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5500000028

第28章 杜老给予我的宝贵精神财富

/陈锡文

我是一个晚辈,想起来是在29年前第一次见到杜老,当时我还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是个学生,那时正是中国农村改革风起云涌的时候。我记得最开始我们这些学生到农村进行双包到户的调查,就由杜老直接领导,回来也是向杜老直接汇报。从那以后近30多年,作为一个晚辈,有幸在杜老直接领导下工作、学习,对我来说是一大幸事。

前几天高文斌同志跟我说,庆祝杜老生日之前,有个研讨会,而且一定要我讲一讲,我当时就不大敢答应。因为我觉得参加这个会的同志,有很多是我当年的老领导,那一段的经历应该说他们比我清楚得多,很多文件,他们都是直接参与讨论,甚至是制定,我们在那个时候还是30岁刚出头,都还是青年人。作为晚辈,在座的像我这么个年龄段的同事们也不少,基本上我们的成长都是从接触双包到户开始的。我们每次有机会与非农口的同志交流,我总是跟他们讲要理解中国农村的改革,光说包产到户是不够的。因为很多人(城里人)讲包产到户讲得多,而讲包干到户讲得少。但我想,真正对中国农村及对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起了巨大作用的,就是包产到户向包干到户这个重要的转折。我结合这个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我记得最开始人们讨论的还不是一个包产到户的问题,实际上还是基本核算单位能不能划小,一开头还是那个问题,后来逐渐逐渐地包产到户开始普及。但是在后来我翻阅以前的那些调查笔记的时候,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是什么呢?当人们开始大规模地讨论包产到户的时候,实际上农村基本已经不是包产到户,而基本都是包干到户了。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大家都知道,所谓包产到户是农户承包的是土地上的产量,他要按照承包合同上缴产量后,再从生产队分得口粮,分得工分。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讲,如果只有包产到户的话,那么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本核算体系还会继续存在,也就是说只要有包产到户,那么人民公社的体制就还会存在。问题是农民悄悄地就转向了包干到户。

我记得农业经济理论界也有一些讨论,比如说包产到户谁最早,学术界一直有个说法,最早包产到户的是安徽肥西县,凤阳县其实比肥西晚。但是后来为什么人们都讲凤阳县,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凤阳的小岗是包干到户的发源地。包干到户就是农民的那句话,“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听起来非常简单,似乎是个分配方式问题,但从它的实质内容上看,我觉得意义很深,最重要的就是它使得农民的家庭真正地成为一个核算主体。正由于农民家庭成为核算主体,所以生产队这个核算主体瓦解或者说是废除,是非常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杜老指导农村改革有着非常高超的艺术。农村改革最开始的这关,比如说从包产到户角度去讲,讲联产承包,讲它和农业生产特点的联系,讲它仅仅是一种分配方式,是分配形式的变化,或是内部管理的变化,一开头讲农村改革,都是这么讲。但是回过头来一看非常清楚,自从有了包干到户,实际上农村的改革,就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分配方式改革,逐步地转向了农村财产关系的变革。由于农民开始有了“留下都是自己的”那一部分,而只要他付出足够的劳动,留下的也就足够多,多到他自己消费不完,多到他可以去市场上卖,换成货币,最终又把货币变成资本。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农民的家庭才从包干到户的基础上,逐步逐步地长出了属于自己的财产。我们现在从统计上就可以看到,整个农村现在将近有一个亿属于农民家庭所有的财产,而这块财产就是在包干到户的基础上长出来的。从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的转变,它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奠定了让人民公社消亡的基础,而且朝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在财产方面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城里同志往往认为农村改革就是包产到户,那我总要和他们解释农村真正变化的不在于包产到户,而在于包干到户。而包干到户这个东西对于城里人来说,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城市改革20多年了,一讲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讲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总是讲如何找到公有制经济的实现方式、实现形式,如何寻求这样一种有效的实现形式。但是对农民来说,在包干到户这个问题上,关于公有制的财产的实现形式问题,已经找到了一种非常好的路,比如说包干到户。包干到户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说土地集体所有变成私有,但是你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农民家庭经营的集体土地上长出了属于农民家庭自有的财产,而且这种自有的财产不是靠把集体的土地卖掉,把集体的家当装到自己口袋里实现的(从统计资料上很清楚地看到,农村集体的资产也是在不断地增加),而是找到了这样一种集体公有资产的有效的实现形式之后,才使得农民家庭的财产和农村集体的财产都在增长,实现了这样一种双赢的局面。所以我觉得这里头应该还有很多深刻的内容,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我今天谈这个过程,在座的老领导、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都是非常理解、非常清楚的。杜老非常关注政治体制改革,也包括农村的政治体制改革,我也在经常琢磨,为什么80岁以后,杜老开始更加关注农村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在探索,在想这个问题,不一定对,也不见得杜老就是这么想的。大家都知道双层经营是杜老最先提出来的,规范的提法大概是1983年。我记得1982年年底,在大雅宝空军招待所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是制定1983年一号文件那次,有一天在吃午饭前,我在杜老的房间里跟杜老汇报我们下去调查的情况。到吃饭的时间了,跟杜老出房间一起乘电梯下楼。在电梯里我和杜老讲,你说的这个双层经营,我不是很赞成,我说农民这层是经营,村里这层好像不是经营。结果杜老当时跟我说了一段话,到现在26年了,在电梯间里说的一段话,依然在耳边回响。杜老说,小青年啊,不知道厉害,不说双层经营这句话,是要掉脑袋的。这件事我到现在还记得非常深刻。那么我理解能够比较顺利地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在一种似乎没有发生很大的社会震荡的情况下,就把农村的财产关系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的方向理顺了。因为没有个人的财产,最终不可能有市场经济,而要有个人的财产,别人都认为是要分集体的家当,农村的改革却不是,是通过一种保存集体财产的存量,合理分配包干到户之后的增量,来解决个人的财产积累的方法,为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我想当初要是有人提出,包干到户的结果会长出一大块个人财产的话,这是在当初就搞不下去的。所以我觉得杜老当初提出双层经营,确实有着非常深刻、非常强烈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虑,这才得以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将农村改革顺利推进。但是我一直这么想,农村可能有很多后遗症,就是人民公社的体制的影响在有的地方还较明显,这种东西我坦率地说句话,可能和双层经营的提法也是有联系的。

农民经常评价决策措施。1985年以前,农民觉得非常舒畅,干群关系也比较融洽。我们经历过这一段的人都会感到,当时如果下乡调查的话,农民听说你是从北京来的,从省里来的,他非常热情,什么话都愿意说,愿意跟你讲,拉你在家吃饭等,一个劲地夸改革好。从80年代中期以后,应该说很多方面起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农村基层的干群关系,农民对于所谓当官的这种看法,对于我们的有些体制和有些做法,负面反映逐渐多起来了。我想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微观的经营体制改革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整个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在相当大程度上至今仍然是延续着人民公社的那一套,乡村组织基本上还是这么一个格局。而且不论是谁当了乡镇长,还是当了村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或者是村民小组的组长,他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行为方式,大概和过去人民公社的公社书记、大队书记、大队长、生产队长,可能还是差不多的,他总觉得他有权管农民,我有权让农民这样做那样做,甚至我有权剥夺走法律赋予农民的这样那样的权利。那么这件事我细想起来,我那会儿也是根本不认识这些,但是我想杜老在晚年特别注重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农村的政治体制改革,我在想是不是和杜老在80年代初提出一个双层体制,要在农户的上面加一层管理者有关。现在的这些管理者,它还不是提供社会公共品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而是直接干预农民生产生活的那样一种管理者。在当时我觉得为推进改革,这是迫不得已的,但是这个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话,那么十六大提出的真正要让农民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就难以实现。而如果在我们的微观经济层次中,农户都不能确立他的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企业,其他的方面就都是一样,这必定会给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目标带来困难。

所以我自己也在琢磨,应该说从90年代以来,我们到农村去调查,大家都感到困难比以前大得多的多。不仅仅是说到了县里,到了乡里,到了村里,各级干部似乎都不希望你去见农民,即使见到,也会坐到你边上,生怕你知道更多的真实情况。干部是这样一种心态,就是农民都不大愿意理睬你,觉得你来半天,你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最后人家明白我毕竟还是在支部书记,还在乡党委书记领导之下,你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杜老从开始关注农村的经营管理体制、农村的劳动成果的分配方式到最后农村的财产关系问题,当然现在更多地关注农村的政治体制,我觉得这里有必然性。实际上我觉得农村的改革还远没有完,从我们现在的实际状况看,应该说至今为止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完全、覆盖面最广的农村基层组织,就是社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叫村委会。至少在形式上它把所有农业户口的人都编入在某一个组织之中,没有人可以漏在外边。但是你到农村去调查,真正能使农民对这一组织感到满意的数量是不多的。大多数的农民都觉得要这样的村组织在那儿干什么?除了跟我收钱,能帮我干什么?都是这样一种感觉。所以从大部分地区的情况,我有一个感觉,我们现在的农民并不是说不要组织,他非常清楚自己势单力薄,一个人无论是跟市场,还是跟其他的主体去谈判的时候,他总是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他要组织,但问题是现在的这种组织,是人民公社的延续,是一种内向性的、封闭性的、政府行政职能延续性的管理型的组织。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民更需要的是一种外向型的、经营性的、能够帮助农民降低市场风险的组织。而这种组织应该说还非常薄弱,大多数地区还没有。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杜老一生致力于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一直到了90多岁的高龄还在向我们提出新的课题,就是说要想真正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仅仅研究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不够的,一定要使得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能够相协调。所以我觉得要讲双包到户,比如有多少经验可以总结,在座的每一个同志都可以说几大篇,我就觉得这20多年来,在杜老的领导下,尤其在和杜老的接触中,我自己从中受到了很多深刻的教益,比如我自己,也是50过了的人,经常回想过去,那么一想,我就觉得1982年年底在大雅宝空军招待所的电梯间里,杜老跟我讲的这句话,当时不提双层经营就要掉脑袋的这句话,我印象非常深。

后来有一次,我记得是1993年年初,陪杜老在上海考察,杜老还说过一句话,我也印象深刻。有几个在座的同志跟我一起去的,在上海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村里面,市里农委的同志,还有当地的同志,都在跟杜老介绍,这个村的资产有多少,经济结构是怎么样的,收入分配水平达到了什么,讲了很多,但是说到最后一点呢,实际上就是一个,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实际上都在这一个集体组织里头,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当时杜老讲了一句话我也觉得给我触动非常大。杜老当着这些上海同志说,大树下面无杂草,生态不平衡。这句话给我印象也非常深。杜老一生主张多样性,我觉得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一个模式是搞不成的,杜老说的这句话,大树下面无杂草,生态不平衡,很值得我们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去认真思考。

20多年的时间,在杜老的领导下,我觉得确实杜老作为老一代、作为老领导,给我们年轻一点的同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自己有这么三点非常深刻的体会,第一,杜老在当中央农研室主任和国务院农研中心主任的时候,所以能够制定出那么一些被人称颂的、有着重要作用的中央政策性的文件,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他真正地把握了中国的实际,真正地把握了农村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内心的迫切要求。比如说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说到底最简单、最形象的一个说法,就是给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我记得我们80年代初下去调查的时候,木生同志(指张木生)也是经常下去调查,其实最开始农民还很穷很穷,但心情喜悦,你问双包到户好在哪里,他就是一句话,就是自由了,自由了。实际上就是农民长期在人民公社这个体制下,经营自主权被剥夺,甚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自由也被剥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体现了来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变为党中央的文件,对全国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指导。我觉得杜老虽然是身居庙堂之高,但对最基层的农民群众内心的迫切需求,他了解得非常清楚。我想这是我们做好任何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第二,我也特别深刻地感受到,杜老有一个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在杜老领导下,我也有几次参加农村政策文件起草的机会,确实有很深刻的感受。坦率地说文件组里的有些人,参加文件讨论的有些人,你怎么也没有办法和他统一思想,而且按我当时30多岁那个年龄想起来,你请他来干什么呢,他老跟你唱反调,但是杜老就是这么一条,我就是需要有唱反调的人,如果一个文件组都是一个声音,那样要出麻烦,有人在你旁边唱反调,可以提醒你,让你考虑得更加周到,考虑得更加完善。所以我觉得那些文件之所以能起草得这么好,接受程度能够这么高,和杜老的胸怀有着重要的关系。第三,杜老真正体现了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这样一种境界,95岁的高龄,思想仍然那么前沿和活跃,这确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有一个深感负疚的地方,我记得1993年,15年之前,杜老80岁的时候,在九号院杜老办公室,有一次他跟我讲,你能不能帮我找一个像样的秘书,我说你说什么样的秘书才是像样的。杜老跟我开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拿起美国或者英国刚出版的经济学的最新的原版著作,坐在对面可以用中国话念出来,让我听。就是英文的原版,坐在那念成中文给杜老听,这是杜老80岁时给我提的要求。估计这个人我不好找,找到了,我也开不起这份工钱。你想这样的水平要到什么样的程度?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他对新知的这种渴求的心态,尽管他那时已经80岁了,实际上比我们当时40多岁的年轻人的学习愿望,显得更加迫切。所以我觉得可以总结的杜老的优秀品德肯定是非常多非常多的。我自己感觉到20多年的时间里,我在杜老的领导和教诲之下,这三个方面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确确实实应该作为我做人和工作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写于2008年7月18日,作者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同类推荐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
  •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中外历史上众多的名将中选择了十几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力图将这些著名将领的人生经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谜题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在写作风格上,《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也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全真、立体的《中外历史名将之谜》能够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 中国最牛的营销大师:史玉柱

    中国最牛的营销大师:史玉柱

    本书共分上、中、下编:上编、第一次的成与改;中编、再次崛起的巨人;下编、史玉柱式营销。一个男人要成功要打10场以上的大仗。他自称“走野路子”,他尊崇毛泽东战略、战术;他最能玩广告,比吃饭更熟练,他情场失意,商场得意;他被人鄙视后,又被人景仰,他打赢了人生的关键几仗。他就是中国营销史上的一代宗师——史玉柱。
  •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身于平民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开国之业是建立在有效地控制部属,使之各尽其力,各逞其能,终于消灭强敌,成就了伟业。
  •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她是林徽因,一个传奇。作者笔下生花,将一代才女林徽因刻画得淋漓尽致。品读本书,我们将在享受文字中读懂林徽因。
热门推荐
  • 天武霸皇

    天武霸皇

    这是个以武为尊的世界!皇室!宗派!世家!高手层出不穷,谁能问鼎天下!张明华,一个小家族的旁系子弟,在底层挣扎却从未放弃努力!幸运的是,他在机缘巧合下获得了上古遗留的神秘空间——自此苦尽甘来,接连突破层次,震惊天下!提剑四顾,世间谁人堪敌!
  • 隐雪洞异能人

    隐雪洞异能人

    有那么一个终年积雪,寒冷无比的山洞,在那里大到能装下一个民族,里面住着异能人。这个山洞,它就是隐雪洞。
  • 史上最强败家子

    史上最强败家子

    体质弱,没事,老子系统可补属性点。被人害,没事,系统神通来搞定。没钱了,没事,爸妈是省级首富。——————老子就是林利。
  • 霸道校草的迷糊小丫头

    霸道校草的迷糊小丫头

    浅沫汐你别给我和别的男生勾肩搭背的,记住你是我的未婚妻!安逸尘对浅沫汐低声吼了一句。浅沫汐好笑的看了安逸尘一眼:诶,安逸尘你吃醋啦!我才没吃醋呢!哦~是吗?……
  • 我们相约一辈子

    我们相约一辈子

    在没遇见他以前,我一直以为我是个直男,最起码我暗恋过女神,但遇见他后,我发现,我是那么容易被掰弯。如果可以重来,我还是希望我能遇见他。
  • 火之镇魂歌

    火之镇魂歌

    主角贺云焕,十三岁,江湖第一高手贺良干的儿子,八月十五月圆之夜,贺良干夫妇正在为孩子们弹奏音乐之时,一道血光袭来,为了阻挡,贺云焕的父母尽皆身死,而贺云焕却生死不知。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出现在神魔大陆,但是他失去了所有的记忆。他在魔法学院学习三年后,贺云焕被无良师傅用魔法阵随机传送了出去,出现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当他醒来之后,看见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韩子华,而且还遇见了灵兽赤眼火龙,鼠疫王追寻而来,为了得到灵兽,和韩子华大战了起来,贺云焕也因此能够逃了出来,但是韩子华却身死。四年后,贺云焕从新出现,他开始追寻自身的由来,探访上古的奥秘,并渐渐的成为了巅峰强者。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文学篇、戏曲篇、书法篇、绘画篇、音乐舞蹈篇、陶瓷篇、建筑篇、民间工艺篇。
  • 师兄!等等我

    师兄!等等我

    作品讲述了大汤圆平淡的人生遭遇了重大危机……被人打回新手村后,她的等级比徒弟还低;遇到一个热心的师父,对方却是个笨蛋;傍上一个像神一样的师兄,师兄的心却比万年冰山还冷。
  • 血誓:吸血鬼初章

    血誓:吸血鬼初章

    该隐被赶出伊甸园后,被堕天使撒旦利用内心邪念,邪恶实力逐渐强大。当神肃清大陆一切邪恶时,正是正面交锋之时。该隐又会有什么新的感触?
  • 妙手军师

    妙手军师

    穿越第九世,花千语成了老油条,看诊不开药,杀人不用刀,讹钱不心软,好色不脸红……——扯淡!慕容鲜肉嫌不够,还要霸占烨帅哥!吃干抹净不算玩,临走还放一把火……——扯淡!!上阵杀敌腿软,骑马冲锋气喘,见到敌将嗮糠,高举黑旗投降……——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