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27200000015

第15章 品德懿行故事(5)

赵穿杀了晋灵公后,赵盾心里老是不放心,他担心谋害国君的罪名赵家担当不了,就想瞧瞧朝廷的大事册上怎么记载的这件事。他拿来一瞧,上头写着:“秋七月,赵盾在桃园谋害了国君。”赵盾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整个心凉了一半截,咆哮地对太史道:“你弄错了吧?谁都知道先君不是我杀的。当时,我正在河东的。先生你怎么叫我担这个罪名啊?”太史说:“您是相国,国家大事由你掌管。您虽说跑了,可是还没有离开本国的地界,相国的大权还在您手里。如果您不同意赵穿那样做,那么您回来以后,为什么不把凶手判罪呢?”赵盾觉得自己理亏了。凭良心说,灵公早就该杀了。赵家杀了他,人人痛快,就连赵盾也直点头,但要他担当起这个罪名,就有点过分了。明明是别人干的事,却叫他背黑锅!他想:也许大人物免不了要任劳任怨。想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说:“完了也就完了!我只要于心无愧就是了。”

三省吾身

“三省吾身”意思是经常自我检查、反省自己。形容虚心自问。

此典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春秋时期,孔子有一个得意的门生,姓曾名参,字子舆,人称曾子。曾子为人忠厚、勤奋,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们向他请教修养德行的经验和体会。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不断地问自己:替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所传授的东西,是不是都温习好了呢?”

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指为了正义、真理而牺牲生命。

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豫让是春秋时晋国的义士,起初替范中行做事,中行待他很刻薄,他无法忍受了,就到知伯那里去了,知伯很重用他。

知伯后来被三晋打败,其土地被瓜分,他自己也被杀。因为赵襄子是杀知伯的主谋,所以豫让要杀赵襄子替知伯报仇。他扮成一个残废的人,到了襄子的厕所,装成粉饰墙壁的人,想伺机刺死襄子。襄子去小便,忽然心里觉得情况不妙,知道有人要刺杀他,便叫人把他抓住,知道他是义士,就把他释放了。

后来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剃去胡须和眉毛,毁了容貌,扮成一个乞丐,连他自己的妻子也认不出来;但说话的声音还没有改变,于是他又吞炭变成哑巴,改变了自己的声音,提前躲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当襄子将要走到桥上时,忽然他的坐马惊叫起来,赵襄子知道一定又是豫让来行刺他了,立即派人搜查,果真是他。赵襄子叹道:“豫让,你替知己报仇,人家都已知道你的义声了,这次我不再释放你,成全你吧!”

豫让也被襄子的仁恕所感动,请襄子把袍子脱下来,他在襄子的袍子上刺了三刀,然后自杀了。

当豫让吞炭毁容的时候,他的朋友认为豫让这样做太辛苦了,叫他想办法先到赵襄子那里去做事,然后再找机会杀掉他。这样做,不但事情比较容易,而且自己也不必吃那么多苦头。豫让笑着对他朋友说:“照你的说法,不是叫我替先前的知己去杀后来的知己,替旧主人杀新主人吗?我今天所以这样做的,自己吃点苦,目的是要表示君臣的‘义’罢了,如果照你的办法去做,那就是乱义。”

孟子也说过:“生,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当二者不能兼得时,我是宁愿不要生命而去争取义的。”

声名狼藉

“声名狼藉”表示恶名昭著或名誉扫地。含有贬义。

此典出自《史记·蒙恬列传》:“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蒙恬和蒙毅兄弟俩都受到秦始皇的信任。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胡亥即位。胡亥年幼无知,听信李斯、赵高的谗言,派人通知蒙毅,让他自杀。蒙毅在给胡亥的答话中列举了几个杀害良臣的暴君:如秦穆公以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并说这些君主因犯了杀害良臣的错误而遭到天下人的声讨,以致“恶声狼藉,布于诸国”,希望胡亥引以为戒。但是胡亥不听他的劝谏,最终还是杀了蒙毅,接着蒙恬也被迫自杀了。

食无求饱

这句话的用意在于:教导人为学要专心,不要被逸乐和享受分了心,并且虚心为学,不耻下问。

此典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对学生们的学识和修养,有很多警辟的言论,其中有一条谈到做学问要有成就的重要条件,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以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敏”:迅速;“慎”:谨慎。“有道”:指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正”:是动词,“就……正”就是求教于人的意思。“也已”:助语词,了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志在专心做学问工夫,不要求饮食的满足,也不讲求居住的安适。做事迅速,讲话审慎;对自己的言行如有怀疑,应该求教于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能够做到上面所讲的那些,就称得上是好学的了。

岁寒知松柏

“岁寒知松柏”比喻只有经过艰苦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格。

此典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有一次,孔子称赞他的学生子路道:“穿着破旧的麻布衣服,跟穿着狐貂皮裘的达官贵人站在一起却不觉得羞耻,只有你才能做到啊!”子路听老师这样评价他,笑逐颜开,乐滋滋的。孔子见子路的这种表情,担心他骄傲自满,又激励子路道:“这本来是人生的本分啊,有什么值得赞扬的呢!”孔子又担心子路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意思,又意味深长地补充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只有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格。)

桃李无言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真诚、忠实,就会感动人,为人所敬仰。

此典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赞》:“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西汉时代有一位著名将领,名叫李广,他总共跟北方的匈奴打过七十多仗,立下了很多的战功。他为人谦恭谨慎,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每当得到朝廷赏赐,他都把赏赐分给部下;行军时碰到粮食和饮水供应不上,他一定先让士兵吃喝,最后自己享用;因此部下都非常爱戴他。他去世的时候,全军将士都痛哭失声,远近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也全都为他流泪叹息。根据这些事实,《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为李广写传记时赞道:“谚语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它用不着向人们打招呼,人们自然会在树底下来来去去,从而走成了一条小路。这个比喻虽小,但正可用来说明李广并没有自我炫耀,只是因为他品德高尚,才使大家心悦诚服。’”

特立独行

“特立独行”的意思是,自恃有操守、有识见,不随波逐流。

此典出自《宋史·李焘传》:“焘性刚大,特立独行。”

南宋学者李焘,字仁甫。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公元1138年中进士,他博览群书,学识丰富,历任兵部员外郎、礼部侍郎、敷文阁学士,主修国史。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焘性情刚直,志向远大,自恃有操守,有识见,不随波逐流。李焘早年著书时,秦桧还大权在握,秦桧死后,李焘才开始在朝廷有名。等到成了孝宗近臣,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时,经常严肃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学者张拭曾经说:“李焘像霜雪中的苍松翠柏。他没有嗜好,没有姬妾,也不添置家产。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写作上了。”他曾花了四十年的时间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叶适(字正则)认为,《续资治通鉴长编》是继《春秋》之后的又一部历史巨著。

田光伏剑

“田光伏剑”表示义士信守诺言,即使牺牲生命也不负重托。

此典出自《战国策·燕策三》。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后来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快要灭掉六国,非常忧虑。他同太傅鞫武商议对策,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他智谋双全,勇敢沉着,可以同他商量一下。”鞫武把田光请来了,太子丹跪着前来迎接,退着为田光引路,又跪着为田光拂拭坐席。田光深受感动,但考虑到自己已经年迈力衰,不敢贸然承担重任,以免耽误国家大事,就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

太子丹说:“我希望通过您同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说着连忙站起来,快步走出去请荆轲。太子丹把他送到门口,嘱咐田光说:“我们所谈的话,涉及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谦卑地弯下腰笑着说:“好吧。”田光礼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同您交好,燕国已是尽人皆知了。如今太子丹要求我替国家出力,但他只了解我年轻时的情况,不知道我如今的身体已经力不从心了。太子丹对我说:‘燕秦两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多多留心。’我认为您不是外人,就向太子丹推荐了您,希望您能入宫拜见太子。”荆轲说:“我听从您的教诲。”田光说:“我听说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不应该让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告诫我说:‘我们所谈的一切,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太子还是有些不信任我,自己的行为让人产生怀疑,就不配做有节操的侠义之士。”田光决定用死来激励荆轲,坚定他的意志,就对荆轲说:“希望您快去拜见太子,就说我已经死了,绝对不会泄密了。”说完,他就拔出宝剑,自刎而死。

田横笑人

“田横笑人”就是从这个故事。人们以“田横笑人”勉励自己不做苟且偷生的事,也可用以比喻宁死不屈。

此典出自《南史·陆超之传》:“陆超之,吴人,以清静雅正为子懋所知。子懋既败,于琳之劝其逃亡。答曰:‘人皆有死,此不足惧,吾若逃亡,非惟孤晋安之眷,亦恐田横客笑人。’”

这段话意思是说:

南朝时期,齐国有一个大臣叫陆超之,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性情清静素雅,晋安王萧子懋(齐武帝萧赜第七个儿子)十分欣赏他。齐明帝(萧鸾)时期,萧子懋起兵清君侧,遭到了失败,中兵参军于琳之劝陆超之逃走,但是,陆超之回答说:“人总归要死,这并不可怕。我如果逃亡,不仅辜负了晋安王(萧子懋)对我的眷顾之情,可能也要被田横的宾客所耻笑。”陆超之说的田横,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秦朝末年在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刘邦灭楚为帝后,田横与其部下五百多人逃到海岛。刘邦召他到洛阳,他在途中自杀。刘邦又命人召求岛中五百多人。五百多人听说田横已经死了,也都自杀了。

推梨让枣

“推梨让枣”的典故教导少年儿童讲究礼貌,在亲友面前友爱谦让。

此典出自《后汉书·孔融传》。

中国是古老的文明礼仪之邦,讲究做人要懂得礼貌谦让。一些从小显示出有这种美德的人,千百年来,都受到人们的赞扬。

东汉末年有个人叫孔融,字文举,他小小年纪便聪明过人。四岁时,一天长辈拿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弟兄几个吃,因为孔融最小,就让他先拿。孔融走上前去,在盘里拿了一个最小的梨。长辈问他为何不拿一个大的,孔融回答:“我人小,按道理应该吃最小的嘛。”同族的长辈见他如此懂事知礼,都说孔融不平凡。果然,孔融谦恭有礼,虚心好学,长大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

南朝时梁国有个人叫王泰,字仲通,从小聪明好学,举止稳重。在他只有几岁的时候,一天祖母把孙儿侄子们召集在一起,享受热闹温馨的家庭气氛。为了使场面更热烈,祖母特意把一大堆枣子、栗子抛散在床上,让孩子们去抢。孩子们一哄而上、争先恐后地去抢,只有王泰一个人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大人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去抢,王泰从容地说:“我不去拿,祖母也会分给我的。”人们见他如此冷静,就说他将来一定有出息。后来,王泰果然不负众望,长大后官至吏部尚书。

退思补过

“退思补过”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此典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春秋时代,晋国有一个将军名叫荀林父。有一次,他带兵攻打楚国吃了败仗,晋景公要处死他。有个大臣觉得这样做不太合适,就对景公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意思是:林父对待你景公,是每次一进朝廷就思考他是否竭尽了忠心,退朝回家,也要思考他对国君是否需要补正过错。像他这么忠心的人是保卫国家的栋梁,你为什么要杀他呢?)晋景公听了这个大臣的这番话后也就不杀荀林父了。

威武不屈

“威武不屈”表示在强暴的压力之下,坚贞不屈。

此典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战国时期,有个人名叫春景,喜欢纵横之术。一次他去问孟子:“公孙衍和张仪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回答说:“不是。”春景觉得诧异,就反问孟子道:“他们发起脾气来,诸侯们都很害怕;他们一静下来,天下则太平无事,这难道还不算真正的大丈夫吗?”孟子看了看春景道:“我所理解的大丈夫嘛,应该是以仁义为本的人。当他得志的时候,能带领百姓沿着大道前进,不是让别人害怕他;当他不得志的时候,也能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阿谀奉承。”说到这里孟子郑重地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春景听了孟子的话,心中虽然不满,但却没有形之于色,便辞别孟子而去。

闻过则喜

“闻过则喜”指虚心接受意见。

此典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中:“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战国时,孟子教育他的学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他以子路、禹和舜为榜样对学生们说:孔子的弟子子路,当听到别人给他指出缺点的时候,他非常高兴。大禹王听到别人对他好言相劝时,感激万分。古代圣王大舜比禹更伟大了,他不把成绩功劳归于自己,而归于群众。他能改正自己的缺点,遵从别人的优点。舜曾耕过田,烧过窑,捕过鱼,一直到他做天子,他都能注意汲取别人的长处以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无能为役

“无能为役”意思是自己能力低下,不足以做他们的仆役。这句成语形容对某职务不能胜任,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

此典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

春秋时期,齐国的齐顷公派兵攻打鲁国,包围了鲁国北部边境的小城龙地。齐顷公有一位宠爱的将领,名叫卢蒲就魁。他想争夺战功,就首先去攻击龙地的城门,但龙地的守兵非常英勇,经过一番厮杀,就抓住了卢薄就魁。齐顷公非常着急,赶忙派人送信说:“你们别杀死卢蒲就魁,我答应不进入龙地,愿意与你们讲和。”可是龙地的将士不听,竟将俘虏杀了,并且把尸首摆在城墙上,让城外的齐军观看。齐顷公为此怒火中烧,他亲自击鼓督战,齐军拼死作战,爬上城墙,只用三天时间就攻下龙地,接着又占领了巢丘地方。

同类推荐
  • 礼仪·贺词·婚庆一本通

    礼仪·贺词·婚庆一本通

    身在社会,即使你饱读诗书、智商超群,如果不懂“场面”的学问,不 作“人情”的文章,也是很难立足的,你的路会越走越窄。懂得一些社交礼仪,熟读一些经典贺词,通晓一些婚庆常识,身心愉悦 地融人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与人关系处好一些,人脉网络扩大一些,自己活得潇洒一些,成功来得容易一些。中国人应该掌握的场面常识和婚庆礼仪。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亲情哈密

    亲情哈密

    少年时,在地里埋下一颗种子,认真地清除瓦砾砖石,给它以最好的肥料,灌溉以最清纯的水,每日看它在阳光下抽芽、生长,便成为生活中最期待最快乐的事。长大了,忽然明白,原来亲情也是点播在血脉里的一颗种子,我们落地的时候,它便开始生长,渐渐长成一棵树。那棵树的养分,是母亲的第一滴乳汁,是父亲的第一声叮咛,是祖母细细缝就的第一件小棉衣,也是祖父意味深长的第一个故事。
  • 中华传统语典

    中华传统语典

    本书精选了歇后语、俗语、谚语、绕口令、对联、劝世贤言、诗赋、语典故事等内容,并根据实际需要,将每个条目按主题分成简明而系统的体例,实为妙趣横生的语言储备库。
热门推荐
  • 修真之植物天尊

    修真之植物天尊

    秦大仙,我们门派,想用祖传秘籍交换,请您前往门派催生十株万年灵木。我们用镇派法宝,请您施法,让我们灵植园中灵草灵木,全部化为万年年份,可否?道门尽毁,百废待兴,这些事我责无旁贷,只是这代价……
  • 销售力:如何成为气场强大、内心淡定的销售翘楚

    销售力:如何成为气场强大、内心淡定的销售翘楚

    对于销售员而言,销售涉及准备、拜访、沟通、谈判等多方面因素,没有一处不需要精心设计。本书遵从销售员的实战需求出发,为销售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分析和谋划,让销售工作顺利进行。
  • 傻小子成仙记

    傻小子成仙记

    一个神秘箱子的出世,改变了一个少年平淡的命运。萧子誉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因为一个出海捕鱼的意外,踏上了修仙之路。且看他在修仙界中,如何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如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得道飞仙。
  • 仙域特种兵

    仙域特种兵

    特种兵孟天宇穿越后成为修仙者。修仙需要了却尘缘无情无欲,最好能修炼成一块顽石永无任何感情,方能千年万年永不消亡。可孟天宇虽然踏入了修仙界,但骨子里还是特种兵!国仇家恨,孟天宇走上了修仙路。初入罗孚就与罗孚老祖嫡系后人结仇,从此他修仙之路极为坎坷,在圣地试炼时被数百修为远胜自己的高手反复追杀!深入敌后以一敌百是特种兵经常面临的境地。孟天宇以优秀特种兵的职业习惯,认真计划自己的每个行动,不仅成功躲过数百高手的追杀,还成功赢得罗孚上下的尊重!但事情才刚刚开始,六大修仙门派弟子大比,元婴高手的夺舍,被逐出派浪迹天涯的凄凉与辉煌,犹如一幅幅宏大的修仙图卷展现在各位朋友面前!敬请点击、收藏、投票!修闲不胜感激。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贞观27年,唐僧西游归来,投入到大乘佛法的翻译之中,佛法东渡已成定局,然而,27年前,一道闪电劈开女娲庙前的一棵大树,他出生了,以替天行道为口号,在幽冥掀开了神佛大战,这些仅仅只是开始.再西游,不同的队伍,新的组合,讲述儒释道,演义上下五千年,夹杂着爱恨情仇的再西游将续写怎样的神话传说?尽在大唐西域记中!
  • 洪荒之太上圣人

    洪荒之太上圣人

    三清之首的老子,无为、忘情,这一世,一个名叫李尔的年轻人来了,那一个太上圣人,变了!
  • 第一宠后

    第一宠后

    现代当红女模特碰上古代专制俊皇帝,是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是前世孽缘?还是今生重逢?世人只知他残暴无情,又有谁能懂得他的内心?世人只见她狐媚惑君,又有谁能明了她的内情?她一舞倾城,他一笑倾心。第一次心动时,她说:大王如今这般,可知将来史册会如何写你?他毫不在意:我若不这般,将来的你会如何想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浮萍花

    浮萍花

    西子湖畔,烟雨蒙蒙------烟雨濛濛如画!她秋水盈盈波动,唇边绽开纯纯的梨涡浅笑,美的不可思议。他鹰眼微微眯起,帅气的仿佛一个神话。她端庄高雅,含着天使般的微笑,穿行在云河里。她戴着大眼镜,穿着粗布褂,平凡而又善良。她娇柔无力,淑女的令人惊诧。不同的她,却含着动人的梨涡浅笑,她是谁?彷徨中,他却爱上了她!
  • 市民健康手册

    市民健康手册

    本书是由重庆市卫生局组织编写的,旨在为广大市民提供健康生活指导的科普读物。全书既有健康知识的宣传,也有常见疾病的防治,以及生活百科小知识,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书。适合广大市民朋友和一般读者阅读使用。
  • 花如梦

    花如梦

    现今是文德元年,又是一年春来到,久违的三月长安街上依旧车水马龙,依旧喧嚣聒噪,或叫卖或说笑,好一个大唐。在这繁华的街市中,可曾懂得深宫的生活,爱情的向往,身边的尔虞我诈,唯有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最真的,宫中虽有荣华富贵,但也有着常人不必承受的勾心斗角,本书讲述了女主的坎坷经历的宫中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