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32300000006

第6章 百家争鸣中的大“家”(3)

《商君书》侧重记载了法家革新变法、重农重战、重刑少赏、排斥儒术等言论。《商君书》说:“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既反对复古,又反对安于现状,主张积极地向前看,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商君书》提出的政治目标,是谋求国家的“治”、“富”、“强”、“王”。“王”就是完成统一,建立统一的王朝。达到这个最高政治目标的办法,一是加强法治,主张奖励告发“奸邪盗贼”,对轻罪用重刑,从而加强法治的效果,“王者刑用于将过(过错将要发生的时候),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细过不失”。二是讲究耕战政策。商鞅把是否推行耕战提到决定国家兴亡和君主安危的高度,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2)《韩非子》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著作,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所作。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韩非子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以此为理论前提,韩非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认为“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主张“以法为本”,要依法行事,做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认为,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为此,要铲除“五蠹”: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指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商工之民。即韩非子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韩非子》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比如《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蕴含着深隽的哲理,耐人寻味,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五)兵家

1.兵家概述

兵家是先秦、汉初主要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兵家”一词最早见于《孙子兵法·始计篇》:“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军事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在中国军事哲学思想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春秋战国间,由于兼并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方式的改变,产生了专门指挥作战的将帅和军事家。许多军事家总结了战争的经验,并从事于军事理论的研究,著成论兵法的书,这在文化上也是一种重要的贡献。春秋晚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长期以来作为古代军事名著,在军事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兵家将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国际关系等各种客观因素作为决定胜负的条件,并把它们看成是相互关联的决策的整体,同时注重战争的主观指导,特别是计谋的使用,总结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兵贵胜、不贵久”、“兵贵其和,和则一心”、“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密察敌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等作战思想和作战规律。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录汉以前兵家著作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将兵家著作分为四类:兵权谋类——侧重于军事思想、战略策略;兵形势类——专论用兵之形势;兵阴阳类——以阴阳五行论兵,且杂以鬼神助战之说;兵技巧类——以兵器和技巧为主要内容。兵家的鼻祖是孙武,兵家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汉初有张良、韩信等。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于西周,成熟于春秋,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其中以孙武的《孙子兵法》影响最大,是兵家学说的重要著作。

2.兵家代表人物

(1)孙武

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经伍子胥的推荐,得见吴王。据有关资料记载,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这就是人们所传说的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吴宫操练之后,吴王任命孙子为上将军,封为军师。从此,孙子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安邦治国,发展军力。公元前506年冬,吴国以孙子、伍子胥为将,出兵伐楚。孙子采取“迂回奔袭、出奇制胜”的战法,溯淮河西上,从淮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汉水,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重创楚军。接着孙子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楚国元气大伤,渐渐走向衰落,而吴国的声威则大振,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孙膑

孙膑,齐国阿-人,孙武的后裔,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高人鬼谷子。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他骗到魏国,借故处以膑刑(去膝盖骨),并加以软禁。孙膑后来在齐国使臣帮助下秘密回到齐国,由于齐将田忌的推荐,被齐威王任为军师。他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孙膑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3.兵家代表著作

(1)《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共十三篇,约六千字,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史上最早的一部经典性的军事学著作,与《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并称为世界三大兵书。

《孙子兵法》中把“令民与上同意”的“道”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要使民众与君上的意愿一致,能够为君上出生入死;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地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即要依靠主观努力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善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从而利用有利态势,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主张“我专而敌分”,即要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分散的敌人,“以十攻其一”,“以众击寡”,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还提出作战方式因敌情而变化,“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强调了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孙子兵法》寓意精邃、论理精微,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为孙膑所作,古称《齐孙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兵家学派的又一力作。《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把它与《吴孙子兵法》并列,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这使失传已久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

《孙膑兵法》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大量战争实践,从基本理论到战术原则,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在战争观、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诸方面都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特别强调“内得民心,外知敌情”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强调必须遵循战争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去指导战争;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提出对部队实施严格的政治教育、队列训练、行军训练、阵法训练、战法训练,成为先秦时期最完整系统的军队教育训练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这些都受到中外学者的赞赏和重视。

(六)名家

1.名家概述

名家是先秦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派,战国时称“刑名家”或“辩者”,西汉始称“名家”。作为一个思想流派而言的“名家”,它的思想与现代的汉语所说的“名家”是不同的。这个“名”不是出名的意思,而主要是指事物的名称、概念。名家主要活跃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善于辩论,善于语言分析而著称于世,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颇有贡献。

名家思想最早萌芽于春秋时期,名家创始人邓析首倡“刑名之论”,操“两可之说”,开名辩一代风气。名家兴盛于战国中期,以惠施和公孙龙为代表,他们以擅长概念分析而驰名天下。作为一个学派,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前者以惠施为代表,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之。后者以公孙龙为代表,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故而“坚”和“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的。

《汉书·艺文志》中说:“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为之,则苟钩析乱而已。”事实上,名家应多出于辩者。名家代表人物是:邓析子、尹文子、公孙龙、成公生、惠子、黄公、毛公等,《汉书·艺文志》著录名家《邓析》二篇,《尹文子》一篇,《公孙龙子》十四篇,《成公生》五篇,《惠子》一篇,《黄公》四篇,《毛公》九篇。唯《公孙龙子》尚存残本,其他亡佚或伪作。

历来学者对名家多有讥讽之词,荀子曾以儒者的口吻苛责名家的理辩谓:“好治怪说,玩琦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庄子则说名家“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以概念本身的分析及思维结构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名家,活跃当时,曾先后与墨、儒、道、阴阳诸学派展开论辩,使百家争鸣更具有思辩意义,但对后世的影响远不及其他诸家。随着秦朝的统一,百家争鸣的局面结束了,名家学派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销声匿迹。

2.邓析及其思想

邓析(公元前545年—公元前501年),河南新郑人,郑国大夫,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与子产同时,名家学派的先驱人物。汉刘向在《邓析书录》说他:“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吕氏春秋·审应览·离谓》中对他介绍说:“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绔。民之献衣,褚绔而学讼者,不可胜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

邓析第一个提出反对“礼治”思想,其思想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邓析反对“刑书”,私造“竹刑”,邓析“务难”子产之政,故意与子产的政策主张对着干,他不满子产所铸刑书,私自编了一部适应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成文法,把它写在竹简上,叫做“竹刑”,从而挑起了郑国的“刑名之辩”。传说,他聚众讲学,私家传授法律,“学讼者,不可胜数”,致使“郑国大乱,民口欢哗。”

《吕氏春秋·离渭》对邓析“两可之说”做了记载:“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对于赎尸交易的双方——富人和得尸者,邓析的回答都是“安之”(不必着急),同样是“急”,富人与得尸者理由不同;同样是“不急”,富人与得尸者原因各异。这说明邓析已经看到了事物的相对性和矛盾性,区分了事物的实际矛盾和思维矛盾。

3.惠施及其思想

惠施(约公元前370年—公元前310年),宋人,战国后期人,政治家、辩客,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天下》篇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又曰:“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惠施为战国时代名辩思潮中的思想巨子,与公孙龙共同将名辩学说推向顶峰。

惠施在魏惠王时为相15年,主张联合齐、楚,曾促成魏、齐二君“徐州相王”,即互相尊对方为王,开战国时代诸侯称王的局面。魏惠王对惠施十分尊宠,甚至想传以王位,他坚决拒绝。惠施主张“偃兵”、“去尊”等学说,倡“合纵”政策对付秦国。后来失宠离开魏国,前往楚国。楚畏秦,不见用,惠施被送往宋国。从此他得以与庄子交游,二人成为观点不同、经常辩难但却是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庄子认为惠施“弱于德,强于物”,“散于万物而不厌”,“逐万物而不返”,即不像儒、墨那样重视政治、伦礼、道德,而是重点研究“物之理”。

惠施的“历物十事”即多穷“物之理”,见之于《庄子·天下》篇:“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惠施的十个命题,主要是对自然界的分析,其中有些含有辩证的因素。如“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内部。万物既然都由微小的物质粒子构成,同样基于“小一”,所以说“万物毕同”;但是由“小一”构成的万物形态千变万化,在“大一”中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又可以说“万物毕异”。

4.公孙龙及其思想

同类推荐
  • 猎艳三国

    猎艳三国

    这是一个不乏豪气干云、亦有侠骨柔情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群侠乱舞的时代。这还是一个英雄们都趋之若骛,小民们却躲之犹恐不及的时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该是怎样的让无数男儿们激情飞扬?可我们的男主,念念不忘的,却是这个时代里神态各异的美女们。考古爱好者刘坚,阴差阳错来到了三国,还没有明白状况,却失手错杀了三国大神孙坚,不得不顶着他的身份,成为三国的一员。然后,偶遇三国小人物华雄,深刻的领略到了三国人物的义薄云天。又有幸结识了三国的第一美女,可是,第一眼看来,她似乎并不喜欢自己,怎么办,怎么办,我们的男主,是不是首先得和美女打个商量,要不,咱们先谈谈人生和理想?
  • 成为卡萨诺瓦

    成为卡萨诺瓦

    卡萨诺瓦是西方社会公认的情圣,生于十八世纪的他一生和上百位女性有过关系,本书移花接木地再造了一段卡萨诺瓦的新传奇,只为揭示一个卡萨诺瓦不被广为人知的隐私——间谍。“每一天都是一场冒险,每个女人都是一个惊奇的诱惑,每一份爱都是唯一,女人爱他,男人羡慕他,他的魅力无人能挡,蓄势待发的西方情圣——卡萨诺瓦……”偶然的际遇,马烈成为了卡萨诺瓦,却阴差阳错地开始了一段拿破仑时代的浪漫传奇。*****************************一个奇怪的现象:看懂了我的书的——下笔有神,文思泉涌!凡是投了推荐票的——当月他的书就上了封推。点击了收藏的——立即成为了白金作家。砸票的朋友——他的年收入过了百万。
  • 三国好丈夫

    三国好丈夫

    关羽,那个整天憋得满脸通红的闷骚男想要抢我的老婆。曹操,那个人妻控死变态,要是看到我老婆也肯定会来抢。如果连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了,那还算什么男人?秦警官为了保住自己的老婆孩子,毅然拿起武器跟他们拼了……
  • 震世

    震世

    他,文武双修!穿越的优势无处不在!对待敌人,他毫不手软!对待朋友,他关怀备至!才惊天下,名震大中,他本想功成身退,带着自己的知己红颜泛舟寻乐!谁知......君本无心取天下,奈何天下伴君来!【喜欢就支持一下!菜菜的书名,让本书如履薄冰!】本书群:45358352
  • 极品太守

    极品太守

    生活一直碌碌无为的刘基穿越到了东汉末年,正逢天下大乱诸侯纷争,父亲刘繇恰好又接到了天子诏命前去赴任扬州刺史,刘基跟随父亲来到了扬州,发现淮南袁术步步紧逼图谋整个江南扬州,由于父亲刘繇生性懦弱,刘基忍无可忍,终于破釜沉舟一举击溃吴景孙贲,攻下了宛陵城,依靠自己的努力做上了丹阳郡太守。。。。。。。。。。。。。。。。本书属于养成类型,借助三国背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你把小说当做历史来看,或者内容不合你的口味,那我也只能说很遗憾。
热门推荐
  • 时光还在,你还在

    时光还在,你还在

    传闻林家大小姐患有精神病,亲手将自己的亲妈和舅舅推入悬崖……他是海市最神秘冷血的男人,心狠手辣,只讲商业利益,从不谈感情,在他眼里,林沁扬一个傻子,没有任何价值,偏偏某天,他发现自己竟然败在了一个傻子手上?
  • 万道独尊

    万道独尊

    修士,炼天地灵气演绎无穷妙法!妖魔,吸太阴月华造就盖世神通!千万年来,从无人敢以太阳星力修炼,皆因其炙热霸道,一丝一毫都足以让人灰飞烟灭。故老相传,世上唯有九曜传人,才能以太阳星力晋至无上仙境!……罗毅,被人以弑兄罪名处以极刑,烈火焚身之际,却得到神秘九曜传承。威猛霸道的《白虎战仙诀》,潜力无穷的九曜通神体……九曜传承,到底还有多少惊喜?修行路,亘古仙,万道独尊!
  • 大航海时代2415

    大航海时代2415

    什么?唐家三少被人砍飞了脑袋?贼眉鼠眼居然是个热血的宅男游戏迷!这个牛逼的数据分析高手是谁?大烟缸?好熟悉的名字!这么多起点大神在跑龙套,你还等什么!快一起来看吧!
  • 女总的王牌保镖

    女总的王牌保镖

    一千年前的大宋第一保镖不明不白的被害,穿越到了小保安赵剑峰的身体里,于是,他就成了明远集团新任美女总裁的贴身保镖……
  • 逆乱诸天

    逆乱诸天

    简介将在以后补完,先将就着看吧,反正简介嘛,你我都知道的,然并卵的东西
  • 至尊药帝

    至尊药帝

    一代绝世炼药师,因为炼制出天地不容的禁药而遭天谴,穿越到天玄大陆。炼药师,辅助职业而已,治疗伤势,恢复力量,解毒等等,仅此而已,可是,自从君一鸣来到天玄大陆,从此炼药师分为两种。一种是君一鸣,另外一种则是除了君一鸣之外的其他炼药师。谁说炼药师是辅助?千奇百怪的丹药,其中也不缺杀伤力类型的丹药。既然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我就要改变这个世界炼药师的地位,即便是修士,也要臣服于炼药师之下!
  • 假想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

    假想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

    本书介绍了假想游戏及其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让读者了解假想游戏,提示读者正确观察假想游戏,更进一步,向工作在幼儿园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大量日常行动方案建议。
  • 你能行:改变全球千万年轻人

    你能行:改变全球千万年轻人

    本书内容包括:你的金矿、新的生活哲学、不断创新的力量、重新认识上帝、你能行、流浪猫意识、如何坚持自己、开创事业的哲学等。
  • 宇宙大能源

    宇宙大能源

    遥远的宇宙尽头,一张以此为起点,遮蔽整个宇宙的巨大黑色书页上面,出现了五行金色大字。“天道不可违。”“柳林,生于2034年,死于3000年。”“陈原,生于2984年,扰乱时间,回到2050年,死于2983年。”“人类,毁于3000年。”“历史,未来依旧……”为了抵抗天道,陈原走向了征服宇宙的道路。
  • 淘气女孩戏草丛

    淘气女孩戏草丛

    经过穿越,萧紫珊来到了历史上没有的朝代!穿越草丛,她是否能做到万草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在众多出色的美男中,她又该如何选择?面对死心塌地的美男们,她是否从未心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