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39400000009

第9章 清明节:祭祀扫墓与踏青出游(2)

台湾过去有“清明不回厝无祖”的说法,足见民众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天,也就是原本寒食节的日子。台湾的漳州籍人扫墓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大体可分为两种:一般性祭扫和修整祖墓。前者的仪式以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只供一些米糕、稞类和糕饼即可;后者的祭礼相当隆重,一般包括各种祭礼、蔬菜及稞类、糕饼等。扫墓时要在墓碑及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这是献给祖先的钱。全家人还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寓意生生不息。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在这一年内家中如果有喜事,就需要在扫墓时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新加坡华人的扫墓仪式多半为闽南仪式。清明时节,亲戚朋友举家出行去扫墓。先祭祀土地神,然后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压上墓纸,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当场将酒食、肉、果吃完回家。一般会准备五牲祭拜祖先,当中少不了蛤、螃蟹、鸡、鸭等。祭拜完毕便当场剥蛤吃,然后把蛤壳丢在坟前,表示子孙已来扫过墓。

清明祭祖扫墓除“山头祭”外,后世还有祠堂祭,称为“庙祭”。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称其为“清明会”或“吃清明”。每到清明节这一天,凡是同姓、同源、同族的人都集中到一起(祠堂或坟山上)追念祭祀祖先,由族长组织族人的宗祠活动。在祭祖仪式结束后,族长会主持共商族内大事,申诫族法家规,最后会聚饮食,以同食共饮的形式分享祖宗福分、团聚宗族。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因而,清明扫墓和祭祀,除了自己的祖先或亲人,还包括民族共同的祖先和圣贤先烈。人们通过清明节,逐渐把血缘亲情拓展开,延伸到对乡里先贤、本地英杰、民族英雄和杰出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尊敬,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感人故事,推崇他们的美好情操和精神品格,从而孕育出我们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凝结出我们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追求。

§§§§§§第三节阳春之际的拥抱自然

清明由寒食、上巳、清明三节合一而来,这样一个多来源的节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清明除了来自于寒食节的禁火、扫墓,还融合进了上巳节的踏青、插柳等传统习俗。因此,清明节兼有悲伤(扫墓祭奠)与欢乐(踏青郊游)两种情感氛围,既是悲日又是乐日。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绝句《清明》传唱千年,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之句似乎奠定了清明节清冷伤情的情绪基调。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清明节就是扫墓的节日,这其实是一种偏见。扫墓是清明节很重要的节日活动,可以缅怀前辈的功德,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但清明节的活动不止于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春日娱乐活动。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亲近人情,亲近自然、珍爱生命、保持身心健康也是清明节的重要内涵。纵观中国文学史上与清明节有关的古代诗词,大多数描述了古人欢欢喜喜度清明节的景象。“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寒食城东即事》,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走到户外踢球、荡秋千的热闹景象。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笔下的清明节更加热闹:“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抛球乐》)既有音乐助兴,又有踏青出游。人们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把对死者的尊敬和对生的喜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清明节的独特魅力,显示出中国人对自然、对人生独到的价值观。

(1)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要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预防疾病。

踏青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从节气上正好排在春分之后,在每年的月日—6日之间,正是天气回暖、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时节。“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也是人们郊游的好时候。踏青、郊游早在唐代就已盛行。杜甫《寒食》诗有“田父皆要去,邻家闹不违;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之句。不违,即不避、不忌讳。诗意是说,清明节这天乡间父老都要无拘无束地嬉戏打闹。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增添生活情趣。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

荡秋千

古代,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是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的荡秋千的活动。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为避忌讳,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渐演化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笑以为宴乐,帝呼之为半仙之戏。”民间多爱在清明踏青时节,在郊外用竹子架成一种临时性的“竹笋秋千”,舞荡嬉戏。因为清明节处处荡秋千,也有人把它叫做“秋千节”。

山东潍坊地区的秋千有三种:一种是直秋千(适合老年人玩),第二种是转秋千,第三种是翻秋千。即墨地区,在清明节这天人们要一起床就换上节日服装,特别是妇女,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处串门,先看新媳妇坐寒食(新媳妇要像举行婚礼那天一样在炕上坐着),然后去打秋千。秋千甩得高,意味着生活过得好。这一天,妇女玩得十分痛快,因此当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用于军事,后转为娱乐玩具。因古时在风筝上装置响笛或洋皮小鼓等,风吹发出似筝之声而称“风筝”之名。古人认为清明之风十分适合放风筝,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放风筝可以带走自己的秽气。在清明节放风筝时,人们将自己知道的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便剪断牵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林黛玉不舍得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纨劝她:“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当紫鹃要去拾断了线的无主风筝时,探春又劝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别人的晦气。阳春三月在郊外山野广阔之地放风筝,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空气,或拉线奔跑,或昂首仰视,从而心旷神怡,至今仍受广大百姓喜爱。

插(戴)柳

插柳、戴柳是清明特有的风习时尚。柳树为春季应时佳木,易栽易活,更得春气之先,于清明节时发芽抽绿,在古人观念中,柳树非普通林木。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来世变猪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清明节山东各地都插柳条、松枝。泰安家家户户插柳条,并给狗戴上柳条圈,民谣曰:“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临沂、诸城却用柳条、松枝在墙壁等处轻轻抽打,边打边说“一年一个清明节,杨柳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可盘成个圆圈形戴在头顶上,可将嫩柳枝刮结成花朵而插于头髻,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为何柳条有如此非同寻常的身价,有多种说法。最古老的传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较普遍的说法是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自己还折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这几种说法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灵性,具有辟邪除灾、平安保健的功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一些文人墨客、学子们常在柳树上挂个有鹁鸠的葫芦,然后百步之外用弓箭或弹弓射之,射中葫芦,鹁鸠受惊飞出,以鹁鸠飞出的高低决定胜负。

另外,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游戏还有踢蹴鞠、打马球、斗鸡、拔河等等。

(2)清明节食俗

清明节,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这个饮食国度里,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各地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寒食的特点,纷纷创造出一些特殊的清明节食品,凉菜冷食花样百出,形成了与岁时节日相联系的风味小吃。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既是江南一带的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也是一种时鲜小吃。苏南野草——“浆麦草”(老百姓称“青”)是制作清明团子必不可少的原料。要将浆麦草洗净泡在盛石灰的盆里一段时间后,捞出捣烂,拧出青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使糯米浸入浆麦草汁成泥,变为碧翠色的团子皮。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先将赤豆蒸成细腻的豆沙浆,再用猪油加糖翻抄,制成豆沙馅(也有用枣泥、玫瑰、芝麻等其他馅料的),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蘸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就大功告成了。刚出笼的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更是清香滑糯。

清明果

每到清明,江浙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清明果果形似饺子,但味却与北方的饺子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一般是用鼠鞠草或艾草做成的。用鼠鞠草做的为淡绿色,隐隐有股清香气;用艾草做的清明果为深绿色,有股浓郁的艾香味。人们将草洗净捣烂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汁顿时变成碧绿的色泽,鲜翠欲滴。馅儿有熏肥肠伴芥菜末的,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还有其他各类美味的搭配。包果和包饺子有异曲同工之效,但更为精致。有的会用模具印上漂亮的花纹。上锅蒸好后的清明果一个个晶莹碧绿,看得人食指大动。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环饼”,据传有1000多年的历史。虽然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宋代文豪苏东坡诗赞它为“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把馓子的色香味概括无余。馓子的制作方法是以糯米粉或面粉加入盐水揉和,反复揉压后搓成细条,挽曲如环,入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晾凉即可食用。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润饼菜

“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的遗风,南北皆有。不过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内容却有很大不同。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卷上胡肉丝、芫荽、煎蚵、萝卜丝等菜肴,吃起来甜润可口。

晋江润饼菜的主料多种多样。主料菜肴一般有豆芽、豆干、鱼丸片、豌豆、萝卜菜、虾仁、肉丁、海蛎煎等,配料有芫荽、蒜丝、油煎蛋丝、油酥海苔等。这么丰富的菜肴必须两张润饼皮才能包得起来,吃起来自然盈香满口。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咬着咬着就咬到了清明。春饼饼皮要有韧性,有嚼劲儿。用面粉、食盐制作,边搅拌边加水,用力搅拌、揉匀、打透,直至粉浆浓如糊、有筋劲儿有弹性时,静置半小时。平底锅置中火上,烧热后摊一团面浆在锅底,轻轻旋转一圈,马上抓起,就是一张薄饼皮了。包的馅料,有肉丝炒豆芽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葱花鸡蛋等。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吃子推馍、清明螺、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乌稔饭(畲族)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在长期的绵延中,清明节在节俗的形式与内涵上均有所调整和革新,比如墓前分享祭品变成了郊游野餐,插柳日从民国时期起也变成了植树节。尽管如此,中国人的血亲观念与尊亲意识依然浓厚,“清明到,儿尽孝”,清明节仍为国人认祖归宗的孝心之日,仍然是人们郊野嬉游的美好时光。节日的形式会变,但节日的灵魂——对逝者的眷恋与追思、对生命的热爱与期望是不会变的。

同类推荐
  • 老北京民间传说

    老北京民间传说

    “西四附近真有游荡的忠魂吗?夜半故宫真的是鬼乐园吗?正阳门究竟怎么个“正阳”法?连慈禧都害怕的人会是谁?为啥故宫有些宫门没门槛?为何老宅院现多为“凶宅”?本书将为您揭秘这些疑团,为您带来精彩而有趣的民间传说。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秘境追踪

    秘境追踪

    本书内容包括:历代帝王之谜;影响后世的历史谜团;生命之谜;人类生命之谜;地球之谜;历史悬案;历史文化之谜等。
  • 中华国学经典:楚辞

    中华国学经典:楚辞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本书研讨生肖虎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热门推荐
  • 东京食尸鬼

    东京食尸鬼

    在人山人海的深处,也存在着非人类的因素,那就是——“喰种”本作者第一次写,有不好的地方请读者点评本作品是以东京喰种漫画结尾继续想象创作。
  • 仙界的工业革命

    仙界的工业革命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自从刘动在仙界建立第一条“法宝生产线”后,缺乏法宝的仙界便开始悄悄的发生了变化...
  • 沉默岛

    沉默岛

    一个因写小说而一炮走红的宅男,却因为这部小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当初的灵感来源居然是惊人的事实,主角一行人能否在极不靠谱的冒险计划中全身而退,并揭开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谜团呢?
  • 天地枭雄

    天地枭雄

    在一个没有国家、没有官府、只有流血与战争的修真世界,奉行的是强者为尊的原则。在一个八大世家之首的家族里面,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极品家奴,他来历神秘无比,行事低调,没有人知道他存在,而当他锋芒毕露的时候,整片大陆都被他玩得团团转,天地万物皆沦陷为他的掌中之物,最终成为了俯瞰宇宙的天地枭雄……于是曾经嘲讽过他的纨绔子弟都唯他马首是瞻,曾经看不起他的绝色美女们都开始芳心暗许……
  • 地心国

    地心国

    煤窑坍塌爆炸,我意外存活掉入地心国----地心国洪荒万里,都是女性公民,切群居躶体,爬行动物肆虐,我被地心国国王救下,一开始把我当做一个异类看管,后经过我的努力获得自由,并深得国王赏识,在我的不断熏陶影响下一步一步走向文明,并成功战胜了一个食人部落的侵略、、、、、
  • 古玉灵缘

    古玉灵缘

    上古灵玉跌落凡尘,引起了人世间剧烈的动荡。在这纷乱的战争年代,群魔乱舞,人间生灵涂炭,天界众神渡劫,冥界怨声载道,谁又能顺势崛起?谁又能独霸天下,俯首苍生?魔前叩首三千载,回首红尘不做仙。小船驶,影相随,来世修得自由人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2)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善权位禅师语录

    善权位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冷男神的蜜宠

    高冷男神的蜜宠

    一次荒唐的买醉,竟与陌生男人阴差阳错发生了关系!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竟发现那人居然是自己高冷孤傲的顶头上司。“做我一个月的女朋友。”一场交易就此开始……然而婚礼前夕,她却怀着身孕不知所踪,原因竟是……
  • 魔行九霄

    魔行九霄

    简介:无知的少年龙五,天真善良,偶遇四神兽之一的痞子龙,被其传染。从小修炼的他,为了成为大陆的强者,以幽默风趣的言语,独特的搞笑灵技,开始了闯荡大陆,为情杀人,为活逃命,为亲情打开杀戒,为救世人而成魔。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到底谁在操控着这一切呢?他最后的命运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