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20300000012

第12章 国木田独步(4)

俩人都脸色发红,鼻子尖发亮。旁边的方盘上摆着一个空瓶子,酒杯里还有剩酒。俩人都兴致甚佳,舒展地盘腿而坐,围着火盆抽烟。六号的客人从薄棉睡衣的袖筒里伸出雪白的手来,弹一弹纸烟的烟灰,接着又抽。光看俩人坦率交谈的样子,好像是老相识,其实不过是今天晚上在旅店刚结识的。大概不知由于什么做引子,隔着拉门交谈了两三句。因为太寂寞了,六号的客人找上门来,交换名片之后,便命酒对酌,越谈越投合,不知不觉在客气话里掺起粗鲁话来了。

七号客人的名片上印着天津弁二郎,没有任何头衔。六号客人的名片上是秋山松之助,也没印衔儿。

天津便是日暮时来的穿西装的男人。他身体消瘦,是个细高个儿,白净面皮,这与对手秋山截然不同。秋山有二十五六岁,胖乎乎的圆脸,赤红面皮,眼角笑眯眯的,大概他平时总是笑嘻嘻的吧。天津是无名的文学家,秋山是无名的画家,彼此都是搞艺术的人,在这乡间小旅店里不期而遇了。

“睡吧,骂大街好像也骂够了。”

他俩从美术论、文学论到宗教论,信口开河地大谈一通,又对当今的文学家、画家中的名家巨匠胡批了一番,没注意到钟已敲过十一点了。

“不要紧呀,反正明天去不成啦,聊个通宵也没关系的。”

画家秋山笑嘻嘻地说道。

“可是,现在几点钟了?”

天津看了看扔在一旁的手表。

“哎呀,十一点多了呀!”

“反正是一夜不睡了。”

秋山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看了看酒杯。

“不过你困了的话,睡也行啊。”

“困是一点也不困,只是恐怕你已经累了。我今天从山崎动身很晚,才走了三里半路,一点关系也没有。”

“什么?我也没关系,我光想着你如果睡觉的话,把这个借给我看看呢。”

秋山把用十来张日本白纸写的像是原稿的东西拿了起来。封面上写着:“难忘的人们”。

“那东西实在不行!照你那行的说法,跟用铅笔画的速写一样,别人看不明白呀。”

天津虽然嘴里这么说,却无要回原稿的意思。秋山一张两张地翻着,跳着看了看。

“速写也有速写的味道,真想拜读一下。”

“先还给我看看。”

说着,天津从秋山手里取回原稿翻看。一时俩人都沉默不语了。外面的风雨声似乎此刻才传入两人的耳朵,天津一面专注地看自己的稿子,一面侧耳聆听外面的声响,仿佛进入了梦境。

“这样的夜晚是属于你的领域呀。”

秋山说的这话,好像并未进入天津的耳朵,他没有作答。他是在听风雨声呢?看稿子呢?还是在心里想着远在百里之外的人呢?秋山心里在想,现在天津的这脸,这眼神,倒是我的领域呀。

“你与其看这东西,倒不如我就这题目给你讲一讲还好些。怎么样?你听吗?这稿子写的只不过是个梗概,看了也不明白。

天津带着如梦方醒的眼神,把目光转向秋山。

“你能详细地给我说说当然更好了。”

秋山抬头一看天津的眼睛,发现天津的眼睛有些湿润了,闪着异样的光亮。

“我尽量详细地说。你觉得乏味时,就不客气地提醒我一声,而我也毫无顾忌地说。现在我忽然产生一种想让你听听的冲动,真莫名其妙。

秋山往火盆里添了炭,又把凉酒倒进了铁罐。

“难忘的人决非不可忘记的人。你看过原稿上劈头第一句我写的就是这句话。

“所以我想先把这句解释一下,这样一来,这文章的题目的立意自然你就清楚了。不过我想你大概是明白的。”

“别尽说那些,痛痛快快地说吧!我作为社会上的一般读者来听。对不起,我躺下听了。”

秋山叼着香烟放倒身子,用右手支着头,眼睛看着天津,嘴角上挂着笑。

“不能说只有父母、子女、知己朋友,还有帮助过自己的老师、长辈等等的人才是难忘的人。有的人是会忘记的,与之既无丝毫恩爱,也没有情义,是与已完全无关的别人,说真的,忘掉他既无损于人情,也无损于道义,而他却终于成为自己不能忘却的人。对世上一般的人来说,不敢说有,至少对我来说是有的,恐怕你也有。”

秋山默默地点了一下头。

“记得我十九岁那年春天,因为稍感身体不适,抱着休养一下的心情离开东京的学校,回到家乡,是在这次归途中发生的事。从大阪搭上航行濑户内海的客轮,行驶在春海无波的内海之上。事隔十年之久,我一点也不记得同乘一条船的乘客都有谁,船长是怎样的人,端茶的服务员的长相如何了。大概也有替我倒过茶的乘客,也有在甲板上跟我聊过天的人,这些在我的记忆里并未留下任何痕迹。

“也许因为当时身体欠佳,没什么兴致,以致陷入独自沉思的状态。只记得经常去到甲板上,时而在心中描绘着未来的美梦,时而不断想着这人世的事。当然这在年轻人来说,并不足为奇。我观赏着春天和煦的阳光融入油一般的海面,在微波不兴的水中,船首发出悦耳的声响破水前进,迎送着笼罩在烟云中的岛屿。我忽而左舷、忽而右舷地贪看着。一个个的海岛宛似铺上了用油菜的黄花和小麦的绿叶织出的锦缎,在霞雾朦胧中缓缓地漂移而过。不久,船的右舷挨近一个小岛,离岛的岩石海岸不足十丁,我心不在焉地凭栏眺望着它。岛上的山麓,只有东一片西一片的小松树林,既不见庄田,也不见房屋。退潮后的海滩寂静无声,在阳光照射下闪着亮光。层层的细浪犹如在海边玩耍般画出道道长形刀刃,泛出白光,随即又消失掉。山上方的天空中,云雀的叫声隐约可闻,由此可知并非无人的荒岛。我父亲的诗句中就有“云雀高飞,岛有庄田”。因而我想,山后定有人家。正当我凝望遐想之际,在阳光照射下的海滩上,发现有一个人,是个男人,而且不是孩子。他似乎在埋头捡什么东西,一面拾一面往篮子或桶似的东西里装着。拾一回,站立起来走两三步,蹲下来再拾。我注视着这在空寂无人的小岛岸边到处搜寻的人。船继续朝前行驶,人影变成一个小小的黑点。不久,海岸、荒山——整个小岛在远处的烟霞中消失了。至今已将近过去十年,但我不知有多少次想起过这小岛上的连脸都没看清的人。这便是我‘难忘的人们’之一。

“其次,距今大约五年前,在父母膝下欢度元旦以后,便起程赴九州旅行,是在由熊本到大分横越九州岛时发生的事。”

“大清早起,便和弟弟两人穿上绑腿草鞋,高高兴兴地离开了熊本。当天,走到名为立野的驿站时,太阳还很高,翌日,太阳尚未升起,便从立野出发。为实践登阿苏山的夙愿,仰望着从阿苏山冒出的白烟,踏着寒霜,走过栈桥,偏又走了冤枉路,中午总算来到接近山顶处。抵达喷火口时,大概中午一时已过。熊本这地方原本就温暖,加上又是个无风的晴天,尽管时值隆冬,在六千尺的高山上也不感觉特别的冷。山颠由于从喷火口冒出的水蒸气结冻,披上一层白,但其余的地方,全山看不见一点儿雪。只有挂霜的白色枯草在风中抖动。在这里那里的断崖上,残留着红色或是黑色的焦土,标志着这里是旧喷火口的遗址。那满目荒凉的景象,非笔墨所能形容。描绘这景色,我想该属于你的领域了。

“我首先登到喷火口的边上,或俯视那骇人的深渊,或环视四周的奇观。终因山顶寒风刺骨,无法忍受,遂从火山口下返。在阿苏神社旁有个小屋,便在此处歇脚,喝一点粗茶,啃口饭团子,恢复一下精力之后,重又登上火山口。

“这时已是红日西斜,笼罩着肥后平原的云霭,被日光染成与眼前的断崖一样的红色。高拔群峰之上的圆锥形九重岭的山麓,那几里地之广的高原上,遍地的枯草披上了夕阳的彩衣,空气澄澈如水,连人和马走动的形影都隐约可见。天高地阔,而在脚下却发出可怕的巨响,白烟滚滚直冲云霄,这浓烟在空中一转,掠过崇山峻岭,飘散在远处的天际。这惊心动魄的画面,真不知该说它是壮,是美,还是惨。我一时间沉默不语,石像般呆立在那里。这时不禁从心底涌出天地悠悠之感和以人类的存在为奇等想法。

“而尤其吸引我的,是在九重岭与阿苏山之间的一块大洼地。据说这里是从前世界上最大的喷火口的遗址。果然不错,向下俯视时,只见九重岭的高原直下千丈,几里地长的悬崖绝壁环抱着洼地西方。男体山麓的喷火口变成了明媚幽邃的中禅寺湖。而这大喷火口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五谷丰收的几十万公亩的良田。其间点缀着几个村庄,连林木和麦田一齐笼罩在斜阳的余晖之中。这夜,我伸开疲乏的两腿进入梦乡的驿站——宫地,便在这洼地里。两人本想,倒不如在山上的小屋过夜,以便观赏夜间喷火的奇景,但因为心急,终于决定下山,向宫地走了下来。下山比上山坡度平缓,两人在山尾和峡谷中间的枯草里的羊肠小路上疾走。快接近村落时,超越了几匹驮着干草的马。往周围一看,在这里那里的山尾小路上,有不少披着夕阳、响着马铃的人和马,朝山麓返回。虽然山麓就在眼前,但怎么走也到不了村庄。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便甩开大步快步前进,最后竟朝下奔跑起来。

“来到村庄时,已是暮色苍茫了。村中的日暮别有一番景象:壮年男女忙于结束一天的劳动;孩子们聚集在昏暗的篱笆旁,或是在可以望见灶中火光的房檐下笑着,唱着,哭着。虽说哪里的村庄都一样,但我们从荒凉的阿苏山草原上跑下来,突然投身于这其乐融融的人寰之中,这情景给予我的感受之深是从未有过的。两人拖着疲乏的步子,虽说有日暮路遥之叹,但仍怀着眷恋之情,以宫地为今夜投宿之地,匆忙赶路。

“走过村庄,再度进入田野山林时,早已日没天黑,两人的影子清楚地投在道上。回首西边,在阿苏山支脉的一座山峰右边已升起新月,把这洼地里的各个村落视若己物般地放出清澄如水的青光。白天呈白色的喷烟,被月光染成灰色,直冲蓝琉璃色的太空,这景象既骇人又美丽。来到一座宽度比长度还长的桥上,才暂且凭栏歇,一歇乏透了两腿,望着变幻莫测的喷烟,无心地听着村中传来的人语声。蓦地清晰地听见从来路那边传来装货大车的响声在林木中回荡着,响彻山野,徐徐靠近。

“不多时,用清亮的嗓子边走边唱着牵马歌的歌声,伴着空车的声音越来越近了。我眼睛望着喷烟,侧耳倾听,有意无意地等待着这歌声来到跟前。”

“刚望见人影,便听见拉长声唱的歌子:‘宫地是个好地方哟,它在阿苏山脚下……’悠长的歌声一直传到我俩站的桥这边来。歌中饱含着情感和悲怆的歌喉,动人心弦。我凝眸望着这二十四五岁的健壮汉子,只见他手提缰绳,连看也不看一眼我们,从身旁走了过去。月光照着他的后背,连他的侧脸也没看清,但他那雄健身形的黑色轮廓,至今还留在我的眼帘里。

“我目送这年轻人的背影,一会儿又抬头仰望阿苏山的喷烟。‘难忘的人们’之一,便是这年轻人。

“再有是在四国的三津滨过夜,等汽船时的事。记得时值初夏,我因听说汽船下午来,清早起便从旅店出来,在港湾岸边和市区散步。因为从此地往内地走不远便是松山,所以这市镇格外繁荣。早晨还有鱼市,在鱼市场附近,人声嘈杂,拥挤不堪。这天,晴空万里,旭日东升,使发光物体得以反射,使有色物体得以增辉,使熙来攘往的人流增添热闹气氛。喊的,叫的,此处在嬉笑,彼处则在怒骂。买的,卖的,无论男女老幼都显得忙忙碌碌,兴致勃勃,欢欢喜喜,你追我赶。露天店铺一家挨一家,恭候着站着吃的顾客光临。所卖之物自不消说,吃的人大体上固定是船家水手之类的人物。家鲫鱼呀,比目鱼呀,星鳗呀,章鱼等等随便堆放在地上。一股腥鱼味沾在混杂的人群的袖口上,冲进人们的鼻孔。

“我纯属一个旅客,与这块土地既无缘也无故,既无熟悉的面孔,也无记得起来的秃顶。只为这市场风光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仿佛深入地观察到了种种世态。我几乎忘记了自己,在纷扰的人群中,.漫步街头,不觉间来到了稍静的岔道口上。

“马上一阵弹琵琶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鼓。在这里的店铺前,站着一个弹琵琶的僧人。他大约四十五六的年纪,是个四方脸、宽脸膛的矮胖子。他那脸色和目光与悲凉的琵琶声正相配,他随着如泣如咽的丝弦歌唱的声音,低沉、混浊而不流畅。街上的人,无一人注意到他,家家户户的人谁也没露出想听听他弹奏琵琶的样子。朝日光芒万丈,人世匆匆忙忙。

“然而我盯着这琵琶僧人,倾听着他的弹奏。这里路面很窄,檐头参差不齐,加上岔路口杂沓忙乱的街头景象,似乎与这琵琶僧人及琵琶的声音很不调和,而在深处的某一点上似乎又有着联系。那幽咽的琵琶声,由岔道口的这一檐头飘到另一檐头,并与响亮的叫卖声,喧嚣声混在一起,听起来犹如一股清泉穿过浊流。听着它,我想,这似乎在面带喜色、兴致勃勃而又忙忙碌碌的街上的人们的心弦上奏出了自然的旋律。‘难忘的人们’之一便是这琵琶僧人。”

说到此处,天津轻轻地放下原稿,想了一会儿。外面的风雨声并未减弱。秋山翻身坐了起来,

“下面呢?”

“到这儿就算了吧,太晚了呀!还有不少,像北海道歌志内的矿工,大连湾头的青年渔夫,番匠川的长瘤子的船夫等等,我把原稿上有的一个个都详细地说起来,就得到天亮呀!为什么说我忘不掉这些人呢?因为总想起他们来。那么,又为什么我要想起他们来呢?我想跟你说说这个。

“要紧的,我不断为人生的问题所困惑,又为自己未来的宏愿所威逼,是个自寻烦恼的不幸的人。

“所以,在像今天这样的夜晚,夜深人静,独自对着孤灯时,便感到人生的孤独,产生一种难忍的哀伤。这时,自我的头角突然折断,反而怀念起别人来。于是许多往事和故旧涌现心头,便是这些人。不,是站在遇到这些人当时的景物当中的这些人。我和别人有何区别呢?不都是寄出生于天地间的一隅,在漫长的路途中跋涉,互相搀扶,而最后同归于永恒的苍穹吗?当从心底发出此感时,不禁泪下沾襟。此刻,实在是既无己亦无人,只感到任何人都值得怀念,不禁忆起他们来。

“我从未感到过像这种时刻心绪之宁静、自由,争名夺利之俗念顿消,而对一切怀有深切的同情心。

“我总想用这题目尽情地把它倾泻出来,写成文字,我相信天下之大,定有共鸣之士。”

其后,两年过去了。

天津因某种缘故定居东北某地,与在沟口旅店邂逅的秋山全无交往。又是一个当年天津留宿沟口的时节,又是一个雨夜,天津独自面向桌子陷入沉思。桌子上摆着和两年前他给秋山看过的原稿题目相同的《难忘的人们》,在稿子的结尾加上去的是“龟屋”的店主人而不是秋山。

(程在里译)

同类推荐
  • 旗山脚下

    旗山脚下

    本书五十四篇,分《道路篇》《亲水篇》《田园篇》三辑,收入作者专门写路、写水、写田园的系列文章,形象具体地反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抒写了家乡真实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真切的生活体验。
  • 唐诗宋词元曲(第十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十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在世界遗忘你之前

    在世界遗忘你之前

    本书是青年导演杨树鹏创作的故事集,杨树鹏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写作者,他惯于用虚构的时空背景的来表达现实中情景、情绪,擅长利用电影分镜头脚本的手法讲故事,他笔下的故事有很强的画面感。
  •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本书对十余年来活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现代性批评话语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并且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与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和追问,并提出了重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框架。
  • 三余堂散记

    三余堂散记

    推荐一商震本性是诗人,诗人的性情、才气、胆识,诗人的思绪绵延、情思丰沛,甚至诗人的醉意、童心与悲伤,都可在《三余堂散记》读到。推荐二出没典籍,触摸现实,是笔记体随笔最常挥洒的空间。《三余堂散记》亦然,上起《左传》《史记》,下抵诗酒酬唱,一则一则记下,读者可随时随处随意翻阅,偶得一二,乐不可支。诗人以笔记的方式写诗论,因其发散性思维,也因其不时的灵光闪现,历来都兼具了思想性与可读性,颇值一看。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中,出没于中国古典文论与当下生活现场,全书有仙气、有地气,也有锐气。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
热门推荐
  • 灵斗帝皇

    灵斗帝皇

    林峰本来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却因为无良女友而意外身亡。不过死亡之后,林峰却因为被一个无上强者选中而获得了一个机会,一个重生的机会。不过想要真正的复活,却也需要经历一次生死考验。只有在那炼狱磨难之中活下来的人才可以真正的复活。为了争取那一线生机,林峰只有不断提升,在杀戮和战斗中寻找一丝生路。
  •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世间使徒

    世间使徒

    使徒是圣山上神灵派来监管世人的,没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出现,会怎么出现,只知道他们总会有超乎常人的地方,他们有的能达到武道的巅峰有的能创造出惊世的著作,甚至有的还能使用飞行的仙法、、、等等,鬼才要听你这些啊,鬼才要这狗屁的穿越啊,我要回去啊,我的小七,我的林妹妹,我石伞就算被雷劈死,跳楼摔死也不会穿越去YY的。诶,等等当官了啊,诶再等等我是驸马么,呵呵穿越真好。
  • 科学创造未来

    科学创造未来

    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点、现代化的战争、通讯传媒事业的日益发达,处处都体现出高科技的威力,同时也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得人们对于科学知识充满了强烈渴求。
  • 远方有暖歌

    远方有暖歌

    秦鸿一把揽住她的腰,用力扣在怀里,纵身一跃,一起飞到了空中。苏歌呆愣地看着男人的锁骨,眨了眨眼,迷迷瞪瞪地伸手回抱他。然后!!!!!两人从半空掉了下去……“你怎么了?!”“咳咳,手滑了。”秦鸿耳尖明显红了。本文又名《我的男盆友不可能那么变态》、《我的那个他是变态杀人狂》、《作者一直在作死》、《超级混乱人物关系》、《我爱你你不爱我我就杀了你》、《我家阴晴不定的男人》
  • 重生之鹧鹄天

    重生之鹧鹄天

    你可听说过鹧鹄天?有诗曰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若这世间有重生的怨鬼,那我便是这清怨绕梁飞的鹧鹄,满天怨恨,携憾归来,定向负我者讨回万般债。
  • 杨力谈养生:节能养生

    杨力谈养生:节能养生

    本书介绍养生知识,内容包括:漫谈节能养生、四季变化与节能养生、各类人群与节能养生、各种疾病与节能养生、人体器官与节能养生、娱乐休闲与节能养生等。
  • 嫁入豪门当小三

    嫁入豪门当小三

    回到民国,成冲喜新娘,她一个乡村野妇,被两个名门闺秀的妯娌视为杂草,风流丈夫对她视而不见,反倒与自己嫂嫂关系暧昧。罢了,反正她也不爱他,她最擅长粉饰太平。可是,什么时候,三个超群的男人,满眼满心就只剩她清丽的身影?!
  • 将天之路

    将天之路

    三脉聚首。鱼龙转身。我叫刘青山,我将打破文明间隔之路,带你开始一场波澜壮阔的智慧的旅程,无论是对生命意义的最终探讨,还是对爱情的终极探究。天道之下一些路,即将天之路!
  • 都市小子成长记

    都市小子成长记

    从小体弱多病的农村小子,父母为了锻炼他的身体,从小学习武术,一个平凡的小子,却有着异于常人的潜能,长大后参军,成为一名少将军官,飞虎大队的大队长,传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