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8800000036

第36章 用集中型管理体制规范兰化管理

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充分估计到石油化工改革涉及体制、利益格局调整的难度,时任总书记胡耀邦在与负责筹建石化总公司的陈锦华(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交谈时说,“成立石化总公司要把地方的企业收上来,我们报告了小平同志,说不征求地方的意见了,中央直接发文件,小平同志表示赞成,说就这样办”。为成立一个公司而由党中央直接发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过的。

1983年2月19日,党中央批准了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财政部等4部门关于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报告,决定正式组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对全国原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等部门管理的炼油、石油化工和化纤企业,实行集中领导、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对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实行统一管理。这一时期,原来分别归属石油部和化工部管理的兰州炼油厂和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同时归属中国石化总公司管理。

长期以来,人们有这样一种说法:“兰化公司是‘先有儿子,后有老子’,不好管理啊。”

我愕然!

但在翻阅了兰化的历史资料之后,我才明白,1960年,在化工部下文成立兰化公司之前,公司管辖的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兰州合成橡胶厂和兰州化肥厂都是具有独立经营资格的法人单位,再加之有独立经营资格的化工建设公司和后来的石油化工厂等如今都归属兰化公司。所以,针对先有几个厂子后有公司的历史,人们才有了上述说法。

1984年,兰化公司进行改革,实行“集中型”管理体制,这是兰化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

兰化上下许多人都认为,企业是老同志们带着特殊的感情建设起来的,几代兰化人留下了许多优良的传统,不能叫我们这一代人给毁了。

他们担心改革不好会导致企业大乱。是保持分散管理,还是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在意见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所谓分散管理,是指兰化公司分厂一级权力过大(当时都是副地级建制),存在资金分散、物资分散、人力分散、管理制度不一等现象。

兰化这样一个连同家属在内将近10万人的特大型企业,这样分散下去,怎么得了?

要改革、要集中的意见和呼声很高。

但要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思维也不是容易的事,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问题呢?

兰化出台了《兰化公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方案的核心是从公司层面建章立制。《方案》提出了以下思路和规定:

公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重大经营决策、技术经济政策、内部价格制定;

年度、季度生产经营计划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计划;

综合利用能源、燃料动力、主要原料的平衡调度;

生产装置开停和主要产品切换;

产品销售和大宗统配物资、进出口物资的统一管理;

财务统一结算、资金统一筹集分配和监督使用;

经济责任制总体方案制定和考核;

工资改革方案、工资总额核定、单位定编定员;

厂处级干部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

由此可以看出,以上大的工作方面均统一上升为由兰化公司管理。

仔细地看看上述条款吧,哪一项是不应该归兰化公司统一管理呢?

难怪时任的兰化领导如坐针毡!难怪兰化非改不可!

但是,《改革方案》同时也给二级单位下放了7个方面20条自主权。

兰化第一次花大力气、下大决心,整合了各个分厂各自独立的管理体制,把大家凝聚到大公司统一的领导之下。兰化历史上第一个“大集中,小分散”的“集中型”管理体制就这样形成了。

在使用干部上,要求干活要踏实,不能马虎;有意见可以提出来,哪怕吵架也没有关系,照样用;有缺点不怕,只要品质好、有特长;受到重用绝不含糊。

抓机关作风,先抓厕所卫生。“连厕所都管理不好,怎么能管理企业?”兰化领导要求,机关工作人员每天必须把厕所扫干净!只要深入到车间,公司领导必然要上下左右摸死角。卫生有死角,管理没死角。一个人连自己的工作环境都搞不好,还谈什么高质量的工作?

通过观察,领导们又发现,公司劳动纪律差是一大症结。早上上班,看得见人,下班时却是稀稀拉拉,没有几个人。车间竟然有几处门,有人借口去医院,有人借口去仓库领料,还有的去财务报销,反正都是借口。如果说过去的凝聚力不强,这无疑是一个典型的印证。

于是,抓出勤、抓纪律成为公司整治队伍作风的突破口。只有把作风抓好了,政令才能畅通,不然,制订那么多规章制度有何用?

计划、统计、财务等各类报表一大堆,只要是上报给公司领导看的,领导反面正面都得仔细看,还要亲自审查、计算,一份不落。领导们说:“要我签字,就是要我来负这个责任的,如果你随便翻翻就签名,出了问题怎么办?”签字的领导随身带着计数器,报表来了,自己再算一遍,几乎每次都能够找出问题来。只要是挑出一个问题,领导就把报表全退回去,重新做!“领导,哪个地方错了?”“如果我告诉你了,要你做什么!”送报表的人大气不敢出一声,乖乖地拿回去,再核算,再做表。第二次报表送上来,领导只看自己曾经挑出过毛病的地方。从此,凡是给兰化公司领导送的报表和资料,人们都不敢马虎了。从这些事上说明,工作细了,要求高了,管理严格了,是企业的进步。但这时,有人却说太严了,就提意见。“提意见也不行,还得这么干!”“我们这是在带队伍啊!如果对部下得过且过,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领导态度坚决。

于是,人们纷纷议论:“如果马马虎虎给公司领导送东西,不仅要全改,还要重新再做一遍,甚至还有面子的问题。”

于是,从公司领导到副经理到处长、科长等各级干部工作都不敢马虎了。

通过这样的措施,把人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变成一种正常思维和习惯,进而成为一种风气,形成一种作风!

“莫畏途难时日远,鸡鸣林角现晨曦。”兰化管理终于露出了明媚的晨曦。

此时,难得一见的欢笑挂在了公司领导的眼角。

公司领导们就这样把一个“严”字文章做足,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还确实没有多少钱。

当时,国家在南京要投资建设大乙烯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惊讶地说:“80个亿!?需要投资这么多钱啊?”但现在,不要说80亿,就是800亿的工程全国也有的是!

兰化公司作为新中国石化工业的摇篮,几乎所有设备都是建设初期苏联援助的。但毕竟几十年了,苏联当时的技术和设施已落后。兰化人形象地称那些设备是:黑、傻、大、粗。仅一个兰化化肥厂就占了那么多地皮,铺那么大的摊子,近5000人在干活,才能生产仅仅5吨合成氨、10吨尿素。当时,兰化职工包括家属就已经达到10万人了!改革开放后,效益为先,经营管理这样的企业本身就很难,还要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实在是太费劲了!

费劲也得管啊!

怎么做才能发展?

技术改造!

技术上不去,一切都是多余的!这点常识,当时的兰化领导们早就领教了。

那是1969年,珍宝岛有战事。我军在作战区布埋的地雷全被敌军给扫掉了,因为当时的地雷都是金属外壳。中央军委着急了,立即给兰化下达命令:务必快速生产出ABS塑料壳体的地雷外壳!用塑料做地雷外壳敌军就发现不了。ABS塑料是三元共聚形成的,那时,就全国而言,只有兰化能够生产,任务下达后,兰化成立了郭宜民厂长为组长、初世灿为副组长的研制小组进行攻关。全体研制人员吃住在研究院。研制开始后,却无法突破挤压机这一关,研究院专门抽调精锐力量,整整研究了1年,最终完成了任务。

有了这些切身的体验后,兰化更加重视技术改造问题。领导们常常不失时机地宣传技术改造对于兰化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每逢大会小会必讲:“兰化不进行技术改造的话,就是死路一条。”遂成立了兰化技术改造指挥部,归属公司直接领导。这个新成立的机构,很引人注目,注目的原因,除了它的行政级别仅比兰化公司低半格而比其他分厂都要高之外,还有他肩负的职能:对兰化“七五”期间,所有的技术改造项目统一实施管理。

兰化的领导们在谋划着兰化的发展规划、设计等工作。

1984年5月31日《甘肃日报》报道,兰化合成橡胶厂研制的电镀型ABS树脂,于5月中旬在兰州通过技术鉴定,这一产品的研制成功,扩大了ABS的使用范围,填补了我国合成材料的空白。

1986年11月14日《甘肃日报》消息,我国第一套年产2000吨的合成胶乳工业试验装置在兰化合成橡胶厂建成投产,11月6日通过部级鉴定,合成胶乳广泛用于造纸、地毯、印刷等工艺,之前,我国所有胶乳产品大量依靠国外进口。

这一时期,国家的大力支持,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给兰化带来了重大变化,过来的人,对此都感受至深。这种变化,不仅改观了兰化人的精神面貌,也提升了职工的责任意识。

1984年,兰化荣获国家经委“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优胜单位”称号;

1985年和1986年连续荣获中国石化总公司“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1987年,兰化荣获了“国家质量管理奖”这项最高荣誉。

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国有老企业的生存发展普遍进入比较困难的时期,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老工业基地正处于经历质的蜕变的特殊时期。兰化当然也不例外。

企业管理者,在历史重要的接口所作的决策往往至关重要,一般的员工,只需要把自己本职工作干好足矣。管理者却不一样,他的本职工作就是如何引领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付出的心血更多。

这一时期,兰化归属中国石化总公司。兰化的领导们,几乎是在跑北京、要项目、打嘴仗中度过的。

公司领导是中国石化总公司大院的常客,连门卫的武警战士都认识,只要兰化领导往大门里一走,那些小战士们不仅不刁难,反而“啪”地行个军礼。时间久了,兰化领导也习惯了,仿佛他们才是这里的老总似的,其实他们是来跑项目、要钱的。从中石化盛华仁总经理、阎三忠副总经理、张万欣副总经理、费志融副总经理等到下属各个部门的司局长们,都知道兰化的领导,也都知道兰化公司靠60万吨原油养活着那么多人,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企业。他们都很认可兰化的历史地位和给国家的贡献,兰化培养、输送了那么多人才,研制、填补了那么多国家空白。他们都很同情兰化眼下的状况,老企业了,困难多,需要支持。欣慰的是,兰化公司获得了中石化等部门财力、物力和政策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对兰化的发展影响非常大。

1992年8月24日,这本来是一个没有任何记忆符号的日子,但兰化人却格外珍惜。这一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甘肃省委书记、省长的陪同下,来兰化视察。借此机会,兰化领导向朱总理精练而透彻地汇报了兰化目前的境遇,朱镕基听得很专注,他非常同情地说:“兰化是我国石油化工的发源地、试验场,但许多装置并没有建在这里,所以很困难嘛!”“你们想个一揽子方案解决吧。”之后,兰化的领导又专门把朱总理引到兰化需要国家帮助解决的陈旧装置面前,进行汇报。在生产乙烯的毫秒炉(砂子炉前身)前,朱镕基问:“你们没有想到再扩大生产的问题吗?”“现在正考虑扩大建设,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吃不饱,关键是原料来源于长庆和新疆,新疆油组分重,收效低,运费高;长庆油轻,收效高,运费低。我们希望能够继续用长庆油。”“如果好,你就用啊!”朱镕基副总理回过头来对跟随的国家经委主任王忠禹说:“就不要减少兰化需求长庆油的供应量了吧!”“扩建时准备上什么炉子?”“中石化正在试产北方炉,我们还是希望继续建毫秒炉。”“既然你觉得先进,为什么不用?”“上面不同意用。”“我看你们还是用这个炉子吧!上面如果问,你就说是我朱镕基叫你用的。”朱镕基副总理这次的兰化考察之行,对兰化领导震动很大,他们没有想到铁面无私的朱镕基竟然能听进去下面的意见,而且实事求是,考虑问题善于为基层着想!总理走后,兰化的领导感觉自己仍然像在做梦,他们赶紧掏出笔,记录下现场情景。兰化人对朱镕基印象非常好。

朱镕基副总理一行考察结束回北京了。兰化的领导也马上追到北京,他们盯着总理的承诺呢!他们找到了王忠禹:“总理24日考察兰化时给我们的承诺,我们想请您帮助。”王忠禹翻开记录,果真有这个指示,他接着挂出了一个电话,事情就这样办妥了。

长庆的油保住了。

新的炉子也按照兰化人自己的规划上马了!

这段时期,兰化公司包括大化肥在内上了很多项目,这是兰化公司历史上建设项目资金最多的时期之一!

这时候,我突然觉得,人啊,胆子大点,性子直率点,真的还能够办些事情呢!胆子大有什么不好?只要他心里装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是一己私利,说不定这还是咱老百姓的福分呢!

说兰化困难,有时候还不只是困难,是太困难!在困难面前坚持向前发展。为什么?

原因有三:

其一,领导支持最重要。兰化的发展,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离不开上级的支持。中央、国家部委、主管部门、甘肃省委、兰州市委等都给予兰化重要的支持,如果没有这些支持,那么兰化要谈发展犹如纸上谈兵。

其二,兰化的职工队伍好。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曾经说过:“凡是有石化企业就有兰化人。”在兰化的兰化人,顺利时,找不足;困难时,想方法。他们有很坚强的抗压能力和吃苦精神。从兰化走出去的兰化人,在哪里都是挑大梁的,都是企业骨干。比如,在南京的扬子石化公司,从经理到工人90%以上都是兰化人。兰化人要感谢当年的那一批领导,他们确实有眼光!如果不是那时候培养、吸收了那么多知识分子,兰化要谈发展也玄。

其三,兰化有好的管理。70年代,有“学大庆”、“赶两兰”之说,后来各届领导班子,都能够“严”字当头,建章立制带队伍。如果没有这些适合兰化发展的管理制度,兰化要谈发展也很难。

这是兰化人给出的答复。

在这里,我们只是想以一颗感悟的心来审视我们曾经的历史,为的是我们的企业更好地前行;也为的是我们从中汲取思考的力量!

这一时期,兰化的领导们也在管理上花了很多心思,能够把管理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使职工感受管理、理解管理、接受管理。当然也与这一时期上马的很多项目紧密配合。

比如,兰化大化肥建设项目上马时,领导就逐层下达具体任务,引入先进的项目制管理方法,在完成任务时按照具体的管理细则再去考核;

在制定各方面的任务指标时加强管理。

又比如,兰化提出“狠反低标准,横扫老毛病,从零抓三基,发扬好传统”的行动口号,大力治理厂容厂貌,大抓劳动纪律、工艺纪律、组织纪律等。

兰化领导还借助新上项目多的有利时机,抓职工的信念教育。领导们在会上说,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职工是没有希望的职工,我们兰化要重振国有企业雄风!

20世纪90年代初,兰化职工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

当时,兰化的职工们传颂着这样一首歌谣:“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都不错。”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老百姓对这一时期兰化管理者的敬重和感激,说明了老百姓对这一时期兰化的工作是满意的。听到这首歌谣时,我想,兰化的管理者可以告慰自己付出的无以量化的劳动和用心了!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刘琦

    三国之刘琦

    一次意外,21世纪小伙子王亮意外重生到将星云集的三国时代,身份是刘表的长子—刘琦。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刘琦振臂高呼:我会成王。韬光养晦数年,赤壁之战,一鸣惊人,独霸一方,足以笑傲群雄。为了宏图霸业,他带领着自己的谋臣猛将,东征西讨,最终问鼎天下。他不做“豚犬”,而要做实实在在的“真爷们”。来吧,信“琦哥”,得永生!(PS,努力奋斗中,送上你们的推荐和收藏吧!)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吴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吴卷

    本书通过周瑜、鲁肃、吕蒙等江东豪杰的人生轨迹,从人性的角度,揭晓东吴现象背后的奥秘。
  • 血色家族

    血色家族

    风云变幻的清朝末年,群雄并起的中华民国。一段段英雄的事迹,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从太平天国到甲午战争,从清朝灭亡到民国垮台,短短近百年,体现了无数的腥风血雨。一个普通的家族,为你书写出那一段血色历史。望各位读者多多批评,景轩作为一个新人必不胜感激.......转载自17k小说网
  • 中国后妃传

    中国后妃传

    本书以历史为依据,将后妃们的真人、真事还原。读者通过阅读可以感觉到曾经发生在皇家后花园的故事。
  • 重生之混在东晋末

    重生之混在东晋末

    田力合为男,女子合为好。男人--难人也;女人--亦好人!七画是"男",三画是"女","七"加"三"才是十全十美。于是,男人拿走七分权利,女人只有三分的反抗!男人的誓言,七分是假,三分是真。于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的外貌,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于是,男人胆大去经商,女人胆大不化妆。在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女人占去七分色彩,只留下三分给男人,于是就有了"花姑娘";在同样绚烂的内心世界,男人花七分去欣赏别的女人,只留给爱人三分的忠诚,于是就有了"花花公子"。男人七分爱数学,三分爱文学。于是,男人就用三分的浪漫征服女人,又用七分的理智掌握。我说的这些七分是真理,三分是儿戏!不信?且看赵磊这个既懒且坯的失业大学生如何纵横于东晋的男人与女人之间,打拼出自己的一世荣华!
热门推荐
  • 强盗!放下那个包子

    强盗!放下那个包子

    作为一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七年高等教育的新新人类,她,金宝贝,居然穿越到古代只能以乞讨为生!为了一个包子,她误惹强盗头头,被卷进一场王位争夺战。寨主,我的男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妃来袭:死神王爷来报道

    萌妃来袭:死神王爷来报道

    或许是地球停止转动,自己被姐妹背叛,被还不到相处一天的初恋甩,出去散步掉坑里,还穿越了,你说穿就穿吧!还掉进美男的浴池,美男问‘’你是‘谁‘’自己拍拍胸脯豪迈的说‘’本姑娘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人。。‘’
  • 法神的飞刀

    法神的飞刀

    一代奇葩景辉同学,爽歪歪进入游戏玩法师,你说法师只会拿法杖?错了!他还可以玩飞刀,货真价实的小李飞刀!这里有宿舍F4非人般的思维,有捧腹大笑的人才,有为了成神不言弃的信念,更有不再改变的纯真。天才和庸才只有一线之隔。你说行不行?我看行!蓝猫都说它行!那么,奥特曼给了我勇气,小怪兽带给我自信,此刻我与你同在,这就是我的书,我叫2弦,我为我自己代言。=======================================================================PS:满地打滚求推求收求点击
  • 美人传之冷晴

    美人传之冷晴

    她乐善好施,虽是大家之千金,依旧深明大义,以善美闻名天下。他淡泊名利,虽贵为当朝皇子,却无骄奢之气,颇得帝王的喜爱。原本看似毫无交集之人,却在命运的齿轮下,意外相遇。心狠手辣的齐妃,利欲熏心的郦妃,心善温婉的洛妃,心性大变的蓝儿……一切相遇似乎都意味着未来的艰险。深宫中祸福难料,他们将何去何从?纵然天下人皆爱金钱与名利,世间总有人将至善至美之情感奉为人生高位。
  • 抽离你的情话

    抽离你的情话

    念我们的初遇,忆过去的伤痛,我记下我们的故事,不为怨你,只为当初的本心
  • 基金操作实用技巧

    基金操作实用技巧

    本书介绍基金基础知识,基金操作流程,基金投资分析与实际操作技巧,基金投资风险控制。
  • 春锁深闺

    春锁深闺

    本以为他是出水芙蓉弱郎君,哪料竟是只披着羊皮的大灰狼?压下仇恨一往情深时,夫君又要另娶她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领导智慧方圆之道

    领导智慧方圆之道

    大凡卓有成就的领导者无不具有超凡脱俗的领导智慧。领导智慧是见微知著的眼光,是对大局的把握和操纵,是勇于决策的胆略,是举重若轻、化繁为简的手段和技巧。丰富、修练领导智慧是提高领导水平的捷径。
  • 老婆别跑

    老婆别跑

    他功成名就,需要一个听话的老婆,却机缘巧合挑上了不听话的她;她需要一个听话的老公迎接深爱的前男友,却误打误撞嫁给了腹黑的他。原以为这样的婚姻不过是一场彼此需要的戏,可谁知道越斗越沦陷。早说了我不一定会爱你,可为什么在你被贼惦记的时候,我却非要把你攻陷?爱情的字典里没有伟大的退让,只有越挫越勇,来吧,亲爱的,现在就把你拿下!从此以后一生痴缠……可是缠绵过后,为何遗落一地心伤,你若从未爱上我,初初何必要来招惹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领袖心经

    领袖心经

    卓越的企业管理者既要有超高的智商、情商和财商,还要有一定的佛商。佛教经典虽浩如烟海,但其精华都集中在了《心经》一书当中。本书作者通过对《心经》逐字逐句地解读,将佛教思想中的精华深入浅出地分析开来,并将其运用到如何提高企业领导者领导力的实践当中。为迫切需要提升自身领导力的领导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认识自我、升华自我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