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99600000082

第82章 系辞下传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日:“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咸卦“九四”的“爻辞”说:“心思不定的走来走去,只有少数的朋友,顺从你所想的。”孔子说:“天下的人,到底在思考什么?忧虑什么呢?天下的入,最后都回到同一个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但人们却有种种的思虑;天下的人,到底在思考什么?忧虑什么呢?。

孔子的这一段话,非常有名,意思是说,人类求生存的目的与法则,是不变的,但由于自私,个人的利害不同,以致产生不同的想法与做法。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孔子接着说:“太阳去,月亮来;月亮去,太阳来;日与月交替推移,产生了光明。冬天去,夏天来;夏天去,冬天来;寒与暑交替推移,形成春夏秋冬的时序。所谓往,并非一去不返,只是暂时的退缩;所谓来,也不是永久存在,只不过是暂时的伸张;屈与伸的交互感应,产生了利益。”

这是说,人苦苦思虑,却只能得到少数人的信赖;而大自然,则遵循常轨,运行不息,不必思虑,就能感应,使万物普遍受益。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末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孔子进一步地解说:“尺蠖将身体弯曲收缩,是为了下一步的伸张;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生命;精研义理,融会贯通,达到随心所欲的神妙境界,是为了致用;利用知识,使自己心安理得,是为了崇尚品德。然而,当超越这一层次,进入极其微妙的境界时,就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了。至于穷究宇宙的奥秘,了解万物变化的法则,就只有圣人才能具备这种最崇高的德行了。

以上是孔子对咸卦“九四”的“爻辞”的阐扬。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困卦“六三”的“爻辞”说:“前进有大石阻碍,后退是遍生的蒺藜的地方,以致进退失据;返回家中,又看不到妻子,这是凶恶的征兆。”孔子解释说:“大石,本来无法移动,却要逞强将其移动,使名誉蒙受羞辱。蒺藜多刺,不是应当进入的地方,却轻率地进入,必然被刺伤,使自身遭遇危险。陷入这种既羞辱又危险的状况,已经面临死亡的绝境,那里还会见到妻子呢?”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解卦“上六”的“爻辞”说:“王公射鹰,站在高墙上,必然会猎获,不会有不利。”

孔子解释说:“鹰是飞禽,弓箭是利器,射猎的是人。君子将利器藏在身上,等待有利的时机行动,又怎么会不利呢?行动能够把握时机,毫不迟疑,所以出猎就有所获。这是说行动备有完备的工具,当然无往不利了。”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孔子说:“小人不以不仁为可耻,不以不义为可怕,不看到有利,不会进取,不加以威吓,不知道戒惧;但小的过失,给以惩罚,就会戒惧,不致于闯大祸,这正是小人的福气。《易经》噬嗑卦“初九”的爻辞说:‘带上脚镣;虽然将脚趾磨伤了,但以后就不会有灾祸了。’就是这个意思。”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不累积善行,不足以成名;不累积罪恶,不足以使自身灭亡。小人认为,小的善行,不会有什么益处,就不去做,以致恶行累积到不可掩饰的程度,犯罪大到无法解消的地步。所以《易经》噬嗑卦“上九”的“爻辞”说:“肩上扛着枷锁,磨伤了耳朵,这是凶恶的象征。”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宰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孔子说:“危险,由于认为安全而发生;灭亡,由于认为可以长久而发生;混乱,由于认为治安良好而发生。因而,君子在安稳的时刻,不可忘记危险;在生存的时刻,不可忘记灭亡;在治安良好的时刻,不可忘记混乱;这样,自身才能安全,国家才能保存。《易经》否卦“九五”的“爻辞”说:“灭亡!灭亡!要时刻这样警惕,就像牛马要拴在稳固的丛生桑树上。”

子日:“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悚,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孔子说:“德行浅薄,却地位尊贵;知慧低陋,却图谋大事;力量微小,却担负重任;就很少不会招致灾祸了。《易经》鼎卦‘九四’的‘爻辞’说:‘鼎的脚折断,打翻君王赐给的美食,弄成为湿淋淋的,凶恶。’就是说,才智不足以胜任。”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声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日:‘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孔子说:“知道事机的微妙吗?君子对上不谄媚,对下不轻侮,坚持正义,遵循事理,就可以说知道事机的微妙了。‘几’是动机的微妙变化,能够预先判断吉凶的征兆,君子看破动机的微妙变化,就能迅速因应,果断行动,不会整天迟疑等待了。《易经》豫卦‘六二’‘爻辞’说:‘被巨石阻挡,就不必整天在那里等待,应当立即另外选择其他的途径,要这样坚定果断,才会吉利。’既然被巨石阻挡,为什么还要继续等待,状况已经非常明显,可以判断了。君子知道事理微妙隐秘的变化,知道事理明白显露的状况,知道因应处置的态度,应当柔弱,还是刚强;所以能够正确判断,因应自如,成为众人景仰依赖的人物了。”

子日:“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孔子赞扬他的学生颜回说:“颜回这个年轻人,不是几乎已经这样了吗?他有过失,从来不会不知道,从来不会再去做。《易经》复卦‘初九’的‘爻辞’说‘迷路不要走得太远才回头,就不会造成大的后悔,这就是极大的吉利。’”

颜回是孔子最心爱的学生。《论语》“雍也篇”中记述:鲁哀公问孔子,在他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有名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不无故对人发怒,不重犯同样的过错,却不幸短命早死了!现在他死了,就没有再听到其他好学的了。”

“天地絪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天地间,阴气阳气弥漫,发生变化,生成万物,非常完美;雌雄交媾,发生变化,使万物生成。所以,《易经》损卦‘六三’的‘爻辞’说:‘三人共同行动,主张不同,行动不一致,有一人必须放弃成见。一人单独行动,反而会得到志同道合的友伴。’这是说,天下的道理,就是要达到一致。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日:‘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孔子说:“君子必定先使本身安定,然后才行动;必定先使自己心平气和,然后才说话;必定先建立感情,然后才要求。君子有这三项修养,所以,待人处事,才会完美,没有偏差。本身危险,而要行动,则人民不会随从;以言语恐吓,则人民不会响应;没有建立感情,而去要求,则人民不会支持;得不到支持,伤害你的人,就要来到了。所以《易经》益卦‘上九’的‘爻辞’说:‘得不到助益,甚或将遭受攻击,以致意志动摇,就凶险了’”

以上第五章,说明爻辞的凡例。

同类推荐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可谓博大精深。它涉及面很广,有时讲到政治经济,有时又讲到教育,还有时讲军事等,不过都体现着它的哲学思想。当然不仅包含哲学,还涉及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等,就总体上讲是“道家哲学思想”。本书采取“化整为零”分章简介,以便读者理解原著。
  • 孟子一百句

    孟子一百句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原本是善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善?;说“心”;人与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等。
  • 哲学、科学与信仰

    哲学、科学与信仰

    本书是一部翻译著作,作者为黎巴嫩著名伊斯兰学者纳迪姆·艾勒·基斯尔。本书深入浅出地对古希腊哲学进行了解析,廓清了阿拉伯哲学的渊源,并把穆斯林哲学家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进行了饶有兴趣的比较。
热门推荐
  • 尘心

    尘心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 引陌之荒

    引陌之荒

    这是一片蛮荒的大地,他如被抛弃在天地间的一颗石头,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可是强大的魔兽和敌人却不会因为这样而对他手下留情,他一次次地险死还生,一次次地成长,在现代世界与蛮荒大地的夹缝中寻找记忆的碎片。他可以漠然地看着其他人在自己眼前倒下,却不能容忍别人对他的朋友和亲人动手,他是战士,也是法师,有辉煌,也有堕落,他一步一个脚印,从茫然无知到挥手间决策无数人的生死,这是他的故事,也是我们即将开始的故事...
  • 将军有喜:小娘子驯夫记

    将军有喜:小娘子驯夫记

    在很久以后,李长歌依然清楚的记着这一天,那迎风招展的帅旗,和像是小灯笼一样串起来的人头被挂在竹竿上,本在攻城的蛮族都停了手,像是疯了一样朝着后面的部队冲去。那个男人眼神锐利,居高临下的看着她。“夫人,我来接你回家了。”
  • 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由于全书内容涵量巨大,我们将其拆为A、B两卷。A卷包括: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握手太空的航天科技、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走向未来的现代工业,共十卷。B卷包括:玄奥神秘的数学王国、透析万物的物理时空、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广袤绮丽的地理、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蔚蓝旖旎的海洋、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共八卷。
  • 步步婚宠:前夫大人请矜持

    步步婚宠:前夫大人请矜持

    他冷漠,霸道,看上她也不过是一晌贪欢,随心所欲地就定下了让她来做自己的妻子。她敏感,软弱,在他对她的好中找到以前从未有过的欢乐,决定要好好地做他的妻子。只是午夜的钟声终究会敲响,当一切美好像幻影一样被打破,灰姑娘又该何去何从?
  • 中华典故(第十卷)

    中华典故(第十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挑着的家

    挑着的家

    本书是小小说作品集,内容有《乡村图谱》、《变色画卷》、《心香一瓣》、《多味地带》、《市井物语》、《校园履痕》六大部分组成。
  • 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内容简介:走进名家的心灵深处,体验不朽名篇的智慧与美。生命中瞬间的感悟,定格为永恒的经典。一本温情的合辑,亲情的温馨,爱情的甜美,友情的珍贵——一篇美文,一种感悟。
  • 神临天下之封仙路

    神临天下之封仙路

    都说苍天公道,让一位将死的天骄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他雄心万丈,却踏入一个欲统世界的中纷争,仙帝怒杀他一家八十六口,让他经历了地狱之苦,却意外成就他的无上魔神之路;他的口头禅只有两句话:“我斩仙,只因仙族灭我秦家在先;我成魔,只为屠尽天下仙!”
  • 狐咒

    狐咒

    九尾狐是真实存在的,我对这点坚信不疑!盗墓贼玄灵是道里的半吊子,再一次倒斗后,玄灵发现自己以及当时一起倒斗的朋友,似乎都受到了的诅咒,这一切,似乎和一个曾经兴盛一时却神秘消失的狐族有关;在闺蜜何笑蓝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安影秋惨死后,诅咒到了玄灵自己,为了让诅咒停止,由玄灵组成的四人小组踏上了寻找狐族的旅程,在一次次的探险中,玄灵等人逐渐揭开了狐族的秘密,却发现其实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简单……我们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人,被黑暗吞噬,最后被晨光撕扯,直至最后被太阳融化,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心中那长生不老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