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95100000003

第3章 RP-46式机枪(1)

简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队提出需要装备一种威力比ПМ机枪大、质量又小的机枪。于是在1944年采用弹链供弹的连用机枪应运而生。该枪虽于战时设计,但在1946年才正式装备部队,故称为РП——46式连用机枪。该武器虽被前苏军正式采用,但装备数量很少。

结构特点

РП——46式机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闭锁机构为中间零件型闭锁卡铁撑开式。供弹机构主要为弹链供弹,由取弹器滑板、拨弹滑板,受弹器座、枪机框、枪机等组成。

枪机框由装填拉柄带动取弹器滑板前、后运动,通过取弹器滑板上的曲线槽再带动拨弹滑板左、右运动,完成拨弹动作。供弹过程为单程输弹、双程进弹。必要时,还可用ДПМ机枪的弹盘供弹,只要将弹链盒供弹机构取下,换上弹盘即可。该枪采用全自动射击方式。

瞄准装置

该枪瞄准装置由圆柱形准星和弧形表尺组成,照门缺口高2mm,宽1.5mm。

弹药

该枪发射前苏联1908年式7.62mm有底缘枪弹。

勃朗宁M1917A1式机枪

概述

勃朗宁M1917A1式7.62mm机枪是一种老的水冷式重机枪,设计者是著名的美利坚合众国枪械师J.M.勃朗宁。1910年,在美利坚合众国犹他州展出了第一挺样枪。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此枪于1917年投入生产,到1918年共生产56608挺。1936年,对原枪进行了改进,正式定名为1917A1式。后来又对1917A1式进行多次改进,型号有M1919A4式、M1919A6式等。

结构特点

勃朗宁机枪火力猛,动作可靠,但比较笨重。

该枪采用勃朗宁的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机构,整个机构比较复杂。机匣呈长方体结构,内装自动机构组件。射击后,火药气体作用于弹壳底部,推动枪机和枪管一同后坐8mm。

随后,机匣中的两个开锁斜面同时下压闭锁卡铁两侧销轴,迫使闭锁卡铁滑出枪机下部的闭锁槽,于是枪机开锁,脱离枪管和节套,单独后坐。开锁后,枪管和节套在后坐中猛击旋转式加速杆,加速杆上端撞击枪机下面的突出部,在加速枪机后坐的同时,减慢枪管后坐速度。枪机在后坐、复进过程中,完成一系列抛壳、供弹等动作。

该枪采用弹带供弹,利用枪机后坐能量带动拨弹机构运动。

该枪枪管可在节套中拧进或拧出,以调整弹底间隙。枪管外套有可容3.3L水的套筒,以冷却枪管。该枪还配有1917A3式三脚架。

瞄准装置

该枪准星为片状,可做横向调整;表尺为立框式,可修正风偏。

弹药

该枪发射M1式或M2式7.62mm枪弹。

性能数据

M1917A1式M1919A4式M1919A4式

口径7.62mm7.62mm7.62mm

初速854m/s860m/s860m/s

有效射程1000m1000m1000m

枪口动能3538焦3597焦3597焦

理论射速450~600发/分400~500发/分400~500发/分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枪管短后坐式枪管短后坐式

发射方式卡铁起落式卡铁起落式卡铁起落式

供弹方式弹带弹带弹带

容弹量250发250发250发

全枪长981mm1044mm826mm

枪管长607mm610mm610mm

膛线4条,右旋,缠距254mm4条,右旋,缠距254mm4条,右旋,缠距254mm

全枪质量18.6kg14.06kg(空枪)14.74kg(含金属枪托和两脚架)

枪管质量1.36kg3.33kg2.11kg

单支架质量685g685g

准星片状片状片状

表尺立框式立框式立框式

瞄准基线长668mm354mm354mm

配用弹种M1式或M2式7.62mmM1式或M2式7.62mmM1式或M2式7.62mmDShK机枪

研制历程

苏联的第一种大口径机枪是在1925年底设计的,当时苏联红军需要一种大口径机枪作为低空防御武器,因此就参照德国的德莱赛机枪设计了一种机枪,但在测试中发现这种机枪的自动机并不可靠,而且射速太低。

1929年,设计师捷格加廖夫接到设计大口径机枪的研制任务,在此之前由他设计的DP-27轻机枪在1928年已经被苏联红军正式采用。捷格加廖夫在1930年设计成功了一种12.7mm口径的大口径机枪,并命名为DK机枪,即“捷格加廖夫大口径机枪”的缩写。

1931年DK机枪被红军正式采用,并在1933年至1935年期间少量生产。DK机枪是一种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的武器,基本上是DP-27轻机枪的放大型,发射大威力的12.7108mm枪弹。DK机枪采用弹鼓供弹,每个弹鼓只能装30发枪弹,而且弹鼓既大又重,因此战斗射速并不高,不能令人满意。

1938年,另一位著名的苏联轻武器设计师什帕金设计了一种转鼓式弹链供弹机构,该机构可以很容易地安装在DK机枪上,代替原来的弹鼓供弹机构,这样就能增加机枪的实际射速。

1939年2月经过改进的捷格加廖夫大口径机枪正式被苏联红军采用,并重新命名为DShK-38,或简称为DShK,即“捷格加廖夫-什帕金大口径机枪”的缩写。

二战开始前苏联已经生产了2000挺DShK机枪,到1944年1月,苏联红军已经拥有8440挺DShK机枪。这些机枪被步兵分队广泛应用于低空防御和步兵火力支援,也在一些重型坦克和小型舰艇上作为防空机枪使用。

战争后期,设计人员根据一些战场反馈的意见对DShK机枪进行了改进,因为转鼓式弹链供弹机构复杂、故障率高,故捷格加廖夫于1946年放弃了这种供弹机构,而把RP-46轻机枪上的往复式供弹机构移植到DShK机枪上,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改进。改进后的新机枪在1946年正式被采用并重新命名为DShK-38/46或DShKM,但据说早在1945年2月已经有250挺经过改进的DShKM机枪在战场上试用了。

1960年代后期及1970年代初期,DShKM机枪在苏联军队中逐渐被比较先进的NSV/NSVS/NSVT机枪代替,但直到现在的俄罗斯军队中仍然保留有不少DShKM机枪作为坦克或装甲车上的标准配备。此外,DShK和DShKM机枪也被广泛输出到其他国家或被仿制,就像著名的勃朗宁大口径机枪一样,现在许多战乱地区仍然可以看到DShK两兄弟的身影。

结构特色

瞄准具DShK/DShKM机枪是一种弹链供弹、导气式工作原理、只能连发发射的武器系统。闭锁机构为中间零件闭锁卡铁撑开式。闭锁时,靠枪机框在复进中将左右两块卡铁撑开,锁住枪机。自动机系统与DP-27轻机枪上的类似,但按比例增大了枪机及机匣后板上的机框缓冲器组件。

DShK机枪使用不能快速拆卸的重型枪管,枪管前方有较大的制退器,枪管中部有散热环用以增强冷却能力,枪管线膛有8条右旋膛线。导气箍上有气体调节器,其上有直径为3mm、4mm和5mm的导气孔,用于调节作用于活塞上的火药燃气量,以保证枪机有适当的后坐速度。

枪管前部有带护翼的柱形准星,机匣后上方有立框式表尺,表尺上有从0至35的刻度线,每一刻线为100m。机匣后壁上安装有把手和扳机。

DShK机枪使用不可散弹链,最初的供弹机构由什帕金设计,受弹机外形像一个圆鼓,上面有一个带轴和棘轮的拨弹轮。拨弹轮与一摇臂连接,而摇臂通过联杆与枪机框相连。弹链从左侧装入,当拨弹轮在枪机框的带动下转动时,枪弹在转轮内同时产生旋转和直线运动,每发射一发枪弹的过程中,同时有10发枪弹在转轮内参与运动,而每发枪弹的运动行程为全行程的1/10。

为了提高射速,DShK机枪还采取了如下措施:增加了复进速度、在弹膛部分开槽以减小抽壳阻力、运动接触面间增加滚轮以减小运动阻力、增大活动件运动速度等等。

DShKM与DShK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变化是供弹机构。DShKM机枪的供弹机构由拨弹滑板、拨弹杠杆和拨弹臂等组成,受弹机盖呈低矮的方形,这是区别DShKM与DShK的一个明显外观标志。

DShK机枪采用50发弹链,可放于金属弹箱内。12.7108mm大口径机枪弹是以维克斯12.7mm机枪弹为基础而研制的(另一说法是参照德国的13mm机枪弹)。根据租借法案,苏联也曾获得许多维克斯0.50英寸口径重机枪用于战争。弹药类型主要有1932型(B-32)穿甲燃烧弹和1930型(B-30)穿甲弹。

DShK机枪采用科列斯尼科夫设计的多用途枪架。该枪架由两个前脚架、一个后脚架和座盘组成,还有一对轮子,便于步兵拖行。后脚架上有一个鞍座,射手可坐在鞍座上射击。

枪架左侧还配有可拆卸的钢盾。当用作防空用途时,只要卸去轮子并把三脚架竖起来就可成为高射机枪,但作为防空武器使用时还要装上专门的肩托和环形高射瞄具。高平状态之间的转换只需一分钟就可以完成。此外,DShK还可通过柱形支座安装在小型船艇上使用(例如鱼雷艇)。

规格数据

全枪长1625mm;

枪管长1070mm;

初速830~850m/s;

最大有效射程3500m;

最大射程5400m;

最大对空射高2500m;

枪身质量33.5kg;

轮式枪架质量(不含防盾)102kg;

枪口动能1923焦;

理论射速600RPM;

战斗射速125RPM;

容弹量50发;

膛线8条,右旋;

方向射界高射360°;

平射120°;

高低射界——26°~+78°;

火线高高射1350mm;

平射450mm。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机枪是由H.S.马克沁发明的。马克沁1883年进行了原理性试验,1884年获得专利。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

其口径为11.43毫米,枪重27.2千克,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采用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理论射速600发/分,可以单、连发射击;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为慢射速100发/分。马克沁机枪结构复杂,采用水冷枪管较为笨重,帆布弹带受潮后可靠性变差,但在近代战争中曾被普遍使用。

美国工程师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出身贫寒,通过勤奋自学而成为知名的发明家。1882年,马克沁赴英国考察时,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老式步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

这说明枪的后坐具有相当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正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后坐现象中,为武器的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

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

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根据从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他还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

为机枪连续供弹。为给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冷却,马克沁还采用水冷方式。马克沁在188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

马克沁重机枪获得成功后,许多国家纷纷进行仿制,一些发明家和设计师针对马克沁重机枪的原理和结构进行改进和发展。

1892年,美国著名械设计家勃朗宁和奥地利陆军尉冯·奥德科莱克几乎同时发明了最早利用火药燃气能量的导气式自动原理的机枪,这种自动原理为今天的大多数机枪年采用。

美国枪械设计师B·B·霍奇基斯所设计的1814型机枪是最早的气冷式机枪,这种机枪取消了水冷式机枪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机枪较为轻便。

这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机枪。它的自动动作是利用火药气体能量完成的。在子弹发射的瞬间,枪机与枪管叩合,共同后坐19毫米后枪管停止,通过肘节机构进行开锁,同时枪机继续后坐,通过加速机构使枪管的部分能量传递给机枪,使其完成抽壳抛壳,从而带动供弹机构,使击发机待击,压缩复进簧,撞击缓冲器,然后在簧力作用下复进,将第二发子弹推入枪膛,闭锁,再次击发。如此反复,每秒10余次,每分钟可发射600余发子弹。

这种机械的运动描述起来复杂而抽象,但要是亲自看上一眼,人们会立即叹服于它的精巧与妙思。为了保证有足够子弹满足这种快速发射的需要,马克沁发明了帆布子弹带,带长6.4米,容量333发。弹带端还有锁扣装置,可以连接更多子弹带,以便长时间地发射。

机构制造完成后,马克沁本想秘密地进行射击试验,却不料走漏了风声,英国剑桥公爵殿下闻风赶到小作坊参观,而皇室一动,举市跟随,大批名流要人接踵而至。在众目睽睽之下,马克沁机枪的肘节机构像人的肘关节一样快速灵活地运动,子弹飓风般呼啸扫射。观者无不目瞪口呆。从此,马克沁和他的机枪名扬世界。

此后,马克沁又发明了一种后来被广泛效仿的油压缓冲器,使机枪可以单发、或10发20发点射、或调节到100发/分钟的慢射速。马克沁甚至设想在枪上加一种机构,使机枪在手指离开扳机后仍能继续射击,直到弹带上的子弹打完。这样,机枪手在阵亡后仍能做出悲壮的贡献。

1891年,马克沁又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导气式自动步枪。56岁时,以马克沁的名字命名的机枪后坐式自动手枪问世。从此,自动武器的渊薮大开。“马克沁”成了机枪和自动武器的代名词。

今天,我们应该牢牢记住的是,正是马克沁机枪中,人类第一次运用了复进簧、可靠的抛壳系统、弹带供弹机构、加速机构、可靠调整弹底间隙、射速调节油压缓冲器等机构。

至今,专业的枪械研制人员依然遵盾着由马克沁首创的火药气体能量自动射击三大基本原理——枪管后坐式、枪机后坐式和导气式。英文版《武器装备百科全书》说:“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从拿破仑时代起曾经使用过的战术完全没用了”。

横行疆场

马克沁机枪一诞生,立即在战场上显示出卓越的性能。1893年,罗得西亚50名步兵使用4挺马克沁机枪击退了5000名祖鲁人的猛烈进攻,结果战场上留下了3000具尸体。1895年,阿富汗奇特拉尔战役和苏丹战役中,马克沁机枪也使进攻的敌人死伤累累。

1898年,苏丹的恩图曼之战,2万名伊斯兰教托钵僧被英国侵略军屠杀,估计有15000人倒在马克沁机枪的阵地前。1899年开始的布尔战争中,布尔人在冲锋时遭到了马克沁机枪的毁灭性打击。

但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俄双方激烈的机枪对射才使机枪的运用受到主流战场的重视。那次战争中,俄军使用马克沁机枪,日军使用另一种著名的机枪——哈齐开斯机枪。前者威力和可靠性均优于后者,特别是在鸭绿江附近的大战中,俄国人首次使用带防盾的索科洛夫低轮架马克沁机枪射击,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机械的强大威力使当时许多著名的机械设计师都投入到机枪的研制之中。手枪设计的泰斗、美国人勃郎宁也不甘人后,先后推出了多型机枪。

其中,勃朗宁M1901机枪的改进型在一战后期随美国军队进入欧洲主战场,但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因为质量问题,它的机匣后坐板强度不够,以至于连续射击时后坐板断裂。后来,勃朗宁将机匣后坐板加了两个支耳,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

开战初期,比利时军队靠着军犬的力量拉着机枪匆忙撤退。马克沁机枪的重量,使它不易于机动。

曾经与马克沁机枪在日俄大战中打得旗鼓相当的哈齐开斯机枪在一战中也被广泛应用。当时,由于射击频率太高,摩擦产生的高温很容易使冶炼和金属材料技术尚不成熟的枪管变形,开始,人们想到了更换枪管,后来便发展出一战时广泛流行的水冷式机枪。这使枪管在外观上看起来又粗又圆。

哈齐开斯机枪的典型特征,就是水冷式枪管前端有一条细水管,以便于水的循环。后来,为了扩大散热面积,人们还在冷却管上加了一些褶皱。

当时,每挺机枪普遍需要4人来完成操纵与射击。一个瞄准,一人供弹,一人进行观察瞭望,一人协调指挥。但这种配置并不是绝对的,必要的时候,3个人2个人也可以完成射击。

一战中,坦克、装甲车、飞机、军舰,甚至“齐柏林”飞艇上都装有马克沁机枪。人们将机枪安装在摩托车上,以便机动地进行对空射击。这显示出机械化部队发展的趋势。与此相反,比利时部队的狗拉机枪,则是畜力战争没落的一个证据。

大战刚爆发时比利时军队在德国的攻势下节节败退时,正是一大群忠实的军犬,拉着机枪完成了撤退。但不论是摩托车还是军犬都反映出马克沁机枪机动性能较差的缺点,当时,马克沁机枪重达27.22公斤,哈齐开斯机枪重达14.97公斤,一战中最著名的德国马克沁MG08机枪则重达26.54公斤。对于火炮而言,这一分量无足轻重,但对于以营连为基本作战单位的机枪,士兵就不胜负荷了。于是人们开始尝试制造单人使用的轻机枪。

同类推荐
  • 自信自强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自信自强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

    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

    工作或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利的事,都会有心情郁闷的时候如果让这种抑郁的心情恣意发展下去,抑郁的程度一定越来越厉害,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新的烦恼、因此,一个人无论正在面临什么问题,正在遭遇什么烦恼,都不要因此输了心情,输了心情,就等于输了全部。有了好的心情,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也有重新开始、东山再起的资本。正像法国的文学家乔治·桑说的那样“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土的最佳卫生法”。《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告诉读者面对成败输赢,要善于调控情绪,把握心态。不能悲观、气馁甚至绝望,不能在内心把自己打垮。
  •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只要拥有积极的心态,任何坎坷与不幸都可以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从生活、工作、恋爱、家庭、事业等方面对人们可能会遇到的坎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旨在让读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将生活的阴影抛在身后,尽情享受快乐生活!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谁都难免要经历一些挫折、坎坷、失败……这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念和希望。人生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是否能跨越诸多坎坷,成为最后的胜者。
  • 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老子是一个“谜”:他来无影、行无痕、去无踪,只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只有5000多字篇幅的《道德经》(又名《老子》),从此飘然而去,不知所终。人可以老去、可以逝去、可以死去,但是思想不会这样,伟大的思想往往能够超越时代、穿越时空,只要人类不灭,它就亘古常新、巍然屹立。《老子》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 新五项修炼

    新五项修炼

    文凭不等于学历,学历不等于读书,读书不等于学习,学习不等于学力,学力不等于创新力。能力是知识的综合功能,创新力是核心能力。以创新力为员工的人力资本,可以说是抓住了员工素质培养的纲。纲举目张;以员工的创新力为根本,可以推导出创新型组织、创新型团队、创业型企业;可以推导出企业创业管理模式。可以说,创新型员工的素质工程是创业经济的基础,也是知识市场经济的基础;创业型组织是对学习型组织的超越,正像创业经济是对知识经济的超越。创业管理是与创业经济形态相对称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型员工是与创业经济形态相对称、创业管理模式相对称的员工素质模式。
热门推荐
  • 被围与突围

    被围与突围

    本书表达了一位资深文学研究者的当代文化忧思。在始终强大的环境中,“被围”注定了陷落的命运,它让人们在茫然中自失,在平庸中满足,磨损理想,剿灭信仰,滋长狡黠。而这种境况的改变,只能以人们原本敏锐的感受力的恢复为前提。因此,“突围”也就是使人们恢复对世界的原始感受。但是,世界是被各种假象遮蔽的,只有通过批判和清厘才能使它恢复。
  • 豪门盛婚:冷魅BOSS甜萌妻

    豪门盛婚:冷魅BOSS甜萌妻

    “你刮花我的车打算怎么赔?”“嫁给你好不好?”他抓住她的小手,眼神鄙夷,“顾小姐对自己是不是太自信了一些,想嫁本少的人,外面还排着长龙。”“那我插队啊。”这狂妄的男人还真以为她对他有兴趣?不好意思,她只想要他脖子上戴着的东西罢了!这女人好大的野心,竟然想做他的老婆?那他要看她够不够格了。“想要这东西?让本少高兴了……就给你。”谁知后来的结果是这样的——他送她鸽笼蛋钻戒?不稀罕!送来自英皇室的稀世项链?没兴趣!荷兰空运的鲜花?不高兴看!
  • 乱天心

    乱天心

    两千年前,两片大陆奇迹般的融合在了一起,并且伴随着上天的一座大殿的出现,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和传奇。每隔一百年两片大陆就会一次分合,在时光的河流中,两片大陆的分分合合,留下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在大陆即将再次融合之际,两篇大陆上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和结局呢?
  • 异界第一11剑客

    异界第一11剑客

    一次抢劫,让他意外的来到了魔法大陆。他的梦想很简单:搂着美女数金币。他为这个梦想而努力奋斗着。他一直在告诫着自己,做人要低调,但是每次无不是高调出场、高调退场。“做人难,做个想低调的人更难。做个想低调,却每次都是非常高调的人更是难上加难。”——评语:真是个无耻的家伙。————————罗剑心:“嘿嘿。既然没有剑客,那我就做做小白鼠。当当剑客。”佚枫:“剑客不是应该要有斗气么?”罗剑心:“斗气。谁说要用斗气了。我用魔法力当斗气不行么?。”佚枫:“武技呢?没武技你当什么剑士啊。”罗剑心:“武技。你没听说过。乱耍也是剑法吗?无招胜有招么?”佚枫:“对于美女,你准备要多少个?”罗剑心:“美女当然是越多越好了,自古美女不嫌多嘛。不过相对于美女来说我更喜欢点击、推荐、收藏……”推荐《剑命传说》《盗元传》
  • 墨舞凤天

    墨舞凤天

    她刚生一个儿子,身体有些亏虚,他强制她在天界修养。她一个人待在儿子身边,虽可以教儿子琴棋书画之类的玩意,但作为一个好母亲,她决定来讲讲她的成长史以激励儿子成长。儿子本来在荷花池旁玩得好好的,却被迫无奈来听母亲讲故事。她在大床上正襟危坐,清了清嗓子,便开始娓娓道来。很久以前,天界是由龙凤两族相继执掌,但到第七任时,出现了由龙凤共同执掌的局面,而执掌者,是龙九和凤七。在他们执掌的前四千年他们没有生出一个孩子,于是乎,夫妻两人从凤族收养了两个孩子,一是凤烨,从小就在魔界历练,恰被龙九收养;一是凤安安,是弃婴,碰上了凤七,也被收养了。理所当然,两个互不熟悉的凤族少女成了最亲的姐妹。这,便是故事的开始。
  • 薪水族理财致富36计

    薪水族理财致富36计

    善用领薪黄金期,聪明理财加速致富在这样一个微利时代,中产阶级沦落为新贫阶级,期待老板加薪,不如自己帮自己赚薪水。运用投资理财杠杆原理,定期定额,分摊风险;保险基金,策略挑选;股市房产,趋势投注。赚完薪水,再赚投资,财富年年翻,你也可以从月光族变新富!善用领薪黄金期,聪明理财加速致富。中产阶级只靠领薪水过日子,其实你的财富已经在缩水,如果你不投资理财,将成为最大输家。学会掌控6件事,你也可以是新富人!
  • 梦舞三国煮酒论英雄

    梦舞三国煮酒论英雄

    虎牢关,吕奉先独挡群雄;凤仪亭,董仲颖计陷情迷;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卧龙岗,刘玄德三顾茅庐。乱世枭雄曹操,仁义之君刘备,任用贤能孙权,谁才是乱世中的霸王?四个穿越三国的青年,在乱世中又将如何发展?得到白发老者引导,却不幸卷入乱世三国,究竟是成为乱世炮灰还是改变历史?
  • 红楼梦之怡红公子

    红楼梦之怡红公子

    他是神瑛侍者,虽似傻如狂,却聪慧过人;他是怡红公子,虽不拘小节,却胸怀大志。他不惜官品爵位,却情比金坚,为了妹妹可以抛其所有,甚至是半壁江山!她是世外绛珠,是美丽的化身,是智慧的宠儿,是善良的使者——她是潇湘妃子,秉绝代之风华,具旷古之才情。妹妹的心容不得半点尘埃,却能容下天下的纭纭众生——抛却世俗偏见,纵横天地之间,如画的江山,见证不朽的情缘!
  • 姑苏食话

    姑苏食话

    苏州饮食,实在是一个丰厚博大的文化形态,细细道来,当是长篇钜制,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本书只是浅近地作点介绍和描述,有时还稍稍延伸开去,让读者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更多地知道一点苏州文化史上的往事。本书是王稼句先生多年来的随笔心得。
  • 月屋漫稿

    月屋漫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