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3500000008

第8章 找路不如找心,问路不如问心(3)

赵州禅师曾经说过一句禅语:“佛是烦恼,烦恼是佛。”众弟子不解,纷纷前来询问:“禅师你说佛是烦恼,那么佛在为谁烦恼呢?”

赵州禅师说:“佛在为芸芸众生而烦恼。”

弟子又问:“怎么做才能免除烦恼呢?”

赵州禅师严肃地责问弟子:“免除烦恼做什么呢?”

还有一次赵州禅师看见一个弟子在礼佛,就打了他一下,问:“你在做什么?”

弟子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惴惴不安地回答:“我在礼佛。”

赵州禅师斥责他:“佛是用来礼的吗?”

弟子顿觉委屈:“禅师,礼佛不是好事吗?”

赵州禅师又打了他一下,说:“好事不如无事。”

烦恼不必放下,因为对于佛祖来说,本就不曾提起;好事不如无事,因为与其惦记着礼佛这个过程的本身,不如将这个念头抛却,更接近佛陀教化的真义。

在短暂的生命中,烦恼只是须臾一瞬,做人若能悟到这一境界,自然能摆脱烦恼,无牵无挂,满心欢喜。佛教是一个重视心灵力量的宗教,人只有从内心认识烦恼,领悟烦恼的本质,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以下三点可略作参照:

1.要明因识果,从自制中克服欲望。

2.要摄心正念,从宁静中安顿身心。

3.要少执多放,从舍得中体会快乐。

人生不被任何事左右,来去自如、神清气爽,何愁不从容。生活是一串干干净净的念珠,本无烦恼忧愁,是我们自己将无数的烦恼寄托在念珠之上,所以在生活中行进就好比转动烦恼的念珠,转过去一个,烦恼便消失一个;转回来一个,烦恼便又再来一个。懂得跳出虚无的烦恼,才能在自在中轻松捻动佛珠,顺畅前行,捕获快乐。

因为人不完美,所以心才完满

多求待心足,未足旋倾覆。

明知贪者心,求荣不求辱。

——唐·子兰《诫贪》

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曾说过:“不要害怕完美,因为你永远无法达到!”这句豪言壮语曾激励了很多热爱艺术创作的人,努力去创造完美的作品。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问题并不是害怕完美,而是害怕自己不够完美!虽然他们所谓的完美,更多的是别人的评价和看法,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试图用“多求”“求荣”的方式来使自己“心足”。只不过,他们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倾覆和迷失。

一个圆环被切掉了一块,圆环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来,于是就到处去寻找丢失的那块儿。由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因此滚得很慢,它欣赏路边的花儿,与虫儿聊天,享受阳光。它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小块儿,可没有一块适合它,于是它继续寻找着。

终于有一天,圆环找到了非常合适的一块,它高兴极了,立刻将那小块装上,然后开心地滚了起来,心想:“我终于成为完美的圆环了!”可是它完整之后,滚得很快,以致无暇注意花儿的开落,也无法停下和虫儿聊天。当它发现飞快地滚动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美好时,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块又放回到路边,自己则缓慢而满足地向前滚去。

我们每个人,不正是一个个这样的圆环吗?努力追求着完美,却没想过,完美之后的生活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同时,当我们全神贯注地盯着镜子里的自己,想着如何让自己表现得更得体时,有多少春天的花开、家人的欢笑就这样被我们轻易错过了呢?

有句话说得好:“完美的禅在于不求完美。”佛陀是完美的,但他教导我们的却不是刻意追寻和他一样的完美,而是依随本心,不贪求在别人眼里的光辉形象。这样反而能在率真、坦诚之中修得和佛陀一样的圆满。

当年,二十六岁的沈从文被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学校讲师。在此之前,沈从文已经以行云流水的文笔、真挚朴实的感情,赢得了一大批读者,在文坛享有很高的声望。但让他给大学生讲课却是头一遭,为了讲好第一堂课,他认真准备了很长时间,还精心编订了讲义。

尽管如此,第一次走上讲台的他,当看见台下黑压压地坐满了学生时,心里仍不免发虚。面对满堂的莘莘学子,沈从文竟整整呆立了十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好不容易开始讲课了,由于心情紧张,沈从文只顾着低头念讲稿,事先设计在中间插讲的内容全都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原先准备上一堂课的内容,只用十分钟就讲完了。

接下来的几十分钟怎么打发?他心慌意乱,冷汗顺着脊背直淌。这样的尴尬场面,他以前可从来没有经历过。后来,沈从文没有以自己的学识天南地北地瞎扯来死撑“面子”,而是做了一件出乎人们意料的事情。他走到黑板前,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行字:“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

这老实地坦言“害怕”引起全堂一阵善意的笑声。胡适在听说这次讲课的经过后,不仅没有批评,反而不失幽默地说:“沈从文的第一次上课成功了!”后来,一位当时听过这堂课的学生在文章中写道:“沈先生的坦率、赤诚令人钦佩,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有意义的一堂课!”

一堂课上得磕磕绊绊,居然还被校长和学生同时认可,与其说是因为沈从文名声在外,不如说是他的率真、坦诚打动了所有人。这是一堂不成功的文学课,却是一堂精彩的人生课!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每个人的心却都是可以完满的。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享受自己率真的心性,用心的赤诚,而不是才智、举止的遮掩来俘获别人、成全自己,才是与人相处,与最美的自己相遇的最好方式。

不起分别心,但要认清每一个自己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佛家强调“不起分别心”,因为“分别心”是证悟自身佛性的最大障碍。万物背后的佛心佛性都是一样的,“万紫千红总是春”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但是,凡事不可偏听偏信,否则就容易误入歧途。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们心浮气躁,很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现象,往往曲解了佛陀、禅师们的原意。

不起分别心,指的是众生本性天然纯真,都具有完美的佛性,我们不应被他们表象的不同所迷惑,失去看见自心清净,得悟正道的机会。但这不表示万事万物之间,就真的没有任何差别,鸟飞于空,鱼戏于水,人行于地,都是显而易见的差别,倘若一味地强调不起分别心,那很多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不关心分别,我们就不用探究鸟会飞翔的原理,鱼会游泳的奥秘,人会思考的神奇了。

世间万物,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每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都是值得我们去了解、欣赏的。不仅如此,每个单独的人的每个不同面相,也都是值得我们好好认清,区别对待的。只有这样,先分清自心的善恶美丑,唾弃丑恶,滋养美善,才能以一个完满的姿态,去平等地、不起分别地看待天地万物。这才是佛陀强调“不起分别心”的良苦用心啊!

从前,有两位僧人结伴同行,行脚托钵,云游天下。他们在石窟的旁边,搭建简单的茅棚,白天随缘度化,以信徒的粥饭为食。晚上便住在茅棚里,结跏趺坐,参禅用功。日子过得逍遥自在,精进踏实。

一天,两人照常在一家施主那用过简单的斋饭,准备回到石窟。他们途经恒河岸边的一座焚尸场,其中一个僧人突然指着一堆尸体中的一具,愤愤地说:“都是你这个害人的东西!”然后拿起地上的皮鞭,使出全身的力气重重地抽打在尸体上。

另一个僧人见了,赶快抢下鞭子,责怪他:“你这是怎么了?这个人死了,已经很可怜了,你怎么还如此残忍地鞭打他,他究竟和你有什么冤仇?”

“对,这具尸体正是我的冤家对头!他就是前世的我啊!前世的我虽然拥有了宝贵庄严的人身,却不知道善加运用,反而依恃雄厚的资源,杀盗淫妄、作奸犯科,做尽世间伤天害理的恶事,最后失却了人身,堕入无间地狱,承受无尽的痛苦煎熬。这具尸体使我坠落三恶道,因此我要重重地鞭笞他,以示警戒!”僧人神情严肃地回答。

不久后的一天,两人又经过焚尸场。那位曾鞭笞自己前世尸体的僧人突然对着那具尸体恭敬地焚香膜拜,并且往四周遍撒鲜花。

身旁的同伴满脸疑惑地问道:“真奇怪!上回你看到这具尸体就鞭打,说是你的前世,你的仇人;这回看到却顶礼再三,恭敬有加,却是何故?”

“你不知道,过去我做尽坏事,受完痛苦的果报之后,知道虔诚忏悔,痛改前非。终于又感动了佛陀,保有了人身,重新做人,成为谨守三皈五戒的佛门弟子,奉行十善,才有了今日出家修行的因缘啊!这具尸体是使我离苦得度的大恩人,因此我要对他散布香花,恭敬礼拜。”

原来,这位僧人鞭笞和礼拜的,都是自己!

世事无常,人也无常。善变、易动摇是人的特质之一,但只要我们认清自己心性里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严格地把它们区别开来,坚持“诸善奉行,诸恶莫作”,那么即使今天还是恶贯满盈的罪犯,明天也可以如佛陀般慈悲度世。因为人的“善变”,也可以被理解为可塑性强,问题只在于我们想让自己的心性,朝哪个方向走去。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是散文集《仙境罗浮》的姊妹篇。 《诗意罗浮》由22篇散文组成,以记叙、游记等手法,记录了罗浮山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养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和生态文化。本书以罗浮山人文景观为线索,串起一系列传说、历史事件,以小见大,由景及人,叙事说理,每一篇都充满了对罗浮山的深情,对罗浮山的厚爱,对罗浮山的感悟。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热门推荐
  • 琴斋宜备八则

    琴斋宜备八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夏陵

    西夏陵

    本书主要介绍了西夏陵的位置与地形,西夏陵建造的起讫时间,西夏陵被谁所毁,陵园陪葬墓,西夏陵的建筑技术,西夏陵出土文物等关于西夏陵的一些内容,
  • 邪王追妻:太后不好惹

    邪王追妻:太后不好惹

    穿越了,穿成太后!太后好啊,整个王朝地位最高的女人,连皇帝都得敬着她。不必宅斗、宫斗,不用担心婚事,没有糟心婆婆、小姑、妯娌和花心夫君。天!多完美的米虫生活。但是!这世上不只一个王朝,她倒霉催的成了亡国太后,从此为自己的小命疲于奔波。旁边还有一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吃掉她的死色胚。她以为自己找到了可以白首一生的良人,到头来却赔了身心,被他狠狠丢掉。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只为保护他心爱的女人。“司凤晟,你没有心吗?”“有,可那不是给你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盗墓行动

    盗墓行动

    有一天,一些盗墓者在一个墓里挖出了一个不知名的东西,至此,引发了几大家族的纷争,几代的恩恩怨怨由此展现!期待吧!
  • 明白为什么奋斗:优秀员工要明白的28个本质问题

    明白为什么奋斗:优秀员工要明白的28个本质问题

    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工作?我们是在为老板打工,还是在为自己工作?你为什么要工作,你的工作和公司有什么关系?公司为你做得多,还是你对公司的贡献大?为什么要做一个忠诚于公司的人?为什么优秀的员工不会找借口?如何理解“任务之中包含机遇”这句话?为什么工作之中要学会感恩?阅读《明白为什么奋斗:优秀员工要明白的28个本质问题》,这些萦绕于你心头的困惑都将一一解开,同时,也会让你对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带你走进一个全新的工作境界。
  • 搜神记

    搜神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转身遇见青花瓷

    转身遇见青花瓷

    刚拿到录取通知书,就被小时定下的娃娃亲逼婚,可是他现在是个混混而且纯粹就是玩玩,不答应,不答应竟然就打人,人渣,父母被摁倒在地打,陌生男子来救。人我给你赶走,父母我送他们出国避难,但是我有条件:你要跟我领证,你可以继续做你原来的事,只要跟我领证,而且你所有的费用我都会支付,只要你好好活着。我虽然觉得不靠谱还是签了字,我不知道这只是我悲剧的开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朱元璋的创业经历古今少有:从牧童到孤儿,从孤儿到和尚,从和尚到士兵,从士兵到普通将领,从普通将领到坐镇一方的军事统帅,从坐镇一方的军事统帅再到君临天下的一代帝王。这一系列在世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角色转变在朱元璋身上变成了现实。而朱元璋的功绩也可圈可点。从统一中国到与民休养生息。从澄清吏治到倡导简朴……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虽然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完人,他也犯下了很多错误,比如。大肆屠戮开国功臣,用八股文扼杀儒士和文人的思想……但是。今天的创业者仍然可以从朱元璋那段映衬着刀光剑影的史诗般的创业史中得到启示:创业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
  • 夜主沉浮

    夜主沉浮

    世间万物皆由灵根转化,而作为天地造化而生的五行元素之一木元素,虽不如金元素那般锐气,不如水那样轻柔,不如火元素爆烈甚至不如土元素那样坚固,但其独有的灵性却远胜其他元素。而我们的故事则开始于偶遇木系传承的少年,他究竟会为了何等的使命,来踏上未知危险而又奇幻的追梦之旅?
  • AUTOBIOGRAPHY

    AUTOBIOGRAPH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