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71000000017

第17章 敦煌体育文化的内容(14)

身、口、意三密的修持,尤其是观想的修持,是为了入定,梵语称为三摩地。入定是密教修持的最高法门。据说念力可以成为法力去操纵和改变客观存在的事物,也就是形成超人的特异功能。认为人类意识分为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和深层意识四个层次,修持入定可直接刺激大脑的深层意识,使人体这个巨系统的超觉意识得以发挥。从密教的角度谈入定的方法很多。例如,用数息法、观图法、念咒法、止观法、本尊法等等。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的壁画内容基本全是密教修持法,尤其是本尊法。密教认为任何佛和菩萨均可成为本尊。修密教的人必须选择一尊佛或菩萨作依托,然后将和自己的身、口、意同本尊身、口、意一致,结本尊手印,念本尊真言,观想本尊,结本尊身印。学本尊就成为本尊,一切言行举止均与本尊一模一样,“本尊我,我即本尊”。第465窟四周壁画所显示的本尊——有修持时轮金刚密法的本尊,时轮金刚;有修持胜乐金刚密法的本尊——胜乐金刚;修持欢喜金刚密法的本尊——欢喜金刚;修持怖畏金刚密法的本尊——怖畏金刚等。这些本尊均为双身像:一身自己,一身是他的明妃。形态均是相互拥抱,手持法器(金刚杵、金刚铃),成交媾状。例如第465窟的欢喜佛,梵名称(Ganapati)为“欢喜”,汉语意为“无碍”。欢喜佛有单体和双体两种。欢喜佛并非指男女淫乐而言,实是指佛用大无畏愤怒的气概、凼猛的力量和催破的手段,战胜“魔障”而从内心发出喜悦的意思。其它还有怖畏金刚、胜乐金刚、欢喜金刚等密教本尊。这些密教本尊修持画,涂色厚重,庄严沉静,使密教修持显得极其阴深沉静,神神秘秘,增添了不少观者的好奇之心。然而,一般人对这些双修密法的本尊很少理解,片面狭窄的认为是淫乱文化的表现。那么,密教又是如何解释此道的呢?男女双身修法形似性文化,而其本质是修习人定,证悟“空性”。双身修与凡夫纵欲的欲情不同,它不允许在通道上下降菩提心,即射精,这是严戒的,是以欲制欲,以染达净,否则就与凡夫的欲情无异了。从密教的理论来认识,性欲是修炼的方法之一。《金刚顶经》云:“奇哉自性净,随染欲自然,离欲清净故,以染而调伏。”其意是性欲是污染,但它也能成为调伏自性这朵莲花的工具、手段。密教认为,人在性欲炽盛之时,人体精血气流一齐往人体脐下沉聚。一般人性交全是通过生理机制的作用而释放体能,而修持者则可以运用一定的瑜伽功法对这引进体能进行控制和引导,使之化为灵热拙火,激发、引导这种拙火从脐轮渐次沿中脉上升,直至头顶。以达到无损机体功能,开发智慧和强健身体的作用。

密教的男女双修基本法则要求女性为“手印”。手印分两种:一种称“知印,是修炼时只作为观想对象,而不以真正的女性为修炼对象;另一种称“行印”或“业印”,即真正以女性(“明妃”、“佛母”)为修炼对象。据说,只有在家修行者才可用业印方法练习,出家人是不许用业印练习的。而且在练习此法时,还有个前提,就是男女双方都必须符合特定条件,主要一方必须具备相当的瑜伽功基础,能对自己的意念以及气脉、明点等等方面控制自如。对女性的要求则更为严格。

所以说,男女双修的佛道修习的人定功夫,决不是邪淫之为。这种修习法密教一般也不鼓励去修,为的是避免因此而导致出偏差。而敦煌莫髙窟第465窟所存的各类男女双身修的壁画,也为深入研究人类的行为和生理、心理过程,提出了新的课题。

敦煌遗书P.2702写卷背面有4幅男女双身合修禅定图,以及莫高窟第465窟中的双身合修壁画。

双身合修,以气功的方法控制引导,令凝集于胳下能量转化为拙火,循中脉上升于顶,据称拙火上升,顶上百菩提熔化降下的过程中,会依次生起喜、胜喜、妙喜、俱生喜4层喜乐,当俱生喜生时,能自然露出心体光明,而获“俱生智”。

敦煌文献对双人修均有理论和方法记载,它可以说是一种在两性交媾的特殊情况下修禅定、气功的方法。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136(4508)号,载有五代绝句:“禅定消长夜,心中不觉寒。常规三界内,无有一人安。”此诗抒写了僧人坐禅的体会。

除上述之外,敦煌文献中还有“脉轮”,包括顶轮、喉轮、心轮、脐轮四大部分。它对气功修习至关重要。“明点”意为“精滴”。它十分注意固精、溶明点,与道教内丹炼精化气之说相似。

(3)敦煌的禅定窟。

敦煌莫髙窟保存有许多禅定窟。如:十六国、隋时期的1268、267、269、270、271等窟。其中268窟为主室,南壁西侧为267窟;南壁东侧为269窟;北壁东侧为270窟;北壁西侧为271窟。这4个禅窟,每窟仅能容1人静坐修定。这是为现代气功研究所保存的珍贵实物。

敦煌莫高窟壁画、塑像、文献、经卷等中所保存的禅定理论、方法和念佛诵经、手印、脉轮、明点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气功的内幕和机理。

佛家丰富的禅法,深湛的禅理,奇幻的禅境,充分证实了气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典型地代表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深层内蕴。从而,可以窥视到气功不仅是古人修身治学的基本方法,更主要的是古人认识世界、改造自身的根本途径。4.健美

南北朝时期,由于受胡族雄健尚武遗风的影响,加之普遍推行府兵制度。尤其是到了唐朝,正式设置武举以广泛遴选武士,并提倡社会习武。甚至连文人学子也习击剑、骑射等。在崇尚武风的影响下,“健美”变成唐时期人体审美的风尚。朝廷选拔官员,注重体貌丰伟者。民间男子也以健壮魁伟为美,正如唐诗所述:“丈夫贵壮健。”

唐朝这种尚武风气与健美观念,形成了健身练体的社会氛围,尤其是对击球、射箭、武术、举重、竞渡、赛马等竞技运动更是热衷,无形中为体育的形成和完善创造了条件。

敦煌莫高窟、榆林窟中隋唐和宋元时期的塑像、壁画中有许多金刚力士像,其中彩塑约30身,壁画、绢画、白描等数十幅。各类金刚力士都依据人体正常比例,背脊形态、肌肉分布、脂肪的蓄积等特征而创作的。例如:莫高窟盛唐第194窟A)x西壁龛外南、北侧力士台上各塑力士一身,它们骨骼粗壮,臂肌、胸大肌、腹肌、股四肌、小腿肌等十分发达,躯体形成一个倒三角形,显示出肌肉发达的健美体态。其它,如西魏249窟绘有大力士乌获,晚唐150窟、北魏248窟、254窟、西魏288窟,榆林窟第14窟、15窟的壁画和塑像及藏经洞出土的绢画、白描中均可以看到肌肉发达,体态健美的力士形象(图六十五、图六十六)。

金刚力士是佛教的护法神,属天王的部下,由于地位相对较低,他们就不能像天王那样着战袍和铠甲,而只能依靠男性健美的体魄来显示力大无穷的武士形象。佛教的塑像是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其中武士像是参照武将形象.力士像则参照健美运动员的形象。

所以,敦煌反映的金刚力士像都十分健壮。全身三角肌、胸大肌、腹肌、肱二头肌等十分发达,肩部显得宽阔,腹部扁平,使人感觉到人体的一种健、力、美的风度。

现代健美运动产生于19世纪,由德国人山道创造。20世纪初,健美运动开图六十五始风靡全球,1946年成立了国际健美协会,制定了健美比赛规则,每年还举行世界性的比赛,并评选出“健美先生”。我国于1985年参加了闰际健美协会,每年也举行全国性的健美比赛。

5.雄靑与登离

踏青是古代城市居民盛行的一项活着、动。据唐代文献记载,“长安春时盛于游Md赏,园林树木无闲地”。

除京师之外,各地郡县也同样盛兴春游踏青。《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会昌二年(842年)寒食节,“荆州百姓郝惟谅”等人,结伴“游于郊外”的情景。

据《旧唐书》记载,唐代宗李豫在767年二月初二(大历二年二月壬午),曾到昆明池踏青。到了唐德宗李适年间,游玩风气更盛。

踏青也是敦煌民间的传统风俗之一。

据敦煌遗书S.5636《寒食相通屈上坟书》。P.3247《大唐同光四年(926年)具历一卷》三月三日条目下就有“谷雨,三月节,萍始生”之语。P.3691《书仪》、《孔子项讦相问书》、《韩朋赋》、《敦煌曲子词》等都记载了当时敦煌民间的旅游观念、清明扫墓、三月节等详细活动。

古代春游踏青一直沿传至今,许多春游形式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见到。这也是古人对怀抱大自然与对人的身心健康关系的认识和实践。

登高是我国古代的一项民间健身强体活动。据史料记载,我国东汉年间就盛行重阳登高活动,并一直沿传到现代。

敦煌民间盛行“端午登髙”特殊的风俗。《敦煌石室碎金》书,内中收录了伦敦博物馆藏S.5448号《敦煌录》残卷,其中提到敦煌民间的“端午登高”风俗,原文云:

鸣沙山去三十里,其山东西八十里,南北四十里,高处五百尺,悉纯沙聚起,此山神异,峰如削成,其间有井,沙不能蔽,盛夏自鸣,人马践之,声振数十里。风俗,端午曰,城中士女,皆跻高蜂,一齐蹙下,其沙声吼如雷,至晓看之,峭垮如旧,古号鸣沙,神沙而祠焉。敦煌遗书。题为“登寿阳八公山诗”。此诗为南朝梁五言诗,残存十一行,诗中写登山所见景色。

上述记载说明唐宋时期,滑山已成为端午节的一项传统民俗健身娱乐活动。明淸以后,此项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滑山,不只限于端午日,春游时节七八人亲自登山滑沙,聆听沙山作响。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反映登山的场景。例如五代第61窟西壁《五台山图》,就绘有登山的画面。

(三)游戏类

1.投壶

“投壶”是由射礼演变而来的。这种活动多半是贵族士大夫们饮宴中进行的游戏,游戏中所用的酒壶象征箭靶一以棘制作的矢投入小壶,投距约7尺。中者(箭投入壶口内或穿人壶耳)为胜。投壶一般是两人以上进行比赛,设有专门裁判记分,以十二筹满,一局定胜负。《礼记》载有《投壶篇》,篇中的注解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

宋代司马光在写自己对投壶的理解中,引用了郑康成(东汉时人)对投壶的解释。他认为投壶是属于一种游戏,其作用在于“养志游神”、“休闲娱乐”、“合朋交之和”、“饰宾主之欢汉代,矢改用竹制以增强弹性,这样,竹矢从一定角度投入壶口即可立刻反弹回来,投掷者若能敏捷地接箭在手,再迅速投进壶口,就可以一投一反,连续不绝,时人称此投法为“骁”。这不仅发展了投壶的难度,而且也增强了它的娱乐性。魏晋之后,人们在壶具上增添两只小耳,耳口小于壶口,更使投壶的技术难度加大。

唐代投壶是以骁投为主。《旧唐书音乐志》载:“投壶者谓壶中跃矢为骁壶。”也就是将箭投人空壶,使之迅速反弹回来,投壶者接箭再投,连续不停。善骁者,往往“一矢百余”。

敦煌莫高窟晚唐第9窟中心柱南平顶“密迹金刚”中绘有投壶的场景。五代第61窟西壁《佛传故事》屏风画第21扇绘有投壶。画面表现出悉达太子与四释子围绕一台,台右上角有一壶,正进行着比赛。

敦煌遗书P.3866《涉道诗》中描述了投壶是修道之人优雅的游戏。

可见,古代的这些游戏,经过爱好者的世代实践和传承,不断发展演变,器材设施的更新,技术难度的加大,规则的完善,为竞技体育运动的形成开创了契机。

2.骑竹马、风筝、秋千

竹马是一种古代儿童游戏,最初是小孩摹仿大人骑马,跨根竹竿当马骑。《后汉书》中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的记裁唐代,儿童竹马游戏十分盛行,从唐诗中有许多关于竹马的诗句可以得到证实。白居易有“笑看儿童骑竹马”,赵嘏有“旌旗影前横竹马”,等等。其中,李白的《长干行》是写竹马最有影响的诗篇。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竹马随着历史的演进得到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形象逼真的马头这从宋代陶枕的“竹马图”上可以见到。

敦煌莫髙窟壁画和遗书均保存有古代儿童骑竹马的图像和文字记载。

敦煌莫高窟晚唐第9窟西壁北侧绘有童子骑竹马图(图六十七》。另外,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也有关于骑竹马的记述《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载:“婴孩渐长作童儿,两颊桃花色整辉,五五囤六十七相随骑竹马,三三结伴趁猖儿。”

风筝在古代,却常用于军事行动,有时用来侦察敌情,有时用来通讯联络,有时还用来散发瓦解敌人军心的宣传品。

风筝,又名飞鹄、飞鸢、纸鸢等等。早在战国年间就已经有了类似风筝的木鸢、竹鹊。据《列子》记载,墨子用3年时间做成木制飞鸢,上天飞了1日。又据《墨子》记载,能工巧匠公输班用竹子做成竹鹤,在天空飞了3天。

《魏书肖衍传》记载了549年,肖纲用风筝跟建康城外的援军联络,是风筝用于军事行动的第一次可靠记载:

景既至,便围其城,纵火烧爇……内外断绝。衍数摹人出战,常以景所获。有一小儿请以飞鵄传致消息,纲乃作数千丈绳,缀纸鸽于绳端,缚书其背,又题坞曰:“若有得鵄送投军者赏银百两。”纲出太极殿,因西北风而飏之,频放数鵄,景令走马取之,竟不能达也。

纸鸢为什么又叫风筝呢?因为在纸鸢的头上用竹作笛,风吹竹笛声如筝鸣,所以叫风筝。

淸代李声振《百戏竹枝词》载:“百丈游丝放纸鸢,芳郊三五禁烟前。风筝可惜名空好,不及雷琴张七弦。”

从古代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风筝与风琴、及天乐都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敦煌遗书《降魔变文》载:“琴筝县在四隅头……”S.4571《维摩诘讲经文》也有类似的描述。

敦煌壁画中的“天乐”图像,自翔空中,不鼓自鸣,就是受风筝的影响。遗书P.2122、P.3079、P.2073等卷子中均有记述。

风筝游戏自古代一直传至现代,并已成为世界性的游戏。我国除每年春季有放风筝的习俗之外,同时还命名有“风筝节”,每年在山东淄博举行国际比赛。

秋千是古代妇女的一项游戏活动。据说,这是中原汉族从北方少数民族那里学得的。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率军与“北狄”作战,从他们那里发现了荡秋千,并带回了中原。

《荆楚岁时记》中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这是指春天把长绳拴在高大的树木上,士女穿上鲜艳的衣服坐在上面,而后轻轻推拉,使它荡漾在空中,这种游戏就叫秋千。

古人的诗词和其它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关于妇女荡秋千的描写,宋欧阳修《浣溪沙》“绿杨楼外出秋千”和南唐词人冯延己《上行杯》中“柳外秋千出画墙”。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卷子“敦煌变文”有较多关于秋千的描述。

同类推荐
  • 天水八拍

    天水八拍

    天水是一座有着两千八百年建城史的老城,这里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于此。伏羲始演八卦,拉开了人类洞悉宇宙机密的序幕。古人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诗人叶梓以细腻的笔触,沿袭八卦生六十四卦的体系,用抒情的笔调写下了老城天水的六十四篇文章。这些文字共分八辑,每辑八篇,相当于一爻一文,涉列了老城的风土、人情、美食、工艺、歌舞、名胜,既是一册天水人文手册,更是一曲唱给加速度的时代里的哀婉挽歌,呈现出缓慢的优美与温情。
  •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荷事

    荷事

    我国荷文化源远流长,它已融入到诗文、绘画、歌舞、建筑、雕塑、工艺品、宗教及民俗、饮食、医药等诸多领域,传承至今并日益光大。本书作者从荷的起源谈起,将荷花的生态、习性及有关荷花的文章、诗词、集句、歌谣画、饮食文化、民俗等逐一加以解读,是我们了解中国荷文化的一本系统的书。
  • 浪漫要学法国人

    浪漫要学法国人

    本书主要从法国的美食、服装用品、文化、艺术等方面介绍了法国人浪漫的生活、工作方式。
热门推荐
  • 志斗苍穹

    志斗苍穹

    慕辰,一个神秘组织的少首领,因组织生变,生父失踪,又被人重损气脉!躲入墨北城开始了他的求真之路。这位曾被说成烂泥扶不上墙的倔强少首领,修真之路坎坷崎岖,历经八苦八劫后立下生死誓言!即便仅如烟火纵逝;也要全力炸亮,属于自己的天空!
  • TFBOYS之只因爱上你

    TFBOYS之只因爱上你

    2019年对于我们依旧是那样平常,然而这世界的某个角落某一处对于三个少女来说是重大的日子,2019年是三位少女完成美国进修的回归祖国的日子。三位少女,三位少年在同一个城市一次次错过'邂逅'。再次相遇,熟悉到陌生,陌生到熟悉,无止境的循环……不同的地点、同一片的蓝天;不同的人物、同样的回答……任时光流逝,在千回百转的故事中共许一生承诺!
  • 圣神之战

    圣神之战

    当圣重归之时,便是这黑暗完结。看少年一步步走向巅峰,取得圣神之荣誉。
  • 武侠仙传

    武侠仙传

    前世,挚友叛,惨死枭星域,阴差阳错,上天给了他一次重来的机会。再战无尽宇宙,遇神杀神,佛祖弑佛,眼扫之处,皆是一片废墟。他说:愿我身如七尺孤杨傲立!
  • 60天轻松成为理财高手

    60天轻松成为理财高手

    本书就是本着赋予你理财的能力,赋予你改变命运的力量的宗旨而做的!让你由内而外,从观念到身份,实现最神奇的转变。它不是高深莫测的空谈,也不是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理财“挖井”指南。同时,本书对所有理财工具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其中提供的理财方法拿来就能用。书中穿插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极具借鉴意义。同时,本书也摒除了一般理财类图书中生涩的理财术语,你读到的将是最贴近生活的言语,而它博大的内容,可以满足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的理财需求。可以说,它就是一本专门为理财人士打造的超级理财指南。
  • 女子无殇——风月妖娆劫

    女子无殇——风月妖娆劫

    她,曾以倾城之貌宠冠后宫,却在莫须有的罪名下承受世世轮回,沦为娼妓的屈辱,当百年的等待换来一丝机会,当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她在仇与很,情与爱之间当何去何从……
  • 闻香堂

    闻香堂

    闻香堂在外面看是教女子诗书礼仪、琴棋书画的地方,但实际上是为太子铲除对他登基不利的障碍。霍福依身为闻香堂创建者沈芸湄的养女,本应踏踏实实的为她卖命。但霍福依有着自己的坚持,也因此将闻香堂推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 玲珑小嫡女之一品女仙

    玲珑小嫡女之一品女仙

    话说那天风和日丽,咋们的作死小能手云夕月就邀请了仰慕已久的男神去跳伞想乘机告白,,结果悲剧就哪样发生了,她就那么直接掉下去了。云夕月挥舞着小手绢:男神再见了!各位亲以后告白尽量选室内哈!(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名门影妻

    名门影妻

    一场事故,让苏雨柒踏入娱乐圈;一场意外,让她遇到自己多年未见的未婚夫。两两相撞,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七年后再见面,竟是如此尴尬。两人之间的线竟又悄悄接起,还狠狠的打了个结。(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命定你我

    命定你我

    上一世的情,被仇包庇,究竟几分真?几分假?毕竟爱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与你童年同月同日死,居然穿越?!上一世的情,这一世的怨,后悔也已晚。本不再信爱情,却有偶遇他,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如何般的情世离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