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35400000034

第34章 胡适《谈新诗》(节录)指导大概(3)

这里第一联是抽象的道理,以下三联倒都是具体的事例。第二联讥刺服用的“奢”,第三联引用汉武帝和秦惠王的故事的片段,说好边功的终必至于耗尽民财,无所成就而止。这自然也是“奢”。第四联引舜的《南薰曲》,那歌曲的末二语是“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舜自己“土阶茅茨”,却想着“阜民之财”;这才是一位“勤俭”的帝王,值得永远的慕念。舜的“成”是不消说的,中二联所说的“奢”的事例也都暗示着“破”的意思。这大概是讽刺当时的诗。只可惜首联的抽象的道理破坏了“诗的具体性”,和《新丰折臂翁》的短处差不多。不同的是这一联只靠“勤”、“俭”、“奢”几个极宽泛的概念作骨子,那是上文引过的几首白乐天的诗里都没有的。这种高度的抽象的名词却能将李义山的“本意”明快的达出,不过比白乐天那几首里的概念的事实和抽象的议论是更其散文的,更其抽象的了。

本文“具体的”第三义是比喻,用来说道理的。这道理便是文中所谓“抽象的题目”。“抽象的题目”大都是高度抽象的概念。旧诗和词曲里也写这种“抽象的题目”,但只是兴之所至,带说几句,很少认真阐发的。这种是“理语”,却不算“抽象的议论”,因为有“理趣”的缘故。就上文所举古诗十九首的例子看:第一例“陵上柏”、“涧中石”都是具体的材料用来和“人生”比较的,“远行客”是比喻;这当然不会是“抽象的议论”。第二例“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是从“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而来的感慨;第三例“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是从“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而来的感慨;这些是抽象的道理,可是用迫切的口气说出,极“经济的”说出,便带了情感的晕光,不纯然是冷冰冰的道理了。因此,这两例里抽象的和具体的便打成一片了。第四例“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也是迫切的口气,“经济的”手段,也是带了情韵的道理。这些也都和“抽象的议论”不一样。又如,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开端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说得太迫切了,又极“经济的”,便不觉得是散文的议论了。胡先生在《白话文学史》里说渊明的诗里虽也有哲学,但那是他自己从生活里体验得来的哲学,所以觉得亲切。这话是不错的。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结尾道,“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情用赏为美”,也是灵运游山玩水体验得来的道理,这是“片言居要”,不是“抽象的议论”。但下面三语却是的。——全诗写一个“抽象的题目”的极罕见,我们愿举一个特别的然而熟悉的例。这是朱熹的《观书有感》,诗道: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儿“抽象的题目”似乎是“读书可以明理定心”。朱熹《答江端伯书》说:“为学不可以不读书。而读书之法,又当熟读沉思,反复涵咏。铢积寸累,久自见功;不唯理明,心亦自定。”这一节话可以用来说明本诗的意旨——就是那“抽象的题目”。

本诗是用比喻说道理——还是那“抽象的题目”——;那“水塘”的比喻是一套儿,却分为三层,每层又各有“喻体”和“喻依”。镜子般清亮的“半亩方塘”是喻依,喻体是方寸的心,这是一。“天光云影”是喻依,喻体是种种善恶的事物,这是二。

“源头活水”是喻依,喻体是“铢积寸累”的知识,这是三。喻依和喻体配合起来见出意旨。第一层的意旨是定下的心,第二层是心能分别是非,第三层是为学当读书。这儿每层的喻体和喻依都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而三层衔接起来,也像天衣无缝似的。这是因为这一套喻依里渗透了过去文学中对于自然界的情感,和作者对于自然界的情感;他其实并不是“用”比喻说道理而是从比喻见出或暗示道理——这道理是融化在情感里的。所以本诗即使单从字面的意义看,也不失为一首情景交融,有“具体性”的诗。

本文引傅斯年先生《前倨后恭》的诗,说是“抽象的题目用抽象的写法”,结果是“抽象的议论”。又引沈尹默先生《赤裸裸》的诗,说“他本想用具体的比喻”,“结果还是一篇抽象的议论”。《前倨后恭》里也并非没有用具体的材料,如文中所引的一段里便有“你也不削一块肉”,“你也不长一块肉”的句子。

再说全诗似乎用的是“对称”的口气,意思也是要使这首诗成为具体的一番话。但那些“话料”没有经过适当的选择,多是概念的,便不能引起读者对于诗中境地的明了的影像。这其实是具体的不够程度。《赤裸裸》里用的“衣服”的比喻也是一套儿,却有三方面:“赤裸裸”“没污浊”的“清白的身”是喻依,自然而率真的人性是喻体,这是一。“重重的裹着”的“衣服”是喻依,礼教是喻体,这是二。“污浊的”身是喻依,罪恶是喻体,这是三。全诗的意旨在“攻击那些作伪的礼教”。这里“清白的”和“污浊的”都是抽象的词;三个喻依里面,有两个只是概念,不成其为喻依。这还是具体的不够程度。还有那三个问句,“这是为什么?”“难道……不好见人吗?”“就算免了耻辱吗?”也是表明的,不是暗示的;这里缺少了那情感的晕光,便成了散文,不是诗了。关于“具体的”和“抽象的”程度,本文虽然提出,可没有确切说明。我们在上文里已经补充了一些,这里还想找补一点儿。本文第五、六节所引的例子,胡先生似乎以为它们有同等的“具体性”,细看却有些分别。“红绽雨肥梅”,“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五月榴花照眼明”,这几句里“肥”字“吐”字,第二个“明”字,似乎都是新创的比喻。这些比喻增加影像的活泼和明了的程度,也就是增加了诗的“明白清楚”和“逼人性”,所以比别的例子更具体些。

本文举了两首“抽象的题目用具体的写法”的成功的新诗。这两首诗都反映着我们的启蒙时代。一首是沈尹默先生的《生机》。这诗里“冷的天气”,“草木”,“生机”,都是喻依,喻体依次是恶劣的环境,人事,希望;全诗的意旨是“乐观”。另一首是胡先生自己的《老鸦》,这儿只引了第一节。

“老鸦”是喻依,喻体是社会改造者;“哑哑的啼”,“不吉利”,“呢呢喃喃”(的燕子),是喻依,喻体是苦口良言,不合时宜,同流合污的人,全诗的意旨是独行其是,不屈己从人。这首诗全是老鸦的自述的话,这是增加“具体性”的一个法子。但这两首诗的喻依并没有多少文学的背景,而作者们渗进去的情感也不大够似的;单从字面的意义看,沈先生对于“草木”的态度,胡先生对于“老鸦”的态度,好像都嫌冷淡一些。他们两位还是“用”比喻说道理,不是从比喻见出或暗示道理;所以不免让读者将那些喻体和喻依分成两截看。还有,《生机》那一首也欠“经济”些。那时新诗刚在创始,这也无怪其然。从那时起,渐渐的,渐渐的,喻体和喻依能够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的作品,就多起来了。

本文论到“诗的具体性”,说“越偏向具体的,越有诗意诗味”。胡先生在《什么是文学》里说,“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的便是文学。诗自然也不外乎此。所谓“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便是选择并安排种种的材料,使情意的效力增加到最大的限度。这种种材料是描写的,确切的,也就是具体的。因为“确切”,便不能是寻常的表明而该是特殊的暗示了。这种“描写的确切”不在使人思而在逼人感。这需要“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以及“写实的描画”——这需要创造的工夫。那增加到最大限度的情意的效力,便是“诗意诗味”。这种“诗意诗味”却并不一定在诗的形式里。本文提到有一个人在北京《晨报》里投稿,说傅斯年先生《一段疯话》最后的十六个字是诗不是文。那十六个字是:

我们带着孩子,跟着疯子走,走向光明去。

胡先生也承认这是诗,因为是“具体的写法”,这该是“具体的”第三义;暗示“社会改革者不合时宜,只率性独行其是”的意旨。由此可见诗和文的分界并不是绝对的。就形式上说,从前诗有韵,文无韵,似乎分得很清楚。但歌诀也有韵,骈文虽不一定有韵,却有律,和近体诗是差不多的。到了新诗,既不一定有韵,更不一定有律,所有的好像只是“行”罢了。但是分行不像韵和律那样有明白的规则可据,只是靠着所谓“自然的音节”。我们所能说的只是新诗的词句比白话散文“经济”些,音节也整齐些紧凑些罢了。这界线其实是不很斩截的。

就内容上说,文是判断的,分析的,诗不然。但文也有不判断不分析而依于情韵的,特别是骈文;古文和白话文里也都有。傅先生的那一句便是白话文的例子。这儿我们所能说的只是,特别私人的,特别强度的情感,写成诗合宜些。但这界线也是不很斩截的。胡先生在《什么是文学》里说到他不赞成纯文学杂文学的分别;配合本文的讨论,他大概也不赞成诗文的绝对分别。本来,这个分别不是绝对的。还有,本篇将旧诗和词曲都叫做“诗”,这也不是传统的观念。从前词是“诗余”,曲是“词余”——不过曲虽叫做“词余”,事实上却占着和词同等的地位。诗和词曲不但形式不同,而且尊卑有别;诗是有大作用的,词曲只是“小道”,只是玩意儿。这种尊卑的分别似乎不是本质的而是外在的。本篇将它打破也有道理。

本篇所谓“诗”,具体的说,包括从“三百篇”到“新诗”,范围是很大的。抽象的说,诗的根本标准是“具体性”,所谓“诗意诗味”;这是抽象的“是诗”或“不成诗”的分界,却不是具体的诗和文的分界。——其实“具体性”也不限于诗。演说、作论文,能多用适当的例子和适当的比喻,也可以增加效力。即如本文,头绪不多,也不复杂,只因选择了适当的例子,适当的安排进去,便能明白起信。不过这种“具体性”赶不上“诗的具体性”那么确切和紧张,也不带情韵罢了。

同类推荐
  • 优雅

    优雅

    中国“时尚女魔头”的优雅心经!孙俪、赵薇、李冰冰、吕燕、张梓琳、李玉刚、姚晨、马伊琍、王珞丹、牛尔等众多明星和时尚达人推荐!晓雪,现任ELLE中国版《ELLE世界时装之苑》出版人兼编辑总监,媒体称其为“中国明星的时尚教母”,被《时尚》杂志评为中国50大魅力女人,被业界公认为“中国时尚杂志第一女主编”。本书为晓雪分享给所有女性的优雅心经,涉及护肤美容、打造风格、炼就气质以及对生命的关怀诸多方面,由内而外打造优雅女人,非常实用且温暖,每个女人都可从中受到生命的启发。
  • 谦卑的人有福

    谦卑的人有福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是一生的必修课。做人是一种学问,处世是一门艺术。做何种人,如何做人?本书精选了季羡林、王蒙、蒋子龙、铁凝等名家的经典作品,带您重新认识谦虚、善良、减实、克制、礼貌等道德品质,让您学会打造良知这张行走世间的通行证。
  • 人间海市:长岛

    人间海市:长岛

    长岛县诸岛,古为莱夷之地。秦、汉、晋、隋时期属黄县(现龙口市)。自唐朝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属蓬莱县。1929年,山东省政府设置长山岛行政区,始自蓬莱县划出,直隶山东省。1935年撒区归属蓬莱。1945年第一次解放,成立长山岛特区’隶属北海专区“1947年国民党占领。1949年第二次解放,恢复长山岛特区。1956年建立长岛县。
  • 毛泽东品书论人

    毛泽东品书论人

    本书主要介绍毛泽东一生中品评史书、谈论人物的心得,这部书展现了毛泽东读史的一个鲜明特点。毫无疑义,作为政治领袖和思想家的毛泽东决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以书为鉴,吸取和运用所读之书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各种启示,来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古为今用。这也是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的志趣和目的所在。而他的品书论人,就具体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志趣和目的。
  • 年轮诗章

    年轮诗章

    著名诗人叶延滨诗集《年轮诗章》最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叶延滨曾说他的诗是放在三个点组成的平面上的:在时代里找到坐标点,在感情世界里找到和人民的相通点,在艺术长河里找到自己的创新点。叶延滨的诗人文底蕴深厚,内在视野很开阔,他的诗犹如他的人,始终聪慧和机敏,明快、朴素,但又含蓄。他的精神向度始终是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
热门推荐
  • 只钓金龟婿

    只钓金龟婿

    呸,这些只谈恋爱不结婚的高富帅。玫玫姑娘面对一个行动的雄性荷尔蒙散发器,保持了理智,远离了高富帅。但是她滚远了,高富帅也滚过去了。
  • 上流社会之独宠冷娇人

    上流社会之独宠冷娇人

    她是一个没有权势,没有家室,被人诬陷抄袭别人作品的孤儿。“你是不是很有钱啊,我做你的女人好不好,只要你能让我能进入上流社会,我就是你的”“我为什么要答应你?”“因为我很干净”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同,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她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出卖了自己的身体。6年的时间,她成功了,她的改变让身边的所有人都刮目相看,成了著名的服装设计师。6年时间,她变的冷如冰霜,冰艳高傲,看不清自己的心。“别忘了,我们之间只是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别越界了。”“那如果我要越界了。”“那我们的关系结束。”他是Empire集团的创始人,身价亿万,女人心中梦寐以求的钻石王老五。却花了6年的时间,宠了6年,宝贝6年,只为博得美人一笑。“明明我才是这场游戏的主宰者!”“so?”“为什么是我输了。”“那你要好好检讨下你的问题了?”“别让我输的太惨行吗?”“看心情吧”一场征服与被征服的游戏,到底谁才是这场游戏的最后赢家,1对1的宠文,强大的男主,冰艳的女主,谁征服了谁。
  • 爱若流尽成荒芜

    爱若流尽成荒芜

    一条路,当你走过你才会晓里面有什么;一段情,当你爱过你才会明白它还剩什么。缘到浅时终会断,爱若流尽成荒芜。
  • love在起跑线上

    love在起跑线上

    世界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他,原以为是他回来了,却貌似是不可能的呢。带走了他,回国后遇见了那个他,她该怎么办呢,她将会选择谁呢,她最终会独自一人还是会与谁擦出火花呢,亲们,敬请期待吧~~~~~~~~~~~~~~~~~~~~~~~~~·
  • 冤魂记

    冤魂记

    魂凝不聚,阴气成天。魄碎流离,尸遍天山。僵而不化,月揽江山。棺裂尸变,血杀漫天。众所周知,茅山、蜀山、龙虎山...众多门派自古以降妖伏魔为己任,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灵异传奇,而在这片灵动的大地之上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氏族,他们没有门派的光辉,却有着替天行道的使命......
  • 佛说信解智力经

    佛说信解智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借尸

    借尸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父亲是猎户,有一段时间一直喂我吃这种东西……
  • 皇明九边考

    皇明九边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如何减轻压力

    如何减轻压力

    适度的压力可以挖掘人的潜能,一个普通人充其量也只不过使用了其潜能的十分之一。适度的压力是动力,对人大有益处。如果压力过度,就会千万生理方面的反应,心跳加快,骨肉紧张,血压升高,背痛,腹胀,失眠等等一系列症状。接着是各种各样的疾病蜂拥而至,比如心脏病,胃溃疡等。据调查75%的疾病是由于过度的压力造成的,其次是心理方面的反应:忧虑、沮丧、恐惧、消沉、心悸、急躁......过度的压力像一个狰狞的魔鬼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心灵,生活甚至生命。所以减压刻不容缓;减压迫在眉睫;减压势在必行;减压十万火急!
  • 临江仙

    临江仙

    茫茫仙路,无限神通,万般大道,皆是逆旅。一个苦难的少年,登天路,叩仙门,成无上大罗仙尊。这是一个自寻我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