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7300000030

第30章 下编:俗世微尘 (24)

妪生我的时候是三十多岁,她说我小的时候,皮肤白得像那刚蜕皮的小螳螂一般。这也许不是赞我,或者是由乳母不让我出外晒太阳的缘故。老家的光景,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在我还不到一周年的时候,中日战争便起来了。台湾的割让,迫着我全家在一八九六年离开乡里。妪在我幼年时常对我说当时出走的情形,我现在只记得几件有点意思的。一件是她在要安平上船以前,到关帝庙去求签,问问台湾要到几时才归中国。签诗大意回答她的大意说,中国是像一株枯杨,要等到它的根上再发新芽的时候才有希望。深信着台湾若不归还中国,她定是不能再见到家门的。但她永远不了解枯树上发新枝是指什么,这谜到她去世时还在猜着。她自逃出来以后就没有回去过。第二件可纪念的事,是她在猪圈里养了一只“天公猪”,临出门的时候,她到栏外去看它,流着泪对它说:“公猪,你没有福分上天公坛了,再见吧。”那猪也像流着泪,用那断藕般的鼻子嗅着她的手,低声呜呜地叫着。

台湾的风俗男子生到十三四岁的年纪,家人必得为他抱一只小公猪来养着,等到十六岁上元日,把它宰来祭上帝。所以管它叫“天公猪”,公猪由主妇亲自豢养的,三四年之中,不能叫它生气、吃惊、害病等。食料得用好的,绝不能把污秽的东西给它吃,也不能放它出去游荡像平常的猪一般。更不能容它与母猪在一起。换句话,它是一只预备做牺牲的圣畜。我们家那只公猪是为大哥养的。他那年已过了十三岁。她每天亲自养它,已经快到一年了。公猪看见她到栏外格外显出亲切的情谊。她说的话,也许它能理会几分。我们到汕头三个月以后,得着看家的来信,说那公猪自从她去后,就不大肯吃东西,渐渐地瘦了,不到半年公猪竟然死了。她到十年以后还在想念着它。她叹息公猪没福分上天公坛,大哥没福分用一只自豢的圣畜。故乡的风俗男子生后三日剃胎发,必在囟门上留一撮,名叫“囟鬃”。长了许剪不许剃,必得到了十六岁的上元日设坛散礼玉皇上帝及天宫,在神前剃下来,用红线包起,放在香炉前和公猪一起供着,这是古代冠礼的遗意。

还有一件是妪养的一双绒毛鸡。广东叫做竹丝鸡,很能下蛋。她打了一双金耳环带在它的碧色的小耳朵上。临出门的时候,她叫看家好好地保护它。到了汕头之后,又听见家里出来的人说,父亲常骑的那匹马被日本人牵去了。日本人把它上了铁蹄。它受不了,不久也死了。父亲没与我们同走。他带着国防兵在山里,刘永福又要他去守安平。那时民主国的大势已去,在台南的刘永福,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预备走。但他又不许人多带金银,在城门口有他的兵搜查“走反”的人民。乡人对于任何变化都叫做“反”。反朱一贵、反载万生、反法兰西,都曾大规模逃走到别处去。乙未年的“走日本反”恐怕是最大的“走”了。

妪说我们出城时也受过严密的检查。因为走得太仓促,现银预备不出来。所带的只有十几条纹银,那还是到大姑母的金铺现兑的。全家人到城门口,已是拥挤得很。当日出城的有大伯父一支五口,四婶一支四口,妪和我们姐弟六口,还有杨表哥一家,和我们几兄弟的乳母及家丁七八口,一共二十多人。先坐牛车到南门外自己的田庄里过一宿,第二天才出安平乘竹筏上轮船到汕头去。妪说我当时只穿着一套夏布衣服;家里的人穿的都是夏天衣服,所以一到汕头不久,很费了事为大家做衣服。我到现在还仿佛地记忆着我是被人抱着在街上走,看见满街上人拥挤得很,这是最初印在我脑子里的经验。自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依通常计算虽叫做三岁,其实只有十八个月左右。一切都是很模糊的。

我家原是从揭阳移居于台湾的。因为年代远久,族谱里的世系对不上,一时不能归宗。爹的行止还没一定,所以暂时寄住在本家的祠堂里。主人是许子荣先生与子明先生二位昆季,我们称呼子荣为太公,子明为三爷。他们二位是爹的早年的盟兄弟。祠堂在桃都的围村,地方很宏敞。我们一家都住得很舒适。太公的二少爷是个秀才,我们称他为杞南兄,大少爷在广州经商,我们称他做梅坡哥。祠堂的右边是杞南兄住着,我们住在左边的一段。妪与我们几兄弟住在一间房。对面是四婶和她的子女住。隔一个天井,是大伯父一家住。大哥与伯父的儿子们辛哥住伯父的对面房。当中各隔着一间厅。大伯的姨太清姨和逊姨住左厢房,杨表哥住外厢房,其余乳母工人都在厅上打铺睡。这样算是在一个小小的地方安顿了一家子。

祠堂前头有一条溪,溪边有蔗园一大区,我们几个小弟兄常常跑到园里去捉迷藏;可是大人们怕里头有蛇,常常不许我们去。离蔗园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区果园,我还记得柚子树很多。到开花的时候,一阵阵的清香教人闻到觉得非常愉快;这气味好像现在还有留着。那也许是我第一次自觉在树林里遨游。在花香与蜂闹的树下,在地上玩泥土,玩了大半天才被人叫回家去。

妪是不喜欢我们到祠堂外去的,她不许我们到水边玩,怕掉在水里;不许到果园里去,怕糟蹋人家的花果;又不许到蔗园去,怕被蛇咬了。离祠堂不远通到村市的那道桥,非有人领着,是绝对不许去的,若犯了她的命令,除掉打一顿之外,就得受缔佛的刑罚。缔佛是从乡人迎神赛会时把偶像缔结在神舆上以防倾倒的意义得来的,我与叔庚被缔的时候次数最多,几乎没有一天不“缔”整个下午。

牛津的书虫

牛津实在是学者的学国,我在此地两年的生活尽用于波德林图书馆、印度学院、阿克关屋(社会人类学讲室),及曼斯斐尔学院中,竟不觉归期已近。

同学们每叫我做“书虫”,定蜀尝鄙夷地说我于每谈论中,不上三句话,便要引经据典,“真正死路!”刘锴说:“你成日读书,睇读死你嚟呀!”书虫诚然是无用的东西,但读书读到死,是我所乐为。假使我的财力、事业能够容允我,我诚愿在牛津做一辈子的书虫。

我在幼时已决心为书虫生活。自破笔受业直到如今,二十五年间未尝变志。但是要做书虫,在现在的世界本不容易。需要具足五个条件才可以。五件者:第一要身体康健;第二要家道丰裕;第三要事业清闲;第四要志趣淡薄;第五要宿慧超越。我于此五件,一无所有!故我以十年之功只当他人一夕之业。于诸学问、途径还未看得清楚,何敢希望登堂入室?但我并不因我的资质与境遇而灰心,我还是抱着读得一日便得一日之益的心志。

为学有三条路向:一是深思,二是多闻,三是能干。第一途是做成思想家的路向;第二是学者;第三是事业家。这三种人同是为学,而其对于同一对象的理解则不一致。譬如有人在居庸关下偶然捡起一块石头,一个思想家要想他怎样会在那里,怎样被人捡起来,和他的存在的意义。若是一个地质学者,他对于那石头便从地质方面原原本本地说。若是一个历史学者,他便要探求那石与过去史实有无的关系。若是一个事业家,他只想着要怎样利用那石而已。三途之中,以多闻为本。我邦先贤教人以“博闻强记”,及教人“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的话,真可谓能得为学的正谊。但在现在的世界,能专一途的很少。因为生活上等等的压迫,及种种知识上的需要,使人难为纯粹的思想家或事业家。假使苏格拉底生于今日的希拉,他难免也要写几篇关于近东问题的论文投到报馆里去卖几个钱。他也得懂得一点汽车、无线电的使用方法。也许他也会把钱财存在银行里。这并不是因为“人心不古”,乃是因为人事不古。

(20)坐起言语终不调戏常应法律而无轻失。 (6)

近代人需要等等知识为生活的资助,大势所趋,必不能在短期间产生纯粹的或深邃的专家。故为学要先多能,然后专攻,庶几可以自存,可以有所贡献。吾人生于今日,对于学问,专既难能,博又不易,所以应于上列“三途”中至少要兼“二程”。兼多闻与深思者为文学家。兼多闻与能干的为科学家。就是说一个人具有学者与思想家的才能,便是文学家;具有学者与专业家的功能的,便是科学家。文学家与科学家同要具学者的资格,所不同者,一是偏于理解,一是偏于作用;一是修文,一是格物(自然我所用科学家与文学家的名字是广义的)。进一步说,舍多闻既不能有深思,亦不能生能干,所以多闻是为学根本。多闻多见为学者应有的事情,如人能够做到,才算得过着书虫的生活。当彷徨于学问的歧途时,若不能早自决断该向哪一条路走去,他的学业必致如荒漠的沙粒,既不能长育生灵,又不堪制作器用。即使他能下笔千言,必无一字可取。纵使他能临事多谋,必无一策能成。我邦学者,每不善于过书虫生活,在歧途上既不能慎自抉择,复不虚心求教;过得去时,便充名士;过不去时,就变劣绅,所以我觉得留学而学普通知识,是一个民族最羞耻的事情。

我每觉得我们中间真正的书虫太少了。这是因为我们当学生的多半穷乏,急于谋生,不能具足上说五种求学条件所致。从前生活简单,旧式书院未变学堂的时代,还可以希望从领膏火费的生员中造成一二。至于今日的官费生或公费生,多半是虚掷时间和金钱的。这样的光景在留学界中更为显然。

牛津的书虫很多,各人都能利用他的机会去钻研,对于有学无财的人,各学院尽予津贴,未卒业者为“津贴生”,已卒业者为“特待校友”,特待校友中有一辈以读书为职业的。要有这样的待遇,然后可产出高等学者,在今日的中国要靠著作度日是绝对不可能的,因社会程度过低,还养不起著作家。……所以著作家的生活与地位在他国是了不得,在我国是不得了!著作家还养不起,何况能养在大学里以读书为生的书虫?这也许就是中国的“知识阶级”不打而自倒的原因。

旅印家书

一九三三年燕京大学实行“教授五年一休假”制度。地山利用休假时间,应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讲学,俟松同往。半年后,地山由广州去印度考察,俟松回北平。这些家书,就是地山一九三四年间在印度时写给我的。光阴荏苒,转瞬已五十余年矣!一九八一年,为地山逝世四十年祭,曾应南京师范学院《文教资料简报》编者之约,谨将部分书信发表,值此《许地山研究集》出版之际,又增选若千篇一并编入,供现代文学史研究者及地山作品的爱好者参考;并以此表示我对地山的一点纪念。

周俟松1988年4月于南京

六妹:

那天从蓝沙丹尼下船,和你告别后,看船已出港,便即搭泉州船往澳门。本不想到李家去,想自己去看看,第二天便回广州。可巧在船上就遇见那学生,他一定要我到他家去。他父母极意款待,一连两天,不让我走,每食必火锅,真是过意不去。到走底时候,还给我买船票又送饼食很多,真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澳门地方很有趣味,很像南欧洲城市,商业不盛,政府依赌为生。回省后,又换了十镑做船费,因为船票须三百二十元英洋。你只交一百九十元给我。今日到香港,明天开船,船名Takada,英邮船也。日本船终不可搭。信到时想你已在家,家人安否?祈函知。地址(略)

想你!

夫字2月3日广州

六妹:

同类推荐
  •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本书是作者自己在阅读《红楼梦》时,从自身经验的联想中所产生的感受。既是感受,便极富个性,极有新意。既是感受,在写法上便多直抒胸臆,常常侃侃而谈,极富感情,娓娓动听,对读者很有吸引力。书本对《红楼梦》这一巨著作了分回品赏,又有评语,这些因素构成了此书自有《红楼梦》以来独特的新颖性,对红学,特别是对《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普及,具有相当的价值。
  •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感悟平常心:大智若愚的98个点滴

    感悟平常心:大智若愚的98个点滴

    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你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
  • 诗词鉴赏:烟月不知人事改

    诗词鉴赏:烟月不知人事改

    "本书是第一本将词作鉴赏与词人生平完美结合的读本。全书共分八卷,包括:明日落红应满径,梦里不知身是客,人生自是有情痴,相思已是不曾闲,流光容易把人抛,任是无情也动人,歌尽桃花扇底风,人间有味是清欢"
  • 记录:当代家庭原生态

    记录:当代家庭原生态

    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讲述当代家庭的爱情、亲情、友情。深入挖掘人性的内涵,反映生命的壮美、人情的冷暖、人性的本真,展示人间的真情、真爱,颂扬真善美。这里既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演绎,也有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既有家庭创业经历、也有人与疾病、厄运做斗争的故事;既有社会生活中具有警示作用的案例,也有教子育女的成功典范。这些家庭故事中,有反映人间真情的悲欢离合,那些属于人类的真爱真情,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热门推荐
  •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本书以世界历史为主干,以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进步,民族革兴、工业发展等事件为多姿多彩的枝叶,使读者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既读了历史,又长了知识,更开了眼界。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像一条千丝万缕拧成的线,世界史则更像一幅由不同画面构成的巨幅长卷,它们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在这幅画卷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创造史事实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革命,当人类登上月球不再是梦想,当踏上宇宙已成为现实,当先进的交通工具将人们之间的距离缩得越来越短,当人类生存的环境及未来命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时,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作为村民的我们每一个人,了解世界历史和世界历史大事就是在了解我们的身世。
  • 末世进化史三黑暗纪元

    末世进化史三黑暗纪元

    在经历了震惊世界渤海大爆炸之后,世界的历史变开始进入一个黑暗时代!
  • 只要心中有着你

    只要心中有着你

    苦涩的回忆里带着甜蜜的味道,哭泣着的眼泪是我想你的证明.你天真的声音以渐渐消逝在这拥挤的城市里...又仿佛昨日的欢笑不断的想起,曾刮风下雨淋湿全身的日子里...好可惜没能给过你什么,还好你从未嫌弃我...
  • 成神史诗

    成神史诗

    群雄莫欺少年穷,少年来日战群雄。苍穹巅峰俯众生,反手天地任我擎。他不知天高地厚,他不懂爱恨情仇,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唯一的目标就是成神,要么成神,要么,死!
  • 暮秋赋

    暮秋赋

    一份起于算计亦断于算计的情,一段源于恨亦终于恨的纠缠,一颗敢恨不敢爱的心,一个追寻爱却未得到爱的人,一个或为权、或为利、或为爱、或为恨争斗纠缠的故事忘不掉的国仇家怨,避不开的爱恨情仇,理不清的阴谋算计,交织成血和泪席卷而来,谁能全身而退谁又会粉身碎骨?怎么才算赢什么又是输?
  • 总裁大作战:豪抢迷糊妻

    总裁大作战:豪抢迷糊妻

    误打误撞中的情非得已,一步踏入,一生万劫不复,剪不断理还乱…
  • 这里的战争静悄悄

    这里的战争静悄悄

    校园写实小说,记录了04-05年沉迷网络的自己由于接受不了没考入大学的现实跟随同学踏入一所“监狱式学校”的高三复课生活。没有跟随大部队进入复课班,却阴差阳错来到了应届班插班。叛逆不羁的性格与学校的严苛到有些变态的制度格格不入而处处碰壁,也经历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而这样的性格,最终又会带着怎样的结果离开……
  • 逆转人生

    逆转人生

    莫丹红死后才知道,小白花不是真正的小白花,情圣不是真正的情圣,却唯有自己这个人人厌弃的女配才是真正的蠢。重来一次,莫丹红告诉自己,这一次自己绝对不当配角,她要做自己生活里真正的主角。
  • 我和你差之微毫的世界

    我和你差之微毫的世界

    你懂吗?那种以一个人为世界中心的爱情。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感情很荒唐,但在温少远走进她的视野里时,就注定她这辈子,都将追逐他。别人问她,这份执着究竟从何而来?也许就是第一次相遇时,他那如远山般悠远沉静的眼神。也许是他第一次牵住她的手,把她带离万丈深渊。也许是他从未放弃过她,而这些,足够她交付一生。
  • 责任人

    责任人

    黄徒手变富有之后对自己老婆失去了感觉,反而对一个叫董小萱的女心理医师产生了依赖感,他并非喜新厌旧,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与之前的生活划清界限,即试图通过陌生化的手段忘掉在致富路上受到的身心创伤。他坦陈“生活变化得太快,他的心没有跟上来”,他也不清楚自己还爱不爱老婆,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黄徒手拯救自己的办法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