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费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是18世纪德国的著名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创作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席勒出生在符腾堡公国的一个军医家庭,从小受卢梭、莎士比亚作品的影响。18世纪80年代,席勒成为当时德意志文学界掀起的“狂飙突进”运动的参加者,写出过《阴谋与爱情》等一批著名文学作品。后来曾被迫流浪各地,无处落脚。80年代末,“狂飙突进”运动走向衰落,席勒转向历史科学领域,还写了一些美学方面的论文。到了晚年,在歌德的影响下,席勒又恢复了文学创作的热情。1804年,他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个剧本《威廉·退尔》。这个剧本描绘了14世纪瑞士威廉·退尔这一传说中的英雄事迹。在席勒写《威廉·退尔》的当时,法国拿破仑的大军已占领了莱茵河两岸,威胁着德意志民族的生存。席勒在这种情况下写出《威廉·退尔》、《奥尔良的姑娘》等作品是有其用心的。完成《威廉·退尔》不久,年仅46岁的诗人席勒就在1805年5月9日离开了人世。
同类推荐
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资料
本书是以史服务于现实和将来”的文史工作方针,征集的政治军事、经济工商、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会民情和其他内容的珍贵文献资料。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阿拉善盟的历史发展。
热门推荐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6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生活之甜系列:很老很老的童话
本书是“生活之甜”系列丛书之一,全书所收录的老童话,不是老生常谈的身边故事,而是一个个富有正义感和冒险精神的神奇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真善美,让他们更健康的成长。孩子素质教育:哲理篇
在一条马路上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一家,右边一家。两家相隔不远,每天的顾客也相差不多,生意都很红火,人进人出的。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家总比右边那家粥店多出几百块钱的收入。一年之后,左边的小店变成了大店,扩大了规模,而右边的那家还是一年前的老样子。打工者心路历程:南方战争
每一天,看着大街上脚步匆匆的人流,有谁知道,这些陌生的面孔,有多少是从远远的地方赶来,像赴一场永恒的约会似的来到这个城市呢?没有人能数清,只有这些陌生的面孔晃过来,又晃过去,不断地消失又重现。他们的故事,一遍一遍地被说起,然后又被忘记。他们只是都市里最平凡的一群人,他们默不作声,静静地守候着自己的日子,随时准备反抗生活中的突如其来的一面。他们在别人的城市里活着,他们用汗泪浇灌着别人的城市,去换回自己那独自的甜蜜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