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38500000020

第20章 韩退之

《旧唐史·韩退之传》,初言:“愈常以为魏、晋已远,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不复振起。故所为文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而又云:“时有恃才肆意,亦盭孔、孟之旨。若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而愈撰碑以实之。李贺父名晋,不应进士,而愈为贺作《讳辩》,令举进士。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撰《顺宗实录》,繁简不当,叙事拙于取舍,颇为当代所非。”裴晋公有《寄李翱书》曰:“昌黎韩愈,仆知之旧矣,其人信美材也。近或闻诸侪类云: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可矣乎?今之不及之者,当大为防焉尔。”《旧史》谓愈为纰缪,固不足责,晋公亦有是言,何哉?考公作此书时,名位犹未达,其末云:“昨弟来,欲度及时干进,度昔岁取名,不敢自高。今孤茕若此,游宦谓何?是不能复从故人之所勉耳!但置力田园,苟过朝夕而已。”然则公出征淮西,请愈为行军司马,又令作碑,盖在此累年之后,相知已深,非复前比也。(《随笔》卷六)

侪(chái)类:同辈,指朋友。

出征淮西:指元和十二年(817),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时,请韩愈为行军司马同去宣慰淮西。淮西、蔡州平定,韩愈随裴度还朝,因功授刑部侍郎,并诏韩愈撰《平淮西碑》,记自元和九年用兵淮蔡,至十三年始平事。碑文由唐之先朝叙起,写到宪宗武功、如何决计伐蔡州、怎样部署攻城降卒,以及平蔡战功、行赏、撰碑文诸事,多是称颂裴度。

“点评”

韩愈有怎样的性情和理念,通过洪迈引《旧唐书》,可使人了解到概貌。其所说的错误,在今天看来恰恰正是韩愈思想开放、才华横溢的表现。他撰写的《讳辩》、《毛颖传》、《顺宗实录》,如今不乏研究文章,其评价自然与《旧唐书》的指责大相径庭,对此便不再饶舌。这里单说韩愈为柳宗元撰《罗池庙碑》事。

《旧唐书》先说南方人错误地把柳宗元当作罗池神,韩愈随声附和,加以肯定。因为他是柳宗元的契友,深知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又贬到更偏远的柳州地区。那里贫困、落后、闭塞,柳宗元身为地方长官,想尽力改变这一切,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兴利除弊。比如把“没为奴婢”(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的人,以劳动应得的报酬折算,为他(她)们赎回自由;兴办学堂,重修“府学”(《柳州县志》);使“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韩愈《柳州罗池庙碑》),这些都是柳宗元在柳州四年间的所做所为,是实实在在的贡献,并非韩愈生造的溢美之辞。此外,柳宗元还亲手种植中草药,介绍治病方剂,以严令禁止江湖巫医占卜治病的迷信落后恶习(柳宗元《种仙灵毗》诗);组织人力挖掘水井,解决吃水困难(柳宗元《井铭》);还组织闲散劳力开垦荒地,植树造林(《柳州复大云寺记》)等等。

为民做了这样多实事的父母官,在他死后,百姓怀念他,将他敬如神明,祭于罗池庙;他生前部下谢宁又赴京师请韩愈撰写碑文,都是很自然的事。《新唐书·柳宗元传》这样记载:“宗元既没,柳人怀之,托言降于州之堂,人有慢者辄死,庙于罗池,愈因碑以实之。”

可见百姓为柳宗元立庙,纯是对他的怀念;韩愈撰写碑文也纯是为吊宗元,“士有抱负不克施,遭流落以死,其不平之气上干牛斗,为神明烈鬼,福善祸淫”(石敏若语),怎能说是“以文为戏”呢?

韩愈任监察御史时,为了替关中灾民上疏求减赋税,被贬为阳山令,百姓感激他,“多以公之姓为名其子”(《韩公行状》);元和十四年(819)又因上表反对迎拜佛骨而激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他“不顾蛇山鳄水万里之险毒”(皇甫湜《送简师序》)奔赴潮州,为百姓请置乡校,驱赶鳄鱼等办了一些好事,百姓为纪念他,在他死后修建韩文公庙,把他也看成了“神”,“饮食必祭,水旱灾疫,凡有求必祷焉”(苏轼《韩文公庙碑》),其实韩愈在潮州任官不过八个月。

从古到今历来如此,百姓对良吏往往敬若神明,而对酷吏则恨不能“纸船明烛照天烧”了。

洪迈表达意见的技巧很高,对《旧唐书》责韩的话,只用一句“固不足责”便否定了,又揭出裴度对韩愈前后认识及态度的变化,用韩愈与同代名人交往的事实,直接点明《旧唐书》所说“颇为当代所非”之不可信,十分有力。

不过还需说明的是,近年来也有人指出《柳州罗池庙碑》非韩愈所撰,而是柳州人窃韩之名的伪作,因尚待研究,故仍依成说。

同类推荐
  • 蒙学经典

    蒙学经典

    本书内容包括:古文观止、幼学琼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孔子大智慧(全集)

    孔子大智慧(全集)

    以《论语》为最高经典的儒家学说,不但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波及到亚洲共他地区乃至西方国家。一些西方学者曾预言:"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须到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由此可以看出,以《论语》为最高经典的儒家学说,不但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已经波及到亚洲其他地区乃至西方国家。孔子的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论语》里,当站在历史的风头浪尖,《论语》中的某些思想始终都有超前性,其魅力是世界性的。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进击的王冠

    进击的王冠

    一个神秘的盒子,一段尘封的历史当她醒来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将为她哭泣她是世人眼中的潘多拉,也是我心中的玛利亚她是无所不能的终极武器,也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可爱少女她被人制造,却天生异能她背负着历史的命运,却吟哦着宿命的悲伤她怨恨着,却又眷恋着她爱着,痛着,并快乐着,直到自己灰飞烟灭哭泣吧,为了我的玛利亚为了整个人类的幸福和和平
  •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藏风俗记

    西藏风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到北宋当柴进

    回到北宋当柴进

    大一男生柴星受灵叟之托携宝鉴穿回到北宋当柴进,从此娇妻俏婢随侍,四方好汉来投,却逢山庄劫变,逼上梁山……王矮虎道:“柴大哥高哇!梁山与水月宫、郎山寨联谊成功,连小霸王周通都搭上了美女啦!”……满天金剑飞罩下来,煞是厉害,卢俊义招架不住,却见柴进杀来,喊道:“卢员外莫慌,兄弟来也!”一杆游龙枪直搠李助面门……柴进道:“道君皇帝,禅让之事想好没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其中!
  • 一克拉之眼泪

    一克拉之眼泪

    火灾让她失去了一切,成为了孤儿。她的身世也在那一场火灾中覆灭了,被送入孤儿院过后一年之余,被若家的管家领养了,她改名换姓的成为了若家千金的女仆。她一直乐观开朗的面对着生活,却是个野蛮十足的丫头。与她生活了十多年的千金大小姐,两人情同姐妹一般,却爱上了同一个人花心大少莫至羽,而他却是若可芯小姐的未婚夫…
  • 武媚娘传奇

    武媚娘传奇

    君临天下威风凛凛,憔悴心事有谁知怜。她只是一个女人,一个生活在封建制度下的女人,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朝代的皇帝。她叫武则天。看一个女人如何从纯情的少女蜕变为一代女皇。看一个女人如何历经坎坷主宰浮沉,她的内心,她的少女怀春,她的爱,都给了谁?是李世民?还是李治?还是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人?是什么让她变成后面那个重用酷吏,残害忠良的女皇?一个女人的悲歌,一段历史的长调就此唱响。
  • 正一出官章仪

    正一出官章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谁在宿命里勇敢

    谁在宿命里勇敢

    叶枫从一个程序设计师沦落到黑网吧管理员,从北京到西北,从拥有事业和爱情的幸福小子到痛苦失恋、母亲离世的悲惨命运,紧接着一个离奇的命案又引出了诸多迷离的线索,当被指证为凶手的他为了洗脱自身的嫌疑而不得不选择出逃,却发现有人暗中在帮助自己的同时制造了更难以想象的复杂陷阱。
  • 至尊公主的王子

    至尊公主的王子

    她,冷漠无情。她,可爱动人。她们是黑道的佼佼者。他,冷酷霸道。他,花心温柔。他们是黑道的传奇人物。她(他)们在一所贵族学院相遇,会檫出爱情的火花吗?
  • 跟《毛选》学战略,向德鲁克学管理

    跟《毛选》学战略,向德鲁克学管理

    他被誉为“神州崛起的开拓者”,他被尊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毛泽东,他是世界级管理大师德鲁克。这部中西合璧的管理著作,将本土化管理思想和西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了糅合,让管理者能够灵活掌握这两位大师级人物的管理思想和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