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78100000005

第5章 武义县下山脱贫概况(1)

一、下山脱贫概况

武义县地处浙江中部,面积1577平方公里,人口约32.8万,是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是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原浙江省8个贫困县之一和目前浙江省25个欠发达县(市、区)之一。1991年6月,浙江省省委、省政府确定武义南部山区13个乡镇为贫困地区,其人口占全县人口的1/3。1993年7月,新上任的武义县扶贫办主任董春法和其他的工作人员一起开始对武义县南部山区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中发现,过去的开发式扶贫总的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解决了一部分山区人民的贫困问题。但还有8万多人因居住在高山、深山和石山区,居住地海拔较高,单靠政府的救济和协助生产是无法摆脱贫困的。而且在8万多人中约有4万人的生存环境特别恶劣,日常生活极其艰辛,想要摆脱贫困更是难上加难。调研结束后,扶贫办给贫困山区总结了“七大难”出门行路难、儿童上学难、有病求医难、青年娶亲难、用水用电难、邮电通讯难、发展经济难。对于“七大难”,原扶贫办主任董春法随口就可以向笔者举例:

王宅镇紫溪村,居住地海拔917米,该村老支书的儿子因在地里施用农药不慎中毒,村里人急忙抬着他往山下医院送,只因山高路远,刚抬到半山腰人便停止了呼吸。又如座落在海拔1041米高山上的九龙山村,全村68户189个人中,30岁以上年纪的“光棍汉”就有40多人。紫溪村的干部、群众说得更直接:我们村唯一的经济特产是山顶上的一片竹林,若花上百万元修一条路,还不如用这笔钱把整个紫溪村搬下山去。

在董春法主任的带领下,县扶贫办人员对南部山区700多个自然村进行了调研,提出“下山脱贫”的扶贫工作思路,得到了县委和县政府领导的认可,先后在王宅镇紫溪村、西联乡杨梅岗村、柳城镇上天仓、下天仓进行试点,试点非常成功,群众也非常满意。1993年就将19个自然村搬迁下山。

1994年5月,武义县出台了浙江省第一个鼓励下山脱贫异地致富的政府令,吹响了下山脱贫的号角。千年古县拉开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壮观的“德政工程”序幕,历届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按照“沿路、沿镇、沿城”的思路,全面实施高山深山农民移民搬迁工程,使大批山区农民走出了深山、大山,彻底摆脱了世代捆住他们手脚的恶劣环境,走上了“下山脱贫拔穷根,异地致富奔小康”的崭新道路。1996年,武义县在全省率先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截止2006年,武义县累计投入下山脱贫扶持资金1亿多元,建设下山脱贫小区、点(村)99个,使50个行政村、345个自然村、14955户、45657人实现了下山脱贫,占全县总人口的1/7。

搬迁下山后,过去祖祖辈辈不能解决的“七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根本改变,人的素质有了显着提高,许多农民从山头、田头、栏头转向码头、街头,有的还开了商店,办起了工厂。下山农民成了武义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全县约有60%的搬迁下山农民就近进厂或外出务工,下山农民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宽。下山农民人均收入成数十倍增长。难怪董春法主任会如此激动地对笔者说:“下山农民现在的生活图像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家家有楼房,户户农工商,人人有活干,天天有钱赚’”。

下山脱贫工作对于改善山区群众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武义县把下山脱贫工程作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着成效,对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

过去由于受自然环境制约,贫困山区农民原先的生存方式大多是以砍伐林木为其主要经济来源。形成“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恶性循环,即使为了改善交通,也往往把砍伐林木作为筹集资金的途径。于是“若要富,先修路”,结果即是“修了一条路,荒了一片山,穷了一个村”。但是自从实施下山脱贫后,农民搬迁下山,从源头上杜绝了乱砍滥伐等破坏生态的行为,有效地缓解了山区贫困人口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把下山脱贫与退宅还耕、退耕还林相结合,同时,下山村民还纷纷利用旧村的荒山、荒坡、荒地发展经济林。截至2006年,已有22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完成了退宅还耕,共增加耕地面积1277.65亩,回原址种植经济林达1万多亩,封山育林3万多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也从1994年的68%提高到如今的74%,为武义县的“生态立县”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

武义下山脱贫工作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得到联合国高官,美国、加拿大、肯尼亚等国的领导、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996年1月7日,浙江省省长万学远在武义视察扶贫工作时说:武义的扶贫工作是走在全省前面的,武义的下山脱贫工作有创造、有特点,是一条好路子,请新闻部门好好总结宣传推广。他视察了西联乡金山村下山脱贫后说:“不要金山要下山,下山以后再建一个好金山”。

1996年5月,金华市委书记仇保兴说:武义县下山脱贫工作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工作。

1998年4月1日,浙江省省委书记李泽民视察了武义下山脱贫村新九龙山村,高度赞扬下杨一、下杨二、小后陶村接受九龙山村下山脱贫,并充分肯定武义下山脱贫是一条成功的路子。

1999年1月22日,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王良仟在杭州召开的武义县扶贫工作座谈会上说:武义扶贫工作这几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下山脱贫很有特色,有创造性。武义下山脱贫“下得来,稳得住,富得快”。

2001年2月25日,浙江省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武义时说:武义下山脱贫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下山脱贫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2001年9月9日至11日,浙江省省长柴松岳、常务副省长章猛进一行在金华市委书记郑尚金等领导陪同下,登上海拔1098米的羊虎坪村,并视察了下山脱贫后的羊虎坪村(即阳光村),还听了武义县委书记金中梁讲的三井坑村葛春妹革命老人的故事,柴省长兴奋不已,并赋诗一首:

五十年的承诺

人逢喜事精神爽

脚下生风登高望

虽然迟来五十年

如今梦想终成真

2002年10月20日,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高鸿宾视察武义扶贫工作时说:我做了20多年的扶贫工作,到过不少省、市、县,今天我看到武义扶贫工作做得那么好,变化那么大,那么快,还是第一次。一同视察武义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室黄守宏司长说:我希望全国搞扶贫工作的同志到武义去看一看,如果不到武义去看一看,那应该是一个遗憾。

2003年6月13日,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武义视察下山脱贫工作时说:武义下山脱贫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武义下山脱贫成绩显着、经验十分宝贵,值得总结推广,要善始善终继续抓紧抓好。

2004年5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建进研究员到武义参加武义下山脱贫工作10周年座谈会上说:我认为武义下山脱贫工作很有特色,与世界各国相比,成效十分显着。从世界各地来看,脱贫的难度非常大,但武义短短10年时间内,下山脱贫群众达4万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全球少有的。

2004年5月21日,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造恒教授说:十年来,武义下山脱贫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我认为连续十年如一日做下山脱贫工作,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武义人民创造的新经验,是一个创举。

2005年1月11日,浙江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说:武义走出了一条高层次的扶贫之路。武义下山脱贫工作创造性的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5年12月22日,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省农办主任兼省扶贫办主任王良仟在“武义县扶贫工作座谈会”说:武义的扶贫工作成绩巨大,特别是下山脱贫工作是武义的一大亮点,武义下山脱贫搞得最早、规模最大、效果最好,影响全国、影响全球,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武义下山脱贫的成功范例,被纳入《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10年》画册,作为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地球峰会”的交流材料。2003年4月,肯尼亚省长代表团考察了武义县的下山脱贫工作,对武义县的扶贫攻坚战略表示了极大的兴趣。2004年5月21日,在浙江省农办与武义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下山脱贫工作十周年”座谈会上,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纷纷称赞武义的下山脱贫工作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一个创举。2004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全球扶贫大会上,武义下山脱贫工作作为典型在大会上作了书面介绍,把武义下山脱贫经验向全世界推广。

二、武义的“毛主席”董春法

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武义的下山脱贫之所以做得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武义有一个把扶贫工作视为自己生命的好干部董春法。在武义,人们只要提到下山脱贫工作,就一定会想到原武义县扶贫办的董春法主任。“董春法”三个字早已深入民心,尤其深入到下山农民的心中。许多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老董,也有人称他为董主任,更有人把他比喻成武义的“毛主席”,从这些称谓中,我们可以看出,董春法主任是多么受老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这恰恰印证了他为老百姓所做出的贡献。那么董春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与老百姓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恩情呢?

同类推荐
  •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有其标准,教育是其中重要的标准之一,而扫盲是教育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扫除文盲,提高成人识字率是当今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本书主要从说课准备、精心设计与组织说课材料、幽默为教法服务、情感学法说课、辅助教学程序、互动教学目标、应对说课失误和总结说课经验等八个方面来进行铺垫和阐述。其中,听课和评课作为说课的后续工作,没有单独作为一章列出,而是补入最后一章,这样更显得本书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我们站在说课者的角度,多层次地模拟了说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教师在说课中少走弯路,对于日后的说课教学能起到更大的帮助。
  •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就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历史事例和现实经历为背景和参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结合实际探索活动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原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社会。
  •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本书描述了一位农村教育者眼中、手中、心中的中国农村教育,是一部真实的农村教育人的人生写真。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热门推荐
  • 琦璇繁花梦

    琦璇繁花梦

    也许没有洛伊,我可能永远都不会认识你,拥有你,即使,不知结局如何。但是,请相信,我会一直爱你。一名俊美的男子在日记上写着,旁边的相框,是他和他最爱的人。一辈子很短,但是,这一辈子有你!
  • 邪魅少爷的冷妻

    邪魅少爷的冷妻

    十年风水轮流转,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假。十年前,她是万众宠爱的千金大小姐,而他只是她的跟班,她家保姆的儿子。十年后,她是落魄千金为生活到处奔波,而他却已经是站在顶峰之巅,呼风唤雨的总裁。她和他再相遇,已经是乾坤颠倒。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武尊傲天

    武尊傲天

    洛宇寒生长在混沌大地中,从小由师父将他抚养长大,直到他成年那一天,他终于能离开这片荒芜黑暗的土地,去探索无尽的新奇世界。与此同时,师父交给他一项任务,收集地之心脉,以此提升自己的实力,他的故事由此开始……
  • 太古神煌

    太古神煌

    天资平凡的人族柳玉偶得吞天兽内丹,获吞天兽吞噬天赋,实力得以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一代绝世武神。
  • 我的高二生涯

    我的高二生涯

    平淡的高中生活,就看看主角怎么过活。“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有什么用。
  • 重生之我是阿斗

    重生之我是阿斗

    烂泥扶不上墙?穿越成刘禅刘阿斗,他偏偏要让烂泥上墙,弱蜀灭魏!
  • 原能风暴

    原能风暴

    重生!但是你是一个垃圾机器人!而且是残骸!没有手脚、没有能量!只有堆积如山的垃圾!看你如何斩破一片天!...
  • 素质 形象 意志决定成败

    素质 形象 意志决定成败

    形象是人们生活事业成功的有力工具,良好的外表会为你的事业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塑造好自身的形象,它将以科学的方法为你快速转化成形象资产。一个成功的形象,展示给人们是自信、尊严、力量、能力,它不仅反映在别人的视觉印象中,它还让你对自己的言行有了更高的要求,它能立刻唤起你内心沉积的优良的素质,通过你的一举一动让你浑身都散发着成功者的魅力,为你增添信任感,从而带来更多的机遇。
  • 潜入游轮的梁上君子

    潜入游轮的梁上君子

    (作品类型里没有侦探类的吗?无奈,只能选了这个。)阴差阳错被韩国之行选中的三位少年,本是怀着喜悦的心情登上了豪华的游轮,却不知一场十年前的杀机造就得危难在等待着他们,是亲情的救赎还是仇恨的东征?海上的敌人到底是谁?一切皆在重重的谜题之中为你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