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1200000008

第8章 吴汝纶家训

[撰主简介]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安徽桐城人。清末著名桐城派古文学家,曾国藩的四大弟子之一。性情恬淡,无意仕途,专心研究学问,著作有《东游丛录》《易说》《诗说》《深州风土记》《诗文集》等。

忍让为居家美德

[原文]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长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皆至言也。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译文]

忍让是居家的一种美德,你没听到过孟子说的,假如有人对我横蛮无理,一定要反躬自问,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礼,是不是不忠?如果认为只有和人争竞短长才算赢,那么就是最不聪明而自寻烦恼的。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孟子说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评析]

吴汝纶告诫其子,人生在世,免不了要与一些志趣、性格不同的人打交道,因此要努力克制自己,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他引述孟子的话,强调人的知识本领主要是从忧患中得来的。

读书先应明白做人的道理

[原文]

凡为官者,子孙往往无德,以习于骄恣浇薄故也。吾昨闻汝骂苓姐,说伯父不配作官,汝父作官有钱,欲逐出苓姐,不令食汝父之钱等语。伤天伦、灭人理,莫此为甚!世人常说长兄当父,长嫂当母,子有钱财,当归于父,弟有钱财,当归于兄。吾与尔伯父终身未尝分异,岂有分别尔我有无之理!伯父在时,吾不能事之如父,今亡已八年,不可再见矣。吾常痛心,故令尔兼继伯父,望汝读书明道理,岂知汝幼稚之年,居心发言已如此骄恣浇薄哉!伯父才学十倍胜我,其未仕乃命也,何不配之有!作官之钱,皆取之百姓,非好钱也,故好官必不爱钱。吾虽无德,岂愿以此等之钱豢养汝曹、私妻子哉!兄弟之子,古称犹子,言与子无异,苓姐,昔兄之子也,与汝何异!我若独私汝逐苓姐不与食,尚为非人,况汝耶?且汝亦为伯父继子,若尽逐诸侄,则汝亦在当逐之内矣。凡为人先从孝友起,孝不但敬爱生父,凡伯父、叔父,皆当敬爱之;不但敬爱生母,凡嫡母、继母、伯叔母,皆当敬爱之;乃谓之孝。友,则同父之兄弟姐妹,同祖之兄弟姐妹,同曾祖、高祖之兄弟姐妹,皆当和让。此乃古人所谓亲九族也。读书不知此,用书何为!童幼有时争言,吾亦不禁,独令人伤心之言,不得出诸口,较量钱财有无,悖理行私之事,不可存于心。将吾此书熟读牢记,以防再犯,并令诸兄弟姊妹各写一通。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译文]

凡是做官的人,他的子孙往往没有良好的品行,这是因为习惯于骄傲放纵刻薄的缘故。我听说你辱骂苓姐,说伯父不够格做官,你的父亲做官有钱,就想赶走苓姐,还说出不让她吃用你父亲的俸禄等话。伤害家庭间天然的亲属关系,失去做人的理性,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世人常说长兄相当于父亲,长嫂相当于母亲,儿子有钱财,应当归于父亲,弟弟有钱财,应当归于兄长。我和你伯父从未分过家,哪有什么谁有谁无的道理!你伯父在时,我没能把他作为父亲来对待,现在他已逝世达八年之久,不可能再看到他了。我常常为之痛心,所以要你兼做伯父的儿子,望你读书明理。哪知你年纪幼小,居心说话就这样骄横放纵刻薄!你伯父的才识和学问,胜过我十倍,他未能当官只是命中注定的事,有什么不够格的!做官所得俸禄,都从百姓那里得来,不是什么好钱。所以好官一定不爱钱。我虽没有什么才德,怎能用这种钱来养活你们或者只顾妻子呢!兄弟的儿子,古代称之为犹子,说的是与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苓姐,是我哥哥的子女,与你有什么区别!我如果唯独只顾你,而把苓姐丢下不管,不供给她生活物质,尚且不是人,何况你还是她的哥哥呢?而且你也是你伯父的继子,如果我应抛弃所有侄子,那么你也应当在抛弃的范围之内。为人要先从孝顺友爱做起,孝的内容不但包括敬爱亲生父亲,凡是伯伯叔叔,都应当敬爱;不但包括敬爱亲生母亲,而且对嫡母继母,对伯母叔母,都应当敬爱,这才称得上孝顺。友爱的内容包括对同父所生的兄弟姐妹,同祖父的兄弟姐妹,同曾祖父的兄弟姐妹,都应当讲和气礼让,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亲九族的意思。读书不明这个道理,读书又有什么用处呢?小孩子喜欢争上几句不要紧,我也不禁止,唯独那些令人伤心的言语,不得说出口;也不可存心去计较钱财的有无,违背道理谋私利。希望你将我这封家书中的话熟读牢记,防止再犯这样的错误,并让其他兄弟姐妹各抄写一遍。

[评析]

吴汝纶在篇中告诫其子,做官人家的子弟由于习惯了骄横、放纵、刻薄,长大以后往往缺德不成才。进而指出,为人要从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做起,否则读书就没有用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读书的本质是学习做人,若一个人做人的起码准则都没有,读书又有何用?

读书应重在循序渐进

[原文]

《礼记》不必求熟,但须求通其辞。度汝所不能明者,或是古人制度,姻伯处有注疏可借阅,再不明,亦可作书问我。读书不必过急,循序渐进可也。前改“对镜排千嶂”,仓卒为之,不为佳,其意则儿说之是也。但求身旺,不忧学荒,身不健,两日不及他人一日功也。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译文]

对《礼记》一书的内容不一定要熟悉,只要领会其语意就行了。我估计你不能明了的地方,有可能是古代典章制度,姻伯那里有解释阐发《礼记》的书籍可以借来看一看,如果还是不明白,也可写信向我请教。读书不必过急,循序渐进就可以了。我前次修改“对镜排千嶂”,时间仓促完成,修改得不是很好,其中意思则是儿子你说的准确。我希望你只做到身体健康强壮,不要过分忧虑学业的荒废。身体不健壮,则你在读书过程中花了两天的时间不如他人花一天时间的效果。

[评析]

吴汝纶在篇中强调,读书不要死记硬背,更不要强记呆记,应注意方法,“循序渐进”非常重要。进而指出,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好。总之,读书既要讲究方法,又要注意处理刻苦用功与锻炼身体的关系问题。

应以“大度”二字处世养身

[原文]

儿即在小石川,不必依人。交浅而累之过深,必将生隙。小川、宫岛、手岛等,皆勿深倚。彼果倾心结交,吾随分应之可也。同留诸君,并在彼往还之中国诸贤,皆勿与之开嫌,不与人争名,不占人颜面,即可久好。责望人不必过深,有拂意者以大度处之。汉高帝能成大事,止是大度二字。史公以“意豁如也”四字形容之,极为得理。杜诗云:“记忆细故非高贤”,虽利害得失所关,尚可一笑置之,况如来书并无丝毫为难之类者耶?儿此行以养身为主,必求高医使之诊治。若须往伊豆山热海,即可自往居之,或得一二友同行尤佳。身若改壮,病若良已,则年尚少稚,将来何事不可为!此时慎争脸伤身,吾所望在此。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译文]

孩儿你即使远离家乡在日本国小石川这个地方,也不必依赖他人生活。私交不深而连累他人过多,就一定会产生裂痕。对小川、宫岛、手岛等人,都不必深深依赖他们。他们果真倾心结交,你就应当随缘分与他们结交就行了。对同留学日本的各位同学,以及在日本往还的中国各位贤人能士,都不要与他们产生矛盾,不要去与他人争名誉,不要占他人情面,这样就能做到与他人长时间友好相处。责难抱怨他人不要太厉害,碰到那些使你感到不如意的人和事应以豁达胸怀去对待。汉高祖刘邦之所以最终成就大业,凭的就是“大度”两个字。太史公司马迁以“意豁如也”四个字形容汉高祖刘邦,是很有道理的。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说:“记住那些细微的不愉快的往事的人成不了有高度才能的人”,尽管利害得失摆在你面前,可以一笑置之不必计较,何况你在来信中并没有说到有丝毫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呢?孩儿你此行应以修养身体为主,一定要请高明医生为你诊治。如果需要居住在伊豆山热海这个地方,即可自己前去居住,或者邀约一二朋友同时居住在那里最合适。你的身体如果变得健壮,病痛如果医治好了,那么你的年纪还不是很大,将来什么事情不能做呢!此时不要做那些争虚荣而伤身体的事情,这是我对你的期望。

[评析]

吴汝纶在篇中反复叮嘱儿子在异国他乡,千万注意慎择交友,千万不要意气用事伤他人和气又伤自己身体。殷殷父子情深,跃然于字里行间。

成大器者非有远大志向和健壮身体不可

[原文]

凡出门交友,须广取众长,不求人瑕疵,不好人誉己,不争名,不忌胜己者,则自家器局扩大,可能兼集众长,若喜同恶异,则量狭而多褊衷,非大器也。汝勿时时忧贫,吾力自可供汝此游,汝尚未涉世,何必以无用为歉。譬如在家衣食一般,今尚是用钱之时,非出而自食其力之时,不但此时为养身而出,即令身体渐健,血不再发,医家谓可自由矣,仍当为费财向学之时,不宜求博锱铢,以饷父母,为此汲汲小成计也。此养志养口体之分,童而习之,岂遽忘邪?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译文]

凡是出门交友,必须做到广取众长,不要专去找别人的缺点或过失,不要喜欢别人称誉你,不要去争名利,不要妒忌才识超过自己的人,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才识和度量逐渐扩大,可以做到兼取众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如果喜好与自己相同观点的人打交道而厌恶不同意见的人,那么就是度量狭窄而偏执,不是大才的人所为。你不要时时忧虑经济紧张,我的能力自然可以供你这次游历,你还没有正式步入社会,何必为自己才能不强而感到愧疚。譬如在家里要穿衣吃饭一样,你现今还是需要花费的时候,不是你自食其力走入社会的时候,不但此时为保养身体而出门,即使身体逐渐健壮,肺痨病不再复发,医生说可以自由活动了,仍当处在花费钱财努力学习的时光,不适去追求细小的东西,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应该有急切实现自己小计划的考虑。这是你积聚志向,养好身体的任务,从小就听到这些教训,怎么突然就忘掉呢?

[评析]

吴汝纶在篇中重点教导儿子应有远大目标,不要目光短浅计较眼前处境,在做人方面要有广阔胸怀,在保养身体方面要积极主动。身体健壮,人品高尚,立志远大,不在于小有成就,满足现状以讨父母欢心,而应朝着做大学问、干大事业这个目标去努力。

西方“专门之学”才是有用之学

[原文]

汝为科举欲归,吾意汝文自可中,倘不中则命也。汝祖高文,一生不中,我乃徼幸得之,吾家恐难世得科第。今改策论,而考官无学,阅八股尚不知高下,策论则向所未学,何能定其佳恶,不过胡乱取中而已。九通数百卷,谁能悉读,以此考人,直是谬妄。上海近印此书,吾已为汝兄弟各购一部,考时须携此入场。其余外国政艺各学,亦非怀挟不可,中不中听之,不足为轻重。吾料科举终当废,汝若久在日本学一专门之学,由学堂卒业为举人、进士,当较科举为可喜。以其用实学得之,非幸获也。但通日本语便可入专门学堂,不必学普通。若英语并学,甚费脑力。能通两国语文自佳,但无专门之学,尚不为有用之大才。或但求读英文,不求能语,尚较易也。化、电、格致,恐性不相近。若政治、法律、理财、外交,吾疑读其书便可通,然用处甚大。理财、外交,尤吾国急务,若择执一业,汝自酌之。学成一门,便足自立也。吾不愿汝强学,但愿汝身健,宜体吾意。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译文]

你打算为科举考试归国,我的意见是凭你的文才自然可以考中,倘若不中则是老天爷的安排。你祖父具有高超文才,一生没有考中科名,我则是侥幸考中,我们家恐怕很难每代人都能获得科举考试登第的成功。现今科考改为策论,而考官没有真实学问,批改八股试文还不明白其高下优劣,对策论则一向没有研究过,怎么能决定考卷成绩的好坏,不过胡乱录取考生等第而已。《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九通合起来达到数百卷之多,谁人能够尽数阅读,以这些东西来作为考试内容,简直是荒谬狂妄到了极点。上海最近印刷这些书籍,我已为你们兄弟各买了一部,你参加科举考试时必须携带入考场。其余有关外国政治和工艺各门学问,也有必要带一些在身上,中不中式听其自然,不要刻意放在心上。我估计科举考试选取人才的方式最终一定会废除,你如果长时间在日本学一专门之学,从新式学堂毕业达到举人、进士之类的水平,当然比在正规科举考试下获得的功名更值得高兴。这是因为,你是用实际学问来获得的,并不是侥幸获得的。只要通晓日本语便可以进入专门学堂学习,不必进普通学堂学习。如果学日本语同时学英语,太费脑力了。当然,如能通晓日、英两语言文字自然最好不过,但如果没有专门之学问,还不能成为有用之大才。或者只求阅读英文,不重在口语说得流利,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至于化学、电化、自然科学,恐怕与你的本来习性不相接近。如果就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而言,我猜你阅读这些学科方面的书籍就可懂得其内容,尽管获得这方面的知识花的力气不多,然而用处是很大的。而且,就理财、外交这两门学科而言,尤其是我国目前急需掌握运用的,或者从这两门学科中选择一门学科学习,你自己去斟酌罢,如果能够精通这其中一门学科,就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不希望你勉强去学习,只希望你身体健康,你应当体会我的心意。

[评析]

吴汝纶尽管出身于科考旧学,但他多年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职务,对于中西两种文化的优长劣短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他反复告诫其子参加科举考试未尝不可,至于能否中式则不必过分看重。因为,科举考试选取人才的制度终究要让位于新式学堂教育。所以,他建议其子最好攻读“专门之学”,造就自己有用之才,实学之才。这其中明显地反映出吴汝纶重视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

同类推荐
  • 西部民间传奇故事

    西部民间传奇故事

    西部,既是地域的概念,又是文化的概念。从远古时代以迄,神话与传说,就装点着西部悠久而沧桑的历史,讴歌着西部艰难而不凡的岁月——
  • 中华实用对联精选

    中华实用对联精选

    对联是一种源远流长、雅俗共赏的应用文体,在古代,每当年终岁首及节日喜庆之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均撰对联除旧迎新。人们将所有的情怀、哀思和祈盼都浓缩在对联中,它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根据现代家庭及各行各业的需要,从实用的角度精选了一万三千余副对联,并按照节日、婚嫁、生育、贺寿、丧葬、宅第、行业、风景名胜、修养励志等方面进行分类,条理清晰,查阅十分方便,适合广大城乡读者阅读和使用。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 民族移民(兰州历史文化)

    民族移民(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 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凤家大小姐

    凤家大小姐

    她,当世五大家族之一的凤家大小姐,第一家族步家的准夫人,没事扮成丑女混迹江湖。当凤家面临灭族之危,大小姐强势归来,运筹帷幄,惊才绝艳!纳尼,她面临的最大敌人居然是自己未来的夫君!哼,男人,本小姐跟你杠上了!
  • 古镜奇谈

    古镜奇谈

    一样的碧水盈盈,一样的晓风残月,在古镜中掩藏了千年的故事,是否随着岁月流转,重新上演?神、鬼、怪、异,在光怪陆离中隐藏着的悲欢离合,一步步引着人走入历史的旧梦。生、死、爱、恨,前一世未了的情愿,在今生能否上演?世事无常:爱无常,恨无常,悲无常,喜无常,随生而来,莫非也要随死而去?月依旧,人依旧?
  • 懒懒王妃是杀手

    懒懒王妃是杀手

    她是一个顶尖全能的职业杀手,在一次任务中被陨石砸中,在经过无边的黑暗后,她落到了他的怀中。怀疑,误会,她毅然离开。当她再次出现时,却是光明正大为了他而去。爱他,不顾一切。为他,一屠他国!他说“你恐怕就是最懒的王妃了!不过却也是我这辈子唯一的王妃!只有你一人!”
  • 诗意人生:高考古诗词鉴赏(2010-2012)

    诗意人生:高考古诗词鉴赏(2010-2012)

    本书在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过程中,运用了一些独特而对学生有用的鉴赏方法,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几个亮点:一、在鉴赏高考诗歌时采用“以诗证诗”的方法,即利用甲诗人的A诗印证其B诗,或者用甲诗人的诗印证乙诗人的诗。二、用丰富的诗例对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情感进行类型化分析。两位作者在赏析诗歌时,总是先对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诗人情感进行类型化梳理,比如一个意象通常会表达哪几种情感。三、精美、灵动、诗化般的语言,毫无疑问地成了该书的一抹风景。赏析古典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美,似具于丹之风。
  • 《歆歆向荣》

    《歆歆向荣》

    在我的人生观中,爱需要的是不松手,而不是放手。—荣邵凡我喜欢她,但是这不关她的事,我为什么要怪她呢。—乔振宇我之所以会放下个性,放下骄傲,放下追求,都是因为那个我值得放下一切的人。一叶歆婷
  • 盛唐修真者

    盛唐修真者

    一个出身福利院在偏僻小山村任教的青年教师志愿者,因为一场洪水,意外穿越到了大唐开元年间,并运气极好的拜入了峨眉剑派,成为了一名修真者.只可惜,世事总是难料,就在他修为小成、一帆风顺之时,却因为在斗剑时出手过重打伤同门,而被逐出门墙……从高高的云端被打落尘世,前后巨大的落差,让他以为自己从此将回归凡人的身份,平淡的了却残生.却没料到,反而由此展开了自己意料之外的精彩人生……清丽脱俗的仙界仙子、温柔婉约的正道女修真、火辣率真的尘世女徒……一个个风情迥异的女子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勾画出道道温馨旖旎的色彩.然而一代诗仙、一代奸相、一代权阉、一代乱戚、一代枭雄……这一个个史上留名人物的接踵而至,却在那原本美妙的色彩上,平添了些许异样……一面是佳人似水,红颜倾情;一面是人心险恶,阴谋缠身.他,究竟该何去何从?声明:本文非11文,不喜者请绕道!
  • 化蝶之路

    化蝶之路

    楚岚本是一名事业顺风顺水,名声鹊起的美容师,无比美好的生活正向她热情的招手。奈何时运不济,意外穿越,附身于丞相府中最卑微的末等丫鬟。可这又怎样!凭借着自己高超的美容手段和过人的聪慧,照样在一群粉黛里风生水起。一朝破茧,化为最夺目的花花蝴蝶。且看这只蝴蝶如何在异时空里过关斩将,大放异彩,谱写自己辉煌的篇章!
  • 顶级操盘手

    顶级操盘手

    操盘——一件非常具有艺术性的工作,大多性格内向,不爱言语,但必定言出惊人。当然,他们的个性是职业所致,因为证券市场时时刻刻都充满着诱惑,只有先计划,再交易才能靠近好运。本书全力打造顶级操盘手的终极修炼秘密。
  • 危及人类的100场灾难

    危及人类的100场灾难

    关于灾难,人人谈虎色变。对于那些切身经历过灾难的人来说,它可能会是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梦魇;对于那些已经在灾难之中失去生命的人们,我们活着的人也只能是扼腕叹息,祝愿他们一路走好;而对于那些未曾有过此类经历的人,希望此书能让人们认识到那些触目惊心的伤痛和灾难。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