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03300000011

第11章 塞外飘雪的日子

2008年9月15日,夜很深了,打开电脑收到一份文友的邮件。文友告诉我,韦野先生走了。

得知韦野先生患绝症是十年前的事,他顽强地走过了十年。十年前的冬季我得知他患病即写了篇哀伤、感恩的文字,现在读这篇文字,依然如十年前那个冬夜一样深长而伤感……

1

S先生告诉我说,韦野病了。说韦野先生得了一种稀罕的、男性发病率仅为千分之一的病——乳腺癌。乍一听此,我在心底绝望着——命运真是太难纠缠了。S先生告诉我这个不幸时,我们正在冀中一个偏僻的县城文安开一个散文的研讨会,韦野先生本该来的,但他没来。他打来了贺电。会散,我即沿着县城外荒僻的乡间公路打探开往省城的火车——我决定立即赶往石家庄看望韦野。在离县城15公里外的一个小站上,我等待着刚刚开通的一趟火车,火车到达这里时已经非常疲惫了,它在小站喘息了1钟后,便又喘着粗气、匍匐着向南而去了。

我上了车,找了一个靠窗户的座位坐了下来。望着车窗外已收割完庄稼的土地,我觉着土地也十分疲惫了,散落的庄稼的枯干败叶在土地的边缘处显得十分的凄凉。我知道,此刻,在塞外已是落雪的日子……

那年,好心的塞外人要为我的散文创作召开一个讨论会。省城的许多先生、朋友们赶来了,他们说,他们看出我那时已是一棵长势尚好的庄稼苗,他们相信我日后能拔节,能结出籽粒。那年我都40岁了。我说“40岁是我生命的开始”。

韦野来了。

我们在塞外如同乡镇小站一样简陋的火车站上接他。车站上灯光昏黄而寂寥,雪花在天空稀疏地飘落,下车的人很少。人们说那是韦野。我相信对面走来的男人至少有一米八〇高。我看不清他的脸,他非常严实的围着一只白色大口罩,一直围到耳根。他很清瘦,裹着一件黑色尼大衣,雪落在他宽大厚重的镜片上。在他俯视我的瞬间,我发现他的眼窝很深,眼睛很大,眉骨很高,头发很直很硬,很长地背在脑后,是那种很洒脱的背式发型。他站在昏黄的站灯下和我们说话,声音从白色的口罩里“嗡嗡”地发出,苍重而有些嘶哑。

后来,我们知道,他感冒了很多天,他一直在发烧、咳嗽,他本不能来参加会的。那时,省城到塞外,火车没有卧铺,一律的木板座,且不能直达,要在北京永定门车站等候三个小时中转。千里之路,晨起夜落,要在路上摇摇滚滚十二个小时。然而,他来了,他和省城的几位老师朋友们来了。来了就是鼓舞,就是冬天里的春天。

2

其实,再往前推两年,我的150行的长诗《他当了矿长》经省作协主席尧山壁推荐给了韦野先生,韦野先生那时在河北日报主持文艺副刊,副刊的《布谷》版大块大块地发表着各类文学作品,我的长诗就在1983年1月发在了《布谷》版头条,很显耀很光彩的位置。那时,我真还是一个一点也不起眼、一点也没光彩的“丑小鸭”呀;那时,我是一个披头散发上班、买菜、买粮、在老镇的窑洞里哄儿子吃饭、睡觉、然后才学着写诗歌的女人呀。后来,我9000字的报告文学占据了《布谷》整整一个版面;后来,我那么多诗歌、散文发在了《布谷》版上;后来,韦野先生亲自撰写的评介我散文的5000字的评论也发在了《布谷》版上……我至今不疑,我的文学是在韦野先生主持的省报文学副刊开始了新的梯级的出发。我也至今认为,那块杜鹃啼血、《布谷》声声的田野是我文学的处女地。我在这块土地上庄稼一般成长,韦野先生就是这块土地上戴着斗笠、拄着锄把浇水锄草施肥的农夫,我相信是他最早谛听到了我成长拔节的声音的。

那时,每发表我一篇文章,韦野先生大都给我写一封信,指出我的长处与不足。1986年我写汉水女儿命运的散文《女人河,美丽的忧伤》在《布谷》版发表了,但韦野先生并不因此而放弃对这篇作品的指点,他在给我的信中写道:“《女人河》不错,但情溢于事,有点淹没心的亮度了,心再闪烁些为好。”

1986年秋天,我想写丁玲。我到涿鹿温泉屯采访,韦野先生听说后来信:“听说你要写丁玲,要写好,要突出人性,不要图解政治,深刻些。让人思考一个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在想什么,表象的和内心的。”一个月后,他又来信叮嘱:“丁玲的稿,写好后交我,要写出特点来,可以是对一个杰出的女作家的追思、怀念,也可以是反映一个时代的一个女人的脚印……”

后来,丁玲的稿没能写出,我自责了很久,我觉着辜负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太多的关心。

后来人们告诉我说,韦野先生18岁当编辑,一当就是35年,35年为人做嫁衣,35年含辛茹苦。35年有许多活跃在中国文坛的作家在《布谷》版发表了处女作,有许多省内外知名的中青年作家得到过韦野先生的帮助。韦野说,35年间因文章和他交往过的人不下千人。于是我想,这千人排起来是什么景观呢?是山峦上“呼呼”作响的森林?是田野里“突突”拔节的庄稼?

是森林对于山峦的依存,是土地对于庄稼的给予。望着车窗外广袤无垠的冀中平原,我想像着播种、收获,再播种、再收获的属于土地的轮回……

3

石市合作路韦野先生的家。

先生很长很瘦地躺在卧室的床上,犹如一棵伐倒的树。

他不断地在打呃逆。韦嫂告诉我说,他手术还算成功,打呃逆可能是化疗引起的反应。又说,医院条件很差,房间很乱。他患了感冒,昨天他们从医院回家了。

没有任何装修的简陋的家,很旧的床单,很旧的被子,韦野先生躺在那里。

我大约有两年没见韦野先生了,他的眼窝更深了,他的眼神没有一点力气了,他原本很高的鼻梁和颧骨更加棱峻了,他的头发白了那么多。

很旧的床单,很旧的被子,韦野先生躺在那里,犹如一颗倒下的树……

这棵树站着的时候是伟岸的,苍郁的,是有浓荫遮盖的。韦野先生一生酷爱散文创作。他当报社编辑35年,日子晨昏颠倒。即使这样,他病倒之前,已出版了五部散文集、三部诗集,还有杂文集、评论集、戏剧什么的。百万多字的作品兴许能说明一些什么,但我更看重的是他溶进创作里的那种生命状态。记得八十年代中期,颇有才气的青年诗人兰小宁曾在上海《文学报》撰文戏说《韦野的“散文癖”》。他说,“癖也,病入膏肓也”;他又说,“他(指韦野)谈起他的散文,如同年轻的母亲谈起自己溺爱的独生子。”

那些年,韦野先生和几位文学前贤率领着河北一群懵懵懂懂的散文男女,呼着喊着在散文路上摇摇滚滚。那些年,他五十五六岁吧?但散文人聚在一起,他便传染给你无法遮拦的青春气息。这种传染有弥漫性。一见面,他就像小伙子,异常亢奋地告诉你,他刚刚发表了什么作品;他就声高八度地向你讲述或背诵他的作品;他就迫不及待地将窝在他心中的三个五个散文题目,一股脑儿端出来,然后强迫性地给你划出一个两个或三个题目,鼓吹着让你去完成。不管你乐意不乐意,也不管你是否感兴趣。但你无法不被他感染。

他告诉你他的散文《酒花的喜剧》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时,原本很大很阔的嘴巴笑得更大更阔;他告诉你他的《灵脂米》被收进中学语文教材时,他一边用手指拢着他的背式长发一边高兴得就地打转。于是,我相信兰小宁的话:如果爱散文是“病”的话,那么,韦野先生已是“病入膏肓”。

1985年10月,河北省散文学会成立。他一举被推选为会长。做了会长的他绝对是在其位谋其政。他一边继续晨昏颠倒地编报纸,一边风风火火地创办《散文家》(后演变为《散文百家》);他四处化缘,弄到钱,就带着河北散文队伍西进太行,南下卧牛城,北上康巴草原……浩浩荡荡,轰轰烈烈;采风,笔会,研讨,评奖,请南方北方的报刊编辑来作指导,辛辛苦苦,呕心沥血。他高兴起来,就仰首大笑;抑郁起来,便低头沉默。偶有文友相遇,他便将希望与失望,得意与受挫,抑或是愤懑、伤感、失落,抑或是对文坛的是是非非,对对错错,或抨击或诅咒或评说,一顿痛快淋漓地宣泄之后,他依然率直,依然抑郁,依然烦乱,依然苦闷。唯有散文能拯救他。当一篇接一篇的散文题目挤满他的脑子时,他就忘掉世上所有的不快。

有一次我去拜访韦野,看到他窄小的客厅的墙壁上有一幅阔大的装裱好的字画。“甘为人梯”。我略知这位送字画的青年女作者。我想对于无数接受过韦野先生文学牵携的人,这四个字应该是一种涵盖;对于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的韦野,这四个字应该是一种人生慰藉;而对于河北散文创作本身,这四个字无疑是一种象征——我们许多人不都是沿着这把“梯子”一步一步攀援了上去么?

“你来看我,我很高兴……但愿手术后不再出问题……我想我还能多活几年。我今年66岁,我还能写。病好后,我还想写随笔与杂文,因为我现在还主编着《杂文界》月刊……”韦野先生躺在床上,说着上面的话便哽咽了起来。泪水窜过厚重的镜片,顺着他的脸颊滚落了下来。

4

就在这篇文章落笔的日子,塞外突然普降大雪。雪下得很大,数小时之后,塞外的城市山川便一片苍茫洁白。每年,塞外落雪的日子,我就突兀地产生着庄严,也产生伤感。我想,这雪是我心灵的一种感应了。

望着窗外满世界的苍茫,我有一种冲动。我翻找出在过去的年代里,韦野先生写给我的十几封信件,在雪天的静寂里,我阅读着这些信件。我的目光落到5年前韦野先生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

“……我只相信你是一位从苦难中挣扎成长的具有朴实美德的人,你比任何人似乎都尊重感情,尊重友谊,更尊重人格。怎能忘记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动力——相互帮助呢……可是,我给予你的太少、太轻了。我有时力不从心,有时环境不利。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仍将尽心尽力,帮助你办点力所能及的事,尽一位老同志的赤诚之心。”

写这封信时,韦野先生好像已从他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

这是一个一生苦闷多于快乐、失意多于得意的先生给予我的最后安抚。我曾在这种安抚的声音里,一天天想像着对自己做最好的完成。此刻,这声音在屋外的雪天里苍重地弥漫开来,遥远而逼近。雪天里的声音赋予我一种叙事的伤感,如同里尔克在《杜伊诺悲歌》中所叙述的对夜色的伤心……

同类推荐
  • 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战地记者,一个着勇敢的职业,一个代表着荣耀的职业,一个体现人性的骄傲的职业,一个无惧于生死的职业残酷的战争时时有,战地记者处处在。他们因为无畏,因为敬业,毅然奔赴战争最前线,接受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其中必定有许多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书介绍了当代著名战地记者的非凡经历,他们无畏的精神、卓越的贡献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本书以真实性、新性性、宏大性、可读性和流畅性的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物形象。
  •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本书以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剧作家、出版家、戏曲导演李渔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学思想中的审美文化做了9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揭示了李渔在中国审美历史上应有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将转换研究视角,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切入,进一步全面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李渔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在中国审美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意义和价值,从而作一种崭新的揭示、剖析与阐述,以期更加纵深而全面地把握李渔的文学思想。
  • 一种寂静叫幸福(华夏作家文库)

    一种寂静叫幸福(华夏作家文库)

    萧萧春雨:我深深体会到,不静下来思考,是无法写作的。天界:那肯定。你看别人坐在那里,洋洋洒洒。一个晚上写出几首或几十行的诗歌,那是好诗吗?会有好语言吗?写诗就是经历一场战争。而战争,哪有不用精力和高度思维的?
  • 他传奇

    他传奇

    本书是女作家高伟已出版的《她传奇》的姐妹篇。本书写的是12个卓越的男人的传奇人生。作者借由他们的爱恨情仇,表述情与欲、升腾与坠落、罪与罚、热的血与冷的泪,阐述人性的亮点与弱点组合的爱之传奇。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他们或在菲菲细雨中孤自吟唱,或在浪漫的暮春时节做着一帘幽梦,他们对匆匆流逝的时间充满无奈与惋惜,他们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怀着无限眷恋,他们遥想他乡的朋友,他们思念远方的双亲……他们的笔调或轻灵,或俏皮,或沉着,还或者富有哲理,无论如何,总有些油盐酱醋蕴含其中,让人几多回味,几多思索。
热门推荐
  • 豪门婚心计:前妻,别想逃

    豪门婚心计:前妻,别想逃

    她爱他所以嫁给了他,为了曾经的承诺她独守这段婚姻一年多,哪怕他身边无数女人她依旧不放弃。用尽所有力气去爱他却被他狠狠地践踏在脚下。终于她累了,乏了,自尊也没有了,她死心了,也逃离了。直到她的离开他才知道自己是真的爱上了,不过他还有机会吗?再相遇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却对他嫣然一笑。他发誓一定要把这个重新追回来,让她逃了一次怎么可能让她再逃第二次。这次他是死也不会让她离开的。喜欢的进群:152201330
  • 鬼撞铃

    鬼撞铃

    我是一名私家侦探,为了调查一件失踪案件,不得不前往中国第一鬼村,封门村,“人鬼混居,人死不出村”,人死后不能埋在村外,在死者家附近找一块空地埋葬。封门村所在的山谷名为幽灵谷并非没有缘由,就是因“沟沟有遗骨、弯弯有阴魂”而得名。这里的恐怖故事仅仅只是谣传而已吗?原本是个无神论者的我,到了那里才发现……
  • 冒牌球星

    冒牌球星

    海归球星林海,伤病治疗俱乐部全然不负责,闹翻,心灰意冷打算混个国内,膝盖旧伤腿脚不灵活。在酒后驾车偶遇乡巴佬洪天……自此,洪天就扣着冒牌球星的帽子,征战足坛!
  • 逆斩轮回

    逆斩轮回

    少年梵天因红颜之死,逆天而行,随即性情大变,逆坠入魔,一路走来,神魔闻风胆惧,仙佛遇则魂飞九天,看淡了生死轮回,他决定要改变这个令他厌恶的世界,创造一个他心中的宇宙乾坤。
  • 山村诡异闻

    山村诡异闻

    被神秘笼罩下的山村,接二连三的怪事发生。离奇的溺水孩童,神秘的水鬼为何出现,隐藏在死亡背后的真相是如何。半夜凄厉的婴孩啼哭声,午夜时分谁在敲响我家的院门,一步步,离奇背后是什么惊天的秘密。神秘的庙宇,诡异的榕树埋葬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白蛇复仇,险些害了人命,死后,为何风云骤起。这背后,是否别有端倪。水鬼再现,顿时扑朔迷离,且看人何以斗鬼。灵异事件缕见不鲜…(这不是惊悚小说,只是一本奇异录)(有兴趣的书友欢迎加入QQ辰风书友群:309418640)
  • 星际狩猎者

    星际狩猎者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br>妖兽纵横,星际猎人也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时代。<br>众多渴望在这个时代里留下名字的芸芸众生中,我便是其中之一……人类与妖兽的战争,人类与异族的战争,人类与人类的战争,混乱时代,英雄辈出。拥有一头S级驯化妖兽、体内封印着神秘射线的主角又该何去何从。本书的宗旨是:绝不让读者感到乏味,决不让老套情节折磨大家的思想。
  • 数毒之城1

    数毒之城1

    知名作家浦桦突然死去,一直追查这个事的好友雷原也突然死了,他怀疑佩奥特集团就是真凶。作为一家成功的无所不在的文化公司佩奥特集团拿下了浦桦的版权,作为浦桦的文学遗产继承人林曜晖不得不与其总裁陆沉合作,逐渐发现了另外一个匪夷所思的世界——数毒之城。
  •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一书主要讲的是普通人在和平环境中的普通生活。
  • 秦始皇修真记

    秦始皇修真记

    他出生起,就是人质二代,2岁时父亲逃回国,抛下孤儿寡母在赵国备受欺凌。其时天下被七大修仙大派掌控,世俗国家在修仙大派操控下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眼见回秦国毫无希望,他欲加入修仙门派却被拒,前途似乎一片灰暗。直到在被追杀中他无意得到了宇宙创造者的传承。灭六国,扫六合,一清寰宇。
  • 良心无价

    良心无价

    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中,作为重要道德范畴的良心,自古以来便受到重视。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明确提出了“良心”这一概念。他所讲的良心指的是“仁义之心”,亦即为人处世的善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