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31700000004

第4章 朱可夫

1.寒门出英才

1896年12月2日,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出生在苏联斯科西南的卡卢加省一个普通的穷村庄里。他的父母都是贫苦的下层人,家境凄苦,但自古寒门出英才,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养育了朱可夫勤奋、朴实、坚毅的性格。

苏联元帅朱可夫8岁时,朱可夫进了一所教会小学。他背着用粗麻布缝的书包,和附近几个村里背着洋书包的小朋友一起去读书,刚开始他有些自卑,但不久,这种自卑感便烟消云散了,因为朱可夫聪明且勤奋,所以在同龄人中显得出众。朱可夫学习成绩拔尖,另外由于他的嗓音很好,于是被吸收到了学校的合唱队。他的老师名叫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雷米佐夫,教书很有些经验,从不无缘无故惩罚学生,也从不提高嗓门训学生,为人很好,同学们都很尊重他。朱可夫在成人之后,常常以十分感激的心情怀念这位老师,因为正是这位老师引导自己热爱读书的。

1908年夏天,朱可夫小学毕业了。为了谋生,他告别了父母,离开家乡去莫斯科,到他舅舅米哈依尔·皮利开的毛皮作坊里当了一名学徒工。

朱可夫心灵手巧、聪明过人,一年之后就成了徒工里技术最好的一个。同时,他和与他年龄差不多的老板的儿子亚历山大关系不错,亚历山大借书给他看,还常常帮助他学习俄语、数学、地理,有时他俩在一起读科学读物。

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开始了。当时在沙俄的大力宣传下,许多青年,特别是有钱人家的子弟,市民愿上前线打仗。老板的儿子亚历山大·别利他决定去,并极力劝朱可夫去。朱可夫一开始的确动心了,就找他最新交的好朋友桑多尔·伊万诺维奇商量。伊万诺维奇说:“有钱的子弟是为了保住家中的财产去的。而你呢,你为什么要去打仗?是不是因为你父亲被赶出了莫斯科?你母亲被饿得发肿?如果你打仗后,变成残废回来,谁还要你呢?”这些话把朱可夫说服了。他把这些话告诉了亚历山大,结果招来亚历山大一顿痛骂。无奈亚历山大只好独自一人上前线去了。

朱可夫继续在作坊干活。这时,他与房东的女儿玛丽亚正恋爱,并开始商量结婚的事情。但战争的急剧恶化,使他们的希望和打算成为泡影。1915年7月,沙皇政府决定提前征召1896年出生的青年。1915年8月7日,朱可夫从卡卢加省小亚罗斯拉韦次县应征入伍。朱可夫上战场了,但他的热情并不高,因为他离开莫斯科时,只见一面是从前线运回来的伤兵,一面是阔少爷仍和从前一样过着豪华骄奢的生活。这两种鲜明的对比,使他茫然。可他还是想,既然叫我入伍,我就要忠诚地为俄罗斯打仗。

2.军旅生涯

当兵第一天,朱可夫和同伴就被装上闷罐车。每个车厢40个人。新兵们一路都只能站着,或者坐在肮脏而冰凉的地板上。车厢里气味难闻、臭气、汗味、烟雾,加上车厢里原来不知什么东西留下的霉味,交织在一起,使新兵们连饭都吃不下。有的人在悄悄地落泪,还有的人呆呆地坐着,想象未来的士兵生活。尽管此时朱可夫对自己军事方面的天赋还一无所知,但他相信,自己经过生活的锻炼,一定能当个好士兵。这就是朱可夫的个性,干什么就要干好,并且坚信自己一定能干好。

军营对朱可夫来说就像一张白纸,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连最习惯的走路、吃饭、睡觉,都有了新的约束和规定。第一次体验军营生活,他既感到新奇,又觉得那么不可思议。1915年9月,朱可夫他们被派到了乌克兰境内的后备骑兵第5团,该团驻扎在哈尔科夫省巴拉克列亚城内。骑兵当时分为骠骑兵、枪骑兵、龙骑兵三种。朱可夫被分到枪骑兵连。他为自己没有被分到骠骑兵而遗憾,一方面是因为骠骑兵的军服漂亮,年轻人爱美心切,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是因为那个连队比较讲人道,打骂士兵的现象不多。这时的朱可夫已清楚地看到,在沙皇军队里,士兵只是一个木偶,命运完全掌握在各级长官的手里。

到了枪骑兵连里,朱可夫不仅领到了军服,还牵到了一匹深灰色的烈性马,名叫“哈谢奇娜娅”。

人们只知道骑兵驰骋在疆场时,威风凛凛,但没有多少人知道骑兵日常生活的艰苦。他们除了学习步兵的科目外,还要学习马术,学会使用马刀等冷兵器,每天还要刷三次马。与步兵相比,骑兵每天要早起一小时,晚睡一小时。最要命的算是乘马训练,在训练骑乘、乘技骑术和使用冷兵器时,每个人两条大腿都磨出了血,刚结了疤,又磨破了。每次训练后,马鞍上都血迹斑斑,可朱可夫十分坚强,不怕苦、不退缩。他每次训练都最认真、最刻苦。那匹烈马不知把他从马背上摔下来有多少次,但越摔这个年轻人训练时间越长,仅仅两个星期,“哈谢奇娜娅”终于被驯服了。在1916年春天,成绩优秀的士兵才能进教导队,朱可夫被选中了。1916年8月,朱可夫从教导队毕业,被分回骑兵第10师。当时第10师正驻在德涅斯特河岸,其任务是担任西南战线的预备队。朱可夫是乘火前往部队的。

一路上,他看到了许多从前线运回来的伤兵,他们负了很重的伤急需治疗,但还要停下来为开往前线的部队让路,朱可夫心中有些说不出的感受。他还从伤员那里听到各种消息。有的说俄军装备落后,伙食很差,根本打不过敌人;有的说,指挥官特别是高级指挥官名声很坏,常常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士兵的死活;还有的说最高统帅部里有敌军奸细,这仗没法打。这些消息严重影响了朱可夫的情绪,他再次深深地体会到,指挥员的一言一行,以及能否与士兵同甘共苦,对军心的凝聚是多么的重要。

很快,朱可夫经受了生平第一战斗的洗礼。那是他们到达一个车站下车时,天空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大家迅速隐蔽起来。接着敌人来了一架侦察机,扔了几颗炸弹就飞走了,结果炸死了一名士兵和五匹马。

不久,在一次战斗中朱可夫俘虏了一名德军军官,因而获得了他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枚勋章。

1917年2月,彼得格勒部分工人开始罢工。几天后,罢工浪潮席卷全城和临近的城市,罢工人员达20万人,并且势如潮涌,不可阻挡。朱可夫也置身到革命的浪潮之中,参加了“二月起义”,并被选为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出席苏维埃代表大会。

但是,当时的国内形势瞬息万变,朱可夫那里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5月初,共产党负责人雅科夫列夫调到别的地方去了,他走后,社会民主党人趁机在团里掌了权,宣称拥护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方针。不久,连士兵委员会决定解散朱可夫领导的这个连,于是,朱可夫和其他委员只好给士兵们发了退伍说明书,并让他们带上了马枪和子弹。由于朱可夫是该连负责人,所以,投奔到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方面去的一些军官在到处搜捕他,他一连几个星期不得不躲起来。

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等人的领导下,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进行炮击,标志着起义的开始。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率领下,成千上万的革命军队和赤卫队包围了冬宫及政府各部门。反动军队兵败如山倒,起义很快获得胜利。

当晚10点45分,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由于工人和士兵的胜利起义,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了。11月30日,朱可夫终于平安地回到了莫斯科。

1918年1月份,朱可夫准备报名参加赤卫队。当时,各地忠于革命事业的工人武装都被称作赤卫队,这是苏维埃政权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由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军事组织统一领导。由于赤卫队在十月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当时名声很响,青年工人十分踊跃地报名参加。但朱可夫这一愿望落空了,因为不久他得了斑疹伤寒,4月份,又得了“回归热”。整整几个月,朱可夫是躺在病床上度过的,这是他一生中在病床上躺的时间最长的一次。

到1918年夏季,红军扩大到20万人。这时的朱可夫经过几个月的调治,已渐渐恢复了健康。他殷切地希望加入红军。1918年8月,朱可夫终于加入红军,编入了莫斯科骑兵第1师第4团。团长是铁木辛哥,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布琼尼将军。

朱可夫所在的骑兵第1师,是红军的创始人之一的元帅伏龙部队的一部分,他亲身感受到了伏龙上任后战场及红军士气的变化,伏龙成为他心目中的偶像。朱可夫认为,伏龙的统帅才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伏龙富有远见;二是伏龙讲究知己知彼,用己之长对敌之短,牢牢把战场主动权;三是伏龙和军人亲、关心士兵。

朱可夫在1919后3月1日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开始,也正是因为这个开始,他才得以在苏联红军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以致成就了他辉煌的军事伟业。

1920年1月,朱可夫被派到第1骑兵训练班学习。学员都是从各部队中挑选出来的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骑兵,军事技术比较过硬,但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有不少人根本就没有文化。由于朱可失在原来的军队中干过军士,又有文化,训练班便让他兼任司务长,并委托他教学员掌握冷兵器。半年后朱可夫被分配到独立骑兵第14旅第1团,担任了一名排长。

朱可夫由于在内战中表现出色,所以经过大规模裁军后,他仍然留在军中,并且被提升为萨巴拉骑兵第7师第40团副团长。1923年春天,朱可夫接到师司令部的通知,说师长要见他。不明所以的朱可夫一开始还以为是他在工作中出了错。没想到师长很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向他询问了有关国内形势以及如何训练部队的问题,朱可夫做了认真回答,他的回答颇得师长的赏识,最后师长决定任命他为骑兵第39团团长。因为在此之前有很多同志向师长推荐朱可夫担任这个职务。

朱可夫刚任团长就碰到了一道难题:该团正准备出去野营,而且这是国内战争以后,红军骑兵部队第一次进行野营训练。如何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搞好这次训练,上下官兵都很关注,许多指挥员对此感到无从下手。

朱可夫接任团长后,立即深入到连队调查研究,他发现部队纪律比较松懈,战斗准备不足,而射击训练、战术训练特别差。所以,他在布置野营基地建设时,要求各分队特别注意野营的训练设备和器材的准备工作。

1924年7月,朱可夫被师长推荐到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深造。朱可夫把精力都投入到军事科学的研究上。这一年系统而扎实的学习对他后来成为叱咤风云的元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后的几年里,朱可夫先后到莫斯科高干深造班学习,接着担任了骑兵第2旅旅长,不久又改任红军骑兵监察部助理。新的工作岗位使朱可夫学习到了更多的军事理论,于是他常常从更高的层次上去研究战役战术的问题。

1933年,朱可夫又一次被提升,担任了骑兵第4师师长,年仅37岁的他跨入了红军高级军官的行列。

骑兵第4师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首任师长是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第二任师长是骑兵监察部部长布琼尼。

朱可夫到任之后,一方面大力解决部队的营房建设问题;另一方面严肃军纪,重抓了部队的训练工作。朱可夫铁腕式的管理风格也就是在这时形成的。

早在1929年,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就已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在两年之内组成常备试验的机械化部队,机械化军编制的出现,标志着军事理论上的一大突破,这意味着坦克将作为一支独立的打击力量出现在现代战场上。

朱可夫是机械化军队建设的最初参与者,1929年他担任团长的新编39团就是机械化团。他重视坦克部队的建设,并在以后的战役中应用坦克部队取得了许多胜利。

担任这样一个团长是十分不容易的,因为机械部队一切都是新事物。朱可夫以极大的热情和上进心投入了这项创造性的工作。他认为,坦克是复杂的机器,使用坦克的部队对后勤、维修、操纵等细节都要特别注意。他下决心要培养一种严谨细致、工作力求尽善尽美的坦克兵作风。于是他要求,除了在车间、汽车房或是坦克停放场外,禁止任何人穿工装,在任何时候都始终要穿规定的制服。作战车辆演习回来后必须立即擦洗得干干净净,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这样。他还要求全团每个成员都必须把皮鞋擦得雪亮。

朱可夫发挥自己的才能,很快使这个机械化团训练有素,作风优良,出现了勃勃生机,同时也为机械化部队的大规模建立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苏联国内发了前所未有的“大清洗”。斯大林发动的“肃反”运动扩大化,最终伸进了军队内部,成千上万名官兵被指控为叛国和反党,因而遭到判刑和杀害,其中一大半高级军事指挥官遇难。

朱可夫(右)元帅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在前线交谈。值得庆幸的是,朱可夫成为大清洗中的幸存者。一方面由于他的军事经验和工作能力突出,更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他的骑兵出身。斯大林对骑兵出身的领导人特别信任,因此大清洗中骑兵领导人很少受株连。

朱可夫在大清洗中不仅没有被解职或遇害,反而得到了提升,担任了骑兵军长。

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朱可夫逐渐保持沉默了,他不再大声疾呼有关机械化部队建设的建议和设想。只把这些建议和设想,默默地记在本子上。但是,朱可夫关注坦克部队建设的思想丝毫没有改变。

1939年5月,日军突然侵犯原友邻蒙古的边界。根据1936年3月12日的苏蒙条约,苏联政府有责任保卫蒙古不受任何外敌侵犯。朱可夫被紧急召赴国防委员会。在那里,伏罗希洛夫给他介绍了当时的形势,并委派他带几个专业军官立即飞赴远东亲临督战。

然而日军并没有因为形势变得对自己不利而罢休。1939年5月,再次爆发了敌对行动。日本人声称,700名外蒙古牧民侵犯了哈勒欣河边界。苏联历史学家认为,这次战役是对俄国实力的新的试探,同时包藏着日本对苏联后贝加尔地区和远东的领土野心。

日军为了集结兵力,着手提高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铁路线的运输能力,并开始修建一条与蒙古边界平行的从索伦到甘珠尔庙的新铁路。他们决定夺取哈勒欣河东岸的蒙古领土。河东岸这块地区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草原,防守力量薄弱。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边境哨所距边界12~18英里,而且附近没有蒙古正规军。根据互助条约驻在蒙古的红军第57特别军的部队,距这块可危的地区约300英里。日军立即投入紧张的训练。4月中,他派遣一支特遣队前往哈勒欣河绘制地形图。5月初,日军飞行员开始在蒙古领空进行侦察飞行。

1939年5月11日,日军发动进攻。地面部队袭击了边境检查站,空军则轰炸了山峦起伏的边境上的一支警戒部队。到5月14日,大约300名日本骑兵已前出至哈勒欣河。派去收复边境的蒙古边防部队被敌机打散。苏联政府为履行它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互助条约,命令驻蒙苏军保卫两国边界。

到5月底,日军指挥部在哈勒欣河东岸集结了一支拥有1000多名步兵、900名骑兵、一小批装甲车和40架飞机的兵力。蒙军将其骑兵第6师调到前沿,而苏军则从坦克第11旅调去一个步兵机枪营,一个加强装甲车连、一个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其他蒙军和苏军部队正开往作战地区。

5月28日,日军发动突击,企图从两翼包抄苏蒙军,从后面实施攻击,切断他们返回哈勒欣河渡口的后路。数量上占优势的日军,开头压得苏蒙军步步后退,但很快就被苏军炮兵部队和一个步兵连挡住了。当晚,苏军步兵第149团乘卡车陆续抵达,旋即投入战斗。战斗持续整整一夜。5月29日晨,苏蒙军队发动反击,激战一整天,把日军赶回边界。两天激战中,击毙了400名日军官兵。

6月初,朱可夫抵达前线,接管了部队指挥权。7月的头几天,日军开始集结部队,准备发动一次新攻势。这时候日军兵力约3.8万人,得到135辆坦克、10辆装甲车和225架飞机的支援。而保卫哈勒欣河东岸一条46英里长的正面的,只有1.25万名苏蒙军。苏军的装甲车辆较多,共有186辆坦克、226辆装甲车,这给朱可夫提供了一次极好机会,来检验苏联坦克的效能,检验各种战术的效果。

日军在拥有三倍于苏军的兵力的优势下,企图包围并歼灭哈勒欣河东岸的苏蒙军队。作战计划规定,用一支强大的部队绕到守军左翼,偷渡哈勒欣河,夺占巴英查岗山,从背后实施攻击。这次攻势是7月2日发动的。步兵和坦克得以楔进苏蒙军阵地,一直进抵河边,才被阻止。7月2日夜间,日军陆续偷渡到河西岸,次日晨完成了部队的调动。日军在很快占领下一个目标——巴英查岗山以后,继续向南开进,大有包围东岸苏蒙军之势。

朱可夫猜到了敌人的图谋,决定发动一次三管齐下的反突击,即:坦克第11旅从北面攻击日军,摩托步兵第24团从西北进攻,而装甲第7旅从南面进攻。苏军的打击非常突然,日军士兵乱作一团。反突击的效果,为一名日军士官所证实。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当时惊慌失措,战马嘶叫,拖着火炮的战车四处奔跑,汽车也四处乱窜。”

日军三面被包围,但仍死守阵地,拼命企图保住巴英查岗山。他们7月4日的反扑被红军空军和炮兵部队所粉碎。当晚,苏蒙军各部队对巴英查岗山发动总攻。第二天下午,日军的抵抗被最后粉碎。敌人开始撤退,并企图撤过哈勒欣河,朱可夫投入坦克部队追击敌人。因为日军修的唯一一座浮桥已被炸毁,许多日军官兵在企图泅水时溺死水中。

日军暂时受挫,开始策划新的行动。经过两个半月作战之后,苏军指挥部认识到,由于兵力不足,只能进行长期的防御战,此外别无他法。对此,约翰·埃里克森写道:

看来,唯一的办法是从内陆调来部队,并改组指挥部。朱可夫军长看来是最合适的人选。他被任命为第1集团军群司令员,肩负起彻底打败日军的重任。他对这一任务不能抱任何侥幸心理,只能胜,不能败。大批援兵陆续开来,加强了朱可夫的军队。但是,朱可夫有他自己的风格,正是这种风格使他后来成为非常杰出的人物。他总是等到自己掌握了相当大的优势才发动反攻。按发动反攻那天计算,他的兵力与日军相比的优势是:步兵1.5比1、机枪1.7比1、火炮2比1,飞机也是2比1,而坦克则拥有4倍的优势。到8月18日,朱可夫几乎全部准备就绪了。

在柴可夫指挥这次战役的时候,苏联同西方国家的谈判以及与此同时对德国人的试探,也在1939年夏天进入了关键阶段。

司令部经过改组,全部苏蒙军都归朱可夫军长指挥。此后又为远东苏军调来增援部队,这两件事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哈勒欣河战役的意义不可低估。当时全世界都在注视着这次战役的结局。它关系到苏联的国际威信,而且这也是在实战条件下检验新武器装备和新战术的难得的机会。朱可夫深知这项任务也是对他的能力的检验。因此他必须能经得起这次检验。

到8月1日为止,日本人已调来了步兵第7师和第23师(均为全员)、3个重炮团、3个骑兵团,还有伪满洲国的1个步兵旅。他们的步兵第14旅也从满洲里抵达;他们还把步兵第1师的所有防坦克炮兵连悉数调到哈勒欣河地域。日军还加强了空军力量,并从旅顺要塞派出一支重炮部队。日军总兵力(包括伪满军在内)为7.5万人,装备着304挺重机枪、500门多人操作的火炮、182辆坦克、300~500架飞机。8月10日,集结起来的各部队组成日军第6集团军,由获洲立兵将军指挥。他们预定,8月24日在日军占领的桥头堡整个43英里的正面发动总攻,并已修好了出击阵地。

朱可夫开始制订一项作战计划,这个计划是:突击敌军两翼,从南面和北面合围守敌,并在敌援军赶到之前迅速歼灭之。只是部队的补给有些困难,因为最近的火车站离前线460多英里。在朱可夫领导下,第1集团军群的领导干部们制订了一个由坦克、大炮、飞机和步兵互相配合的协同作战计划。苏蒙军的任务很明确:准备并实施一次决定性反攻,实现全歼侵犯边界之日军的目标。但是,苏蒙军的兵力不足以实施这一战役,因此把一些新部队从大后方调到了哈勒欣河。其中有步兵第82师和第57师、步兵第152师的一个团、坦克第6旅和空降兵第212旅以及一些炮兵团和通信部队等。飞机数目增加到151架。这些援军的到来,使苏蒙军指挥部掌握了对日军的数量优势。

有趣的是(这也显示了朱可夫的特点),朱可夫采取了一些深思熟虑的迷惑敌人的措施:

为了迷惑敌人,使敌人摸不到苏蒙军的真实意图,朱可夫使用了假情报。他命令无线电发送了有关修筑防御工事和询问施工设备状况的假消息。把一架大功率的音响设备运到前方,模拟打桩的声响,造成正在大修防御工事的逼真假象。而部队的调动一概在夜间进行。同时在夜间还出动轰炸机进行轰炸,并使用小口径火器连续进行射击,以掩盖坦克向进攻出发地域集结的嘈杂声。总攻前一连十几天,若干辆已拆除了消音器的坦克,沿着前线不停地来回开动。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日本人越来越对苏蒙军车辆的响声习以为常,这样就会在苏蒙军进攻时完全摸不准方向。为此目的,苏军的飞机还不分昼夜不断地出动袭击敌人。

朱可夫甚至采取了一种别出心裁的做法,就是散发《战士防御须知》小册子,将其投到敌方阵地。他命令施工队不停地修筑防御阵地。把卡车的消音器拆掉,以掩护坦克的调动。飞行员进行特别侦察飞行以侦察地形,同时派出夜间巡逻队摸清敌方阵地的位置。为了帮助他进行监督和联络,朱可夫在参谋部里配备12名联络军官。在他准备下令发动进攻的时候,他已经把35个步兵营、20个骑兵连、498辆坦克悄悄部署到出发地域。坦克当中还有一些新式坦克——T-34型的前身。

为了实施包围计划,朱可夫建立了3个集群,即南部集群、北部集群和中央集群。南部集群编成内有:步兵第57师、坦克第6旅、蒙古骑兵第8师、摩托装甲第8旅、坦克第11旅的两个坦克营、一个自行火炮营、防坦克第37营和一个喷火坦克连。北部集群的编成内有:坦克第11旅、摩托装甲第7旅、步兵第36师第601团、蒙古骑兵第6师和防坦克第87营。中央集群的编成内有:步兵第36师和第82师、步兵机枪第5旅和两个炮兵团。朱可夫的预备队是摩托装甲第9旅和空降兵第212旅。

日军打算8月24日发动攻势,朱可夫则比日军提前四天,于8月20日抢先动手。这天凌晨5时45分,150架轰炸机对日军防御前沿、对其就近的预备队以及日军炮兵阵地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空袭。接着在经过炮火准备之后,朱可夫命令部队全线冲击。一名日军士兵的日记证实了这次可怕的突然袭击。他写道:

炮弹遮天盖地地打到我们近旁,真可怕。观察所用尽一切办法寻找敌人的炮兵,但毫无结果,因为轰炸机在轰炸、歼击机在扫射。敌人全线获胜。

在这次反击中,有一位观察家亲眼目睹了朱可夫所表现的领导能力,后来他向鲁斯兰诺夫作了这样的描述:

朱可夫命令他的一个师进攻日军坚固筑垒阵地,整个战役的结局取决于这次进攻的胜败。可是,这个师败下阵来,损失惨重,而且被敌方火力压得不能动弹。师长打电话报告情况,并请求新的指示。朱可夫命令他再次发起进攻。过一会儿,朱可夫亲自拿起话筒,要这位师长接电话。当朱可夫得知他还没把部队拉上去时,便问:“你到底能不能开始进攻!”师长小心翼翼地表示没有把握。于是朱可夫说:“我现在解除你的师长职务。叫你的参谋长接电话。”朱可夫又向参谋长提出同样问题。参谋长作了肯定的回答。朱可夫说:“我现在任命你担任师长。”但是参谋长也未能重新发动进攻。当他向朱可夫报告以后,听到了同样的命令:“我解除你的师长职务。等待新师长的到达!”朱可夫派他的一名参谋去指挥这个师,而且派出炮兵加强了这支部队,并给予空中支援。在付出巨大牺牲之后,终于攻克了敌军阵地。他所制订的反攻计划的其余各阶段也都取得了胜利。

朱可夫指挥苏军率先攻克柏林。苏蒙军在第一天战果的基础上,继续在日军防线内顽强战斗。在南部集群的地段上,坦克第6旅和摩托装甲第8旅包围了敌军侧翼,8月21日占领了在海拉斯台音河(哈勒欣河的一个支流)南岸活动的日军后方的地域。这一天,南部集群的步兵部队深深楔入敌人主要防御地区,歼灭了敌人就近部署的战术预备队,占领了若干炮兵阵地。但是,战斗打得很艰苦,每个火力点都要强攻夺取,有时候还要出动喷火坦克。苏联飞机特别活跃,积极地支援地面部队。仅8月21日一天,轰炸机就出动256架次,投下了90多吨炸弹。

8月23日,北部集群得到空降兵第212旅的加强,终于粉碎了敌人的抵抗,夺占了帕列次高地。在激烈的肉搏战中,600名日军士兵毙命,战壕里、掩蔽部里,横七竖八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

朱可夫的合围计划只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接着便开始了歼灭被围日军的战斗。8月26日,日军的一次解困企图被打退,主要是靠坦克第6旅打退的。8月27日,日军的突围企图也被粉碎了。空军部队成功地阻止了敌人向作战地区调集新的预备队。仅8月24日和25日两天,苏军飞机出动了218架次,进行了10次空战,击毁日机74架。

朱可夫是个急性子,他不允许采取将敌人团团围困,迫使其投降的消极办法,而是发动一系列进攻,不断地消灭敌人。南部集群承担主攻任务。它在8月27日发动的进攻,成功地夺取了沙山和绿色高地,扫清了海拉斯台音河南岸。与此同时,从背后和两侧对雷米佐夫高地发动了进攻,但直到8月31日才终于占领了这个地区。

在这次攻势的最后阶段,朱可夫再次表明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将领。海拉斯台青河很浅,而且到处是泥淖,敌军指望它能够保护雷米佐夫高地的南翼。但是,使日军沮丧的是,朱可夫命令工兵部队趁黑夜加固了河床,使苏军坦克部队可以从这个方向发动进攻。一天夜间,苏军坦克突然冲过河来,粉碎了日军防御,并开始巧妙地肃清孤立的抵抗据点。到6月31日晨,侵入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的日军已经全部被肃清。

1939年9月15日,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日本在莫斯科签订了一项协议,要求9月16日以前停止哈勒欣河地域的一切战斗行动。双方同意交换战俘,并建立一个委员会来确定哈勒欣河地区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满洲之间的边界。日本当局似乎受到一次痛苦的教训,于是双方都采取步骤来维持和平。从1941年4月1日,日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直到1945年苏联出兵满洲以前,两国一直避免进攻对方。

打败日本军队以后,苏联人开始大谈特谈苏联已拥有成功地使用步兵、炮兵、装甲兵和空军协同作战的新型军队。日本人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我们不了解苏联已将其摩托化部队装备到何种程度”,而且这一出乎意料的事态发展使他们大为震惊。尤其是这次战役,已向日本人证明苏联大多数地面部队,特别是炮兵和装甲兵,在火力和机械化程度方面远比日军优越。后勤方面也是引人注目的。日本人对于苏联向距离铁路终点站400多英里的战场输送并储存作战物资的能力感到十分惊讶。“苏联军队摒弃了沙皇旧军队的因袭守旧的一套作战方法,已经表明它能够依据每次战役的具体情况改变战术”。

另一个出人意料之处是苏联人就地取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先前的战斗中,俄国坦克很容易被日军象投手榴弹那样投出的汽油燃烧瓶击中着火。不久以后,苏联人开始用柴油作燃料,而且在坦克外面罩上铁丝网,这两项措施就使燃烧瓶不大容易击中这些坦克了。但是,俄国军队并没有丧失它传统的著名品质,特别是它的顽强精神。日本人评论说:“苏军比原来预料的还要顽强。”

尽管朱可夫使用装甲部队打了胜仗,但苏联人发现T-26型和T-28型坦克有某些缺点和缺陷。此后,苏联研究设计了一个新的装甲车辆序列,其中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赫赫有名的T-34型坦克。

朱可夫经受住了哈勒欣河战役的严峻考验。他和他的部队表现出比预料的还要顽强,而且一些军事理论和装备在实战条件下得到切实的应用。朱可夫回到莫斯科,备受嘉奖和礼遇。斯大林怀着感激的心情,亲自向他表示祝贺,他还荣获了苏联英雄称号。

1940年6月,苏联人民委员会颁布命令,提前晋升朱可夫为大将军衔。不久,他被任命为苏联最大的军区之一——基辅特别军区的司令员。

哈勒河战役使朱可夫赢得了国内外的注目。苏联报刊评论认为:“朱可夫在他指挥的这次大战役中,表现出了他杰出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

3.远见卓识

1940年,朱可夫被派到基辅担任大军区司令员后,由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和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组织策划了一次军事演习。

演习的总题目是:以苏联遭到法西斯德国突然袭击为背景,组织“红”、“蓝”两军的防御和战役战略总学习。苏联为“红军”,德国“蓝军”。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巴甫洛夫上将指挥“红军”,朱可夫大将指挥“蓝军”。双方各自准备,设想在苏联遭到德国突然进攻时,西部边界可以发生变化的情况,为未来的战争积累一些经验和宝贵资料。斯大林十分重视这次演习,要求各军区和各集团军司令员等所有重要政治、军事官员自始至终参加这次演习。他还多次召见演习的总导演铁木辛哥,详细询问了演习的准备情况。

在这次演习中,朱可夫率领的“蓝军”获胜,根据斯大林的建议,总讲评在克里姆宫里进行,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报告了演习的经过,当他谈到双方力量对比的数字和“蓝”军在演习开始阶段的,特别是坦克和空军的优势时,斯大林不禁打断他的话说:“参谋长同志,不要忘记,决定战争的胜负的因素除了数量上的优劣,还有指挥员和军队的作战艺术。”

演习讲评的第二天,斯大林召见了朱可夫。斯大林对朱可夫在这次演习的表现很满意,又加上他先前对朱可夫的印象良好,于是他以政治局的名义认命朱可夫接替梅列茨科夫,担任总参谋长的职务。

朱可夫上任后,苏联的国际形势已经岌岌可危,德国军队进攻苏联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但是斯大林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认为:德军对苏战争中首先是力图占领乌克兰和涅茨克河域,以夺取苏联最重要的经济地区,夺取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克的煤,以及高加索的石油,因为这些重要的战略物资是德军进行长期、大规模战争的基础。由于他错误地判断了德军的进攻方向使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斯大林忽略了德军赖以称霸欧洲的“闪电战”,而1941年6月,希特勒统帅部选定的主攻方向又恰恰在斯大林没有预料到的西部方向。希特勒在白俄罗斯方向集中便用了最强大的陆军和空军集团,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攻破莫斯科。

朱可夫通过详细的侦察得知,德国法西斯军队已经在苏联西部边集结了大量军队,形势十分危机,朱可夫决定调动部队,针锋相对。但是斯大林仍然犹豫不决,他怕触犯德国,影响两国关系,又怕给德国抓住把柄以发动战争,斯大林为了延缓战争发生,保持国内和平费尽了心思,但战争还是来了。

1941年6月20日深夜,基辅军区参谋长向朱可夫报告,从一个德军投诚司务长口中得知,德军已经进入出发阵地,德军将在6月22日凌晨全面发动进攻。

6月22日凌晨3时零7分,黑海舰队司令奥克恰面里海军上将报告,有大量来历不明的飞机正向苏联海岸接近。3时30分,西部军区报告,德军空袭白俄罗斯的城市。3分钟后,基辅军区报告,乌克兰的城市遭到空袭。3点40分,波罗的海沿岸军区报告,敌机空袭考那斯和其他城市。

战争终于爆发了。德国政府已正式向苏联宣战。直到此时还犹豫不决的斯大林在朱可夫和铁木辛哥的力劝下,才勉强下了命令任朱可夫担任西南方面军统帅部代表,立即动用各边境军区所有的兵力猛烈还击敌人的进攻,制止其继续前进。

朱可夫雷厉风行,在与斯大林谈话后40分钟就已经乘上飞机起飞了。他于22日黄昏时分,赶到了位于基辅市中心的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大楼。赫鲁晓夫正在等他。两位老朋友此时相见,倍感亲切。赫鲁晓夫关切地说:“不要再往前飞了,否则有危险。德军飞机总是追逐我们的运输机,应当坐车去。”朱可夫听从了赫鲁晓夫的安排。

随后,朱可夫乘车到塔诺波尔去,那里是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斯上将的指挥所。深夜时分,朱可夫赶到目的地。下车他顾不上和高级军官们寒暄,立刻要通了瓦杜丁的电话。

瓦杜丁报告说:“到6月2日此刻,尽管采取了有力措施,总参谋部仍无法从各方面军和空军司令部获得我军和敌人的准确情报。”

朱可夫亲自赶到担任主攻任务的机械第8军(军长利亚贝舍夫)的指挥所。这位军长是朱可夫的老部下。利亚贝舍夫拿着地图向朱可夫报告了部署,安排干净利索,句句击中要害。

这时屋外传来一阵飞机俯冲的尖叫声和炸弹声。朱可夫看到利亚贝舍夫和在场的军官们都有条不紊地工作,就像在野外习时一样。朱可夫心中暖融融的,心想:“真是好样的,到底还是老部队过硬,有了这些人,我们是不会打输的!”

6月24日,按照统一部署,机械化第8军在别烈斯贴奇科方向转入进攻,机械化第15军在腊迭霍夫以东进攻。这两个军的出色战斗,使德军第1装甲集团的第48辆摩托化军陷入十分危急的境地。德军统帅部调动了全部空军到这一地域抗击苏军的反突击,才使第48摩托化军免遭全军覆没。

在朱可夫的指挥下,西南方面军胜利实施了最初的一系列反突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在这一天的日记里写道:“敌人以大量坦克兵力在第1坦克集群的侧翼转入进攻。”

对这次战斗,朱可夫并不甚满意,他认为,如果他手中有更多的航空兵用来与机械化军同作战,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朱可夫分析:莫科斯方面的德军,由于损失太大,短期内不可能实施战略进攻;列宁格勒方面的德军,在得到兵源补充之前,也不可能夺取列宁格勒;乌克兰的德军正在与苏军对峙,朱可夫认为,苏联最薄弱的是中央方面军,德军很可能利用这个弱点向西南方向军的侧翼实施攻击。

当斯大林召见朱可夫时,朱可夫根据当前敌我形势的分析,建议首先加强中央方面军,至少还要增加3个集团军。西南方面军必须撤过第聂伯河,把兵力集中起来,避免被敌军包围。

放弃基辅,在西部方向马上组织兵力夺取叶利尼亚的突出部。

对于当时的苏联人来说,基辅意味着生命,他们对这个地方倾注了太多的感情,自然朱可夫这个建议无异于在斯大林头上丢了个炸弹,不明形势所迫的斯大林生气指责朱可夫完全在乱弹琴。

1941年秋,朱可夫大将在列宁格勒前线。以后的事实证明朱可夫是完全正确的。基辅会战历时一个半月,最后以苏军惨败告终,65万苏军官兵被俘,大量物资装备落入了敌人手中。

8月中旬,朱可夫率部向叶利尼亚地区的德军发起进攻。战斗异常激烈,双方在所有地段同时展开激战,德军企图以密集的大炮和迫击炮火力阻止苏军进攻,朱可夫则成竹在胸,沉着应战,下令动用所有的飞机、坦克、大炮和新研制的“喀秋莎”火箭炮猛烈还击。

9月6日,苏军最终攻占了叶尼亚,歼敌近5个师,共5万余人,这是苏德战争开始以来苏军取得的第一次重大的胜利,苏军的士气空前高涨,坚定了战胜德军的信心。

朱可夫又被斯大林召回莫斯科,派往形势危急的列宁格勒。

4.保卫列宁格勒

列宁格勒原叫彼得堡,是彼得大帝在1703年建立的“西方的窗户”,此后一直作为俄罗斯的帝国首都。

正是在这里,俄国的共产党于1917年11月夺取了政权。列宁格勒是苏联第二大城市,有300多万居民,是苏联最重要的海港和重要的工业、文化中心。

列宁格勒的重大意义,苏德双方都十分清楚,1941年7月,希特勒就决定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夷为平地。8月底,西北方面的德军进逼列宁格勒。9月8日,德军完成了对宁格勒的包围,并开始收紧夹攻的铁钳。

负责驻防此城的苏军统帅伏罗希洛夫彻底感到绝望,他甚至跑到火线上,希望被德国人打死,苏军士兵的士气也极为低落。斯大林不得不重新启用朱可夫,要他来保卫列宁格勒。

朱可夫上任后立即着手整顿士气和纪律问题。他一到前线就发现第8集团军纪律松懈,如同一盘散沙,有些师长没有接到命令就擅自退出战斗,不少战士一听到枪声就跑,朱可夫认为对于这些状况必须采取最严厉的措施。

于是他颁布命令,凡是失职者都要处决。为了使命令具有威力,他逮捕并处决了一批投敌叛国的擅离职守的军官和士兵,并将一些不良风气弥漫的连队解散,士兵重新分配。对军队机关中不负责任、形式主义严重的不良作风,朱可夫也大力整顿。

经过整顿,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朱可夫精心制订了一个加强城防的计划。苏军在最危险地段和战略要地集中了大量的高炮、舰船,并调集兵力建立了纵深防御。

朱可夫和高级将领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高度紧张的气氛中,朱可夫显得态度烦躁。但他对士兵们仍旧保持友好的态度,对于那些没有责任感的军官特别是中高级军官则大声训斥。

朱可夫的精心防御有效地阻止了法西斯军的进攻步伐,这使希特勒大为恼怒,他下达命令猛攻列宁格勒,即使不能用武力取胜,也要用封锁的把城里人困死,然后将城市摧毁。

朱可夫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了,他手下的军队不但要进行残酷的防御战斗,还要应付空袭、炮轰,而且还要应付更严重的饥饿。

为了加强防御,朱可夫把全城分为6个防御地段。每个地段都建立了以营防御区为基础的坚强阵地,此外,又组织了所有的妇女在全城修建路障,在城周围挖防坦克堑壕。

朱可夫在进行地面防空建设后,还作了最坏的打算,就是德军突入列宁格勒后的应变措施。朱可夫命令在工厂、桥梁和公共设施内部安装了地雷,如果敌人进入了城市,把这些建筑物连同敌人一同炸掉,朱可夫还给居民们发放了武器弹药,做了大量的组织发动工作,使列宁格勒变成了一座攻不破的保垒。

由于固守列宁格勒的苏军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尽管苏军在城市周围某些地段发起的反攻未获成功,但他们得以与进攻的德军对峙达50天之久,打破了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夹攻、以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到9月底,列宁格勒几个方面的战线都处于稳定状态。

德军为了“彻底摧毁”列宁格勒,除了陆地上封锁外,还进行了系统的炮轰和飞机轰炸。

第一次轰炸是在9月8日,但规模最大的则是9月21~23日的轰炸,约有400架轰炸机参加了他们选定的主要轰炸目标,企图摧毁喀琅施塔得要塞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

朱可夫在作战役准备。9~10月,德军的飞机进行了数百次袭击。虽然,这些轰炸未达到目的,但毕竟给朱可夫及军带来了极其困难的局面。后勤供应基本中断,只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被称为“生命之路”的拉多加湖水道。通过这一水道进的食品和弹药只能最低限度地满足官兵们的需要,特别是粮食的需求更加恶化。9~10月,居民的面包定量先后降了5次,11月下旬降到最低限量,即高温车间的工人每人375克,一般工人和技术人员250克,职员和儿童125克。可以想象,这么点粮食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不少妇女在挖工事时,饿得一头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工人安装机器时,一下子倒在机器上再也唤不醒了。为了节省体力,对路旁的尸体,人们也懒得去进行安葬。

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红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仍然英勇作战,一次又一次把红了眼的德军打退到他们的进攻出发地。到9月底,敌人终于相信,列宁格勒的防御十分坚固,依靠现有兵力是无法摧毁它的。剩下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围困列宁格勒,企图使苏军丧失战斗力,不战而胜。

可德国的企图最终还是失败了。1943年3月初,苏军开始全线反攻,终于结束了长达一年多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空前的,它不仅坚定了苏联人民必胜的信心,打击了德军的气焰,而且牵制了德军大量的兵团,对其他战场形势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朱可夫对于这个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确是功不可没。

5.莫斯科会战

1941年10月上旬,德军知道列宁格勒是攻不下的。于是,集中了100万多人、1700多辆坦克和1900门大炮,在空军掩护下,又对莫斯科发动了猛攻。

斯大林又一次将这场关系苏联生死存亡大战的指挥棒交给了朱可夫。

10月10日,斯大林给朱可夫打来电话,正式通知他,最高统帅部决定任命他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最后,斯大林以命令的口吻在电话中大声说:“赶快把一切都抓紧干吧!”

很快,朱可夫就接到最高统帅部于1941年10月10日17时发布的命令:

1.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防方面军合并为西方方面军。

2.任命朱可夫同志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

3.任命科涅夫同志为西方方面军副司令员。

4.任命布尔加宁同志、霍赫洛夫同志和克鲁格洛夫同志为西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

5.朱可夫同志于1941年10月11日18时开始指挥西方方面军。

6.撤销预备方面军指挥机关,用以补充西方方面军和莫斯科战线的预备队。

接到命令后,朱可夫立即出发去西方方面军司令部。方面军司令部临时设在几个帐篷内,朱可夫走进帐篷后立即投入了战役的组织工作。

熟悉朱可夫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意志坚强、处事果断、具有杰出才干和天赋的人,也是一个要求严格、持之以恒、目标明确的人,所有这些品质对于一个精明强干的军事首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莫斯科会战最激烈的日子里,朱可夫的严厉粗鲁几乎达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可正是由于他的个性品质,才使他在国家与民族危难的时刻,能够挑起挽救莫斯科和整个国家的千斤重担,能够组织起保卫莫斯科的有效防御。

朱可夫以他特有的充沛精力和工作效率,开始实施这新的使命。他通过实地考察军情,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方针:莫斯科正西方面组织了一条牢固的防御带;加大纵深防御,建立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随时听候调动;组织有效的地面和空中侦察,以加强对方面军各部队的指挥;安排好军队的物资保障;增强战士们必胜的信心。最让朱可夫头疼的问题是兵力不足,现在的部队根本无法有效地驻守136公里长的防线。最高统帅部竭尽全力从其他地方调集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40个炮兵团,以解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莫斯科几十万居民不分昼夜地构筑保卫首都的防御工事。他们修筑了7.2万米长的防坦壕、近9万米长的峭壁和断崖,设置了5万多米长的障碍物地带,挖掘了近12万米的战壕和交通壕。这些用居民双手挖出的300万多立方米土壤,建立起一个颇为壮观的环形防御圈。

前线的苏军官兵知道,全国人民都在为保卫莫斯科作最大的支援,这种军民同仇敌忾的团结精神,是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鼓舞力量和坚强支柱。

11月上半月,苏德军队双方都作了新的调整和补充,莫斯科附近一场更大规模的生死决斗即将开始。

11月15日清晨,德军从北面、南面、西面对莫斯科发起了猛攻。

德军的总的战役计划是:第9集团军牵制加里宁方面军并进攻克林,从北面包围莫斯科;第2集团军牵制西南方面军并占领图拉,从南面包围莫斯科;第4集团军在西面消灭莫斯科附近的苏军。然后入南、北包抄,在莫斯科以东会师并完成包围,最后几个集团军同时配合,正面进攻,一举占领莫斯科。

在11月16日以后的几天里,形势对苏极其危险,德军不顾一切动用强大进攻力量。用坦克开路,对苏军实施沉重的打击,苏军的兵力显得非常薄弱。

虽然在前几天残酷的战斗中,苏军损失惨重,但他们却以顽强的抵抗阻止了德军向莫斯科的推进。在德军方面,虽然战线向前推进了,但是种种不祥之兆却弥漫在军队中。连续作战的疲惫和日渐寒冷的天气成为德军面临的两个大敌。最让德国士兵不安的是,由于战线过长,使得补给品奇缺,尤其是冬装非常缺少。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德军士兵只穿单薄的军服,冻得瑟瑟发抖,浑身僵硬。

从11月中旬起,其他战区的苏军相继展开了一些反攻,牵制了德军的兵力,支援了莫斯科方面的防御战。然而,虽然德军进攻受阻,但是对莫斯科的威胁仍未减轻。德军继续缓慢地向前推进,日益逼近莫斯科。

最高统帅部经过仔细的分析,通过了朱可夫的反攻计划。

在苏军大反攻前夕,苏德双方在莫斯科附近的兵力情况表明并不利于苏军:苏军有110万人、7652门大炮、274辆坦克、1000架飞机;德军共有170万人、1.3万门大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

但朱可夫分析,德军人数虽多,可战线拉得过长(长达1000公里),两翼的突击部队相距200公里,兵力分散。而苏军则比较集中,可以集中局部地区的优势兵力打击敌人。

1941后12月6日早晨,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从莫斯科南、北两面开始了反攻,几乎在同一时期,友邻方面军积极配合,苏德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战斗。经过10天的激烈较量,使已经削弱和极度疲惫的德军遭受重大损失,他们不得不在苏军压力下节节后退。

希特勒得知德军败退的消息后大发雷霆,歇斯底里地禁止前线部队继续后退,并答应补充部队。

然而在苏军英勇无畏的进攻下,到12月底,德军已经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

在莫斯科会战中,朱可夫指挥的西方方面军歼敌50余万人,击毁或俘获1100辆坦克、2500门大炮、1.5万多辆汽车和其他装备。德军被击退了150~300公里,红军解放了1.1万个居民点,赢得了战役的全面胜利。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是德国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它打破了希特勒“闪电战”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在此之后,德军的有生力量大大削弱,它在世界各地的侵略战争也终于开始走下坡路了。而苏军却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士气高昂。

朱可夫作为拯救莫斯科的英雄,在这场举世闻名的战役中名声大振,被斯大林称为“胜利的象征”。

6.争夺斯大林格勒

“闪电战”美梦的破灭,使德军无力在苏德战场上发动全面进攻,希特勒被迫采取重点进攻的战略,他把眼光盯上了斯大林格勒。

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是先夺取斯大林格勒,占据这个重要战略要地和战略物资基地,然后由此北进莫斯科,对莫斯科形成夹击之势。

德军在苏德战场的南部部署了150万以上的兵力,其中“南方”集团军群共97个师,90万人,又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

动用了12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640架战斗机,于1942年6月28日发动了对斯大林格勒总攻。

为减轻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压力,9月3日早晨,经过炮火准备,苏联第1集团发起了反攻,但是只前进了几公里就受到德军的有力阻击而被迫停了下来。

9月5日拂晓以前,如同朱可夫所估计的那样,斯大林格勒附近并没有发生特殊事件。按预先计划,9月5日早晨,苏军炮兵和航空兵开始火力准备,随之发起了攻击。但德的阻击仍很顽强,经过一天的交战,苏军进展甚微。

由于苏军这次大规模的反击,迫使德军把大坦克、炮兵和摩托化部队从斯大林格勒附近向北调动,从而延缓了攻击斯大林格勒的速度。

德军用在斯大格勒方向的兵力有50个多个师,其中用来直接攻击市区的有12个师,共17万人。他们拥有500辆坦克、1700门大炮和迫击炮。

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虽然合起来有120个师,但是人员编制严重缺额,许多师只有编制人数的20%~25%,有的只有800人。实际上负责防守市区和西南一带的主力第62和64集团军总共只有9万人、1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20辆坦克。在市区争夺战中,德军的兵力和武器上是占优势的。

9月13~15日的3天,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十分艰难的日子。争夺战中,德军在兵力和武器上是占优势的。

争夺市区的激战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全市的街道和广场变成了激烈的战场,有些重要据点被反复地争夺,第一火车站的争夺战持续了一周之久,曾13次易手。

德军不顾一切,一步步向市中心逼近。苏军似乎有些支持不住了,兵力每时每刻都在减少。但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人民群众的支援和配合下,战斗意志无比坚强,只要德军一向前推进,就以顽强的阻击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这场殊死的战斗中,值得一提的是苏军战士为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表现出的那种可歌可泣的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苏军的顽强使得德军精疲力竭,一筹莫展。

战前,德军十分蔑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力量,但受到意想不到的痛击之后,他们就逐渐感到恐惧和悲观起来。

经过连续13天的战斗,德军在9月25日占领了市南和市中心的部分地区,并且前进到伏尔加河河南,几乎每一个渡口都被苏军强大的火力控制着,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个大战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巷战在这里展开了。

朱可夫命令红军战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城市,每一幢房屋,只要有苏联军人,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成为敌人攻不破的堡垒。

为了适应战争形势,朱可夫下令在部队中组织新战斗单位——突击小组。

尽管炮火连天、弹片横飞,被炸毁的工厂却成了苏联人的抵抗中心。朱可夫在纷乱复杂的战争形势中,再次显示了他惊人的预见性。

他分析后认为:尽秋敌人暂时处于进攻,但苏联红军的顽强设防使他们很难完成既定目标,而随着时间的拖延,敌人的补给将越来越困难,恶劣的天气也将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困难。

德军攻打斯大林格勒市区的战斗从9月13日开始,到11月18日结束,历时两个月。

朱可夫制订了“天王星”反攻计划;苏军从斯大林格勒西北部和南北两线向中心反攻,合围在那里的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为了迷惑敌人,朱可夫又实施了一系列漂亮的伪装措施。10月中旬,当德军的进攻陷于停顿之时,斯大林格勒前线各方面军接到命令,停止开发具有攻势的作战行动,命令中详细地讲述了如何安排冬季的防御。如何构筑工事,如何在支撑点储备粮食、弹药等。与此同时,苏军正在秘密地把部队不断调往准备实施突击的方向。

德军情报机关上当了,他们坚信苏联军队不会发动反击。朱可夫以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使红军赢得了难得的战略主动。

1942年11月19日7时30分,隆隆的炮声宣告了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进攻德军的战斗正式打响。苏军大反攻的序幕拉开了。

在斯大林格勒西北部,苏军西南方面军的3500门大炮直射德军阵地,然后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先导,突击德军的薄弱阵地。

面对苏军强大的攻击压力,德军陆军参谋长建议从斯大林格勒撤军,加强后方,巩固新前方,然后进攻发动突击的苏军。

但刚愎自用的希特勒听到撤军的建议暴跳如雷,驳回了德军陆军参谋长的建议。德国纳粹元首的顽固,给了朱可夫实施其战略计划的机会。

经过10余天的激战,到11月30日,苏军已完成了对德军共22个师33万人的合围,将其压缩在1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面对合围数量如此之大的德军,斯大林十分担心德军发起突围反攻,苏军会支持不住。

朱可夫再次分析了战争态势。他认为以德军目前现状,是不会轻易冒险突围的。但是如果有其他军团的辅助突围,情况就不好说了。当前最紧迫的是防止其他地域德军的支援,主要是防止德军顿河集团军前来解围。

就在苏军分析怎样消灭德军的同时,德军也在积极想办法解围。曼斯坦因元帅计划由德顿河集团军群的主要兵力发动进攻,支援第6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另外,秘密派坦克师来支援。

曼斯坦因元帅得意地把这一作战计划命名为“冬季风暴”,妄图以此摧毁苏军的包围。可惜他的计划与朱可夫的分析如出一辙,朱可夫已经对此做了精心的准备,设计了整套“包围打援”方案,不仅打退了前来支援的德军,还将包围的德国压缩在更小的范围之内。

朱可夫在近卫第1集团视察。德第6集团军对自己的处境非常清楚,一再请求希特勒准许他们突围。但不甘心失败的希特勒却要求他们继续死守,他给部下打气说,只要坚守到明年春天,德军就可以展开新的攻势。

希特勒的固执为朱可夫实现战役目的创造了条件,也正是希特勒的固执最后葬送了德国第6集团军。

苏军于1943年1月10日以5000门大炮轰击包围圈内的德军,随后坦克和步兵发起迅猛的冲锋。德军由退却变成了无命令的逃跑,沿途丢下成千上万的尸体。不到6天,德军的阵地又缩小了一半。1月24日,德军元帅保卢斯再次电请希特勒允许立即投降,但是他得到仍然是“不许投降”,要死守阵地,“直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的命令。

到1月25日,德军被击毙、击伤和被俘者已超过了10万人。苏军又把包围圈缩小到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3.5公里的地段上。

2月2日,被围德军全部被歼灭,历时200天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以苏联红军的英勇胜利而告终。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苏军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德军则走向灭亡。

朱可夫因为立下了不世功勋被授予苏沃洛夫一级勋章,其后面标有“第一号”的字样。朱可夫这个伟大的胜利之神,扭转了苏德战争的局面。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吹响了苏军战略进攻的号角。在1942年至1943年之交的秋季战役中,苏军共消灭了德军100多个师,迫使德军在整条战线上后退了600公里。

7.全面胜利

苏联红军经过了1943年的反攻和1944年总攻后,已经挺进到了希特勒的老巢柏林。

1945年4月5日,朱可夫向所有的集团军司令等各级军队的指挥员宣布了斯大林的命令:从1945年4月16日凌晨发动总攻,包围法西斯德国的老巢——柏林,粉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柏林上空升起胜利的旗帜。

当时在柏林地区,敌人还有214个师,其中有34个坦克师和15个摩托化师,共有100万以上的军队、1.04万门大炮、1500辆坦克、3300架飞机,除此之外陆军总司令部队有8个师,柏林市民还组建了200个人民冲锋队营,守备部队超过20万人。

苏联红军也调集了所有的有生力量,与德军相比,在兵力和装备上都占有优势。1945年4月16日凌晨3点时,苏军向柏林发起了总攻。

首先炮兵开火,万炮齐鸣,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在战役的第一天,就向敌人阵地发射了80多万发炮弹和迫击炮弹,其中50万发是在头25分钟发射的。朱可夫精心策划了这种前所未有的猛烈的短促的炮火准备。使敌人惊慌失措,德军为此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调集到前沿阵地的德军处于毁灭性打击之下。

德军一发炮弹都没有打,只有几挺机枪响了一阵儿,朱可夫当机立断,命令地面部队进攻。

立刻,苏军几千枚五彩缤纷的信号弹升入天空,接着140部功率强大的探照灯一下子都打亮了。这又是朱可夫创造性的一个好主意,强烈的电光把德军阵地照得通明,德军士兵被突如其的强烈光柱照得目眩眼花、心惊胆颤。他们认为这又是苏军的什么新式武器,在探照灯的照耀下,原来掩藏在黑暗中的德军目标暴露无遗,苏军的炮兵趁势猛射击,步兵和坦克也协同一致地冲了出去。

苏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德军前沿部队完全被掩埋在一片炮火的海洋之中。在两军之间,掀起的烟尘就像一道厚厚的烟墙矗立在空中,有的地方连探照灯的强光也照射不透。

在交战的第一昼夜,苏军出动轰炸机达6550架次以上。发射炮弹123.6万发,也就是说2450车皮的炮弹,近9.8万吨钢铁,都落到了德军的头上。纵深8公里范围内德军的防御基本被摧毁或受到强大压制。德军部队受到苏军如此凶猛的攻击后,被迫退到泽劳弗以东的高地。

泽劳弗高地处在苏军向柏林进攻的途中,高地四周地势险要,向东的坡面陡峭,它的后面是一片高原。

在战役发动之前,朱可夫和他的部属对泽劳弗高地一带地形的复杂性估计不足,他没有料到德军在高地的反面斜坡上隐蔽的兵力和武器很不容易被苏军的炮火所损伤,所以德军可以凭借这一地势组织起苏军难以攻击的防御。

在泽劳弗高地前,苏军的坦克滚滚而来,前面的一批坦克燃烧起来,后面的仍在继续前进。苏军士兵从浓密的大火中在喊叫着向高地上爬,前面的一群倒下,后面的继续喊叫着往上冲。在德军士兵看来,苏军士兵好像发了疯一样。

这种无畏的进攻气势,对德军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可怕的心理震慑。此时的德军已经经受不住朱可夫部队狂潮般的攻击,开始从泽劳弗高地向柏林退却。到4月18日早晨,这个被称为“柏林之锁”的高地被朱可夫的部队打开了。

4月20日,在四面楚歌中,希特勒迎来了自己56岁的生日。在这之前他的情人爱娃·勃劳恩,也从阿尔卑斯山的别墅里公开地来到了他的身旁。她是一位身材苗条、容貌秀丽的金发女人。平时她很少露面,由于她性情随和、寡言少语,很得希特勒的喜爱。此时,她已经下定决心要同希特勒死在一起。希特勒的生日纪念活动是在地下室里举行的。

希特勒原以为他可以留在柏林,鼓舞士气,以图东山再起。可是朱可夫部队的迅猛进攻彻底粉碎了他最后的美梦。

走投无路的希特勒呆在地下室里踱来踱去,手里摇晃着被手汗浸湿得快要破碎的地图,焦急地等待着援兵的消息。可怜的希特勒不但没有等到什么好消息,却收到了给他和所有在场的人致命的报告:第三帝国的2号人物戈林和最“忠诚”的党卫队全国总队长希姆莱背叛了希特勒。

这个消息标志着第三帝国的末日真正来临了。此时,希特勒作出了他一生中最后的决定:他要在黎明时与情妇爱娃·勃劳恩结婚。

结婚仪式是在地下室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举行的。

4月30日下午3点30分,戈培尔、鲍曼和其他几个人听到元首寝室一声枪响,他们等待第二声枪响,但是却没有声音。等了一会儿,他们轻轻走进元首的房间,看到希特勒的尸体趴在沙发上。爱娃躺在他的身旁,她是服毒自尽的。

希特勒自杀的当天清晨,朱可夫的大炮向德国国会大厦开火。由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的第3突击集团军攻占了大厦的主要部分。

为了争夺这座象征第三帝国政权的庞大建筑物,朱可夫的部队和装备精良的德国党卫军部队进行了一场近距离的血战。即使在苏军占领了大厦下面各层数以后,在上面楼层的守军仍不肯投降。苏军只好一层楼又一层楼地与德军搏斗。直到夜间,苏军才终于在大厦的主楼圆顶上升起了苏联的旗帜。此时亲自指挥这一历史性战斗的库兹涅佐将军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朱可夫此时也激动不已,因为他在4年的卫国战争中,一直盼望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柏林攻克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战斗也即将结束,但朱可夫在卫国战争中多次临危受命,挽救败局所谱写的军事史的神话却永远留在了史册,他赢得了人们永远的崇敬。

1995年5月9日,二战胜利50周年前夕,塑有朱可夫元帅的纪念碑在莫斯科市中心红场革命博物馆前落成。整个塑像由最富盛名的雕塑家精心设计,外加青铜铸就。世界人民纷纷来此瞻仰,纪念名垂青史的朱可夫元帅。

同类推荐
  •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穿越密令

    穿越密令

    改命谁改让谁颠,我命由我不由天;君若犯我我犯君,天要灭我我灭天。别人穿越再不济也能成为大户人家里的高级家丁,没事调戏一下大小姐,林枫却只能穿越到茫茫草原上喂蚊子,这人生有够悲催的。但更悲催的是穿越后林枫发现自己的人生竟然都像早被人设计好一样,莫非竟然有其他穿越者提前一步为自己规划好人生?!为了解开这千年穿越者设下的谜团,林枫必须过五关斩六将,美艳多情萧皇后、仁德之君赵匡胤、好色狡诈赵光义、还有那如先知般的穿越者,谁才是最终BOSS?欲知林枫离奇人生,且看穿越密令精彩!
  •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

    历经了世事的沧桑变幻,一座座曾经辉煌壮观而又神秘无比的帝王陵墓如今是什么样子?大硕大的陵寝里面埋有什么奇珍异宝?地宫里面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和秘密?它们都被盗了吗?如果被盗,那些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都流向了何方……
  • 战匈奴

    战匈奴

    本书是一部讲述大汉与匈奴征战百年的纪实之作。两千多年前,当冒顿单于统一了自猿人时代就一直动乱分裂的蒙古高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的时候,中原即再一次陷入战乱与分裂。随着西汉帝王的东征西讨,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空前扩大,一个对匈奴进行呈C型包围的战略浮出水面。经历了数不清的波折与胜利后,汉朝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作者以麻辣诙谐的文笔、严谨审慎的态度,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于废墟间建立的汉帝国与匈奴帝国间的巅峰对决。
  •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天地闭,贤人隐,王者不作而乱贼盈天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铤而走险,虽夷虏犹尊亲也;急则生变,虽骨肉犹仇敌也。”魂飞千年,生逢乱世,后周太祖郭威是爷爷,世宗柴荣是大伯,身后还有赵氏两兄弟,看郭屹如何一步一步荣登九五,问鼎天下,誓要华夏再无靖康之耻、崖山之殇……
热门推荐
  • 绝命封魔录

    绝命封魔录

    一位神,立于乱世之末一个人,誓改乾坤之命一把剑,绝杀天地之间一段传奇,消散在风云之巅…
  • 真心直说

    真心直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之绝境逢生

    末世之绝境逢生

    宅男在这时代是普遍存在的,作为一名资深宅男,除了上学就是呆在家里看动漫,电影。而这天,发生的一切彻底的改变了我的命运
  • 抱怨是最好的礼物: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顾客满意学

    抱怨是最好的礼物: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顾客满意学

    在全球景气持续低迷,又逢中国加入WTO,国外业者正在大潜进入本国市场之际,国内业者如何赢得顾客青睐,获取顾客的忠诚,已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能否永续经营的重要课题。本书首先以何谓顾客谈起,主张应从心理与行为两方面落实顾客满意,并关注员工满意的问题,强调顾客满意与员工满意双管齐下,才能创造企业生存的利润。书中跳脱了礼貌,技巧的论述与一般概念的讲授,而从经营哲学,经营理念,经营策略的层面,为为者提供了许多具体可行的顾客满意成功之道。全书架构完整,立论精确,总结了作者十年的辅导经验与学理涵养,而且没有太多的专有名词,浅显易懂,平易近人,是E世纪业者学习顾客满意经营不可多得的入门宝典。
  • 信念左右你的一生

    信念左右你的一生

    本书重点讲了信念的重要性。信念是人生的太阳,是通往成功的天桥;信念让人充满激情,让人脚踏实地地实现梦想;信念是挑战逆境的力量,使人不断超越自我。
  • tfboys修改篇

    tfboys修改篇

    (与上次那本叶依亭的一样,但是故事内容改变了一下,鹿晗会经常出场客串的。)先声明,不要在评论区骂人!不要在评论区骂人!不要在评论区骂人!重要的事要说三遍!还有我换qq号了,有事加我这个qq好么?故事内容:刚到重庆的三人被星探挖掘成为了童星,倩倩的怪病怎么样才能治好?依亭什么时候能放下心来?都是未知数。当高冷的倩倩遇上同样高冷的千玺会怎么样?吃货丹遇上既腹黑有吃货的王源会怎么样?当大姐遇上大哥会怎么样?敬请期待~小婷的第二本书!谢谢大家捧场!
  • 血狱神皇

    血狱神皇

    千年之前,名门弟子天鼎遭强者围攻而陨落;千年之后,天鼎重生,在血域称雄,成就血皇威名;后天鼎一举打入上界,了结千年恩怨,勇闯血狱,打下赫赫威名,终成三界主宰,被尊为无上神皇!且随天鼎一起,问鼎整个天地!
  • 凤起沧溟(终结篇)

    凤起沧溟(终结篇)

    北月王朝,昭和六十九年三月,天现异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凤星降临,凤女诞生。世间传言,得凤女者得天下!特工火云,代号“火凤凰”,意外流落异世,成为云启国凤家三女。凤家三女,天生聋哑,性格懦弱,并且惨遭当朝太子悔婚。火云取代凤家三小姐,强势如昨,决定叛逃命运,决不做任人宰割的绵羊,于是离开凤家。凤云瑾疯啦……”圣都之内,酒楼茶馆,大街小巷,无不议论纷纷。提起凤家三小姐,众人闻之色变,男人捂住下体,女人捂住脸蛋……这是为何?这事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世人皆知,凤家三女,自小愚钝,天生聋哑,更在一个月前,惨遭太子悔婚。谁料,她却因此性情大变…
  • 拐个上仙:溺宠嚣张萌徒

    拐个上仙:溺宠嚣张萌徒

    传说被六界第一美男师父宠翻了天的某女很萌很清纯,百闻不如一见,群仙宴上,掠刮各种天材地宝、仙丹妙药,其女态度既嚣张又蛮横,哪听来的乖巧懂事?翌日,所有大仙都气呼呼的去找某师父——“尊上,您得为我做主啊,我炼了十几万年的仙丹,说没就没了!”躲在师父后面的某女弱弱的:“那个,我以为是糖果,就,就都吃了……”师父蹙眉,“好吃吗?”“好吃!”师父点点头,“那再去拿。”某大仙一口老血喷了出来,捶胸呐喊,见过宠徒弟的没见过把徒弟宠得这么天理不容的啊!
  • 盗圣境

    盗圣境

    他有着最上乘的身法。他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他未入圣境,却被人们称作盗圣三年前他从此消失不再偷盗三年后,他再次就业重操,这次他的目标是“天下”只为她一句:待你山河袖中藏,金銮殿上为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