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31400000010

第10章 女人不可爱

我一直认为港产片的失色、没落是跟香港导演不懂得爱“女人”有关。大部分的香港导演都误以为把一个有名气、外表漂亮的女人放在花瓶该放的位置,那出戏便已生色不少。却不知道他或她们处理“女人”的角色,往往只是“空城计”,再多包装也掩饰不了感情上的空空如也,因为在香港导演们抗拒刻画“女人”的深度同时,也否定了自己对“女人”严重缺乏了解的事实。也就是说,即使“女人”在银幕上甚少不是欲望投射物,她(们)也有简单与复杂之分。

电影的传统之一,是把女性当成叙事的比喻,所以要把故事讲得动听,便不能没有“女人”穿针引线。在上世纪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女明星一直是观众的聚焦所在。她们分别在中国和荷里活把通俗剧发扬光大,到了四十、五十年代更是全盛时期,直接影响香港在五十、六十年代银幕上的阴盛阳衰,而那也造就了香港电影史上最重人文气息的时代。

以粤语片为例,龙刚便是三大“爱女人”的导演之一,另一位是没有他便没有光艺时代的秦剑,而众所周知,没有楚原,就没有后来在国泰与邵氏伸延的武侠文艺片。

龙刚的《冬恋》、《飞女正传》把萧芳芳从青春偶像升等至女演员地位——但现在更被广为传颂的是将被冯德伦二度重拍的《英雄本色》。而楚原从捧红南红、江雪,到替何莉莉与井莉打造如《爱奴》和《流星·蝴蝶·剑》的崭新银幕形象,则是给香港电影注入了不可缺少的情欲成分。影响力虽然不可相提并论,但我愿意把年轻时的楚原视为我们的特吕弗。特氏拍过《爱女人的男人》,楚原何尝不也曾为他欣赏、喜欢、爱慕的女人量身订造了不少“出得厅堂,人得博物馆”的女性角色?

不爱女人,不可能拍出《黑玫瑰》般把男人爱面子的性格极尽揶揄的女英雄电影。

要爱女人,首要是不怕女人。但身为女人,不代表就会爱女人。当社会都在否定“女人”的个人价值时,除了造成不只男人看不起“她”,就连女人都会对认识自己的内在——例如心理——产生排斥。香港女导演中有一些更爱把女人当成外星人来探索。明明自己就是主题,她(们)的电影却总让人看见对女人的陌生。所以在某些女人眼中的“女人”还是要放在引号内,因为“她们”仍是一点一点形成的虚线,距离现实中的女人尚远。

都说希区柯克最爱把女人物化。但无可否认,把故事说得引人人“性”的窍门之一,正是必须懂得“女人”在想什么、追求什么和最最重要的一点:为何她们会扣人心弦。通常把女人物化的方式之一,是把女人“女性化”一面放大。“女人”愈是“女性化”,“她”能挑起的欲望空间便愈大。今天的香港导演都不可能成为希区柯克,便是因为不了解欲望空间对于叙事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就是不知道“说故事”和“挑情”同一原理,都是件女性化的事情。

不懂得以女性化一面诱惑观众,难怪电影除了雄纠纠,更是干巴巴。提到“女性化”,关锦鹏被认为是华人里的佐治·寇克(CeorgeCukor),我却对杨凡更感兴趣。正当《长恨歌》和《蓝宇》一板一眼地“讲故事”时,杨的《游园惊梦》和《桃色》便带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感与犯罪感。早一阵迈克告诉我他在《海上花》首映十多年后才在光盘上见识该片的华采,我是多么高兴听到他的又惊又叹。《海上花》不是希区柯克,但更像法斯宾达。既有法氏“女人系列”的影子,又有一点《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悲情——是的,“女人”乍看是演不完的通俗剧,但当通俗剧得道成仙,“她”的精神境界便不是贩夫走卒所能分享的了。

平庸从来不是港片的忌讳。所以,港片亦从不以不懂得“爱女人”为忤。陈可辛是“例外”的少数。我把他的名字放在引号里,是把作品向荷里活致敬的他,成名作《金枝玉叶》源自Aff About Eve,前作《如果·爱》和新戏《投名状》也有Aff About Eve的影子,似在表明他对“女人”和“电影”之间的爱彼为难(ambivalent)-兴波作浪、搅风搅雨,让世界不得安宁,都怪“她”的名字是“夏娃”?

且待将来有更多篇幅时,再来详细分析“不爱女人”是如何假“爱女人”之名而行。

2007年12月17日

同类推荐
  •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的画很有创意,给人一种遍历天下的感觉,在构图上全部突出了背后的特殊旨趣,作品在画面上的整体面貌上,依然传递出一种大山大水的气势,其中所体味到的那种感觉,可能这也是这作吕比较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吧。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坚持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究其动因,当然少不了朋友们不断给我的鼓气,希望我不要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在时时无形地推动着我,越写越感到非把他们写出来不可。这期间也有一些朋友劝我何必自找苦吃:你写得好吗?你写出来有人看吗?有人用吗?你有钱将它推向社会吗?知道吗?现在“触电”难呢!他们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我最终毫不回头地走自己的路。
  •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往今来,优秀执著的人类在追逐艺术的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创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每一种艺术风格从最初的背离传统到最终的凝聚思想,每一种艺术流派从它的源起、兴盛到没落、衰败全都经历了无数岁月的积淀,最终才一步步地走出了自己的锦绣天地,从而推动了一代代卓越的艺术的大师的诞生。浪沙淘尽,当我们伫立在这些旷世作品的身旁、我们除了赞叹外,有的就是暗自窃喜和虔诚的感恩,为了拥有这些作品而感谢上苍。
  •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本书选取的各篇论文对我国协商民主的框架与理论、要素与实践、个案与思考作出了全面的思考。
  • 西北风:文论集

    西北风:文论集

    本书分为回忆卷、论文卷、评价卷三个部分,收录张弛对父亲母亲及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及其关于歌词艺术特质、西部音乐文学、回族歌曲创作等方面的论文,以及李镜如、丁跃、张涧、荆竹等探讨张弛作品的评论文章。
热门推荐
  • LOL之变身女王

    LOL之变身女王

    2015年,LOL骨灰级宅男玩家,意外重生。重回2012年英雄联盟梦刚开始的时候,却又因上天的玩笑,变成了一个女生,特别当“她”还是个校花级的美女、白富美,嘿嘿(偷笑ing…)只会打LOL的“她”也想过一把重生掌握历史成就完美人生的瘾:职业战队、蜂拥而至的追求者、最强王者、最美解说、当然,还有如花美眷的女朋友!对,是女朋友。夏梓涵:“即使我变成了女生,可是我还是喜欢女生。那就百合吧,将les进行到底。从今天开始,叫我女王!”且看重生之后的LOLer,如何一步步组建崭新的LOLadies,如何“纵意花丛”,如何走上职业玩家的巅峰!
  • 异界之玄武大帝

    异界之玄武大帝

    他本是魔道修士!却化身玄龟,以一己之力,身驮亿万生灵,得无量功德。被世人尊称为玄武大帝!
  • 白派阴阳先生

    白派阴阳先生

    先生一词常常出现于葬礼之中,人们如要是家里出了人命,或者非自然死时,往往都会求那些先生,来为死者祈祷安葬。保佑子孙满堂,世代荣华富贵。但是当今社会里,这些被称之为先生的白派先生可是越来越少,相反。这些骗钱从不手软,吃别人的从不嘴软的黑派先生可是越来越多。可偏偏让我这到了八辈子霉的骚年无意中成为了一个白派先生,真是命运弄人啊!
  • 听,爱情过境的声音

    听,爱情过境的声音

    常夏的老公以及闺蜜,为了夺取常夏供的那套房子,把常夏灌醉下药,送给了别的男人,并且散布谣言。导致常夏家破人亡!常夏在霍泽越的帮助下,狠狠地报复了回去!逐渐成长的常夏,让霍泽越慢慢产生了欣赏之情......但是,这时候,常夏发现了一个惊人真相!
  • tfboys之雪源奇恋

    tfboys之雪源奇恋

    当一个小汤圆遇上偶像,又会发生什么呢……
  • 恋恋红尘之往事情醉

    恋恋红尘之往事情醉

    我把我的左手,轻轻的放到你的右手里,瞬间,我们十指相握,有一种执子之手,地老天荒的感觉;我用左手递给你一杯冲好的咖啡,你用右手小心的接过,并且轻声说了句“谢谢”;我用我的左手为你缝上了一颗掉下的纽扣,你用你的右手轻轻的抚摸了那颗缝上的纽扣,并满眼柔情的看着我。我知道,我的左手是对你的爱,你的右手是对我的情,我们在一起,就是爱情。
  • 超异人纪元

    超异人纪元

    这是讲述一个从普通人到变异人的故事,正常的世界即将巨变,在变异人崛起的时候就是世界格局大变之时。
  •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

    本书介绍了人才管理方面的内容,告诉管理者如何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如何为公司物色得力的人手、如何培养一批自己的业务骨干、如何留住并用好那些有本事的人等。
  • 安塔拉传奇(第二部)

    安塔拉传奇(第二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品悟南怀瑾:做人与处世

    品悟南怀瑾:做人与处世

    本书从《南怀瑾谈生活与生存》作为出发点,根据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等著作将人生分为“人生的价值”、“事业的真义”、“圣人与英雄”、“君子与小人”、“读书与学问”、“修身养性”、“人情世故”、“时位与贵贱”、“烦恼”等,从这些主题入手,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哲学基础上加以理论,使读者有机会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哲学里获取更多的为人处世、安顿身心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