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27200000032

第32章 经世济时故事(2)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岑彭,字君然,南阳棘阳人。王莽废除西汉刘氏政权,建立新朝的时候,岑彭任棘阳县令,为王莽效力,固守棘阳,抗拒汉兵。几个月后,城中粮食吃光了,岑彭举城投降汉军。刘秀当了皇帝,建立东汉王朝后,不但保留着他的归德侯爵位,而且拜为廷尉,行使大将军的职权。当时,刘秀虽然已经打败樊崇等领导的赤眉起义军,但是仍然面临着豪强割据、全国分裂的局面。东方有张步,占据青州十二郡;北方有彭宠,占据渔阳等郡;西方有隗嚣,占据天水等郡;西南有公孙述,占据益州全部。刘秀为了统一天下,逐步削平割据者,不断地发动战争。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岑彭率军跟着光武帝刘秀攻下天水之后,与大将吴汉一起率军把隗嚣围困在西城。当时,占据益州的豪强公孙述同部将李育一起率兵援救隗嚣,扼守着上邽。光武帝刘秀留下盖延、耿弇领兵包围上,而自己驱车东归洛阳。刘秀给岑彭下了一道诏书,说:“西城和上邽两城攻下之后,便可率军去攻打蜀地的敌人。其实人就是不知足。已经平定了陇地,还想得到蜀地。每打一仗,头发都要变白啊。”岑彭接到诏书之后,筑堤阻塞谷水,然后决堤放水淹西城,几乎把西城淹没。这时,隗嚣得到了援兵,逃脱掉了。汉军因为粮食用尽,也只好退兵了。

得人遗契

“得人遗契”的这个典故讽刺那些把希望寄托在不切实际的愿望上,力图不劳而获。

此典出自《列子·说符》。

宋国有个人,在外出的路上,拾到一张别人遗弃的废契据,不禁异常欣喜。他急急忙忙跑回家去,把它藏了起来,并悄悄屈指计算契据的期限,十分得意地告诉邻居说:“我发财的日子快到了。”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比喻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文章。

此典出自《神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

晋代初年,有一个县令叫许逊。此人虽身在官场,其实却是个道士。他经常咒符作法,并编造一些离奇古怪的故事,以便让人们相信他真的是位道术高深的仙人。《神仙传》记载,许逊在当旌阳令的时候,老百姓交不起租子,他施展法术,把石头点化成黄金,替百姓上缴欠租。

东壁余辉

“东壁余辉”形容希望沾点别人的光,使自己得到帮助和照应。

此典出自汉代刘《列女传》。

传说很久以前在齐国东海地方有一个女子,名叫徐吾,她的家境非常贫寒。每天夜里,她与邻女们聚在一间大屋子里纺线绩麻,而照明的蜡烛则由各人从家里拿过来。

徐吾因为穷,所以她带来的蜡烛最少。有一个姓李的女子很不满意,便对其他人说:“徐吾带的蜡烛不够,以后不要她来和我们一起干活了。”

徐吾听了她的这话后,愤愤不平,她分辩道:“你怎么能这样说呢?大家都看得到,我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迟。天天打扫好房间铺好席子等你们来。坐的时候也主动地坐在下面。这都是因为我穷,自己知道带的蜡烛太少。何况,同一间屋子内,多我一个人,烛光不会暗淡一点;少我一个人,烛光也不会明亮一些,而我只要借东墙上的余光,每天干自己的活。请你们不要吝惜那一点余光,就让我蒙受大家的同情与恩惠吧。”

大家见徐吾说得很有道理,而且她也确实让人同情,便都不再有异议,而姓李的女子也无话可说了。从此以后,徐吾仍天天与邻女们在一起纺线绩麻,也不再有人因为她带的蜡烛少而说三道四了。

东海黄公

这则典故由汉代杂戏“东海黄公”改编而来。原意讽刺妄求非分的人。

此典出自《郁离子》:“安期生得道于之罘山。持赤刃以役虎,左右指使进退如役小儿。东海黄公见而慕之。谓其神灵之在刀焉,窃而佩之。行遇虎于路,出刀以格之。弗胜,为虎所食。”

安期生在之罘山得道成仙。他拿一把红色的刀便能够驱使老虎。他用刀左右指挥,要老虎进就进,退就退,就像使唤小孩子一样。东海有个黄公,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羡慕安期生。他以为安期生的神妙本领就在刀上,于是就偷来了那把刀并佩带在身上。不久,在路上碰到老虎,黄公拿出刀来与虎搏斗。谁知那刀一点儿也不灵。黄公斗不过老虎,就被老虎吃掉了。

东食西宿

“东食西宿”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而有之。

此典出自《艺文类聚》卷四○引《风俗通·两袒》:“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战国时候,齐国有一个女子,长得漂亮无比,父母爱如掌上明珠。她家附近住着两家人,东家住一个大财主,家财万贯,可是这财主相貌生得非常丑陋。西家住着一个读书人,他很有才学,相貌十分英俊,但却家徒四壁。

有一天,东、西两家同时托人来说亲,她父亲一时不能决定,于是便和她商量,说:“现在东、西两家都来求婚,我们做父母的一时拿不定主意,你自己喜欢哪一家,不妨说一说。”那女子娇羞万分,默不作声。她父母以为她害羞,难于启齿,于是又说:“这样吧,你既然是不好开口。那么如果你喜欢东家,就举起左手;如果你喜欢西家,就举起右手。”

没想到那女子把两双手都举起来。她父母惊骇不已,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她答说:“东家那人富而丑,西家那人贫而美,我愿嫁到东家食,再退到西家宿。”

囤积居奇

“囤积居奇”或称“奇货可居”这个典故比喻把某种货物或所擅长的学识、技能暂时囤积或隐藏起来,以待时机。

此典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战国时候,卫国濮阳(今属河南)有个商人叫吕不韦,经常来往于当时的各国经商。当他到了赵国都城邯郸时,了解到秦国昭襄王的孙子异人正在赵国做人质,被羁留在丛台这个地方,而且穷困潦倒。吕不韦便根据他平时做生意赚钱的思想,想把异人当做一件奇特的货物积囤起来,以等待时机大赚一笔。于是,他回家后问他父亲:“耕田的利益有几倍?”他父亲回答说:“十倍。”他又问:“如果扶助一个人当上国君,掌握天下,这种利益有几倍呢?”他父亲笑道:“怎能得一个人把他扶助做国君呢?如果真是这样,利益便有千千万万倍,无法估计。”于是,吕不韦便拿出钱来结交了监守异人的赵国大夫公孙干,通过公孙干介绍认识了异人,并且私下对异人说,他准备拿出一千金子到秦国劝说秦太子和太子最宠爱的妃子华阳夫人,想方设法把异人弄回秦国去。异人听了当然求之不得。

不久,吕不韦的计谋果然成功了,异人逃回秦国,华阳夫人认他做嗣子,太子安国君叫他改名为子楚。后来,秦昭襄王和太子安国君相继死去,子楚便继承了君位,称庄襄王,拜吕不韦为相,封为文信侯。

二分明月

“二分明月”比喻某一个地方的繁华,或比喻人才荟萃。

此典出自唐朝诗人杜牧,在他的一首诗里,这样写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扬州。”为什么他要说天下的明月仅有三分,而扬州一地就占去了二分呢?因为扬州这个地方,在隋、唐时代非常繁华,鼎盛一时。

扬州,在古代并不是专指现在这个江都县境。这名字由来已久,在《禹贡》中就为九州之一。那时候,不但海淮一带都称为扬州,就是江南一带也叫扬州。周秦时,现在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和福建各省,都属于扬州。东汉年间,扬州州治在今安徽和县。三国时,魏、吴均有扬州。魏在今安徽合肥,吴在今南京。到隋文帝统一南北,才把扬州放在江都,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扬州。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因扬州是运河入江要道,南北交通必经之地,万商云集。淮南盐官以它为中心,江南各省漕米(即征收来的公粮)以它为转运站。所以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其繁华富庶的地区。所谓“二分明月在扬州”,也就是形容扬州的繁华占有了天下三分之二的风光。

分一杯羹

“分一杯羹”亦作“分我杯羹”,表示要求分享利益。

此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刘邦屡战屡败,受尽了项羽的欺侮。但最后垓下一战,刘邦却大获全胜。

当项羽平定东方诸侯叛乱之后,又向西进发,与刘邦的汉军都驻扎在广武山上,中间隔着广武涧,双方对峙了很长一段时间。

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彭越的人在梁地屡次起兵攻打项羽的楚军,截断楚军运粮交通线。项羽非常忧虑,想尽快打败刘邦,激他出战。他命令手下摆出祭祀用的高案桌,把在战乱中抓到的刘邦的父亲放在高案桌上,并通知刘邦说:“如果你不立刻投降,我就把你的父亲煮死。”刘邦说:“当初,我和你都是楚怀王的臣子,接受他的命令,楚怀王曾经吩咐说:‘你们二人要结为兄弟。’所以说,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把自己的父亲煮死,就分给我一杯肉汤吃吧。”项羽被气得暴跳如雷,当即要杀掉刘邦的父亲。项羽的叔父项伯赶紧劝阻说:“天下大事是难以预料的,你不要把事做得太绝。况且,像刘邦这种为争夺天下而战的人,是不会顾及家人安危的。即使你杀了他的父亲,也没有什么好处,相反只会结下冤仇,埋下祸根。”项羽觉得项伯的话很有道理,就听从项伯的意见,没有煮死刘邦的父亲。

富翁五贼

这则典故揭露了富人的本质,正如孟子所说:“为富不仁”。

此典出自《厅史》。

从前,有一个士人和一个富翁做邻居,自己家境长期贫困,经常羡慕邻家富有快活。这一天,他穿戴齐整去谒见富翁,并请教致富的途径。

富翁告诉他说:“求富不是件容易的事啊!你先回去戒斋三天,然后我再告诉你致富的方法。”

士人就依照富翁的话去做了,然后又再次去谒见。富翁便让他在屏风外面等着。富翁摆设高几,接受对方请求拜老师的礼物,作了个揖,而后请士人进屋说:“大概说来,求富的道理,应当首先革除五大祸害。如果五大祸害不革除,那么就不会得到富贵。”

于是,士人就问富翁是哪五大祸害。

富翁说:“就是世界上所谓的仁、义、礼、智、信这五大祸害呀!”

士人听罢,掩口嘿然而去。

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原指丰收时,粮商压低粮价,使农民受到损害。后来,人们用它泛指粮价过低损害农民的利益。

此典出自《新五代史·冯道传》:“明宗问曰:‘天下丰登,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

五代时,有一个人叫冯道,字可道,在(后)唐庄宗(李存勖)时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他勤俭节约,刻苦自励。在一次战斗中,在军中只为自己搭一个茅屋,不设床席,只在草垫上坐卧。所得俸禄,与手下人共享,与仆役们一起吃饭,毫不讲究特殊。某将掠得美女送给冯道,他不好意思谢绝,就暗地里把美女安排在其他地方安歇,想方设法把她送回家里。在父丧期间,他回家乡尽孝守丧。正好遇到饥荒,百姓大饥,于是冯道就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乡亲们,同时亲自耕田、打柴。有的人家无力耕种田地,冯道就在晚上悄悄地替他们耕作。人家感谢他,他并不认为自己干了多么了不起的事。

(后)唐庄宗死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冯道当了宰相。唐明宗天成(公元926~930年)、长兴(公元930~933年)年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朝野上下一片安宁景象。冯道提醒唐明宗要有深谋远虑,居安思危的意识。

唐明宗问道:“天下虽然五谷丰登,但是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了吗?”冯道回答道:“在歉收时,粮商抬高粮价,农民吃不起,发生饥荒;在丰收时,粮商压低粮价,使农民受到损害。”同时,冯道给唐明宗背诵文人聂夷中的《田家诗》,这首诗浅显易懂,唐明宗特别喜爱,就让左右的人记录下来,常常吟咏。

好讨便宜

“好讨便宜”的这个典故讽刺那些贪占小利之人。

此典出自《笑府》:“一人好讨便宜,市人相戒,无敢过其门者。或携沙石一块,自念无妨,径之。其人一见,即呼:‘且住!’急趋人取厨下刀,于石上一再鐾,麾曰:‘去!’”

有个人非常喜欢占便宜,因此全城的人都防备着他,不敢从他门口走过。有一个人拿着一块沙石,自以为没有什么关系,便径直从他家门口走过。那个人一见,就对他说:“慢走!”于是急忙跑进家里拿了厨房的菜刀出来,在沙石上鐾来鐾去,把刀磨快了,才对他挥挥手说:“去吧!”

好逸恶劳

“好逸恶劳”指喜欢安逸,厌恶劳动。

此典出自《后汉书·方术传·郭玉传》:“为其疗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东汉时,有一个叫郭玉的人,对医学,特别是对针灸术很有研究,曾著有《针经》、《诊脉法》等书。郭玉家境贫寒,曾经当过乞丐。他的医术学好后,给差役杂工治病,却有时治不好。有一次,汉和帝让一个贵人(妃嫔的称号,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开始设置,仅次于皇后)穿上杂工的衣服,换了个地方,让郭玉去给她看病。郭玉询问了一下病情,只扎了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汉和帝感到非常奇怪,就问郭玉是什么原因。郭玉说:“王公贵族处于尊贵的地位,哪一个都在我之上,给他们治病的时候,我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理。给这些人治病有四难,其中一难,就是这些人长期以来好逸恶劳,所以得了病就比较难治。”和帝认为,郭玉说得非常有道理。

和璧隋珠

由于“和氏璧”与“隋珠”都是世上稀有的宝贝,所以后来人们便用成语“和璧隋珠”比喻那些极其贵重的珍宝。

此典出自《韩非子·和氏》和《淮南子·览冥训》。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他在山里偶然发现一块璞玉,喜不自胜,立即就把玉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见到送来的璞玉满心欢喜,便找来玉匠,让他们辨认一下玉的质地。玉匠辨认了一下璞玉,摇摇头说:“大王,这不是什么玉,而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楚厉王听说卞和送来的是一块石头,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说:“你竟敢骗我,真是好大的胆子!”于是他命令将卞和的左脚用刀砍去。

事隔不久,楚厉王死了,楚武王即了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来见武王。楚武王接过璞玉,又请玉匠来辨认,玉匠仍然说那块玉只是一块石头。于是,楚武王命令将卞和的右脚砍下。

后来,楚武王又死了,楚文王即了位。卞和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抱着那块璞玉,在荆山脚下号啕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他哭得非常伤心,眼泪哭干了,眼睛里淌出了血。这件事很快便传到楚文王的耳朵里,文王觉得很奇怪,就派人去问个究竟,派去的官员找到了卞和,问他:“你为什么哭呢?天底下像你这样被砍去双脚的人有很多呀,为什么偏偏你这样悲痛呢?”卞和止住哭声,悲伤地说:“我并不是因为失去了双脚而悲痛,我悲痛的是,奉献给大王的璞玉,本来就是一块宝玉,却被人当成石头;我对大王是真心实意的,却被人家说我是骗子。这是让我悲痛的事呵!”

官员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楚文王,文王就将卞和请进宫中,又找来玉匠把那块璞玉进行加工,果然得到了世间罕见的美玉,于是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和氏璧”。从此以后,和氏璧便成了极其名贵的珍宝。

“隋珠”也是一件宝物。传说古时候有个“汉东之国”,国内有个姓姬的诸侯,叫做“隋侯”。有一天,隋侯在路上碰到一条大蛇,这条大蛇受了重伤,半截身子都快要折断了。隋侯非常可怜它,就回家取来药,给蛇敷在伤处,又用布带为它包扎好,蛇便钻进树丛离去了。

同类推荐
  • 大话中国人:感悟人性与道德

    大话中国人:感悟人性与道德

    触摸中国人的文化,剖析中国人的性格,透视中国人的劣根性,大话中国人的世道人心。中国人喜欢吹牛,中国人喜欢较真,中国人有着“难于言表的温情”……本书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来调侃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以及中国人的劣根性。
  • 月锦绣,锁清秋

    月锦绣,锁清秋

    这是第一本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线索,并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深蕴文化进行唯美解读的品质读物。这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
  • 活色生香的民俗

    活色生香的民俗

    很多人都对民俗知识不太了解,或对民俗现象了解得不大正确,认为民俗是土气的、不入流的,是大红大绿、俗不可耐的。这是极为肤浅的看法,是不应该出现的看法,说明我们对造就了自己的文化缺乏认识,很陌生,很疏远。这不仅是我们的过失,也是历史的遗憾。民俗史与人类史互相交叉,与考古史互相渗透,与宗教史互相感染,与语言史互相弥补……总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进入民俗史,都是庄严的、严谨的,也是活泼的、活色生香的。了解民俗,就是了解真实的生活,就会明白生活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阅读此书,就是步入生活腹心的快捷方式。
  • 芳香秘境

    芳香秘境

    香是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感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也具有极大的意义。想到香,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花香、香水、食物、或烧香的香味,又或者是化妆品的香味等,而这种种香味,大多伴随着我们生命中美好的记忆。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热门推荐
  • 青春变幻

    青春变幻

    几个内地普通的年轻人因各种原因来到据说赚钱机会多又充满传奇的深圳,他(她)在深圳奋斗,发展,有的小有成绩,有的一事无成。有的感情稳定,有的和妻子分手回内地。在这个变革巨大的时代,他们追求梦想,用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 惊涛怒

    惊涛怒

    澎湃汹涌的滚滚江水,烟波浩渺的日出之地,他一刀在手,破晓踏风而来;阴森可怖的万恶深渊,他横冲直闯在地狱幽冥之间;贯穿三界,跨越无尽的阻碍,步入浩如烟海的星辰之域,畅游高高在上的神仙天界,寻求被隔断万古的始祖之地。天之骄子争相较技,群雄逐鹿割据四方;千帆竞渡,卷起天地人间惊涛怒。
  • 十大恐怖动物

    十大恐怖动物

    在看到人类世界的PK赛如雨后春笋般一拨接一拨开始时,动物们也坐不住了,它们也想搞一次自己的全民娱乐活动。于是,全球的动物聚集在了一起,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PK大赛。 经过激烈的海选和PK后,“全球动物排行耪”终于诞生了!在耪单上,动物们评选出了它们心中的“十大懒惰动物”、“十大恐怖动物”、“十大丑陋动物”、“十大吵闹动物”、“十大恼人动物”。
  • 恰樱花少年

    恰樱花少年

    被母亲抛弃而由父亲一手抚养成人的女生闵会娴,因为父亲的身体状况而被母亲接回国,母亲给了她最好的居住环境,却不对任何人承认自己是她的母亲,而是以一个她母亲生前好友的身份自居。带着神秘身份进入高中的女孩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人气学长尉东澄,儿时的玩伴伊崇贤,还有以温柔著称的王子型饮品店店长宋一程,这是一场三面夹击的关爱战,真正的爱情在相遇时诞生,在时间中被实验,闵会娴得知尉 东澄是自己生母现任丈夫的孩子之后,内心备受折磨,她早在不知不觉中被他霸道的爱所打动,在矛盾之中,却引来了一场因爱生恨的绑架案……
  • 田间花香

    田间花香

    现代研究生一次车祸魂穿一个架空的时代,帮助亲人发家致富
  • 毕格大陆

    毕格大陆

    古老典籍的序章:当月神的光芒照耀大地,整个大陆将达到一统。数百万年过去了,毕戈大陆的战争从未间断过,然而,整个大陆却从未达到过大一统,如今的毕戈大陆,盘踞着殷龙帝国、兰斯帝国,卡特帝国三大帝国,朔望宫、地辟门、千幻宗、霜雪岛、焚香谷五大门派……
  • 百物语

    百物语

    生物都有着自己的灵魂,听,那是他们低语的声音。优胜劣汰,物竞天择,自然平衡人类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进化,最后还是无法逃脱这样的法则。事实上,人类确实是站在金字塔顶尖的生物,但是,当我们抬头看去,原来,我们一直都在我们母亲的怀抱之中。
  • 妖娆女皇逆袭

    妖娆女皇逆袭

    斯月国人人皆知的废物苏凤鸾,在她醒来的时候就不再是人人唾弃的废物了。
  • 超级耳朵

    超级耳朵

    探查周围,监听敌人,我的耳朵能大范围监听!古迹探险,收获连连,我的耳朵还能听古人讲道!有危险,耳朵异能来预知,没错,我的耳朵还能预知危险!!依靠着一双超级耳朵,都市宅男慕飞冲天而起,逆天改命,更要改变地球的命运!!!
  • 恐怖的死亡森林(TATA侦探组)

    恐怖的死亡森林(TATA侦探组)

    罗文欧、谷笑笑、朱健康和孟李江南四个人不但是同学,更是探险的好搭档。他们有勇有谋,机智灵活,揭开了“会说话的骷髅”的奥秘,闯入了“死亡森林”,也在神秘的将军府发现宝藏,更中止了一场人类掠夺大自然的悲剧。校园、探案、冒险相结合,并在故事中穿插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