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0100000006

第6章 《历代名画记》的特色

中国美学在古代极少长篇论著,在先秦多散见于哲学、文学、史学之中。其后,常见于文论、诗论、画论中。中国古代美学虽未成为系统而独立的学科,但有它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它以结合具体的审美对象,从民族审美心理出发,作出民族所特有的审美评断。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一)绘画的伦理美和情性美

中国古代的美学观最早是以儒家政教功能为中心的伦理美,着重文学艺术的政治教化功能。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认为《诗》三百篇有重大的认识作用和教化作用。而《毛诗序》中对《诗》的政教功能阐述得更明确:“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从政治到人伦、教化、风俗,诗的艺术起着无比巨大的作用。这也许有所夸大,但也说明统治阶级是非常重视艺术的社会功能,并充分利用它来为自己的政权服务的。这是以政教功能为中心的伦理美所以能够长期流传,并在文坛占有统治地位的缘故。伦理美这一美学观点虽起自诗歌文学,但也影响到绘画的美学思想,历代评画者论画意蕴的高低,往往以此为依据。

继承前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一开头就明确地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又说:“以忠以孝,尽在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他以政教功能为核心的观点和前人如出一辙,而他把绘画的政教功能“与六籍同功”,“六籍”者即“六经”,可见,张彦远大大抬高了绘画政教功能的地位。这是他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也是我们在研究张氏绘画美学思想时,必须注意并予以批判接受的。值得提出的是,在记述、分析南朝宗炳、王微诸人的美学思想后,他提出了一个超出于前人的重要观点:绘画能“怡阅情性”。《历代名画记》卷六中,说:“图画者所以鉴戒贤愚,怡悦情性,若非穷玄妙之意表,安能合神变乎天机。”

从东晋陆机在文学范畴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情性美后,在绘画理论中直接提出情性美的,张彦远恐怕还是第一人。面对时代的前进和山水画的兴起,张彦远洞察到对绘画不能再以“鉴戒贤愚”的单一政教功能及伦理美来规范,“怡悦情性”——情性美,这一在早期画论中尚未被重视的命题的提出,是张氏美学观的一大进步,也是他美学观的较完备之处,而且对其后的绘画艺术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形似与气韵——绘画艺术美的规律特征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六朝是思想的又一次大解放时期。随着儒学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文学艺术、美学界也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诗学美学中陆机倡导更加符合诗歌艺术规律的“情性美”;在绘画艺术领域中稍晚于陆机的东晋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形神论”。其后南齐谢赫在“形神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六法论”。作为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自谢赫提出后,历代画家、评论家都奉为圭臬。而最早加以具体阐述的要推张彦远。在《画论六法》中他对形似和气韵关系的见解认为:形似是基础,但不是追求的目标。刻板求实,以形写形,则失实,成死画。而绘画的根本要求,是在于“以形写神”,创造出富有气韵的画面,始能成为“真画”。这里,作者反复阐述了形似和气韵的关系,形似是对象的外貌,气韵是对象的实质;形似是作画的手段,气韵才是绘画的目的。绘画者纵得形似而无气韵,此画非成功之作,如果抓住了对象的内在实质,画出了气韵,则形象也就生动而丰富了。对于气韵的理解,元人杨维桢说:“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这里是把传神和气韵生动等同起来了。

气韵与传神的关系,气韵以传神为基础,只有具备了以形传神的条件,才能创造出气韵生动的局面。所以气韵生动是形神论的升格,它不仅要求写出对象的神,也包括画家本身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和审美要求,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统一的表现。

张彦远继承谢赫的气韵生动论,作了强调和突出,但在运用于具体对象方面,又有具体分析。如“至于台阁、树石、车舆、器物,无生动之可拟,无气韵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一般作为人物画背景的这些东西,只要画出它的位置向背,轮廓就可,而“鬼神人物,有生动之状,须神韵而后全”。这里,把绘画的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把有生命的人和物态化的台阁、器物等给予区别处理,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三)立意与笔墨

张彦远在论述形神问题时,认为“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意”在他的美学思想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范畴。作品的立意用现在的话说也即主题思想,这是作品的灵魂。张氏毫不含糊地肯定了立意在绘画美学中的重要地位。“意”中既有“形似”,又有“骨气”,只有立意深蕴,画家对客观事物从认识到分析,并将自己融入到物象中,经过运思、凝思,做到“物我两忘”,终于“妙悟自然”,创造出一个新的“自然”,也就是“神”。唯如此,才能使描画的物象转化为含蓄不尽的意境美。而意境美和含蓄美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张彦远又很强调绘画的含蓄之美,忌太露、太尽、太直、太谨、太细。如果这样,就会使作品一览无余,使人无回味的余地。他主张作画要“画尽意在”,这和同时代的诗论家司空图提倡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以及稍早时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的含蓄美,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含蓄美和意境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立意、内容是要通过相应的形式才能得到体现的,所以张彦远一方面认为“意在笔先”,强调了立意的重要性,同时又着重指出笔墨手段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在《画论六法》中他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于画者多善书。”就用笔本身的审美要求来看,张氏虽然还没有把墨趣强调到后来文人写意画那样,把它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审美标准。可这里也提出了“笔力”的问题,“立意”和“用笔”是内容与形式的问题,“立意”通过“用笔”使形与神、主观与客观得到统一,从而实现了艺术美。

在“立意”和“用笔”、“气韵”和“笔墨”的关系问题上,张氏并没有用简单的形而上学的方法来对待,“意存笔先”和“归乎用笔”,既是主次分明的,又辩证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是这样,使张氏的绘画理论和美学思想体现得比较周密而完备,从而为人们易于接受并传承于后世。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有它突出的成就,虽然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阶级的、历史的局限,它肯定是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以政教功能为中心的伦理美服务的,是站在官僚地主阶级立场的思想反映。尽管如此,《历代名画记》从创作思想到创作方法,从形似、骨气、神韵、立意到用笔,条理分明,层次井然,不但丰富发展了前人画论中的美学观点,而且辩证地构成了适应唐代绘画“灿烂而求备”的美学思想体系,而且还在某些方面为后来的神思、意境、情趣以及气韵观念的演变,从传神到写意的过渡架起了无形的桥梁。这些成就在中国绘画美学史上应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在《历代名画记》中,于中国人之绘画上发现了中国所独有的文化教养与姿态,使中国的文人学者获得了一种明显的文化传统,且发扬光大。《历代名画记》结构宏大,自建体系,内容的安排和组织完整和谐。论中有史,史中有论,这也是《历代名画记》内容的一个显著特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史学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一个地域之学做成了国际之学,把一个古代之学变成了现代之学。在这一过程中,派生出的论文和书籍已远远超出原著。回首过去的这段学术史,主线基本不离校勘与训诂的道路,这是我国学者所熟知的方法。但就方法论而言,西方的语言学家和史源学家给《历代名画记》的整理与研究输入了现代学术的新风,也将中国画的审美带向了新领域。

同类推荐
  • 音乐深深深几许

    音乐深深深几许

    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音乐史,是“哑巴”音乐史,或多或少,都保留着古音乐残片。中国古代音乐在经过了光阴的摩挲、历史的酿制后,格外地活色生香,神秘,温润,玲珑。它们犹如一个个密码,一旦破译,就会浮现出某个朝代的社会风貌、政治信息、文化倾向,就会浮现出苍茫世事的涟漪、市井巷弄的悲欢、雨后杏花的清芬……音乐史作为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音乐深深深几许》通过挖掘音乐故事,追踪历史的耳语,再现千古变迁,诠释中国人特有的精神世界。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本书提出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比如电台直播中接到恶意电话的应对策略等。
  • 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

    中国直到东汉时期才烧制出成熟的瓷器,这是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史作出的重要贡献。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北方邢窑白瓷风靡一时。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个黄金时代,宋代**窑系除了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宫廷还建立了汝窑、钧窑、哥窑等官窑,生产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元编著的《中国瓷器》主要介绍了有关瓷器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说瓷、中国瓷器种类、中国瓷器史、中国**瓷器、瓷器的吉祥图案、瓷器的保养。
  • 中国音乐故事

    中国音乐故事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中国音乐故事》主要内容包括:伶伦制律、最早的情歌、夔是人还是兽、姜子牙歌动西伯侯、孔子闻《韶》、孔子学琴、宁戚敲牛角歌动齐桓公、伯牙学琴、囚车里的歌声、师旷奏乐、师旷以琴撞晋平公、师文学琴、百里奚听歌认妻等。
  •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本人从事声乐工作四十余载,追求的目标就是“让歌声更美妙”。虽无甚成就,却有许多教训和体会。在几位好友的鼓励、鞭策下,将这些实际感受付诸文字,这对我十分艰巨,但很有意义。通过归纳整理,首先自己得到充实提高,同时也尽了一位声乐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热门推荐
  • 江山胭脂乱

    江山胭脂乱

    豪门养女,还是朱门弃婴?天下纷争,可她,却不过是枚棋子,却偏偏妄想跳出棋子的命数。“遇见他,究竟是缘,抑或是劫?”天之骄子,还是狸猫太子?烽火乱世,可他,所求却不过尔尔,却世间事总是有万般不由人。世有桃花源,唯她,我心安之。”
  • 文豪至尊

    文豪至尊

    赵无悔前世是一名大鉴赏家,知识渊博的他来到一个和华夏古代相近的世界,他能否用华夏无数的诗词文章来征服这个世界的人们?征服你们的灵魂,掌控你们的命运。这里的美女倾国倾城,这里的书生意气风发这里的华夏狼烟满地,这里的英雄勇赴国难问天下谁主沉浮?舍我其谁?
  • 拐个帅鬼当老公

    拐个帅鬼当老公

    她是阅鸟无数的男科医生,他有颜有腹肌却没钱,赠她玉镯一只抵手术费。从此,她便天天撞鬼,梦里被男鬼摸遍全身。神马桃木剑,驱鬼符对那只鬼都没用,找了仙姑才知,她与他结了冥婚,那只玉镯便是聘礼。冥婚易结不易解,她此生注定要跟一只鬼纠缠不清。她爱财如命,他帮她赚钱,看风水,驱鬼,捉妖,抓僵尸。她爱美男,他便帮她偷拍男明星的照片,帮她跟男神约会。她怕热,他就当免费的空调,陪睡给她降温。他随叫随到,温柔体贴,但却要她去找三生三世莲,说是解除她身上的诅咒,前路危机重重,她该何去何从?
  • 中国历史之HR杂录

    中国历史之HR杂录

    以历史的角度审视人才,讲诉历史上那些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人才观;历史上那些关于招聘、识人的有趣故事。希望能够给予现代企业管理者、招聘者、面试官点滴的启示,在回顾历史往昔的烟云中发掘新的能量。
  • 微风吹过的夏天水瓶座

    微风吹过的夏天水瓶座

    本书写的是一位小女孩成长的故事,没有开头,没有结尾,没有结果,没有你想要的白雪公主,更没有你所能幻想出的白马王子,没有精妙的语言,只有实而不华的故事,在这些年,究竟度过了多少个夏天,迎来了多少秋冬,在这个夏天,没有不愉快,没有烦心事,只有那些欢声笑语,祝我们最美好的青春!
  • 儿童饮食营养全书

    儿童饮食营养全书

    本书收录了300个营养方案,为0至12岁宝宝提供最优的饮食指导;300个食疗方,让妈妈们轻松解决宝宝常见症状;100个健脑益智饮食,轻松吃出聪明宝宝。
  • 废柴煮席从粮记

    废柴煮席从粮记

    这是一支废柴与一位精英的血泪搏斗史……废柴!小心眼的废柴,可爱的废柴,仇富的废柴,天天蹭网偷菜的废柴,每个月领了薪水却仍然被迫贫穷的废柴……哦,废柴,你天天刷光总裁的菜是为哪般?
  • 霸道王子恋上黑道女王

    霸道王子恋上黑道女王

    他。桀骜不驯!她。冷若冰霜!这俩人在一起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吧!!!!
  • 邪王33次求婚:狂妃狠毒辣

    邪王33次求婚:狂妃狠毒辣

    一朝重生,她敛尽风华,倾尽天下。人前,她是卑微无能、一无是处的庶出小姐;人后,她是步步为营、算无遗策的复仇女王。他是手握重权的一国亲王,邪魅无情,无欲无求,独宠她上天,有求必应。夺他性命的渣男?夺其权,要其命;令她生不如死的嫡姐?毁其容,扒其皮;害她生母的恶毒的姨娘、庶姐?让她们一无所有,身首异处;杀她亲弟的伪善嫡母?撕开她的面具,含恨而终;偏心虚伪的生父?让其身败名裂,郁郁而终。
  • 毒宠克隆小女佣

    毒宠克隆小女佣

    “女人,你只配作我的女佣!”他只视她为玩偶。当她跟着深爱她的医生男友订婚时,他出现了。当她以为他终于回心转意时,他却取出她一个细胞,冷笑道:女人,你是我克隆的,只能为我生,为我死!当她将尖刀插入他的身体时,他却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