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82300000001

第1章 美丽的中南海

干涸的京城竟有泱泱七百亩的"大海子"。为什么人工湖泊要称为"海"?历史向你细细道来--

走进中南海,很多人困惑不解,中南海为什么称为"海",明明是湖嘛!

这就要从中南海的历史说起。中南海这片宫廷建筑群始建于辽宋时代。辽代以前,这里曾是一片风光秀丽的自然湖泊,辽国曾在这群自然湖泊上建瑶屿行宫,那时北京的气候比现在湿润得多,燕山山脉的森林茂密,坝上草原水草丰美。

辽国盛极而衰,金朝取而代之,这块自然湖泊上的宫殿迎来了新的主人。公元1153年,金王朝正式迁都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

新的主人给瑶屿行宫以新的名称,以表示其权力和自己特有的偏好,于是瑶屿行宫更名为"西华潭"。金王朝一声令下,上万民工开始对这一带进行开挖和改造,使之具有更多人为的痕迹。

斗转星移,又到改朝换代时。蒙古英雄忽必烈挥师驱兵南下,入主中原,把以灿烂文化引为自豪的汉人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并在燕京建立首都,改名大都。皇宫御苑仍在金朝的老地方,自然又免不了一番整修,几次扩建。这个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世世代代在干旱的蒙古草原上生活的部落,对水就像生命一样珍惜,认为水就像花园一样美丽。古代蒙语称水为"海","海子"意即花园。一长串经过人工拓展的湖泊:积水潭、什刹前海、什刹后海、北海、中海、南海,元代大都城内的湖泊都被称为"海",中南海的"海"来历也源于此。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改元代国都大都城为北平。1403年明成祖即位,从南京迁都北平,改为北京。明成祖不再在原来的金元皇宫的基础上拓建,而在它的东面营造起一座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的崭新皇宫-紫禁城。明成祖这次营建紫禁城的一大功绩,是为整个北京城确立下一条由北而南的中轴线,乃世代不朽的基业。原来环水而筑的金元皇宫,则改称"西苑"、"西海子",作为皇帝的避暑行宫。明世宗时,又在"西海子"上建造起南北两座汉白玉桥,南面蜈蚣桥之南为"南海",北面的金鳌玉桥之北为"北海",两桥之间的狭长水面为"中海"。

1644年,清兵入关,建立起大清王朝,亦定都北京,继续营造紫禁城,拓建西苑三海子。清王朝重新开挖三海,堆土为山,广植林木,山威而海水阔,林秀而宫室幽,成为皇家的洞天福地。

这样,经过辽、金、元、明、清五个王朝七百多年的精心营建,西苑三海集山、海、岛、桥、亭、阁、廊、榭、宫阙于一园,成为真正的人间仙境了。

1912年,大清王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被迫迁出紫禁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原南起午门、北至神武门的广大宫室改为"故宫历史博物院",俗称故宫。原来的西苑三海,以金鳌玉桥为界,北海被辟作平民公园,中海、南海则被北洋军阀首领、窃国大盗袁世凯占据,做了大总统府。这样一来,整座西苑三海便一分为二了。做了"大总统府"的中南海,面积达一千五百亩,其中水面占七百亩。它比东面的故宫大出三分之一,比北海的北海公园则大出近一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南海是迄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占地最广大、保存最完整、风光最秀丽、政治最神秘的一座皇家园林。

"丰泽园"古朴敦厚,不尚华丽,"菊香书屋"更显清幽典雅。毛泽东十分满意这绿色的世界,院中的遍地小草给了他幽静恬淡的心境

在中南海高大的院墙内,有许多相对独立的建筑群。从中南海的南门,也就是新华门进入中南海,顺着南海西岸的马路行至北头,便会看到一个大院,正门上方所悬的黑色大匾上,雕刻着乾隆皇帝手书的三个金色大字"丰泽园"。丰泽园建于清康熙年间。门外原有稻田数亩、桑树数十株,为清王室每年仲春演耕之处。

"丰泽园"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建筑群,它由许多小院落组成。

进入丰泽园庭院,迎面为颐年堂,之后为澄怀堂,澄怀堂之后为遐嘱楼。穿过颐年堂东侧,有走廊通往东面一座四合院,就是著名的"菊香书屋"。康熙题联曰:"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住进了丰泽园的菊香书屋,之前曾是周恩来进京后的临时居处。毛泽东搬入中南海,周恩来比较各处房屋,感觉还是菊香书屋综合条件好些,便请毛泽东住进,自己搬到西花厅。

如果说丰泽园古朴敦厚,不尚华丽,那么"菊香书屋"则更显清幽典雅。

现在想想也很有意思,将毛泽东安排在菊香书屋居住是多么美妙,因为这和意志坚强酷爱读书的毛泽东个性很贴近!同样,周恩来居住的西花厅里有一个名为"不染亭"的四方亭也和它的主人个性多么相似!

有幸走进挂着"菊香书屋"匾额房子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过厅,穿过它才是一所院落。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把菊香书屋改成"菊香书院"更为合适。

通过菊香书屋过厅走到院内,可以看出这院子是南北向的、长方形的结构,是北京标准的旧式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有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

北房五间呈一明两暗的形式,挂有"紫云轩"匾额的房子是这五间中的当中一间,是个过厅。东侧的两间是通间,是毛泽东的起居室,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为什么有人将毛泽东比喻为"紫云轩主人"?这是由这个牌匾而来。西侧的两间有山墙相隔,靠过厅的一间曾是江青的寝室,但她在这里住的次数很少,更多的时间是住在本院的南房。西侧的里间与西厢房相通,都是毛泽东的藏书室,是名副其实的书屋。穿过北房的过厅出北门,则是一个小小的院落,可称为后院,与中海岸边上的马路仅一墙之隔了。这个小院内有个简易的防空洞,是进驻后由卫士挖的,毛泽东从来未使用过。这里杂草丛生,只有在防疫搞卫生时才清除一次。这样,过厅的北门也就不开了。

南房与北房的结构相同,也是五间。东侧的两间是江青的起居室,靠近过厅的一间是卧室,东边的一间是洗漱室,中间一间是过厅,南可去南院,北可去菊香书屋的院落。西侧的两间毛泽东的女儿曾住过,这南房实际上也是北房,因为穿过它的过厅出南门又是一个院子,工作人员称它为南院,这样"菊香书屋"的南房就成了南院的北房了,因为这所房屋的南、北门窗是一样大小、一样格式相对称的。

东厢房也是五间。中间的一间是过厅,靠北侧的两间是通着的,这就是毛泽东的办公室,与过厅相通。

西厢房也是五间。挂"菊香书屋"匾额的过厅是西厢房中间的一间房子,南北两侧的两间房都不与这过厅相通。北侧两间是毛泽东藏书室的一部分。过厅南侧的两间,至今没人披露它到底作何用途。

北房外面的东头有个夹道,夹道西侧的房屋从南往北数,南侧两间是卫士值班室,北侧的两间是厨房。夹道的北头有个便门,走出去就是中海西岸上的马路了。毛泽东去怀仁堂开会时,常从这个小小的便门出入。

毛泽东很少从西便门出入,它常常是警卫人员进出的地方。厨师运粮运菜大都经过此门出入,有时也利用北侧的便门。南房的东头外侧也有一个夹道,它通往南院,这是毛泽东的孩子们及毛泽东和身边工作人员经常走的通道。这条夹道比较忙,因为工作人员常与他的孩子们打交道,毛泽东的孩子们也常经此到菊香书屋院内来,找毛泽东,找卫士等。

南院的东房是毛泽东孩子们的宿舍,准确地说是孩子们的集体宿舍。这里住着江青的姐姐李云露老太太,她是照看李讷的,她的儿子王博文也住在里屋,外屋住的是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和毛泽东的儿媳刘思齐,以后又加进来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这里又好像是"客栈"。

孩子们上中学后,都在学校住宿,只有节假日来这里居住,因此这里经常来住一些工作人员的孩子。

出了菊香书屋正对面有一处西房,它曾是杨尚昆住过的地方。他乔迁之后,为了工作方便,由保健医生王鹤滨住在了那里。这里与菊香书屋之间是个青砖铺地的院子。院子的南面是颐年堂的北墙外侧,北面是放外国政府或朋友赠送给毛泽东的礼品的房间,相当于一个小小的展览馆。据一些书籍记载,这里可能是澄怀堂。靠东头的房间是放乒乓球桌的地方,毛泽东在这里打过球,也曾在这里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吃过面条汤,度过他的生日。

毛泽东搬进中南海以后,很喜欢这里的自然景致,院中的遍地小草给了他幽静恬淡的心境。有一次,工作人员打扫院中杂草,忽然,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莫在莫拔,莫伤了无数生命。"

就这样,被毛泽东保护下来的小草日夜簇拥在菊香书屋的四周,为彻夜操劳的领袖置换新鲜的氧气。

初夏时节,这座古旧的四合小院门口摆放了许多色彩斑斓的盆花。

"过去这里是公园,由他们随意美化,我们不干涉。可现在我住在这里,就不要摆了吧。摆一点松柏怎么样?"毛泽东与工作人员商量。

工作人员露出了不解之色。

"你们知道,到我这里来的人很多,以后会有工人农民来。"毛泽东解释道,"他们来了,就是为了看看我,看看我住的地方。如果我这里摆了那么多的花,那他们也会上行下效向我看齐,养成这种虚荣的风气就不好了。"

工作人员立即同花工商量,挪走花盆,只在院内十字路口处,摆了一棵常绿的棕树和一对无花果木,走廊上摆的也是两盆绿草。

毛泽东十分满意这绿色的世界。

毛泽东在生活起居方面以简单随便著称,但对自己的床却有与众不同的"讲究"。一生喜爱简朴的毛泽东,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惊人的"财富"!

当走进紫云轩毛泽东的起居室时,你会惊讶地看到,毛泽东睡的硬木板双人床不仅十分宽大,而且十分简朴,大床的一半放满了整整一尺高的书籍。

这张既不高贵又不豪华的大木板床可谓来之不易,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呢。

当毛泽东初进北京时,便对身边工作人员发了一通脾气。原来,毛泽东对卧室那张弹簧床极不满意。其实,这间卧室内惟一豪华的家具就是这张弹簧床。警卫员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床,坐在上面就像是坐在沙发上一样。他们觉得这个床要比毛泽东在农村时睡的任何一张床都要高级,于是将这张床摆好,等待新主人休息。可新主人毛泽东并不买账。他看到这张床,声音很高地对工作人员说:"为什么要给我买这样的床?这床比木板床得多花多少钱?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我睡木板床已经习惯了,觉得睡木板床就很好。我不喜欢这个床。"他指示卫士们赶紧撤走弹簧床,并说:"我还是睡木板床舒服。"

吃饭、睡觉、工作,可谓人生三件大事。毛泽东在生活起居方面以简单随便著称,但是,他对床铺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讲究"。

毛泽东对床有独到的要求-不能是沙发床、席梦思之类的软床,而是木板硬床。

转战陕北时,陕北的老百姓睡火炕,毛泽东睡不惯,走到哪儿,都是临时借用老乡的门板。毛泽东住在河底村时,房东的门卸不下来,他只好睡在火炕上,结果睡得不好。房东的孩子在县里当干部,回家听说了这事,立刻将门轴锯了,把门取了下来。毛泽东晚上回来听说了,批评那个干部"乱弹琴"。随后,毛泽东又检查了那两扇门,看到再安上不受影响,才不生气了。

毛泽东发火引起工作人员的恐慌,临时到哪里去找木板床呢?而毛泽东以前睡的木板床又没有带来。这可怎么办?大家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劝毛泽东暂时先在弹簧床上睡一觉,第二天再想办法。

正在伏案工作的毛泽东听了这种安排,头也不抬地说:"弄了木板床来后我再睡。"显然,毛泽东牛脾气又上来了,如果不能弄到木板床,他是不肯睡觉休息的。于是,管理科的同志们赶紧请木匠连夜为毛泽东赶做了一张大木板床。天快明了,毛泽东终于看见了这张木床,很满意,上床倒头就睡,而那张豪华的席梦思被冷落一边,直到后来被搬走。

几个月后,这张木板床随着毛泽东搬进了菊香书屋。不久,工作人员又对毛泽东的木板床进行了改造,使它变大了,足有5尺宽。为什么要把木板床加宽呢?因为毛泽东有躺在床上看书、看报、办公的习惯,床的一半是用来放书的。平时,毛泽东床上的书堆得足有一尺多高。毛泽东自己说过:"人生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至于我更是比一般人在床上度过的时间要多。因此,我的床一定要舒服一些。"

改进后的木板床有两个特点:一是普通,毫无刻意雕饰,与一般人家的木板床并无区别;二是宽大,可以放很多书。

毛泽东深为满意。此后,他一直睡这种木板床,从来未曾改变过。

这些和他相伴的书都是平时常要看的,一摞摞有秩序地排在床铺的东半侧,等候着主人去阅读、理解和思考。毛泽东将每本书看过的部分都夹上密密麻麻的白纸条,上面有的可以看到记录上的铅笔字。这些纸条都有半截垂露在外面,好像是书的装饰物,这可能是为了便于查寻。正看着的书籍还要继续看时,则卷着摆放在那里。这些书籍几乎都是线装的古书。毛泽东没有折书页的习惯,这可能与他年轻时在北大图书馆作过馆员有关。

据说,毛泽东最后居住的"游泳池"书房里的书和丰泽园收藏的书共有十多万册。一生喜爱简朴的毛泽东,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惊人的"财富"!至今,书籍、手稿还未全部整理出来,可见这"海洋"之大之深!

毛泽东爱书,爱读书,几乎达到手不释卷、饭茶不思的境界。他的办公室、寝室、饭桌、卧榻甚至卫生间,信手拈来都是书。处处显示着书的世界、书的天地和书的魅力。毛泽东每日同书作伴,每日与书共寝。

毛泽东的床头桌右侧,放着盏台灯。只要他未在睡眠中,那盏台灯总是亮着伴着读书人。在灯光下的书被照得很醒目,主席半卧着读书……当工作人员走进他的寝室时,常会看到他正在全神贯注地阅读着,一点儿也没有觉察有人走进来,读到有趣之处,常常听到从他那抖动着的喉部迸发出的"格格格"的笑声。

毛泽东的藏书室,设在北房西侧的里间和西厢房靠北侧的两间房屋内,在占据了近一半空间的书架上,摆满了夹着纸条的书籍,其中线装书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

中国的古典著作中,毛泽东推崇司马迁的《史记》。

在近代的著作中,毛泽东赞赏鲁迅先生的著作,对郭沫若的著作也很关心。每当毛泽东日以继夜地工作之后,走下工作台,说要去睡觉休息了,他的身边工作人员就好像卸下了一天的重担,放松下来,脸上都堆起了笑容,像传递好消息一样,互相转告着:

"主席要休息啦!"

但是,时间一长大家就知道了,毛泽东从办公室走进起居室,并不意味着他就要睡眠休息了,常常是回到寝室之后,灯光仍然久久不熄,原来他又转入了另外的一种工作状态-在灯下看书!

毛泽东起居室里的灯光成了值班卫士观察他读书或睡眠的一个信号。所以每当毛泽东进入卧室后,值班卫士就把视线盯在向南的窗子上,看着那从窗口射出来的灯光,如果这灯光一小时、两小时地亮着,或更长时间地亮着,说明他还没有休息。这时,大家的心弦也就越拉越紧了,担心他休息的时间太少,影响健康。有时见灯光熄灭得早一些,值班的卫士便会把此事看成是自己值班中的成绩或幸运。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毛泽东离开了居住了17年的菊香书屋,搬到临中海西湖畔的游泳池旁的一栋普通平房里居住。开始是因为毛泽东爱游泳,经常在游泳池边看书、会见客人甚至办公,旁边的房子正好供他休息之用。时间一长,毛泽东干脆在这里住了下来,直到后来把这里变成了居住的地方。他的客厅也兼书房,这是毛泽东晚年最后一个读书的地方,这里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令人叹为观止。那环壁而立的简易书架和层层叠叠的厚书,将人带进了一个充满思辨的博大世界。毛泽东这小小的书房,犹如地球的一个支撑点,将他精辟的论点和科学的预见,交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

同类推荐
  • 棠棣之殇:曹植传

    棠棣之殇:曹植传

    才高八斗,诗成七步,谁人不识曹子建?然而人生定位上的错谬,使文才陷入政争,*终酿成一代英才的悲剧。作者将传主置诸三国时期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中,置诸曹氏父子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之中,以蘸满感情的笔触,抒写传主嵚崟磊落的人生。——文史专家郭启宏作者以近乎抒情性的文笔,传写曹植的悲情性人生。诡秘的历史风云、险恶的环境命运,将置身其中的曹植表现得真切生动;尤其是在与父亲曹操、兄弟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的相互纠葛与性格比较中,写出了曹植特有的文人禀赋与诗人性情,以及由一系列诗作所表现出的情感郁结与精神苦闷、人性洞察与人生哲理,读起来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文学专家白烨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
  •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精选了甘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黑塞传

    黑塞传

    德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大厦添了不少砖瓦,他们中间许多人的名字中国读者耳熟能详。可你听到过黑塞的名字吗?读过他的作品吗?黑塞何许人也?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人赫尔曼?黑塞的传记。作者带你浏览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德国学者一生的传奇故事和心灵的轨迹,让你了解艰难的时世和对哲理的执着思索,如何成就一个诗人、散文家、心理学家、社会批评家、预言家、人道主义卫士、和平主义者……与独立的人格为友,与优雅的格调为友,与黑塞进行精神对话,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本书将以现代人的视角全面演绎仓央嘉措短暂却又多彩的一生,全书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丽的情郎。该部分主要以散文的形式来解析仓央嘉措的情诗,通过对其诗歌的理解,来展现仓央嘉措多情多才的一面。第二部分:住在布达拉宫。我是这雪域之王,该部分以传记体的形式阐述其作为达赖喇嘛的生平。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现、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热门推荐
  • 无限千手

    无限千手

    木叶最为繁华的就是这一条小吃街,街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吃店,火影忍者中常常出场的丸子店,烤肉店都在这里,当然最为大名鼎鼎的一乐拉面也着落在此地。传说火影忍者中最大的,隐藏最深的BOOS一乐大叔,就是在这一乐拉面店的老板,笑看忍界风起云涌。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英雄联盟之梦想

    英雄联盟之梦想

    我心中的电竞,是一群为梦想而拼搏的人。没有梦想的电竞人,只能算是电竞从业者。在这条梦想大道上,他们不畏艰难,只为实现人生价值。也许,他们退役以后,会变得平凡、会变得庸俗,但是他们曾经走过的路,却诠释着梦想的意义。他们会面临很多问题,来自于社会、家庭、亲情、友情等等,各方面的困扰。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走上了这条路,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热爱。无论他们成功与否,至少他们曾经拼搏过。我手中的笔,笔锋太过柔弱,描写的太过于平淡。但是我还是要写。因为成为一个讲述故事的人,是我最大的梦想。我会在这条路上不断的蜕变。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笔锋会变得圆润,可以挥洒自如的讲述故事。这条路也许会很漫长,但是路上有诸君见证,甚是欣慰。
  • 超武风暴

    超武风暴

    联盟的正义不是那冰冷的规则,是人们的内心,强大的心和坚硬的拳头是说话最有利的证明。当夜十三低着头,努力前行的时候,所有人都要给十三让路。背负着所有的正义,夜十三认为的正义,前进,前进,所有反对的话语,统统碾压,推倒。这是一个十三街区普通少年走向浩瀚天空的故事,曾经只想要好好活着的夜十三,带着属于自己的骄傲,打开了一片天空,半壁江山将有着夜十三的名字。“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我走过,我存在,我无敌”
  • 独家占有:冷少的专宠萌妻

    独家占有:冷少的专宠萌妻

    一场车祸,她被迫和他做了交易,只想从此两不相欠,没成想,纠缠才刚刚开始……有情敌?宁智颂不屑一顾。“听说你有男朋友了?你记住,在你结婚前,不能和任何人发生关系,除了我!”他冷笑一声,接着说:“在我腻了之前,你如果敢结婚,我就毁了你们俩!”公司上班,听说有人欺负她,宁智颂气急败坏。“明天我就让所有人知道我是你孩子他爸。”“嗯?我什么时候有孩子了?”“今晚。”宁智颂嘴角微扬,邪魅一笑:“要不,现在?”
  • 星空之翼

    星空之翼

    在未来的宇宙纪元,人类基因图的破解进度进入了全新高度,基因工程的产物——从试管期,就接受了基因调整的全新人类。因为一颗能源星球的探掘,在一个平静的夜晚,基因人和自然人的关系,发展成了真正的武力冲突。作为一名精英机师的后代,少年虽然只是海行星上一名普通人类。但是,活在这片星空下,他的心中埋藏的是无尽的大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上仙缘

    无上仙缘

    无法无天踏九霄,上得青天白云间。仙法无穷妙无尽,缘至于此迹难寻。我欲踏凌云九霄,谁阻我无上仙缘!(本书不定时更新,纯粹的填坑之作。)
  • 三国亡

    三国亡

    不是穿越,不是重生。看我吕子良文武双全,杀退吕奉先,智擒诸葛亮,雄兵退曹操。问我是谁,西凉吕伤!霸王再世。刘玄德,太软太娘;孙策,江东小儿;一统天下,唯有一战。谁能挡我?神挡杀神,佛挡屠佛!
  • 香奈儿No.79

    香奈儿No.79

    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遗忘,那么生命就不会苍凉漫长得让人绝望......面对爱情,有些人只能路过,不配拥有......爱一个人,就是在漫长的时光里和他一起成长,在人生最后的岁月一同凋零......
  • 缠绵不休:天才宝宝甜心妈

    缠绵不休:天才宝宝甜心妈

    她有了他的孩子,却被清醒后的他残忍的打击,只能逃离。七年后,她带着宝宝回来。“孩子给我,价格你随便开!”“春天你播种了一颗精子,到了秋天你就想收获一个儿子,呵,男人,你是不是想得太简单了!”“你想让我叫你爹地,那么你就要拿出本事来追我妈咪,我妈咪喜欢的男人,才会是我的爹地!否则,一切免谈!”