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800000036

第36章 托尔斯泰传 (12)

只有把最美的理论表现在作品之中,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在托尔斯泰身上,理论和创作就像信仰和行动一般,始终保持着统一性。在构思自己的艺术批评的同时,他也罗列出一些他所希望的艺术新模式:那是两种艺术模式,一种更博大崇高,另一种略欠纯洁。但从人性意义上说,两种模式都是“宗教的”——一种是通过爱来团结人类,另一种则是对爱的仇敌宣战。托尔斯泰写了几部杰作:《伊万·伊里奇之死》(1884—1886),《民间故事与童话》(1881—1886),《黑暗的势力》(1886),《克勒策奏鸣曲》(1889)和《主与仆》(1895)。就在这一段巅峰与终极的创作时期,《复活》(1899)诞生了。它仿佛一座有两座钟楼的大教堂一样,一座象征着永恒的爱,另一座则象征人世间的恨。

在艺术特征上,所有这些作品都有别于以往的作品。他的创作不仅在艺术目的上,而且在艺术形式上都有所改变。在《什么是艺术》或《莎士比亚论》中,他所提出的趣味与表现原则颇为人们所震惊。这些原则绝大多数都与《什么是艺术》中的原则不一致。托尔斯泰蔑视所有物质的效果,批判任何细磨细琢的现实主义。但是在《莎士比亚论》中,他所表现的却是完美、节制的纯古典理想。“缺乏有节制的情感,就不可能成为艺术家。”

即使是在自己的新作中,这位老人也没能把他连同他那剖析的天才及粗犷彻底抹去——有时,它们表现得反而更加明显。可他的艺术手法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线条变得更加清晰、强烈;心理变化更加曲折繁复;内心活动变化更加集中,就像一头困兽[表现在《克莱采奏鸣曲》和《黑暗的势力》之中。

]在狂奔前总先要收缩身子一样;一种更加普遍的感情从局部的写实与短暂的细节中挣扎着摆脱出来。而他的语言也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渗透着大地的气息。

由于他怀有对民众的爱,致使他很早就懂得了通俗言语的美。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就受到说书人所讲的故事的熏陶。长大了变成著名作家之后,当他同农民交谈时,能够感到一种艺术的乐趣。

后来,他曾对保尔·巴维尔先生说:“这些人是大师。之前,当我和他们,或其他背着布袋到我家乡流浪的人交谈时,我将生平第一次听到的语汇、他们的经历都记录了下来。这些语汇基本上是被我们当代的文学所遗忘了的,但它们却充满了俄罗斯偏远乡间的气息……”[出自1901年8月29日巴黎《时报》。

托尔斯泰对这种民间语言十分敏锐,因为他的思想、头脑没有被文学填满[1856年,托尔斯泰的朋友德鲁济宁对他说:“你的风格总是不固定,一会儿像个革新派,一会儿像个诗人,一会儿又变成了军官在给队员写信。假如你用爱去写,你的文风很美;假如你用冷漠去写,文风就会变得很混乱,简直糟透了。”

]。由于远离喧闹的都市,生活在农民中间的托尔斯泰,其思维方法也变得有些老百姓的特点了。他和农民一样,讲话时总是绕来绕去,理解能力比较迟缓,但有时又突然很激动,令人感到有些尴尬,并且喜欢重复一种人人皆知的想法,甚至在重复时的词句都是相同的,而且没完没了,不知疲累。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都是民间语言的缺陷。但在经过了一段时期之后,他才领会到其中的精华:生动的形象,狂放的诗意,以及它传奇的智慧和神韵。从创作《战争与和平》开始,托尔斯泰就深受其影响。1872年3月,在他写信给斯特拉科夫的信中,他这样说道:

“我改变了自己的语言和创作风格。对我来说民间语言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它可以表达诗人所要表述的一切声音和情感。它是诗歌最好的调节器。如果你要想一些过头的或夸大其词的抑或是虚假的事情,那么民间语言可是无法容忍的。它与我们的文学语言不同,不像后者那样没有骨气,任人随意摆布,舞文弄墨。”[出自《生活与作品》。在1879年夏天,他与农民之间的往来越来越频繁。斯特拉科夫说,除了宗教,托尔斯泰对语言也特别感兴趣。他认为人类的语言很美。每天,他都能发现新的词语,而每天他都痛骂文学。

托尔斯泰的文风来源于民间语言,他的创作灵感也大多源自于它。1877年,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城来了一个流浪的说书人。托尔斯泰详细地记录了他讲的好几段故事。其中就包括后来的《人靠什么活着》、《三老者》。就像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它们成为了几年后托尔斯泰出版的最棒的《民间故事与童话》中的两篇。

这是当代艺术作品中独一无二的,它甚至是超越艺术,更崇高的作品。读它的时候,谁会联想到文学?《福音书》所宣扬的精神——人人皆兄弟的纯洁之爱,与民间智慧的甜美微笑相结合。质朴、明净,无法磨灭的善良心灵,还有那道自然地照耀着作品的超自然光芒!它就像一道光环笼罩在主人公安尼尔赛老人的脸上,或者围绕在修鞋匠马丁的店铺里——就是这个通过那扇与地面齐平的天窗,观察着路上行人的脚,和上帝假扮成穷人去看望他的人。在这些故事里,《福音书》的寓言夹杂着东方传说的香气,混有托尔斯泰自童年时起就喜欢读的《一千零一夜》的芬芳。有时,那道神奇的光会变得十分恐怖,使故事变得让人畏惧。例如其中的《农民阿勃哈姆》,主人公阿勃哈姆拼命购置大量田地,结果在他把全部土地走完一圈时,就死去了。

“在小山岗上,施坦尔西亚席地而坐,看着他在田地上奔跑。接着他双手捂着肚子哈哈大笑。可这时,阿勃哈姆突然倒下了。”

“啊,太棒了,小伙子,你已经得了很多土地了。”

施坦尔西亚站起身,把一柄十字镐扔给阿勃哈姆的一个仆人,说:

“可以了,把他埋了吧。”

“仆人独自一人为阿勃哈姆挖墓穴。墓穴刚好齐头顶脚,三俄尺[一俄尺等于0.71米。

]——他把他埋掉了。”

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处在诗一般的氛围中。但其中还包含同样的克己、宽恕的福音精神:

不要攻击得罪你的人。

不要反抗伤害你的人。

“报复是我来做的事。”上帝说。

不管何时何地,结论都是爱。他想为全人类创立一种艺术,想实现普遍性。世界上,托尔斯泰的作品获得了永恒的成功:因为他的作品是从一切腐朽的元素中净化出来的。除了永恒,书中别无其他。

而《黑暗的势力》一书,则没有达到这种心灵崇高、单纯的程度;这种单纯是双刃剑的另一面。一面是天人之爱的梦想,另一面是残酷的现实。在欣赏这部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到作者的信仰和他对民众的爱,以及他是否能使人民理想化,并揭示真理!

托尔斯泰的几部戏剧作品略显笨拙[直到1869—1870年的冬天,托尔斯泰才对戏剧产生兴趣,而且十分热衷。在1870年2月17—21日写给费特的信中说道:“整个冬天,我只从事戏剧,这种心情仿佛一个四十岁的男人突然发现了一直被忽略的东西一样,从中感受到了许多新鲜与稀奇……我阅读了莎士比亚、歌德、普希金、果戈里,以及莫里哀的作品……接下来我还要读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的戏剧……我病了很久,脑海里常常出现悲剧或喜剧的人物,那么生动、逼真……”

],但这次他却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人物性格与行动安排得十分妥帖:自以为英俊的雅可塔,狂乱纵欲的叶莲娜,老女人马特廖娜的无耻而淳朴,她以慈母的心掩盖自己儿子的奸情;笨嘴拙舌、体貌可笑却有一副圣人心肠的老头伊万。之后便是雅可塔的堕落,尽管他很想悬崖勒马,可是在罪恶的泥潭中,这个并不算坏的弱者越陷越深,最终被母亲和妻子拖进了罪恶的深渊……

“男人是不值钱的。但这些女人呢,她们就是野兽,无所畏惧……你们这些女人,在俄罗斯有成千上万,可你们却像鼹鼠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男人,在小酒馆里,或者……谁知道呢?在牢房或兵营中,多少还可以学到些东西。可是女人又怎样呢?她们什么都看不到,也听不到。就这样,女人们长大、死去……她们就像盲目的小狗,东奔西窜,还常常把头伸进垃圾堆里。她们只知道那些愚蠢的歌曲:‘噢——哈!噢——哈!’哈,哈什么?……她们也不知道。”[出自《黑暗的势力》第四部。

接下来就是谋害新生婴儿的恐怖画面。雅可塔不肯动手。而为了他谋害自己亲夫的叶莲娜的思想,从犯罪那一刻起,就一直遭受折磨,令她痛苦不堪。她变得残忍、疯狂。她威胁雅可塔,说要告发他。她叫喊着:

“至少,我不是唯一的罪人。他也是杀人犯。我要让他知道什么叫凶犯,要让他尝尝当杀人犯的滋味!”

雅可塔用两块木板把一个孩子夹死了。而他因为恐惧吓得逃跑了,他威胁要杀死叶莲娜和她的母亲。他哭泣着、哀求着:

“我的好妈妈,我无法忍受了!”

他仿佛听到了那个被夹死的孩子的哭喊。

“我该逃到哪去?……”

这是莎士比亚特征的场景。没有四幕剧那么粗野,但小姑娘和老仆人的一段对话却更加惨痛。夜晚,他们俩待在屋里,听到并猜到了外面正在发生的罪行。

最终是心甘情愿的惩罚。雅可塔在老父亲伊万的陪同下,光着脚走进了一个婚礼庆典的大厅。他跪倒在地,坦白自己的全部罪状,并请求人们的宽恕和原谅。老伊万鼓励儿子,面带精神恍惚、痛苦的微笑看着他:

“噢!上帝!罪孽深重的雅可塔就在这里,上帝!”

使这本剧作拥有一种特别的艺术韵味的,正是它的农民语言。

托尔斯泰对保尔·巴维尔先生说:“为了写《黑暗的势力》,我翻遍了我所有的笔记本。”

这些超出想象的形象,是根据俄罗斯民众的抒情、幽默、嘲讽的灵魂涌现出来的,具有鲜明而强烈的色彩,使其他任何一种文学形象都相形见绌。对此,托尔斯泰十分高兴。我们能够感受得到,这位艺术家在创作这个剧本时,是以记录这些表白和思想为乐,对其中一些可喜可爱的地方他知之甚详。[对于托尔斯泰来说,创作这个悲剧并不是一件难事,他在写给捷涅罗莫的信中说:“我生活得很好,十分快乐。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写一个剧本(《黑暗的势力》),现在已经完成了。”

]然而作为使徒,托尔斯泰却对黑暗的心灵感到遗憾。

他观察着民众,并从高处向他们的黑暗投射一束划破黑暗的光亮,并为富人和中产阶级那片更加黑暗、幽深的夜送去了两本悲壮的小说。当时可以感觉到,那个时期,他的艺术思想被戏剧形式统治。《伊万·伊里奇之死》和《克勒策奏鸣曲》是两部紧凑、集中表现真正内心的悲剧小说;而《克勒策奏鸣曲》是悲剧的主人公在自述故事。

《伊万·伊里奇之死》,创作于1884至1886年,是最能感染法国民众的俄国作品之一。在本书的开头,我就记述了我亲眼目睹的法国外省那些并不关注艺术的民众,被这部作品所打动的情形。因为这部作品能够以一种乱人心扉的真实描写手法,刻画了普通市民阶层的一个代表。主人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公务员,没有信仰,也没有理想,甚至是没有什么思想,只知道埋头工作,生活过得很机械,直到临死,才猛然觉醒,惊慌地发现原来自己虚度了一生。1880年,代表欧洲资产阶级的人物叫伊万·伊里奇。他经常读左拉的作品,听萨拉·伯恩哈特的演唱会,而他也是一个没有任何信仰,并不反宗教的人:因为这个资产阶级不愿花费心思去信仰,或不信仰,而且他们根本就不想这个。

《伊万·伊里奇之死》对人世,特别是对婚姻的强烈攻击与挖苦是绝无仅有的,而它也引发了一系列新作品:它预示着《克勒策奏鸣曲》和《复活》里,将会出现更加粗暴、愤世的画面。书中描绘了人生——成千上万的人都拥有这样的人生——的凄切、可笑和空虚,每个人都怀有粗俗的野心、虚荣心、可怜的满足感,却对这一切没有丝毫乐趣——“只是较同自己的妻子在夜晚相对而坐好一些罢了”,工作上的烦恼、沮丧,真正的幸福只不过是玩玩“惠斯特”而已。这般可笑的人生竟然因为一个更可笑的原因而丧失:有一天,伊万在给客厅的一扇窗户挂窗帘时,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了下来。生活就是一句谎言,疾病也是谎言。

只在乎自己身体健康的医生在说谎。厌恶疾病的家人在说谎。一直规划着丈夫死去后,自己该如何生活的妻子——表面上还假装忠贞——也在说谎。一切都是谎言,只有那个有同情心的仆人敢于和这些谎言相对抗。他并不想对那个即将死去的人隐瞒其病情,而且还友爱地照料着他。伊万·伊里奇“十分怜悯自己”,他为自己的孤苦无助以及人们的自私感到伤心,痛哭流涕。他感到异常痛苦,直到有那么一天,他发现自己以往的生活竟然是个谎言,但同时他也发现这个谎言是可以修补的。于是,他顿时清晰明朗了——可惜这发生在他死前一小时。他不再想自己,而是想他的家人,他突然很可怜他们。他应该死去,应该通过“死”的方式让家人解脱。

同类推荐
  • 中国二十帝王另类生活扫描

    中国二十帝王另类生活扫描

    本书是一部从历史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代二十位帝王的“另类”行为的通俗性读物。在古代中国,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正是种种特权渲染了他们的另类行为。每一位帝王的另类行为背后都有着复杂而真实的历史背景。他们的另类举止,既是荒诞的,也是真实的。帝王的另类举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性丑恶的一面在作怪,没有了约束与抑制,私欲就会迅速膨胀,残暴、虚荣、好奇、猎奇等就会应运而生。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对权力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才能有效地避免权力的滥用,防止私欲的膨胀。这些帝王的人生经历所揭示的历史教训,足以警示后人。
  • 龙行天下:忽必烈

    龙行天下:忽必烈

    《历朝开国皇帝大传丛书·龙行天下:忽必烈》为您讲述忽必烈这位来自大草原的真命天子是怎样一步步地龙行天下的,他建立元朝,实现大统一,调整统治政策,指导农业生产,统一多民族国家,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民族大迁徙,形成民族融合新高潮,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发展内河航运和海运,开凿会通渠和通惠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丝绸之路重新繁荣,马可波罗来华,泉州成为最大外贸港口,实行民族歧视和分化政策具有消极影响。
  • 晚清有个曾国藩

    晚清有个曾国藩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困兽犹斗,写他的忍辱负重,写他的韬略智慧,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无奈苍凉,写他的内心圆满。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
  • 莫扎特音乐神童的故事

    莫扎特音乐神童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

    在本书中,作者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方式向广大读者介绍了海德格尔的主要作品,并在导论中讲解了语言与哲学的关系。作者站在整个西方思想发展史的高度,对海德格尔思想产生的根源、时代背景,以及海德格尔哲学所具有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解析,清晰地勾划出了海德格尔重要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同时,作者作为一位语言学家,还阐释了海德格尔独特的“词源学”研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传记也是一部关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的研究专著。
热门推荐
  • 战斗吧,骑士公主

    战斗吧,骑士公主

    莫名其妙从海滩上捡回了一个美少年,他居然说她是传说中十恶不赦的食人族,带他回来只是储备食物过冬?从海难中救起贵公子夏晨茗的普通打渔少女玛小酱,偷偷混上夏晨茗家的飞机,费尽心机来到向往己久的季蓝市!贵为“希亚学院”王子殿下的夏晨茗其实是一个脾气臭到不行的大魔王!
  • 纵横兰州

    纵横兰州

    苍茫的高原,巍峨的群山,滚滚的河水,豪迈的皇天后土,孕育着从远古走进新时代的一辈辈兰州人,奋发图强,昂扬奋进,使兰州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走近兰州的山山水水,穿越历史的深邃,那些山野的花香,那些挂满枝头的果实,那些车水马龙,那些耸入云天的大厦高楼,那些英雄,那些庙宇,那些大佛与菩萨,承载着历史,书写着人文,让兰州魅力四射,奔涌着激情,洋溢着青春,展现着丰采与活力。 大山大水的兰州,脚步紧踏着时代的鼓点,心儿紧贴着母亲的胸怀,正在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 天赐纵横

    天赐纵横

    沐尘资质100灵根:(模糊一片)境界:凡胎距离下一等级尚需修为:1000根骨10灵性15力量10耐力10敏捷10生命力60攻击力10防御力12法术攻击力15法术防御力15速度10天赋:天目(作用:不详)穿越到修真世界的沐尘,没有大宝剑,没有宝葫芦,却拥有能将一切人和事物合理数据化的天目。数据流的玄幻,不一样的精彩。
  • 黑道偷天换日

    黑道偷天换日

    于怜换下职业装之后,穿上了更为火辣的夏季热辣装扮,加上一条齐臀的牛仔短裤,更为清晰的双腿曲线,夏季的清凉装扮,堪称黄金比例的曲线,在于怜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双长腿,细细长长,如同玉脂一般。一股少女特有的体香自然而然的散发了出来,整个头皮都在发麻……
  • 千年冥恋

    千年冥恋

    相思幻境,客死梦乡。敌国的剑,爱人的手,刺穿的胸膛,永世的殇。意外得来的珠子,复活了她存在于青铜戒中的魂灵。她认定薄性男子皆秦姓!她要带他们入梦——永生不醒的梦。这是她千年来唯一的等待!
  • 我是马谡

    我是马谡

    姜维: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邓艾:凝眸识地理,仰面识天文。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云。钟会:妙计倾司马,当时号子房。不学陶朱隐,游魂悲故乡。末代三国,英雄的荣耀随风而散,只余下一江东水,以及后人那无尽的慨叹。天机变化,千年之后的灵魂附身于马谡身上,聚末代英杰,改变他们悲剧的命运,书写一段全新的末代传奇。———阅读提示———非正史,基本以三国演义为蓝本。稍有逆天。力求树造有血有肉的主角配角,去11C化。基本格调是追求爽。
  • 微爱岁月

    微爱岁月

    故事美好结局悲伤,一段恋情就这样结束,开启一段新的生活忘记过去,亲接受现实吧!????
  • 望诊遵经

    望诊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能者:全系废物

    无能者:全系废物

    一块石头,成就一个神话!废物是吗?我是全系天才!怎样修练?简单打怪!看主角如何笑傲世界!
  • 手抓饼

    手抓饼

    女人算计这一天很久了。在男人没答应之前,她就偷偷行动了。她怕自己遗漏什么,特意买了一个小本子,将要准备的东西都用笔记下来,小本子就放在手提袋里,笔也放在手提袋里,不管在哪,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想到了什么都可以记到本子上。这几年,她的记性一天比一天不好使,常常是拿起这个忘了那个,今天是口红不见了,后天眉笔又不知扔哪去了。那天指头上的钻戒不见了,她还疑心是保姆藏了,后来浇水的时候竟然在花盆里找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