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1100000014

第14章 史搢臣《愿体集》

“撰主简介”

史搢臣,名典,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不详。

戒骄傲之性

“原文”

妇人女子,明“三从四德”者[1],十无一二。在父母膝下,性情自任,于归之后[2],便见贤愚。贫家妇女,纺绩炊爨[3],井臼农庄[4],事姑哺儿,勤劳终日。独是富贵女子,在室受双亲之庇,出嫁享夫家之安。高堂大厦,饮食多美味时鲜,穿插皆绫罗珠翠。儿女有乳媪抱领,针线有婢妾应承,家务从不经心,酿成骄傲之性,惟知妆饰一身。求全责备,竟不知米从稻出,丝自茧抽。视钱财如粪土,以物命为草芥。那管夫家经商者,有操心筹算;作宦者,有仕途艰难。若性质淳良者,尚听公姑之训,丈夫之言。有一等骄悍妇人,不知理法,不信果报,公姑丈夫,开口便伤;侍妾婢女,终朝打骂,及至逼出事端。为丈夫者,顾惜体面,焉肯令妻出乖露丑?到底仍是丈夫抵挡,竭力弥缝过去。及至事后,见儿女满前,姻亲罗列,出遣不可,警戒不从,若以大义数责,彼反轻生恐吓,又怕多事,惟有忍耐而已。愚谓经史女箴[5],劝必不听,惟有令人讲解律例,并词讼招详[6],某官审某事,某人犯某罪,使知妇女亦有罪条,王法不尽男子。而善恶报应之事,时时陈说,庶乎稍生畏惧[7],或可挽于万一也。

“注释”

[1]三从四德:中国封建社会歧视和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2]于归:旧时称女子出嫁。

[3]爨(cu伽n):烧火煮饭。

[4]井臼:打水臼米,指家务劳动。

[5]愚:我。箴:规戏告诫。

[6]词讼:诉讼。

[7]庶:庶几;也许。

“译文”

妇人女子懂得“三从四德”的,十个中间没有一两个。在父母身边,她们性情放任,出嫁之后,就可看出贤慧和愚昧来。穷人家的妇女,纺纱绩麻、烧火做饭、操持家务、管理农事、服侍公婆、养育儿女,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只是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子,在家里得到父母亲的庇护,出嫁后享受丈夫家的安乐。住的是高堂大厦,吃的大多是美味佳肴、时鲜菜蔬,穿的戴的都是绫罗绸缎、珠宝翠玉。自己的儿女有奶妈照看,针线活有奴婢侍妾去做,家务活从不放在心上,养成骄傲的脾性,只知道妆饰打扮自己。她们对别人、对事物挑剔求全,居然不懂得大米是从稻谷里打出来的,绸丝是从蚕茧中抽出来的。把钱财看作粪土一样,随意挥霍;把人命看作草芥一般,恣意践踏。她们哪里管丈夫家是经商的还有操心筹算,是当官的还有做官道路上的艰难。如果是属于秉性淳朴优良的这一种,还会听信公婆的训导,尊重丈夫的言语。另有一种骄傲泼悍的女人,不懂得情理和法律,不相信因果报应,对公婆和丈夫一开口便伤害,对侍妾和婢女整天打骂,及至逼出事端来。做丈夫的顾惜体面,怎么肯让自己的妻子出乖露丑呢?最后还是由丈夫来担当,竭力掩饰过去。等到事后,做丈夫的看到儿女站满眼前,女方的亲人们成排成队,休弃妻子已不能够,警告劝戒妻子又不听从,如果用大道理来责备,她反而用轻生来恐吓,又怕多事,只有忍耐而已。我以为用经、史、女箴去规劝必然不会听,只有让人讲解法律条文,并把诉讼的事讲清楚,某官审理某件事,某人犯了什么罪,让她们知道妇女也有犯罪的条款,王法不都是针对男子的。而有关善恶因果报应的事,应时时予以陈述讲解,也许能够稍微使她们产生一点畏惧,或许可以挽救这样的泼妇于万一。

“评析”

此篇在劝勉警告妇女不要“性情自任”,不要养成“骄傲之情”,不要好逸恶劳,不要只图打扮,要懂得律例等等方面,似有可取之处。文中对富家女易生的缺点,却剖析得颇有道理。对蛮横无理的女人晓之以法纪却也是一种开导的办法,不无可取之处。然而用“三从四德”来束缚妇女,用因果报应来教育妇女,则是封建社会歧视、愚弄、压迫妇女的反映,也是作者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的表现。

婚嫁夸奢斗靡有何益

“原文”

世人于嫁女一事,必夸奢斗靡,苦费经营,往往有因一嫁一娶,而大伤元气者,事后追忆所费,其实正用处少,浮用处多。如富盛之家,必欲从厚。与其金珠溢箧,币帛盈箱,彩轿几筵[1],极一时之盛。何如佐以资本[2],代置庄田,为彼后日之恒产乎?曾见有诗云:“婚姻几见斗奢华,金屋银屏众口夸。转眼十年人事变,妆奁卖与别人家。”殊有深味。

又有不足之家,拘牵礼节,男女俱已长成,或因赔赠无资,不肯允嫁,或因繁文无措,不敢亲迎,坐使婚嫁愆期,宁做旷夫怨女者。不思男女之情,室家之愿,原以婚嫁及时为幸,与其以仪文未备而待时,何如以迁就团圆而成事。况青春已届,年忽一年,时事变迁,又焉保将来之果如吾意耶?又有产仅中人,效颦富家[3],惟知六礼必周[4],不计家资厚薄,或称货以备钗环,或废产以供花烛,迨至入门之后[5],向之繁文缛节,转眼皆空。今之典借花销,俱成实累。夫男女毕姻,原欲其续祖妣而大门闾[6],若以一婚嫁之故,而累债耗家,虽有佳男佳妇,已苦于门户无可支持,始悔前此浪费,则亦何益之有!

“注释”

[1]筵:同“宴”,宴席。

[2]佐:扶助;辅助。

[3]效颦(p侏n):仿效追随。

[4]六礼:中国封建时代婚姻成立的手续,即纳采(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六礼以男方付给女方的身价为主要特征,是旧礼教下变相买卖婚姻的具体表现。

[5]迨(d伽i):到达;等到。

[6]妣(b佾):已故的母亲;血脉。

“译文”

世上的人对于女儿出嫁这件事,一定要夸耀奢侈,竞相挥霍,苦心经营。往往有因为女儿出嫁或娶儿媳这一件事大伤了元气的。事后他们追忆所用的开支,其实正经花费的地方少,虚浮花费的地方多。像那些富足昌盛的人家,一定做到用度丰厚。给予女儿的金银珠宝充满了箧子,钱币绸帛装满了箱子,华丽的花轿,丰富的宴席,极尽一时的盛况。为什么不用资产本钱来扶助女儿,代她购置庄宅田地,成为她以后的固定财产呢?我曾经看到有一首这样的诗:“婚姻几见斗奢华,金屋银屏众口夸。转眼十年人事变,妆奁卖与别人家。”这首诗很有一点意味深长。

又有一些不富足的人家,拘泥于礼节,儿女都已长大成人,或者因为没有钱赔嫁送礼,不肯同意女儿出嫁;或者因为对繁文缛节无法应付,不敢迎娶新娘,白白地让男婚女嫁过了期,宁可让在外面的男子娶不到妻子,在闺房里的女子得不到丈夫。不想一想男女的情爱,家庭的愿望,原本就是以男婚女嫁的及时为幸的。与其因为仪式礼节没有准备而等待时日,还不如用迁就团圆的办法促成其事。况且青春已经来到,一年比一年过得快,时势事态都在变化之中,又怎么能够保证将来的结果会如自己的意愿呢?又有那些财产只是居中的人,却仿效富豪之家,只知道婚姻手续的“六礼”一定要周到,不管家里资产的厚薄,有的借债用以准备嫁妆首饰,有的变卖田产供结婚用。等到媳妇进了门之后,以往的繁文缛节转眼都成了空虚无用之物,眼下靠抵押借来的花销都成了实实在在的负担。男女完婚,原本是想让他们延续祖先的血脉,光大门户,如果因为婚嫁事缘故而负债消耗家产,即使有好儿子好媳妇,也已经无法支持门户了,这才开始后悔以前那种浪费,那么又有什么好处呢?

“评析”

婚姻本可给青年男女带来幸福,但为结婚而不顾经济承受能力讲排场、摆阔气,以致债台高筑,元气大伤,带来的并非幸福,而是无穷的烦恼和后悔。本篇宗旨正是反对婚姻中“繁文缛节”、“夸奢斗靡”的陋习,主张“以迁就团圆而成事”。这是值得肯定的。文中将婚姻看作是“续祖妣而大门闾”的事,这是封建的婚姻观,应当批判。

往来诸戒

“原文”

三姑六婆[1],勿令入门。此辈或称募化,或卖簪饵,或假媒灼[2],或治疾病,专一传播各家新闻,以悦妇女。暗中盗哄财物,尚是小事,常有诱为不端,魇魅刁拐[3],种种非一,万勿令其往来。至于娼妓,更是不祥秽物。出入卧房,尤为不可。媒婆稳婆,不能不用,择其善者而用之,亦不可令其时常往来。

“注释”

[1]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人贩子一类女性)、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稳婆(接生婆)。

[2]假:凭借。

[3]魇(y伲n)魅:旧时迷信,用祈祷鬼神,或暗中诅咒来害人的一种巫术。

“译文”

对于三姑六婆,不要让她们进门。这种人有的称来求你施舍财物,有的来推销一些小首饰,有的来做媒,有的来治病,专门来传播各家新闻,用这些来取悦妇女。暗中偷盗,哄骗财物还是小事,常有引诱妇女成为行为不端的人,或装神弄鬼,刁拐妇女,种种劣行,不一而足,千万不要同这些人往来。至于娼妓,更是不吉祥的污秽东西,让她们出入卧室,更加不行。至于媒婆和稳婆,又不能不用,但要选择她们当中善良的来用,也不可让她们经常往来。

“评析”

篇中所言“三姑六婆,勿令入门”、“娼妓出入卧房,尤为不可”、“媒婆稳婆不能不用,只能择其善者用之”,这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时至今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男女有别宜远嫌

“原文”

“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1],不同巾栉[2],不亲授,内外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衣裳,诸母不漱裳。女子嫁而反[3],兄弟弗与同席而坐[4],弗与同器而食。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无故,不许出中门。出中门,必拥蔽其面,出入于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此《曲礼》别男女之大节[5],所以严内外而防渎乱也,有家者不可不知。

男女远别,不止翁妇、嫂叔为然。世俗惟严于翁妇,其余无别。甚者,叔嫂、姊夫、小姨、妻弟之妻皆不避嫌,近于蛮貊矣[6]。然避嫌不必相隔太远也,三步之外,止足背立可也。

男女之所以隔绝者,惟争一见。《礼》云[7]:“外言不入于梱[8],内言不出于梱。”即声音尚不容通,况颜面乎?于此见圣贤防微杜渐之意。有等妇人,意不避人,入寺烧香,登船游玩,为丈夫者,明知而纵之,其故何欤[9]?甚有好见人者,反笑避人为不大方,则惑愈甚。

谨饬闺门,人尽知之。而主家者,于服食器用之类,或躬亲备办,或介绍分劳,独于妇女抿掠脂粉,女工针线之物,每多忽略,听其自购。常见闾巷闺雏[10],朱门媵婢[11],丛竚立[12],与街市货郎,择拣粗细,夺来抢去,男女混杂,大为不雅,岂礼严内外,独此不禁欤?且所击之器,名为惊闺[13]、结绣、唤娇娘。予谓闺可惊,而娇娘岂可为若辈唤乎?深心者,当令童仆代之。

“注释”

[1]椸枷(y侏ji佟):衣架。

[2]栉:梳子。

[3]反:同“返”,此指回娘家。

[4]弗:不。

[5]《曲礼》:《礼记》篇名。“曲”,委曲周到之意。杂记春秋前后贵族饮食、起居、丧葬等各种礼制的细节。

[6]蛮貊(m侔):泛指少数民族。

[7]《礼》:指儒家经典之一《礼记》。

[8]梱(k俪n):门限。

[9]欤(y俨):语气词,表示疑问。

[10]闾巷:街巷。

[11]朱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故以“朱门”为贵族邸第的代称。

媵(y佻ng)婢:旧时陪嫁的婢女。

[12](r伽o):围绕。竚(zh俅):站立。

[13]惊闺:货郎所持之器,形如鼗而附以小钲,持柄摇之,则钲鼓齐鸣,使闺阁闻知,以代唤卖。后面的“结绣”、“唤娇娘”亦属此类器具。

“译文”

“男女不混杂坐在一起,不把衣服挂在同一个衣架上,不共用毛巾梳子,不亲手将东西递给对方,男女内外不共一口井打水,不共一个浴室洗澡,不通用床上寝席,不共用衣裳,庶母不洗下身衣裳。女子出嫁后回娘家,兄弟不要与她坐在同一席,不要与她同用一个食器吃东西。男子进入内室,不大声呼喝,不用手指人。夜晚出行用灯照明,没有就不要出去。女子没有什么缘故不许出中门,出中门必须遮掩面孔。在道路上行走,男子走右边,女子走左边。”这些都是《礼记·曲礼》区别男女的大节,用来整肃男女内外的关系,防止渎乱行为。有家室的人不可以不知晓。

男女之间要远远地分开,不只是公公与儿媳、嫂妇与小叔是这样。世俗只对公公和儿媳很严,其余就没有什么分别,甚至小叔子和嫂子、姐夫和小姨子、妻弟的妻子都不避嫌,这跟有些不开化的少数民族差不多。然而,男女之间避嫌不必相隔太远。三步之外,停下来背对背地站立就可以了。

男女要隔绝的原因,只在于限制互相见面。

《礼记》说道:“街头巷尾的议论不要带到家里来;家里人说的话也不要传到外面去。”就是声音都不能随便传播,何况是人的脸面呢?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圣贤对于男女之间的事情采取防微杜渐的态度。有这样的妇女,竟然不知避人,她们随意到寺庙烧香,登上船去游玩,做丈夫的明明知道这样不好,却纵容她们,这是什么缘故呢?甚至有喜欢见人的人反而讥笑避人是不大方,那更是糊涂至极了。

家里有妇女的人家应当谨肃闺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而主持家庭的人,对衣服、饮食、日用品之类要么亲自购置,要么传个话让人代劳,独独对于妇女用的脂粉、女工针线之类的东西,往往多有忽略,听凭她们自己去购买。常常看到街头巷尾的年轻女子、富豪之家的媵婢,三个五个一堆地站在街头与那些货郎挑挑拣拣买东西,夺来抢去,男女混杂在一起,大为不雅。怎么礼教对内外都很严,独独对这种现象不禁止呢?而且那些货郎敲击的东西叫什么“惊闺”、“结绣”、“唤娇娘”,我认为闺阁可惊,但娇娘怎么可以让这种人呼唤呢?精明的人,应当让童仆代替去买这些东西。

“评析”

本篇重点阐释《礼记·曲礼》中有关“男女有别”的封建宗法思想,从中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将男女嫌疑视为家门荣辱的大事,因而对妇女的行为举止倍加禁忌、束缚,甚至不能“坐船游玩”、上街购物。所谓“防微杜渐”,是以牺牲妇女的人身自由为前提的。但其中教诲女子不要与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不要把街谈巷议等不负责任的言论带到家里来等等,也并非没有道理。

同类推荐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纯洁如水月夜白,朦胧中芳香飘来,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 壮文论集

    壮文论集

    这些学术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公开发表过的,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其中个别地方做了一些修改、订正和补充,但不作重大改动。限于时间和个人的条件,还有若干领域自己来不及研究,例如,壮族和国内及国外民族发展民族文字的情况对比,壮文和其他民族文字的对比,都只好暂付阙如。壮文本身的完善问题、借词问题、壮汉翻译规范问题,也未能予以展开。本论文集只着重围绕推行问题进行探讨,以便给政府部门、推行单位、研究专家和广大群众提供参考。
  • 流苏与娜拉

    流苏与娜拉

    一个是流苏,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她抓住了众人虎视眈眈的范柳原,努力做太太;一个是娜拉,她重重地摔响夫家的门,踏着高跟鞋走到广阔天地里,开创新生活。她们是民国女性的典型代表,一个安稳,一个飞扬。全书以这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女人为出发点,纵观民国,随意点染,说尽民国女性的爱恨嗔痴、恩怨情仇。一篇篇短文,像一块块碎锦,傲然夺目,全部拼贴起来,真可谓是迤逦多彩的民国女性百态图。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读过本书的这些故事以后,大家应该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礼让都是人重要的品德。只有礼让了,世界才会和平,社会才会和谐,人与人之间才会有爱。
热门推荐
  • 权利的轨迹:大转折时代的政治经济学

    权利的轨迹:大转折时代的政治经济学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于政治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进行教学和研究的成果。作者在本书中采用了沿着资源配置的轨迹、以资源配置过程中所形成的实际权利关系作为研究重点的写作方法和体系。通过对于消费、生产及分配诸环节的互动研究,努力揭示权利关系形成的原因及其演变的轨迹,并对权利不对称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了对策性的思考。
  • 全能神王

    全能神王

    “哇,你居然会炼丹!”“纠正一下,不是会,而是水平相当高。”“没天理,你居然还会炼器!”“纠正一下,不是会,而是技术特别牛。”“让不让人活了,你居然连医术都会!”“纠正一下,不是会,而是厉害无比。”……“……那有你不会的吗?”“有。”“终于有你不会的了,快说,是什么?”“我不会装13。”“这还叫不会装13?我特么想打你!”“你打不过我!”“好吧,那你为什么不会装13?”“因为我本来就很牛13。”
  • 花影集

    花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长歌一笑

    长歌一笑

    经生死,历劫难,命悬一线,却又绝处逢生。隐匿的旧事,埋藏的真相。家族恩怨,权力纷争,江湖情仇。一场江湖风云,一场皇权纠纷。或爱或恨,一入红尘,谁人还能主宰浮沉。他说:“如果可以,我愿以江山换你笑颜。”她说:“如果可以,我愿以世世轮回换他十年寿命。”他说:“如果可以,我愿她从不曾入江湖,从不曾遇见我。”
  • 无尽引力

    无尽引力

    石头中的引力能量,让一介武道废柴,成为武道强者,跨入修真之列。在一个由浮空陆块组成的世界中,你可以正着走,侧着行,头上脚下倒着跑,只要你能掌握它。有热血,有yy,有奇遇,有功法,有阵符,有灵药,有法宝,有蛮兽,自然还有美女。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各种票!感激不尽!!普通群qq:(260122707)欢迎大家共同完善无尽引力!打造轻松快乐的交流平台!
  • 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

    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

    《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为读者提供了如何利用一周的时间在爱尔兰中南部进行深度旅游的独特线路。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起点,包括如今被誉为欧洲最年轻的城市科克,水晶制品成名镇沃特福德、香侬湖区……仿佛一场大戏,作者以亲历的方式,记叙了整个行程,并有很个性的推荐。
  • 时光旅徒

    时光旅徒

    尼尔森接到了新的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被卷入到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 城市妖书

    城市妖书

    她,一个都市白领。他,一只三尾狐妖。明明八杆子打不着,却偏是不折不扣的发小。一颦一笑,当时只道是寻常。迷雾重重,散尽方知她和他。谁负了谁?谁骗了谁?谁爱了谁?谁恨了谁?要来的终要来,要去的终要去。一切,只为———赤水迢迢,往生燕林。善意提醒:这是清水故事。没有廉价血浆,没有死去活来,没有投胎转世,没有浴火重生,没有一女N男,没有一男N女。幽默嘛不是太幽默,甚至带点灰暗。灰暗嘛也不是太灰暗,女主有狐妖傍身,再衰能衰到哪里去。总之,喜欢女尊文的请左转,喜欢11文的请右转,留足空间供我大呼———此处乃灰姑娘发梦试验田。
  • 透视之眼

    透视之眼

    徐青本是一位率性冲动的平凡少年,一次不平凡的际遇让他的双眼拥有奇特的能力,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改变,财富唾手可得,赌坛王者横空出世,纵意人生,笑傲都市江湖!
  • 爱你我没后悔过

    爱你我没后悔过

    女主角周婷和男主角王俊凯一系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