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79100000021

第21章 清水血水碱水(2)

八宝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北部,处于太仓胡同与西仓门胡同之间,它也是一条胡同,1965年后定名为“八宝坑胡同”,杨宪益他们住在那里时,只叫“八宝坑”。这名称早自清朝光绪年间就有了,据说地名源自胡同中段有一个大坑,有人在坑里掘出了宝物。又一说法原来叫王八坑,后以谐音称八宝坑。

杨宪益很喜欢八宝坑的住所,那里庭院宽敞,种着一些枣树和胡椒树。他在那样的环境里享受了三年时光。

投之以木桃,本是为了有琼瑶之报,可是杨宪益回报给对方的显然使他们很不满意。本来他们是想通过他掌握其他一些“问题人物”的动向,这个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倒是杨宪益自己的“历史问题”浮出了水面,于是请他吃了一顿最后的晚餐。

晚餐十分丰盛,可是席上的气氛,正如同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同名画作里的人物所表现出的各种情绪状态,有阴险、怀疑、困惑、震惊、愤怒、激动等,之后那一伙可能负有特殊使命的人便以房主从国外回来为由,下了逐客令。杨宪益便从梦一般的四合院生活,重又回到了现实的百万庄公寓生活。

已经迁走几年了,当八宝坑的生活日渐远去,早已作为人生的一个片断被随意地塞在记忆的杂物间的某个角落,忽然有一天,文革戏拉开大幕的一天,杨宪益他们的老邻居——八宝坑的居民委员会的同志,以一种精力过剩的架势,革命劲头十足地找到外文局来,要求把杨宪益交给他们,他们要开他的批斗会。因为他们早就觉得他不是个好东西,家里常有形迹可疑的外国人来来去去,生活方式也很资产阶级。好在外文局没有答应他们。杨宪益因此对单位心存感激,他估计他当时若落到那帮人手里,很可能会保不住性命。

来自居委会的“外患”虽然被挡住了,可是外文局里的“内乱”却如火如荼地蔓延开来。杨宪益这次没能像往年那样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无知的造反派小将们把矛头瞄来瞄去,终于对准了他。

先是大字报铺天盖地,对他实行口诛笔伐。因为他曾写诗支持反斯大林的赫鲁晓夫,于是他就成了“赫鲁晓夫的孝子贤孙”“修正主义分子”“反革命分子”。有一天,造反派们把他带到饭厅,把三张饭桌高高地摞在一起,逼杨宪益站在最高一个桌子上面,“居高临下”地接受群众的责问和批判,持续了一个小时才把他放下来。

自此以后,形形色色的批斗会就隔三岔五地落到他头上。有时是一人单斗,有时是作为外文局头头脑脑的陪斗。杨宪益说他尤其不喜欢前者那种方式,因为要单独面对许多荒唐而幼稚的问题,还不能随便地应答。而后者的场面则有趣得多,因为常常会在造反派的逼迫下保持一些滑稽的姿势,领导们的体能体力往往不能胜任,以至惹笑全场,而他则可轻松地做那些动作,坚持几个小时也没问题。既然是陪斗,多半也就不是斗争的主要目标,他因此可以得闲偷眼旁观,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

当然这些话是杨宪益在事过境迁后说的,还是对当时的荒诞不经的一种蔑视。事实上,在那样的特殊环境下,以什么方式接受批斗,不是由他选择的,而更要命的是,他的神经已经有些承受不了了。

在文革结束三十年后,经历过文革的人,偶尔听到高音喇叭的声音,还会不自觉地有点心惊肉跳,因为宣传毛主席最新指示、播报阶级斗争新动向、揭发一小撮坏分子的各种反革命罪行,常常是用高音喇叭来作工具的。这种“教育群众、打击敌人”的传播方式不知由谁发明,在那个传播工具比较简陋的年代,高音喇叭的确具有声音洪亮、传得远的效用,不仅对于空气有极强的穿透性,而且对人的神经也有极强的杀伤力。

那时杨宪益年已半百,经历过外寇入侵、内战以及改朝换代的战乱与动荡,也曾遭遇过人身危险。比如在抗日战争期间,有次杨宪益从贵阳到成都去见即将首次分娩的妻子,搭乘了一辆运送邮件的卡车。因为邮件装满了车厢,他只能高坐在装满邮件的麻袋上。车在一个拐弯处,轧死了睡在马路上的一个国民党兵。司机猛踩油门打算逃掉,其他的士兵边追边喊,同时举起枪来,高高在上的杨宪益自然成为活靶子,幸好司机及时停车了。那一刻,万分危急,杨宪益却未觉得害怕。抗战胜利后,杨宪益一家从大后方回迁南京,乘坐一艘木头的帆船,夜里船行至三峡时,忽然传来船老大的声音,说船可能要沉,当然最坏的结果并没有出现,而当时杨宪益听了,竟也没有感到害怕。

可是,耳朵里日夜充斥着高音喇叭声讨一个又一个“反革命分子”罪行的吼叫声,加上接二连三、各种形式的批斗,同事们也渐渐地待他与往日不同了,甚至不理他了。害怕的感觉生平第一次像章鱼的触手攫住了他的心,他感到孤立无助,他觉得他成了“社会的弃儿”。

杨宪益出现了幻听与妄想。

幻听是出现于听觉器官的虚幻的知觉,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被歪曲了的听觉,心理因素是引起幻听的原因之一,如过度精神紧张。它同时也是精神病人常见症状之—,尤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幻听分为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和思维鸣响几类,杨宪益的属于第一类,这一类的症状是似乎听到别人在议论自己,议论的内容以负面性的批评、讽刺、责骂、诬陷为常见。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多与妄想同时存在,比如病人听到声音告诉他,有人要对他进行迫害,病人可能在幻听的基础上产生被害妄想。

杨宪益就总听到同事们在商量要给他开批斗会,甚至于悄声说要把他打死。杨宪益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

“其实他们是在隔壁房间里商量事情,不想让我听见。而我却使劲听着,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听不清就自己想象。”

他把想象当事实,竟回到家里对妻子说,单位的同事们正商量着要害死他,他写了一封信,请妻子送到中共中央统战部,请他们赶快来救他。

不知戴乃迭当时是否觉察出丈夫的精神出了问题,未觉察出来也不奇怪,因为在那个年代,一切都不正常了,一切皆有可能。人的思维如果还按常规常理常情来运转,那就不正常;如果按不正常的现实来考虑问题,那也不是正常的。在那种情况下,谁还能分辨得出来事情的原貌,事情的真相?

也许信送上去了,但是自然的,没有人来救他。

来救他的是时间。好在他病得并不算太严重。杨宪益的病,自1966年8月开始,到次年年初不治而愈。

杨宪益病中的痛苦,一是陷入担心命将不保的恐惧;二是无限怀疑起自己来,什么都不敢相信了。他曾清楚地“听说”一个同事先是受审,后来被打死了,可是他在食堂吃饭时却眼睁睁地看到了他!

杨宪益病好之后,造反派开批斗会也开得厌倦了,但是对杨宪益这类人的“改造”不能放松,因为大家都相信,我们如果松一松,敌人就会攻一攻。那时候的人还认为,思想坏都是从不劳动开始的,所以改造思想就从劳动开始,而越是重活累活越对改造思想有利。

还有一种活,虽然不一定重和累,甚至于轻松,却也常常与重活累活等同视之,那就是脏活。厕所与厨房往往是最脏的地方,于是杨宪益就一度被分派去打扫《中国文学》编辑部那肮脏不堪、臭气熏天的厕所了。

改造既然是强迫性的,自然就带有惩罚的意味。可是杨宪益却十分乐意去做这件事,一点也没有产生逆反心理。因为工作环境虽然很差,但毕竟是单纯的体力劳动,与精神折磨的批斗会相比,要令人愉快多了。

杨宪益干得不仅很愉快,而且干得很卖力。他把便器上的陈年污垢一点一点去除干净,使那个厕所成为外文局最干净的厕所。

仿佛是解决了厕所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解决厨房的问题了。杨宪益被派往厨房,具体任务是在煤堆里,捡出烧剩的煤块。杨宪益仍然干得很愉快,他觉得比待在憋气的办公室里强,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

杨宪益有将近一年半的时间,远离了写作,远离了翻译,与恶臭相伴,在垃圾中翻捡,体验像他这样的人在正常的人生航程中不可能遭遇的生活,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多么的不值得,而就是这样的生活也没能让他一直持续下去。仿佛一出戏,一定要经过一场大喜或大悲的高潮,结局才会到来,杨宪益就在“泰来”之前,进入“否极”了。

同类推荐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这位中国现代史上最神秘、最诡谲的人物之一,就如同乱世中藏而不露的毒箭,令人们至今听到他的名字都会不寒而栗。对于他的种种记载,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那么,他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将寻着历史的脉络,去发现一个真实的戴笠,同时,揭示军统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间谍组织”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仅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硬汉形象,而且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伊斯特伍德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范畴,他所秉承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成功法则以及他在银幕上下所体现出的坚韧意志都值得年轻一代去体味和效仿,而年近八旬的他依然驰骋影坛的事实也足够让同龄人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所谓“偶像的力量”。
  • 中国十大文豪:李白

    中国十大文豪: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隋末其先祖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即出生于此。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少年时李白即咏诗入赋,博学多才,仗义行侠。天宝初年奉诏入京,任翰林供奉。
热门推荐
  • 度劫高手在异界

    度劫高手在异界

    高强,曾经的度劫高手却在九九天劫中丧失了身体,在魔法异界里附身到一个饿死的乞丐身上,高强被异界随处可见的宝物惊呆了,而且他还发现,这些东西居然没有人和他抢,他感觉到了修真的天堂,他发达了……新建QQ群:高手No1群号:111415687验证码:本书的主角叫什么?
  • 北使纪略

    北使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震天大圣

    震天大圣

    山村小子为救父母和通天义结金兰;为妹妹报仇,为兄弟打抱不平,为伏羲、神农伸张正义。诸多原因给予一身,又身兼开启九天之门的重大任务。正式和仙佛两界宣战,自封震天大圣。生性豪迈结交妖界七大圣等人,大战仙佛。为破坏修罗界的阴谋,他心系苍生,再次统领众仙大战修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魔界更是虎视眈眈,道路越发艰难,他将如何一步步的走下去,并完成打开九天之门的任务……究竟是魔是仙,神器在手,天下我有,大圣出山,谁与争锋!脍炙人口的句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心旷神怡的故事、酣畅淋漓的节奏,不辱你的耳目。新书发表,求关注!
  • 容我贪欢一场

    容我贪欢一场

    “这辈子我命不好。”这句入骨的话,疼了我一生。有人告诉我,这一切都是命,我上辈子欠得太多,所以用这一生来偿还。但为什么,为什么,这一切都得由我承受?有欢,有欢,终究逃不过那一个莫字。这名字难道早就道破了所谓的命。
  • 魂堕

    魂堕

    莫名的穿越,是命定还是黑手操纵。前尘百般牵扯,今生的阴魂不散。是缘还是孽。周身的谜团,多的数不清,看似无法琢磨,却又留下淡淡蛛丝。牵引着走向尽头,究竟是答案还是另一个阴谋。少爷我来咯,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就只能说是巧合。嘛,才开始,想名字是件多纠结的事啊,欢迎各位来开动脑筋,你们也不想书里的名字太不堪入目吧。呵呵,有意者,留言咯,先到先得,说不定会有很大戏份哪。真是那样,成就感,成就感有木有。嗯。。好吧,我承认我想不出名字〒_〒只是,主角其实就是妹子,表想多哈
  • 鬼影重重

    鬼影重重

    我叫张凡宇,故事是发生在我刚进大学的那会儿。当时,正好是接手了一个活动,要去图书馆拍一些照片来用。但是在寝室将那照片拿出来看的时候,我当时差点没有吓的晕过去。照片上,只有着一个皮头散发,身着白色衣服,头发将整个脸都遮住了的女子,女子的舌头朝着外面伸着,双手朝着前方,似乎在抓什么一般!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灵异事件,亦是与这些照片相关。照片上的女人,到底是谁?为何对我纠缠不休?
  • 比安基动物小说:小山雀的日历

    比安基动物小说:小山雀的日历

    森林不再是一个狩猎场,而是科学家寻找自然秘密和宝藏的地方。如果,你又幸运地掌握了艺术创作,那么你就会因此变成大自然的诗人,用神奇的语言描绘着儿时的梦想。《小山雀的日历》是比安基作品童话集,其中包括《小山雀的日历》《圣诞老人和春姑娘》《百灵鸟醒来了》《女儿与鸟》等几个故事。它以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动物之间稀奇古怪的新鲜事,故事引人入胜,富有感情。把自然界里的生态变化清晰直观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从“春”到“冬”,比安基带着我们感受着四季的细微变化。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我的漂亮女同事

    我的漂亮女同事

    身份神秘的猪脚混迹美女如云的公司,从此艳福不断。上班有清纯实习生帮忙打卡,中午吃饭有美女上司的爱心便当,下班了还有美女总裁转车接送……萝莉,明星,空姐,性感尤物粉墨登场,暧昧不断,爆笑不断……
  • 恶魔少爷的拽拽未婚妻

    恶魔少爷的拽拽未婚妻

    爸妈去过二人世界,房子也卖了,富家女萌萌无奈寄住阿姨家,更过分的是被迫与阿姨的孩子韩俊辰同处一室,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