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78800000013

第13章 网络与网络伦理学(1)

(第一节)网络的诞生和发展网!

这是许多年前一个年轻诗人写过的一首题为“生活”的诗,也许是世界上最短的诗。如果说这是诗人对人类生活的文学意义的感悟,那么在信息社会,它或许就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

“因特网”(Intemet)在国内两三年前还是一个挺专业的术语,近来,似乎是突然之间,变成了各种媒体关注的对象。如果一个中学生告诉你,他昨天先是“到”美国白宫与美国政府的某新闻官员“谈”了会儿话,然后,“漫游”到巴黎的卢浮宫“传回家”几幅世界名画。接着,“在”香港“逛”了几家大商场。最后,与几个从未谋面,但经常“在一起”的“朋友”玩了几局“拱猪”。你千万不要怀疑他的诚实,也不要为他的精神是否正常担心。千万不要显出迷惑和惊讶,因为,在今天,你应该知道,这很寻常——他上“网”了。

于是,几乎一夜春风来,东南西北共“网络”,大有“一网打尽天下”的气势。与“信息社会”一词似乎具有同等意义的“网络社会”概念出现了。而之所以能出现,是因为未来信息社会将是一个以电子计算机通讯网络为信息交流媒介的,把社会各个部分联成统一整体的“新”社会。我们尽管不能说“网络社会”就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但与传统社会相比,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形成新的社会交往和联系方式。

当然,因特网并不是电子信息网络的全部。简单地说,电子信息网络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企业或者单位内部的计算机相连而成的“企业网”;其次是一个行业跨地区的各个企业网相连组成的“行业网”;最后是各个企业网和行业网相连构成的世界性的“网际网”。因特网是一个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发展最迅猛的网际网,它是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的“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

因特网形成于20多年前一般人对电脑尚不知为何物的时代。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让美国科学家及研究人员分享储存在全美各地电脑系统中的数据,共用各系统软硬件设备,发展出实验性的ARPANET网络,使用者能在网络上彼此交换电子函件。为了更好地使用网上资源,ARPANET网络开始与其他网络连接,其中包括无线、卫星等网络。现今因特网的雏形与概念就在这种网网相接的过程中形成。以现今因特网上数不胜数的节点,很难想像成立之初ARPANET只连接了4个节点,到1975年,网络上的节点也只有100个。就像各式网络一样,因特网也有它的通信协议,早先它所采用的协定是一种不具弹性的网络控制协定(NCP),不过后来改用目前众所周知的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metProtocol)协议,约在1980年左右,它与BerkeleyUnix系统相互结合。此举不但使得Unix操作系统具备了通信的能力,也使TCP/IP作为通信标准的地位更加巩固,电脑制造商纷纷将这项标准纳入其产品中,使得网络间的通信更为畅通。由于网络上的电脑不会因不同品牌而无法沟通,所以,因特网的规模呈指数式增长。很难对因特网的使用量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但某些非正式的统计资料,也多少可以表示出其发展方向与潜力。在网络的连接数目上,1985年到1994年底,因特网中相互连接的网络已从当初的200个成长到45000个,其所连接的主机从1000部,增长到6百万台以上,而其中约有1百万台主机是建置在教育单位内,130万台是商业用的地址(WebSite),另外385000台则属政府或军事单位,这些机器大部分在美国境内,但约有130万台散布在其他各地。不仅主机的数量增加了,通信量也相对增加了,据统计,1988年1月时的NSFNET通信量为8500万个信息包(每一个信息包含200个字节,而每一字节相当于一个ASCII字母)。但1994.年11月时的通信量已增长为8600亿个信息包,在短短的6年内,增长了600多倍,而现今的数字要比它们多许多。

20多年来,因特网已陆续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同时这些服务是免费提供给上网用户使用的。网络上的服务包括:阿奇(Archie)、电子公告板(BBS)、在线数据库(On-LineDatabase)、电子函件(E-Mail)、文件传送协议(FTP)、综合文件系统(Gopher)、连线导线系统(Hytelnet)、多人交谈系统(IRC)、图书馆查询(Libraries)、多人游戏(MUD)、新闻邮件(News)、远程登录(Telnet)。借助网络,使用者可到各大图书馆搜寻信息、下载数据及软件,与网络上各式主题的讨论组交换意见及心得。

早先网络上使用的仍是UNIX操作系统的指令,因此,使用者以团体居多,但近年来,由于浏览器的问世,使得一般个人用户,也能轻易地得到网络提供的各种服务,使得网络的使用率激增。电子函件是指使用者将邮件以电子的方式,在网络上传递,并存在对方的电子信箱中。文件传送协议则是指使用者通过因特网,将存在各网络的大量公用软件和文件,装载到本地所在的机器上。而万维网(又称“天罗地网”)是一种采用超文本(Hypertext)互联的系统。通过它,使用者可轻易地查询到欲寻找的图像及影像资料。远程登录的功能,主要是让使用者能连上远端另一部主机,从而利用该部主机资源。综合文件系统则是一种分散式的文件传送协议系统,采用主从服务器结构,通过TCP/IP协定,使用者通过选单式界面,可以很方便地搜寻及传送资料,它还可与网络上的其他服务结合使用;另外,它可与各地的相同系统串连,使用者可轻易地一次找到所需的信息。因特网上的新闻服务是一个世界性的电子讨论广场,内容包罗万象,使用者通过因特网,与全球各地的专家对于感兴趣的主题交换心得。除了上述信息查询和获取的功能外,因特网还具有线上实时多人交谈的功能,使用者以输入文字的方式,与散居在全球各地的网友进行实时笔谈。当然人类绝不会只甘于笔谈而已,现今,网络已具备日臻完善的语音通信功能。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追赶发达国家,快速兴建信息高速公路,自为理所当然之举。以北京为例,北京将建设成为国际信息港,其“首都信息化工程”的建设目标是:用10-15年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世界同期水平的首都信息高速公路。在全国范围内综合利用通信、电脑、多媒体、视频、数据库和软件等现代高新技术,形成科学研究、工作、生产、娱乐为一体的国家信息网。其基本组成是信息高速通道(通信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图缘库)、信息处理与控制(电脑)、信息服务对象(使用多媒体终端的人)。北京信息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分三个阶段:1995-1997年,建成初级的信息高速通信网,包括2.5Gb/s速率的高速骨干传输网、全数字本地电话网、数字移动电话网、ATM交换试验网及窄带ISDN;1998-2000年建成实用性宽带ISDN,开展智能网业务和高速信息业务;2000-2010年达到总目标。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北京的多数人都可以享受比今天的美国人更好、更多、更快捷的信息服务。

今天,我们享受的网上信息还略显昂贵,首先你要有一台计算机、一根电话线和一部调制解调器,另外,你还要支付入网费和不算便宜的市内电话费,但电子信息网络距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当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时候,不少人觉得它虽然是个“不错的东西”,但与普通人的生活关系不大。爱迪生坚持认为,以后,只有钱多得花不完的人才会坚持用蜡烛照明。今天,爱迪生的预言早已变为事实。信息技术不仅与灯泡一样,使用它的人越多,它就越便宜,而且,与灯泡不同,使用的人越多,它就越有用。纵观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雄心勃勃、形形色色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不久的将来,电子信息网络肯定如同自来水、管道煤气、铁路和公路设施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世界将被一“网”打尽。

(第二节)网络对社会的影响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很少有一种技术能够像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一样唤起公众如此的热情,激发整个社会对未来的想像力。很自然地,人们要问:这是为什么?

比尔·盖茨认为,对于社会信息基础工程,“高速公路”的比喻并不十分正确。它暗示两点之间的距离,但通讯技术的特点是消除距离。真正的问题是,它强调的是物理结构,而不是它的具体应用。对即将发生的许多活动描述的更为贴切的比喻是“终极市场”。全球信息市场是巨大的,在这个市场上,人类的商品、服务、思想等交换形式将囊括无遗。它在许多方面给予人们更多的选择权,包括如何挣钱、花钱,与谁交往,受何种教育。人的身份感、自我感和归属感会在相当大程度上获得开放。

的确,信息技术不管它多么复杂,与通讯又多么密切相关,都应该是隐藏在“使用”背后的。过去计算机复杂的操作要求和迄今仍像计算机影子一样存在的键盘的复杂构造,掩盖了事物的本质。经过电子信息技术多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双击鼠标进入一座博物馆,打上一行字符再按“回车”登录到远方的数据库。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说“我想学这门课”进入期望的教室,通过与远方某人的几次联络使对方经常自动地出现在你的电子视野。要实现这一切,当然需要已有的和将有的信息技术的复杂动作,但对用户而言,需要直接打交道的只是“透明”、直观,并且将会越来越逼真、善解人意的“用户界面”。

当“工具”迟到幕后,“利益”显现出来,人们豁然明了: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不是一项普通的技术,它带给我们的不单是某种物品,也不仅是某种技术应用,它将把我们带人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电子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过去由于地域限制造成的信息沟通不便都将消失,在世界范围内,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将形成全新的交流和互动关系。

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招手,可是,在信息技术和美好的未来之间并不是单行道。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的自由,可是,人们如何利用这自由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对人类而言,技术毕竟只是“工具”,它带给人们的是福音还是灾难,取决于人如何使用它。我们虽然有理由对未来表示乐观,但这需要建立在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为此而不懈努力的基础上。

人类面临抉择,人类必须做出抉择,网络的迅速发展,迫使我们尽快做出抉择。如果这种抉择不是盲目的决断和一时的冲动,就需要仔细分析对网络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使用,正当的和不正当的使用,好或者坏的使用,有价值的、无价值的或者甚至是负价值的使用,正因为如此,网络伦理学应运而生。

信息高速公路仍在建设中,而且它的发展速度之快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之广,使得人们要全面评价和分析它的社会“效用”后果的各种细节是不现实的。因此,网络伦理学首先是发展中的伦理学,它是关于向信息社会过渡中面临的各种伦理问题的一个研究领域。它会随着网络进入社会生活的程度而不断发展,目前尚未形成完整、公认、相对稳定的理论体系。其次,它是一门构造性的伦理学,也就是说,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尚未具有健全伦理秩序的领域中进行道德运行机制的设计和建构。第三,虽然它是伦理学的一个新分支,但是,它不是经典伦理学的一个应用,因为未来的社会是建立在电子信息网络之上的信息社会,而网络伦理学专门研究那些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最典型、最集中体现信息社会特点的伦理问题,因而,它是一个传统伦理学向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伦理学过渡的“桥”。

同类推荐
  •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所著,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其间的精妙故事,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二主讲中古哲学。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热门推荐
  • 她与光同行

    她与光同行

    樊歆深觉上辈子定是烧杀虏掠无恶不作,这辈子才遇到两个这样令人糟心的男人!第一个男人奴役她。她不仅伺候他穿衣吃饭出行出恭,还得帮他打理家务物色女人。第二个男人无视她。她累死累活追了十年,就差没把心剖出给他!结果……他连她长啥样都不记得!好吧,她决定离开这两个糟心男人,勇闯演艺圈。可当她终于从演艺圈摸爬滚打逆袭到终极女神的位置……咦!那两个男人为何在台下为她打破了头?
  • 第三只眼

    第三只眼

    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眼睛一闭,世界与我再无关联,意识将坠入永恒黑暗?细思极恐!身为万物之灵的人,自古就想尽办法,只为超越生死。祝由科,源于上古蒙昧时期,开发身体的神奇秘术,追求的也是超越生死。秦锐,因缘获祝由传承。从此他告别平凡,并承担由此带来的反噬,阴谋、战斗接踵而至……诡术终不敌一腔热血,他要揭开生死之秘,找到那最终的答案。开第三只眼,他看见的却不是世界,是藏在世界下的真实……
  • 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本书是中科院重大课题,学术专著。主要论述俄罗斯十余年叶利钦时代和普京执政前两年的政治、社会、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决策得失,以政治为主。有重大事件的记述和俄发展战略的评述,努力找出规律性,对我学术研究和国家政治、经济政策改革有参考价值。
  • 明末畅想

    明末畅想

    明末清初,诸般角色粉墨登场,时代存在着许多可能性,如果按照历史,清朝上台,如果稍有差错,大顺上台,譬如张献忠等人,也可以触摸那花花江山、天子之位。当然,也可能是......
  • 三界霸主

    三界霸主

    天界之诸多仙班神魔,人界之人兽百族万宗,冥界之十方阎罗,三界之中,谁是霸主?少年古七嘀咕一声:能不能让我来做做……
  • 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凌鼎年卷

    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凌鼎年卷

    自从生命在地球上形成以来,新物种的生成和老物种的消失,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地球上物种的消失速度大大地加快了。本书旨在唤起人们对自然、对动物的保护意识,认识物种、保护物种,让后代继承一个万物昌盛、生机勃勃的世界。
  • 黄皮书

    黄皮书

    这本书有那么点古董的知识。还有一点门派的来历,一点民间的蒙人的戏法。一些在抗日中的铁血往事,一些国宝的传奇命运。一些编出来的妖魔鬼怪,一些商海中的尔虞我诈。仅此而已!
  • 致上青春

    致上青春

    青春总是如此匆匆,就如《匆匆那年》的那些回忆。青春是痛苦、是快乐、是成长的一个过程,也行我们在青春里后悔过、迷失过、努力过、笑过、哭过、疯狂过、无忧无虑过。致那年我们的青春、致那年我们的友情、爱情、回忆的点滴………《致上青春》是由几个故事合成的,有在青春中欢笑、流泪的、痛苦的。有在青春后成长的、成熟的。曾经,我也在青春里疯狂过。就像所有的少年一样,疯狂总是青春中不可缺少的。经历过一切不一定能在风雨中看到未来的什么,只能看到我们的坚强、和在风雨中的成长。
  • 非常合租:人在屋檐下

    非常合租:人在屋檐下

    俗话说的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赵晴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被劈腿被赶出宿舍都不算什么合租的大神简直十项全能好吧,无论如何她都是幸运的,省了房租,还赚了个美男
  • 七公子①腹黑老公,严肃点!

    七公子①腹黑老公,严肃点!

    她是齐家二公子的未婚妻,家里破产,婚约作废,她终于可以去追求自己所爱!然而……“简逸,我喜欢你。”门外,她低头羞涩告白。“乖,别闹。我都准备好了,你却告诉我你喜欢别的男人?”门开,齐承之双手环抱,呲牙咧嘴。*她以为永远都不会再回到那个矜贵的圈子,却又被他一手拉入。“宋羽,现在是我准媳妇儿。”面对家人不善的脸色,他如是说。“……”家人无语。“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他又说。“……”她无语。*破产多年后第一次相见,他救她于一众不怀好意的奚落嘲讽。第二次相见,是因人生中第一单大工程,他是她必须讨好的大Boss。她以为这个腹黑的男人对她只是一时无聊的追逐,她从不敢在他身上弥足深陷。只是当两人牵牵绊绊,一颗心早已不是她能掌控。她不知道,她心中藏了一个竹马,而她却是他心中所藏的青梅。花开那年,他握着她的手,教她写下人生中最先学会的两个字,不是她的名字,而是……*“承之,今天谈生意,张总太太拉我打麻将,我不好意思赢,就输了她一万。”宋羽很纠结。“下次把这支票本撂桌上,让她别小家子气的一张张的人民币算。”齐承之说。“那下次我争取赢套房子回来。”她看一眼支票上的数字。“我看好你哟~”笑眯眯,抱着亲一口。*某女甲:“承之哥,她今天态度特别不好,多给齐家丢人啊!”“我惯的。”齐承之面不改色。某女甲:“……”*某女甲:“承之哥,作为你的妻子她什么都不干,还让你伺候她,也太不像话了!”“我宠的。”齐承之面露不耐。某女甲:“……”于是,两人一直过着没羞没臊的日子。*这是一个狼把竹马踹,绕床弄青梅的故事。*是《四神集团》的延续,前面的人物也都会出场哦,大家不要大意的收藏吧,请戳下方【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