同的,在教育上必须区别对待,而“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教育方法正契合了男孩与女孩的先天差异,有利于他们的后天成长。
  •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针对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中外成功的家教中,精心萃取了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的有效方法,总结出培养孩子爱学、乐学、善学的91个妙招。这些妙招,招招受家长欢迎,招招让孩子受益。可以说,本身是一本通俗简明、易学活用的家教方法全书。
  • 家教:与孩子同行

    家教:与孩子同行

    本书内容包括“只有您能欣赏我”、“信任危机”、“种花的邮差”等。
热门推荐
  • 末日军阀

    末日军阀

    李黎,一个平凡的小市民,在末世危机里的一次意外中,又回到了危机发生的前一周。占有先机的他,还能做出何种改变?充满危机的末日,到处都是各种可怕的怪物、丧尸。就算你侥幸躲过它们的袭击,还要提防不时震裂的大地,以及暗藏杀机的火山口……且看李黎如何一步一步的,在末世登上王者的巅峰!(纯YY流,如看过后心理不适,请绕行,若症状特别明显者,可自行转到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
  •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中)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中)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是法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莫里斯·卢布朗的代表作。《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一经出版,很快便在法国家喻户晓,之后更是风靡整个欧洲大陆,至今仍畅销不衰,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亚森·罗宾既是一名心思缜密的盗贼,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侦探。紧跟他的脚步,开始一场神秘惊险的探案之旅吧。
  • 战争纪

    战争纪

    纪元3000年,又称战争纪,世界分别有六大势力掌管,其分别是:人族的灵塔,人族的魂殿,妖族的凤凰谷,妖族的龙潭,魔族的赤色妖林,兽族的蛮荒。此外,高于世间的神族则是由伏羲,盘古,女娲三人掌管。。。。。。
  • 卧底后宫:极品太监妃

    卧底后宫:极品太监妃

    让她混入宫中扮太监?买噶,她又不是韦小宝!不过,听说皇帝很绝色,调戏一二也不错!进了门,入了宫,什么?自己反而被调戏!腹黑皇帝送秋波,霸气王爷扯不清,邪魅宰相拉拉手。矮油,她是亏了还是赚?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绝世弓修

    绝世弓修

    陨落的半圣弓修方恒,重生于一个将弓修视为炮灰消耗品的低层世界,开始了冲击至高圣位的重修之旅。快热小白书,无憋屈不废材;技术流主角,无一力降十会。无退婚、无族斗、无老爷爷、无青梅竹马、无炼丹嗑药、无逆天功法。
  • 老师推荐给学生的哲理故事

    老师推荐给学生的哲理故事

    本书选取的故事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以独特的视角,零距离地进入学生朋友的内心,成为滋养学生朋友的一道精神食粮。将乐观、信念、热情、正直、勇气、决心等以一种鲜活的方式植入心田。
  • 办公室潜伏心理学:轻松打造职场人际关系

    办公室潜伏心理学:轻松打造职场人际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可循,职场也是一个佐证这条名言正确性的地方。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插图、轻松活泼的语言、古人今人的案例解析告诉你不得不知的办公室心理学,破解升职加薪的规律。
  • 隋唐之战神

    隋唐之战神

    天降神器雷尖峰,天齐一怒为红颜。玉帝二女连人间,爱谁恨谁天地情。
  • 冷血双子山庄

    冷血双子山庄

    武林至尊之战,介绍什么,直接看作品吧,这里说的都没有用,还得凑二十字。
  • 逆道武神

    逆道武神

    武至极,可破苍穹裂大地,强者一怒,崩乾坤,灭山河。武之道,顺为庸,逆为神。云凡,一个从地球穿越而来的平凡少年,满怀一腔热血,傲世而行,他虽平凡却不甘平庸,誓要逆道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