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43200000006

第6章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强盛梦,也是人民幸福梦。

国家强盛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所以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解决了千百年以来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与人民的期望相比还有距离。在今后相当长时期里,成千上万的中国老百姓都将为自己的梦想打拼,这些梦想包括“子女梦”、“就业梦”、“财富梦”、“社保梦”、“安居梦”、“城市梦”等。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更好的教育

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研究中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1版)》

分析指出,望子成龙是中国人最大的生活动力,中国人历来将子女看成自我乃至家族的延伸、扩展,人际关系则是最原初、最直接、最重要的社会认同来源。32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着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

引人瞩目的成就之一就是,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预计达到2.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如期实现。从2002年以来,各地实施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一把手工程”,并将教育发展指标纳入政府、干部的考核体系,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年均增幅约20%,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2002年的2.9%逐步提高到4%的目标。33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美国着名投资家,《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和《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的作者,他认为:“中国将把教育经费增加到GDP的4%,这是中国对未来的一个庄严承诺,目的是消除城乡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存在的日益严重的失衡现象。能够说明中国在教育领域取得成就的一个例子是,在2009年举行的65个国家参加的15岁儿童标准化考试中,上海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项目中独占鳌头。”34

与此同时,教育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3000多万人的在学总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010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亿人,每10万人中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2010年的8930人。35

面对中国的教育,美国总统奥巴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中国在公共教育领域的表现已经胜过美国……尤其是在数学和科学重点学科。”他警告说:

“中国今天在教育上战胜我们,明天就能在经济上战胜我们。”36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问题亟待解决。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书包平均重量为3.5公斤,初中生书包为5.5公斤,超重现象十分严重,孩子们已经失去了“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的那种欢快。37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1年5月16日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其中近八成睡眠不足。报告显示,2010年,中小学生在学习日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37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在周末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49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47分。38同时,目前一些学校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

教育公平问题不容忽视。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得到“更好的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面向未来,我们确立了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39

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我们还要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还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0

我国有13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通过实践探索并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1978年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在劳动力总量增加较多、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劳动者就业能力不断提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2002-2012年,全国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亿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3%以内。到2011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比2006年末增加了27%。在此期间,我国还解决了国有企业3000多万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41其中,全国农民工总量到2011年末达到2.5亿人,比2003年底增加1.39亿人,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大幅增加,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就业结构日趋优化。人们记忆中“一半劳动力务农”的状况悄然改变。2011年所有就业人员中,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34.8%∶29.5%∶35.7%,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

国际劳工组织高度评价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认为其是“现代就业理念、世界各国经验与中国实际的最好结合”。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和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是长期的。“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随着技术进步加快和产业优化升级,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将更加凸显;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总的看,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更加繁重。42

大学生就业是其中一个突出难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力资源发展蓝皮书》指出,通过对近几届大学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显示,近四成人正从事着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其中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等专业供大于求现象突出。此外,在2010届大学生中,有34%的人在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并且有60%的人认为毕业半年后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初次就业质量不高也反映出高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43面向未来,中国政府作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郑重承诺。“更高质量的就业”,主要是指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

将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继续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以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服务,更加关注高校女毕业生就业问题,加大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长期失业青年的援助力度。与此同时,将进一步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将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通过加快建设小城镇,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为农业富余劳动力开辟更多的生产和就业门路,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将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创业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消除流动就业的制度壁垒,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和稳定转移。积极稳妥地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当然,让更多的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才可能创造数量更多的就业机会;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才可能让更多的人告别大田,洗脚上岸,进厂入城,从事具有更高生产率的工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与此同时不断提高劳动者本领,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和就业保障水平,最终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拥有“更稳定的工作”。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在谈到中国经济的未来时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充沛的劳动力。“中国有充沛的劳动力,随着教育的发展,还有大量高学历的人才,这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他还认为,对“民工荒”等现象,“我相信政府能够缓解这一问题”。44

更满意的收入

收入、健康、婚姻和家庭,人们最关注的是什么?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联合推出的“2012年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收入分配在20个候选项中位列第二。这是对137347人调查的结果。45在新华网全国“两会”调查中,缩小贫富差距排在22个选项之首。这是对400多万网友调查的结果。在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收入改善位居榜首,缩小贫富差距列在次席。

这是对104个城市300个县居民抽样调查的结果。46我国近年来历次关于幸福的重要调查中,工资收入都居于重要位置。这是否反映了我们过于看重物质需求?答案远非这么简单。收入的多寡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认知。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影响幸福因素的排行榜中,收入都位居前列。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是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变革,十分复杂,世界上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问题,突出表现为居民收入低、收入差距大。

居民收入低。2012年4月初,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报道,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内地人均月薪仅相当于656美元(以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每一购买力平价美元的价值相当于一美元在美国可以购买的价值),在报告涵盖的72个国家和地区中列第57位。世界平均水平是1480美元。中国国家统计局去年的收入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每月1998元。文章认为,中国内地人均需要挣6000元(相当于952美元),才能拥有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的购买力。47收入差距大。国家统计局2013年1月18日首次公布2003年至2012年基尼系数显示,2008年基尼系数曾高达0.491,2012年回落至0.474。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一个参考值。我国基尼系数处于0.47到0.49区间,不能算低。目前,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4到0.36之间,而一些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基尼系数都在0.5上下徘徊。尽管有人基于一般发达国家的薪酬制度、收入结构和社会福利体系所设的标准,把0.4作为基尼系数的“警戒线”,同时对基尼系数到底有多高还存在争议,但正视和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应该提上日程。4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随着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举措的不断推出,我国正迎来收入差距变化的转折点。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比最近两年持续下降,从2009年的3.33下降到2010年的3.23,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的3.13。49

城乡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群体。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居民五等分收入组的收入增长出现差异性的变化,2010年城镇居民低、较低、中、较高和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长89.3%、89.3%、87.4%、84%和79.7%。城镇低收入组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组,意味着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在缩小。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也出现同样的趋势。2010年农村居民按低、中低、中等、中高和高收入户分组的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9年增长20.69%、16.43%、15.98%、15.04%和14.05%。50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未来在持续的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地区收入差距缩小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社会整体收入不平等程度有望缩小。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备受社会关注。

同类推荐
  • 制度高于一切

    制度高于一切

    制度高于一切。制度决定成败和兴衰,制度决定高度和跨度。一个发达而进步的企业必基于一种发达而进步的制度。一个昌明而伟大的国度必基于一种昌明而伟大的制度。一个和谐而文明的社会必基于一种和谐而文明的制度。
  • 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发展观研究

    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发展观研究

    本书主要讲述了邓小平的发展研究“发展是硬道理 邓小平发展观研究”。
  • 为官修养: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为官修养: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中国历来就有自修的传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没有扎实的修身功夫,治家尚且不行,更遑论治国。需要指出的是,自身修养不单指道德修养,更不是单靠做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替代的。自修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对于官员来说,加强自身修养不仅意味着要讲道德,还要讲政治、有文化、懂市场、能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社会剧烈变动的当代,中国官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需要全方位提升自我。
  • 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

    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对外战略表现出一条清晰可见的发展主线,即90年代初的维护到90年代中期的发挥再到新世纪的争取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体现了一种逐渐成熟的趋势,这与俄罗斯的社会转型,与俄罗斯国内基本发展道路选择是同步而行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清醒地估价自己的实力和优势所在,不慕大国虚荣,稳健、务实、灵活地追求俄罗斯国家的最大利益。
  • 本届政府的承诺

    本届政府的承诺

    《本届政府的承诺》作者在平时研究的基础上就政府承诺的各改革事项进行阐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初期一些被小心翼翼绕开的问题,现在已到了必须面对并解决的时候,大到行政机构改革、投融资体制、财政金融等改革,小到吃的住的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系列改革,其难点何在?出路何在?
热门推荐
  • 道虐

    道虐

    宇宙之阴阳,乾坤之虚实,人世之生死,德之贤明昏庸,人之喜怒哀乐,事之悲欢离合,演绎泰兴一百年兴衰,勾勒情爱一瞬间痛彻心扉,静观天人数万载此消彼长,心听仙魔一念间尘世沧桑。
  • 玉真公主山居

    玉真公主山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秦之铁血帝国

    大秦之铁血帝国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热血激昂的时代,一个杀伐果断的灵魂占据了扶苏的身体。大秦虎狼,兵锋所指,樯橹灰飞烟灭!兄弟并肩,敢问苍茫大地,谁堪与我一战?浩瀚华夏,煌煌武魂,一腔热血,铸就民族不败战魂!
  • 小时光

    小时光

    十六岁的默云外生长在一个古老而淳朴的龙兴镇,奶奶是老红军,父母是烈士。所以,她的梦想就是要做一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她的身边有很多同她一样单纯善良的好朋友。可是,奶奶的意外去世,让他们不得不面对分离。
  • 思念如水 倒映年华

    思念如水 倒映年华

    是一本关于青春与成长的小说,小说描写的是林梦颖,朱念蕊,琳达三个好姐妹在考进望夏一中之后经历的一系列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故事,伴着欢笑,心酸,泪水与哀愁,每个人都在这段时光之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痛苦与成长。时间教会我们的是,无论你过去做过什么决定,对你现在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好的或者不好的影响,你都无法回头;人生教会我们的是,无论你过去做过什么决定,对你现在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好的或者不好的影响,你都要学会放下。
  • 夜花梦

    夜花梦

    当死亡的剧场以1比1的时间流速回放,你能否判定你是活在当下还是濒临离去?当物我混同,所有人都不可信之时,你是否会崩溃在世间的压力之下?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上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上部)

    本套书详细记录了1901年到2013年间的106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及作品。本书作者悉心研读每部作品后,采用经典原文结合解析、鉴赏的手法将原著内容在短篇幅内完美呈现,并且每篇获奖作品中还记述了获奖原因、名家点评、作者生平事迹等,使读者观后可获得对获奖作者及作品的全面详尽的了解。本套书制作精美、内容品质上乘,也是收藏馈赠的佳品。
  • 学仕遗规

    学仕遗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本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读书、立志、有恒”的治学思想。
  • 灵与剑

    灵与剑

    一个穿越回归的吃货胖子,一个扔在人海中都找不到的高中生,竟是穿越回归的圣灵。精灵的危机已经过去,但回到地球的他似乎还是不能过上平静的生活。千里寻伙伴,十二灵剑各自归位,看看这个胖子到底还能搞出什么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