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79100000011

第11章

诚实,是指人们忠实于事实的面貌,不在某种目的的驱使下,以虚构假象的方式向别人作扭曲的陈述。我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故事里放羊的孩子是典型的不诚实的孩子。另外还有一些孩子,有了过错之后,编造理由来搪塞自己的过错也是不诚实的表现。

守信,指的是将自己口头或以其他形式向别人作出的承诺付诸于实践。当作出承诺的人无法兑现承诺时便是不守信了。有些孩子,比如事例中的莹莹一心想吃到蛋糕,并没有对自己的承诺进行认真的思考,更别说兑现了。也有的孩子考试没考好,为了免于受罚便承诺下次一定考好,当不受惩罚的目的达到时,他自然又把自己的话抛到九霄云外了。大部分孩子出于一时的目的对家长信誓旦旦地做出了某些承诺,到最后也只能流于口头上的言语。

因此,不诚实和不守信作为不负责任的两种表现,两者是有区别的。因此当孩子失信于你的时候,不要认定孩子就是在说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那么孩子语言和行为的两面性是怎么形成的呢?

孩子的两面行为不是天生的,是由后天的某种需要引起的。比如,小时候有一次孩子不舒服,家长知道了,买了孩子爱吃的蛋糕、巧克力;又有一次,孩子考了高分,家长高兴又给孩子买了好吃的。孩子觉得很好吃,而平常又不买。于是,他为了吃到蛋糕、巧克力,在自己没有生病,考试又没有取得好成绩的情况下,只好选择两种途径:说谎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或向家长承诺考试的高分以满足胃口的享受。

因此,家长应及时满足孩子合理的精神需要、物质需要,不要让孩子通过“承诺”的方式来自我寻找途径。

孩子的口头承诺往往都没有太多复杂的目的,但是良好的品质都是点滴培养出来的,因此,要使孩子成为一个守信的人,还得从小教育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话负责。有很多关于守信的典故,像是“曾子杀猪”之类的小故事,平日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守信是一种美德,作出承诺之前要慎重思考,一旦作出承诺就一定要尽力践行。

教子处方

家长不能“糊弄”孩子

有调查显示:80%以上的父母认为自己能坚守对孩子的诺言,但与此相反的是有超过95%的孩子认为父母常常不能履行对自己的承诺。

有不少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常常许诺带孩子出去旅行,但当孩子真的取得了好的成绩,家长却总有种种原因来推脱对孩子的承诺,或者以其他的物质来进行所谓的补偿,实质上也是背离了最初的承诺。这种行为和孩子承诺高分来获得礼物的行为并无多大区别。只是孩子的心往往都十分单纯,在最初的时候对父母总是十分信任,一旦父母失信,孩子的意识不可避免要受到冲击,再加上小孩子都善于模仿,因此便开始失信于父母。“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在此基础,家长也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失信行为: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孩子有失信行为的时候,家长应分析孩子失信的原因。是对承诺的不负责任,还是孩子确实能力有限,在已经尽力的前提仍然没有完成。如果是后者的话,应及时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付出并没有白费。

如果孩子是处于某种目的,随口作出的承诺,应分析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如果是合理的,家长应与孩子沟通,告诉孩子其实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家长就不能过分地迁就孩子,此时就应该采取适度、合理的惩罚措施。着名作家冰心曾用用肥皂洗嘴的办法惩罚孩子说谎。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有效的措施,如朗诵一个讲诚实的故事,抄写一段论诚实的名人名言,写一篇讨论诚实问题的日记或文章,取消一次外出游玩的安排等。

2.与孩子“谈条件”

很多孩子以向家长承诺提高学习成绩来换取自己想要的礼物。此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谈条件”,问问孩子如果他不能兑现的话应该怎么办。家长首先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到时无法兑现,就应严格按照“合约”办事。让孩子知道糊弄不是多么妥帖的办法,唯有真正把成绩搞上去了才不怕家长的“条件”。

3.让孩子说出承诺的初衷

家长在面临孩子失信问题的时候,应该让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承诺。因为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家长可能发现隐藏在孩子心中的许多其他的想法。当孩子对家长有了百分之百的信任之后,便会把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求都告诉家长,而不是选择以“承诺”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所需。

最后,记得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说孩子就是“放羊的孩子”等。这样给孩子定位很容易造成孩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孩子会认为“反正我已经是不诚实的孩子了,再说一次谎话,再做一次不守信用的事情也没关系”。相信孩子,让孩子看到你对他的期待,不给孩子说谎的机会,孩子才能有信心和勇气改掉总是失信于人的毛病。

24.很难对付:怎么批评都不当回事儿

家长倾诉

汪洋是个很让人头疼的孩子,在学校里经常调皮捣蛋。

老师批评的时候,也不顶嘴,低着头一副“大彻大悟”的样子,老师一转身就冲老师的背影做鬼脸,下次错误照样犯。

这天,汪洋又闯祸了,放学后和同学小飞打架,抓伤了小飞的手臂。

回家之后,汪洋跟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拿起放在茶几上的苹果就吃。没留意到爸爸妈妈坐在沙发上,表情很严肃。

“你跟小飞打架了?”爸爸上来就问。

“啊!”汪洋口气还很随意。

爸爸一看汪洋一点认错的意思都没有,火更大了,眼看着就要“抄家伙”了。

妈妈拦住爸爸,把汪洋叫到身边说:“汪洋,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这么不懂事,你看把人家小飞弄的。”

汪洋低着头不说话。

妈妈又说了一大堆道理。

爸爸也是好听的、不好听的都说了一通,最后问汪洋知道错了吗。

汪洋点了点头。

没过两天,老师又打电话给汪洋的妈妈,说汪洋又在学校捣蛋,把毛虫放到了女同学的帽子里……

专家分析

教育不当会使孩子的自尊感逐渐消退

自尊是包括孩子在内的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健全的自尊感能使人奋发、进取,坚定地去追求成功。同时,一个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失去自尊心的人,往往行为漂浮,没有坚定的意志,甚至缺乏责任感。因此,缺乏自尊心也会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健全发展产生影响。自尊心就如同种子一般随着孩子的成长在孩子心灵的土壤之中生根发芽,但如果保护不当,很容易使幼苗夭折,使孩子的心灵失去保护层。

有很多家长用“脸皮厚”、“难对付”之类的字眼来指责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站在自己的心理防线之后守卫着自己的自尊,当外界的“攻击”过分强烈的时候,孩子就只能放弃了。因此,家长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自尊心的培养十分重要。

那么,哪些不恰当的方式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其逐渐消退呢?

家长对孩子存在某些偏见

一方面表现在有些父母重男轻女,当然这种现象现在已经是少数了。被忽视的孩子其自尊心的建立已经有了情感上的欠缺,因此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潜意识。当自卑感占据主要位置的时候,自尊心自然无法发挥作用让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将自己的喜好附加于孩子身上。比如家长希望孩子拥有锦绣的学业,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成为出色的钢琴师等。孩子无法达成父母的心愿,父母的压力就会使得孩子渐渐产生自卑感,感叹自己不如别人。自尊心渐渐就会隐没在强烈的自卑感之中。

孩子的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当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时候,家长如果能及时给予孩子温暖的呵护,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塑信心,完全可以帮孩子重建自尊。但如果家长没有抓住这样的时机,让孩子的逆反心理占了上风,孩子便很可能偏离正常的重塑轨道,走向“破罐子破摔”的境地。

孩子有这样的心理之后,往往不会对外人给予自己的评价有太大的反应。不仅仅是听到批评会漫不经心,即使是听到表扬,也不会有多大的喜悦。因为这样的孩子实际上在心底已经否定了自己,即不拿自己当回事儿了。这样一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无法在心目中构成影响。

因此,家长应十分注重教育孩子的方式,尤其是一些脾气不好的家长更应该学会尊重孩子。即使孩子有错误,也要选择适度、恰当的解决方式。

教子处方

精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每一个孩子在迈向成功成才的路上,都需要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意志、耐力等等。这些品质是在不断地经历挫折、从逆境中挣脱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但自尊心不一样,儿童时期是塑造自尊心的关键时期。就如同刚从萌芽的幼苗一样,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家长给予和风细雨的呵护。又因为自尊心与自信、意志等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家长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自尊与生活中的欢乐和成功密切相关,但它出自何处呢?许多人认为,自尊是无法预测的,它是慈爱的父母精心照料而产生下意识的副产品。有关方面的专家发现,某些方法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将有效呵护孩子的自尊。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有两个极端。一个是过分溺爱,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无论他怎么做,父母都一样爱自己,不会责备自己。这样的孩子无法在头脑中建立起自尊的意识,更不会在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无论外力如何作用,都无法通过孩子的内心发挥作用。

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总是对孩子不满意。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在父母的责难中逐渐隐匿,甚至荡然无存。

因此,家长的心态需建立在一个平衡的支点上,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即选择恰当的方式让孩子既认识到自己行为或观念中的不妥,同时也保全孩子的自尊心。心理治疗家归结为:善于发现孩子做得对的地方。根据这方法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很愿看到你铺的床,我真希望你的书桌也能同样整洁”。

2.让孩子认识到自我价值

有很多孩子在积极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家长会觉得太过幼稚而不予理睬。时间长了,他会因为无法通过外界的载体来体现自我价值而灰心,致使自尊心受挫。

因此家长应认真对待孩子的话语,并注意观察孩子的独特之处。同时可根据孩子性格中的亮点或兴趣的偏好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这样,孩子会因为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而增进自尊自信。

3.让孩子在平等之中感受到尊重

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的想法不切实际,甚至幼稚可笑,便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使用“你想明白还早着呢”之类的言辞与孩子对话。这种对话不是平等的交流,而是一种永远高居于孩子之上单行道的交流方式。不能对孩子以诚恳平等的态度,不尊重孩子的成长,无疑对孩子的自尊心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因此,家长要学会与孩子面对面地交流,与孩子“争辩”,让孩子在探索与实践中提高自信力和自尊感。

强烈的自尊感可以激发孩子去学习、去爱、去创造,家长也都希望孩子努力地去学习、去爱、去创造。因此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精心呵护孩子柔弱的自尊心,让它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加固成坚实的城墙,保护孩子学习、爱和创造的能力。

25.随大流:什么都跟着别人学

家长倾诉

晚上在饭桌上,彬彬向爸爸提出想要一身球衣,说自己加入学校的足球队了。

“不是有球衣吗?”爸爸问道。

“我们新加入的都有新球衣了,就我没有,原来那套都旧了……”彬彬嘟囔了一堆。爸爸拗不过他,答应给他买一套新的球衣。

过了没两天,彬彬又央求妈妈带他去旅行,“妈妈,我最好的几个朋友这周末都跟着家人出去玩儿,你也带我出去玩儿,咱们去爬山吧,听他们说爬山特带劲儿……”

“别人不去,你也没想着去;别人要去,你也要去。老跟别人学有什么意思啊?”妈妈对彬彬说。

“你不带我去,我就自己去!”彬彬开始犟嘴了……

专家分析

个性培养的前提是十足的自信

有的人时常埋怨孩子爱攀比,别人有什么自己也要有什么,其实这种“随大流”的心态与攀比的心态是有所区别的。攀比是好强心在作怪,这种孩子的典型心态就是“总要比别人强”。而“随大流”是缺乏个性与主见的性格体现,他并不指望着成为最受瞩目、最耀眼的那一个,而是希望自己能与所处的人群保持步调一致,不至于被落下。这种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辨别能力都处于弱势。同时,自我能动性也因为外界信息的干扰而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总是处于被引导的被动地位。这种性格必然对自立能力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家长们都苦恼自己的话对孩子的影响甚微,孩子的目光总是牢牢地盯着周遭的同龄人。其实想要和别人一样的心理在孩子当中是普遍存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这种心态将会慢慢改变。当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时候,便不会让他人太过轻易地影响自己,而是有鉴别性地吸收。不过,这种心理持续的时间应有一定的限度,否则将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同时,家长应注意的是,有些孩子为了随大流去做他们根本不想做的事情,这样随大流就会有负面的作用。这种心理劣势很可能给孩子的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家长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在某件事上随大流。一般孩子随大流可能出于以下几种心理:

赢得别人的认同

这种心理并不独特,家长们也可以想想,同事朋友的认同对自己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拿事例中的彬彬来说,他出于这样的考虑:我的好朋友都有了新球衣,我的球衣旧了,和他们站在一起是不是会很不协调?我的好朋友都去玩儿了,回来之后当他们兴冲冲地聊起自己的游玩经历时,我的沉默是不是会很不协调?之后,彬彬暗暗作了肯定的回答,即我不能与我的朋友“步调一致”了,很自然便向父母提出了要求。

针对这种心理,家长应首先考虑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是合理的,应及时地满足孩子。如果孩子仅出于随同他人,应让孩子明白友谊的维系不是靠外在的因素,而是内心的互动与交流。

对自己的不自信

有时候在课堂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师出题让学生做,并指出谁先做完了就举手。细心的老师会观察到有些学生其实已经做完了,但因为怕自己做错了不敢举手。当老师主动点名让这样的学生回答问题,却发现他们做得很好。

这是不自信的孩子在学习上的一种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通常会留意他人的一些小细节,并暗暗模仿。

同类推荐
  • 亲子游戏:3~4岁怎么玩

    亲子游戏:3~4岁怎么玩

    游戏对于孩子来讲,其意义与价值是颇为广泛的。它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育,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而亲子游戏恰恰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家庭中家长与幼儿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游戏中培养能力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启智方法,也是爸爸妈妈掌握科学育儿和快乐育儿的有效途径。本系列丛书根据幼儿成长的阶段,共分三册,涉及运动、认知、语言及情感培养等多方面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加强各种能力,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品质成就孩子的一生

    品质成就孩子的一生

    这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告诉你如何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使孩子走上成功之路,获得人生幸福。
  • 让孩子学会自立的50件事

    让孩子学会自立的50件事

    本书属家庭教育类书。从孩子的生活、学习、交际等方面的细节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关于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50件事。
  •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中介绍了多种小儿常见疾病的饮食疗法,包括小儿发热、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腹痛、小儿厌食、小儿便秘、小儿寄生虫病、小儿夜啼、小儿遗尿、小儿汗症、儿童多动症等。书中的饮食疗法均按方名、组方、制法、功效、适应证的规则进行编写,以病统方,便于读者查找。
  • 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

    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

    “门萨女神”、“全能型学霸”,光鲜的外表之下,安琪不过是一个普通女孩。在农村疯跑,在城镇长大,父母也只是普通高中教师。直升落榜,竞赛失利,却屡仆屡起,愈挫愈勇。清晰明确的人生规划背后,也有迷茫和失落。
热门推荐
  • 未来无限可能:林书豪给你的10堂人生启示课

    未来无限可能:林书豪给你的10堂人生启示课

    “林书豪的崛起是一个伟大的传奇故事,这甚至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的意义”。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样评价林书豪的疯狂表现所带来的“linsanity”。林书豪的崛起当代最好的励志故事,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的特质,从他的身上发现值得自己效仿的闪光点,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从他的经历中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 失忆总裁明星妻

    失忆总裁明星妻

    她是不受宠的苏家二小姐,他是权势滔天的明氏冷酷总裁。婚礼上的一杯酒,她迷迷糊糊的走入新房,他被迫娶了不爱的女人。她心心念念想要他记起过往,他却处心积虑想要摆脱她。“苏谨笑,离婚吧!我们没有爱。”他冷冷的对待她,一次次将她伤的遍体鳞伤。她绝望时,他的心里一片刺痛。四年后带着小公主回来,他又穷追不舍,屋内软语相哄,屋外她手指交握。她和孩子又该何去何从。
  • 为官修养: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为官修养: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中国历来就有自修的传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没有扎实的修身功夫,治家尚且不行,更遑论治国。需要指出的是,自身修养不单指道德修养,更不是单靠做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替代的。自修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对于官员来说,加强自身修养不仅意味着要讲道德,还要讲政治、有文化、懂市场、能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社会剧烈变动的当代,中国官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需要全方位提升自我。
  • 世界尽头我在等你

    世界尽头我在等你

    出生那年,她来到这里,这里是天堂,给她一个“家”,这里是地狱,让她生不如死,而陆雨轩,是她的死对头。他们是杀手组织中的姣姣者,争锋相对,水火不容。为组织效力,是他们毕生的使命,可就是这样水火不容的两人,他却在她有危险时救下她,当看到她对别人笑,他的心里总是不舒服。童墨璃带给她温暖,却在无意中杀死她的师父。师父过世,临死前说的项链,扑塑迷离的身世,让她陷入困境,她究竟是谁?经过一次次相处,她终于明白了陆雨轩对她的心意。童墨璃还有他,谁能陪她走到最后?
  • 天动风云

    天动风云

    笑看群雄争,只手搅风云。月下身前影,不许见白头。
  • 李叔同全集之书信(05)

    李叔同全集之书信(05)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致丰子恺、李圆净、孙选青、林赞华、朱稣典、刘质平、弘伞法师、广洽法师、芝峰法师、习律诸法师、刘肃平、赵柏癫、李晋章、亦幻法师、崔澍萍、性愿法师、瑞今法师、寂山和尚、蔡元培、开元慈儿院董事会等多人的书信。
  • 燃烧的瓦伦丁

    燃烧的瓦伦丁

    公元2242年,瓦伦丁战争爆发,短短数年的战争将地球圈燃烧殆尽,仅留下闷燃的余灰——为了阻止瓦伦丁战争与之后的一连串悲剧,成长于战后废墟中的“绞架上的鸦”墨其诺·露比乌斯回到了战争的前夜,与历史上那些烁烁生辉的名字们相识,然后,亲手为这场战争点燃了导火索。暮光已经临近,黄昏的残光后只剩下永夜。责任、自由、荣耀、复仇、甚至仅仅是为了生存,年轻的人们把他们的生命献祭给狰狞的战争女神,而灵魂则坠落进绝望的奈落。指引着世界拥抱破灭命运的,是那条曾被称为鸦的龙。
  • 全职修真

    全职修真

    卢明在野外采集药材却受无妄之灾,被两个金丹期修士战斗余波杀死。重生之后,被退亲,被工厂辞退;无耐出去打工,又被拖欠工资。讨要工资又无端被打。这都没什么,可这地球一没符箓,二没丹药,三没法器,更可怕的是连一点灵气都没有,我怎么修真呀?卢明一咬牙,没有我就自己练,我就不信活人能被尿憋死!
  • 不朽途

    不朽途

    家族遭难,仅剩一对兄妹存活,两人为报血仇踏上修炼之路。
  • 破邪

    破邪

    开局就遇鬼,出门只带一把刀!女鬼随时见,怪事不断来,我从新开启了新的篇章!更多故事欢迎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