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9700000006

第6章 茶史(5)

但是通过唐代诗人齐己的茶诗《尝茶》中所述:“味击睡魔乱,香搜睡思轻”,我们就可以知道,对于品茶者来说,茶叶的“味”与“香”,是同等重要的。

为有茶香活水来

明朝茶人张源在《茶录》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易窥其体。”这其中可谓是讲透了茶与水的关系。

茶是水之灵魂,无茶便无茶事;水是茶的载体,没水烹不成茶。而同期的茶人张大复也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他认为择水重于择茶,二等茶用上等水可烹出上等茶,而上等茶用二等水就只能烹出二等茶。

茶有九难之一——茶水

饮茶需择水,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将茶水列为“九难”之一。他在《六羡歌》中说:“不羡黄金礨,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黄金、白玉的酒器,高官厚禄,皆不动心,而家乡竟陵(今湖北天门县)的西江水使陆羽羡慕不已,只因竟陵西江水最宜于烹茶。

那么到底用什么样的水泡茶,才能闻其香,嗅其味呢?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水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灭至霜郊以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流,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陆羽鉴水

茶圣陆羽不仅在茶的历史、生产和鉴赏上有独特的功夫,而且,对于烹茶用水也十分讲究,对水的品鉴十分精到。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中就记述了陆羽鉴水的一段故事。

唐代宗时期,陆羽好友湖州刺史李季卿与陆羽碰巧在扬州相遇。李季卿非常高兴,就下令让手下人去扬子江边去取南零水。二人在船上将各种品茶器具一一摆放整齐,正好军士也将水送到了。

而陆羽端起水瓶,笑问军士说:“这大概是临江之水吧。”军士辩解说:“我们乘舟深入南零,有很多人作证的,哪敢有半句假话。”陆羽听了并不言语,只是笑着将水瓶中的水倒掉一半,然后说道:“这才是南零水。”

只见取水的军士扑通跪倒在地,认罪说:“我本来从南零取水回来,哪知在船上太过不稳,把水竟然晃没了半瓶,害怕怪罪,这才又在江边加满的。”

而在场者听了,无不惊讶,佩服茶圣陆羽如此高超的鉴水之术,纷纷讨教。

乾隆钦定:天下第一泉

中国地大物博,至于到底何处的水最适宜泡茶饮用,自古就有很多文人茶客争论不休。

清朝的乾隆皇帝,不但是一位长寿皇帝,还是一位茶的爱好者。精于茶道的乾隆皇帝对茶水何处更佳的问题,也是着实很感兴趣。经过调查,他撰写了一篇《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书中说:尝制银斗较之:京师玉泉之水,斗重一两;塞上伊逊之水,亦斗重一两;济南之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扬子江金山泉,斗重一两三厘;则较之玉泉重二厘、三厘矣。至惠山、虎跑,则各重玉泉四厘;平山重六厘;清凉山、白沙、虎丘及西山碧云寺,各重玉泉一分:然则更无轻于玉泉者乎?曰有,乃雪水出。尝收集素而烹之,较玉泉斗轻三厘。雪水不可恒得,则凡出于山下而有冽者,诚无过京师之玉泉,故定为“天下第一泉”。

就这样,一个看似无从下手的问题,就由乾隆皇帝以相当科学的办法给解决了。的确啊,比重轻的一般是宜茶的软水,用这样的水来泡茶,当然是人生的一件乐事了。

总之,“水”与“茶”是茶道最重要的两件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千锤百炼浑不怕

《茶经·五之煮》写道: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蛤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炙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

在茶的九难之中,火为第四。这也在另一个角度验证了那句俗语:“三分技术七分火。”

在唐代,民间流行饮用一种饼茶,它属于不发酵的蒸压茶类。当时的主要制茶方法就是——炙茶,也就是烤制饼茶。而对于饼茶来说,能否烤制成功,全在于茶艺师傅对火功的掌握。古人说:“物无不堪者,唯在火候,善均五味。”而火候又包括火力、火度、火势、火时。火力包括急火(武火)、旺火、慢火(文火)。

如今之云南“烤茶”,似是古代烤茶的遗风。其法是先将砂罐烘热,再放入茶叶用文火烤,不能立刻焦黄,但要烤透,烤到茶叶焦香扑鼻再取出烹茶。若用开水直接冲泡烤茶,便会发出“嗞嗞”响声,又名“响雷茶”。

看火先看汤

那么煮茶的时候,又应该怎样来看火候呢?光看火焰燃烧的情况,其实并无多大意义,重点是“看汤”,即观察煮水全过程。

对此,明代的张源在《茶录》中讲得全面,原文是:“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难绕,皆为萌汤;直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

古时候没有温度计,古人只好靠眼、耳判断水是否沸腾。皮日休是唐代诗人,他的《煮茶》就写了“三辨”,诗曰: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清代名士李南金也写有一首咏煮茶火候的诗,诗曰: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李南金和皮日休的观点相同:水临近沸点,火候恰到好处。

武火煮茶

明人许次忬在《茶疏》中主张要武火煮茶,就是在炭已经烧红的情况下,先停顿几分钟,等待异味余烟统统都消散殆尽,趁火力正猛时煮水烹茶,这样煮出来的茶必然是上等汤品。

他主张武火乃至急火煮水,猛水还以扇助之,愈速愈妙。这样煮出的水不会“鲜嫩风逸”,不会“老熟昏钝”。

不一般的柴

一般说来,煮茶多用武火与文火,没炒菜那么复杂,但在燃料的选择上要求就比较特殊。《茶经·五之煮》云: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

茶圣陆羽认为煮茶最好用木炭,其次是硬柴,如桑、槐、桐、栎一类。沾染了油腥气味的曾烧过的炭,以及含油脂的木柴,如柏、桂、桧一类,还有腐朽的木器都不能用来煮茶,否则会有“劳薪之味”。

“劳薪之味”典出《晋书·荀勖传》,说的是晋代荀勖与皇帝一块吃饭,荀勖说这饭是用“劳薪”烧的,皇帝惊奇,问厨子,果然是用陈旧的车脚做燃料烧的饭。

明代以后,煮茶发展到以开水冲泡,“火候”和“燃料”的说法自然也由繁到简。水开即冲茶,无须“三大辨、十五小辨”。燃料业已多样化,煤、煤气、液化气、电等,城市里以木炭煮水并非易事,单单燃料就难以买到。但“活火”一说,即燃料异味会损坏茶品,对现代茶人仍有指导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茶道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而茶器的妙趣更为其增添了几许魅力。

茶在最开始的社会功能是药用,初期还有食用一说,所以在唐代以前,中国的茶具一般都是与食器混杂在一起的。而作为品茗专用的茶具能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的出现,陆羽仍然是功不可没。

等到了宋朝,人们本应更加注重器具的美感,但是因为当时人们热衷于斗茶的游戏,多少就忽略了对茶具精妙的研制。而到了明清时期,茶具才日趋完善,尤其是在江苏宜兴制造出的紫砂壶,更是因其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被品茶爱好者誉为神品。

总的来说,茶具的发展历史,是与中国茶文化同步,与茶道精神同伐。它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由繁趋简、由粗趋精的一个过程。

陆羽的24种茶具

陆羽在自己的著作《茶经》中,不但为茶盲们普及了有关茶的基本知识,还自己设计制作了24种茶具。这套茶具以其实用价值而备受茶人欢迎。

从陆羽对茶具的设计,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当时他想要推行茶道的良苦用心。因为茶具的设计,不但极具实用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们的式样古朴典雅,富有情趣,给人以美的愉悦。更重要和难得的是,其中还隐藏着中国先秦文化的内涵,也不失当时唐代的遗风。

我们就拿风炉来说,它的式样古雅,设计巧妙,完全反映出了唐代的工艺水平,而炉体铸的字又同时传递了古代文化的信息。炉脚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和“圣唐灭胡明年铸”21个古文字。在支架的三个“格”上分别铸上“巽”、“离”、“坎”卦的符号及其相对应的象征物风兽“彪”、火禽“翟”、水虫“鱼”。炉壁三个小洞口上方分别铸刻“伊公”、“羹陆”和“氏茶”,连读做“伊公羹”、“陆氏茶”。

斗茶器具

在宋朝,人们不再单纯将喝茶看做茶事的主要内容。斗茶这种游戏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扩大了茶的影响力,但是也在同时减弱茶文化的发展与升华。

为了适应人们斗茶的规则,人们将煎水的工具进行了改进。而饮茶用具也将碗改为了略显文化的杯盏。

宋代茶盏多为黑色,以通体涂抹上了黑釉的“建盏”为上品。茶汤泛白沫,有黑色衬托着,更加利于人们看水痕,得以区分茶质的优劣。诗人黄庭坚的《满庭芳》写道:“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以及周紫芝的《摊破浣溪沙·茶词》“醉捧纤纤双玉笋,鹧鸪斑”,都反映出了当时文人们对茶具的偏好。

宋代茶具以“斗茶”为中心,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市井文化的繁荣,因其繁荣而文恬武嬉,世风日靡,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以“斗茶”为乐,茶道不再有严肃之主题。

明朝景德镇独占鳌头

明清时期,我国茶具发展登峰造极。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在江西景德镇设立工场,专制皇室茶具。清乾隆时景德镇瓷工技巧已达高峰。景德镇瓷茶杯造型小巧,胎质细腻,色泽鲜艳,画意生动,驰名于世。《帝京景物略》有“成杯一双,值十万钱”之说。

瓷茶具洁白光亮,可使叶片舒展,色泽悦目,其味甘醇,不失茶之真味,又助品饮雅兴。此后阳羡(宜兴)茗壶异军突起,尤其是以五色土烧成的紫砂壶与景德镇瓷器争名于天下,并有“景瓷宜陶”之说。明人周高起于崇祯十三年(1640)在《阳羡茗壶系》中说:“近百年中,壶黜于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

紫砂茶具工艺独特,是品茗妙器,艺术珍品。古人云,“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也”。欧阳修曾写诗赞颂,“喜其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紫砂壶造型典雅古朴,泡茶汤色澄清,香味清醇,汤味醇正,隔夜不馊,享有“世界茶具之首”的美誉。

于是,茶从娱乐文化中解脱出来,重新成为灵魂之饮。茶具不再崇金贵银,以陶质瓷质为尚。为适应由饮末茶到散茶的变化,茶盏尚白。明人屠隆《考槃余事》说:“宣庙时有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最为要用。”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其在今日,纯白为佳。”

茶境四谛:清、静、和、美

所谓茶道,简而言之即品茗的方法与意境。也就是说,通过饮茶,人能够得到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和愉悦,从而完成个性品德修养。饮茶,更是饮心情,所谓茶境四谛——清、静、和、美就是这个道理。

质本洁来还洁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方方正正的字,都孕育了悲欢离合、人生百态,而一个简简单单的清字,在这里则有很多解释。

这里的“清”,不但是指喝茶环境清净,还指茶叶本身的洁净,以及品茶者心情的洁净。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 一本书读通中国未解之谜

    一本书读通中国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多个中国未解之谜,分为远古文明、历史悬案、帝王之迷、军事谜团、文物寻踪、奇域奇俗、自然玄奇、文化迷踪、科学探索等10个部分,生动剖析了这些谜团背后隐藏的真相与玄疑。虽然这些中国未解之谜目前还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是却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类的想象力更好地挑战极限、探索未来。
  • 一本书读通国学典故

    一本书读通国学典故

    本书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于一体,以清晰的条理、凝练的文字、简短的评述向读者介绍数以千计的国学典故知识,融全面性、知识性、文化性、可读性于一体。翻开本书,您可以在国学典故广袤的海洋中尽情畅游。让您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国学精髓。
  •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演变轨迹、《龙图公案》成书内容简介、《龙图公案》展现的市井乡村风貌、《龙图公案》中的破案技巧、《龙图公案》的艺术特色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热门推荐
  • 系统:女配逆袭那些事

    系统:女配逆袭那些事

    无意中得到女配系统,在她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任务就开始了,所以她只能无奈地接受任务。在任务中,无聊就做做任务,攻攻略男主,虐一虐女主,调一调戏系统,日子过得十分滋润……不过,当她完成任务时,却发现那是系统的一个阴谋……
  • 第一义女:妖孽夫君傻王妃

    第一义女:妖孽夫君傻王妃

    她是大郢王朝凤丞相之义女,一场赐婚,遭人暗害中魂归九天。凤落,二十一世纪的极品特工。一朝穿越,当她成了她。凤凰涅槃,凤落回归。且看被天下耻笑的无能蠢女人是如何惊艳重生?
  • 穿越之女配难当

    穿越之女配难当

    莫清穿进了一本种马文里,一脸懵逼地成为供男主练级的大炮灰!为了不被男主杀死,熟知剧情的她秉承着“抱紧男主大腿不放”的原则,走上了艰难改造男主的道路。然而,她却不知面前的男主是只披着羊皮的狼,除了时刻想杀了她外,还想……渡劫失败的男主重生到幼年,再见当年背叛他的师父时,他邪笑道:师尊,又见面了!“徒儿,有话好说,看前面那是你大老婆……”大老婆被一脚踹飞。“你十九老婆也来了!”“师尊,我们来好好谈谈人生……”男主扭头温柔一笑,提起师父打包带走。“年轻人你不按剧本来啊喂!你……你这孽徒!”于是一个立志要帮男主集齐所有老婆的二货师父,和一个随时准备黑化的徒弟,就这样开启了漫漫修仙路。
  • 都市僵尸王

    都市僵尸王

    僵尸也就算了,没想到自己在变僵尸前还是个茅山道士!?刘文天复活之后,带着种种矛盾,走进了这个现代社会,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堂堂的僵尸竟然去玩起了黑社会,同众多妖魔鬼怪笑傲都市……
  • 宠魅:魔神归来

    宠魅:魔神归来

    数十年相伴,换来时空永隔。谁是谁的羁绊,谁又是谁的执念?花落之间不怨不悔,她逆天而行,它逆天轮回,他逆天重生。三生三世的轮回,只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和他再战,可以将她打败,可以伴它永世,可以与她一世无忧……
  • 乡野小农民

    乡野小农民

    城里套路深,我要会农村。农村道路滑,人心更复杂。一个被遗弃在农村的孤儿,意外获得了透视,医术,圣雨术……从此,他逍遥花间,装逼打脸,且看主角逆袭带领桃花村村民走出大山,迈向祖国,冲出世界……
  • 只是还没遇见你

    只是还没遇见你

    他是俊秀儒雅的心理医师,专注治愈有自杀倾向的失恋者。她表面古怪精灵,活泼开朗,却因三年前婚礼前夕未婚夫万里的意外去世而行为偏激。他们互相依偎,慢慢靠近,然而,正当情浓,意外却突然而至,她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这世间所有的爱情,总要经遇各种考验,庆幸的是,我们还彼此相爱。而这世间所有伤痕,即使刻骨铭心,也终究因爱愈合。
  • 中风临床检查与最佳保健方案

    中风临床检查与最佳保健方案

    本书从中风病因、临床表现、用药、运动与康复、生活起居、心理、护理、婚育、性生活等方面提供了保健基本知识。
  • 我爱我家的妖怪

    我爱我家的妖怪

    美女+妖怪=美女妖怪(^_^!)和美女同床是件很爽的事情.和妖怪呢?虽然她也是美女,但是……★★★★★★★★★★★★★★★★★★★★★《网游之乱世争雄》,书号:70410,作者:天异仁《纵横修真界》,书号:70827,作者:千舞,小千的作品很不错的!★★★★★★★★★★★★★★★★★★★★★这是本书的QQ群:29637933有问题者可加QQ群或者直接加我的QQ294215132.也可在讨论区留言或者直接发消息我,我看到一定会回复!谢谢大家的支持!
  • 地球探秘(上)

    地球探秘(上)

    本书内容涉及海洋、自然、动物、生命、科学、建筑、历史、艺术、文化等诸多领域,以及世界上到处流传的未曾被世人揭晓答案的神奇传说故事和谜团,把这些奥秘加以系统地、有重点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