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42300000017

第17章 艰难的进程(1)

“三下”与“高配”

既然省里把移民搬迁扶贫这项工作作为战略决策来推行,作为首创移民搬迁模式的修水县,自然要不折不扣把省里的决策贯彻落实到位。县委书记魏宏彬在相关的动员会上提出,要把移民扶贫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来对待,要用移民扶贫的工作成果,检验我们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检验每个共产党员的党性!

县委提出的口号是:各级干部要扑得下身子、耐得下性子、舍得下面子,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

一连三个“下”字,成为修水县政府各个部门干部们的工作标准。

大量的移民调查摸底工作,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这都属于“前戏”,只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做,不难完成。一旦调查摸底和宣传动员阶段结束,后面的工作要复杂、麻头得多。从县里到乡里,各级干部的日常工作本来就紧张,加上移民搬迁这一摊子事,大家忙得恨不能分出几条身子来。

县长李晨峰为了彻底摸清迁出点和迁入点的具体情况,带着有关部门的人走遍了全县36个乡镇,把必须迁出的人口、村庄、经济条件、生产和生活习惯都掌握得清清楚楚,把迁入点的土地、山林面积、民风民俗、经济发展程度……也都详细记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全县的行政领导,他手上的事情千头万绪,从招商引资到开发区建设;从产业调整傲农业开发;从文教卫生到治安管理……每天要参加的会议和接待、接访不胜其扰。时间不够用,李晨峰便给移民扶贫工作定下专门的时间,每个星期六,除非特殊情况,其他的事他万事不管,只管一样,就是移民搬迁。他带人去山区,或者开座谈会,找人协调、会商有关移民搬迁事项,除了平时零打碎敲的时间外,这一天是雷打不动的。县里所有相关部门都知道这一点,为了能随时听从李县长的工作安排和调度,这一天里,每个涉及移民安置的部门,都照常上班。后来,这一条被记者总结为“星期六工程”。

过去,由于公务员编制紧张,移民扶贫办这个机构作为一家只有2、3个人的事业编制的部门,依托于民政局开展工作。但现在既然扶贫移民成为县里的一号工程,它的协调力度必须加大。为了让扶贫办有权威,有号召力,县委决定,扶贫办主任徐胜,提升为县长助理,同时兼任安置组的组长。

县长助理尽管不能等同于副县长,在人们眼里,它是个准副县级,魏宏彬书记说,这叫做对移民扶贫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干部们都知道,县里对这个部门重视,也表明了对这项工作重视,而对这项工作重视,归根到底,是对移民扶贫办的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的重视。

一个原先只有2、3个工作人员的正科级部门由县长助理担任主官,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这叫“高配”。

机构理顺了,还要有相应的人手。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光靠2、3个人去做,显然无法完成,因此,决定从各个部门抽调干部前来工作,而且,徐胜认为,一定要选精兵强将,使移民扶贫办成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县里各个部门人手都紧,大家尽管知道移民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一旦要抽调人员去参与,各个部门的主官们都缄默不语。徐胜做了县长助理,又有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说话自然硬气,相关的协调会上,他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点,从水保、水利、交通……一直点到文化局。文化局的领导说:“人家那些部门和移民多少搭得上线,我们文化部门搞这个,风马牛不相及呀”。徐胜说:“怎么不不相及?搞移民搬迁,也有文化的内涵在里面,这需要破除千百年的旧习惯、旧观念,要帮助不同居住点居民相互融合,还有宣传动员,文化局干部正是行家里手呢。”一句话,说得文化局领导哑口无言。

如果其他部门参加移民搬迁工作属于介入性质,那么扶贫办工作人员则是“专业”的了。对于他们来说,5年之内将50000山区村民搬迁出来,任务的艰巨和繁重可想而知,因此,自打他们进入这个部门,不但星期六要坚持上班,而且从来就没有过过星期日,有人笑他们,说“你们移民扶贫办好像只有星期七,没有星期天这一说呢”。“星期七”这个词,就这样在修水流传开来。

修水还有个名词叫“一线工作法”,就是“思路在一线形成,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从下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所谓“一线工作法”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妻子出的点子

修水县黄港镇接受了一个移民村整体迁入的任务。镇里想尽办法,划拨出一块土地作为安置地点。现有的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新划拨的土地位于一片低矮的丘陵,那儿原本是黄港镇村民的旱地。把旱地作物拔了,清理出一大片足够建房的区域,但还不够,县里的要求是,县里负责给移民点建房,资金有限,迁入地必须仿照招商引资的做法,预先做好“三通一平”的工作。

“三通一平”并不难,只要有钱,立马就能到位。可难的也就是钱。人家迁入地已经拨出土地来了,这是对政府政策的最大支持,再要村里自己弄钱搞“三通一平”,工作没法做,道理也说不通。镇党委书记樊荣为这事脑子转了很多圈,都没想出这钱从哪里来。

离给县里“交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樊荣还是没有想出招来。这天,他下乡工作,晚上很晚才回家。上床熄灯后,他躺在床上还想这事呢。妻子扳着他的肩,在他耳边说:“我表弟今天过来,想找你帮忙。”樊荣问:“什么事啊?”妻子说:“表弟承包了个项目,想到信用社贷10万块钱款,要找人担保。你是乡里书记,到信用社担个保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没问题,没问题”——樊荣脑子里灵光一现,想到了办法。

妻子很高兴,说:“那我明天跟他说,你答应跟他做担保了。”樊荣说:“别,先别跟他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妻子奇怪了:“那是什么意思?你刚才不是说没问题吗?”

“明天再讲吧,有些累了。”樊荣打断了妻子的话,心里安定下来,很快打起鼾来。

妻子很想再问问,丈夫刚才那句摸不着头脑的话究竟是行还是不行?可看着丈夫酣睡的样子,不忍再打扰。

第二天一上班,樊荣先到办公室,把当天的工作部署了一下,便去了信用社。

信用社主任见平时难得一见的樊书记来了,感到非常惊奇,他连忙起身让坐,嘴里说:“欢迎樊书记来指导。”

樊荣笑笑,说:“你们条管单位,又是专业机构,我哪里指导得了?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到你这里借钱来了。”

乡里每年用钱,包括乡政府开支、上面的转移支付以及各类项目资金,都要过信用社的手,信用社主任赶紧让人打开电脑,将乡政府的资金账目调出来核查,说哪笔钱已经到了,数额多少;哪笔钱还没到账,到了账会及时跟乡里汇报……樊荣说:“我今天要的钱不是这些计划内的,我要一笔贷款。”

“你要贷款?干什么用?”

“帮南坪小区搞“三通一平”。

“这个这个,”信用社主任抓着头皮说,“这个可是没有计划的,况且,我们贷款出去,都要办理手续,要做偿还能力评估,要有担保人。经济项目做评估比较好办,南坪小区,你让我们怎么评估……“

樊荣把手一挥,说:“我们乡里在你这儿贷过这么多回款,这些手续我都清楚。偿还的事,你们放心,我会负责到底,至于担保嘛,我来签字,可以吗?“

信用社主任心想,尽管类似贷款过去没有发放过,可镇里书记签了字,不怕会成为呆账,于是,立即允诺了樊荣的请求,双方办理了手续。

回到家里,妻子再次问起贷款担保的事,樊荣说:“手续已经办了。”妻子高兴道:“这么快就办好了?我替表弟谢谢你了!”樊荣说:“不是给他贷的。”

“那是给谁贷的?”妻子很是诧异。

“给移民新村贷的。”

“什么?你傻呀!你个人签字担保,给人家去贷款。这笔账可是记在你头上的。将来要是付息还本,没有人认这个账,那可就是你的责任!这点你都没想到啊?”

“当然想到了。可移民搬迁是县里的大事,我是第一责任人,当然也就是我这个书记的事。不搞好三通一平,新的移民点没办法开工,都火烧眉毛了,你说我怎么办?好在你昨天帮我想了这个点子,从信用社贷款先解决问题,呵呵。”

“那表弟的贷款担保怎么办?”

“这个嘛,按照信用社规定,一个人恐怕不能反复担保,只好让他另外再想办法了。”

妻子摇了摇头:“你当这个书记,家里人任何事帮不上也罢了,也用不着给家里添这么大的负担啊,以后,10万元的债务背在身上,看你还睡得着觉不!”

“睡得着,睡得着”,樊荣笑嘻嘻地说,“你不看我昨晚睡得那么香吗?”

“贫嘴吧你”,妻子嗔道,一双小巧的手捏成拳头,擂鼓一样擂在丈夫厚实的脊背上。

调田故事

尽管有的地方干部和百姓对接受安置移民有过想不通和抵触态度,但是,对于大多数迁入点来说,都懂得什么是大局,什么是风格,什么是和睦相处,什么是相濡以沫。“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是一句老话,它深深地扎根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的心理中,在一些重要的时刻影响着民众的行动。用修水县长仑村党支部书记徐禄水的话来说:“什么是老乡?一个村一个姓,共一个祖宗是老乡;一个乡一个县,同饮一条河里的水,同讲一种方言也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人家住在山里,山高水冷,生活穷困,我们如今托改革开放的福,已经迈向小康了,我们怎么能眼看着人家越过越穷而毫不动情呢?”

前面说了,修水县渣津镇修建了省里的重点工程、大二型水库——东津水库,这里的库区移民成为整个移民搬迁工程的起源地。水库里面是山区,水库外面,则是集镇所在地,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适宜生存。移民工程在全县再度掀起高潮时,渣津镇周边的长仑村接到安置移民点的任务。

移民来了,不仅要住,还要有生产资料,才能长期扎下根来。而生产资料当中,最为重要,也最为稀缺的是土地。

可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尽管目前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国家的,但几十年经营权不变,农民已经在心里把承包的土地当作自有财产了,要把它拿出来,别说给移民,就是给本村的村民,一般人也不会同意。

怎么办?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徐禄水是村支书,是村里的带头人,全体村民的眼睛都看着他。

徐禄水心里有压力,压力不仅来自上级,来自村民,更来自他的内心。

他早就想好了,要给村民带个头,可是,不知道怎么开口。

他的打算是,将自己家里的11亩果园让出去,给新来的移民户。

可是,这11亩果园,是自己和家人千辛万苦经营出来的。当初,为了改变村里单一的种粮状况,推行多种经营,徐禄水费了许多的唇舌,做村民的工作。村民们说,我们长仑村祖祖辈辈种水稻,旱地作物只有花生、红薯之类,种果树肯定种不来。徐禄水自己带头,到外面学习果园种植技术,又将家里的积蓄全部拿出来作为投资。在村民们将信将疑的目光中,他的果树种下去了,开花了,结出果实了。这些果树当中,有橘子、柚子,还有柿子,一到秋天,果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红橙橙的果子,很是诱人。偶尔有外面的年轻人来这里,还会以他家的果园为背景,照一张风景照。

在徐禄水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陆陆续续种起了果树,山坡上被一片片果园装点得美丽迷人。果园带给村民的收入是丰硕的。这几年,村民人均收入不断提升,不仅超过了当地平均水平,而且长仑村还被当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果园经济的典型受到县政府表扬呢。村民们都说,是徐书记给我们带了头,我们照着他的样子做,才有了今天这份家业。

带头种果树,徐绿水在村民中树立起了威望,可如今又要带头将果树“捐”出去,这个弯转得太大了,为种果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家人能接受吗?

这天,他让妻子跟他一起去果园转一转,妻子不知他什么意思,还以为果树出了情况,要修剪枝桠,或者要打药灭虫呢。

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翠绿的果园笼罩在一片金灿灿的晚霞当中。有因忙碌而晚归的蜜蜂在快速地飞过,蜜蜂振声划破了果园的宁静。

妻子察看果树的情况,说,剪枝的时候还没到吧?这些果树还处于成长期,记得上次农技员说,树龄大了才需要剪枝呢。另外,现在也没看见什么虫啊?这些树的叶子,长得多好、多漂亮,墨绿墨绿的。

徐禄水没有回答妻子的问话,他抬起眼睛看着西边高高的山岭,说:“太阳就要下山了。”

“嗯,怎么?”妻子对丈夫的话觉得疑惑。

“住在那边的移民,也就要搬到我们村里来了。”

“这我知道。上回县里那个女的主席,叫黄梅吧?还有扶贫办的主任,对了,他姓徐,跟你一个姓呢,他们来村里开动员会,宣布了这个决定。”

“以后,我们和他们,就在一口井里喝水了。”

“是,尽管不同姓,却是同一个村庄的人呢”,妻子说。

徐绿水和妻子肩并着肩,沿着果园的边缘走着。霞光斜斜地照射在他们头顶上的云彩间,两个人就像走在一幅画中。

“我是支部书记,以后我的工作担子就更重了。”

“可不是吗,村里的事,够你操心了。以后,田里的活、果园里的活,我能做的,我尽力多做一点。”

妻子讲到果园,徐禄水缓缓开口了,他说:“正想和你商量果园的事呢。”徐禄水把移民来了之后,需要给予生产资料,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能够尽快脱贫致富的道理给妻子讲了,然后说,“移民来了,我们不能让人家来了以后留不下,稳不住,因为生活不下去又重新迁走,或者去政府上访,那样的话,我们长仑村就太没面子,我这个支部书记也算没尽到责任。所以,我想啊,把我们家的果园贡献出去,给移民使用。”

“什么?”妻子以为自己没听清楚,眼睛瞪成了两颗圆圆的鸡蛋。

徐禄水难得地挽起了妻子的胳膊,说道:“移民来村里,和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互相帮助,不光有我支部书记的责任,也有你的责任、每个村民的责任。我不过带个头,好给全体村民做个表率。县里要求每个移民必须分配五分田作为生活依托,我们把这11亩果园献出去,可以完成22位移民的有土安置任务,我的压力就轻得多了,下面工作也好做了,你说呢?”

妻子能说什么呢?丈夫跟自己商量这个事情,实际上已经下定了决心,她是理解要支持,不理解也要支持。何况,眼前这片果园,花费了丈夫多少心血,作出这样的决定,他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的。只是,没有了果园,家里的收入将减少一半,今后如何能弥补这个损失?

然而,丈夫说;“这个看起来是我们家里的损失,但从村里看,这不算损失。移民工作完成得好,政府会拨下资金,加大对村里的基础设施投入;村里人气旺了,也会争取到新的农业开发项目,到时候我们搞个水产养殖或者三产什么的,一定会比现在做得更好、更成功!”

丈夫的话,从来没有放过空炮,妻子信赖他,知道对于徐禄水来说,舍得和放弃,是他做好群众工作、当好支部书记的一种技巧,一种品德,一种胸襟,谁让老公是一村之首呢?这个头,他必须带,自己也一定要毫不犹豫地支持。妻子含泪点了点头,徐禄水正想夸奖妻子两句,却见她一转身搂着一棵果树尖声哭了起来。那一刻,徐禄水心里真是五味俱全。

同类推荐
  • 尘封日记

    尘封日记

    这是一本尘封了八十年的日记,原作者乃是一位民国时期的大学生,他用自己手中的笔有意无意地将那个年代里的大学生活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大学生本该是一个朝气磅礴、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群体,而日记中所记录的那个动乱的年代里的那群大学生却生活颓废,毫无进取心可言。他们上课不为多学活用,却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日子。生活中充满了抱怨,他们比拼的不是谁的成绩更好,而是谁的衣着更时髦,谁的打扮更摩登。学生是这样的一群学生,而他们的老师又是一群什么样的角色呢?要么是封建的卫道者,要么是文化的强盗,尽是一群学校里的关系户。他们道貌岸然,与学校联合起来一起剥削学生。
  • 小寂寞

    小寂寞

    9篇散文,9个故事,9个女人,分别讲述了自己与寂寞相处的那段日子,有关爱情、亲情、友情,有关职业、未来、梦想,在深情流淌的文字中满怀对现世的思索,苦楚中另见希望,欢笑中饱含热泪。
  •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山西省一级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14-0030,全国公开发行。自1994 年1 月1 日创刊以来, 晨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关注经济,服务建设;关注文化,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美好生活,共同创造”为理念,围绕生活,指导生活,引领生活,报纸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目前,晨报日均发行量超过10 万份,同时,在太原城区400 余个社区拥有600 余个阅报栏,覆盖人群超过百万。
  • 解密中国大案(三)

    解密中国大案(三)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这本散文集里相当多的篇幅是专为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而书的,收录有《父去子未归》、《凡人与圣贤的距离》、《英雄莫问出处》、《曹操与宗世林》、《亦真亦幻帝王家》,在众多的散文集里,这本书很特别,像寒夜里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热门推荐
  • 龙心霸世

    龙心霸世

    儿时童年无忧无虑,一家三口在一座小岛上与世无争,但一场大变悄然降临,这个安逸的小家将何去何从
  • 登相国寺阁

    登相国寺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蝎女王:友谊很脆弱

    天蝎女王:友谊很脆弱

    她是夏日的太阳;她是冬天的冰霜。友谊是那么的脆弱,所以,韩悦暖,很抱歉,我不能和你成为朋友。不是所有的女王,都无坚不摧。所谓坚强,不过是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看起来不坚不催,实际上却脆弱不堪。我相信我们,会成为好朋友的,相信我,莫染初。友谊,真的那么脆弱吗?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大唐第一君:李渊

    大唐第一君:李渊

    本书主要内容有:少年得志、放虎归山、恩威并施、西进长安、南征北战奠基业等。
  • 心尖独宠:总裁情深不浅

    心尖独宠:总裁情深不浅

    一张结婚证书,把他们捆绑在一起。人前,他是高高在上的总裁,但是却给了她极致的荣宠。但当她纯粹的爱上,却是要离开的时候……三年后,她再次归来,命运使然,两人再次纠缠在一起。云南潇摸摸嘴唇:“差强人意,如果用你来抵三十万,真不知道我俩是谁吃亏。”“谁说我会让自己来抵债了?我根本没有同意!”她气呼呼的:“你放心,三十万我肯定会还给你的!”
  • 法界宗莲花章

    法界宗莲花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待从头风声依旧

    待从头风声依旧

    这是一个混账哥哥在弟弟出车祸后痛改前非的故事。重来一次,他发誓要尽心呵护那人,可最后他爱的那个人却看向了别的方向?是躲避,是放弃?原来,爱一直在那,不曾变过。
  •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
  • 酒人觞政

    酒人觞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