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89600000010

第10章 孝友——独孝友则立获吉庆

§§第三章 居家

原文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早岁久宦京师,于存养之道多疏,后来展转兵间,多获诸弟之助,而吾毫无裨益于诸弟。余兄弟姊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抵皆九弟扶助之力。我身残之后,尔等事两叔如父,事叔母如母,视堂兄弟如手足。凡事皆从省啬,独待诸叔之家,则处处从厚。待堂兄弟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期于彼此有成,为第一要义。其次则亲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常常以吉祥善事代诸昆季默为祷祝,自当神人共钦。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孝和友爱是家庭的祥瑞,人们常说的因果报应,在其它事情上未必全部能应验,只有在只要孝悌友爱就立即获得吉庆,不孝悌友爱就立即招来灾祸这个问题上,没有不应验的。我早年长期在京城任官,常常荒废修养之道,后来从事军务,得到各位弟弟的帮助很多,而自己对各位弟弟却无丝毫帮助。我的兄弟姊妹的家庭,所以都能有田有宅,大概都是九弟的功劳。我身体残疾之后,你们服事两位叔叔像服事父亲一样,服事叔母像服事母亲一样,把堂兄弟看成是自己的手足之亲,凡事都很节俭,只有对待各位叔叔的家庭,则处处都很大方。对待堂兄弟应该以德业相劝戒,纠正他们的过失,希望他们有所成就,这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要亲近爱惜他们,希望他们富贵。常常替他们祈祷吉祥之事,这样人神都会钦服。

原文

凡子之孝父母,必作人有规矩,办事有条理,亲族赖之,远近服之,然后父母愈爱之,此孝之大者也。若作人毫不讲究,办事毫无道理,为亲族所唾骂,远近所鄙弃,则贻父母以羞辱,纵使常奉甘旨,常亲定省,亦不得谓之孝矣。敬神者之烧香酬愿,亦犹事亲者之甘旨定省,实无大益。若作人不苟,办事不错,百姓赖之,远近服之,则神必鉴之佑之!胜于烧香酬愿多矣。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凡是子女孝顺父母,一定是做人有规矩,办事有条理,亲戚们都依赖他,远近之人都佩服他,父母也因此更爱他,这就是大孝。如果做人没有档次,办事毫无道理,为亲族所唾骂,远近之人都鄙弃他,从而给父母带来了羞辱,这样的人即使常常用美食供奉父母,并常常探视父母,也称不上是孝。敬神的人在那儿烧香酬愿,也与子女常常以美食供奉父母一样,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如果做人一丝不苟,办事有规矩,百姓信赖他,远近的人佩服他,那么神一定会保佑他。这样做比烧香酬愿强多了。

原文

吾所望于诸弟者,不在科名之有无,第一则孝悌为瑞,其次则文章不朽。诸弟若果能自立,当务其大者远者,毋徒汲汲于进学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我对各位弟弟所期望的,不是你们能否考上科举,而是第一希望你们孝悌,第二希望你们写的文章能够传颂于后世。各位弟弟如果真的能够自立,应当追求大而远的目标,而不应该一味盯着学业进步。

原文

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起见。若不能看透此层道理,则虽巍科显宦,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澄弟每以我升官得差,便谓我肖子贤孙,殊不知此非贤肖也。如以为贤肖,则李林甫、卢怀慎辈,何尝不位极人臣,舄奕一时,讵得谓之贤肖哉?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刻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服劳,可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如是而已。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世上凡是官宦家庭,往往最多一代人便享用殆尽,其子孙开始时骄奢淫佚,继而放荡不羁,最终走向堕落,能延续一两代都是很少见的。巨商富贾的家庭,能保持勤俭的能延续三四代;农耕读书的家族,谨慎朴实的能延续五六代;孝悌友爱的家族,则能延续十代八代。我现在依赖祖宗积德,少年时就得志,唯恐我一人就把福气享用殆尽,因此教育各位弟弟和子女,希望成为耕田读书、孝悌友爱的家族,而不愿成为仕宦家族。如果不能识透这层道理,即使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取得显赫的官位,终究算不上先辈的贤德孝顺的后代,算不上是我家的功臣。如果能识透这层道理,我将异常钦佩。澄弟常常因为我升官,便说我是孝子贤孙,却不知道这并非贤德孝顺。如果以升官为贤德孝顺,那么李林甫、卢怀慎之流,何尝不位列臣子之首,显赫一时,难道可以说他们是孝子贤孙吗?我深知自己学浅才疏,偶得高位,但时刻关注的问题却是现在我虽在仕途宦海之中,时刻作着弃官上岸的打算。希望到了弃官回家的时候,自己可以淡泊名利,妻子儿女可以在家劳动,可以对得起祖父兄弟,对得起家族乡党,仅此而已。

“评析”

尽孝心,守孝道,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孝,是晚辈对长辈人的尊重,孝还体现在晚辈对长辈的挂怀,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父母有疾,琴瑟不御(弹奏),父母亡故,念念不忘,即“奉先思孝”。当年曾国藩在京城,频频给父母写信,告知自己的学业,任职与身体情况,这叫“出必告”。咸丰二年,曾国藩奉命为江西正考官,行至安徽太湖,“闻母丧,急急回乡”,时有“古今第一孝子”的美誉。

孝为百行之首,所以曾国藩的家训中,绝对不会少了这一条,他称孝为“家庭之祥瑞”,这确实是不错的,在一个子女不孝的家庭中,是不可能和睦祥瑞的。在《颜氏家训》中,关于孝也有不少具体的描述:

双亲去世之后,他们生前斋戒时居住的地方,儿子和儿媳不忍进去。北朝顿丘人李构,母亲刘氏死后,她生前所住的房屋,一直被锁着,李构不忍开门进去。刘氏是南朝宋时广州刺史纂的孙女,所以李构深受江南风俗的影响。他的父亲李奖,曾任扬州刺史,镇守寿春时,被人杀害。有一次李构与王松年、祖孝征等人一同聚会。孝征擅长绘画,便拿起纸笔,画了一幅人物画。不大一会儿,又割下一段鹿尾,开玩笑似地把画中人截开让李构看,并没有其他意思。但李构触景生情悲从中来,立即起身骑马而去。在座的人都大为吃惊,不知道个中原因。祖孝征很快便明白过来,后悔不迭,当时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吴郡人陆襄,父亲陆闲被杀害,自己便终身布衣粗饭,即使刀切的姜菜,也不忍心食用,家人做饭时只好用手把菜掐断。江宁人姚子笃,母亲被大火烧死,便终身不吃烤肉。豫章人熊康,父亲因醉酒而被奴仆所杀,便从此不再尝酒。不过,遵守礼法也要顺乎人情,报答恩情也要合乎道义,假如父母因噎而死,便断不可因此而绝食。

《礼记》中记载:父亲所读之书,母亲所用的杯子等物,因其留有父母手迹和口泽之气,便不忍心再用。书籍,父亲生前为政,常常讲习,校刊缮写;杯子,母亲生前常常使用,上面留有他们的痕迹可供后人怀念。但如果是极普通的书籍,日常用的器物,怎么能都废弃不用呢?既然是不读不用,就要避免散失亡佚,应收藏保存好,从而留给后人。

思鲁等人的第四个舅妈,是吴郡人张建的女儿,她有一个五妹,三岁时便失去了母亲。当时灵座上的屏风和她母亲生前使用的东西,因屋漏被淋湿,于是便拿出去晒干,五妹看到后,便趴在灵座上大哭不止。家人奇怪她为什么一直不起来,上前抱起,发现草席已被泪水浇湿,五妹精神受到刺激,不能饮食。找来医生诊治,医生号脉后说:“她的肠子已经断了。”不久出现吐血,几天后就死了。大家都很同情她,外人也悲叹不已。

《礼记》中说:“父母忌日不能饮酒作乐。”正是因为感怀父母养育之恩,自叹悲苦无依,所以才不接待普通宾客,不处理一般事务。不过若能做到自悲自哀,又何必非要把自己隐藏起来呢?世人有的端坐深宅密室之中,说笑如常,祭品甘美,斋食丰厚;遇到急事,即使至亲和好朋友,也不相见;难道他就不懂得礼法的意义吗?

魏国时期王修的母亲在社日去世。第二年社日,王修思念母亲悲哀至极,邻里听到后,便取消了社日的活动。如今双亲去世,遇到伏日腊日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以及忌月的最后三日等忌日之外的日子,更应该感怀追慕,和其他时辰不同,不要参加饮宴、欣赏音乐以及外出旅游。

袁采甚至专门作了一篇题为“人不可不孝”的家训,他指出父母对子女爱怜至深,抚育无所不至,爱念不可言尽;子女应报其爱念抚育之恩,应“终身承欢尽养,报尽孝道”。否则忘其养育之恩,不尽孝道,同飞走微物何异?至今不少作儿女的,忘却养育之恩,不尽孝道,不想赡养年老体衰的父母,不该对此家训深思吗?“人当婴孺之时,爱恋父母至切。父母于其子婴孺之时,爱念尤厚,抚育无所不至。盖由于气血初分,相去未远,而婴孺之声音笑貌,自能取爱于人,亦造物者设为自然之理,使之生生不穷,虽飞走微物亦然。方其子初脱胎卵之际,乳饮哺啄,必极其爱,有伤其子则护之,不顾其身。然人于既长之后,分稍严而情稍疏,父母方求尽其慈,子方求尽其孝;飞走之属稍长,则母子不相识认,此人之所以异于飞走也。然父母于其子幼之时,爱念抚育,有不可以言尽者,子虽终身承欢尽养,极尽孝道,终不能报其少小爱念抚育之恩,况孝道有不尽者。凡人之不能尽孝道者,请观人之抚育婴孺,其情爱如何,终当自悟。亦犹天地生育之道,所以及人者,至广至大,而人之回报天地何在?有对虚空焚香跪拜,或召羽流斋醮上帝,则以为能报天地,果足以报其万分之一乎,况又有怨咨乎天地者,皆不能反思之罪也。”

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孝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春秋时,陈留有位少年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聪睿机智,尊敬长辈。可是他父亲却极不孝顺,恨不得孙元觉的爷爷早点过世。

一天,父亲忽然把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扔进深山。元觉跪着请求,父亲不理,推车进山。他将老人扔在地上,转身要走,元觉却拾起筐说:“我要带回家,到你老了,也要用它送你到这里。”

父亲大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元觉说:“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怎样做。”父亲悔悟了,忙把老人接回家,从此十分孝敬他。

汉文帝时,齐国太仓令(管理粮食仓库的职官)淳于意清政廉明,为人称道。他生有五女,常以无儿为憾。文帝十三年,淳于意因有失职守被处重刑。淳于意在被押解长安前抱怨:只生女儿不生儿子,在遇到大事时实在没有什么好处!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对其父遭遇不满。于是随父来到长安,给文帝上了一书:“我的父亲淳于意作为齐地太仓令,齐地人民都说他办事公允、廉洁。现在因为犯事而被处重刑,我以为人死不能复生,重刑之下即使饶幸活下来也不能再过平常生活,虽然想要改过自新但也没路可走。所以我愿意为父赎罪,身入官府,作为奴婢,使得父亲能有悔过自新的机会。”书达文帝之后,文帝为其精神所感动,下诏免去淳于意的刑罚,并下令免去全国肉体之刑。

晋代的李密幼年丧父,母亲何氏改嫁,是祖母刘氏将他抚养成人的。李密对祖母十分孝敬,祖母有病时,他都昼夜守护,亲尝汤药,并利用照顾祖母的空闲时间,刻苦读书。

李密曾在蜀汉做过小官,蜀亡后,因其才能出众被晋武帝任命为太子洗马。他上书晋武帝说:“我自幼是孤儿,是祖母刘氏将我抚养成人的。现在她年老多病,经常卧床不起,离不开我的照顾。可您却叫我做官,我实在是左右为难。好在本朝提倡以孝治天下,对老人十分优待,现在我的祖母已经96岁了,可以说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如果我去做官就无人为她送终。我今年才44岁,报效国家的时间还长,但孝敬祖母的时间却不多了。‘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晋武帝看了他的上书后,很受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样,李密一直等到为祖母送终以后,才外出作官。

作为朝廷官员,常常会碰到忠孝不能两全的尴尬局面,针对这一情况,该如何处置呢?曾国藩是主张孝大于忠的,如他坚决反对墨绖从戎,即守孝期间不参与军事生活。如咸丰元年,当他在京城听说江忠源墨绖从戎时,他曾振振有词,力加阻止。江忠源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道光二十七年曾在家乡办团练,镇压瑶民起义。接着,历任浙江省秀水、丽水知县。大学士赛尚阿至广西围歼太平军之前,在左景桥上书言事,其中有一条提及江忠源善带兵,疏调他至军前效力。曾国藩闻此事,“欲行阻止,而赛公已牙成行矣”。此时江忠源正在家守制,得谕旨,即与其弟江忠浚募乡勇五百人,奔赴在广西的副都统乌兰泰帐下。曾国藩立即写信给正在粤中为大军筹粮饷的友人严正基说:“岷樵读礼山中,谊为乡里御寇,然墨绖从戎,则非所宜。弟比有书,告其不必远出。君子爱人以德,似应如此。阁下以为然焉否也?”他以“爱人以德”的姿态,动员友人来劝阻江忠源。他还直接给江忠源写信说:“粤西盗贼方炽,足下所居,逼迫烽火,团练防守,未可以已。或有企慕谋勇,招之从军,则苫块之余,不宜轻往。期关大节,计之宜豫。”不久,再次写信给江忠源说:“吾子在忧戚之中,宜托疾以辞,庶上不违君命,下不废丧礼。”又说:“顷闻吾弟被命即行,虽军旅墨衰,自古所有。然国朝惟以施之武弁,而语文员则皆听其尽制,无夺情之召。”他还为江忠源出谋画策说:“所可幸者,闻尚在乌公幕府,未尝署一官,领一职,犹为无害于义。将来功成之后,凡有保奏议叙,一概辞去,且预将此意禀明乌公转达赛公,再三恳告;如不保叙,则仍效力行间,终始其事;如不允从,则托疾归去。”“若略得奖叙,则似为利而出,大节一亏,终身不得为完人矣。”在曾国藩看来,最好不要墨绖从戎,去了也只效力不当官,只有这样,才叫忠孝两全,即“从戎以全忠,辞荣以全孝”。他再次警告说:“君子大节,当为世所取法,未可苟焉也。”

到咸丰二年十月,曾国藩在家守制,犹写信给友人刘蓉说:“岷樵去年墨绖从戎,国藩曾以书责之,谓其大节已亏。”

但是,曾国藩自己不久即碰上尴尬局面,一是母死,朝廷又命他出来办团练;二是在办团练期间父死。面对这种忠孝无法两全的局面,他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一个特殊的姿态:出来为朝廷做事,但不受官职。但是曾国藩的本意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咸丰四年八月十九日,湘军会师之后,曾国藩向咸丰帝上了一个恭谢天恩折,说自己丁忧在籍,墨绖从戎,“常负疚于神明”,不敢仰邀议叙,仍荷温纶宠锡,惭悚交增。“嗣后湖南一军或者克复城池,再立功绩,无论何项褒荣,何项议叙,微臣概不接受。”

在曾国藩上谢恩折后仅四天,即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湘军登上了武昌城头,太平军守城将领黄再兴、石凤魁于先天夜里已带领精壮仓惶逃往武昌下游的田家镇去了。此时,杨霈的军队尚在汉阳以北,但他抢先向朝廷报捷。咸丰帝看了他的奏报,批道:“曾国藩等攻剿武汉情形尚未奏到。塔齐布陆路官兵,此时谅已与曾国藩水陆合为一军,着俟杨霈抵省后,商榷挑选精兵,水陆进剿。朕日盼捷音之至也。”咸丰帝当时情况不明,指令也模糊不清。待湘军攻占武昌十二天后,即九月初五日(10月26日)咸丰帝才看到曾国藩的《官军水陆大捷,武昌、汉阳两城同日克复折》,他兴奋之极,批道:“览奏欣慰。”并立即嘉奖攻克武昌、汉阳有功人员,其中“曾国藩着赏给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并加恩赏戴花翎。”在这以前,朝廷任命团练大员为巡抚,已有先例,这就是诏授楚勇头目江忠源为安徽巡抚。九月十二日(11月2日)咸丰帝又批道:“览奏感慰实深。获此大胜,殊非意料所及。朕将兢业自持,叩天速赦民劫也。”

但是,在九月初五日(10月26日)同一天的廷寄中,咸丰帝却埋下了一个伏笔:“曾国藩虽系署任巡抚,而剿贼之事重于地方。”聪明绝顶的曾国藩接到署湖北巡抚的任命后,立即于九月十三日(10月3日)上折,缕述了一通署湖北巡抚“于公事毫无所益”、“于私心万难自安”的道理,说自己将率后帮水师即日启行,转瞬出鄂入皖,“鄂垣善后事宜,既不能一为兼顾”,因此恳请另“简派贤员接任湖北巡抚,以重疆寄”。他在同一天给诸弟的信中说:“兄意母丧未除,断不敢受官职。若一经受职,则二年来之苦心孤诣,似全为博取高官美职,何以对吾母地下?何以对宗族乡党?方寸之地,何以自安?”又说:“兄以在籍之官,募勇造船,成此一番事业。其名震一时,自不待言。人之好名,谁不如我?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与虽美而远不能及之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他一点也不掩盖自己的“好名”,也津津乐道自己的“名震一时”,然而他却想到,一旦成名,将得罪于名教,受讥于乡党,见嫉于友僚,因而深痛“功名之地,自古难居”,忠孝两全,真是难啊。

同类推荐
  • 军事战争的智慧

    军事战争的智慧

    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早一天领悟,早一天走向成功;早一天领悟,早一天拥有幸福。阅读本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男人更要讲逻辑、逻辑怎么个讲法、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理清话语中的概念、怎样的论据才可靠、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严密的推论等。
  • 老夫子品评荀子

    老夫子品评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5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先秦继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一生怀抱治国宏愿、文韬武略,周游列国,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游说齐、楚、赵、泰等国,然而事与愿违,终未能如愿。荀子晚年隐居楚国兰陵,著书立说,以毕生所学,著成《荀子》一书。
  •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等。
  •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韩非子》共55篇,分为20卷,约10万言,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其中大部分为韩非子所作。纵观《韩非子》全书,构思精巧,说理精密,描写大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语言幽默。书中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
热门推荐
  • 哥谭市的审判者

    哥谭市的审判者

    身为蝙蝠侠弟弟的兰彻,为了帮助自己的哥哥蝙蝠侠一同走上了成为哥谭市守护者的道路,他化身为审判者,审判哥谭一切黑暗。他不需要蝙蝠侠的固执,心中所认定的正义便是正义。他将毁灭面前一切黑暗之物!
  • 大塔防时代

    大塔防时代

    拟真网游《大塔防时代》问世,玩家可通过天马行空的构思,组合出不同能力的英雄来辅佐战斗。曲鸣是个游戏狂人,由于选取最强、同时也最鸡肋的种族‘先知’,而让他一朝落魄,游戏三年,却始终不曾逾越30级这一门槛。命运给他重生的机会,他又能否借助这一优势,以及对组合英雄方面的过人天赋,在游戏中叱咤风云?☆☆☆☆☆☆☆☆☆☆☆☆☆☆☆☆☆☆首创新元素,邀大家同览一款与众不同的网游!
  • 孩子不听话 父母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 父母怎么办

    本书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细节入手,撷取了一些容易令父母动气发火的片断,以精辟的语言透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深刻地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种种原因,指出了教育孩子的科学理念,从而为父母们开辟了一条能够轻松正确地应对孩子不听话行为的捷径。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太古继承

    太古继承

    这是一个世外有世,天外有天的世界;他是一个无人知晓,身世离奇的少年,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但当他历经万险走到巅峰之时,他记得他的宿命:重建太古!
  • 胜自己,赢别人

    胜自己,赢别人

    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在人的一生中想得最多的是战胜别人,超越别人。凡事都要比别人强。因此,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因为最强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意志的差异。一个人有了自信,就有了意志,就具备了挑战自我的素质和内驱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一个佼佼者。本书以“性自己,赢别人”为线索,精选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则则或长或短的有关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经典励志故事,旨在让读者认知和了解每则故事后的“励志箴言”,蕴涵着精辟的哲理,凝聚了宝贵的人生经验,给人以智慧的启示这对读者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全面提高素质,实现理想的人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健康长寿食为天

    健康长寿食为天

    本书作者为饮食保健专家,吸取了近年来国内外最新饮食安全及保健成果,结合多年的健康饮食工作经验,围绕饮食安全、合理搭配、科学制作等细节进行了系统阐述,重点介绍了日常饮食应遵循合理膳食、营养平衡;从小处着手,吃好每顿饭,做好每一个菜,安排好一日三的餐食物搭配,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人体所需要的七大营养素及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的学问等。其内容科学实用,知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适合大大众阅读。
  • 败国大皇帝

    败国大皇帝

    辐射科技流第二部。记者:老伯,你幸福吗?老伯:我姓曾,不姓福,但我过得很幸福,很快乐。记者:为什么老伯:因为科技发达了,工作好找了;房价降了,买得起房子了;医药费降了,不怕没钱治病了;食物无毒无害了,可以放心吃了:坐地铁公交不挤了,出行方便了;空气清新了,不怕得肺癌了;河水清澈了,我可以来河边钓鱼了……还有好多好多,我都说不完,但最重要的是我儿子在皇上从国外引进的一亿美女中找到了对像,终于不打光棍了。记者感叹: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了白天这个好皇上啊!是他用科技和政策改变了这一切,让我们活在了富强、民主、自由、团结、平等,美梦可以成真的发达世界。
  • 画上花

    画上花

    他,弑父杀兄杀弟,为的不是这天下,只是为了他。再遇,已是江山易主。昔年满城的血雨几何!颜漠说“是否斩断这江山你才原谅我,那好,如你所愿。”颜漠看着站在他面前的他,若舍了天下得了他,这本就是他当初逼宫所决定的宿命。颜卿看着那本该繁华锦绣的山河却因为他又要遭一次血雨腥风吗?
  • 别逃出我的世界

    别逃出我的世界

    此文已经转换成另一个,请看“别逃:诱拐傲娇未婚夫”谢谢,说明一下这不是弃文这不是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