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94500000003

第3章 东亚的相互依存关系

一、增加中的来自东亚的中间投入

此前看到的东亚国家贸易层面上的相互依存的深度,也反映在生产层面上。为了从生产层面看一下东亚的相互依存关系,本书利用《亚洲国际产业关联表》(贸易振兴会·亚洲经济研究所)的资料来分析。

从1985年、1990年、1995年的资料来研究各国制造业中间投入的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变化,可以说:

第一,与国产产品相比,大部分国家有更多地投入进口产品的倾向。1985~1995年,马来西亚国产产品的投入率降低12个百分点以上,菲律宾降低9个百分点以上,泰国降低7个百分点以上,台湾地区降低6个百分点以上。

另外,来自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的中间产品投入率却上升了。这意味着各国的生产更多地依赖别国的中间产品,表示东亚区域内分工有了进展。以世界性的价格竞争激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为背景,出现了企业在东亚区域内构筑起分工体制,从区域内筹措便宜的中间产品的局面。此动向与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大也有关系。

第二,即使是中国,1990~1995年,来自亚洲各国的投入率也在上升。看一下1995年国产产品的投入率,在东亚各国中,中国是最高的。这有以下几个历史性的原因:在社会主义政策下,强调“自力更生”;考虑到国防上的原因,推进了“三线建设”(向内地疏散工厂、建设工厂);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推进国产化等。可以说,这与占中国GDP很高的制造业的分量和“自主完备型”产业构造的形成有关系。

资料来源:根据《亚洲国家产业关联表》1985年、1995年绘制。

看一下1990~1995年的中国国产产品投入率,制造业整体从64.7%到62.0%,机械部门从64.5%到61.2%,呈下降趋势。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在对外开放政策下,外资企业来华进一步发展,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口增加,当地企业的海外筹资增加等。机械部门,来自日本的投入率从1990年的1.7%上升了2.2个百分点,达3.91%,中国的经济增长对日本来说,正吸引着其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出口。

在运输机械部门,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投入率正在上升。随着日本及韩国汽车工厂的来华投资,来自两国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在增加。纤维部门,来自韩国的投入率从0.23%大幅升到1.64%。这是因为,中国国内衣料生产扩大,国内纤维生产跟不上;以及韩国衣料企业转产中国,韩国的对华纤维出口增加。石油产品部门来自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的投入率;橡胶产品部门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的投入率占比较大的比重。这可以理解为:中国工业化的进展,促进了ASEAN各国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三,在韩国和中国台湾,1985~1995年之间,来自中国的投入率大幅上升。投入产出面与中国关系的紧密化和从贸易结合度分析得来的结果相符合。如前所述,台湾地区企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向中国大陆的生产转移进一步发展。向中国大陆转产,从劳动集约型的杂货、衣服等领域正变为电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外部设备等比较高度化的领域。

在华南的东莞,以台湾地区的企业为中心,正在形成计算机、计算机外部设备生产的集聚地。在中国生产的东西作为零部件、半成品出口,在台湾地区组装成最终产品。而且,根据1995年的资料,反映不出来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这一动向,但可以推测来自中国的投入率现在有了更进一步的增长。

第四,在除印度尼西亚外所有的国家中,来自日本的投入率上升。菲律宾上升了5个百分点以上,马来西亚上升了3个百分点以上,此外,即使在台湾地区,来自日本的投入率也上升了。这有两重意义:

一是表示东亚各国的支柱产业发展滞后。在台湾地区的机械部门,来自日本的投入率从1990年的7.79%上升到1995年的12.75%,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台湾地区在高精度、高品质的零部件、材料、生产设备方面对日本的依赖很大,这在解释对日贸易赤字的关系的同时,也说明以国产生产设备代替从日本进口产品的困难。

二是如实反映了日本对亚洲各国来说,承担着供给者的作用。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进行生产转移之中,尽管有言论说日本制造业基盘下沉,但有必要重新认识日本拥有制造高精度生产设备的技术力量这一事实。应该注重如何维持并提高该技术力量。

再来看一下各国制造业的生产诱发效果。所谓的生产诱发效果,表示一国某产业的最终需要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情况下,会诱发国内、国外多少单位的生产。制造业整体对国产品诱发效果较高的是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1995年中国最高,为2.39;第二位是日本,为2.15.可以说这是国产品投入率较高带来的必然结果。在东亚各国生产诱发效果方面,新加坡最高,马来西亚第二。马来西亚、中国台湾虽然对国内或本地区的生产诱发效果低,但对东亚各国的生产诱发效果却较高。在韩国和中国台湾,作为来自中国大陆投入率较高的结果,对中国大陆的生产诱发效果很大。

中国对亚洲各国的生产诱发效果与其他国家相比,一般来说比较小,但应注意到比1985年时已经大多了。而且,比较中国对东亚各国的生产诱发效果额与东亚各国对中国的生产诱发效果额,多数国家是前者要超过后者。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继续保持高增长,东亚各国从中国所受好处还会增大。

二、相互依存增强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

前面已经叙述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通过贸易、投资深化了经济关系。利用《亚洲国际产业关联表》,来简单地看一下生产层面上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的关系。

199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来自台湾地区的投入率为0.33%,与1990年相比,上升了0.02个百分点。按部门来看,化学产品部门最高(为0.56),下面依次是运输机器部门(0.5);金属部门(0.44);机械部门(0.42);纤维部门(0.38);纸浆、纸、印刷部门(0.37)。化学制品最多,符合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从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的塑料、塑料制品出口增加的动向。作为整体来看,1995年的时候,中国大陆生产层面上台湾地区的比重不太大。机械部门来自台湾地区的投入率不如预想的那样高,这是因为: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投资激增是在1993年以后,随之而来的中间产品出口增加是在90年代以后。

台湾地区的生产方面,中国大陆占了多大比重呢?把同样的操作与台湾地区联系起来研究一下(但是关于来自中国大陆的进口产品,只能利用1995年的数据)。1995年,台湾地区制造业,整体上来自中国大陆的投入率为0.80%,超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在东亚仅次于日本、韩国。按部门来看,木材、木制品部门最高,为3.57%,以下依次是金属(1.58)、非金属(1.06)、机械(0.48)。其中机械部门,在东亚低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拿出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的机械部门,看一下哪方面的最终需要可以来诱发生产。在中国大陆,依赖国内需要的程度很高,为75.3%,然后是美国4.9%,日本3.6%。对台湾地区的最终需要的依存度仅仅是0.5%。对中国国内需要的依存度比日本还高,因为中国的生产压倒性地依赖国内需要。

与此相对,在台湾地区,对台湾区域内最终需要的依存度是21.3%,低于对美国的最终需要的依存度21.7%。其他亚洲国家为7.7%,日本为7.5%,对中国大陆最终需要的依存度为2.7%。对美国最终需要依存度较高,意味着台湾地区经济受美国景气变动的影响很大。

如果看一下1995年在中间投入及最终需要依存度两方面,就会明白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的依存度要高于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的依存度。但是随着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的生产转移,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中间产品的出口大幅度增长,可以推断台湾地区在中国大陆的投入产出比,从现在开始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生产方面的相互依存度除了在此叙述的以外,还有其他领域。看看台湾地区的电机、电子产品出口和从中国大陆进口电机、电子产品的动向,就会发现出口的增长率和从中国大陆进口的增长率完全是连动的。虽然此前曾禁止从中国大陆进口产品,但目前增长率连动表示,在中国大陆的生产正融入台湾地区的出口生产。例如,在计算机产业方面,台湾地区企业对产品开发、调配、生产、物流、销售都采取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从而建立起了一套一元管理系统,将其在东亚区域内的生产分工、资源配置等活动统一起来。而且,中国大陆已经被卷入全球化供应之中。也就是说,企业如果接到订货,在中国大陆设立的公司生产半成品(电源装置、FD驱动、CD-ROM 驱动等的产品),经由香港地区出口到台湾地区、美国。在台湾地区和美国,再往上面安装CPU(美国造)、其他零部件(台湾地区或其他东亚国家生产)形成最终产品,然后各自销往东亚或美国市场。

同类推荐
  •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的历史,就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金融业的历史。140年前,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轮船招商局在内外阻力中翻开了中国金融业新的一页。今天,沿承百年血脉的招商局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企业之一。在近一个半世纪里,招商局一直扮演着中国金融业引路者的角色。从唐廷枢自设保险招商局,盛宣怀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到袁庚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再到平安保险拉开中国保险业海外引资的序幕……招商局不断用“第一次”引领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通过记录招商局自清末至今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独特视角。《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由王玉德、郑清、付玉著。
  • 经济学教程

    经济学教程

    本书主要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及学习经济学的意义等方面作了简明的介绍。本书的特点是:1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定位为初级经济学水平;2简明、通俗,以简明的语言和扼要的篇幅阐述艰深的经济学理论;3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经济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4每章均以“参考资料”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原理,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学会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下,因为没有数据的精确度量就无法进步。利用数据,我们可以看清、看准、看透所面对的个人问题,工作问题和所从事的商业问题。理解大数据、利用大数据是现代人标配的能力。
  • 永远差一块钱

    永远差一块钱

    欲望永远比钱高一厘米。没钱的时候想买件好衣服,有钱的时候想买限量版汽车,我们永远差那么一块钱。金钱和欲望本身未必是美,美在于金钱的使用,一如欲望的满足。只差一块钱其实讲的就是人生的一种状态,永不满足,永远遗憾。
  •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本书是厉以宁先生的学术代表作,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经济非均衡理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南。本书围绕中国经济的非均衡性特征,从政府、企业、市场三者的关系分析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制度创新和经济波动等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观和微观运行机制的特点,并探讨了以企业改革为中心,通过改革调整走出困境,实现顺利发展的途径。本书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列入“中国文库?新中国60周年特辑”,并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热门推荐
  • 一去不返的那些时光

    一去不返的那些时光

    回首逝去的年华,青春岁月就像几片薄薄的纸,它只能浓缩成一部影片匆忙的几个镜头。激动和憧憬仿佛就是昨天;青春和今天仿佛就是一夜之隔,时间的列车怎么就那么快地驶过了青春的月台,而我们竟没有来得及领略青春月台的风景,就懵懵懂懂地来到下一个站台。
  • 命驾驭天

    命驾驭天

    天下皆在我身旁,可我不想称帝王。一心只在异国外,报仇雪恨洗心伤。陈玄,穿越到一个沉睡三百多年的少年身体里,醒来发现,自己不能修炼。原来,身体里有只恶面修罗!
  • 嫁做商人妇

    嫁做商人妇

    无良婶母偷梁换柱,秀才妻成商人妇。商人妇就商人妇,没关系,咱能慧眼识玉,就能妙手打造好相公,成就一代豪商。啥?他该娶的人不是她,而是公主!啥?他该是将军,不是商人!啥?要拨乱反正,让她的相公当将军娶公主!怒!大怒!怒不可遏!
  • 英雄联盟之精彩世界

    英雄联盟之精彩世界

    关于英雄联盟的话题太多可谁又知道当英雄联盟里的每一个英雄都拥有了自己的灵魂之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苏冷只是一个21岁的宅男热爱英雄联盟有一天当他通宵完不小心睡在电脑边上的时候..意外的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青梅煮酒许多愁,黄鹂干杯止不休。你容颜清冷一人走,我满面沧桑泪已流。萧瑟如我。疾风剑豪—亚索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 词莂

    词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命动力

    生命动力

    本书作者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一些优秀的成功理念与自己的学员们分享,解答关于成功的困惑,提出只要设立了目标,有了正确的自我认知,并能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每个人都可以获取成功,成为“最好的自己”。
  • A CONFESSION

    A CONFESS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乡曲枝辞

    乡曲枝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尼采的快乐物语(相约在微博)

    尼采的快乐物语(相约在微博)

    《相约在微博:尼采的快乐物语》紧随时代潮流,采用互联网微博经典形式,展开对尼采快乐之路的探讨。《相约在微博:尼采的快乐物语》从六大方面29个点,并附以通俗易懂的社会安全,将真正的快乐物语一一道来。书中采用了尼采的经典名言,加以适当的解析,文章的最后更有广大网友对生活的见解之语,使读者对人生的概念以及获得快乐的方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