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5300000064

第64章 苏东坡与苏溪村

传说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时,有一天他邀好友参寥及佛印和尚一起到西湖边上的寿星寺游览。游览中,佛印和尚对东坡说:“苏兄喜欢拜佛游禅,如今贫僧给苏兄指引一个绝佳的去处:据一位北方来的高僧大德讲,在三千里之外的河东路汾州灵石县,有座与寿星寺相仿的寺庙叫资寿寺。那里既是十分灵验的祈求圣佛赐福消灾、资群生于寿域的著名寺庙,又是古朴幽静、景色秀美的游览胜地。苏兄若是能亲往游拜一番,才不枉了您喜好游禅拜佛的盛名。”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2年)苏轼被外放出知定州,元祐九年(1093年)春末夏初,苏轼从定州经过十多天的鞍马劳顿,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灵石县苏溪村。

一脚踏进苏溪村地界,苏轼就陶醉了。在周山环绕中,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呈现在苏轼的眼前:村庄外,麦苗青,菜花黄,大片沃野绿树环合,碧水中流,一派生机勃勃;村庄内,屋舍俨然,市肆井然,除去红墙围拱的资寿寺之外,所有农舍清一色的青墙黛瓦,错落有致。“这分明是北国江南,世外桃源!”苏东坡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他决定游拜过资寿寺之后,一定要在此地多盘桓些时日,好好享受一下这美丽的田园风光。

那资寿寺位于苏溪村西头,倚岗而建,气势恢宏。离寺很远就可以望见它巍峨华丽的仪门。资寿寺布局特别,仪门之前有一道影壁作为屏障,进仪门之后是一条窄长的巷道,由低而高渐次伸往院落,尽头是一座小巧的山门,走进山门拾级而上,是一座塑有二力士的高大山门,进了大山门才算正式进入了寺庙。

这几道门组成的长长巷道为资寿寺增添了一层森严之气,使苏轼未进寺院便有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在资寿寺内,苏轼先后虔诚拜谒了大雄宝殿、弥陀殿、千手观音殿等殿宇,在诸位神佛前许下了自己的心愿,最后,他来到方丈院中,拜会了庙中住持智远方丈。

他向智远方丈介绍了自己,并说出了希望能在庙中叨扰几日,以倾听师傅谈禅论道,向师傅请教禅理,顺便游一游当地的风景名胜。当智远和尚得知眼前这位施主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之后,对这位不速之客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对苏轼深深一揖,说道:“东坡居士的光临,令鄙寺蓬荜生辉,老衲有失远迎,还望居士见谅,今日居士肯屈身下榻鄙寺,老衲求之不得。居士既来之则安之,尽管放心住下就是了。”说罢,喊来徒弟清扫出一处清净的居室,将苏轼安顿了下来。

话说那苏轼自从在资寿寺住下之后,便每天白天四处游玩,到了晚上,就与智远方丈谈经论道,过得十分快活。

轻松愉悦的日子总是觉着过得很快,眨眼间,几天就过去了。这一天清晨,苏东坡早早就起了床,洗漱之后,他怀抱瑶琴,来到村东的那条小溪旁,这时,农舍上冒出一缕缕炊烟,那炊烟聚拢在小溪的上方,将小溪和溪两旁的树木笼罩起来。苏轼登上小溪东边的高坡,由近及远放眼眺望,那弯弯曲曲的小溪仿佛一条青龙裹挟着云雾游曳在蓝天碧野之间……

回到寺里,苏轼兴奋不已,他向智远方丈讲述了自己看到的小溪以及在小溪边的感受。智远方丈告诉他:“清晨的小溪一溪烟云,月下的小溪别有画意。今天适逢望日,居士若有雅兴,老衲今晚请居士前往小溪旁饮酒赏月。”

傍晚时分,苏轼在智远方丈的陪同下,来到了小溪边的一块草坪上。智远让徒儿们支好酒桌,斟上素酒,两人便面对面坐下,一边饮酒,一边饶有兴致地聊了起来。

不多时,月亮出来了。那圆圆的月亮格外皎洁美丽,仿佛一枚晶莹剔透的玉盘,高高悬挂在东方的天际,显得清亮而温润。俄而,月上柳梢,把如水的月光轻轻地洒向大地,河岸边的花草树木在月光的笼罩下,变得朦朦胧胧,就像蒙在一片洁白朦胧的轻纱薄绡里。而那弯弯曲曲的小溪,则在月光下闪着粼粼波光,像一条缓缓摆动的丝带……

眼前的美景,使苏轼想起了当年月下游赤壁的情景。与赤壁相比这里虽然没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气势,也不能使人产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豪迈之情,但“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却是相同的。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面对霁空朗月、一溪春水,苏东坡醉了!他想着自己一生所经历过的凄风苦雨,大起大落,想着自己不知何时才能摆脱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争斗,过上像眼下这样风平浪静、悠闲自得的日子,不禁诗兴大发,一首《行香子·述怀》脱口而出: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游玩了十多天之后,苏轼要走了,他向智远方丈告别,感谢他的盛情款待。智远方丈希望东坡居士能为资寿寺题诗作画,留下墨宝。苏轼慨然应允,挥笔为智远方丈画了一幅“月下小溪图”,并将那首《行香子·述怀》题写了上去。

苏轼走后,智远方丈请人将苏轼题写的字画裱好之后,挂在了自己居住的正堂之中。后来,灵石知县知道这件事后,遂提议将资寿寺所在的村更名为“苏溪村”,并将“苏溪夜月”列为灵石八景之一。

清嘉庆版《灵石县志》载有时任灵石知县王志瀜的一首诗:

何事名苏溪,赤壁景差肖。

长坂树扶疏,泉声激清妙。

山高明月来,东坡有诗料。

同类推荐
  •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男婚女嫁,生老病死,自古被人尊崇为人生大事,予以隆重庆典,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礼仪习俗也成了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本书以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状况为中心,分别从“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东亚地区交流”、“近代西洋殖民主义的冲击和东亚各国的关系变化”、“冷战与冷战后的东亚地区交流”三个专题,汇聚了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的中日学者跨学科的讨论成果。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当代电影思潮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批评的专著,同时分析了一些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论述了它们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
  • 民俗实用对联(下)

    民俗实用对联(下)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民俗对联则是最具实用性的对联。本书从工商百业中选取名联,又选取一些妙联趣事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斩天见日明

    斩天见日明

    剑开两刃,死中求生。挥剑决浮云,斩天见日明。这世上有无情剑,亦有有情剑。有活人剑,亦有死人剑。但剑究竟是什么,还需要人亲身体会才能知道。所以我来到这世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剑与剑客,只是为了搞明白我为何拔剑。
  • 夫君是土豪

    夫君是土豪

    一纸错诏促得一段孽缘,君王妃成了商贾妻,从此黄桑想死,阁老想死,夫君更想死……买买买,土豪有财买不得家宅安宁!忘忘忘,昏君有情忘不了竹马青梅!可怜她一个老姑娘嫁进豪门守活寡,夜夜孤枕怎么办?麟姑娘一拍桌:近水楼台当得月,不服来战!
  • 情深不负:霍少追妻99式

    情深不负:霍少追妻99式

    一场家族生意的失败,让她不得不去攀上霍靖辰这个高枝。霍靖辰,人中龙凤,海城呼风唤雨的人物,是女人都想睡的男人。传闻,他不近女色,多年来连一点绯闻都没有。众人纷纷猜测:是隐婚,还是身患隐疾?只有麦姝颜知道,他若身患隐疾,怎会睡得她连渣都不剩。本以为他对她,不过是一时新鲜,一年两年就可全身而退,谁知却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之中。当千帆过尽,真相大白,她竟不知该何去何从……"
  • 异世在修炼

    异世在修炼

    这是上传的第二本书,上本已经死在沙滩上了。这本书我会用心写,写的是我的内心世界,主人公是个不成熟但却成长中的少年,其中会遇到自己的女友,进入武者学院修炼再修炼。拼的是真心,撒的是热血,将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世界。尽请期待,谢谢。
  • 明代那些人

    明代那些人

    大明洪武十三年,山西大规模移民导致人气骤减。此消彼长,一时间妖风四起,百姓生灵涂炭,人妖大战就此上演。
  • 丢失的友情

    丢失的友情

    一段深不可测的友情,开始很美,过程很累,结局很悲,清醒很难。
  • 美人慕华年

    美人慕华年

    前世她是与世无争·一心爱慕渣男,最后国破家亡的庶出公主;今生她是隐忍负重·运筹帷幄,开疆拓土的昭兴女帝。庶出又怎样?自古英雄不问出身;女人又如何?谁说女子不如男。你有美男计?我有佳人策。你有百万雄师?我有千军万马。女王,求包养。可有绝技?精通撒娇卖萌,擅长撩妹,只撩你。好,收下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未曾许凌云志,何苦夺第一流。繁华落尽,谁又和我共许流年?
  • 当下的修行:要经得起诱惑

    当下的修行:要经得起诱惑

    生活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而事实上,这些诱惑的根源实际上来自人们的追求,来自人们内心深处对现实世界所产生的欲望。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只有戒掉浮躁、看穿名利、正确取舍,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抵挡得住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拥有长远的幸福和成功。
  • 没有人喜欢安溪理

    没有人喜欢安溪理

    如果有一天,你的“好朋友”背叛了你,你会怎么做?南溪带着一群受害者去报复安溪理的时候,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没有人会喜欢安溪理。她太令人讨厌了!
  • 心理师

    心理师

    我写的是一切,你看的是一切。不要相信一切,只要感悟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