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300000011

第11章 隋唐篇 (3)

前六句,具体描绘了从军生活的艰苦。第七、第八句,“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站在胡人的立场上,突出了胡人在这种环境下的艰难。这句诗的巧妙之处在于,就连土生土长的胡人都如此艰难困苦,以至于哀啼落泪,那么,驻军于此的“行人”又会如何呢?

最后两句,挑破主题。统治者穷兵黩武,从军者葬身塞外,而大量的百姓无以为生,一座座村落化为废墟。人烟日益稀少,蒲桃越发茂盛,这是怎样令人悲伤的场景呀!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1]

青海[2]长云暗雪山[3],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4]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返。

【注释】

[1]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朝著名诗人,后世称赞其为“七绝圣手”,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流传至今的诗作有一百七十余首,有《王昌龄集》。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祁连山。

[4]穿:磨破。

【赏析】

这是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

前两句,提到了三个地名。“雪山”,是指祁连山,它横亘在河西走廊南侧,绵延上千里。“青海”以及“玉门关”,都是具体地名。三个地点,跨度数千里,展现了一个无比辽阔的画面:从青海飘过来的云,弥漫在祁连山上,以至于使千年积雪都不那么耀眼了;雪山尽头,可以看到一座孤城;再向西走上很远,就可以见到玉门关。

这两句,使全诗的视角极为广阔,横贯东西数千里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作为边塞诗,这两句加强了诗歌“豪壮”的感觉。在这样的地域背景下,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的生活将是怎样的呢?

当时的唐朝,西北边境,面临两个强敌,一个是吐蕃,一个是突厥。吐蕃在青海地区,突厥在玉门关外。河西节度使的任务,就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防范西方、北方两个强敌,守护河西走廊。所以,这两句诗,既是景色描写,也是对当时军事形势的实写。景色描写,与军事形势的描写浑然一体,渗透着复杂的感情:边疆的广阔、苦寒,戍边生活的艰苦,但同时,戍边将士又充满豪情地担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所有这些都融合在开阔、苍茫的景色里。

第三、第四句,从远景拉回到近景,并水到渠成地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短短七个字,强有力地概括了边境战争的残酷。“黄沙”二字,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敌军之强悍、对战之艰苦。“穿金甲”,已经暗含着战斗之外的其他可以想见的因素,比如壮烈牺牲,马革裹尸,以及其他或大或小的胜败得失。

但是,即使铠甲磨穿,将士们的壮志却愈发强烈。“不破楼兰终不还”,强有力地表现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最后一句,将前几句的悲苦一扫而光。所有的阴霾消失殆尽,豪壮尽显。这一句也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总体看来,这首诗虽然不长,但是颇有节奏。第一、第二两句,重在描绘一个无比广阔的境界,其间蕴涵着无比丰富的军事和感情方面的内容。第三句,有明显的转折,视角突然具体化,而且表露出感情色彩。第四句,强烈的感情呼之而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整首诗的风格是豪壮有力的。虽然也有悲的成分,但并不占主导。毫无疑问,战争是艰苦的,“黄沙”句对此有生动的描写,但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使将士们能够豁达地承受战争,所以整个句子给人的感受是乐观的、雄壮有力的。最后一句,是在深深认识到战争的艰苦和持久之后,所发出的更坚定的誓言。

我们常说的“盛唐气象”,在本诗中有典型体现:即使在艰苦的战争中,也充满乐观、坚定和豪情壮志。王昌龄的绝句,往往具有这种阳刚的气质,这也是他最突出的优点之一。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2]飞将[3]在,不教胡马度阴山[4]。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人非常畏惧他,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赏析】

这是一首名作,被明代诗人李攀龙尊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从时间、空间的广度入手,展开了诗歌。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意境。而“秦”、“汉”两朝,又使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当时的边境之患。同在一轮明月下,千年前的战斗仍然继续,这种历史的遥远与延续,让人无法不生发感慨。

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可以说是字字带血、笔笔含情。千年来,多少名将士、多少个家庭、多少个悲剧,以及多少个豪壮的故事,都包含在这几个字里。自秦汉以来,多少个世代过去了,多少人下落不明。他们在一千年出发,至今未归,而整个中国历史却因为他们发生了变化。这是悲剧,但也是正剧。

第三句和第四句,直接表达了人们的希望,希望能够永绝边患,再也不让胡人前来践踏我们的土地。

全诗用语平凡,字句朴实无华。几千年的悲剧,壮烈的历史,无数人的希望,又使每个字都耐人寻味。

采莲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1]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2]有人来。

【注释】

[1]乱入:混入,掺入。

[2]始觉:才察觉,才发现。

【赏析】

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诗很特别,其柔美清丽,体现了诗人的另一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群采莲少女们进入荷塘,穿插在荷叶之间,鲜艳的荷花与荷叶轻轻波动,弄不清到底是因为风的吹拂,还是因为活泼的采莲女,因为虽然可以听到采莲女的歌声,却不知道她们到底在哪里。

本诗独具匠心之处在于,在这幅采莲图中,一直没有直接出现采莲女的形象,而是让她们若隐若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在美丽的大自然中,采莲少女成为一种味道,飘进我们的鼻孔,使大自然愈加生动。这种意境,令人遐想。

诗中,“芙蓉向脸两边开”是可以朝两个方向理解的。一方面,可以理解成荷花像少女的脸;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成少女的脸如荷花一般清新艳丽。无论怎么理解,都造成一种人与花不分彼此,浑然一体的感觉。我们可以想见:在绿荷红莲的海洋中,少女们的绿罗裙与田田荷叶融为一体,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同样,少女的脸与荷花也难辨彼此。

如此一来,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描写,与对采莲女的描写就自然融合了,使笔下的景象既像是对生活的实录,又像是对仙境的想象。

闺怨

王昌龄

闺[1]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2]上翠楼。

忽见陌头[3]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4]。

【注释】

[1]闺:特指女人居住的内间。

[2]凝妆:严妆。

[3]陌头:大路上。

[4]觅封侯:谋求加官晋爵,此处指从军远征。

【赏析】

第一句,闺中少妇“不知愁”。乍看起来,似乎有违“闺怨”的主题。在古代,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一旦离家,往往要三年五载才能回来,对于远征的将士,更是如此。可是,这首诗中的少妇,为什么“不知愁”呢?

这与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有很大关系。当时的中国,国力强盛,无论平民还是官宦子弟,都希望能有机会从军远征,建功立业,也就是本诗中所说的“觅封侯”。这种社会风尚,使“闺中少妇”的愁思被昂扬的浪漫主义所覆盖。从诗中后面的句子可以看出,当初丈夫从军远征,应该与这名少妇的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可愁怨的呢?

另外,从“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少妇家境优越,再加上青春年少,应该是缺少生活磨炼的,所以对于丈夫可能遇到的艰难困苦,缺少足够的认识。正因为如此,她才会“不知愁”。

不过,“不知愁”很快就被另一种情绪所替代。“忽见”二字,将“杨柳色”引入视野,“杨柳色”一方面可以标志美好的春光,同时,也可以让人联想到青春年华,以及当初折柳相送的离别场景。杨柳总有衰败的一天,而少妇在虚度中,也有容颜逝去的一天,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能够再次见到自己的夫婿吗?

这些感触,与登楼前的心理已经大不相同。春光美好,但也令人感伤。遥想千里之外的夫君,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突然间,这个乐观的少妇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渴望,而对于当初的分离,产生了强烈的悔恨,即“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的点睛之笔,就是“忽见”所引领的心理转换。从“不知愁”到“悔”,闺中少妇的心理突然发生了微妙却清晰的变化,这变化的瞬间,“怨”的情绪所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强烈的。

这首诗的妙处就在这里:它不是静态地表现“怨”的持续性,而是生动地显示了“怨”的突然袭来。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1]连江夜入吴,平明[2]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3]在玉壶。

【注释】

[1]寒雨:秋雨。

[2]平明:清晨。

[3]冰心:比喻心地纯洁。

【赏析】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今江苏镇江,在长江沿岸。

这是一首送别诗。唐开元二十九年,时任江宁丞的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即将回到洛阳家乡的好友辛渐。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长江边上。前夜的冷雨,使清晨的空气愈加萧瑟,迷濛的烟雨弥漫于天地之间,如同二人的愁绪,无边无际。“寒雨连江夜入吴”之“连”字,写出了雨势之大,以及时延之长,渲染了诗人因离别而生的愁绪。诗人对于夜雨的情况如此了解,也说明他一夜未眠,也许是为友人的将来担忧,也许是有感于人生际遇的无奈。

“平明送客楚山孤”,与前一句呼应。一方面,加强了水天相连、烟波浩渺之景的愁苦;另一方面,这种阔大的场面,不也是一种极其高远的境界吗?

王昌龄的诗歌,虽然也有比较婉约的,但总体说来,他的诗几乎都带着乐观和豪迈的情绪,从不见他单纯地表现消极情绪。即使在这种表现离愁别绪的诗中,即使面对如此冷落萧瑟的场面,他仍然从视觉和听觉上把读者带进了广阔的天地之间,气势宏大,意境开阔。

“楚山孤”三字,既表现了“孤”的意思,也表现了离别双方的孤单及挂念;但同时,“楚山”又将人想象化为高山,全诗境界更高、视野更大。这与婉约派在表现离别和孤单时的顾影自怜相比,无疑要阳刚许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诗人临别的叮嘱。“冰心”、“玉壶”与前面的“楚山”等意象映衬在一起,不仅渲染出送别时的孤寂,更重要的是,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以及冰清玉洁的形象,在诗句收尾时已经清晰地树立起来。

终南望余雪

祖咏[1]

终南阴岭[2]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3],城中增暮寒。

【注释】

[1]祖咏:唐朝开元十二年进士,曾担任过短期的吏部员外郎。他的诗大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的生活。

[2]阴岭:山的背阴面。

[3]霁色:雨雪初停后出现阳光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长安的景色。终南山北面的景色非常秀丽,积雪就像浮在云端上一样。阳光照在树梢上,反而增添了傍晚的长安城的寒意。

诗中的“浮”字用得尤其传神。在阳光的照耀下,高出云端的积雪寒光闪闪,正好给人一种像云一样“浮”动的感觉。

这首五言诗是祖咏的应试作品。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按要求作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他说:“意思已经表达完整了。”

送别

王维[1]

下马饮君酒[2],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3]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1]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今存诗四百余首。他的诗大多数都是描绘自然美景的山水田园之作,诗中流露着闲居生活的闲情逸致。

[2]饮君酒:劝君饮酒。

[3]归卧:隐居。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为送友人归隐而作的。语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味深长。 诗人开篇就用“饮君酒”来点题,然后询问友人以后的打算。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然后又自然地过渡到了归隐。诗中出现了三个“君”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反复叮咛、依依惜别的感情。“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诗人借友人的矢志归隐,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却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即使归隐,也不必以失意为念。因为,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而终南山的白云却是无穷无尽的,可以供你随意消遣。这两句一转前面四句的平淡无奇,骤然增加了诗的韵味,表达了诗人的羡慕和无限感慨之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1]上孤烟。

复值接舆[2]醉,狂歌五柳[3]前。

【注释】

[1]墟里:村落。

[2]接舆: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这里指代裴迪。诗人很欣赏年轻的裴迪,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

[3]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在这里,诗人把自己比作陶渊明。

【赏析】

同类推荐
  • 公主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

    公主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数学教学的趣味游戏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游戏设计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且非常抽象的学科,要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感受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轻松地接受数学知识,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战争与和平(一)

    战争与和平(一)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书中共有五百五十九个人物,上至皇帝、王公、外交官、将领、贵族;下至地主、商人、农民、士兵,如此众多的人物,在最善于表现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的艺术大师的笔下,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视觉和色彩,男女主人公们以自己精神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独特性出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具有史诗的气魄,画面广阔,人物众多。书中既有俄国和西欧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血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议人论世,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述怀。
  • 审视高等护理教育的质量与标准

    审视高等护理教育的质量与标准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性医疗保健体制的改革,以及医学护理模式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对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质量内涵要求。经济全球化和医学教育标准的国际化带来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要求,国外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发展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和研究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 企业创新的组织基础

    企业创新的组织基础

    本书从组织与战略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组织背景(要素)对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探讨了主要的组织背景因素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从知识创造的角度分析了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对创新的作用机制,最后探讨了研究开发人员的组织激励及其实施和产品创新中组织设计与变革问题。
热门推荐
  • 三生世,三生情

    三生世,三生情

    都是一些诗篇,好词好句,名言警句什么的啦
  • 无情遇上冷酷

    无情遇上冷酷

    当无情王子碰上冷酷公主时他们会发什么化学发应?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又是谁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这两个同样冷酷无情的人到底会和谁在一起?她们的复仇之路又会顺利进行到底吗?
  • 独家恋人

    独家恋人

    三大企业的千金韩雪,李舒婷,蓝依云三人回国来到学校读书,没想到刚来没有多久就结识了三大王子,欧阳灿烈,陆凌,叶凡,三对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三个好闺蜜在互帮互助下看清了现实,找到了真爱。在一些误会和一些人的阻扰下,三对人更加坚定了在一起的决心,而蓝依云也即将和叶凡去往美国,欧阳灿烈,韩雪,李舒婷,陆凌则继续留着,我们不知道前方等着我们的是什么,这就是青春、生活。
  • 新纪元传说

    新纪元传说

    200多万年的史前文明被无意间触发。末日降临,史前人类的‘地球清洁计划’重新启动。人类大批消亡,动物相继变种。活下的人们开始了一个,拯救自己、他人、甚至世界的故事。
  • 不良仙师

    不良仙师

    身为名动天下的“第一美男子”“九州第一剑”,沈焱人品颇受诟病,连最宠的小徒弟都嫌弃他,声称将剑换成贱才算名副其实。沈焱摸着下巴:为师有那么不堪吗?徒弟:真的、有。师父日常:修炼,装逼,夺宝,伏魔,坑徒弟。徒弟日常:修炼,闯祸,背锅,做任务,花式被坑。徒弟:心好累,我要回现代去找麻麻。等等,师父,你为什么要跟着我!沈焱:你那么蠢,为师不放心,特来助你。徒弟怒摔:快来人!警察蜀黍,这里有人装逼作妖!沈焱:喊什么喊,你不是人?有本事把我收了?!
  • 苏曼殊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苏曼殊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空战魔导士的注意事项

    空战魔导士的注意事项

    公历1804年,由西方推动的魔导革命使得魔法师们完全改变了魔法的解释和使用方式。自带魔力的魔法装备、多达17系的元素魔法、甚至是长久可以悬浮于天空的空天母舰都不再是小说中的幻想。前所未有的力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龙族和魔物的反噬把人类从世界霸主的美梦中打醒。百年后,一个普通的少年带着寻找自身价值这种普通的梦想走上了人生的道路,或许是天生倔强,或许是性格太差,好好的阳光大道被他走成了悬崖峭壁。然而这又算得了什么?万代朝、弹指灭,不如壶酒醉花间。—————欢迎加入交流群:342536192。
  • 腻爱

    腻爱

    一个噩梦让我认识了你,你就陪着我一起做噩梦。只是后来,谁知道日子越过越知足,假如未来,一不小心就陪我到白头了呢?
  • 别让内向性格阻碍你

    别让内向性格阻碍你

    内向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内向性格的人一般喜欢安静的环境,离群索居,能够在一个人的空间里尽情地享受,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舞,安静地发挥想象力。内向者在独处中拒绝与外界接触,喜欢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内向性格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内向的人很容易陷入社交的烦恼,害怕人际关系,害怕失败。然而,这样的人日常生活有规律,做事严谨、可靠,但多少有一些悲观、焦虑、紧张、抑郁的情绪,同时也有着强大的心理能量,比如,他们善于思考,有着坚强的韧性和耐力,做事十分专注,有较强的上进心。因此,别让内向性格阻碍了你,只有发展好自身的内向力量,让心灵成为快乐的源泉,外向的个性才能慢慢地伸展开来。
  • GLASSES

    GLASS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