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33200000020

第20章 美国人的孤独(1)

按原定计划,我们应该明天才离开纽约乘飞机去波士顿。参加中美作家会议的美方作家安妮蒂乐德,几次打电话来,一定要我们到她家去作客。盛情难却,我们只好改变计划,今天下午就出发,坐了4个小时的汽车,来到米德尔顿,安妮任教于这里的维斯利尔大学。这是全美第一所接受黑人学生的大学,男女学生各占一半,是黑人学生,也是美国10所著名大学之一,没有工科,只有文、理科,共计有学生4000人。该校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生院,是全国最好的。学生的背景也很不相同,小肯尼迪、罗逊等一些出名人物,都在这儿学习过。安妮每周来大学两次,教授写作课。她自称教学生要靠两种东西:蜡烛和鞭子。蜡烛给人以灵感,鞭子督促人努力。她说学习写作课是很不容易的,任何能坚持到底的学生,她一律都给好分数。

安妮为了这第二次同我们见面,准备了好几天,请来了一位女学生专门负责做菜,还请来了她的几位好朋友作陪,其中也有参加中美作家会议的女作家格雷和她的丈夫。我们到达后天色已晚,安妮的朋友已经早到齐了,酒莱已摆好。安妮没有可供十几个围坐在一起的大饭桌,她为了这次宴请特意买了一副乒乓球台,铺上白布,权当餐桌。一进门有张类似中国式的八仙桌,桌上摆着我们几个人的著作,还有美国报纸对我们访美的报道。我就是在这儿才看到了美国报纸对我们来访的反映。

《洛杉矶时报》用很长的篇幅报道了中美作家开会的情况,登出了参加会议的美方主要作家的照片。为了陪衬,参加会议的中国作家中只发表了冯牧和我的照片。这就是美国人的肚量,可笑而又自私。全没有君子之风,千方百计利用操办这次会议的便利条件,讨点小便宜。

安妮自己坐正席,安排冯牧坐在她的右边,让我坐在她的左边。她热情、诚恳,甚至显得有点稚气未脱。她身为一家之主,却“主”不起来。格雷以安妮的老师和保护人的身份替她致欢迎词。这顿饭吃得很愉快,主人和客人都没有虛伪,没有矫饰,大家轻松自如。席间安妮为大家演唱了美国民歌,李准学唱了两句麒麟童的唱腔,我一路上对美国的草原印象颇深,唱了《草原之夜》。大家有说有笑,这是到美国后过的一个最愉快的夜晚。

饭后大家随着音乐跳起了舞。格雷拉住我说:“你的小说风格是讽剌……”

她的丈夫也在旁边插进来说:“我最喜欢你的《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

在这种场合谈论文学,尤其是谈论我的作品,不太适宜,只能使我感到尴尬。幸好安妮来拉我去参观她的小楼,为我解了围。

米德尔顿是美国东北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在绿树丛中,安妮一个人住着一所木结构小楼。上下共有三层,特别是二三层,显得空落落、冷清清。墙上挂着许多她过去的照片,她和丈夫,还有孩子,在海滨或者草地上嬉戏。当时她显得满面春风,笑逐颜开。自她和丈夫离婚后,他们都走了,扔下她一个人。她居然还把这些照片挂在眼前,足见她的软弱、她的孤独和她对孩子的想念。

象安妮这样过着孤孤单单的生活的人,在美国有很多。我去过好几位作家的家里,不是没有男主人,便是缺少女主人。其中有一位在创作上颇有成就的剧作家R先生,虽然已50多岁,看外表结实而又憨厚。他是位同性恋者,和他相恋的男朋友有妻子,有时两人就共这一个妻子。R请我们吃饭,没有女主人,就请来他朋友的妻子,暂做他的女主人。

只先生的家在远离市区的一个小山顶上,。有钱人不喜欢住在闹市区,离市区越远,房子就越髙级。当然这个“远”是有一定限度,不能远到“上山下乡”。只的家就正合适,房子周围绿树成荫,芳草青青,环境幽雅。晚上站在褛前可以眺望城市的灯火。&先生的小楼比安妮的家要豪华得多了,不仅楼的样式别致而堂皇,楼内的陈设和配备更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见的,有点过分的铺张和炫耀了。游泳池、网球场、台球室、琴房、客厅、酒吧等一应惧全,而这一切都是他一个人享用。不能不令人感到怅怅,替他惋惜。他富有、豪华,却过得并不舒适。似乎缺少一种最重要的东西,这并不是指他没有妻子。文明人为什么要讨厌文明?为什么要逃避人?网球场再漂亮,一个人也打不成网球呀?!

吃饭的时候,我和身边的一位美籍华人教授交谈:“二个人住在这幢楼里,就不怕闹鬼?”“鬼是少不了要经常闹的!人一寂寞,心里难免不生暗鬼。”

“住得这样远,朋友们来串门也不方便。”“在美国是不兴串门的,想串门得事先打电话约定时间,十之八九会遭到拒绝。灵魂越孤独,越要包得严严的,互不通气。”

在中国,熟人见了面,可以随便问一声:干什么去?对方也很乐意告诉你他想干什么去。在美国这是不可以的。自己的私事守口如瓶,对别人的私事千万莫打听!诸如工资多少,年龄多大,都是禁止询问的。

那位教授喝了几杯酒,感叹一声向我讲起了他自己的苦恼。他有一个儿子,已经上大学了。人到老年就常想念自己的孩子,可是要想见到自已的儿子并不容易,需要提前打电话跟他约定时间。父子尚且如此,何竞况他人!

老子请求儿子接见“这种事在美国不足为怪。在这里没有对长者表示尊敬和同情的习惯。因此老年人的孤独更厉害。报纸上常有这样的新闻,老年孤独者死后几周、甚至几年才被人发现。有的更惨,死后无人知晓,被死者生前豢养的爱犬吃掉了。

据美国国情普查局公布的资料来看,目前美国离婚的人数为122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5%,鳏寡者10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3.1%。独身的1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2.。这3种人加起来就将近美国总人口的一少半。

孤独——这是个可怕的魔鬼。但许多美国人都摆脱不了这个魔鬼的纠缠,他们可以找到地方去吃喝玩乐。但热闹一散场,更添几分孤独!

那位华人教授对我说:“你如果有兴趣要表现美国人的生活,就写写他们的孤独……”

老年人受孤独的折磨,美国的年轻人就不感到孤独吗?不然,美国是一个工业社会,以青年为主,却忽视了青年的问题,被认为是“中年发胖”的社会,美国已进入暮年,是个“无诱惑力”的世界。

美国的吸毒者很多,大部分是年轻人,其中还有不少年轻的姑娘。特别是眼下这个季节,冬天将到,气温渐冷,不能到野外,到海滨去玩了,只能呆在房子里。如果姑娘找不到临时的男朋友,小伙子找不到姑娘,就要想办法对付寂寞。吸毒也不是象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如同吸一根香烟一样。年轻人集体吸毒是有一定的规矩和程式的。以抽大麻为例,几个人在一起,有人提出要吸大麻,问大家吸不吸?他掏出大麻卷好,点着火,自己先吸一口,然后递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吸一口再传给第三个人。有乐同享,大家轮流。

美国的离婚者和独身者的数字高得惊人,不要以为他们都喜欢过单身生活。人的灵魂是一样的,都需要温暖,需要亲人的慰藉。虽然年轻人可以同居,可以搞同性恋,可以吸毒及寻找各种各样的刺激。逢场作戏之后,徒生悲凉。

美国的好几部电影和电视剧中都有这样一个大同小异的情节:年轻的妇女老是疑神疑鬼,总觉得身后有坏人或鬼魂暗中跟踪。有的果然被侮屏、被杀害,有的被惊吓成病。这实际上也反映了美国人精神上的孤独。

美国有一种很赚钱的职业——心理学医生。许多人本没有什么病,却怀疑自己有精神病,找到心理学医生把心里的话倒出来,被医生开导一番,顿觉精神轻松,“病”也不治而愈。可见这些人平时不能说心里话,无处可说,或者无人可说。久而久之,则被孤独鬼缠住。人皆有心,人心活而热,把它闷起来,难免不疑心生暗鬼。有嘴不说,活心弄死,真乃苦事!

就更不要说美国的穷人了,那些没有职业的,那些无家可归、流浪于街头的,孤苦难挨。那些有饭碗的工人又怎么样呢?

一位热心的美国朋友,曾领我们在夜晚访问过一家教堂。当时我还深感诧异,夜半更深,到教堂里能看见什么呢?走进去才知道,晚间的教堂里更是热闹非凡,象个满座的剧院。但观众都是男人,东倒西歪,吵吵嚷嚷,烟雾缭绕,酒气熏天。有的坐在凳子上,有的坐在楼梯上,有的干脆横躺在前厅和过道里。他们一个个醉眼朦胧。突然看见有几个外国人闯了进来,一双双浑浊的眼睛里闪出奇特的光,全都盯住我们。我感到身上很不舒服。美国朋友赶紧笑着对我们解释:这些人都是酒鬼,喝醉了酒到教堂里来,听人讲解渴样戒酒,怎样少喝酒不醉倒……教堂是凡人和上帝会面的地方,却用来当做酒鬼的收容所。真亏美国人想得出!

前面果然站着一个穿黑服的人,在大声讲解酒鬼的“自我诊断法”:一、喝了酒做事偷懒。二、喝酒会在家庭中挑起风波。三、喝酒后又舍深深地感到后悔。四、一喝酒对什么都漠不关心了。五、喝酒是为了消除悲惧。六、喝酒为了逃脱不安……他说了一二十条,都没说到点子上。酒神能驱赶寂寞,能解除抓独。一醉万事休!那么酒醒以后呢?恐怕寂寞越烈,孤独更甚了!

我笑不出来,为这些醉酒者感到悲哀!穷人和一般的美国人是如此,富翁们是不是要好些呢?

有一家杂志叫《富比斯》,公布了一个材料,美国大约有四百个亿万富翁,他们大都把自己关在深屋密室之中,过着孤寂的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怕抢劫,怕被行剌,怕一切对他们进行谋财害命的暗算。因此,大褛外再加层层铁丝网,住宅内设立层层警报系统,成群的狼狗,大批的保镖。怀疑一切,没有知心的朋友,甚至连亲人也认为靠不住。他们隐姓埋名,恨不得让人们忘记他们的存在。他们富则富矣,苦也真够苦的!

有的富翁忍受不了这种密封式生活的孤独,自杀或者闹出了一出出的家庭悲剧!

(回国后整理《过海日记》,看到这儿意犹未尽,兹将在此后发生的事情在此再补写几句。)第二天,也就是10月13日,安妮不愿意和我们分手,非要把我们送到波士顿不可。在波士顿又陪着我们玩了近两天。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要飞往美国西部的盐湖城,安妮也不得不一个人重又回到那座空空落落的小木楼里去。短暂的、热闹而有意思的生活结束了,这位有才气、有潜力,在美国多次获奖的女作家,在跟我们告别的时候,泪花滚滚,张洁也抱着她哭了。

两国作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这么真挚的感情和信任,难能可贵,令人动容。

我们坐上了飞机,张洁还在为安妮将来的生活难受,她孤单单一个人怎么对付漫长的岁月?她今后会不会再找事?个人的幸福呢?

文章是寂寞之’道,祝愿安妮“蒂乐德在孤独中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

年轻的民族愈珍视自己的历史

今天吃过早饭,乘汽车去波士顿。安妮告诉我,由米德尔顿直接去波士顿本来只有三四个小时的路程,今天我们可能要走一天,中途将绕路参观许多美国的历史古迹。

作家对历史和古迹总是有特殊的兴趣。我们兴致勃勃地上路了。

“这是‘老北桥’一一华盛顿领导抗英斗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我把目光转向窗外,是一座低矮而又极其普通的石桥。

汽车在一个不甚发达的小镇停下来,这里有一个美国独立战争的博物馆,Z和安妮竟拉着我们在这几间破旧的木房子里看了一个多小时。“这是1685年的房子。”

“这是鱼油灯。这是当时人们食用的白糖,象白蜡一样,吃的时候用铁钳子夹着放到汤里蘸一蘸再拿出来。”“这是美国最早的纺织品……”“这是当时的滑雪板。”

“美国1700年就有了这种桌子,桌腿可以活动,可以拆下来。”

“这是当年的鼓风机,很象蒙古人用的手摇鼓风机。”

“这是当时的时钟。诸位先生请看,当时人们就有多么聪明,只用一个铁片,画出12个小时的刻度,全部机器都露在外面,一样能记时间。”

“这就是印第安人发明的遮窗板,墙壁上留个洞,把木板卧在里面,用的时候把木板向外一拉。”“美国1776年开始有糊墙纸。”“这是19世纪的玩具……”

讲解员是个漂亮的美国“奶油小生”,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只是感到奇怪:这和美国的独立战争有什么关系?18世纪才发明了会活动的桌子腿和能糊墙的纸,又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呢?

终于看到了和战争有关的“古迹”。“先生们注意,这是美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灯。1775年,有个叫利维尔的作家也参加了抗英战争,部队和派出去的侦察员规定好一个暗号:侦察员监视英军的行动,如果英军是骑马来的,就点一盏灯,倘若英军从水路坐船来,就点两盏灯。利维尔最早发现英军是骑马而来,就点起这盏灯,给部队报了信,美国军队打了胜仗!”

“这是当时的枪。”

“这是弹皮。”

“这是战士穿的雪鞋,在雪地上走路不容易摔倒。”

美国总共只有200年的历史,他们恨不得把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不论大小,哪怕是一草一木,只要和历史有点联系,就加以宣扬,进行纪念,在美国有数不清的“博物馆”、“名人”。“古迹”,不论大城市还是小的村镇,好象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历史,一有机会总要夸耀一番。

中国要是象美国这样保护“历史古迹”,纪念“历史名人”,等到美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中国的时候,请他们留下来参观十年,大概也看不完!

但是,我不想嘲笑美国人的这种做法,相反倒颇为赞赏他们这样注重标榜自己的历史。虽然这未免有点象打肿脸充胖子,类似穷人诈富,越穷越说自己有钱。

美国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民族,不要老传统,不维护旧的传统,或者干脆说没有老传统,却尊重历史。美国人忌讳“老”字,年老的女人不愿告诉别人真实的年龄。老——就意味着退休、衰老或失败。美国人更喜欢新的尝试、新的发展,一切从头开始。也许正因为如此,美国人虽然酷爱炫耀历史,却并未被历史的包袱拖住前进的手脚。纪念过去不等于怀念过去,更不等于想回到过去。中午,我们到达了霍桑的故居。这里叫“协和镇”,19世纪美国的3个有名人物:霍桑、阿尔克特、洛斯洛甫都在这里居住过。1852年,霍桑花1千美元买下了这所小木楼。楼上有霍桑的塔式书房,他自称是“空中客厅”,里面摆着一个简单而古怪的“站立写字台”。霍桑喜欢站着写作。这倒是一种特殊的功夫,不仅能练身体,保持脊背不驼,增加两条腿的功夫,而且不会把小说写得过长,过多地掺进一些不必要的水分,因为那样的话,作者自己就先吃不消了!

我们在协和镇用午饭。饭后参观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起人索罗的故址,在《沃尔墩》描写过的池塘的旁边,有九个半截的石桩,旁边放着一堆烂石头。来此参观的游客都要带一块石头来,丢在索罗的故址上。不知这是弄什么玄虚,问谁谁也不知道。

同类推荐
  • 天命

    天命

    本书围绕天泉集团的改革改制、兼并扩张、重组上市、产权出让展开,塑造了副市长、天泉集团董事长戚志强不信天命、敢作敢为、为民谋利的形象,内容涉及到当今社会的众多热点和难点问题,读来激情四溢,真实可信。《天命》书写了国企人内心的困境与挣扎、绝望与希望,以及任何力量也难以压垮和毁灭的变革意志和向上的激情,值得每一位企业管理者研读和深思。
  • 裘力斯·凯撒
  • 幸福旅馆(修订版)

    幸福旅馆(修订版)

    在著名画家韩东方早年落魄时,女友沈欢曾出卖过自己的一颗卵子,7年过去了,韩东方定居海外,成著名画家,女友留在北京经营着韩东方留下的房产,并开设了一家幸福旅馆。年轻的日本女孩山下真树子为了完成爷爷的心愿来到北京寻找当年被掠往日本的中国劳工幸存者,居住在幸福旅馆的日子里,得到了包括沈欢、谷小亮等人的许多帮助,一群年轻人带着帮助别人的信念生活的平静而快乐。然而,当真树子一群人费尽周折终于完成爷爷心愿的时刻到来,众人一起享受到巨大欢乐的同时,沈欢确突然冒出了寻找当年那颗卵子的想法……
  • 印第安酋长

    印第安酋长

    一条铁路将向西部延,“老铁手”来到印第安人领地绘制地图。在部落间的冲突中,阿帕奇人的酋长“好太阳”饮弹身亡,美丽的姑娘“丽白”为追求白人的文明与爱情却被白人杀害。年轻的酋长温内图踏上了复仇之路……异域的风情、独特的文化、险象环生的故事,揉神话、探险、悬疑和哲理于一体,这些构成了卡尔 麦小说的永恒魅力。
  • 大唐忍者秘史:百部忍法

    大唐忍者秘史:百部忍法

    安史之乱,密教非空大师传授百人秘密之术,成为最初之“忍者”,帮助唐肃宗平定天下。多年后,唐王朝危机复起,僖宗皇帝欲再次借助忍者之力平乱。然时隔多年,忍者组织内部谜团重重,忠奸莫辨。僖宗派出两位钦差秘密出访,一路上历经重重险阻与奇遇,终于查明真相。四道忍者,百部忍法,重出江湖。 当年最强忍者之子光波翼初出茅庐便大显身手,深受僖宗赏识与重用,助朝廷平乱屡建奇功。在寻访神秘百典族忍者的途中,却陷入了爱与被爱的奇异漩涡。西湖红舟上的一曲莲歌成了光波翼心中挥之不去的旋律。
热门推荐
  • LC之我是你的谁

    LC之我是你的谁

    幼稚的你,懵懂的我,到底谁是谁的谁?青春的我们,也许无法完整地爱一遍,但那也是岁月善意落下,残缺的悬念,你是……我的谁?
  • 官夫贼妻

    官夫贼妻

    她,白日里是深闺中的贤淑小姐,夜晚却化作大盗劫富济贫。他,守卫一方的父母官,为了辖区的安定,势要抓住这个扰乱治安的大盗。阴差阳错间,她将要嫁与他为妻……为了能退婚,她扮成男子接近他,一探虚实。却不想成了他的拍档,联手共破惊天大案。一个是官,一个为贼,最终是殊途陌路,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修罗剑神

    修罗剑神

    三千年前,他是一代剑帝,却被爱人背叛,夺取造化。三千年后,他从诸神战场走出,再临世间。宿命沉浮,乾坤颠倒。龙剑一重生一世,获修罗王传承。誓要拨乱反正,肃清寰宇,夺回自己所失去的一切!
  • 摩诃摩耶经

    摩诃摩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冰城,燃起不灭的激情

    冰城,燃起不灭的激情

    冰城男女口头上对爱的忠贞纯洁而坚定他们之间相互吸引的情欲魅惑缥缈而肆意当激情点燃注定难以熄灭是坚守对爱忠贞的天长地久还是选择情欲吸引的激情迷人的女记者任菲菲:“爱就是和想爱的人在一起。”玩世不恭的诚然:“爱就是情与欲的结合,与婚姻无关,婚姻不过是一张废纸。”美丽的电台女主播:“爱情不过是骗人的小玩意。”为情所因的研究生宸爔:“对爱坚持,终究会得到爱情。”相信真爱的武瑞:“爱他妈的什么都不是……爱只是一种生存的手段!”
  • 别担心,我会陪你一起老

    别担心,我会陪你一起老

    愿你与狗狗温柔相待,幸福老去。谨以此书,献给正在陪伴我们老去的狗狗,献给记忆中最温暖最美好的时光。本书的主人公是日本备受瞩目的柴犬兄弟——小恭和小铁。作者以温馨的笔触、有趣的画风,展现了兄弟俩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小事。从初次相见到“争宠”,从散步到住院,从“小不点”到成为“长寿犬”,时而使人捧腹,时而使人感动,甚至叫人哭笑不得。作者在书中呼吁:善待狗狗,因为它们的世界,只有你。
  • 不可一世的青春

    不可一世的青春

    我们都有过青春,或正在青春,不管是好是坏,可那就是真实的我们。
  • 重生之公主归来

    重生之公主归来

    皇后嫡出、当朝公主、皇帝唯一的子嗣,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女。本该过着万千宠爱于一生的郝连嬛却因所爱非人,生生将一手绝世好牌打烂——结发十年的男人因一个卑贱到她连名字都不曾记住过的宫女亲手喂毒置她于死地,生生将她推入了地狱。当凤凰涅火重生归来,她发誓改变命运,不再动情,骄纵肆意、任性妄为、睥睨天下,才是她应该过的日子!前世渣男?渣男心中那朵白莲花?呵呵!同坠地狱吧!?“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如此处心积虑的置我于死地?“你记得死在挽秀宫的那个宫女棋染吗?我爱她。”他的话像把刀,狠狠的刺在我的心尖上,让我的心在瞬间鲜血淋漓。他爱她,那么我呢?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