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42300000023

第23章 扶贫干部好作风(4)

黄镜明说:“我母亲后来常常说,要是移民政策早一点实行,你大哥就不会那么早过世了。母亲这番话,对我其实是个鞭策。我们单位承担着移民扶贫的责任,我想在我的任期上,要把全县的移民工作按照要求全部做到位,不能让其他农民群众再因路途问题遭遇类似的事件。”

人到中年,黄镜明的额头上已布满皱纹。那些皱纹就像一面镜子,倒映出扶贫事业的风风雨雨,也倒映出移民路上的坎坎坷坷……

唱首山歌给你听

均村有个罗汉平,

不怕雨来不怕风,

翻山越岭为移民,

搬迁规划心里明。

这是一首新编的兴国山歌,山歌的作者是兴国县均村乡的移民群众。而歌中所唱的主人公,则是我们熟悉的均村乡扶贫和移民办主任罗汉平。

前面我们提到过这位罗汉平,他曾经数上十八排,说服住在那高山密林之中的五兄弟搬迁下山,然而几个月过去了,五兄弟却拗着一股劲,不肯搬迁。五兄弟自有他们的道理:他们住在山上已经这么多年,尽管山高水冷、田少土薄,可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他们熟悉山上的活计,像采摘蘑菇、山笋、山茶籽呀、打柴呀,样样做得顺手,虽说利薄,终究还是可以弥补生活的不足,可是搬到山下去,他们能干什么呢?五兄弟心中没有一点底,他们对山下的生活十分陌生,对陌生的地方有一种本能的担心和害怕。下山后建房,尽管政府有部分补贴,大部分资金还要自己筹集。五兄弟过的日子本就艰难,手上没有积存,山下也无亲无故,想借钱也找不到人开口。这重重的顾虑绳索似的绑住了他们的手脚,而山民特有的木讷又锁住了他们的舌头,心中的难事儿说不出口,下山的脚步也就停滞了,让罗汉平颇为苦恼。

通过几次接触,罗汉平终于摸到了他们的心事。他赶紧下山,跟乡政府建议:五兄弟将来下山后,在他们的安置地秋河坝建房时乡里免收相关费用,只要缴纳每平方米30元补偿金即可,这样,每户即可节省资金1万多元。乡里又特别允诺他们赊欠建房,一切欠贷由乡里担保。这边一安排妥当,罗汉平立即重上十八排。听到这个好消息,五兄弟家老少十几口人对他千恩万谢个不停。更奇的是他们家的狗居然也体察到了主人的这份喜悦,见到罗汉平拼命地摇尾巴。

这次罗汉平带来的消息,让五兄弟心头的石头彻底落了地。他们定下日期,先后搬下山去。建房的时候,罗汉平帮他们找到了临时的过渡住房,房子建好后,老罗又亲自过来帮他们搬家,五兄弟对于老罗的信赖和依赖,简直胜过自己的亲人。后来,五兄弟在生产方面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找老罗。比如老四想办一家木器加工厂,却缺少启动资金,他跑去跟老罗商量,把自己的困难讲出来,罗汉平二话不说,以个人名义到信用社替他担保了1万元的贷款。现在,五兄弟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们说:“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罗主任对我们的好,罗主任是我们的大恩人。”

秋河坝是群山环绕中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一条小河从这块山区小平原中潺潺流过。河水平时安详平静,但是,只要山区下雨,山洪水便会顺着道道峡谷流入这条河中,那时河水会变得狂暴而狰狞,轰隆的水声在几里外就能听见。好在河的两岸修有堤坝,一般情形下,山洪会顺着这道堤坝往下走,不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坝里有好几个村庄,老百姓住得都挺安心的,认为这里不会有水灾发生。

不过,移民新村迁过来时由于没有太多的空地,他们的房屋多半沿河而建,有的离堤坝不过几十米距离。就在新村建好不久,一场暴雨降临,移民们都庆幸搬下山了,不会再受泥石流的威胁,而罗汉平心里还是揪着的。这回的雨特别大、特别猛,尽管秋河坝一向没有出过事情,可要是今晚万一出现意外怎么办?那样的话,移民们的房屋就危险了,河岸边上遭遇险情,那可是一点避险的时间都没有啊!到了半夜,雨势还在增大,一道一道的闪电不时划过窗外的天空,轰隆隆的雷声震得房子仿佛都摇晃起来。罗汉平躺在床上,一直没敢睡着,当一声长长的滚雷从远处的山岭炸响,又像一块巨石从山上滚落,一直滚到头边的时候,罗汉平再也躺不住了。他倏地爬起身,从床头柜里摸出手电,从储藏间里找出雨鞋和雨衣,准备出门。

妻子被他的动作惊醒,担心的说:“这样的天,谁敢出门啊?你真是不要命了!”

老罗低声说:“我出去看看,又不干什么,不会有事的,你放心睡吧。”

说完,他打开房门,顶着狂风和暴雨,走了出去。

他先是朝堤坝走去。堤坝蜿蜒的黑影在暴雨中影影绰绰,看不分明,只听见堤坝里的水声如同虎啸狮吼,跟天上的雷声相互争鸣。他登上堤坝,用手电朝河里照去,只见平时清澈、温驯的水流已变得混浊不堪,汹涌的浪头一个挨着一个奔涌下来,就像无数狂野的马匹在奔腾。水流中,不时夹杂着山上冲下来的树枝、圆木,甚至还有野兽的尸体,有些东西还没看清梦,眨眼就被汹涌的水流冲得无影无踪。

老罗沿着堤坝艰难地往前走,他要仔细检查堤坝的安全性。还好,在这么大的暴风雨中,堤坝安稳牢靠,没有任何险情,老罗心里吐了一口气。他浑身精湿地从堤坝上走下来,本想回去陪陪担惊受怕的妻子,可转一转身他又朝移民们的新房那边走去了。

他沿着人家的墙角挨家挨户地看,没有敲门,更没有进门,他只想看看这些移民到底睡得安稳不安稳。嗯,不错,很好。移民们的家里都很安静,没有灯光、没有不安的声音,说明他们没有受到惊吓。

转完这一圈,已经是2个多小时过去了。罗汉平一身是水地回到家,妻子果然还没睡着呢,“怎么样?”她问。“还好,没出现什么事情",老罗边脱雨衣边回答。“那就好,赶快上床睡吧,天都要亮了。你呀,家里的事儿怎么不见你这么上紧?”妻子半夸奖半埋怨地道。罗汉平一笑,心中那块石头落了地,头刚挨着枕头就打起了呼噜。

第二天,天气放晴,经过一夜暴雨洗涤的空气格外清新。整个秋河坝的人重新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移民们也一样,兴奋地欣赏着这雨后的坝间景象。他们哪里知道,就在昨晚暴雨最为骤烈的时候,他们的屋前屋后留下了一个人的脚印,那个人是他们熟悉而亲切的老罗。当然,那些脚印经过一夜暴雨冲刷,已经毫无踪迹了。

罗汉平从事扶贫工作19年,特别是2004年实施搬迁扶贫工作以来,他在这项事业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对全乡的移民户家庭人员结构、劳动力状况、经济收入等都一清二楚,对15个移民安置点从选点到“三通一平”,再到移民建房完工搬迁入住及至以后的后续扶持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户户搬出地都留下了罗汉平的足迹。7年来,均村乡共搬迁了376户2272人,建立了移民安置点15个,达到整体搬迁的自然村小组有6个。移民们从搬下山,到安下心,到开展生产,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一步一个脚印,迈得是扎扎实实,每年,均村乡的搬迁扶贫工作被评为全县的典型,罗汉平也年年是全县的扶贫先进工作者。那一年春节,有12户移民每户自愿拿出自产的10斤茶油要“送给罗主任表示感谢”,罗汉平劝止他们说:“我是均村人,又是一个扶贫工作者,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你们的生活本来就不容易,以后生活好了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嘛。”

听了罗汉平的故事,作为采访者,我也深受感动。我想,当年红色苏区的干部做群众工作,就是这样全心全意、实心实意、诚心诚意,所以,他们才能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苏区干部好作风》这首山歌,是苏区百姓发自内心的咏叹,是他们献给最敬重的人的赞颂,而今天,仍是在老区,仍是在兴国,仍是流传久远的山歌,老百姓把它重新填词,献给新时代的农村基层干部,献给兢兢业业把生命、情感和年华无私注入移民扶贫事业的人,这是历史的再现,还是时代的发展,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移民的知心人

“谢主任是我们移民的知心人”,这句话听去有些老套,却是安远县天心镇移民的真心话,这话他们常挂在嘴边,乃至最后成了口头禅。初闻此言的人们可能会有些疑惑,心想这老谢真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吗?没关系,你且疑虑着,只要你和谢世荣多接触一些日子,或者多走访一些移民户,你就会对谢世荣为移民搬迁所做的事情而感动,对这句话也就深信不疑了。

这位在人民解放军的大熔炉里锤炼过的汉子,退伍之后回到了老家,成了一名乡镇干部。用当地人的说法就是:农民当了干部,就等于洗脚上田。穿上鞋袜当然好,可这也意味着身份变了之后,和农民的感情逐渐也就变了。这种例子并不鲜见。但放在谢世荣身上却一点也不合适,因为谢世荣尽管已经不是农民,但与农民,尤其是与那些最穷苦的农民反倒走得更近了。因为谢世荣担负了扶贫的工作,而且,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1年365天,10年3650天,谢世荣与农民在一起的日子,比和自己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要多得多。他老婆这么说他:

“你算一算看,每个星期他能有几天在家?人家上面的干部讲下乡,到了乡里就算到底了,他本来就在乡里,可他也天天讲下乡,还下什么乡?他的下乡,那就是直接到村,到组,到户。我们天心镇,所有的贫困户家里他都去过,有的人家他比自己家里还要熟。自己的孩子读书读到几年级了他不知道,孩子的作业他也根本没看过,可是,那个什么叶安成呵,叶树根呵,那些人家里有几个孩子,大的几岁,小的几岁,属兔还是属猪,他清清楚楚。”

“嗐,他下乡就下乡,星期六、星期天你有空就该回来啊,他不是,他老是说人家农民没有什么星期六、星期天,什么时候该去做工作就要去做工作,你要是不管不问,那些贫困农民怎么办?难道让他们去上访不成?”

“我哪里要农民去上访?我是要他爱惜一点自己,不要把自己当劳模、当铁人,可他怎么说?他说他既不是劳模也不是铁人,我说你既然知道自己不是,就该知道自己的分寸,起码要懂得劳逸结合,他说,多干点工作累不死,移民搬迁不完全落实到位才会把人愁死——这样一个人,你根本跟他说不通!”

谢世荣的老婆话里有埋怨,但更多的是赞赏。老谢这个人,对自己家里的确照顾得少,但他交下了很多朋友,其中多半都是原先住在山区的农民朋友,这些农民和老谢家就像亲戚一样,时常往来,他们对于谢世荣的妻子格外尊重,见了她就“婶子”“婶子”地叫,十分亲热,尤其是近几个春节,到他们家拜年的农民比谁家都多,看得邻居眼热。这叫“人气旺”。现在这年头,像谢世荣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干部,家里没钱,手上没权,离七品官的位置远远的,还能有这么多人敬重、爱戴,已是相当难得了。所以,谢世荣的老婆说:“我也没想到我们家老谢人缘有这么好哦。”

安远县的位置已经偏僻得很了,而天心镇在安远县又属于边远地区,所以,这个镇是移民搬迁的重点乡镇。问题是,当地的老百姓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对外界的一切既陌生又疑虑,如果要他们脱离一辈子生活的地方,搬出山区,改变自己的生活样式,他们在缺乏心理准备的同时,还缺乏必要的自信,因此,为了做他们的搬迁动员工作,谢世荣花费了不知多少精力。

同类推荐
  • 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本书分亲人篇和朋友篇两部分,收录了作者《喝酒》、《我不是个好儿子》、《相思》、《荒野地》、《哭三毛》等作品。
  •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写了三个城市、三个人物、三个历史事件,讲述了他们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大庆: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
  • 舍我其谁:胡适(第二部)

    舍我其谁:胡适(第二部)

    1917—1927年是青年胡适名满天下、如日中天的巅峰十年。他引爆五四新文化运动,引领公众舆论,参与思想、政治论争,争夺文化霸权,时刻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短短十年,青年胡适一跃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公共知识分子”、“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本书大量征引第一手材料,跳出胡适研究窠臼,纠正周策纵、唐德刚、林毓生、周质平、罗志田等名家旧说,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多面胡适”
  •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街灯完全憔悴了,行人在绿光里忙着,倦怠着归去,远近的车声为着夜而困疲。冬天驱逐叫花子们,冬天给穷人们以饥寒交迫。现在街灯它不快乐,寒冷着把行人送尽了!可是大名并不归来。
  •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分为一路的爱、最美天使、美丽城市、锋利的刀口、唢呐声声、旧时碎片六辑,主要收录了一块玻璃值多少钱、光头美丽、受伤的白鹭、黄老师、董平柏老师等作品。《一块玻璃值多少钱》是作者的第四本小小说集,收录了作者最新的小小说作品和作者创作以来的最经典小小说篇目。
热门推荐
  • 梦幻追踪

    梦幻追踪

    雨天,闪电中幽灵现身.....卢新明惊吓过度晕倒。孱弱女同学陆小琴突然出现,突发神力把他背回了家,真的是她背的吗?陆小琴还托梦给卢新明,梧桐树下有珍宝......一切都变成了现实。但出乎意外的事发生了...
  • 择荒纪

    择荒纪

    斩我、斩己,斩尽世间一切沧桑,斩断七情,斩断六欲,心中唯留无敌武道心。我仙,我神,我为天地唯一至上,天之主,地之母,万古亿魔为我尊,可叹千万雄主亿万魔才,也抵不住那时光岁月的侵蚀,终化为一撮尘埃、一捻黄土,长眠穴中,等待逆乱阴阳,窃取乾坤,分割阴阳,四极四象,修成不世轮回体,我将万古长存、千古不灭。
  • 明伦汇编人事典五十一岁至六十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五十一岁至六十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日之病毒危机

    末日之病毒危机

    T病毒的泄露,给人类带来的噩梦,但是病毒虽然可怕,人心却猛于病毒千百倍。书中所有的角色都是读者的名字,从主角到配角,都是读者扮演,只有炮灰才是作者自己想的人物。本书是为读者写的,全本免费。普通群:365-526-737
  • 这是大清开国史:努尔哈赤

    这是大清开国史:努尔哈赤

    本书主要人物是后金政权的创始人努尔哈赤,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他是一个旧式奴隶主的后代,童年遭遇后母的抛弃,少年流落民间,青年成为军人,壮年起兵创业,中年小有成就,晚年在愤懑中死去。他统一了东北,统一了女真族,又建立了后金国。努尔哈赤的一生与明朝有过合作,但更多的是对抗。在本书中,我们将清楚地剖析努尔哈赤的一生,也会认识努尔哈赤的战友和敌人,还可以从努尔哈赤、从女真族、从后金国的角度,去解读明朝的历史。
  • 东北一出马仙

    东北一出马仙

    盘古开天分阴阳,女娲功德震八方,夸父逐日化人间,共工怒撞不周山,伏羲演绎神八卦,神农尝尽百草花,炎帝击石造生火,刑天战神舞干戈,黄帝大战蚩尤死,精卫填海众神知,后羿神弓射金乌,大禹治水上史书,道家两派分阐截,万物生灵奔仙学,太公扶持周文王,众生得道封神榜,落下灵兽为封仙,红尘世间万万年,修得真身为那班,华夏历史说一番。
  • 大唐刀圣

    大唐刀圣

    小小穿越者身怀一百零八套经传世经典刀法,心怀我不入桃花阵谁入桃花阵的雄心壮志,玩转大唐盛世,笑看贞观风云!
  • The Life of the Fly

    The Life of the Fl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真公主山居

    玉真公主山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往情深

    一往情深

    用力的感觉就是藕断丝连的生死拉扯,费尽心思的满满套路,这些年我和你一直搀扶着向前奔跑,却始终在偏离彼此的轨道,几年前的幻想,几年后的原谅,为了一张脸养一身伤。秦言:今年我不想再做你的“闺蜜”了,我想做你的爱人。林欣:我并非没有爱过你,原来人真的会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在我眼里你配得上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而我不过是一朵浑身长着刺的野玫瑰,一旦靠近就会被扎得体无完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