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32300000008

第8章 百家争鸣中的大“家”(5)

《鬼谷子》是对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和提炼。《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现存《鬼谷子》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键》、《抵巇》四篇;中卷含《飞钳》《忤合》《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符言》八篇,另有《转丸》《胠乱》二篇,亡佚已久上中卷共;下卷(又称“外篇”)包括《本经阴符》七篇:《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另有《持枢》《中经》,共九篇。《鬼谷子》一书立论高深幽玄,除饱含谋略机智、论辩技巧之外,还包含有丰富的人生哲学、治国治军之道、修身养性等思想内容,在思想领域独树一帜,堪称一部旷世奇书。

《鬼谷子》一书,为纵横家提供了一套理论和方法,系统总结了游说之术。该书以阴阳学说为其哲学基础,吸收了道家的“道”、“无为”、“反”等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改造。鬼谷子虽然也提倡“无为”,但抛弃了老子“绝圣弃智”之说的无为成分,把道家的“贵柔”原则逐步改造成具有功利主义色彩的“主阴”的原则,即在隐秘之中,强调人为、强调主动、强调“有为”和进取。鬼谷子崇尚权谋,主张君臣上下之间相互都可以运用权术,主张可以择主而事,甚至主张下级可以取代君主。此外,《鬼谷子》涉及到大量的谋略问题,与军事问题触类旁通,也被称为兵书。《鬼谷子》兼取百家而为我所用,不从抽象原则出发,也不把任何一种理论当成至高无上的教条,从而体现出一种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

(九)农家

1.农家概述

农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农家学派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他们主张推行耕战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农家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汉书·艺文志》中说:“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誖上下之序”。

史传农家著作有《神农》二十篇,《野老》十七篇,《宰氏》十七篇,《董安国》十六篇,《尹都尉》十四篇,《赵氏》五篇等等,均已佚。农家没有一部完整的著作保存下来,其思想和活动散见在《管子·地员》《吕氏春秋》《荀子》《孟子》等著述中。农家历史资料虽少,但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无不重农抑商,以农立国,无疑契合了农家的主张和思想。

2.农家代表人物:许行

许行,楚国人,无著作留传,生平事迹可见于《孟子》。生卒年不可考,约与孟子同时代。当时随行学生几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比起儒家、墨家来只是个小学派,但颇有影响,儒家门徒陈相、陈辛兄弟二人弃儒学农,投入许行门下。

许行“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反对统治者“厉民而以自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许行还提出“市价不二,国中无伪”的价格论,也就是说主张“同等商品卖同等价格”,不允许价格自发波动,不允许商业欺诈,要求做到即使小孩到市上也“莫之或欺”。他还主张“物物等量”,在《孟子·滕文公上》中说:“布帛长短同,则贸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大致意思是说:“种类、尺码、重量相同的商品售价必须相同。”这个贸易原则没有考虑到商品质量的差别和价格的关系,当然是行不通的。总的来说,许行主张人人平等劳动,自食其力。生产以农业为主,农副业结合,但又存在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某些分工,并有农产品与手工业产品之间的商品交换。

3.农家的思想

战国时期,自耕小农的普遍存在,小农经济成为当时各国的立国基础,诸子无不重视农业。《孟子·梁惠王》认为仁的具体表现就是重视农业生产:“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墨家指出农业生产既可以提供人民衣食,又可以充足国家财用,因此“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战国初期法家李悝在魏国变法,为了富国强兵,实行“尽地力之教”,而商鞅变法,就明确以“耕织”为“本业”而以手工业商业为“末利”,并采取政策措施来奖励“本业”而抑制“末利”。战国末年的农家,和法家同样反对“民舍本而事末”,认为人民务农不仅是为了“地利”,还可以“贵其志”。他们着重指出人民务农对地主政权有三点好处:一是“朴则易用”,就是朴实而易于使用,可以依靠他们守战;二是“重则少私义”,就是稳重而少发表私见,便于使他们守法而努力生产;三是“其产复则重徙”,就是财产累赘而难于迁移,可以使他们死守一处而没有二心(《吕氏春秋·上农篇》)。

农家之学重视农业生产技术。农家注意到土性的分辨、土壤的改造和保养,主张先分辨土性,挑选适宜种植在某种土壤里的农作物来播种,从而适当地改造土壤:“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吕氏春秋·任地篇》)农家强调耕作必须及时,专门分析了六种主要农作物——禾(稷)、黍、稻、麻、菽(豆)、麦耕作“得时”、“先时”、“后时”三种情况,从其生长、收获、品味三个方面加以比较,用来说明掌握耕作时节的重要性。农家还开始把农业科学知识系统化和理论化。他们说:“上田弃亩,下田弃亩。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创造了畦种法,重视深耕,认识到通过深耕可以收到消灭杂草和病虫害的效果。

(十)杂家

1.杂家概述

杂家是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以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为代表,而著作以其招集门客所集《吕氏春秋》《淮南子》为代表,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略显庞杂。

《汉书·艺文志》上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到战国末期,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学术文化也呈融合的趋势,把各派思想融合为一的杂家就产生了。可以说,杂家的出现,既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又是诸子百家的相互影响与趋向融合的结果。

《淮南子·氾论训》说:“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杂家言二十家四百三篇,有《盘盂》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五子胥》八篇、《子晚子》三十五篇、《由余》三篇、《尉缭》二十九篇、《尸子》二十篇、《吕氏春秋》二十六篇、《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等等。但绝大部分已散失,现在仅存《吕氏春秋》《淮南子》《尸子》(原书已失,今存仅为后人辑本)三书。

2.杂家代表人物

(1)吕不韦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大臣。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在赵都邯郸见入质于赵的秦公子嬴异人,决定帮助嬴异人返回秦国,又将赵姬送给嬴异人,生下一子嬴政,并资助嬴异人千金,助其返秦。又以五百金购珍宝,献与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华阳夫人遂劝安国君立异人为嗣,改名子楚。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薨,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吕不韦当权之后,继续进行兼并六国的战争,取得了不少三晋土地,建立了三川郡、太原郡和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吕不韦生前“招致天下游士”,有食客三千人,使其门客个个著其所闻,综合百家九流之说,畅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最后汇编成书,名曰《吕氏春秋》。后吕不韦因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国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其举家迁蜀,吕不韦不能自安,饮鸩自杀。

(2)刘安

刘安(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22年),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刘安爱贤若渴,礼贤下士,淮南国都寿春成了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淮南子》一书。刘安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汉武帝非常欣赏刘安的才情,曾专门召他来长安撰写《离骚传》。

刘安尤其热衷于道家黄老之术,曾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术之士炼丹制药,最著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号称“八公”,在寿春北山筑炉炼丹,偶成豆腐。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在政治上,刘安不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制定了一系列轻刑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后其谋反之事被门客雷被状告,以及门客伍被、孙子刘建的告密,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了准备用于谋反的攻战器械,和用来行诈而伪造的玉玺金印,刘安被迫自杀。

3.杂家代表著作

(1)《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所编写的杂家著作,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规律的思想,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今存本《吕氏春秋》的目次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篇,每篇各有子目,合计子目一共百六十篇。吕不韦以为此书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编成以后,吕不韦将它公布于国都咸阳城门,声称有能增损一字者,赏给千金,以示此书之重。

《吕氏春秋》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吕氏春秋》确是“兼”“合”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编集而成的一部著作。《不二》说:“夫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穴。”《用众》说:“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在政治思想上因袭儒家,反对家天下,讴歌禅让。《执一》说:“为国之本在于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而国为,国为而天下为。故曰:以身为家,以家为国,以国为天下。”而其主张统一,又出于法家思想,《执一》说:“军必有将,所以一之也;国必有君,所以一之也;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专之也。一则治,两则乱。”《吕氏春秋》对于阴阳家的《月令》很重视,把“月令”作为十二纪的架构。《吕氏春秋》还较倚重于道家。《吕氏春秋·序意》“法天地”的思想,“天曰顺,顺维生;地曰固,固维宁;人曰信,信维圣;三者咸当,无为而行”的思想,以及“行其数,循其理,平其私”,以达到崇“公”的思想,都是黄老道德思想。可以说《吕氏春秋》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了思想理论。

此外,《吕氏春秋》还保存了很多的旧说传闻,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特别是保存了不少有关农业技术的记载,是宝贵的文献。

(2)《淮南子》

《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编著的杂家著作。《汉书·艺文志》记载其分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包罗万象。

《淮南子》吸取了《老子》《庄子》,特别是《黄老帛书》的思想,糅和儒、法、阴阳等多家思想。《淮南子》汲取道家思想营养的比重较大。《天文训》说:“道始于虚霩”、“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道”、“天人”、“形神”等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淮南子》继承并发挥了先秦儒家“仁者爱人”、以民为本的思想,提出“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还提出社会生活是变迁的,法令制度也应当随时代变迁而更改,即令是“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这显然是先秦法家的观点。《淮南子》在论述明理时,还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

同类推荐
  • 空间之门——军火商

    空间之门——军火商

    故事发生在1998年一个小镇上~一个孤儿成为空间之门的发现者为了曾经的历史,毅然跨入平行空间但是个人的力量到底能有多大呢!为了曾经的历史,他做起了军火商人贩卖一切可能的战略物资。利用空间之门的便利,以及先进的科技制造技术。他能在那个年代无往不利吗?我们拭目已待..........***************************************致歉声明:因为生病肺炎住院,所以严重违背了一天两章更新的约定,所以在此给各位关心偶的读者道歉,因为隔离所以没办法来写声明。希望大家能理解,偶这人JJ虽然不是很大,但决不会割掉的。对性福生活还是蛮期盼滴!!——哈里路呀
  • 伪帝袁公路

    伪帝袁公路

    我就是个盗版。T.T真是无奈啊。如果还不行,那就算了嗷嗷嗷啊
  •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法国史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法国史

    一个广纳百川、独具特色的浪漫民族,一个浪漫、时尚、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度,一个曾经让革命者魂牵梦绕的“民主自由的圣地”。一提起法国,不少人就会怦然心动,向往之情即刻溢于言表。的确,法国的魅力,如同法国的红酒一般,愈久愈醇香。本书详尽描写了法国影响世界的伟人路易十四、拿破仑、戴高乐;还有在这片神奇的沃土上爆发的启蒙运动、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战争、巴黎公社……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读者对法兰西文明有一个比较明晰、客观的认识,并从中学到法国人独特的聪明才智和浪漫风情。
  • 三国笑谈

    三国笑谈

    黄巾起义是怎么回事?讨伐董卓是怎么回事?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三国……
  • 三国之策御天下

    三国之策御天下

    孙策(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之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并在讨伐割据江东的各军阀的过程中增强自军实力,终于统一江东。后因被刺客淬毒刺伤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称帝后,追谥他为长沙桓王。
热门推荐
  • 密咒圆因往生

    密咒圆因往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荏苒

    荏苒

    《荏苒》内容包括那爱让我躲闪不及(自序)、游戏、时间、未来、与鬼同行、满月、1.2.3木头人、死性不改、范特西森林、你在等一列火车、傀儡,时间控、爱止于深秋边缘(后记)等等。
  • 女配养成系统

    女配养成系统

    看看逗比系统君,带着唐笑笑怎么快乐过着每一天?逗比系统在手,我怕谁?!
  • 霸道校草不懂爱

    霸道校草不懂爱

    “顾贤,天上的星星好亮啊”“是啊,蓦安,我们一辈子都不分开好吗”“好呀,关键是看你有没有那毅力”“哈哈,怎么会,不看看我顾贤魅力多大”“一辈子能守在你身边对于我来说已经很知足了”“是吗。呵呵”“恩,顾贤。我爱你”“蓦安,流星来了,一起许愿吧”..........
  • 凤倾天下:绝世王妃

    凤倾天下:绝世王妃

    《凤倾天下:绝世王妃》简介她本是商场精英,力压群雄,不料却死于婚礼车祸,一夕魂穿,竟成了大千国第一弱智小姐?没关系…且看她如何力挽狂澜名扬天下……他救她危难中,以身相许权当报恩,她与他爱的轰轰烈烈,一纸圣旨她远走他国愿当人质,却因一场场误会,她的心寒,他的无所谓,最终“莫容墨,本小姐献身解毒,从此两不相欠!”她与他再无瓜葛,她亦消失不见,她的恨,他的悔,最终他们能否修成正果白头偕老?
  • 可怕鬼怪的故事

    可怕鬼怪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
  • 山村诡异闻

    山村诡异闻

    被神秘笼罩下的山村,接二连三的怪事发生。离奇的溺水孩童,神秘的水鬼为何出现,隐藏在死亡背后的真相是如何。半夜凄厉的婴孩啼哭声,午夜时分谁在敲响我家的院门,一步步,离奇背后是什么惊天的秘密。神秘的庙宇,诡异的榕树埋葬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白蛇复仇,险些害了人命,死后,为何风云骤起。这背后,是否别有端倪。水鬼再现,顿时扑朔迷离,且看人何以斗鬼。灵异事件缕见不鲜…(这不是惊悚小说,只是一本奇异录)(有兴趣的书友欢迎加入QQ辰风书友群:309418640)
  • 映当年惊鸿影

    映当年惊鸿影

    柳下闻瑶琴·起舞和一曲·仿佛映当年·翩若惊鸿影
  • 婆媳下的小男人

    婆媳下的小男人

    邻里之间的琐事,婆媳之间的小事。这些在农村下的事情经常发生,又不经常发生。发生了就是吵架,而且都是女人当主角。男人们夹在中间是左右为难,总不能天天为这点小事和人打架。而杨东他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并且加入到这种环境当中去的。且看农村的家长里短,各种恩怨。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上海情如故

    上海情如故

    一场意外的桃色春光,他闯进我的生命中,本是逢场作戏,却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与他共为,心中的执念,只因那一份似曾相识。与他共赏,上海灯火辉煌,海上烟花灿烂。与他共许,相濡以沫,一生一代一双人。梦醒时分,我备受苦楚,他弃我生死不顾,他毁我家破人亡。心如死灰,我忍辱负重,不顾一切把他送进监狱。如愿以偿,我披上婚纱,风光出嫁,他从容归来,将我就地强行。身心疲惫,我挣扎、割舍、逃离,用尽办法摆脱他,反被他牢牢禁锢:“得不到你的心,我也要得到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