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87400000006

第6章 民族主义音乐

挪威的格里格

挪威作曲家、钢琴家、挪威民族乐派奠基者格里格(1843.6.15~1907.9.4)生于卑尔根。父原籍苏格兰,母为挪威人。幼即从母学习钢琴。15岁时,由著名小提琴家布尔推荐赴德留学,入莱比锡音乐院攻读作曲和钢琴。1862年毕业于该院后即返国。21岁时,结识挪威民族乐派作曲家诺德拉克(1842~1866,挪威国歌作者),在其启发下,致力于民间音乐的研究,并用于其创作之中,同时,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1868年创作了充满青春活力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1869年,在罗马结识了李斯特。又在奥斯陆(首都)与人创建“挪威音乐协会”。1874年(31岁)获挪威政府颁发的终生年金,迁居卑尔根,在乡居生活中,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和村民的淳朴生活,潜心作曲。1907年赴英前染病住院而逝。创作有戏剧配乐《培尔·金特》(1874~1875)、十卷《钢琴抒情曲集》(共66首)、管弦乐曲《挪威舞曲》(共4首,1881)、《霍尔堡组曲》(1884~1885,为纪念诗人霍尔堡200周年诞辰而作),以及大量艺术歌曲等。

柴科夫斯基、西贝柳斯、德彪西等人的创作都曾受其影响。格里格在民歌的沃土上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音乐。在和声上不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而且已呈现印象主义的和声语汇,是他最富有创造性的贡献之一。他的标题钢琴小品则独树一帜,广泛采用民间舞曲的节奏,以民歌为其旋律之素材。

俄国的格林卡、“五人团”和柴科夫斯基

俄国从彼得大帝开始引进西欧音乐,至18世纪中叶不仅在彼得堡和莫斯科都建立了歌剧院,而且在俄罗斯充斥着意大利的音乐家,外国的音乐演出,请外国人作曲等。18世纪末开始,出现了俄罗斯音乐家赴意大利留学。在这基础之上,进入19世纪后,俄罗斯贵族也开始拥有私人乐队,参与了音乐的演奏和创作活动、沙龙音乐会以及公开音乐会的频频举办,出版了为数不少的音乐杂志、音乐爱好者手册,社会音乐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俄罗斯音乐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此同时,专业音乐家的出现,则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格林卡的音乐成就,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俄罗斯民族乐派。该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有达尔戈梅斯基、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柴科夫斯基等。在这乐派中,与当时的俄罗斯文学一样,也存在着两种倾向,即斯拉夫振与西欧派,柴科夫斯基即属于后者。两者虽道路有所差异,但殊途同归,均深刻地表现了俄罗斯的民族性,充满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俄国作曲家格林卡(1804.6.1~1857.2.15)是俄国民族乐派的奠基者。出身贵族。10岁开始学钢琴、小提琴,并自学作曲。1822年,毕业于彼得堡高等教育学院。1824年任职于交通部,其间曾同普希金、茹科夫斯基等人交往。1830年赴意大利,用3年的时间钻研贝里尼和多尼采蒂的音乐。1833年取道维也纳赴柏林,在柏林曾认真师从S·德恩(1799~1858)学习作曲。滞留在国外期间,他立意创立俄罗斯音乐文化。1834年归国后即着手民族歌剧《伊凡·苏萨宁》的创作,该歌剧为其成名作,亦为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尔后,又曾赴西班牙旅行,搜集当地民间音乐素材,用于创作《阿拉贡霍塔》和《马德里之夜》(1848)之中。晚年,往来于俄罗斯与西欧各地,后客死柏林。尚作有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38~1842)、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娅》(1848),以及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

俄罗斯古典乐派的另一位创始人达尔戈梅斯基(1813~1869)于1817年随其家定居彼得堡。自幼在家接受音乐教育,后靠自学成为音乐家。1831~1843年供职于司法部。1834年结识格林卡,遂决意业余从事作曲。1839年模仿法国正歌剧作第一部歌剧《埃斯米拉达》,于1847年上演失败。1844~1845年在巴黎接触了轻妙优雅的法国音乐,加强了创造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信念。1855年所作俄罗斯民族歌剧《水仙女》,是继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之后,进一步奠定了俄罗斯民族歌剧的传统。晚年致力于俄罗斯音乐协会的活动,指导五人团等年轻——代作曲家,并协助创办彼得堡音乐院。所作的未完成歌剧《石客》(1872年由居伊续成),是一部著名的划时代的实验作品。尚作有管弦乐曲、讽刺诙谐歌曲《九晶文官》等。

“五人团”

始于15世纪的俄国封建农奴制,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到19世纪已走向衰落。19世纪3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是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沙皇虽有所改革,但由于未根本触动腐朽落后的农奴制,故成效甚微。与此同时,一些志士仁人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农奴制。40年代起俄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赫尔岑(1812~1870)、别林斯基(1811~1848)、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等人利用讲坛和杂志进行宣传鼓动,对当时的文学艺术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创作集团,遍及艺术的各个领域。

在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界,则出现了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五人团”(亦称“强力集团”)。他们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高扬格林卡的旗帜,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大力搜集、整理和改编民歌,从俄国的历史、现实和民间传说中选取题材,创作具有民族性的、人民性的作品,体现了当时的先进思潮。五人团的成员有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鲍罗廷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们活动于彼得堡,人员有专业的,有业余的;有平民,有贵族;但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为发展俄罗斯的民族音乐文化而奋斗。1867年由当时的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首次使用“五人团”的称谓。

巴拉基列夫(1837~1910)原在喀山大学攻读数学。后在彼得堡以演奏钢琴名噪一时,成为专业音乐家。1855年结识格林卡和达尔戈梅斯基后,立意从事音乐工作,60年代初,与居伊、穆索尔斯基、鲍罗廷、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结成小组,以探讨如何发展俄罗斯的民族音乐,并为之奋斗。1862年他建立义务音乐学校,演出五人团的作品。1866年赴俄罗斯各地搜集民歌。1871年后脱离五人团。1883~1893年任宫廷教堂乐长。1897年主持俄罗斯地理协会民谣出版委员会的工作。作有两部交响曲、交响诗《塔马拉》(1867~1882)、钢琴幻想曲《伊斯拉美》(1869,亦称“东方风格幻想曲”)以及《以三首俄罗斯民歌为主题的序曲》等。

居伊(1835~1918)是位领有将军衔的军事工程学家。父亲为法国军官。曾从莫纽什科学习音乐。业余从事音乐创作。其创作不同于其他4人,多为仿效西欧音乐之作,在取材方面亦多为外国文学家的作品,如以德国诗人海涅的长诗《威廉·拉特克夫》改编为脚本的同名歌剧,以雨果戏剧改编的歌剧《安哲罗》等。但他却以音乐评论宣传五人团的音乐思想和创作成就,从而在推进俄罗斯新音乐的发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鲍罗廷(1833~1887)生于彼得堡,为格鲁吉亚公爵格德阿诺夫和俄罗斯平民安东诺娃的私生子。他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曾入彼得堡外科医学院学习。终生从事化学研究,业余从事音乐创作。1862年结识巴拉基列夫后,加入“五人团”。曾在巴拉基列夫的建议下,创作了根据俄罗斯古代文学名著《伊戈尔王远征记》改编成脚本的四幕歌剧《伊戈尔王》。其音乐虽很少直接引用民歌,但却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色彩,有的则具有俄罗斯史诗般的风格以及俄罗斯所独有的抒情特色。如他所作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即可听出那迷人的东方风味,致使该作广为流传。还作有交响曲三部,两首弦乐四重奏曲,以及钢琴曲、歌曲等。

穆索尔斯基(1839.3.21~1881.3.28)出生于卡拉伏一地主家庭。6岁从母学钢琴。1852年入帝国近卫军士官学校,1856年毕业后服役于军界。1857年结识巴拉基列夫,并在其指导下从事音乐创作。1858年决心专事作曲,遂辞掉军职。其父去世后,家道衰败,又适逢60年代初的农奴制改革,濒于破产,只得先后任职于交通部、林业部,长达18年。虽如此,但他却始终同情农民,与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思想产生共鸣。1868年在“五人团”的理论指导者、评论家斯塔索夫的建议下,于翌年完成他最大的杰作——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他在军界染上的酗酒恶习,不规则的生活,内心的苦闷,使工作常常停滞,多在友人处寄食。晚年生活潦倒,终以精神病逝世。死后其遗稿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为之整理和修订。

他为普希金的著名诗剧而作的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和取材于俄国历史的歌剧《霍凡希那》(1880),都突现了人民群众的形象,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典范之作,深刻再现了俄罗斯的生活。其音乐语言新颖独特,和声、配器别具一格,不受西欧音乐语言的束缚,而大力从俄罗斯语言中发掘出“湿宣叙调”风格,从俄罗斯民间调式和中古调式上建立起自然和声体系,大胆运用远关系和弦的并置以得到戏剧性的和声效果等(见刘经树《简明西方音乐史》),对后世的音乐创作,特别是对德彪西的印象主义技法的确立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旋律写作,也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加以艺术提炼,形成更精致的音乐构造。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1874),堪称他的另一杰作,将音乐与绘画极为艺术地融为一体,使音乐本身具有唤起听觉和视觉通感的力量。还作有管弦乐幻想曲《荒山之夜》,以及歌曲《跳蚤之歌》(为歌德诗谱曲)等60余首。

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1844.3.6~1908.6.7)出身于梯契汶一贵族家庭。其家世代为海军军人。6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尝试作曲。12岁入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学习,得以在首都广泛接触到艺术音乐。1861年,与巴拉基列夫相识,并在巴拉基列夫的指导下业余进行音乐创作。他从远洋航海东方归来后,于1865年完成《第一交响曲》,同年由巴拉基列夫指挥在义务音乐学校演奏会上首演,迈出作曲家辉煌的第一步。1871年任彼得堡音乐院的作曲、管弦乐法教授,1874年又兼任和声、对位法教授,终生任教于此。斯特拉文斯基等人均出自其门下。晚年,因支持学生罢课、倡导音乐院的机构改革而一度被解职。日俄战争后复职。曾以大量精力续作、修订“五人团”其他成员未完之作。其创作集俄罗斯民族乐派音乐之大成,继承和发扬了格林卡的传统,并以华丽的东方色彩、海洋情景的描绘见长。他是位卓越的管弦乐法大师,1888年所作具有东方绚丽色彩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以及《西班牙随想曲》等均充分发挥了管弦乐队的诸种乐器的色彩和扩充管弦乐队的表现力。他是位作曲技术高超的客观作曲家,擅长于以旋律、和声、调式、配器等手段描绘客观事物。他还作有歌剧10余部:《普斯科夫姑娘》(1872)、《五月之夜》(1880)、《雪姑娘》(1881)、《萨尔丹沙皇的故事》(1900)、《金鸡》(1907)等,以及交响曲、合唱曲、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著有《和声学实用教程》(1884)、《管弦乐法原理》(1911)以及自传《我的音乐生活》等。

柴科夫斯基(1840.5.7~1893.11.6)生于沃钦斯克,父为矿山工程师,母原籍法国,善歌与钢琴。1848年迁居彼得堡。1852年遵从父亲的意愿入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1859年毕业后即供职于司法部。1862年入带有西欧派倾向的安东·鲁宾斯坦刚刚创办的彼得堡音乐院学习,对音乐的喜爱越来越深,终在1863年去职专从安东·鲁宾斯坦学习作曲。1865年毕业于该院。翌年,应安东·鲁宾斯坦之弟尼古拉·鲁宾斯坦之邀,在他创办的莫斯科音乐院任和声教授,并从事创作。1877年与其学生安东尼娜结婚,婚后数周即因不合而离婚,同年得到富孀梅克夫人的资助(年金6000卢布),遂辞去教职,居住乡间,专事作曲。亦曾遍游欧洲各大城市,甚至远渡重洋至美国。1893年赴英归国后,发表第六交响曲《悲怆》。同年11月突然逝世(死因说法甚多)。享年仅53岁。

他的作品数量很大,几乎涉及音乐的一切领域,其中亦多名作。其实他还算不上西欧派,在“五人团”与鲁宾斯坦之间,可说他是“折衷派”。在他所作的有标题或无标题的音乐中都体现了鲜明的标题性,都浸透着他个人的心理气质,故而褶到广大听众的喜爱。这主要体现在其如歌的旋律、具有活力的节奏、极富表情的配器以及直白情感中,尽管其音乐技法深受西欧音乐的影响。在他所作的六部交响曲中,以第四、第五、第六,尤以第六交响曲《悲怆》最为著名,堪与交响曲中的经典之作齐名。柴科夫斯基不愧是浪漫主义交响乐大师,所作三部舞剧音乐《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也是芭蕾舞音乐的经典之作。著名的作品还有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管弦乐曲《一八一二序曲》、管弦乐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斯拉夫进行曲》等,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弦乐小夜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曲,其中有著名的《如歌的行板》、钢琴套曲《四季》等。

20岁时遵从家庭意愿入赫尔辛基大学法律系学习,同时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选修作曲和小提琴,师从音乐院院长M。韦盖柳斯学习音乐理论。21岁从赫尔辛基大学退学,转入赫尔辛基音乐院专攻小提琴。后因在学期间参加小提琴比赛失败,于是才专攻作曲。1889年于音乐院毕业后获奖学金,遂即赴柏林、维也纳留学。1891年归国任母校教授。

19世纪末,芬兰正处于俄国沙皇的统治之下,芬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的统治的斗争异常尖锐,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在民族意识不断高涨的形势下,文艺上则形成振兴民族文化的强烈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西贝柳斯根据芬兰50卷本的民族史诗《卡莱瓦拉》,于1892年创作了含声乐的交响诗《库莱尔沃》,遂扬名于世。1893-1895年又根据《卡莱瓦拉》,创作了传奇曲《列明基宁组曲》,组曲由《列明基宁和岛上的少女们》《图奥内拉的天鹅》《图奥内拉的列明基宁》和《列明基宁的归来》等四曲组成,其中以《图奥内拉的天鹅》最为著名。1897年西贝柳斯获芬兰政府颁发的年金。1899年创作交响诗《芬兰颂》。当时,面对帝俄对新闻界的弹压,爱国人士奋起举办募捐游艺会为报纸筹募基金,《芬兰颂》就是为这种游艺会上上演的雕塑剧《芬兰的觉醒》的配乐中的终曲。《芬兰颂》壮阔的音调、充满战斗的激情以及满怀必胜信念的辉煌壮丽的尾声,激起了芬兰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也是一部为国际上所公认的杰作,并被认为是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后诗人维科·哥斯肯尼埃米将《芬兰颂》的主题旋律填上歌词成为合唱曲,从而更加广泛流传。此后,在20余年中,他致力于交响曲,以及标题管弦乐曲、室内乐曲、钢琴曲、歌曲和合唱曲等创作。

西贝柳斯作为民族主义作曲家,几乎在音乐所有领域中都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特别是他的器乐创作。他并不直接引用民歌旋律为主题,而是在后期浪漫派以及俄罗斯音乐的影响下,消化了芬兰固有的音乐语法,并创造性地创造了独特的形式,成为北欧独树一帜的重要作曲家。1929年,他停止创作。终年92岁。

同类推荐
  • 曹昂

    曹昂

    一个现代的替死鬼,阴差阳错成为了两个鬼的交易品,成为了三国枭雄曹操的儿子,还是长子!他能够在三国这个诡异的时代步步为营,击败政敌曹丕,成就天下霸业吗?
  • 历史年鉴之1917

    历史年鉴之1917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既寿永昌之三国

    既寿永昌之三国

    三国是最令人追崇和怀念的时代,最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从没有像这个时代一样,诞生出如此众多名留千古的谋臣武将,本故事发生在汉献帝初期,群雄争霸,混乱未明之时。传说高祖皇帝刘邦遗留下一个宝藏和一块关乎天下的灵石,有道是"得灵石者王天下。"尹仁和吕布合力诛杀了董卓,接下来却不知何去何从了。一切精彩故事有待呈现……
  • 徐国春秋

    徐国春秋

    嬴宝宗,徐国世子。国破家亡,兄弟羁旅,亡国之君又会有怎样的际遇……
  • 明朝穿越者

    明朝穿越者

    崇祯十一年十月初三的晚上,在山西一座大山里迎来了一个穿越客,作为一个倒霉的穿越者,他没有想去改变历史,只想平平淡淡的在那个不属于他的年代生存下去,可是明朝皇帝、满清鞑子、农民起义军、能让他如意吗?
热门推荐
  • 神诡莫测

    神诡莫测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异世之土星之旅

    异世之土星之旅

    倒霉的邢紫嫣在给表哥送书的路上,被正在爆破的大楼砸中,然后穿越了。本来穿越就够可怜的了,她还被丢到了没有人烟的大草原上,不仅如此,她还遇到了地震地裂,悲催到想要自杀的邢紫嫣,一天就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她,终于找到了有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竟然是一个魔法世界,而且这里的人的魔法,都需要他们自身所带的空间来支持。邢紫嫣忍不住要呲牙了,那啥,她不是这里出生的,没有带着空间,怎么办?
  • 异闻录:尘封30年神秘事件

    异闻录:尘封30年神秘事件

    广西全身长满鳞片的怪人,四川清朝僵尸,哈尔滨出的猫脸老太太,天池十几米长神秘水怪……这些神秘怪事曾经一度引来无数人恐慌。但都被我们暗中处理,你们看到只有科学,我们处理神秘灵异!我叫吴名,我在“灵异事件调查组”。
  • 凤逆天下:腹黑魔君妖娆后

    凤逆天下:腹黑魔君妖娆后

    (正文已完结,放心阅读)21世纪的死神特工,一朝穿越成了凤家那被人殴打致死的废材二小姐...灵魂回归,三生莲合二为一,开启灵魂空间...禁忌神兽护航,妖孽魔王溺宠入骨....!片段一:“凤千羽,是谁给你的胆子可以殴打本宫?”林贵妃指着她怒骂。“本座给的,有意见?”一袭红袍的国师缓步而来,停在她身边。片段二:“凤千羽,你弑姐杀母不怕天打雷劈吗?”气急败坏的凤丞相指着凤千羽问道。帝夜轩挑眉:“凤丞相,这就不劳你操心了,天打雷劈,本座给羽儿受了便是。”切看废材如何惊才艳艳,携手妖孽魔王傲世天下....(此文一对一宠文,女强男更强=强强联手)欢迎看文
  • 叹尘殇

    叹尘殇

    千年寻找,一世浮沉,可否还会记得过去的种种。记忆回来,是否还能回到当初。人生若能重来一次,定不负,相思意。寻找上古神器,又能给他们带回来什么。。。。。
  • 打造心态(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打造心态(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俱力迦罗龙王仪轨

    俱力迦罗龙王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地狱门徒

    地狱门徒

    带着前世的记忆,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却置身什么也做不了的质子囚徒,是像猪一样的吃喝拉撒,静静地等待着临头的那一刀,还是鼓起勇气抗争命运,争取属于自己的天空,这一切都在那人的出现之后变得不一样了……
  •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介质,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媒体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 血脉之咒

    血脉之咒

    苍穹之下,人、兽万年天道和平契约已碎。乱世即出,万族争雄,英杰齐现,开起波澜时代。少年孟鸣,偶得太古混沌盘,窃机缘,夺造化,踏生死,以惊天之姿,踏上诸天世界,争诸天万族,强者之颠。虐天才,战高手,谁能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