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78300000018

第18章 林惠祥:一位全域性的人类学者(4)

在《台湾石器时代遗物的研究》一文中,林先生系统比较了两地共存的有段石锛、有肩石斧、印纹陶、彩陶等特征鲜明的考古文物,更明确指出:“台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虽有一点地方特征,但从大体上看,却是属于祖国大陆东南一带系统。”“台湾新石器人类应是由大陆东南部迁去。”他从微观的考古调查、发掘入手,又以宏观的大势鸟瞰,最早论证了台湾史前文化的源头在大陆东南,并提出了中国东南区考古文化区系性的科学理论。结合两次圆山调查成果,林惠祥在这篇论文中,就闽台考古的许多重要问题都作了精辟的论述,已经形成了闽台考古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迄今关注闽台关系的历史、考古学者在这方面的许多成果仍没有超出林惠祥当年的研究范围。因此,林先生不但是大陆学者中实践台湾田野考古的第一人,而且在闽台文化关系的考古学研究上,为后人创立了一套迄今仍适用的理论框架。

《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是林先生临终前完成的最后一篇遗作,发表于1958年。在著名的《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一文中,概况了“原始型”、“成熟型”、“高级型”三种不同形态有段石锛,这种对有段石锛分布的类型学概括,为有段石锛的起源和传播提供更为坚实的科学论证。“在中国大陆东南区即闽、粤、浙、赣一带地方发生,然后向东南面传播于台湾、菲律宾以至太平洋三大诸岛。”林先生不但开创性地通过一种典型考古文物首次复原了我国大陆东南史前文化通过台湾向东南亚、西南太平洋群岛传播地海上通道,还因最早发现考古学上的“东南区”文化,从分区的高度认识中国境内不同族群的史前文化,突破中原中心模式,成为区系类型这一基础考古方法在我国的奠基者之一。林先生最早提出,有段石器是古代百越文化的遗物,二十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证实,有段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百越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对有段石器的研究,无疑是探讨古越人历史的重要途径。所以,这篇文章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有段石锛做了专题研究,而是通过它比较明确地界定了考古学文化上“东南区”的时空范围,与华北、东南亚、西南太平洋群岛等周邻关系的基本线索等,这些论述迄今仍是东南区考古学者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理论框架。

李亦园认为,林教授在包括台湾的华南各地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最重要的贡献仍是在肯定台湾在新石器时代即是大陆东南部新石器文化的一部分。林教授在《台湾新石器时代遗物的研究》及《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两篇论文中,有如下的阐述:“在二三千年前只有这种人住在大陆东南即台湾的对岸,他们又是处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他们又习惯水上生活,多食海产,善能驶舟,他们的石器陶器又和台湾发现的相同,然则推测这种人会被漂流到澎湖台湾,似乎不会完全无可能吧。这样讲来台湾的新石器时代人类便应是古越族的一支了。(1955)”

可见我国台湾在新石器时代便曾有一支人类由大陆的沿海地方漂流过去,带了新石器的文化即磨制石器和印纹陶彩图黑陶等技术进入台湾,这种从大陆过去的新石器时代人,便成为后来的高山族的一支主要来源。到了后来台湾脱离新石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也是由于大陆方面于三国和隋代传入铁器。台湾在新石器时代,无论民族和文化都有大部分是由祖国大陆过去的,由此可以推知台湾是自太古以来,即自远古当地初有人类以来,便和中国大陆有很密切的关系了。(1955)

有段石锛是怎样从大陆向诸岛发展的,有段石锛既是大陆发生的,究竟是怎么过海传到台湾岛、再越过大洋向菲律宾和波里尼西亚诸岛,它的路线是怎样的?试为推测如下:

台湾应是由闽粤过去。台湾距离大陆很近,只有一百余海里,古书说在福建东面海里晴天还可依稀见台湾的远山。三国时发现台湾,其时台湾的土人还在石器时代,推测台湾的开始有人类约在三千年前,闽粤在三千年前还在新石器时代,由时间算来是相当的……古时闽粤人既能漂流过去,当然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技术也可能带去。现在隔一衣带水的两地都发现相类的石器陶器,如有段石锛有肩石斧印陶变相的彩陶黑陶,这是有其理由的。(1956)

而《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一书用民族学的方法调查研究高山族,林惠祥是中国学者第一人。此前记述高山族较多的中文资料的就是清代文献了。所以该书是我国现代学者第一本有关台湾高山族的调查报告和专著,书中部分文物保存在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书中以大量考古、文物和文献资料,论证了高山族和祖国人民之间密切的渊源关系。该书,曾被列为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同时,林先生还到台北圆山调查新石器遗址,发现新石器和陶片等物,根据福建和台湾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比较,论证祖国大陆和台湾之间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

陈孔立表示,《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对于正确认识台湾有启发。书和后期的一些研究,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既讲两岸的共同性,又讲台湾的特殊性。他的研究结果有力地说明了“台湾新石器人类应该是由大陆东南部迁去的”,“台湾新石器文化属于祖国大陆东南一带系统”,同时,也强调台湾有其“地方特征”。我们今天研究台湾历史,也应当既强调两岸历史地共同性,又重视历史地特殊性。只强调台湾的特殊性,而忽视两岸的共同性,就不能正确认识历史上的两岸关系,不能正确认识今天的两岸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台湾的前途问题。林惠祥的研究,科学地阐明和解释台湾历史和了古代的两岸关系。

李亦园认为,《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可以说是中国科学家研究台湾高山族的轫始,象征台湾光复后大批中国学者在台湾研究南岛系民族文化的前驱。虽然以目前的眼光看来,林先生的“番族”研究也许因新增资料较多,已有较不合适宜的部分,但是在若干基本观念上,却还是很值得称道的,例如在《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番情概说》第6页有这样的一段话:“明末荷兰人亦曾一度侵占台湾之一隅,与番族略有接触。以上皆外人对于台湾番族之关系。然其事迹一瞬即过,影响极微。惟三百年来汉人大批移植,愈聚愈众,番人之在西南方平地者乃渐受感化;但番人并非原住西海岸,后因受汉人逼迫乃退入深山,其实番人自息便多有居住山地者,此由山地亦有石器时代遗址之发现可证明也。”说高山族人并非原住台湾西海岸,而是自昔便多有居住山地者。若非有广阔的文化视野以及考古学的知识,绝不能有此体认。因为有人甚至到现在都还认为有一种常识性的推测,认为高山族之所以居于台湾中央山地,是因为我们汉族移居台湾西海岸后,才逐步被迫逃亡山区的。其实高山族原来即定居台湾山地,早已适应山区居住之生活方式,可由其生产工具多系适应于刀耕火种即可证明。而汉人于三百多年前移入台湾时,台湾西部海岸平原,另有现被称为平埔族的南岛语系族群所居住,后来平埔族都已被汉人所同化,只有原居于山地的高山族尚保有相当程度的原有文化。所以林教授的观点确已表现出他对台湾南岛语系民族文化渊源之真知灼见。

《马来人与中国东南方人同源说》一文是1938年1月林惠祥参加“远东史前学家第三次大会”后留居新加坡后撰写的。《马来人与中国东南方人同源说》的发表,对南洋华人社会特别是新、马华人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社会舆论认为“其可使中、马之民族感情更为融洽”。林惠祥当时作了说明:“作者不过以客观态度,由实际证据”来提出此说,而不是先臆造出观点。

林惠祥“中马同源说”至今仍对南洋华人社会起着积极的影响。菲律宾著名华文报纸《世界日报》(1998-8-9)刊登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的专栏文章《民族融合,共同进步》,文中指出:“南洋马来族(包括菲律宾民族)与中国东南的百越族同源的论断,对我们研究和了解菲中两国民族,特别是菲律宾的原始民族同中国东南的百越族和闽粤人的历史渊源,意义更为重大。根据林惠祥教授的研究,菲中民族的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林惠祥教授这一学术上的重大成就,最使我们菲律宾华人感到亲切和振奋,其对菲中关系和菲华关系的深远意义实在是无以伦比的。”文章还指出:“我们认为,学习林惠祥教授的这种民族学术研究,对处理好民族关系(华菲关系)和促进民族融合(华菲融合),谋求共同进步,无疑是很有实际帮助和指导意义的……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地民族之间的关系和问题,不要犯狭隘地民族主义的错误。”

李亦园表示,林惠祥教授对我国民族学研究的另一项贡献,就是提出现在称为南岛语系民族(当时称为“马来族”)与华南古越族的关联关系。林先生在《南洋马来族与华南古民族的关系》的后篇一文中有这样的说法:“马来族的祖先原住华南,马来族的祖先一部分南迁到印度支那和南洋群岛,其留下的一部分便是华南古民族即越族。证据(1)是马来族与越族子孙现代中国东南沿海的闽粤人民体质之相似;(2)是马来族与古越族文化古语言文身段发拜蛇巢居精于航海术等的相似;(3)是有史以前的古物之相似。(1981:318)”,认定南岛族的起源地在华南以及中南半岛,前此虽有若干说法提出,但林教授把这一假设更具体予于证明,实是一种创见,而开了华南与太平洋文化关系研究之先河。这种假设与理论,后来又经凌纯声教授,因在台湾所得资料丰富,得以更加扩大论证,而形成环太平洋文化讨论的热潮(参看《凌纯声先生论文集》,1979),期间林惠祥教授的创导之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林惠祥教授在为创办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收集和充实展品,为考古学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事业方面也作出卓越的成就和贡献。解放前,林惠祥就在厦门大学担任教学工作,曾为本科生开设过《考古学通论》、《原始社会史》以及其他专题课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把自己多年来倾尽心血成立的私立人类博物馆无私捐献给国家,成立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并亲自编写《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陈列品说明书》和制作模型,这是解放后我国唯一的综合性大学附设的人类学专科博物馆,成为宣传人类学知识的重要基地。

可见,林惠祥教授不仅对华南考古工作有开创之功,而对闽台文化渊源的论证,确是厥功至伟。

(三)开启了当代中国民族系统分类的先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林惠祥着重研究了中国各民族,尤其是南方各民族的来源、历史发展等,1936年出版了《中国民族史》。

《中国民族史》(上、下册)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已出版的同类书中最为详尽、系统分明的重要著作。该书最大贡献在于分类与分期两项,林惠祥认为,以前各学者的分类、名称有异同,数目不等,系统有别,主要原因在于各着眼点不同。于是他吸收了当时梁启超《中国历史上民族之分类》、章嶔《中华通史》、张其钧《中华民族志及中国地理》、宋文炳《中国民族史》、赖希加《中华民族论》、王桐龄《中国民族史》和吕思勉《中国民族史》等书的观点加以综合,对中国各民族的来源、历史发展等,分类叙述;并创立了“两重分类法”,即以历史上民族与现代民族各为一种分类,然后讲前者连合于后者。两种分类并用而不致相互矛盾,历史上的各民族混合分歧的结果便成为现代之民族,因而此两种分类可体现出其民族演变的线索而相连接。这样的分类,在所有中国民族史的分类系统中最具有整体性和科学性,至今仍然不失为中国民族史古今民族分类及总体叙事架构的蓝本。

这种中国古今民族分类表及民族史之分期,常被转载和引用,代表一种承先启后的地位。而且,在此之前的民族史研究者并没有受过系统的人类学训练,因此,林惠祥的民族史研究就得独树一帜,其价值和影响也远远超出了民族史研究本身。在书中,林惠祥认为民族为历史现象之一要素,在相当程度上表明了他的辩证观和历史唯物观,并暗示了他人类学研究的浓厚的历史倾向,为南方人类学学术特色的形成——“中国历史学派”打下了基础。再者,他明确指出民族史为人类学之一部分,在同时代的国内学界为所仅见,表明了他作为一个人类学家的学科意识及理论方法归属感,尽管他自身在民族史研究中或许未必曾充分彻底地贯彻人类学的精神,他的民族史作品与现当代人类学之民族史也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对于中国早期甚至当代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及其与民族研究的关系确认来说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书出版后,由日本学者中村、大石合译成日文,得到推崇,日本专家学者论及我国民族时,常引为参考书。日本东亚调查局编的《中国民族问题》一书,称林惠祥教授是“中国著名民族研究者”。1993年商务印书馆重版该书时,编辑部在《重印说明》中说:“《中国文化史丛书》是我馆三十年代出版的一套设计文化领域甚广的丛书,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仍未见可以替代它的文化史出版。应学术界要求,酌量重印,以供参考。”可见该书的学术价值。

黄向春认为,与前人及同时代其他学者相比,林惠祥的中国民族分类系统明显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强调历史上与现代之人类群体的差别。2.强调族际关系的恒常发生与复杂性。3.强调民族融合的绝对性。

文婷认为,《中国民族史》对中国民族来源和分类系统颇多创见,是同类书中最详尽的一种;作为中国较早的一部有关各民族历史的著作,在民族史研究的历史上有重要作用;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今天的民族史研究来说亦有借鉴及参考之用;它反映着时局动荡、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中国传统学术所发生的蜕变;通过这部书,我们可以一斑窥全豹地试着分析林惠祥及当时部分史学家的民族思想。

总之,民族史研究是林惠祥学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林惠祥以具有独特社会历史格局的中国民族为对象,力图把新兴的人类学与传统的历史学相结合所做的一种努力与尝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林惠祥一贯秉持的人类学的“历史性”的精神,反映了人类学思想的时代特征以及早期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四)积极追求人类学的应用,使人类学真正“走向人民”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绵山故事与传说

    绵山故事与传说

    同窗好友融亮及青年作者的又一新作《绵山故事与传说》即将付梓。融亮约我作序,并说:“这件事是你我一起策划的,非你莫属。”看来义不容辞,只好从命了。我和融亮是大学时代的同学。他生长在“三贤故里”(“三贤”指春秋晋国贤臣介之推、东汉太学生领袖郭泰、北宋名相文彦博),是听绵山的故事传说长大的。他小我三岁,当时还是个内秀腼腆的小伙儿。他才思敏捷,学习刻苦,成绩骄人。
  • 中华茶道(第三册)

    中华茶道(第三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本书研讨了生肖鼠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歧亭古镇杏花村

    歧亭古镇杏花村

    “杏花村”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歧亭镇杏花村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本书是一部介绍麻城市歧亭古镇杏花村风土文化的书籍。
热门推荐
  • 强者来临

    强者来临

    沉睡百年,终从阳光下醒来,只不过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最重要的人不见了踪影,曾经屁颠屁颠跟着自己的小家伙们也都变成了全国乃至世界数一数二的恐怖存在。那一双“天真无邪”的双眸中隐藏着死神的召唤,那一头漆黑如墨的短发下埋葬着所有高手的梦想。强悍的实力,恐怖的招数,所谓的高手在他眼中犹如蝼蚁般的存在。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暴力不能解决世上所有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极端的暴力却是解决问题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热血澎湃的战斗,激情与欲望的诱惑,一步杀十人,纵横千万里,登天踏歌,弹指遮天。曾经错过的,被夺走的,我都要再次拿回来。
  • 大学人生的课堂

    大学人生的课堂

    国家取消毕业分配制度之后,各个职业培训学校的招生陷入了困境,岭林技工学校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校长给每一个教职工分配招生任务.完不成任务的被扣奖金,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职工们使尽浑身解数从社会上招来了形形色色的生源。使学校勉勉强强维持下来了。但是招来的学生参差不齐,有人为了做个“拉面师‘的理想而来,大多数则是被父母亲逼着来的.他们都自诩是考场上的失败者,他们性格叛逆。围绕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发生了一连串有趣的故事,最后,当他们结束学业时,这些学生终于向老师表露了自己内中的感激.
  • 挚爱入骨,冷傲男神惹不起

    挚爱入骨,冷傲男神惹不起

    她本是名门贵千金,却因为他精心策划的一场复仇而一无所有,她抱着他曾经送给她的海绵宝宝,伸手拉着他的衣袖,泪眼涟涟的抽泣着对他说,“苏羿南,我只有你了。”他不着痕迹的从她的触碰中全身而退,沁凉的指腹轻拭去她灼热的泪,掀了掀薄唇冷然一笑,“江孜姗,我要结婚了。”她看着他,泪中带笑,“连你都不要我了吗?”他沉着脸,面无表情,“……”可她还是没骨气的留在他身边,无视他的冷漠与薄凉,直到有一天,她终发现,她想要的宠爱不过都是她的幻想,那个将她推向万丈深渊的人……万念俱灰中,她决定黯然退场,谁料这场复仇之殇,注定纠缠……他说,“江孜姗,我们结婚吧。”她笑,“对不起,我不爱你了。”如果那年没有爱上你……
  • 神造虚拟

    神造虚拟

    二十六世纪,一款跨时代的游戏面世,这款游戏名为《神座》。数亿人在游戏正式开放的一瞬间蜂拥而入,这些人有的为名、有的为钱、也有仅仅是为了可以在游戏中享受畅快淋漓的战斗。苏辰,作为一个宅男当然不会放过这款跨时代的游戏,同样在开服的那一刻进入了《神座》,在未知的前方等待他的是驾临那象征至尊的神座还是一片黑暗的深渊呢?一人掌乾坤,万人皆俯首!PS:作者为笨蛋,若写得不到位,还望担待,谢谢。友情提示:书中的世界与现实毫无关联,请勿对号入座
  • 废柴逆袭:狂妃萌萌哒

    废柴逆袭:狂妃萌萌哒

    他,是高高在上的国师,他,是皇亲贵族的王爷,本应该属于他的女人,却先成为了他的徒弟。徒弟就徒弟吧,却要约法三章,不许与陌生男人说话,不许与除了他的男人勾搭,更不允许她和别的男人谈婚论嫁!难道,做徒弟就这么累吗?
  • 荒天传

    荒天传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扶摇而上九万里。看乾坤纵横,一念即成;拿千山月日,只手之间。看一边荒少年,如何搅动天下,风云色变。
  • 樱花深开处

    樱花深开处

    爱情,真的只属于一个人吗?一生,真的只会爱一个人吗?从童年到青春,从校园到人生,从理想到现实,从时间的跨度里,他们,渐渐地懂得了爱情和人生。爱情,可能不会妥协。但是,人生还会选择其它,很可惜,你已经不在我的选择里了。楚晨宇,因为太骄傲,所以才冷酷。因为放不下,所以舍不得。许洋,因为是你,所以几次三番把理智清醒都不顾。陆凤,因为不在乎,所以装糊涂。因为在乎,所以恼怒。王然,因为爱你,所以我不告诉你。因为未来和你有冲突,所以我不奢求你的原谅。
  • 英雄杀商店系统

    英雄杀商店系统

    刘子轩一头撞在了电脑上,神奇的得到了英雄杀商店系统。杀!任你武功盖世、保镖如云,仍然可以轻松追魂索命!闪!站在核爆中心,依旧安然无恙。药!濒临死亡?在我这里,根本就没有死这个字。想要对我瞒天过海?抱歉,一个探囊取物,你的那点小心思无处遁形……卡牌在手,天下我有!
  • 同心当铺

    同心当铺

    爱闯祸的官二代那吉祥姑娘带领着嘴贱无敌的大白护卫,妖孽脸抠门心的算盘先生,玛丽苏厨子和淡定脸的玉壶小姐在一个吃人不吐骨头,走路也要被拔掉一层皮的镇子上努力生活的故事!就是一群逗比在一家小店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故事。发誓要传递正能量!正能量!正能量!【评论收藏推荐请快到碗里来!】
  • 设计造型基础(一)

    设计造型基础(一)

    本书介绍了设计造型基础的基本原理及设计造型基础的造型原则。以案例的形式,分步骤地、深入浅出地讲解,图文结合,生动有趣。该书为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参考教材,此书可以帮助设计专业师生更好的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 本书可供广大绘画爱好者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